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满庄镇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满庄镇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满庄镇共辖六个管区,42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540人,土地面积7.5万亩。自全区社区建设动员会和社区建设工作现场调度会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示范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区级领导的讲话精神,以健全完善保障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服务社区群众为根本,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社区各项建设扎实推进。
现已建成的南迎社区总投资140多万元,基础设施、内部办公设施已齐全,规章制度已上墙,档案资料正在整理中,近期就能对社区居民办公,达到服务于居民的各项业务的要求。北留社区建设总投资40多万元,社区标志制作完成,规章制度已上墙,办公设施齐全,已对社区居民开展了多项服务业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健全三个体系,夯实社区建设基础。一是健全领导体系。镇政府成立了镇长任组长,分工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组织办、财政所、民政办、司法所、劳动办、经管站的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健全责任体系。今年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机关干部包社区。充实了人员,加大了力量,对社区各个时期的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并逐项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包保人员,形成从肩上有担子、从身上有责任的工作机制。同时,积极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健全考核体系。为达到预期建设目标,镇政府采取召开调度会、现场查看等方式,定期不定期的调度社区建设情况,对建设进度慢、达不到标准要求、工作中敷衍了事的给予严厉批评,限期整改。同时把社区包保人员的工作情况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增强“五大功能”,打造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坚持以“利民、便民、为民”为宗旨,从解决社区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强化社区功能,打造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一是增强服务功能。北留、南迎社区以“四室四站”和“站式服务大厅”为依托,组织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驻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优抚对象和社会群众的福利性服务,办好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二是增强管理功能。加强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教育指导,改变传统的农村管理方式,对社区建设的运行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向居民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维护社区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群众依法履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加大社区机防、人防的投入力度,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网络,开展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三是增强文化功能。目前南迎社区成立了文化队伍、中老年人秧歌队,经常性的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科普活动,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四是增强卫生功能。北留、南迎社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社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明社区建设水平,对社区内的环境进行美化、硬化、亮化。同时,注重培养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建设干净、整洁的美好社区,倡导居民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是增强保障功能。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帮助困难居民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我镇南迎社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提高社区群众的福利补贴,每年向社区群众发放生活保障金20多万元,还利用人口学校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培训。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大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农民已经转移非农业生产领域,大大提高了社区群众的生存技能。为保证社区居民病有所医,健全完善了社区卫生服务站,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基本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基本服务。
总之,在下一步的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认真落实“社区建设年”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新途径,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推动我镇社区建设再上新的水平,计划把满北、北迎的社区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利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今年区政府下达的社区建设任务。
第二篇:满庄镇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案
满庄镇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方案
按照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制定农村社区规划的通知》要求,农村社区规划的总体思路是: 对我镇农村社区建设做以下初步规划:
一、总体规划
(一)南留管区
1、北留村单独设立社区,995户,总人口3475人,区域面积4701亩。2009年初步完成社区建设试点任务。
2、南留北村单独设立社区,1232户,人口4025人,区域面积7769亩。
3、南留中村单独设立社区,1153户,人口3568人,区域面积8350亩。
4、南留南村单独设立社区,1062户,人口3517人,区域面积11816亩。
(二)河北管区
5、南迎村、田家山村合并设立南迎社区。南迎村963户,人口3330人,区域面积4888亩;田家山村244户,人口792人,区域面积1302亩。2009年初步完成社区建设试点任务。
6、北迎村单独设立社区,790户,人口2757人,区域面积4070亩。
7、西河北村单独设立社区,376户,人口1291人,区域面积1848亩。
8、西湖村单独设立社区,166户,550人,区域面积1847亩。
(三)满庄管区
