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评价安全管理部分总结
安全性评价初评安全管理专业小结
等相关专业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协调下,顺利完成了电厂安全性评价初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1. 查评概况:
本次初查以《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标准(试行)》规定的评价项目、查证方法和相关标准为依据,以听取汇报、查阅相关资料、现场检查、询问等为主要方式,以消除装置、管理、行为性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为主要内容,以防止发生人身伤害、较大设备损坏、机组非停和火灾事故为主要目标,对照标准逐项进行了查评。我们对安全管理专业自查整改情况评价和检查发现的问题已与电厂专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取得了共识。查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列入了《电厂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专业发现问题、整改建议和评分表》中。现将查评结果简要报告如下:
查评标准项52项,查评52项,标准分1500分。查评共有扣分项34项,占查评项数的65.38%。其中,重要问题6项,占扣分项目数的17.65%;一般项28项,占扣分项目数的82.35%。查评被扣分222分,实得分1278分,得分率85.20%。
2、电厂自查整改评价
电厂于今年9月10日至30日,组织了内部安全性评价自查工作,共查出不符合项20项,其中重大不符合项5项,一般不符合项15项,并针对查出的不符合项,制定了详细的整改计划及措施。通过现场查评,我们认为华能运河电厂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以下亮点:
第一条、电厂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各类安全生产会
议,使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按照安全性评价“重在真实,贵在整改”的安评理念,积极推进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二条、外包工程人员健康查体、保险交纳管理严格有序,较好的控制了外包队人员素质;
第三条、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预案管理较为规范;
第四条、培训工作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较好的促进了培训工作的开展,对提高人员素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3、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整改建议 通过查评,主要发现了如下问题:
第一条、岗位安全责任制存在混岗编制现象,如厂长助理与各副总师为同一岗位职责,人员兼职岗位合写等。班组责任书中制订的安全目标太大,如不发生火灾事故、不发生有人员责任的事故等,不符合班组控制要求;
整改建议:
(1)安全责任制应按岗编制,对于兼职岗位,也应分别编写。
(2)班组年度安全目标的制定应严格按照华能集团公司颁发《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十六条要求制定。
第二条、现场规程修订不及时,多处与现场实际不符。(1)部分现场规程已超过3-5年全面修订一次的规定。
(2)今年虽然已经下发有效规程清单,但实际上规程并没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订,致使已公布的有效规程仍与现场实际不相符。
(3)设备异动后,未及时下发关于现场规程、图纸修订的书面审批手续、实施通知等。
整改建议:
规程制度的使用、维护、修订完善等工作应严格按照华能集团公司颁发《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三十七条要求执行。
第三条、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外包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审、批签字不全。(2)外包工程交底不符合要求。(3)部分外包工程资料签字不全。
(4)一外包队“安全资格许可证”有效期存在篡改现象,按照法规规定该资格证有效期应为3年,而外包队提供的复印件为4年。
整改建议:
(1)外包工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应由外包队人员根据甲方交底、安全、技术协议等进行编制,由甲方相关人员进行审核并批准。
(2)外包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应主要交工作环境、交工作范围、交危险因素、交地下隐蔽设施、设备、交相关规定制度等。
(3)严格按外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审查外包工程队伍资质。
第四条、部分“两措”计划编制不符合要求,将有关规定混同为“两措”计划。
整改建议:
“两措”计划应按照华能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六章要求进行编制,不是罗列管理规定与要求,而是应根据规定和要求,查找现场与规定不符的缺陷、违章等,然后根据企业实际,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编制消除计划,从而提高企业抵御事故的能力。如:根据《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防止火灾事故中要求“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道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米,动力电缆不小于1米”,这只是防止火灾事
故的一条具体规定要求,是企业编制反措计划的依据,而不是反措计划。企业应根据该要求对现场电缆进行检查,是否存在不符合该要求的违章现象,若存在,则将存在该问题的电缆列入反措计划,并落实费用、责任部门及计划完成时间等。
第五条、设备台帐记录存在差距。
(1)、在台帐记录中,设备未发现缺陷,却花费十几万,同时不同级别的检修,所用检修工时都一样,都为4400工时,与实际不符;
(2)、部分班组设备台帐记录不全,应该记录的事件、配件更换等都没有进行记录登记等。
整改建议:
应按照本厂有关技术管理要求,强化设备台帐管理,使设备台帐的记录能够真实反映设备运行、检修历史。
安全管理是电力生产中一项系统性工作,是统管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工作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贯彻执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华能集团公司、华能山东公司、国家、地方政府等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要求,结合本厂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遵循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树立“慎言成绩,常抓不懈”和“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理念,逐步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素质,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努力降低企业安全风险度,逐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创造良好的安全、效益业绩。
谢谢!
