第一篇: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考核评分办法1
嘉兴市美丽乡村先进镇建设要求
及市本级考核评分办法
(征求意见稿)
根据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村庄整治水平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嘉委办[2011]19号)精神,为强化导向引领作用,规范美丽乡村先进镇建设考评工作,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严格程序、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促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快速、健康、有序实施,确保到2015年全市有60%以上的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二、基本要求
申报美丽乡村先进镇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科学规划布局美。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进一步优化“1+X”村镇布局,科学编制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深入实施农村电气化、信息化等工程建设,使新市镇社区和城乡一体新社区(中心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口集聚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力明显增强,1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建成并经县级考核验收通过2个以上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中心村)。建设或保护1个以上特色生态文化村(自然村)。
2、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区域统一规划、多内容联合整治、城乡联动、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科学编制镇域总体生态环境整治规划,细化建设标准,拓展整治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加大镇域范围内多项目的集中连片综合整治力度,重点整治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等区域,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中心镇区环境整洁,道路无破损,商业经营秩序好、无乱设摊现象。镇域内绿化水平提高,形成镇区道路景观林、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镇域绿化格局。申报当年,镇域范围内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市级绿化示范村2个以上。全面建立村级综合保洁机制,完善外部监督机制,道路、河道保洁、绿化养护、垃圾收集、污水治理等工作措施完善到位,多项目村庄保洁的集成效应充分显现,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村环境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道路、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开展有偿保洁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达到60%以上。
3、创业增收生活美。按照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的要求,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到4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 2 积达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镇域范围内有两个以上县级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创建省级“农家乐”示范点1个以上。当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市水平。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多帮一”结对帮扶制度,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能力。
4、乡风文明身心美。按照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文明、健康、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有生态文化活动的档案记录,村民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高。深入开展文明村、民主法治村等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三、市本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的考核评分
(一)申报和考核验收程序
1、申报审核。南湖区、秀洲区每年对照创建要求和考核标准向市里申报1-2个镇,创建对象除2011年外,其它年度均应在3月底前报经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确定。
2、考核验收。每年6月上旬,区级对创建美丽乡村先进的镇进行初验,对符合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镇,由区美丽乡村建设领 3 导小组正式行文向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上报推荐。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进行审核,于6月下旬组织现场考核验收。
(二)上报材料要求
创建美丽乡村先进镇,需提供以下材料:
1、区:申请报告、考核计分表、验收情况总结。区、镇投入资金情况。
2、镇:考核指标现状表、创建美丽乡村先进工作总结、镇、村两级资金投入情况,美丽乡村建设前后的对比示意图(照片)及说明资料。
(三)计分与奖励办法
总分为单项得分之和,满分为100分。美丽乡村先进镇得分应在85分以上,85-89为合格,90-95分为良好,96分以上为优秀。对通过考核验收的美丽乡村先进镇,按市财政局、市农办(嘉财农[274]号)文件规定,最低奖励100万元,最高奖励300万元,并分别按考核得分、人口规模(含新居民)、区域范围综合考虑奖励额度。
四、附则
1、各县(市、区)应根据本办法中的美丽乡村先进镇建设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美丽乡村先进镇的考核评价工作,并参照市本级奖励办法,对验收合格的美丽乡村先进镇进行表彰奖励。
2、在创建年度中如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重特大刑事犯罪案件、严重影响经济秩序案件、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
本办法由嘉兴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
1、嘉兴市本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2、嘉兴市本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镇申报表
第二篇:来安县2012年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分细则
附件二:
来安县2012年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分细则
一、考核评分标准
(一)农村生态经济发展(25分)
1、村集体收入(4分)。农村集体可支配收入不少于3万元。考核方式:查阅资料。
2、农民收入(4分)。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长20%以上。
3、化肥、农药施用(3分)。全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
