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程序员—提问的艺术(转)
(2009年的更新:本文来自2005年的白云黄鹤BBS,未经排版,四年来,文末一直保留有英文原文出处并注明链接)
这个版上太多的问题,不能让我以很愉快的心情来解答,于是,我放弃了强忍着指责别人的心情找到了这篇《提问的艺术》(两年前我在HomePage版张贴过),真诚的希望那些又困难又期望得到帮助的新手朋友们抽时间看看,问“好的问题”,收获“好的答案”,这对改善答题人的心情和形成版面氛围都有好处。提问之前
在通过电邮、新闻组或者聊天室提出技术问题前,检查你有没有做到: 1.通读手册,试着自己找答案。
2.在FAQ里找答案(一份维护得好的FAQ可以包罗万象:)。3.在网上搜索(个人推荐google~~~)。4.向你身边精于此道的朋友打听。
当你提出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说明在此之前你干了些什么;这将有助于树立你的形象:你不是一个妄图不劳而获的乞讨者,不愿浪费别人的时间。如果提问者能从答案中学到东西,我们更乐于回答他的问题。
周全的思考,准备好你的问题,草率的发问只能得到草率的回答,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答案。越表现出在寻求帮助前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你越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
小心别问错了问题。如果你的问题基于错误的假设,普通黑客(J.Random Hacker)通常会用无意义的字面解释来答复你,心里想着“蠢问题„”,希望着你会从问题的回答(而非你想得到的答案)中汲取教训。
决不要自以为够资格得到答案,你没这种资格。毕竟你没有为这种服务支付任何报酬。你要自己去“挣”回一个答案,靠提出一个有内涵的,有趣的,有思维激励作用的问题–一个对社区的经验有潜在贡献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的从他人处索要知识–去挣到这个答案。
另一方面,表明你愿意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做点什么,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谁能给点提示?”、“我这个例子里缺了什么?”以及“我应该检查什么地方?”比“请把确切的过程贴出来”更容易得到答复。因为你显得只要有人指点正确的方向,你就有完成它的能力和决心。怎样提问
-谨慎选择论坛
小心选择提问的场合。如果象下面描述的那样,你很可能被忽略掉或者被看作失败者: 1.在风马牛不相及的论坛贴出你的问题
2.在探讨高级技巧的论坛张贴非常初级的问题;反之亦然 3.在太多的不同新闻组交叉张贴使用含义丰富,描述准确的标题
在邮件列表或者新闻组中,大约50字以内的主题标题是抓住资深专家注意力的黄金时机。别用喋喋不休的“帮帮忙”(更别说“救命啊!!!”这样让人反感的话)来浪费这个机会。不要妄想用你的痛苦程度来打动我们,别用空格代替问题的描述,哪怕是极其简短的描述。蠢问题: 救命啊!我的膝上机不能正常显示了!
聪明问题: XFree86 4.1下鼠标光标变形,Fooware MV1005的显示芯片。如果你在回复中提出问题,记得要修改内容标题,表明里面有一个问题。一个看起来象“Re:测试”或者“Re:新bug”的问题很难引起足够重视。另外,引用并删减前文的内容,给新来的读者留下线索。话不在多 你需要提供精确有效的信息。这并不是要求你简单的把成吨的出错代码或者数据完全转储摘录到你的提问中。如果你有庞大而复杂的测试条件,尽量把它剪裁得越小越好。
这样做的用处至少有三点。第一,表现出你为简化问题付出了努力,这可以使你得到回答的机会增加;第二,简化问题使你得到有用答案的机会增加;第三,在提炼你的bug报告的过程中,也许你自己就能找出问题所在或作出更正。按时间顺序列出症状
对找出问题最有帮助的线索,往往就是问题发生前的一系列操作,因此,你的说明应该包含操作步骤,以及电脑的反应,直到问题产生。
如果你的说明很长(超过四个段落),在开头简述问题会有所帮助,接下来按时间顺序详述。这样黑客们就知道该在你的说明中找什么。别问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
黑客们总是善于分辨哪些问题应该由你自己解决;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曾自己解决这类问题。同样,这些问题得由你来搞定,你会从中学到东西。你可以要求给点提示,但别要求得到完整的解决方案。谦逊绝没有害处,而且常帮大忙
彬彬有礼,多用“请”和“先道个谢了”。让大家都知道你对他们花费时间义务提供帮助心存感激。然而,如果你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礼貌将会增加你得到有用答案的机会。
(我们注意到,自从本指南发布后,从资深黑客处得到的唯一严重缺陷反馈,就是对预先道谢这一条。一些黑客觉得“先谢了”的言外之意是过后就不会再感谢任何人了。我们的建议是:都道谢。)还是不懂
如果你不是很理解答案,别立刻要求对方解释。象你以前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时那样(利用手册,FAQ,网络,身边的高手),去理解它。如果你真的需要对方解释,记得表现出你已经学到了点什么。比方说,如果我回答你:“看来似乎是zEntry被阻塞了;你应该先清除它。”,然后:一个很糟的后续问题: “zEntry是什么?” 聪明的问法应该是这样:“哦~~~我看过帮助了但是只有-z和-p两个参数中提到了zEntry而且还都没有清楚的解释:<你是指这两个中的哪一个吗?还是我看漏了什么?”
三思而后问
以下是几个经典蠢问题,以及黑客在拒绝回答时的心中所想: 问题:我能在哪找到X程序?
问题:我的程序/配置/SQL申明没有用
问题:我的Windows有问题,你能帮我吗?
问题:我在安装Linux(或者X)时有问题,你能帮我吗?
问题:我怎么才能破解root帐号/窃取OP特权/读别人的邮件呢?