9、满北村、满南村合并设立满北社区。满北村644户,人口2062人,区域面积3241亩;满南村674户,人口2240人,区域面积3387亩。2009年初步完成社区建设试点任务。
10、新庄村、曹家寨村合并设立新庄社区。新庄村775户,人口2740人,区域面积6468亩;曹家寨村848户,人口2645人,区域面积4473亩。
11、泉水湾村单独设立社区,252户,人口945人,区域面积2420亩。
12、王庄村单独设立社区,165户,人口548人,区域面积1525亩。
13、上泉村单独设立社区,420户,人口1369人,区域面积4547亩。
14、北臭泉村单独设立社区,388户,人口1336人,区域面积3565亩。
15、纸坊村单独设立社区,278户,人口978人,区域面积2511亩。
(四)淳于管区
16、中淳于村单独设立社区,1011户,人口3675人,区域面积6718亩。
17、灌庄村单独设立社区,621户,人口2164人,区域面积6461亩。
18、滩清湾村单独设立社区,831户,人口2870人,区域面积5450亩。
19、南淳于村单独设立社区,524户,人口1754人,区 2
域面积3989亩。
20、姜家园村单独设立社区,138户,人口463人,区域面积1383亩。
21、宋家庄村单独设立社区,279户,人口917人,区域面积2520亩。
(五)东林管区
22、东林村单独设立社区,528户,1708人,区域面积4999亩。
23、西林村单独设立社区,785户,2518人,区域面积10232亩。
24、龙山村单独设立社区,300户,1017人,区域面积3616亩。
25、泥沟村单独设立社区,211户,809人,区域面积2275亩。
26、黄家林村单独设立社区,298户,1017人,区域面积2083亩。
27、龙门村单独设立社区,212户,720人,区域面积3340亩。
(六)东牛管区
28、东牛北、东牛中、东牛南、王家园4个村合并设立东牛社区。东牛北村322户,人口1140人,区域面积2463亩;东牛中村241户,人口807人,区域面积2054亩;东牛南村347户,1202人,区域面积3220亩;王家园村83户,288人,区域面积619亩。
29、林家安阜、孙家安阜、樊家安阜、老虎官庄4个村合 3
并设立安阜社区。林家安阜村105户,327人,区域面积1033亩;孙家安阜村63户,204人,区域面积909亩;樊家安阜村127户,455人,区域面积1309亩;老虎官庄村115户,456人,区域面积1242亩。
30、黄家庄村单独设立社区,495户,1758人,区域面积4972亩。
31、吴家官庄村单独设立社区,355户,1167人,区域面积3524亩。
32、宿家庄村单独设立社区,187户,636人,区域面积1814亩。
33、华家岭村单独设立社区,219户,713人,区域面积2146亩。
二、建设目标
按照区农村社区今年建设任务不低于35%的目标,今年拟建设完成21个村的社区建设任务(包括去年完成的4个农村社区示范点),其余各村的建设任务于2012年底前全部完成。21个村分别是:
一村一社区:北留村、南留北村、南留中村、南留南村、北迎村、中淳于村、灌庄村、滩清湾村、东林村、西林村、黄家庄村
多村一社区:【南迎村、田家山村】【满北村、满南村】【新庄村、曹家寨村】【东牛北、东牛中、东牛南、王家园】
2010年2月25日
第三篇:满庄镇党群连心卡工作汇报1102
满庄镇党群连心卡工作汇报
按照区纪委统一安排部署,满庄镇被确定为党群连心卡制度试点乡镇。镇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并于9月30日召开党委会进行专题研究,确定我镇推广党群连心卡制度的工作思路,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工作,以管区为单位,全镇共确定6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在全镇进行推广。
一、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设置组织网络。镇党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纪委、组织办、综治办、信访办、经管站、司法所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党群连心卡制度的组织领导,并依托惠民服务中心设立党群连心办公室,全面负责全镇“党群连心卡”工作的开展和制度的落实。同时,以全镇6个管区,42个行政村为单位,在管区和村设立相应的连心办公室,形成镇、管区、村三级联动的组织网络。
二、合理安排包村干部。镇连心办公室会同组织人事部门精心选派包村干部,将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确定为包村干部,实行实行镇党政领导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农村党员干部联户制度。月日开始,试点村的包村干部深入所包村开展工作,初步摸清试点村班子运行、土地、人口、集体收入等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组建一个连心服务团队。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医生、兽医、调解员、派出所、电工、合作社负责人、镇直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纳入连心服务团队,并将其服务内容、联系方式建立档案,由包村干部掌握。纳入连心服务团队的人员要保证手机24
小时畅通,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当群众遇到困难时,首先将问题反馈给包村干部,能答复的当场答复。对不属于自己业务范围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负责协调连心服务团队或咨询相关部门人员予以解决。
四、设立“党群连心箱”。在惠民服务中心和管区、村办公场所设立“党群连心箱”,方便村民随时将自己的意见、建议投入连心箱中,连心办公室工作人员定时整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及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应向上级领导汇报,协调解决。
五、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一是“一事一记”制度。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包村干部要及时在《“党群连心卡”受理登记表》上真实记录接待群众、服务群众、为民办事等方面的情况。二是一事专人负责制度。包村干部为第一责任人,对农户反映的一般问题,能当场答复的,要在3个工作日内落实;涉及面较广的事项,需要同其他部门协调处理的,要在7个工作日内解决并回复,对处理结果及时进行回访,在《“党群连心卡”受理登记表》进行详细记录。三是集中办理制度。对同一地方的农户反映的同一类问题,由包管区的领导及时召集相关的人员和反映问题的连心户进行座谈交流,共同研究处理解决办法,进行集中办理,确保将问题解决在当前,化解在基层。四是快速反应制度。当收到群众反映涉及信访稳定、突发事件、安全隐患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诉求或问题时,确保在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汇报,并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协助处理,做到反应迅速、反馈及时。五是实行“4+1”工作制。包村干部每周4天时间处理公务,1天入户走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在走访中摸清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存在困难、现实需求及联系电话等,有针对性的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五是一年一评议制度。镇连心办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群众公开,并将评议情况同评先评优挂钩、同包村干部和村负责人的考核挂钩。
目前,我镇的试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区纪委的指导下,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使党群连心卡制度不断完善。
第四篇:大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1
大镇政字[2011]21号
甘州区大满镇人民政府
关于全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汇报
区扶贫办:
贫困问题是困扰我镇部分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了解和掌握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贫困状况,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为总结“十一五”扶贫开发经验,做好“十二五”期间我镇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区扶贫办的安排部署,现将我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满镇位于甘州区城南16公里处, 区域面积8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14个合作社,8100户,3.1万口人,9万亩耕地。平均海拔1549.6米,年平均气温6.7℃,全年无霜期144天,年平均降水量145.9毫米。南片新庙、李家墩等11个村属于沿边靠滩地带,荒滩地较多,耕地主要依靠上三渠灌溉,水资源十分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目前,该11个村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弱、群众观念陈旧、农民增收缓慢、经济发展滞后,加之其他诸多因素造成农业产业规模化小,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畜禽养殖规模小、科学化水平低,劳务输出基准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增收缓慢。
二、目前贫困现状
(一)贫困人口现状
全镇南片11个村现有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5896人,包括354户776人五保户,57户71人低保户,占总人口的39%。其中新庙村贫困人口499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2%;李家墩村贫困人口293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8%;朱家庄村贫困人口567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9%;大沟村贫困人口457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1%;小堡子村贫困人口514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0%;四号村贫困人口735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2%;朝元村贫困人口424人,占本村总人口的43%;紫家寨村村贫困人口605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7%;汤家什村村贫困人口617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5%;黑城村贫困人口658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6%;兰家寨村贫困人口528人,占本村总人口的37%。
(二)人均纯收入情况及构成现状 2010年我镇南片11个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牧业、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为3787元,较上年增加315元。其中,3787元以上3027人,占11个村总人口的20%,1196元~3787元6276人,占总人口的41%,1196元以下5896人,占总人口的39%。
(三)基础条件现状
南片新庙、四号等11个村通村公路建设程度低,路面狭窄,村社道路以沙石和土路为主,路况差,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普遍存在。由于土壤瘠薄、水肥条件,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渠道破损渗漏严重,水的利用率较低(只有50%左右),主干渠系都急需防渗。群众住房主要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砖木结构住房仅占总户数49%。
(四)公共服务状况
南片11个村104个社,现有 15199人,村小学11所,基本可以满足本村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但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学资源又显的不足,教学条件和水平不高,学生食堂设备缺乏。村级卫生所基础设施落后,医疗条件较差,不能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虽然给群众提供了一定的文化资源,但因缺乏文化活动场所和健身器材,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不相适应。
三、贫困原因分析及扶贫开发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村与村、户与户之间贫富差距仍在拉大,南片11个村的贫困程度较为严重。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经济效益差,农民承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大部分贫困村在沿滩荒地区和枯水区,降雨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和生活条件差。而且,贫困程度深、面积大,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对扶贫工作的继续投入。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脱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具体在各个方面如下:
1、种植业方面。由于种植结构单一,优势产业不突出,成本林,种植效益不高,开支大、收入低,群众增收空间狭小。
2、养殖业方面。由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认知能力差,养殖仍以传统养殖为主,致使畜禽养殖周期长,科学化水平低,养殖效益不佳。
3、劳务输出方面。由于群众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劳务输出苦力型的多,技能型的少,输出人数不能与劳务收入成正比,劳务输出效益低。
4、基础设施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缓慢。
5、社会化产业方面。由于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滞后,不能形成聚集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农民增收缓慢。
6、社会事业方面。伴随着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结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有更高的需求,因缺乏 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上的资金投入,从而出现因学致贫,因医致贫的普遍现象。
四、近年来扶贫开发成效及措施
近年来,在省、市、区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把发展种养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基础,把建立精品制种基地和发展优质畜禽养殖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一是积极发展“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玉米制种企业到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二是多渠道增加投入,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贴息,依托农村信用社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三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发展环境。四是继续加快整村推进步伐,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的面貌。五是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地区开发建设。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镇的贫困人口比例较往年有所下降。