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3分)。示范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
5、特色产业(3分)。每个示范村至少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或有机食品。
6、主导产业(3分)。每个村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
7、农家乐(3分)。每个示范村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
8、农家乐经营管理(2分)。开展农家乐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农家乐经营户油烟净化处置设备,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
考核方式: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二)农村生态人居建设(34分)
1、中心村规划(4分)。编制以中心村为重点的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
2、新村建设(8分)。每个示范点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
3、居民房改造(6分)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100户。
4、宅基地清理(4分)。开展农村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专项整治。
5、沼气利用(3分)。实施农户污水沼气净化工程。
6、清洁能源使用(3分)。农户太阳能、液体燃料(液化气、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普及率在60%以上,通电率达100%。
7、饮用水(2分)。配套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8、供电(2分)。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
9、社区建设(2分)。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考核方式: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三)农村生态文化培育(16分)
1、宣传教育(4分)。通过广播、报刊、网络、会议、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卫生健康教育、生态环保知识及美丽乡村标准,做到家喻户晓。考核方式: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2、创建绿色家庭(4分)。开展绿色家庭评比。
3、制定村规民约(4分)。制定生态文明的村规民约。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4分)。实施新农村建设基层党建提升行动;建立村民理事会。
(四)生态环境提升(25分)
1、环保设施(3分)。全面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组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等五大项目设施建设。
2、生活垃圾(4分)。村内环境清洁,垃圾收集点设置科学合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并建立长效保洁制度。
3、路灯亮化(4分)。村主要道路、重要公共场所和安全隐患地段必须安装路灯,村庄路灯亮灯率达到95%以上。
4、村庄绿化(4分)。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5、村庄美化(4分)。村内90%以上赤膊房完成粉刷,色调协调,美感度强。
6、水环境质量(3分)。河流、水塘净化,水质良好,水面无垃圾漂浮物。
7、空气质量(1分)。空气质量良好,无随意焚烧垃圾、塑料现象。考核方式: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8、声质量(1分)。村内无高噪声扰乱村民正常生活现象。
9、推行生态殡葬(1分)。建有生态性公墓,无私建滥埋现象。
考核方式:查阅资料、查看现场。
二、检查考核部门 县“三农”办 县住建局
三、本细则由县新农办负责解释
第三篇:美丽乡村考核评价办法
美丽乡村考核评价办法
一、基层组织建设。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显,村级班子结构优化,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双带双创”比例达到85%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当年没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得3分。如班子成员中当年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不得分,其余酌情扣分。
二、村庄规划。指村庄建设规划及“美丽乡村”专项建设规划情况。
(1)村庄建设规划做到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得1分,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2)根据村庄建设规划,对中心居住点美丽乡村创建环境提升设计方案和节点、亮点等工程的设计,得1分,否则不得分。
(3)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建筑用地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得2分;每发现一户农房新建项目占地超标或没有落实建新拆旧规定的扣1分,直至不得分。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及其它收入发展情况。总分4分。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成村域内“农村道路网化工程”得1分,否则酌情扣分。完成沼气、太阳能、厕所改造,分别得1分,否则不得分。
五、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指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便民服务等发展状况。总分5分。
建有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窗口、村民活动室、农家书屋、体育健身广场、标准村级卫生室、保障救助服务站、村务公开栏、法制科普栏等。
六、农民社会保障。指农民享受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情况。总分3分。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指本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占全村应参加总人数的比率达100%,得2分。
(2)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参保人数占可参保人数达到90%以上得1分,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
七、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及农民创业。指本村特色优势产
业发展及农民创业情况。总分为4分。
(1)全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面积占农业经营总面积的比例。
(2)全村规模经营种养户及在二、三产业创业的户数
八、村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
(1)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得3分。道路不符合硬化建设标准或硬化比例不足视情扣分。
(2)村庄亮化。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100%,且维护到位、使用正常的,得2分,路灯安装量不足、损坏不及时维护则酌情扣分。
(3)村庄绿化。指村内道路硬化及村庄亮化情况。总分为5分。村内主要道路实现全绿化,农宅之间有绿化带,村庄绿化树种丰富、乔灌草合理搭配、有特色,得3分,达不到上述要求者视情扣分。