提问:我能在哪找到X程序?
回答:就在我找到它的地方啊蠢货–搜索引擎的那一头。天呐!还有人不会用Google吗?
提问:我的程序(配置、SQL申明)没有用 回答:这不算是问题吧,我对找出你的真正问题没兴趣–如果要我问你二十个问题才找得出来的话–我有更有意思的事要做呢。在看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我的反应通常不外如下三种: 1.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2.真糟糕,希望你能搞定。3.这跟我有什么鸟相关?
提问:我的Windows有问题,你能帮我吗? 回答:能啊,扔掉萎软的垃圾,换Linux吧。
提问:我在安装Linux(或者X)时有问题,你能帮我吗?
回答:不能,我只有亲自在你的电脑上动手才能找到毛病。还是去找你当地的Linux用户组寻求手把手的指导吧(你能在这儿找到用户组的清单)。提问:我怎么才能破解root帐号/窃取OP特权/读别人的邮件呢?
回答:想要这样做,说明你是个卑鄙小人;想找个黑客帮你,说明你是个ΘΘΘΘ!
好问题,坏问题
最后,我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怎样聪明的提问;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问法被放在一起,一种是愚蠢的,另一种才是明智的。
蠢问题:我可以在哪儿找到关于Foonly Flurbamatic的资料? // 这种问法无非想得到“STFW”这样的回答。
聪明问题:我用Google搜索过“Foonly Flurbamatic 2600”,但是没找到有用的结果。谁知道上哪儿去找对这种设备编程的资料? // 这个问题已经STFW过了,看起来他真的遇到了麻烦。蠢问题:我从FOO项目找来的源码没法编译。它怎么这么烂? // 他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这个傲慢自大的家伙
聪明问题:FOO项目代码在Nulix 6.2版下无法编译通过。我读过了FAQ,但里面没有提到跟Nulix有关的问题。这是我编译过程的记录,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吗?
// 他讲明了环境,也读过了FAQ,还指明了错误,并且他没有把问题的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个家伙值得留意。蠢问题:我的主板有问题了,谁来帮我?
// 普通黑客对这类问题的回答通常是:“好的,还要帮你拍拍背和换尿布吗?”,然后按下删除键。
聪明问题:我在S2464主板上试过了X、Y和Z,但没什么作用,我又试了A、B和C。请注意当我尝试C时的奇怪现象。显然边带传输中出现了收缩,但结果出人意料。在多处理器主板上引起边带泄漏的通常原因是什么?谁有好主意接下来我该做些什么测试才能找出问题?
// 这个家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值得去回答他。他表现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坐等天上掉答案。
在最后一个问题中,注意“告诉我答案”和“给我启示,指出我还应该做什么诊断工作”之间微妙而又重要的区别。事实上,后一个问题源自于2001年8月在 Linux内核邮件列表上的一个真实的提问。我(Eric)就是那个提出问题的人。我在Tyan S2464主板上观察到了这种无法解释的锁定现象,列表成员们提供了解决那一问题的重要信息。
通过我的提问方法,我给了大家值得玩味的东西;我让人们很容易参与并且被吸引进来。我显示了自己具备和他们同等的能力,邀请他们与我共同探讨。我告诉他们我所走过的弯路,以避免他们再浪费时间,这是一种对他人时间价值的尊重。后来,当我向每个人表示感谢,并且赞赏这套程序(指邮件列表中的讨论 –译者注)运作得非常出色的时候,一个Linux内核邮件列(lkml)成员表示,问题得到解决并非由于我是这个列表中的“名人”,而是因为我用了正确的方式来提问。我们黑客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拥有丰富知识但缺乏人情味的家伙;我相信他是对的,如果我象个乞讨者那样提问,不论我是谁,一定会惹恼某些人或者被他们忽视。他建议我记下这件事,给编写这个指南的人一些指导。
找不到答案怎么办 如果仍得不到答案,请不要以为我们觉得无法帮助你。有时只是看到你问题的人不知道答案罢了。没有回应不代表你被忽视,虽然不可否认这种差别很难区分。总的说来,简单的重复张贴问题是个很糟的想法。这将被视为无意义的喧闹。你可以通过其它渠道获得帮助,这些渠道通常更适合初学者的需要。有许多网上的以及本地的用户组,由狂热的软件爱好者(即使他们可能从没亲自写过任何软件)组成。通常人们组建这样的团体来互相帮助并帮助新手。
另外,你可以向很多商业公司寻求帮助,不论公司大还是小(Red Hat和LinuxCare就是两个最常见的例子)。别为要付费才能获得帮助而感到沮丧!毕竟,假使你的汽车发动机汽缸密封圈爆掉了–完全可能如此– 你还得把它送到修车铺,并且为维修付费。就算软件没花费你一分钱,你也不能强求技术支持总是免费的。对大众化的软件,就象 Linux之类而言,每个开发者至少会有上万名用户。根本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处理来自上万名用户的求助电话。要知道,即使你要为帮助付费,同你必须购买同类软件相比,你所付出的也是微不足道的(通常封闭源代码软件的技术支持费用比开放源代码软件要高得多,且内容也不那么丰富)。如何有效地报告 Bug 引言
为公众写过软件的人,大概都收到过很拙劣的bug(计算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或程序运行时的瑕疵——译者注)报告,例如: 在报告中说“不好用”; 所报告内容毫无意义;