第二篇:脚手架部分安全管理
脚手架部分安全管理
一、落地式外脚手架安全管理(一)施工方案
1、脚手架搭设之前,应根据工种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确定搭设方案,内容应包括: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杆设置位置、连接方法,并绘制施工详图及大样图。
2、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要进行计算。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尺寸符合下表时,相应杆件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及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
(2)当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对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从构造上进行加强。如纵向剪刀撑必须连续设置,增加横向剪刀撑,连墙杆的强度相应提高,间距缩小,以及在多风地区对搭设高度超过40m的脚手架,考虑风涡流的上翻力,应在设置水平连墙件的同时,还应有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等,以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
(3)当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可采用双立杆加强或采用分段卸荷,沿脚手架全高分段将脚手架与梁板结构用钢丝绳吊拉,将脚手架的部分荷载传给建筑物承担;或采用分段搭设,将各段脚手架载传给由建筑物伸出的悬挑梁、架承担,并经设计计算。
(4)对脚手架进行的设计计算必须符合脚手架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3、脚手架的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类型相符,当现场固故改变脚手架类型时,必须重新修改脚手架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二)立杆基础
1、脚手架立杆基础应符合方案要求。
(1)搭设高度在25m以下时,可素夯实找平,上面铺5cm厚木板,长度为2m时垂直于墙面放置;长度大于3m时平行于墙面放置。
(2)搭设高度25-50m时,应根据现场地耐力情况设计基础作法或采用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时,可用枕木支垫,或在地基上加铺20cm厚道碴,其上铺设混凝土板,再仰铺12-16号槽钢。
(3)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应进行计算并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或于地面下1m深处采用灰土地基,或浇注50m厚混凝土基础,其上采用枕支垫。
2、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底座有可锻铸铁制造与焊接底座两种,搭设时应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否则将改变垫板受力状态。底座下设置垫板有利于荷载传递,试验表明:标准底座下加设木垫板(板厚5cm,板长≥200cm),可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提高5倍以上。当木板长度大于2跨时,将有助于克服两立杆间的不均匀沉陷。
3、当立杆不埋设时,离地面20cm处,设置纵向及横向扫地杆。设置扫地杆的做法与大横杆相同,其作用以固定立杆底部,约束立杆水平位侈及沉陷,从试验中看,不设置扫地杆的脚手架承载能力也有下降。
4、木脚手架立杆埋设时,可不设置扫地杆。埋设深度30-50cm,坑底应夯实垫碎砖,坑内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5、脚手架基础地势较低时,应考虑周围没有排水措施,木脚手架立杆埋设回填土后应留有土墩高出地面,防止下部积水。
(三)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1、脚手架高度在7m以下时,可采用设置抛撑方法以保持脚手架的稳定,当搭设高度超过7m不便设置抛撑时,应与建筑物进行连接。
(1)脚手架与建筑物连接不但可以防止因风荷载而发生的向内或向外倾翻事故,同时可以作为架体的中间约束,减小立杆的计算长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2)连墙杆的间距,一般应按表中规定距离设置。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较高需要缩小连墙杆间距时,减少垂直间距比缩小水平间距更为有效,从脚手架荷载载试验中看,连墙杆按二步三跨设置比三步二跨设置时,承载能力提高7%。
(3)连墙杆应靠近节点并从底层第一步大横杆处开始设置。(4)连墙杆宜靠近主节点设置,距主节点不应大于300mm。
2、连墙杆必须与建筑结构部位连接,以确保承载能力。
