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时间:2019-05-13 18: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第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幻灯片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

幻灯片2

第一讲

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幻灯片3

一、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及其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1.市场经济的概念

学术界的不同观点

共有8种观点,从以下三个角度考察:

第一种是从市场经济与所有制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的。有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制度;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决策高度分散化、一切经济活动均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一种经济形式。幻灯片4  第二种是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角度考察的。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形式,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种组织管理体制。 第三种是从经济形式的角度来考察的。有三种说法:一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二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调节方式、手段;三是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机制或配置方式。

幻灯片5 结论: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或运行机制,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

经济形式有三种: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幻灯片6 ——市场经济有多种定义,而不是一种,最普遍的说法是“资源配置说”。

●“资源配置说”的历史考察

亚当·斯密的观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人)

市场机制(自然秩序)是资源配置的最好方式

马克思的观点

看到市场机制的弊端

提出计划机制配置资源

幻灯片7 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即一切经济活动都要经过市场这个“中介”才能进行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幻灯片8  市场经济的核心内核是什么??  市场经济其核心是“交易”  交易是分工的产物

 交易是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存在的

 而计划经济的本质是:人为的计划,是部分人计划绝多数人的需求,从而安计划来组织生产。幻灯片9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  配置资源的方式不同  配置资源的效率不同

 最关键的差别在于:市场经济配置是众多人们基于自愿和自利的基础上通过交易来完成的;而计划经济则是一部分人来计划多数人。

幻灯片10 市场经济是创新的源泉

 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 三个市场的良性互动是创新的动因

 资本市场、人力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三类市场良好的运行,规制着企业的经营行为。

幻灯片11 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而且是道德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信仰经济。 良好的市场环境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人的素养。

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前提

幻灯片12 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 市场经济秩序背后的思考 

1、市场秩序的文化土壤 

2、消费者独立人格的形成 

3、多元文化带来的创新与市场秩序

幻灯片13 我国经济增长与挑战

1、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模式 

2、制造大国的困惑(与日本比较)

3、经济快速增长与大学生就业

4、快速增长的经济与企业员工可支配收入 

5、价值观牵引下的消费偏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幻灯片14 结论:

●市场经济是销售经济(计划经济、自然经济是生产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型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型

●市场经济是过剩经济:计划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短缺经济。幻灯片15

(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与消亡 1.市场经济的产生

(1)市场经济产生的原因

——从逻辑看:

幻灯片16 (2)市场经济产生的条件

幻灯片17 ——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归不同的利益主体占有:产生了你我之分,存在着互相当作外人看待的关系

●是不同利益主体的存在,不是私有制

幻灯片18 2.市场经济的发展(1)原始市场经济

——概念

原始市场经济是以手工生产力为基础,以单家独户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在自然经济夹缝中存在,并作为自然经济补充形式的一种市场经济。它的典型形式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小商品经济。

幻灯片19 ——原始市场经济特征

生产资料高度分散,基本上以个体所有为基础 建立在以手工劳动为特征的上生产力水平之上

商品生产者目的不是为了买卖,商品价值是为使用价值服务的 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有竞争,但竞争不充分

只有部分产品市场,而且规模和交换数量有限,统一市场没有形成 生产过程中劳动职能与管理职能没有分工

劳动者占有和支配全部劳动产品,基本上不存在剥削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有限

主要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定之前的社会形态中 不占统治地位,只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主要有三:①生产力水平低②竞争不充分③管理没有职业化

幻灯片20(2)古典市场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

古典市场经济又称自由市场经济,是以机器生产力为基础,以单个厂商占有生产资料为特征,政府采取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形式。古典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市场经济。幻灯片21 ——古典市场经济的特征 生产资料分散在单个厂商手里 生产能量得到释放,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唯一动机 产品的商业化得到发展,产品商品率较高 存在比较公平的外部竞争环境

不但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而且形成了国际市场 劳动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工,出现管理者阶层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范围扩大,程度提高

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势,自然经济成了它的补充 主要有三①生产力高度发达②竞争充分③管理成为一种职业