在报告中用户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在报告中提供了虚假信息;
所报告的问题是由于用户的过失而产生的; 所报告的问题是由于其他程序的错误而产生的; 所报告的问题是由于网络错误而产生的;
这便是为什么“技术支持”被认为是一件可怕的工作,因为有拙劣的bug报告需要处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bug报告都令人生厌:我在业余时间维护自由软件,有时我会收到非常清晰、有帮助并且内容丰富的bug报告。
在这里我会尽力阐明如何写一个好的bug报告。我非常希望每一个人在报告bug之前都读一下这篇短文,当然我也希望用户在给我报告bug之前已经读过这篇文章。简单地说,报告bug的目的是为了让程序员看到程序的错误。您可以亲自示范,也可以给出能导致程序出错的、详尽的操作步骤。如果程序出错了,程序员会收集额外的信息直到找到错误的原因;如果程序没有出错,那么他们会请您继续关注这个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
在bug报告里,要设法搞清什么是事实(例如:“我在电脑旁”和“XX出现了”)什么是推测(例如:“我想问题可能是出在„„”)。如果愿意的话,您可以省去推测,但是千万别省略事实。
当您报告bug的时候(既然您已经这么做了),一定是希望bug得到及时修正。所以此时针对程序员的任何过激或亵渎的言语(甚至谩骂)都是与事无补的 ——因为这可能是程序员的错误,也有可能是您的错误,也许您有权对他们发火,但是如果您能多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激愤之词)或许bug会被更快的修正。除此以外,请记住:如果是免费软件,作者提供给我们已经是出于好心,所以要是太多的人对他们无礼,他们可能就要“收起”这份好心了。“程序不好用”
程序员不是弱智:如果程序一点都不好用,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一定是因为程序在他们看来工作得很正常。所以,或者是您作过一些与他们不同的操作,或者是您的环境与他们不同。他们需要信息,报告bug也是为了提供信息。信息总是越多越好。
许多程序,特别是自由软件,会公布一个“已知bug列表”。如果您找到的bug在列表里已经有了,那就不必再报告了,但是如果您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比列表中的丰富,那无论如何也要与程序员联系。您提供的信息可能会使他们更简单地修复bug。
本文中提到的都是一些指导方针,没有哪一条是必须恪守的准则。不同的程序员会喜欢不同形式的bug报告。如果程序附带了一套报告bug的准则,一定要读。如果它与本文中提到的规则相抵触,那么请以它为准。
如果您不是报告bug,而是寻求帮助,您应该说明您曾经到哪里找过答案,(例如:我看了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第二节,但我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会使程序员了解用户喜欢到哪里去找答案,从而使程序员把帮助文档做得更容易使用。“演示给我看”
报告bug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演示”给程序员看。让程序员站在电脑前,运行他们的程序,指出程序的错误。让他们看着您启动电脑、运行程序、如何进行操作以及程序对您的输入有何反应。
他们对自己写的软件了如指掌,他们知道哪些地方不会出问题,而哪些地方最可能出问题。他们本能地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在程序真的出错之前,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某些地方不对劲,这些都会给他们一些线索。他们会观察程序测试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且选出他们认为有用的信息。
这些可能还不够。也许他们觉得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会请您重复刚才的操作。他们可能在这期间需要与您交流一下,以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让bug重新出现。他们可能会改变一些操作,看看这个错误的产生是个别问题还是相关的一类问题。如果您不走运,他们可能需要坐下来,拿出一堆开发工具,花上几个小时研究。但是最重要的是在程序出错的时候让程序员在电脑旁。一旦他们看到了问题,他们通常会找到原因并开始试着修改。“告诉我该怎么做”
如今是网络时代,是信息交流的时代。我可以点一下鼠标把自己的程序送到俄罗斯的某个朋友那里,当然他也可以用同样简单的方法给我一些建议。但是如果我的程序出了什么问题,我不可能在他旁边。“演示”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常常做不到。
如果您必须报告bug,而此时程序员又不在您身边,那么您就要想办法让bug重现在他们面前。当他们亲眼看到错误时,就能够进行处理了。
确切地告诉程序员您做了些什么。如果是一个图形界面程序,告诉他们您按了哪个按钮,依照什么顺序按的。如果是一个命令行程序,精确的告诉他们您键入了什么命令。您应该尽可能详细地提供您所键入的命令和程序的反应。
把您能想到的所有的输入方式都告诉程序员,如果程序要读取一个文件,您可能需要发一个文件的拷贝给他们。如果程序需要通过网络与另一台电脑通讯,您或许不能把那台电脑复制过去,但至少可以说一下电脑的类型和安装了哪些软件(如果可以的话)。
“哪儿出错了?在我看来一切正常哦!”