(1)连墙杆位置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严禁在脚手架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
(2)连墙杆与建筑物连接作法可作成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柔性连接可在墙体内预埋φ8钢筋环,用双股8号(φ4)铅丝与架体拉接的同时增加支顶措施,限制脚手架里外两侧变形。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
(3)在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他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最后一道连墙杆拆
除前,应先设置抛撑后,再拆连墙杆,以确保脚手架拆除过程中的稳定性。
(四)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1、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等杆件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要求。当遇门口等处需加大间距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加固。
2、立杆是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间距应均匀设置,不能加大间距,否则降低立杆承载能力;大横杆步距的变化也直接影响脚手架承载能力,当步距由1.2m增加到1.8m时,临界荷载下降27%。
3、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措施,合理设置剪刀撑还可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提高脚手架承载能力12%以上。
(1)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5~7根(>6m),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
(2)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剪刀撑,由底部至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中间部分可间距不大于15m。
(3)高度在25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
(4)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小横杆进行连接,底部斜杆的下端应置于垫板上。
(5)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0.5m,设置2个旋扣件。
4、横向剪刀撑。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为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可在脚手架拐角处及中间沿纵向每隔6跨,在横向平面内加设斜杆,使之成为“之”字形或“十”字形。遇操作层时可临时拆除,转入其他层时
应及时补设。
(五)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1、脚手板是施工人员的作业平台,必须按照脚手架的宽度满铺,板与板之间紧靠。采用对接时,接头处下设两根小横杆;采用搭接时,接槎应顺重车方向;竹笆脚手板应按主竹筋垂直于大横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角应用φ1.2mm镀锌钢丝固定在大横杆上。
2、脚手板可采用竹、木、钢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竹脚手板应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竹板必须是空钉牢固,无残缺竹片的;木脚手板应是5cm厚,非脆性木材(如桦木等)无腐朽、劈裂板;钢脚手板用2mm厚板材冲压制成,如有锈蚀、裂纹者不能使用。
3、凡脚手板伸出小横杆以外大于20cm的称为探头板。由于目前铺凤脚手板大多不与脚手架绑扎牢固,若遇探头板有可能造成坠落事故,为此必须严禁探头板出现。当操作层不需沿脚手架长度满铺脚手板时,可在端部采用护栏及立网将作业面限定,把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
4、脚手困的外侧应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面。密目网必须用合首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每个环扣间隔)系牢在脚手管上。
5、遇作业层时,还要在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按临边防护的要求设置防护拦杆和挡脚板,防止作业人员坠落和脚手板上物料滚落。
(六)交底与验收
1、脚手架搭设前,施工负责人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的交底,并有专人指挥。