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促进了群众增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规划
1、指导思想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今年,我们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项目强镇、产业兴镇、商贸活镇、草畜富镇”的总体思路,按照“支柱产业更壮大,基础设施更完善,民生工程更普及,城镇建设上水平”目标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富裕、文明”的新大满。同时,以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镇扶贫工作新局面。
2、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镇将继续加强交通、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和流域治理,加快经济发展,增强造血功能,拓宽贫困人口增收途径,巩固扶贫成果,增强镇村财力,使群众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全镇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我镇南片11个村硬化村社道路22公里,衬砌U型渠道10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
公益设施建设方面: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新建修建村委会9个;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新建村文化室11所,使群众 文化体育生活日益丰富;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建村卫生所15所,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产业发展方面:按照“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立足本镇实际,发挥区位优势,围绕市场需求,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牧产业,建成连片30座的红提葡萄和精细蔬菜种植为主的日光温室种植小区10个;发展100头以上养牛专业户10户,修建连片50座高标准养殖小区10个,扶持发展50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10户,建成100平方米的标准化暖棚羊舍50座。
科技扶贫方面: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30万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努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扶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达到实用技术培训800人次,培训转移劳动力5000人次。
六、今后解决贫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围条件支持,在各个领域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群众拓宽增收渠道,逐步解决南片11个村贫困面貌。
1、政策引导,广泛宣传。广大群众需要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只有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 极性,促使各项扶贫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2、资金支持。资金是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规划将本着国家投资、信贷资金与群众自筹资金紧密结合,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家投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本规划能够顺利实施。
3、强化参与式扶贫开发,抓好整村推进项目。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种新举措,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利于突出重点,抓出成效。抓好了整村推进村的脱贫就可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村入户,抓到实处;有利于资金的集中使用,整村推进是资金整合的载体;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今后,要在加强已建成的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采取整村推进与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的办法,抓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4、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绿色畜禽养殖,新建养殖小区,推广人畜分离养殖模式,培育养殖品牌,提升科学化水平,促使养殖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切实转变劳务输出模式,促使劳务输出从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发挥劳务效应,增加劳务收入。
5、开展技能培训,加大技术指导。以提高群众的种植、养殖水平,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劳动力为目的,分门别类的举办各种培训班,促使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群众经营的精细化水平,促使群众科学种植、养殖。切实转变劳务输 出模式,充分发挥劳务输出效益,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6、加快民心工程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加大对通村道路、村社道路、渠道、文化、卫生、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苑庄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苑庄镇位于汶上县城东部,处于汶上、宁阳、兖州三县交界处,总面积74.2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3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5.7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把市级示范点和社区中心村建设作为突破口,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实行拆建并举,加快了全镇城乡统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度。目前,共顺利启动新苑、马庄、尹村3个农村社区建设。
一、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群众主体、拆建并举、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启动了新苑、马庄、尹村三个社区建设。目前,已建成居民楼21栋,12.6万㎡,在建居民楼11栋,6.7万㎡,拆迁房屋879户,拆迁面积800余亩。