如果您给了程序员一长串输入和指令,他们执行以后没有出现错误,那是因为您没有给他们足够的信息,可能错误不是在每台计算机上都出现,您的系统可能和他们的在某些地方不一样。有时候程序的行为可能和您预想的不一样,这也许是误会,但是您会认为程序出错了,程序员却认为这是对的。
同样也要描述发生了什么。精确的描述您看到了什么。告诉他们为什么您觉得自己所看到的是错误的,最好再告诉他们,您认为自己应该看到什么。如果您只是说:“程序出错了”,那您很可能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信息。
如果您看到了错误消息,一定要仔细、准确的告诉程序员,它们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程序员只要修正错误,而不用去找错误。他们需要知道是什么出问题了,系统所报的错误消息正好帮助了他们。如果您没有更好的方法记住这些消息,就把它们写下来。只报告“程序出了一个错”是毫无意义的,除非您把错误消息一块报上来。特殊情况下,如果有错误消息号,一定要把这些号码告诉程序员。不要以为您看不出任何意义,它就没有意义。错误消息号包含了能被程序员读懂的各种信息,并且很有可能包含重要的线索。给错误消息编号是因为用语言描述计算机错误常常令人费解。用这种方式告诉您错误的所在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在这种情形下,程序员的排错工作会十分高效。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可能到现场去观察,所以他们一直在搜寻有价值的线索。错误消息、错误消息号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延迟,都是很重要的线索,就像办案时的指纹一样重要,保存好。
如果您使用UNIX系统,程序可能会产生一个内核输出(core dump)。内核输出是特别有用的线索来源,别扔了它们。另一方面,大多数程序员不喜欢收到含有大量内核输出文件的EMAIL,所以在发邮件之前最好先问一下。还有一点要注意:内核输出文件记录了完整的程序状态,也就是说任何秘密(可能当时程序正在处理一些私人信息或秘密数据)都可 能包含在内核输出文件里。出了问题之后,我做了„„”
当一个错误或bug发生的时候,您可能会做许多事情。但是大多数人会使事情变的更糟。我的一个朋友在学校里误删了她所有的Word文件,在找人帮忙之前她重装了Word,又运行了一遍碎片整理程序,这些操作对于恢复文件是毫无益处的,因为这些操作搞乱了磁盘的文件区块。恐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反删除软件能恢复她的文件了。如果她不做任何操作,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这种人仿佛一只被逼到墙角的鼬(黄鼠狼、紫貂一类的动物——译者注):背靠墙壁,面对死亡的降临奋起反扑,疯狂攻击。他们认为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强。然而这些在处理计算机软件问题时并不适用。不要做鼬,做一只羚羊。当一只羚羊面对料想不到的情况或受到惊吓时,它会一动不动,是为了不吸引任何注意,与此同时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如果羚羊有一条技术支持热线,此时占线。)。然后,一旦它找到了最安全的行动方案,它便去做。
当程序出毛病的时候,立刻停止正在做的任何操作。不要按任何按钮。仔细地看一下屏幕,注意那些不正常的地方,记住它或者写下来。然后慎重地点击 “确定” 或“取消”,选择一个最安全的。学着养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电脑出了问题,先不要动。要想摆脱这个问题,关掉受影响的程序或者重新启动计算机都不好,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让问题再次产生。程序员们喜欢可以被重现的问题,快乐的程序员可以更快而且更有效率的修复bug。“我想粒子的跃迁与错误的极化有关”
并不只是非专业的用户才会写出拙劣的bug报告,我见过一些非常差的bug报告出自程序员之手,有些还是非常优秀的程序员。有一次我与另一个程序员一起工作,他一直在找代码中的bug,他常常遇到一个bug,但是不会解决,于是就叫我帮忙。“出什么毛病了?”我问。而他的回答却总是一些关于bug的意见。如果他的观点正确,那的确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他已经完成了工作的一半,并且我们可以一起完成另一半工作。这是有效率并有用的。
但事实上他常常是错的。这就会使我们花上半个小时在原本正确的代码里来回寻找错误,而实际上问题出在别的地方。我敢肯定他不会对医生这么做。“大夫,我得了Hydroyoyodyne(真是怪病——译者),给我开个方子”,人们知道不该对一位医生说这些。您描述一下症状,哪个地方不舒服,哪里疼、起皮疹、发烧„„让医生诊断您得了什么病,应该怎样治疗。否则医生会把您当做疑心病或精神病患者打发了,这似乎没什么不对。
做程序员也是一样。即便您自己的“诊断”有时真的有帮助,也要只说“症状”。“诊断”是可说可不说的,但是“症状”一定要说。同样,在bug报告里面附上一份针对bug而做出修改的源代码是有用处的,但它并不能替代bug报告本身。如果程序员向您询问额外的信息,千万别应付。曾经有一个人向我报告bug,我让他试一个命令,我知道这个命令不好用,但我是要看看程序会返回一个什么错误(这是很重要的线索)。但是这位老兄根本就没试,他在回复中说“那肯定不好用”,于是我又花了好些时间才说服他试了一下那个命令。
多动动脑筋对程序员是有帮助的。即使您的推断是错误的,程序员也应该感谢您,您的尝试使他们的工作变的更简单。不过千万别忘了报告“症状”,否则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真是奇怪,刚才还不好用,怎么现在又好了?”