2、脚手架搭设完毕,应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施工
方案和规范分段进行逐项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3、检验标准:(应按照相应规范要求进行)(1)钢管立杆纵距偏差为±50mm(2)钢管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00H,且不大于10cm(H为总高度)。(3)扣件紧固力矩为:40-50N.m,不大于65N.m。抽查安装数量5%,扣件不合格数量不多于抽查数量的10%。
(4)扣件紧固程序直接影响脚手架的承载能力。试验表明当扣件螺栓扭力矩为30N.m时,比40N.m时的脚手架承载能力下降20%。
4、对脚手架检查验收按规范规定进行,凡不符合规定的应立即进行整改,对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应按实测数据进行记录,并由检测人员签字。
(七)小横杆设置
1、规范规定应该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交点处设置小横杆,小横杆应紧靠立杆用扣件与大横杆扣牢。设置小横杆的作用有三:一是承受脚手板传来的荷载;二是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三是约束双排脚手架里外两排立杆的侧向变形,与大横杆组成一个刚性平面,缩小立杆的长细比,提高立杆的承载能力。当遇作业层时,应在两立杆中间再增加一道小横杆,以缩小脚手板的跨度,当作业层转入其他层时,中间处小横杆可以随脚手板一同折除,但交点处小横杆不应拆除。
2、双排脚手架搭设的小横杆,必须在小横杆的两端与里外排大横杆扣牢,否则双排脚手架将变成两片脚手架,不能共同工作,失去脚手架的整体性;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小横杆两端应固定在立杆上,大横杆搁置在小横杆上固定,大横杆间距≤40cm。
3、单排脚手架小横杆的设置位置,与双排脚手架相同。不能用于半砖
墙、18cm墙、轻质墙、土坯墙等稳定性差的墙体。小横杆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18cm,小横杆人墙过小一是影响支点强度,另外单排脚手架产生变形时,小横杆容易拨出。
(八)杆件搭接
1、木脚手架的立杆及大横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方法,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并应大于步距和跨距,防止受力后产生转动。
2、钢管脚手架的立杆及大横杆的接长应采用对接方法。立杆若采用搭接,当受力时,因扣件的销轴受剪,降低承载能力,试验表明:对接扣件的承载能力比搭接大2倍以上;大横杆采用对接可使小横杆在同一水平面上,利于脚手架搭设;剪力撑由于受拉(压),所以接长时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接头处设置扣件不小于两个。考虑脚手架的各杆件接头处传力性能差,所以接头应交错排列不得设置在一个平面内。
(九)架体内封闭
1、脚手架铺设脚手板一般应至少两层,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当作业层脚手板发生问题而落人物时,下层有一层起防护作用。当作业层的脚手板下无防护层时,应尽量靠近作业层处挂一层平网作防护层,平网不应离作业层过远,应防止坠落时平网与作业层之间小横杆的伤害。
2、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15cm)已构成落物、落人危险时,也应采取防护措施,不使落物对作业层以下发生伤害。
(十)脚手架材质
1、木脚手架应采用质轻坚韧的剥皮杉杆或落叶松,不得使用质脆、腐朽及有枯节木材。立杆梢径不小于7cm,横杆梢径不小于8cm。
2、钢管材质一般应使用Q235(3号钢)钢材,外径48mm(51mm)、壁厚
3.5mm的焊接钢管,小横杆长度2.1~2.3m为宜,立杆、大横杆的长度4~4.5m为宜(不超过6.5m),其重量控制在每根25Kg以内,便于操作。锈蚀、变形超过规定的禁止使用。
扣件由可锻铸铁制成,当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为40~50N.m时,扣件本身所具有的抗滑、抗旋转和抗拔能力均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3、关于取消竹脚手架。
这次制订检查标准时取消了竹脚手架,因为原国家规程规定,作为脚手架的材质必须为4年生长期竹杆梢经不小于7.5cm的竹材,而目前各地搭设脚手架的材质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直接影响了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另外,一些地区对竹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也未进行严格控制(H≤2.5m),使搭设后的脚手架弯曲变形没有安全保障。
4、脚手架搭设必须选用同一种材质,当不同材质混搭时,节点的传力不合理,判定不合格脚手架,检查表不得分。
(十一)通道
1、各类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在专门设置的人行通道(斜道)行走,不准攀爬脚手架,通道可附着在脚手架设置,也可靠近建筑物独立设置。