(4)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村庄人口分布和自然村落布局合理配置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且各类环卫设施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垃圾箱、桶内垃圾不外溢,得2分,配置不合理或管护不到位的酌情扣分;垃圾收集处理。垃圾及时收集、清运并实现区域集中处理,村域内无成堆垃圾,路边无明显垃圾,绿化带、花坛、公共活动场地无垃圾的,得2分,每发现一处扣0.5分,直至扣完。
九、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指彻底消灭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村内公共场所建有公共厕所,各农户家庭的卫生厕所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情况。总分5分。
十、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指行政村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长效管理维护机制情况。行政村合理配备专门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园林绿化养护人员、公共设施维护人员,并明确各类人员管理维护区域、责任的得2分,人员配备不合理或责任不明确的视情扣分。
十一、农村文化建设。指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情况。总分为4分。
(1)文体设施建设。建有老年及青少年活动室(面积较宽裕、设施配套的球类练习室或其他活动室),得1分。建有标准篮球场等室外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得1分。建有乡村文化舞台,得1分。否则不得分。
(2)积极组建文体活动团队,经常性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3)建立美丽乡村宣传一条街,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得2分。
十二、计划生育达标率。指新生人口中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比率。达到100%要求的得2分,不达标不得分。
十三、学前教育情况。指学前三年教育情况,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含95%)以上得2分,每减少5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
十四、庭院绿化美化。指农户积极对住宅小环境进行绿化美化的情况。总分为3分。
(1)庭院绿化。行政村通过培育庭院绿化示范户、免费(优惠)供应庭院绿化苗木、指导农户开展庭院绿化种植养护、开展庭院绿化户评比等措施,积极推进农户庭院绿化开展,有庭院绿化空间(指围墙内)的农户80%以上积极开展庭院绿化且效果明显的,得2分,比例每降低十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不得分。
(2)杂物清理整理。农户家庭积极对廊前、庭院、房前屋后、墙体周匝杂物进行整理清理,保持农户小环境与村庄公共环境空间协调合拍的,得1分,每发现一户农户杂物乱堆乱放的,扣0.2分,直至不得分。
第四篇: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镇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脱贫奔康工程为载体,深入实施“一核两轴四片六社区”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建设**湖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努力把**镇打造成为**的后花园。
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高标准完成9.2公里**湖路后续建设工程,全面建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大道。做好博石路拓宽改造工程,实现**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道路环形规划。抓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工作,日处理污水达到3000立方米。做好生活垃圾压缩处理中转站运转工作,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抓好蛟龙220千伏和桥东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运营,改进企业生产能源结构。
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7000万元,全面完成**湖湿地公园一期工程,重点做好湿地景观烟雨楼及沧浪桥、回雁桥、栖凤桥、景云桥等四座景观桥的规划建设,加快湖面水生植物园的建设进度,围绕湿地资源,集中策划打造一批近水亲水景观,同时做好污水处理等一批配套设施建设,力争“七一”前建成并对公众开放。全面实施金丝河湿地公园和镇域绿化工程,年内新增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抓好雨季造林工作,力争年内新增林地面积1000亩。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清洁工程等项目为载体,通过开展综合整治,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高标准实施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规划,抓好总投资5亿元的芦家台高档休闲居住区“自在庄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以九曲淄河为代表的一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包装,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形成“开工建设一批、包装储备一批、规划论证一批”梯次发展格局。投资5000万元,建设3000亩集旅游观光、园林苗圃和现代渔业为一体的基地,做大做强省级苗木强镇品牌。同时,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抓好工业布局规划调整、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实施核心区污染企业整体搬迁升级,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战略,整合土地500余亩。
实施社区建设工程。以中心社区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农民居住环境。抓好镇域控制性规划实施,按照新城区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力争3年内镇域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人口达5万人以上。积极争取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低丘缓坡土地整理工程,力争新增建设用地4000亩,不断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提升城镇管理经营水平。
第五篇:安徽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
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
(讨论稿)
为指导各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皖发„2012‟18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16‟1号),在2013、2014省级中心村验收办法的基础上,特制定本验收办法。
第一条 验收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农民满意;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坚持公开公平、科学规范。