“间歇性错误”着实让程序员发愁。相比之下,进行一系列简单的操作便能导致错误发生的问题是简单的。程序员可以在一个便于观察的条件下重复那些操作,观察每一个细节。太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解决,例如:程序每星期出一次错,或者偶然出一次错,或者在程序员面前从不出错(程序员一离开就出错。——译者)。当然还有就是程序的截止日期到了,那肯定要出错。
大多数“间歇性错误”并不是真正的“间歇”。其中的大多数错误与某些地方是有联系的。有一些错误可能是内存泄漏产生的,有一些可能是别的程序在不恰当的时候修改某个重要文件造成的,还有一些可能发生在每一个小时的前半个小时中(我确实遇到过这种事情)。
同样,如果您能使bug重现,而程序员不能,那很有可能是他们的计算机和您的计算机在某些地方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引起了问题。我曾写过一个程序,它的窗口可以蜷缩成一个小球停在屏幕的左上角,它在别的计算机上只能在 800×600 解析度工作,但是在我的机器上却可以在 1024×768 工作。程序员想要了解任何与您发现的问题相关的事情。有可能的话您到另一台机器上试试,多试几次,两次,三次,看看问题是不是经常发生。如果问题出现在您进行了一系列操作之后,不是您想让它出现它就会出现,这就有可能是长时间的运行或处理大文件所导致的错误。程序崩溃的时候,您要尽可能的记住您都做了些什么,并且如果您看到任何图形, 也别忘了提一下。您提供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帮助的。即使只是概括性的描述(例如:当后台有EMACS运行时,程序常常出错),这虽然不能提供导致问题的直接线索,但是可能帮助程序员重现问题。最重要的是:程序员想要确定他们正在处理的是一个真正的“间歇性错误”呢,还是一个在另一类特定的计算机上才出现的错误。他们想知道有关您计算机的许多细节,以便了解您的机器与他们的有什么不同。有许多细节都依仗特定的程序,但是有一件东西您一定要提供——版本号。程序的版本、操作系统的版本以及与问题有关的程序的版本。
“我把磁盘装进了我的Windows„„”
表意清楚在一份bug报告里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程序员不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意思,那您就跟没说一样。我收到的bug报告来自世界各地,有许多是来自非英语国家,他们通常为自己的英文不好而表示歉意。总的来说,这些用户发来的bug报告通常是清晰而且有用的。几乎所有不清晰的bug报告都是来自母语是英语的人,他们总是以为只要自己随便说说,程序员就能明白。精确:
如果做相同的事情有两种方法,请说明您用的是哪一种。例如:“我选择了‘载入’”,可能意味着“我用鼠标点击‘载入’”或“我按下了‘ALT+L’”,说清楚您用了哪种方法,有时候这也有关系。详细:
信息宁多毋少!如果您说了很多,程序员可以略去一部分,可是如果您说的太少,他们就不得不回过头再去问您一些问题。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bug报告只有一句话,每一次我问他更多事情时,他每次的回复都是一句话,于是我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才得到了有用的信息。谨慎使用代词:
诸如“它”,“窗体”这些词,当它们指代不清晰的时候不要用。来看看这句话:“我运行了FooApp,它弹出一个警告窗口,我试着关掉它,它就崩溃了。”这种表述并不清晰,用户究竟关掉了哪个窗口?是警告窗口还是整个FooApp程序?您可以这样说,“我运行FooApp程序时弹出一个警告窗口,我试着关闭警告窗口,FooApp崩溃了。”这样虽然罗嗦点,但是很清晰不容易产生误解。检查: 重新读一遍您写的bug报告,您觉得它是否清晰?如果您列出了一系列能导致程序出错的操作,那么照着做一遍,看看您是不是漏写了一步。小结:
bug 报告的首要目的是让程序员亲眼看到错误。如果您不能亲自做给他们看,给他们能使程序出错的详细的操作步骤。
如果首要目的不能达成,程序员不能看到程序出错。这就需要bug报告的第二个目的来描述程序的什么地方出毛病了。详细的描述每一件事情:您看到了什么,您想看到什么,把错误消息记下来,尤其是“错误消息号”。
当您的计算机做了什么您料想不到的事,不要动!在您平静下来之前什么都别做。不要做您认为不安全的事。
尽量试着自己“诊断”程序出错的原因(如果您认为自己可以的话)。即使做出了“诊断”,您仍然应该报告“症状”。
如果程序员需要,请准备好额外的信息。如果他们不需要,就不会问您要。他们不会故意为难自己。您手头上一定要有程序的版本号,它很可能是必需品。表述清楚,确保您的意思不能被曲解。
总的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精确。程序员喜欢精确。
本文来源
Copyright(C)2001 by Eric S.Raymond 中文版 Copyleft 2001 by D.H.Grand(nOBODY/Ginux)英文版:http:// 感谢 Eric 的耐心指点和同意,本文才得以完成并发布 本指南英文版版权为 Eric Steven Raymond 所有 中文版版权由 D.H.Grand[nOBODY/Ginux] 所有
最后,不管是谁,来这里回答问题都是凭一腔热忱,凭兴趣和心情,如果版面充斥让人没有兴趣回答的问题,我想,对大家都不是好消息。自力更生真的很重要,不管你水平如何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能自己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然后再来求助,说需要什么什么帮助,多做一些努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问一个好问题并不比问一个坏问题困难多少。
我个人的原则,一行以内的问题不再回答了,比如‘有人懂JSP吗?如题’之类的问题我就 只看了。
本文来自:http://www.xiexiebang.com/blog/archives/200
第二篇: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新课改下新课程的需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问题几乎都是由教师提出,而新课程强调的是要给学生留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教师提问要艺术,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模式。新课程强调,通过设计真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开口”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教师要创造提问的情景,让学生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提问,同时也允许老师答不出来,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评价有这样几段文字: “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这些课程的评价建议均可以聚焦为--”以问题为中心。“即教学时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又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学习的高境界。只有学生不断地提问,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成功。学生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最终才能实现这个飞跃。知识来源于问号,著名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得好:”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悟出自己提问的方法,成为一个善问的人。
不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学生提问都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和质量,那么提问有哪些窍门可寻呢?
(一)从教师”教学“方面看:
周恩来同志指出:”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
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教师讲求提问的艺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提的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呢?