幻灯片22(3)现代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现代生产力(电子化、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的集团化、社会化、国家化为特征,采取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幻灯片23

(三)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市场经济的主体无上级无级别

1、无级别:权本主义受到冲击

2、市场经济主体都是具有法人资格,自主决策

市场经济的利益性:正确看待“利己”

“利己”是市场经济的原始本质

“利己”有多种层次,“己”不一定是个人

幻灯片24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优胜劣汰是第一准则。自然界进化与人类进步的更本保证 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时空上不变与变化

社会结构的稳定与变化 幻灯片25 市场经济的差别性:差别是动力,不仅是物质的,也是心理的 市场经济的交际性:人际关系是重要资本 市场经济的国际性:

经济全球化的机制

国家及行政区划会受到一体化的影响

幻灯片26 经济全球化

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 全球化的层次:科学技术的全球化;制度的碰撞化;文明的冲突化  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的四个层次: 

1、全球经济组织 

2、区域经济组织 

3、国家间组织协定 

4、跨国公司

幻灯片27 市场经济的层次  全球层次  国家层次  地方层次  行业层次  企业层次

幻灯片28

二、现代市场经济

(一)涵义

现代市场经济,又称现代型市场经济或计划市场经济。它是指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基础上,以生产资料的高度集团化、社会化和国有化为特征,采取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幻灯片29

(二)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生

●现代市场经济是古典市场经济矛盾的产物

1、古典市场经济的矛盾: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具体表现为:

个别企业的有计划与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

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大与购买力的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的认识

背景:古典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重合

把古典市场经济的矛盾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从而得出“灭亡”的结论

幻灯片30 ●现代市场经济产生的表现

1、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股份制)

2、计划调节产生(计划由个别企业的行为逐渐变为向社会行为)

3、社会福利的发展

4、知识及管理作用的扩大: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 幻灯片31

(三)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五大特征:

独立的企业制度;有效的市场竞争;规范的政府职能;良好的社会信用;健全的法治基础.幻灯片32

1、独立的企业制度

独立的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分散决策和价格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分散决策的好处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利用它们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了计划经济难以克服的信息难题。但要实现分散决策,企业必须要有充分的独立性,否则分散决策无从谈起。

幻灯片33

2、有效的市场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保证。市场机制正是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积极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结果。但竞争必须有效,否则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有效的市场竞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竞争必须公平;二是竞争必须相对充分;三是竞争必须有序。

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要求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政策平等对待不同的市场主体。

幻灯片34

3、规范的政府职能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府与经济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但政府的作用不能过大,否则,如果政府任意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同样会损害民间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第一,政府的职能通过法律得到明确和恰当的界定。

第二,民主和透明的政府决策程序。

第三,政府权力要受到法律的有效约束。

幻灯片35

4、良好的社会信用

良好的社会信用对于现代市场经济而言诚实守信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与传统市场经济的交易方式主要是现货交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同,现代市场经济的交易方式主要是信用交易。信用交易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时间及空间的分离对交易的限制,从而大大扩展了市场交易的范围。

幻灯片36

5、健全的法治基础

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实现从传统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基础。这是因为,正如上文所述,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离不开规则,离不开法治。没有好的法治环境,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政府行为的规范性和市场秩序的有序性都将缺乏根本的保证。

幻灯片37  作为现代市场经济基础的法治主要包含三层含义:  一是法的内容符合基本的或公认的正义, 二是法是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是法律得到公正执行。这不仅需要有健全的司法体系,而且需要全社会良好的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

幻灯片38  现代市场经济具体来讲:有12个特征  以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为特征的生产力为基础  生产社会化程度更高  接受国家的宏观调控  市场体系高度完善  市场机制健全  流通手段信用化  以技术劳动为本位

 商品和价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  文明程度更高

 产业体系完善,产业结构合理  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国际性更强

幻灯片39

三、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认识的发展过程

“否定论”(否定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经济与公有制排斥轮)“利用论”(利用论阶段:过渡时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外在结合论”(保留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的)“内在结合论”(发展商品经济阶段)幻灯片40