第二条 验收对象。纳入省级整治建设范围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省级中心村和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及所在省辖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原未纳入省级中心村建设范畴的市辖区,实行达标验收,不列入片区排名。
第三条 验收时间。2015省级中心村于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验收;2016及以后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省级中心村和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于次年第三季度完成验收。第四条 验收指标及分值。美丽乡村建设验收指标体系包括建设成效类指标和组织保障类指标。
(一)建设成效类指标
1、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指标。按照“两治理一加强”的要求,分为基本指标和特别加分项,基本指标包括规划编制、治脏、治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等4大类验收指标,满分100分;特别加分项包括弱电下地、污水处理、提升乡镇品位、加强乡镇综合执法等4项,最高加分为3分。
2、省级中心村建设成效指标。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分为基本指标和特别加分项,基本指标包括建设规划编制及执行、整治建设、产业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群众评价等5大类验收指标,满分100分;特别加分项包括村内道路建设、雨污分流、室外体育文化场所建设、村容村貌等4项,最高加分为3分。
3、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建设成效指标。参照省级中心村标准,开展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等5项整治建设,满分50分。
(二)组织保障类指标
此类指标验收至县(市、区),包括日常工作、资金投 2 入、用地保障等3大类,满分10分。
第五条 计分方式。
1、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验收总分值为4大类基本指标得分再加上特别加分,满分103分;省级中心村验收总分值为5大类基本指标得分再加上特别加分,满分103分;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验收总分值为50分。凡是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和省级中心村建设成效指标分值低于85分的,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低于40分的,视为不达标,要在半年内完成整改任务,由省美丽乡村办督办整改。
2、县(市、区)验收总分值为:对该县(市、区)所有被验收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省级中心村得分累加,总分值取算术平均数(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再加上县级组织保障类指标得分。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得分不计入所在县(市、区)验收总分值,但作为奖惩依据之一。
3、市验收总分值为:所辖有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的各县(市、区)总分值取算术平均数(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按照省综合考核要求折算为各市美丽乡村建设得分。4、2015年申报的省级中心村验收结果,作为各市、县(市、区)2016美丽乡村建设得分;2016年申报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省级中心村验收结果,作为各市、县(市、区)2017美丽乡村建设得分;以后依次类推。
第六条 验收程序。结合日常工作情况和各市自评结果,实行统一验收。
1、统一验收在省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省美丽乡村办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共同组织开展,按照一定比例,采取自荐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实地评分。
2、省美丽乡村办、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结合自身职责,分别负责日常工作、资金投入、用地保障项目的考察评价。
3、各市从2017年开始,于每年7月份前将所辖县(市、区)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省级中心村建设、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自然村环境整治等4项任务自评结果及所辖县(市、区)排名报省美丽乡村办备案,作为统一验收的参考依据。其中,各市于2017年2月份前将所辖县(市、区)2015省级中心村建设自评结果及所辖县(市、区)排名报省美丽乡村办备案。
第七条 验收结果运用。按照《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全省分为皖北、皖中、沿江、皖西、皖南五个片区。各片区排名前30%且中心村(含省级、市县自主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验收全部达标的县(市、区),由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适当增加其下 4 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对各片区排名后10%(采取四舍五入)且验收总分值低于全省验收平均分值的县(市、区),由省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对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帮助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第八条 验收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验收的中心村或乡镇确定为不达标: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查实,或被媒体曝光经核实的,发现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情况严重的;在验收工作中弄虚作假,情况严重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严重违背群众意愿、造成恶劣影响或有其他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第九条 其他。
1、验收以现场查验建设实效为主,最大限度减少软件资料检查。
2、各县(市、区)按照到2020年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其中60%达到省级中心村要求,40%达到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要求),分确定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数量,及时上报省美丽乡村办备案。
3、建立整县推进试点县(市、区)激励机制,适当提高省级中心村自荐比例,并在得分相近的情况下,优先评为先进县。
本办法由省美丽乡村办负责解释。
附件
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 指标解释及计分办法
第一类 建设成效类指标
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基本指标(100分)
一、规划编制(5分)
1、根据皖办发„2016‟1号文件提出的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任务,认真编制乡镇整治建设规划的,得2分;
2、规划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得1.5分;
3、规划落实较好的,得1.5分。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二、治脏(25分)