1、次序法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例如小学语文第九册《田忌赛马》一课,根据”赛马“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赛马?每次赛马的情况是怎样的?同样的马为什么比赛的结果会不一样?田忌赛马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再如第七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同样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科利亚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从埋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2、铺垫法
在进行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如第八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臵学生上网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交流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再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
教学时,要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核心法
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在日本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十一册《小抄写员》一课中,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根据这一中心,设计问题为:“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的?再如第十二册《詹天佑》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来攻破重难点: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只要弄清了这个问题,同学们就能全面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精神的伟大。
4、对比法
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学习了写景的课文《海上日出》和《夕照》后,让学生对比: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从感受中体会景物所表现的独特的美。又如从方法上设计对比的问题:《琥珀》和《黄河象》这两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有哪些不同?通过比较,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两篇课文的写作顺序,还从比较中明白了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启示。
5、点睛法
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句,作者的点睛之笔设问。中心句就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或是文章中心的揭示,它是作者点睛之笔。因此,根据中心句设问,不至离题太远。例如:第九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
6、想象法
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学完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加以想象:在告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从文中知道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说的,还通过想象内容的交流知道了这种情谊是相互的,是伟大的。又如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主要写了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形态各异。在学习了描写狮子的形态那段后,设计这样一个想象问题:除了作者写的这些狮子形态,还有哪些形态的狮子?并用“……有的……好像……”的句式表达出来。像这样的想象提问,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和广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心理的积极发展和学生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
7、寻究法
事情总有前因后果。根据事情的结果,对事情的原因、经过进行寻究性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第八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可设疑:他明白了什么?根据这一结果在探究其具体原因时质疑为:为什么小红军一直不肯上马?为什么不和陈赓同行?为什么不肯接受青稞面?这样探究下来,学生就弄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如第十一册《草船借箭》课文最后写到: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赢得了一个什么结果?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样的逆向启发式追问,对学生在思维上的要求更高,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8、破题法
破题法,顾名思义是根据题目设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第十一册《索溪峪的野》一文,可以根据题目设计问题为:“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再看第十二册《将相和》,根据题目中"将“"相”“和”三个字设计问题为:课文中说的“将”“相”各指的是谁?他们之间是怎样产生矛盾的?因为什么而不和?又是怎样和好的?以上两篇课文设计的问题一解决,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了。
9、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指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设问。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使“文”与“道”的教学融为一体。如:第七册的《钓鱼的启示》一课有这样一句话:“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可抓住“鱼”和“诱惑”这两个重点词设问为:那是一条怎样的鲈鱼?有什么诱惑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在引导学生讨论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弄清了“鱼”与“诱惑”的关系,加强了思维训练,又透彻理解了文章内容,深刻领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0、评论法
教师先不表态,等学生把想法一一交流后,再让学生评价谁的看法更合理,从而启发学生思维,概括总结出正确结论。例如:第十册《丰碑》的学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军需处长本来自己是发棉衣的,然而他却因为没有棉衣穿被活活冻死了,你说他是傻还是不傻?为什么?同样《放弃射门》一课,主要讲福勒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却放弃了射门。设计问题讨论:福勒放弃射门,你认为他这样做是对还是不对?在激烈的讨论和相互的交流中,有的说傻,有的说不傻;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教师最后根据他们说的理由,做正确的总结性的评论。采用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11、连环法
它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学习目标也就达到了。如:第十册《宴子使楚》我设计了这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宴子到楚国去见谁?遭遇到什么?楚王几次侮辱宴子,是怎样侮辱的?宴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是怎样反驳的?结果怎样?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懂了全文。
12、发散法
这种提问具有如下特点: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获得多种答案。这种问题又叫开放性问题。如:第十一册古诗《泊船瓜舟》就可这样设计一个问题: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再如《向命运挑战》可设计问题: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通过这些发散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13、联系实际法
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课本知识,也来源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学习语文时,许多问题的认识都要结合实际来理解。例如:十一册《景阳冈》一文可探讨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再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设计问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和时间赛跑》一课中写到: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像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这样就做到了学习既源于课内又源于课外,既深入课堂,又深入了社会现实,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
14、观察法
观察即通过看图或实验来向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寻求答案。一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这类问题一提出,学生很容易结合画面来回答,图文并茂地学习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教师提问的方法还不止这些,许多教师还摸索出了其他提问的好办法,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探索才会使自己的课堂提问彰显艺术魅力。
(二)从学生”质疑“方面看: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让牛顿产生疑问,才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蒸汽机把水壶盖顶起来让瓦特产生疑问,才有了蒸汽机的发明;李四光对一块巨石的来历产生疑问,才有了后来发现在我国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以致后来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摘掉了“中国平油”的帽子……只有会疑,才能促使自己去积极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作为教师,要交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质疑呢?
1、紧扣题眼质疑。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围绕”飞“"夺”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的?
2、抓中心句质疑。如《一夜的工作》,找出中心句:“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质疑:课文是怎样写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
3、抓过渡句质疑。如《伟大的友谊》,找出过渡段,质疑:这段的哪部分承上,哪部分启下?
4、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质疑。如《壮丽的青春》针对主要内容“遇险”和“排险”质疑:当时的情况“万分紧急”具体表现在哪里?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从中心思想上质疑。如:读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课文表现了人物什么品质?
6、从语言反复处质疑。如《林海》中,“感到亲切、舒服”出现了三次,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这种感情的?《灯光》一课中,“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7、找特殊标点质疑。如《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后一个不加引号?
8、在细节描写处质疑。如《军神》中人物细节描写提问:找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凡卡》中为什么要写“我”挨打这个细节?
9、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男孩为什么会“立刻停止了哭泣”?
10、从比喻、拟人处质疑。如《长征》中:“云崖暖”、“铁索寒”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再如《古井》中“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质疑为:“甜美的乳汁”指什么?“哺育”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
11、从内容联系处质疑。如《一夜的工作》中:“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和“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之间有什么联系?
12、抓重点词语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可针对“纹丝不动”质疑: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邱少云纹丝不动的结果怎样?
13、联系上下文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既然抽血不会疼,阮恒怎么会“啜泣”呢?
14、由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内心想法质疑。如《白杨》最后一段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提问: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5、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质疑。如《她是我的朋友》中问:“抽血”很疼吗?(不很疼)。不很疼小男孩为什么那么痛苦?
16、抓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句子”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质疑:作者为什么说这两种断言都是爱,你是怎么理解的?
17、在难点处质疑。如:《爸爸和书》一课中,针对难点问:”为什么对’我’来说,一本薄薄的童话集是那么珍贵?明明是’寒风呼啸’’冷得直发抖’,’我’却大声说’买书比坐汽车强’,为什么?为什么’我’仿佛觉得爸爸是’含着热泪’在说这些话的?