(二)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

1.内在特征:一种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

(1)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

●马克思对商品、货币、资本的论述

●现实中对商人的评价与商人自身行为

●领导职务是职务的人格化

(2)现实中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三防”行为的出现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缺乏了人情 幻灯片41 2.外在特征:

(1)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国家能够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3)收入分配的形式不同(实现共同富裕 为根本目标)幻灯片42 3.建设社会主义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要走出六个误区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伦理道德建设):

●走出市场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建设是矛盾的误区

●走出“利己”必然“损人”的误区

幻灯片43 ●走出“为人民服务”是无偿的误区

●走出“伦理道德建设”是行政行为的误区

●走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教育群众的误区

●走出抓宏观的误区(重点加强企业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

幻灯片44

四、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

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的特征

1.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多水平的市场经济同时并存

●生产力的多层次性

●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

幻灯片45 2.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起来,具有非规范性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中断了的过程,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起来的,不是按“原始—古典—现代”模式发展起来。

3.具有非市场经济的外部环境

●户籍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

●教育制度

●医疗卫生体制 幻灯片1

第二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

幻灯片2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1)改革目标:1992年以前,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1992年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任务(两个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实质 幻灯片3

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应当发展现代市场经济

●改革有三重任务(三个转变)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自然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改变 ——把落后的低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幻灯片4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1)改革之初确定的目标

80年代初期,我国确定的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现在改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现在改革的性质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不但要改体制,而且要改制度;二是不只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重组,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调整与重组。

幻灯片5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性

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央制定的“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两个阶段: ●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幻灯片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框架

●所有制结构

建立“国有经济为主导、集团经济为主体、个私经济大量存在”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

——“国有经济为主导”:“为主导≠为主体”,前者是地位问题,后者是数量问题。

——“集团经济为主体”:集团经济是混合经济,即除国有独资企业与个体独资以外的都叫集团经济,它是一种所有制形式。

——“个私经济大量存在”:是指个私经济的企业数量,而不是资产、销售收入等指标。幻灯片7 ●调节机制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一体化理论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形式

计划的对象是市场

市场调节中有计划 幻灯片8 ●运行机制

——“三位一体”的机制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

——两个“两位一体”的运行方式

幻灯片9 ●分配体制

“按劳、按资、按劳动力价值”三位一体的分配模式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区别

——按资分配的比重在上升

幻灯片10

(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基本框架的关键 ——产权多元化

(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基本框架的关键

●尽快形成“国有经济为主导,集团经济为主体,个私经济大量存在”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

●所有制结构决定宏观体制基本框架的其它方面 幻灯片11(2)产权多元化有两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产权多元化,即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微观层次产权多元化,即企业内部投资主体多元化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原因(产权单一)

——非公有制企业做不大的原因 幻灯片12

三、我国改革与发展面临的若干深层次问题 幻灯片13 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

——为国有企业重新定位,抓住改革的实质

——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抓重放轻”的改革战略 幻灯片14 ●当前改革中的难度

——利益方面

——观念方面

——法律方面 幻灯片15 农业改革与发展

——农村问题的实质:生产要素分散

解决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入手:

●生产组织机制(家庭为单位→企业为单位)

●资源配置机制(家庭配置→市场配置)

●分配机制(平均主义→调动积极性;社会统筹)幻灯片16 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幻灯片17

封建土地制度的三种类型

1、农民土地所有制广泛而分散,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同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但由于经济力量薄弱,往往被兼并。

2、国有土地是封建政府掌握的土地在封建杜会整个过程中不占主导地位,一般作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出现危机时的后备补充。

3、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产生关系的基础,它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幻灯片18  第三、由于人口过剩,真正的土地经营者缺乏与地主谈判的能力,只能接受地主的经济压迫。

 第四、由于总体的制度安排着力于通过地主经济的主导地位凝固现行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对自耕农制度既存在压力(地主压制、消灭自耕农),又存在吸引力(自耕农通过购买、放租土地转变为地主)。