(一)垃圾处理(10分)
1、合理配臵垃圾箱(桶)、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且正常使用的,得2分;
2、建成区道路沿线、背街小巷、镇村结合部、集贸市场、河沟渠塘、居民小区、公园广场、公共厕所、建筑工地 6 和学校周边等区域垃圾及时清扫、处理,无暴露和积存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的,得4分;
3、实现卫生长效保洁,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的,得4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二)河沟渠塘疏浚清淤(7分)
1、疏浚河沟渠塘,实现水体清澈的,得3分;
2、河沟渠塘疏浚后,及时护坡,做好绿化的,得2分;
3、无积存垃圾、无白色污染、水面无明显漂浮物的,得2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三)改厕(8分)
1、结合集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和服务半径要求,改造现有公共旱厕,合理布局水冲式公厕的,得3.5分,否则酌情得分;
2、在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住户,推广使用水冲式厕所;未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住户推广使用三格一体式化粪池,采取单户或多户分散处理,工作进展较好的,得3分,否则酌情得分;
3、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的,得1.5分,否则不得分。
三、治乱(35分)
(一)治理乱搭乱建(9分)
1、对违法建(构)筑物全面登记造册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2、依法拆除违法建(构)筑物成效明显的,得5分,否则酌情得分;
3、规范建房审批,建立巡查制度,违法建(构)筑得到有效控制的,得2分,否则酌情得分。
(二)治理乱停乱放(8分)
1、因地制宜设臵停车场站或划定停车位的,得5分;
2、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整齐有序的,得3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三)治理乱摆乱占(8分)
1、沿街商铺无店外经营、无占道经营,保证道路畅通的,同时对于存在车辆维修、加工作业、废品收购站点等不具备店内经营条件的情况,要统筹规划,规范经营,保持环境整洁的,得5分;
2、清理规范建筑材料堆场、煤矸石场等,确保物料堆放整齐,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的,得3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四)治理乱拉乱挂(10分)
1、对现有杆线进行梳理,该合并的架空线路应予合并,8 无违规交越、杂乱无序现象的,得5分;
2、店招广告、过街横幅体量协调、悬挂整齐的,得2.5分;
3、主要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外立面上没有影响镇容的吊挂、晾晒和堆放物品,电线杆等杆体无乱张贴、乱涂写、乱吊挂的,得2.5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35分)
(一)道路建设(10分)
1、结合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实现乡镇建成区与外部交通有效连接的,得2分;
2、贯通和改善主干道,修缮破损路,整治低洼路,保持路面平整、形成安全路网的,得3.5分;
3、采用适宜方式适当硬化背街小巷,整治烂尾路,打通断头路,实现建成区内路网畅通的,得3分;
4、主干道路做到交通标志、标线完整醒目,指路牌、路名牌等标识规范的,在学校周边道路增设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的,得1.5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二)供水设施建设(6分)
1、通过集中供水方式,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的,9 得3.5分;
2、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较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得2.5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三)集贸市场建设(6分)
1、合理规划新建或改造集贸市场,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得3.5分;
2、集贸市场管理有序,保持干净整洁的,得2.5分,否则酌情得分。
对于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用地紧张的山区乡镇,可因地制宜结合现有农贸商店、农资店、蔬菜超市等配套市场服务功能,管理有序,干净整洁,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得6分,否则酌情得分。
(四)文化健身场所建设(6分)
1、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综合性文化设施,能够提供文体活动、书刊阅读、教育培训、网络信息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居民日常文化生活需求的,得3分;
2、建有室外健身场所,可结合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综合布臵,也可与街头绿地、公共建筑、学校体育设施等相结合,并合理配套健身器材、灯光设备等的,得3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五)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2分)
结合宽带支撑工程,开展宽带等互联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宽带提速的,得2分,否则酌情得分。
(六)提升绿化水平(5分)
1、开展植绿见绿,见缝插绿,乡镇绿量显著增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的,得2分;
2、强化主要街道、单位庭院、道路沿线、乡镇出入口、空臵地块等绿化,得2分;
3、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得1分。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加分项(3分)
1、建成区主要街道实现弱电下地的,加0.5分;
2、建成区铺设污水管网的,加0.5分;通过城镇污水管网延伸、乡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等形式,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的,加1分;以上累计加分不超过1分;
3、有条件的地方,合理开发建设居民小区,提升乡镇品位的,加0.5分;因地制宜开展建筑外观整治,提升特色景观,直观感觉风貌协调、镇容美观的,加0.5分;
4、采取委托执法、派驻执法等形式推行综合执法,配备必要人员力量,依法管理效果较好的,加0.5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加分。省级中心村建设成效类基本指标(100分)
一、建设规划编制及执行(5分)
1、中心村选址科学合理的,得0.5分;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产业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等相衔接的,得0.5分;
2、规划人口规模达到《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的,得1分;
3、规划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得1分;
4、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得1分;
5、中心村建设规划落实较好的,得1分。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二、重点建设任务(75分)
(一)垃圾处理(10分)