18、拓展内容质疑想象。如《珍贵的教科书》中“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指导员想的是什么?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会是什么?《凡卡》中”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到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
19、在能进行对比的地方质疑。如《林海》中“云横秦岭”是怎样一种景象?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
20、针对写作方法质疑。如:《再见了,亲人》中“朗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这三段最后一句话,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海豚救人》一文提问:”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人们常说,“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掌握了提问的方式就等于掌握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在当代,课堂提问仍然魅力不减。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的必要性
“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提问则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可见,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课堂提问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课堂没有问题,小学生就不可能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会提问题,小学课堂就难以走出接受学习和死记硬背的樊篱;教师提不出好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任就难以落实。在培养学生会提问题的重任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其提问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去,并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位置,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内驱力;其次,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的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三,课堂提问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可据此诊断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难,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而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结构,起到师生互动协作的作用。再次,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2.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席卷中华大地,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动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优化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就不能忽视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的研究。然而,纵观课堂提问,还存在着种种纰漏。下面就从课堂提问的内容、方式、对象和评价结果几个方面谈一谈存在的一些误区。
2.1课堂提问的内容上的误区
2.1.1提问内容缺乏科学性,学生理解有歧义
提问内容合乎科学性,它包括提问要明确、具体;表达必须准确无误;用词要恰当,无歧义。例如,在《蝙蝠和雷达》一课中,在解释蝙蝠飞行原理时,若问:“蝙蝠在什么时候才能飞行?”部分学生答出:“在夜晚飞行。”这是再提问中用词不当造成的学生答错,其中的“时候”一词对学生的思维产生“答案必须和时间因子有关系”的暗示作用。如果改为“蝙蝠在什么条件下才能飞行?”学生的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提问内容的科学性是学生获得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认识。
2.1.2提问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提问内容要具备启发性,它是指通过提问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它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否则只能做表面文章。我在顶岗实习中,明显感到自己的提问能力很有限,有时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表面上气氛热闹活跃,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却得不到真正的培养。总是会不自觉的提一些琐碎的、肤浅的、甚至是无聊的问题。什么“好不好”、“美不美”、“是不是”、“对不对”,等等,看起来实在搞启发式,实际上是“启”无“发”。师生之间一问一答,一问齐答,学生可以不动脑筋不作任何思考,像一架预先设计好程序的机器,这样的“答对如流”又有多少的意义和价值呢?
2.2课堂提问的方式的误区
2.2.1提问时缺乏循序性
提问要有循序性,它是指提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入远、由简到繁的原则,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分析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老师在上课时,没有提问循序性的意识,问题过难或过易,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这样层层导入,从小蝌蚪一次次的经历中去感受小蝌蚪情感,从而说出这是一群什么样的蝌蚪要比直接说更容易一些。
2.2.2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课堂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如在学校初教部组织的04级顶岗实习中,我所带的班级是四年级,第一次上课太紧张,提出问题就希望有同学立刻回答,没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把学生叫起来展示回答。这些突击式的提问,效果并不好,不但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识记的水平上,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请学生回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2.3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上的误区
2.3.1选择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
由于缺乏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课堂提问的对象选择很容易带有随意性。在上街区外国语小学的实习中,起初明显的感到初到班级,问题提出后,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意的喊一下某学生回答,时常会造成这些结果:容易的问题由好学生回答,由于未能切入疑难点,学生答对如流,但是得不到思维训练,回答问题是积极性不高。疑难的问题由差学生回答,学生虽经努力思考,但仍答错,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问题按识记、理解、应用层次,由易到难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请好、中、差生回答,就能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使他们都能形成“我能学好,我能学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3.2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而在发呆、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等,这引起了老师的不满。教师往往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来请该生回答,该生站起来之后,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连教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也未能搞清楚,怎么能回答出来呢?而教师明知该生答不出来,却还要留一段时间等他回答,此时,其他学生都注视着他,仿佛一个声音向他传来——“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得不出来?”有的教师带有责问的口气再问一声“你刚才在干什么?”并不及时的请该生坐下来,该生的自尊心必然会受到伤害,接下来他能专心听讲吗?教师能采用旁打侧敲的方法,比如提问该生的同桌,发现提问他同座时也能给他一定的刺激,此时他会装着认真听讲的样子,教师看他同座的同时再适当的用眼神来暗示他,也能起到较好的提醒作用,有时也可以请他站起来再复述一个同座的回答。这样,该生能理解老师的用意,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爱护和尊重,会从内心发生感激之情,接下来便能认真的听讲。
2.4课堂提问的结果评价上的误区
2.4.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在实习中初期,由于经验不足,课堂语言组织能力很有限,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很空洞,仅是对与不对,是与不是,想不想看一看,美不美等,这些无意义的评价。实际上,注意分析和评价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错误的回答,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忽视对学生回答的分析等于错过一次评价学生的机会,不正确的回答不仅表明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个内容,也反映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同时还为教师提供了分析错误答案的依据。
2.4.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有时在课堂中,提问后,一位学生答不出或答错,还未请他坐下就急于叫另一位学生回答。这就挫伤了前面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我不行”的心理。如能先请他坐下,并说:“再想想看,相信你离成功不远了。”该生受到鼓励后,会仍保持着“我能行”的心理去积极思考。对大对的同学也要及时的给予表扬肯定,如“不错,当初科学家就是这样分析出来的”,从而沟通了师生间情感交流,有助于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顺利的进行下去。
3.课堂提问的新视角
针对上述种种现象,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在内容、方式、对象和结果评价上都存在着种种的误区。内容上缺乏科学性、启发性,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诱发积极思维;方式上,还达不到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积极有效的思维训练;在提问对象上不是缺乏理解,很随意,就是带有一定的惩罚性,没有达到提问的实际目的;最后在评价上不仅评价缺乏实质上的内容,还缺乏对学生的积极鼓励,不能有效地起到反馈信息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下面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3.1课堂提问重精
在语文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苏联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不提,问题太浅,表面上学生对答如流,实际上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同样若是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望“问”兴叹。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的中心句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雨来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即表现雨来是一个爱国的小英雄。这样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如何才能使提问“精炼”呢?我想教师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3.2课堂提问重度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方式上要做到循序渐进的引导提问。
首先要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只问“是”“非”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衡量学生的知识质量都是不利的,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存在有侥幸答对的心理,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难易应各不相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
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2、他发出了什么呼声?