幻灯片19  传统中国的矛盾:  地主和佃农的矛盾  官府和平民的矛盾 

幻灯片20

建国以来三次农地变革

1.第一次变革是发生在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简称土改(解放区在战争期间就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次改革的主旨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虽然这次土地改革存在种种问题,包括其手段、方式、政策都值得反思。但无庸置疑的是:通过这次改革,实现了几千年来农民“平田均地”的梦想,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也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上世纪50年代初中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幻灯片21  第二次变革是发生在1953—1957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先是初级合作化,后转入高级合作化,直到1958年的公社化。通过合作化运动,将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完成了农地私有向农地公有的转变。这次土地变革总体看是不成功的。1958年11月,“全国各族农民的99.1%,共计12,692万户,组成了26,572个‘又大又公’的人民公社。” 幻灯片22

第二次变革的时代背景

 建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的政治经济局面,为了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作为重工业的国防工业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的高层决策人士将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视为国家发达的主要标志,加之西方工业国家的严密封锁,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幻灯片23  而重工业的发展需要庞大的资本积累,外界的封锁使中国的工业化只能走内部资本积累的道路,城市失业严重和其作为政治中心的现实使农村成为工业 化资本积累的载体。这样,农业、农村、农民不得不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提供庞大的和主要的资本支持,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非主动的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幻灯片24  第三次变革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的家庭联产承包。其实质是将集体所有的农地承包给农户经营,形成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户、两权分离的农地格局。幻灯片25 这次农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迄今为止长达近30年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幻灯片26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问题

——劳动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 一部分人富的太快

——一部分人致富的领域不合理

——一部人分人致富手段不合理 幻灯片27  分配差距过大的部分成因 

1、经济增长方式 

2、社会文化 

3、企业家

4、财产性收入拉大了收入分配的距离 幻灯片1

第三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幻灯片2

一、国有企业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国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国有企业产生的原因

(1)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政府利用宏观调控职能,通过控制垄断部门来引导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涉及国家安全、资源不可再生性行业以及公益、公用领域)。

(2)特殊时期政府的特殊行为:如战争、困难时期 幻灯片3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

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

(1)引进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

●改革之前:一大二公三纯四统五空

●改革以来:大的含义变化;公有制是手段;多种成分并存;顾客成了上帝;产权改革启动。

(2)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幻灯片4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为国有企业重新定位,抓住改革的实质

(1)对国有企业的重新定位

●国有企业的职能是什么? ●国有企业的职能→任务→ 衡量标准→国企的性质及优势

●政企不分与政企分开

(2)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不承担特殊职能的企业从国有经济领域退出 幻灯片5 2.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抓重放轻”的改革战略 3.引进竞争机制

幻灯片6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及特征 1.现代企业制度概念

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财产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其典型形式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内涵的三个要点

——现代企业财产的组织制度与管理制度(三个层次的制度:财产的所有权制度、财产的组织制度、财产的管理制度)幻灯片7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法人)

●经营主体明确(经营者而非所有者)

●面向市场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具有科学的领导体制

●政府间接调控 幻灯片8

五、现代公司治理(利益协调机制)

(一)现代公司治理的概念 1.公司治理问题的提出

(1)由企业管理到企业治理

现代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从而出现了一种财产委托者与财产代理者之间的关系。治理就是要把利益相互冲突的各类人员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幻灯片9(2)只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公司治理就会产生

●代理问题:确切说是组织成员(可能是所有者、工人或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交易费用:交易费用非常之大,使代理问题不可能通过合约解决。在现代企业中各类人员的利益是有矛盾的,不可都写进合约,不可能不断签约,不断法律诉讼,因此治理问题始终存在。幻灯片10 2.公司治理内涵

所谓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执行的高效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3.公司治理解决的重点

公司治理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谁从公司决策中受益

●谁应当从公司决策中受益 幻灯片11 4.公司治理的内容

●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

●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层和工人

●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 幻灯片12

(二)现代公司治理的方式 1.内部治理机制

这个机构包括股东会议、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等。

内部治理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幻灯片13(1)内部治理框架 基本框架:权力机构是实行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框架,因而十分重要,公司治理在某种意义上是指由所有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之间的一种组织结构。