1、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臵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通过“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适当方式就近处理,其中交通不便、运距较远的村庄通过“户集、村收、村处理”的方式就近处理,得3分;合理配臵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池、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的,得1分;
2、生活垃圾及时清扫、收集,日产日清,中心村内无暴露和积存垃圾的,得4分;
3、垃圾处理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沼气处理和垃圾发电等方式的,得2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6分)
1、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区域集中供水、小型集中供水等方式,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的,得4分,否则酌情得分;通过农户自建水井等其他方式,保障饮水安全的,在2-3分之间酌情得分;
2、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较好满足生活需求的,得2分,否则酌情得分。
(三)卫生改厕(7分)
1、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的,得5分,否则酌情得分;
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省级以上传统村落等古村落,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实际的粪便收集利用方式、不直接排放污染环境,视同完成卫生户厕改造;
2、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四)房前屋后环境整治(6分)
1、电力、通信线路架设安全规范、无违章交越和搭挂的,得3分;
2、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得3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五)道路畅通(10分)
1、纳入乡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制村且村部位于中心村范围内,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路面宽度达到4.5米的,得2分;此外,除受有关政策法规和特殊自然条件限制的,通村主干道路路面宽度达到3.5米的,得2分;
2、除受有关政策法规和特殊自然条件限制的,村内主干道路采用水泥、沥青或者砖石等乡土材质硬化,路宽一般不低于3.5米的,得6分;
3、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的,得2分,否则酌情得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六)污水处理(8分)
1、以分散处理为主,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整体式粪池、三格式粪池等简易处理技术,就地生态治理;或在有条件和实际需求的地方,采用经济有效、简便易行、15 工艺可靠的无动力、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集中处理;或靠近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系统的,接入市政、企业污水管网进行处理的,得6分;
2、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的,得2分,否则酌情得分。
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省级以上传统村落等古村落,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实际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措施的,视同符合以上相关要求。
(七)河沟渠塘疏浚清淤(5分)
1、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实现水体清澈的,得2分;河沟渠塘疏浚后,及时护坡,做好绿化的,得1分;无积存垃圾、无白色污染、水面无明显漂浮物的,得1分;
2、村内加强桥涵配套的,得1分。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8分)
1、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统筹改造,或新建,或就近共享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得4分;
2、服务中心面积适当,能够统筹合理使用,具备社区服务、图书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功能的,得2分;
3、结合宽带支撑工程,实现宽带通村,适当提高固定 16 宽带家庭普及率的,得2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九)村庄绿化(6分)
1、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除受有关政策法规和特殊自然条件限制的,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的,得1.5分;村庄建成区范围内道路、河渠绿化率达90%的,得1.5分;
2、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实现庭院美化的,得1.5分;
3、村庄绿化适地适树,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倡导自然式种植,绿化效果较好的,得1.5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十)村庄亮化(5分)
1、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安全简易路灯,进行适度亮化的,得3.5分;
2、维护到位、使用正常的,得1.5分。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十一)长效管护机制(4分)
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社会资助相结合等切实可行的经费分担机制,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实现垃圾和污水处理、绿化、卫生保洁、公共 17 设施维护等长效管护的,得4分,没有完全达到标准的酌情得分。
三、产业发展(10分)
1、中心村所在行政村、乡镇被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其中县级示范村镇得1.5分,市级示范村镇得2.5分,省级以上示范村镇得3分;或中心村纳入粮食生产“三大行动”核心示范区或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的,得3分;或中心村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50%以上的,得3分;或中心村在全省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示范村范围内或村内有示范家庭农场,或落实 “三推”(推广高产高效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三控”(控肥、控药、控水)效果较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成效明显的,得3分,否则酌情得分;
2、中心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流转适度规范;或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得2分,否则酌情得分;
3、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得5分;达不到10万元的,按照以下方式计分:
(1)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10万元的得2.5分,否则酌情得分;