工作中,我们主要坚持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全镇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详细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就近整合、节约资源、科学配置的原则,聘请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制定了全镇“一城五点一区”总体规划,把全镇32个行政村规划成6个新型农村社区。“一城”即新苑社区,位于镇政府驻地。“五点”即大秦社区、贾柏社区、莲花社区、尹村社区、马庄社区。“一区”,即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新的社区规划占地3179.5亩,可节约土地9717.4亩。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线工作法、指挥部工作制。镇党委、政府成立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安 1
排全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依托社区总支建立6个社区建设一线指挥部,把机关骨干选派到农村社区一线,实行副科级领导包社区、社区总支书记包重点村、民情书记包一般村、村组干部包组联户工作制度,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是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建立群众代表全程参与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主体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本指导原则。建立群众代表日常工作制度,实行指挥部抓总、群众代表联户,就群众关注的户型、拆迁补偿办法、回迁价格等问题,由指挥部带领群众代表逐户征求意见、签字摁手印,同时聘请了群众监理员和群众理财小组,实行全过程监督。
四是创新资金筹集方式,破解社区建设资金难题。加强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创新“五个一点”筹资方式,即盘活村集体资产自筹一点、动员群众预交一点、争取上级扶持一点、农户联保贷一点、建筑商垫一点。同时,加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监管,明确了“三个一律”工作纪律,即所有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一律纳入镇经管站专项资金账户管理;所有支出一律经群众代表签字后方可放款;所有社区建设资金账目一律经群众代表审议后方可入账,确保了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五是强化民生保障,确保旧村和谐拆迁。聘请县物价局对拆迁户原有住房科学评估,并张榜公布,征得群众认可;在安置期内发放搬家费和房屋租赁费,动员群众腾空住房、主动搬迁;
对困难户和老年人建设周转房和老年房,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通过镇村深入细致的工作,所有拆迁的村均没有发生一起因拆迁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
二. 农民旧房拆迁补偿办法、群众接受程度
拆迁补偿办法总的原则是:坚持公益性原则,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实行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对回迁户集中进行住房安置并实行统一物业管理。平房和单体住宅内(指一户一院)的评估补偿,聘请物价局依据房屋的不同结构,同时考虑成新因素,确定拆迁房屋评估价格,然后分户公示,拆迁户统一安置到新苑社区。安置住房一般设计为多层住宅(含水、电等配套设施)和门面房。住宅户型设计为70 m左右、90 m左右、120 m左右三个标准,回迁住宅平均价格660元/m,各楼层单价为:一楼650元/m,二楼700元/m,三楼700元/m,四楼650元/m,五楼600元/m,车库、储藏室均500元/m。门面房上下两层均价860元/m。
对于拆迁前符合“一户一宅”标准的回迁户,可自选任意一套户型。拆迁前“一户多宅”、两个男孩以上的,其中有一孩达到18周岁的可加选一套。以上两种情况享受住房补贴政策,120m左右的楼房补15000元。90 m左右的楼房12000元,70 m左右的楼房10000元。对符合住房补贴标准的回迁户自动放弃选择楼房而购买门面的,每套(上下层各两间)补16000元。不符合补偿政策、再多申请的,按回迁价购买,不享受补贴政策。给予住房安置的拆迁户,其房屋2222222222222
2拆迁的各项补偿款拆迁时暂不支付。凡是申请住房的,去掉各项补偿款后,应补交齐总房价的100%。拆迁户选择货币补偿的,待房屋拆迁后,按其房产评估价格给予补偿。
对被拆迁户每户支付200元搬家费,如需安排过渡期由村每月补给回迁户200元房租,选择货币补偿的不享受过渡期房租补贴。被拆迁户所涉及房屋及附属设施的一切权属证明自拆迁之日起自行作废。
在合村并点上,群众的思想也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自去年起,我镇加大了社区建设的宣传力度,印发了明白纸,各村在喇叭上宣传上级的关于社区建设的政策精神,下一步建设的地理位置,早拆迁的优势好处,让群众家喻户晓。起步村召集党员、群众代表到兖州、邹城等参观学习,回来后和群众算好对比帐,镇村专门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就群众关注的户型、补偿办法、回迁价格逐户征求意见、签字摁手印,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建设实施方案》。每一个环节让群众参与,聘请群众监理员,严把钢材、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进口关,严格对照国标验料,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确保工程质量。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在前苑、马庄、尹村三个村拆迁过程中,各村群众都积极配合,呈现争先恐后搬迁的好局面,三个村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拆迁任务,没出现一起因拆迁上访的群众事件。
通过工作实践,我们的体会是,群众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只有尊重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让群众参与,让群众拿意见,全程公开、公正、公平,群众就会响应政府的号召,实现和
谐搬迁。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是资金瓶颈。首先是启动资金难筹集。虽然制定了动员群众预交楼房款的激励政策,部分群众缴纳了1—5万元的楼房款,但相对社区建设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金融部门虽然出台了农村住房贷款政策,但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其次是后续资金不足。按照建房合同,一般要分批支付建筑商楼房款,再加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土地置换增减挂钩政策资金需要一定期限,致使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再次是债务包袱较重。拆迁补偿平均每户要支付5万元,动员群众拆迁一般要每户支付1万元的奖励资金,再加上搬家费、安置期内租赁费,平均要每户要支付6.5万元,而旧村址复垦复垦后,平均每户仅能节约0.7亩地,按每亩补助9万元计算,约6.3万元,再加上基础设施费用,尚有一定的资金缺口。
二是土地制约。新的社区规划,村庄整合力度加大,要启动社区建设,需新占耕地,而土地红线难以逾越,尽管县里已调整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但占用耕地后,办理建设的各项手续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土地手续不完善,下一步的手续就没法办。
三是社区详细规划编制较慢。全镇总体规划虽然制定,但由于受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制约,各社区详细建设规划制定欠完善,到目前,我镇开工的三个社区,社区详规一个没完成。
四是简化社区建设的各项手续。社区建设所需的可研、环评、土地、立项、开工许可等手续办理等时间步骤较长,能否针对社区建设的项目实行一站式办理,加快开工的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