●股东通过股东会议对公司决策行使表决权,并选出自己的常设权力机构——董事会

●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进行重大决策,并聘请高层经理人员

●经理依据董事会授权负责进行日常决策,管理和招聘工人和职工

●职工服从经理的管理和调度,并从公司领取工资 幻灯片14(2)内部治理安排

●首先,股东通过股东大会的形式实施对董事会的控制和监督机制。

※办法:股东用“一股一票制”行使权力,保障自己的利益

※问题:股东会往往被大股东操纵,不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甚至大股东与董事会合谋,损害广大股东利益。

※改进:改进“一股一票制”的办法,实行累加表决制、代理投票制(当然,这些制度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如代理投票制促进了董事会或经理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幻灯片15 ●其次,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还包括股东对经理阶层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股东对经理的约束

◎激励机制:高薪、奖金、配股等,激励其降低成本

◎监督机制:评估考核→解聘

◎对代理人道德行为的约束

※问题:经理人不负责任;以权谋私;经理人与董事会合谋损害公司利益,如决定自己的报酬等。

※改进:为解决经理对经营不负责任,以及以权谋私等问题,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幻灯片16 2.外部治理机制

外部治理的产生:内部治理不能完全避免“代理问题”,而且使代理问题有严重的趋势:一是众多的小股东“搭便车”的心理对控制权不感兴趣;二是经营者拥有信息优势。外部治理机制就是通过企业外的市场竞争机制,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刺激企业经营者为股东收益最大化努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幻灯片17(1)产品市场:缩小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差距(2)资本市场:约束经理人行为的最有力武器(3)经理人市场 幻灯片18

(三)公司治理的类型

(1)股东控制型治理机制(亚洲家族式治理模式)

股东控制型治理机制是指股东实质性掌握企业的控制权,经理则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股东对经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监控和适当的激励措施,使经理不敢过分追求自我利益而忽视股东利益,减少企业治理中的代理成本,而对员工的激励则依赖于公司福利和工资收入。幻灯片19 这种模式体现了主要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直接体现,这种模式可以成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治理机制具有家长制的特征。

●适用性:一是物质资本为主,物质资本的“依赖性”形成了所有者的地位;二是家族企业,即使转化为公众公司时也有特权,且掌握大量资本,几个主要亲属不仅掌握“索取权”而且掌握“控制权”。

●操作:大股东控制董事会,控制企业,一旦经理人偏离股东利益就会撤换(经济与声誉的双重损失)。幻灯片20(2)经理控制型治理机制(英美的外部治理模式)

●控制权落入经理人手中

法律规定股东是公司财产的终极所有者,对企业具有控制权,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董事会是常设权力机构,权力范围由股东会决定。但美国公司的股权分散,而且不设监事会,董事会由经理在内的公司高级主管人员组成,是公司的核心。还有首席执行官权力大,有的是董事长本人。外部董事由经理或者经理控制的提名委员会推荐,加之小股东放弃了控制权,因而控制权落入经理人员手中。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作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

作业一:论述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它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内需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新发展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这两个“毫不动摇”,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错误僵化的观点。这种论调的实质就是要否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从而否定了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作业二:论述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目前的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劳动供给压力正在减弱。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每年增加量正在减少。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特征:“短缺”与“过剩”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人口与劳动力过剩的国家,劳动力短缺似乎只能是“神话”。但过去几年中,从来不愁招不到工人的企业开始被“招工难”问题所困扰。

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经济学分析

理论上来说,解释当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需要从供求两个方面寻找原因。从供给方面来说,我国劳动力数量、素质和结构的变化甚至户籍制度、教育和培训体制的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这里不打算探讨这些供给因素的影响,而是更多地想从需求角度或者说就业创造的角度探讨一下原因。具体来说,就是想从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特征人手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进行简单分析。

三、扩大就业:受雇与创业

在总量供求矛盾趋于缓解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一方面是有岗无人,另一方面则是有人无岗。从本质上来看,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就是有效劳动供给不足,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劳动供求之间的匹配度,扩大劳动的有效供给。