(2)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幅10%以上的得2.5分,18 否则酌情得分。
对采煤塌陷区不具备农业生产条件的搬迁安臵村,计分项调整为:
1、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民技能培训任务,劳动年龄段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率达80%以上,对有创业愿望的失地农民开展创业培训的,得2分,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酌情得分;
2、落实促进失地农民就业政策,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安臵失地农民就业的,得1.5分,没有完全达到要求的酌情得分;
3、中心村从事农村加工、运输、商贸等二三产业创业就业户数占农户比例达到30%以上的,得1.5分,达不到的酌情得分;
4、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得5分;达不到10万元的,按照以下方式计分:
(1)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5万—10万元的得2.5分,否则酌情得分;
(2)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幅10%以上的得2.5分,否则酌情得分。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分)
1、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或具有地方特色文明创建活动的,19 得1分;
2、开展道德评议活动,设立“身边好人榜”等类似评议的,得1分;
3、村规民约简约规范且群众知晓率高的,得0.5分;
4、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活动的,得1分;
5、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的,得0.5分;
6、挖掘本地本村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彰显乡村特色文化,古树古民居保护等较好的,得0.5分;
7、中心村治安状况较好的,得0.5分。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五、群众评价(5分)
设计问卷,在考核时通过入户调查方式统一开展。
1、环境卫生改善满意度,1分,根据情况酌情得分;
2、基础设施改善满意度,1分,根据情况酌情得分;
3、公共服务改善满意度,1分,根据情况酌情得分;
4、乡风文明改善满意度,1分,根据情况酌情得分;
5、是否存在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搞面子工程等问题,有问题的不得分,无问题的得1分。
省级中心村加分项(3分)
1、村内次干道采用沙石等乡土材质适度硬化,实现“户户通”,便于群众出行的,加0.6分;
2、村内实现雨污分流的,加0.6分;
3、村内建有室外体育文化场所的,加0.6分;
4、直观感觉村庄房屋布局错落有致,村容村貌较好的,加0.6分;村庄和村庄周围自然景观优美,田园特色突出的,加0.6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加分。
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建设成效指标(50分)
(一)垃圾处理(12分)
1、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臵体系,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生活垃圾可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方式收运处理;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通过“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等适当方式就近处理,其中交通不便、运距较远的村庄通过“户集、村收、村处理”的方式就近处理,得3分;合理配臵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池、垃圾收集和清运设备的,得2分;
2、生活垃圾及时清扫、收集,日产日清,中心村内无暴露和积存垃圾的,得4分;
3、垃圾处理选择符合农村实际和环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终端处理工艺,推行卫生化的填埋、焚烧、堆肥、沼气处理和垃圾发电等方式的,得3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10分)
1、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通过区域集中供水、小型集中供水等方式,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100%的,得6分;通过农户自建水井等其他方式,保障饮水 22 安全的,在3-5分之间酌情得分;
2、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压水量能够较好满足生活需求的,得4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三)卫生改厕(10分)
1、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的,得7分,否则酌情得分;
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省级以上传统村落等古村落,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采取符合实际的粪便收集利用方式、不直排污染环境,视同完成卫生户厕改造;
2、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的,得3分,否则不得分。
(四)房前屋后环境整治(8分)
1、电力、通信线路架设安全规范、无违章交越和搭挂的,得4分;
2、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得4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五)道路畅通(10分)
1、纳入乡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建制村且村部位于中心村范围内,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路面宽度达到4.5米的,得2分;此外,除受有关政策法规和特殊自然条件限 23 制的,通村主干道路路面宽度达到3.5米的,得2分;
2、除受有关政策法规和特殊自然条件限制的,村内主干道路采用水泥、沥青或者砖石等乡土材质硬化,路宽一般不低于3.5米的,得6分;
3、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的,得2分,否则酌情得分。
以上各项不完全符合要求的酌情得分。
第二类 县(市、区)组织保障类指标(10分)
一、日常工作(2分)
1、推进机制。日常督查调度和工作推进有力有效的,得1.5分;
2、宣传推介及信息报送。在市级新闻媒体上每发表1篇信息得0.1分,在省级新闻媒体、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简报上每发表1篇信息得0.2分,在中央新闻媒体上每发表1篇信息得0.5分,最高得0.5分。
二、资金投入(6分)
1、按照省里要求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的,得3分;
2、以县为主整合涉农资金成效较为显著的,得2分;
3、吸引社会资本、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的,得1分。
具体考核标准参照《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评价办法》执行。
三、用地保障(2分)
省下达到县的增减挂钩指标,为农村预留不少于10%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达到要求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内没有增减挂钩指标的,此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