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显出了一定的梯度,第1、2个问题比较容易,第3、4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时就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头描绘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玻璃,然后与课文中写的新型玻璃进行比较,找出现有玻璃的的不足。
如何才能把握课堂提问这个度呢?“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课堂提问重情
从语文教学的对象上而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他们的情感也是非常丰富、特别的。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达到教学目的,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所谓情趣教学,即激发情趣,兴趣盎然的教与学。目的是让老师有感情的教,学生有感情的学。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感染学生。造成一种情感的传递,在课堂制造一种情感的氛围,以此来感化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善于发现其中掩藏的情感因素,细致的。例如一个典故,你可以就此讲一个故事,学生都喜欢故事。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比空洞的字词有意思的多。对于文学常识,最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授,不要用记忆性的思维来回忆,溶进自己的理解,感受。如同讲故事一样讲解,这样就有意思得多。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得轻松,愉快。
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差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使他们都能形成“我能学好,我盟学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选择问题对象时带有惩罚性,应切实注意以下三点:教师须具备良好的情绪自控修养,始终以平和的心态面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营造课堂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3.4课堂提问重效
能够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在真实、巧妙、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训练。可以说有效教学提问是教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控制手段。
有效提问指向的阅读空间要大——激发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篇课文分别写了小蝌蚪“询问鲤鱼———错找乌龟———找对青蛙”的情节,三段内容写法大致相同,三位教师抓住语文对话,设计了下面三种不同的问题:A: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小蝌蚪,当你见到鲤鱼妈妈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B:仔细阅读三次对话,思考:小蝌蚪见到鲤鱼、乌龟、青蛙时它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这是一群怎么样的小蝌蚪?
第一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是第二段内容,学生通过整段阅读可以感悟到小蝌蚪见到鲤鱼妈妈时,那份油然而生的思念妈妈的情感,感悟到小蝌蚪“迎上去”时的主动、有礼貌,或者有更多的感受。第二种问题设计指向的阅读范围就更大了,它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全文,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才能得出结论。
有效提问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个体阅读中的理解、感悟、形象必然会有不同,因此阅读中的答案空间也应该是大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旦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出现更新更好的答案。总之,教师的提问有较大的包容空间,学生的思绪才会放射出个性的耀眼光彩。
3.5课堂提问重评
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小结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有了问题才能引起思维,才能进行探索。“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提问现状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可以消除的,只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精心设计出每一个问题,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活跃课堂气氛,使师生间互动协作,达到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第四篇: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的艺术
——读《山东教育》心得体会
恒源小学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山东教育》教学版中的一篇题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三个技巧》文章感受破深。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
一、提问内容的设置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设计提问内容要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或学生完全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提问时机的把握 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而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颜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当同学们在听课中流露出迷惘神情时,教师应及时提问,便于发现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一节课中,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热烈,一味地问个不停,使课堂教学变成提问式教学,其效果必将适得其反。一个单元、一个课时都有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只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或者说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有时是千变万化,难以预料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所要提的问题,事先周密地考虑到、设计好,并根据课堂上教与学的发展情况,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一旦问题出现,这时就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提问,以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情况,教师应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从而灵活地提出针对性强的新问题。
三、提问技巧的应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老师在这方面应有更高的造诣。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提问形式要多样,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提问语言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
第五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罗妹迪
课堂提问,是师生进行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一次恰当而富有艺术性的提问,往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素”,是增强记忆力的“催化剂”,其效果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一)、我认为课堂提问要讲究三点
1、提问要有目的。课堂提问首先要解决“问什么”的问题,即教师应在课前有所准备,善于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处理,能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问一问为什么,求一求所以然。善于利用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最终达到解惑的目的,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例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首先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新课:一件衣服65元,一条裤子45元,买5件衣服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很自然就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算式:(65+45)×5和65×5+45×5,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计算,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最后得出(65+45)×5=65×5+45×5,很自然,乘法分配律就这样很巧妙地呈现了出来。
2、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地掌握提问的时机,可以使提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当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启动的时候,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悬疑,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答案。当学生处于“不知道”的时候,提问就找另外的途径,接通新的联系点,从而产生顿悟的突破。当学生在一同解决几个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在提问的启示下,有了条理地思路,最终获得圆满的解决。如:我在引导学生解决这样的一道题时:“学校图书室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了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架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书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的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课堂提问,是多么的重要。
3、教师还要注意提问的语言。我认为,提问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必须准确精炼——让学生听清楚提问的内容和要求。不要模凌两可,或者过多地釆用 “对不对”、“什么叫”等问法,这样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感觉到累,从而养成死记硬背或未经认真思考就随便回答的不良习惯,那就难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了。
(二)、提问后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使学生明确在老师提出问题时应集中精力,听清问题,力争理解准确。然后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积极思考,争取利用最短的时间得到完整的正确答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获取教学质量的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