作业三:论述题: 您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在于哪些方面?请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800字以内)

(一)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按劳分配“局限性”的表现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也就是说,按劳分配在形式上是平等,但在事实上又是不平等的。这是因为:(1)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不同的,他们对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是不同的,以同一尺度进行分配,有的人分得

多一些,有的人分得少一些。(2)即使劳动者提供同等数量的劳动,取得同样数量的报酬,但由于劳动者的家庭负担不同,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是不相同的。(3)失业者、残病者,无法就业,没有劳动,无法实现劳动者的权力,自然无劳动报酬可言,成为靠救济金过活的贫困者。

所以,以劳动为尺度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形式上是平等的,在事实上又是不平等的。马克思把它看成是一种“弊病”,并认为这种“弊病”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总之,按劳分配的“局限性”是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三)制度安排的产物

生产要素产权制度的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群体要素产权的多寡决定了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权利贫困是要素产权的贫困;二是非劳动要素(资源和资本等)的配置状况,决定劳动者在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中的交易地位,进而决定劳动分配率的大小;三是要素产权配置决定要素配置效率,影响所分配蛋糕及利益分配矛盾的大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对策:

(一)要把社会公平作为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基本原则。

(二)要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突破口:

1、推进政府体制改革,避免行政权力转化成不平等收入。

2、消除行政垄断,避免垄断利润转化为不平等收入。

3、促进机会均等,避免机会不平等带来收入不平等。

(三)要把社会政策作为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这样一些社会政策不仅对分配结果有调节作用,而且对分配结果产生以前即对分配起

点、分配过程也具有调节作用。例如:(1)最低工资政策。(2)教育政策。(3)劳动力流动政策。(4)产业结构转移政策。(5)社会救助政策。

作业四:论述通货膨胀的类型,并对其进行利弊分析。如果通货膨胀来临,您个人有什么样的应对举措?(1000字以内)

一、需求垃动型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三、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四、结构型通货膨胀。

消极影响:通常认为: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国家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大的居民

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在金本位制下,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从而使汇率贬值。积极影响:①.可以缓解外来流动性涌入,减轻资产泡沫危机(通胀期的利率较低,外来资金一般不愿流入)②.使国家减少税收

通胀对老百姓的影响主要在于提高了生活成本,财富缩水,为此:

1、广开财路,增加收入,找兼职、换更高收入的工作,但是这得掂量自己的精力与能力

2、节省开支,压缩不必要的支出,以应对生活成本的提高

3、学习理财,为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一般而言,通胀时买黄金,投资房产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要衡量自己的财力

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论文选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产权------激励-------效率

3.论股份制

4.论宏观调控

5.论产业结构调整

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论新农村建设

8.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9.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最好3-4K谢谢啦

第四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光华村)

1、资源配置的涵义P2152、商品经济的产生(重点掌握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条件、决定性条件---

辨析题)P2163、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P2174、竞争规律及作用(重点掌握作用)P218—2195、市场机制的缺陷P219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答题时要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写进去

P227)(重点掌握)P220—2217、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结构(重点掌握所有制结构包含的两个内容:内在结构

和社会结构)P2238、我国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重点掌握)P2249、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①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P224—225

②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重点掌握)P225

③ 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P225—22610、产权 P227(明确的产权界定那一段去年考过,不用复习)

11、现代企业制度含义及主要内容P227—22812、金融市场(重点掌握信用)P22913、深化价格改革,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P230—23114、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掌握按劳分

配的内容、客观必然性、重要意义、实现机制)P233—23415、理顺分配关系,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重点掌握)P234—235

16、社会保障制度与市场经济P23517、简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点掌握)P236—237

18、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P237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P23820、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新型工业化道路(掌握①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②

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P243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重点掌握)P248—249

22、对外技术交流(重点掌握引进技术坚持的原则)P25123、非歧视原则P253

备注 :

1、题目很少,都要认真复习对待,标明重点掌握的请按简答和论述题准备,没有标明的按辨析准备吧,资料只是一个标题,内容要每位童鞋自己整理,抓住关键词准备,别整理复习得太简单

2、论述题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概念,2、内涵及其它,3、总结陈词

第五篇: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突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精髓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发挥二者的优势,并生成新的制度、体制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过程,主线是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科学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主要体现在邓小平的相关重要论断上。1985年,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同年又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1992年,邓小平又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从这种新的实践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跳出传统思思想的桎梏,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那么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就不存在矛盾。因为,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看,市场经济通过调动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来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能够极大限度地释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空间。总书记已经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来看,市场经济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和投资、激励创新,源源不断地生成新的就业岗位,保障大多数人获取收入的机会;同时通过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构筑公平竞争的起点、校正市场竞争的结果,帮助处于不利地位和面临风险的人。即使是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相容性,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一些重要目标是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如麦克米兰就指出:“市场并非天生与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

对市场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鲜明的理论特色。开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大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始形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的认识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论断,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次质的飞跃。这一论断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世界各国在谋求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必将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蕴含的重要原则和观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凝练出许多重要理论原则和观点,主要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基本经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学中历久弥新的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还是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演变,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政府与市场角色的重新定位。我国改革开放是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出发点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申了这一理论和实践原则,勾画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清晰线索。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改革初期的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到十二大报告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十四大的“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发挥政府作用”,我们的认识一直向纵深推进,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科学理解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关键。首先,需要认真领会“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用体现在,绝大多数经济资源,无论是消费品(包括重要消费品)还是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等,都需要经由市场机制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和环节上去。市场的优势源自于它能够合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偏好,将它们转化为简单的价格信号,引导企业、消费者等市场主体作出合理的选择;能够有效地传递和利用无数分散而隐匿的知识和信息,使资源的配置动态优化;能够充分利用人们的内在激励驱动资源不停地流动,使整个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不断激励创新和创业,成为不断获取新知识、淘汰旧知识的有机体,从而也是创造新经济和开拓新生产力的有机体。总之,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能够调动潜藏在千百万人中的智慧和力量,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当然,市场不是万能的,更不能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市场原则无限制地扩大到公共产品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领域,“市场设计并不是要么市场、要么政府的问题,而是市场加上政府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科学界定政府作用。资源的配置活动基本交给市场,政府就应该从纷繁复杂的资源配置活动中退出来而专注于自己的应尽职能。政府职能内生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性,可以概括为构建四大框架。一是市场经济制度框架,包括良好的法治秩序、有效的产权制度、公正透明的竞争规则和权威的监管制度。二是总体生产力框架,包括资源、能源、交通、通信、信息、数据、生态等领域的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和骨干网络,形成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骨架。三是宏观经济稳定框架,通过营造均衡、平稳的经济运行环境,形成稳定的市场和公众生活预期。四是社会福利框架,通过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制度防范社会风险,保障基本民生。当然,政府在建构这四大框架的过程中,也可以引进和利用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动员和效率提升。

(二)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所有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理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核心是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科学化,并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八大以来,基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新的历史条件,所有制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两样不可侵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等。2016年3月4日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原则,澄清了有关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模糊认识,指出“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巩固和发展了已有理论成果。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形成了线条较为清晰的所有制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所有制理论基础。

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下降了,但主体地位没有变,仍控制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重要环节和优质资产;非公有制经济在产值、投资、就业、税收总量中的比重大幅度提升,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增加、创新重要性突凸现、消费个性化增强。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进一步推动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所有制基础。第一,科学认识和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第二,科学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进一步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三)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系列有关收入分配的重要理论原则,涉及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公平与效率关系、共同富裕等诸多重要方面。

确立“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克服平均主义,强调按劳分配原则,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了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的质的飞跃。在随后的发展中,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逐步明晰多种分配方式的内涵,引入按生产要素分配。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居民的收入渠道多元化了,财产收入等非劳动收入快速增长,为市场机制运转提供了强劲动力。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内在一致性,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收入分配的一般原理,即“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它激发了亿万人民创造财富、获取收入和改善自身经济地位的积极性,驱动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不停地流动和重新配置,从而奠定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相契合的分配制度基础。

收入分配理论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003年之前,我们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起点是“平均主义”大锅饭,同时经济严重缺乏效率和活力密切相关。2004年开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发生了重要变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等已纳入到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之中。同时,对“公平”的理解也趋于其本质。十八大报告把“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这种“公平”观不仅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相一致,也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相一致,为确立科学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理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时间的分配,生产要素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的,个人收入分配也要受到价值规律的重大影响。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必须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马克思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进行了论述,为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启迪。例如,马克思认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一条“自然规律”,而这一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这与我们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具有理论上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强调商品交换中所有权、自由、平等的重要性,他认为,“从交换行为本身出发,个人,每一个人,都自身反映为排他的并占支配地位的(具有决定作用的)交换主体。因而这就确立了个人的完全自由:自愿的交易;任何一方都不使用暴力”,是“处在平等的关系中”,“除了平等的规定以外,还要加上自由的规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运行有许多重要的论述。第一,强调培育完备的市场体系。马克思指出:“市场……采取总体的形态”。只有完备的市场体系才足以支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体系的完备性不仅指各类市场齐全和发育良好,还指它们之间处于有机的联系之中,相互作用而趋向动态一般均衡。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提出要重点培育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期货市场。迄今为止,各类市场业已存在,许多资源都是通过市场来进行配置的。第二,强调市场体系的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向市场主体开放机会,赋予他们自由选择、公平竞争的权利,同时又让他们承担决策的风险,硬化预算约束;市场规则公开透明,商品和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第三,实施有效市场监管。监管是政府最为重要的微观经济职能,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消除垄断,保障食品、药品、环境和生产场所安全等。

(五)对外开放理论

在马克思所构想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中,无论是“五篇结构计划”还是“六册结构计划”,都包含国际贸易、国际市场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说明经典作家当时已经充分意识到生产力发展国际化、资源配置国际化和利益分配国际化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国际分工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资本国际流动的基础。它们反过来又有力推动国际分工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和更高层次发展。在谈到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时,马克思指出: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准备好地盘,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新的世界市场关系也引起产品的精致和多样化”。价值规律同样在国际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调节着生产国际化所生成的利益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配,其中技术先进、劳动复杂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的国家占据较大利益份额,从而导致“一个国家的三个工作日也可能同另一个国家的一个工作日交换”。马克思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经济国际化的性质,他说:“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理论观点,认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建立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等;主要政策主张包括,通过开办经济特区和全方位开放、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实施“一带一路”、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等逐步深度融入到全球分工体系之中。

对外开放理论仍需要探讨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一,在新技术条件下国际分工和产业演进的规律,以及如何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利益链条中的位置,实现静态和动态比较优势;第二,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形式,以及如何通过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保证我国在全球利益分配中得到合理的份额;第三,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与国内市场相比,世界市场更不完善,国家扮演重要角色,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低,壁垒众多,资本门槛高,因此,竞争规则和参与规则的制定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都可以大有作为。

下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PPT转Word打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常识

    一、单项选择题 1.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是( ) A、计划经济 B、产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自然经济 2. 市场经济是( ) A、法制经济 B、产品经济 C、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五章 市场主体

    第五章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及其地位(P28-29) 1、市场主体是指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存在关系的总和(P29),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市场主体=企业组织+其它经济组织+居民+政府 ②狭......

    四川省委党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14

    社会主义经济 1、资源分类及资源配置、合理配置资源的涵义? 答:资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即天然存在的一切可以为人们利用的土地、矿藏、水、生物、环境;一类为社会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 1.质的规定性: A 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从......

    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试题:如何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判断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判断题及答案 默认分类 2010-08-14 00:18:36 阅读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制度。( ) 2.市场经济是一种实物经济,而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精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一、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理论的发展与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是要探索中国......

    管理学 ppt转.doc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管理学 • 管理学研究对象 – 规划、组织、激励、控制 – 管理学是一门关于规划、组织、激励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