2、通道(斜道)构造要求:
(1)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m,坡度宜用1:3;运料斜道宽度不小于1.5m,,坡度1:6。
(2)拐弯处应设平台,通道及平台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
(3)脚手板横铺时,横向水平杆中间增设纵向斜杆;脚手板顺铺时,接头采用搭接,下面板压住上面板。
(4)通道应设防滑条,间距不大于30cm。
(十二)卸料平台
1、施工现场所用各种卸料平台,必须单独与门做出设计并绘制施工图纸。
2、卸料平台的施工荷载一般可按砌筑脚手架施工荷载3KN/m²计算,当有特殊要求时,按要求进行设计。
卸料平台应制作成定型化、工具化的结构,无论采用钢丝绳吊拉或型钢支承式,都应能简单合理的与建筑结构连接。
3、卸料平台应自成受力系统,禁止与脚手架连接,防止给脚手架增加不利荷载,影响脚手架的稳定和平台的安全使用。
4、卸料平台应便于操作,脚手架铺平绑牢,周围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并用密目网封严,平台应在明显处设置标志牌,规定使用要求和限定荷载
二、悬挑式脚手架安全管理
悬挑式脚手架一般两种:一种是每层一挑,将立杆底部顶在楼板、梁或墙体等建筑部位,向外倾斜固定后,在其上部搭设横杆、铺脚手板形成施工层,施工一个层高,待转入上层后,再重新搭设脚手架,提供上一层施工;另外一种是多层悬挑,将全高的脚手架分成若干段,每段搭设高度不超过25m,利用悬挑梁或悬挑架作脚手架基础分段悬挑分段搭设脚手架,利用此种方法可以搭设超过50m以上的脚手架。
(一)施工方案
1、悬挑脚手架在搭设之前,应制定搭设方案并绘制施工图指导施工。对于多层悬挑的脚手架,必须经设计计算确定。其内容包括:悬挑梁或悬挑架的选材及搭设方法,悬挑梁的强度、刚度、抗倾覆验算,与
建筑结构连接做法及要求,上部脚手架立杆与悬挑梁的连接等。悬挑架的节点应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不得采用扣件连接作法。其计算书及施工方案应经上级技术部门或总工审批。
2、施工方案应对立杆的稳定措施、悬挑梁与建筑结构的连接等关键部位,绘制大样说谎图指导施工。
(二)悬挑梁及架体稳定
1、单层悬挑的脚手架的稳定关键在斜挑立杆的稳定与否,施工中往往将斜 立杆连接在支模的立柱上,这种作法不允许。必须采取措施与建筑结构连接,确保荷载传给建筑结构承担。
2、多层悬挑可采用悬挑梁或悬挑架。悬挑梁尾端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另一端悬挑出楼板。悬挑梁按立杆间距(1.5m)布置,梁上焊短管作底座,脚手架立杆插入固定,然后绑扫地杆;也可采用悬挑架结构,将一段高度的脚手架荷载全部传给底部的悬挑架承担,悬挑架本身即形成一刚性框架,可采用型钢或钢管制作,但节点必须是螺栓连接或焊接的刚性节点,不得采用扣件连接,悬挑架与建筑结构的固定方法经计算确定。
3、无论是单层悬挑还是多层悬挑,其立杆的底部必须支托在牢靠的地方,并有固定措施确保底部不发生位移。
4、多层悬挑每段搭设的脚手架,应该按照一般落地脚手架搭设规定,垂直不大于二步,水平不大于三跨与建筑结构拉接,以保证架体的稳定。
(三)脚手板
1、必须按照脚手架的宽度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脚手板
平接或搭接应符合要求,板面应平稳,板与小横杆放置牢靠。
2、脚手板的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
3、不允许出现探头板。
(四)荷载
1、悬挑脚手架施工荷载一般可按装饰架2KN/m²计算,有特殊要求时,按施工方案规定,施工中不准超载使用。
2、在悬挑架上不准存放大量材料、过重的设备,施工人员作业时,尺量分散脚手架的荷载,严禁利用脚手架空滑车做垂直运输。
(五)交底与验收
1、脚手架搭设之前,施工负责人必须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交底;搭设后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2、交底、检查验收工作必须严肃认真进行,要对检查情况、整改结果填写记录内容,并有签字。
(六)杆件间距
1、立杆间距必须按施工方案规定,需要加大时必须修改方案,立直的倾斜角度也不准随意改变。
2、单层悬挑脚手架的立杆,应该按1.5~ 1.8m步距设置大横杆,并按落地式脚手架作业层的要求设置小横杆。
3、多层悬挑每段脚手架的搭设要求按落地式脚手架立杆、大横杆、小横杆及剪刀的规定进行。
(七)架体防护
1、悬挑脚手架的作业层外侧,应按照临边防护的规定设置防护栏
杆和挡脚板,防止人、物的坠落。
2、架体外侧用密目网封严。
(1)单层悬挑架包括防护栏杆及斜立杆部分,全部用密目网封严。(2)多层悬挑架上搭设的脚手架,仍按落地式脚手架的要求,用密目网封严。
(八)层间防护
1、按照规定作业层下应有一道防护层,防止作业层人及物的坠落。(1)单层悬挑架一般只搭设一层脚手板为作业层,故须在紧贴脚手板下部挂一道平网作防护层,当在脚手板下挂平网有困难时,也可沿外挑斜立杆的密目网里侧斜挂一道平网,作为人员坠落的防护层。
(2)多层悬挑搭设的脚手架,仍按落地式脚手架的要求,不但有作业层下部的防护,还应在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墙体缝隙过大时增加防护,防止人及物的坠落。
2、安全网作防护层必须封挂严密牢靠,密目网用于立网防护,水平防护时必须采用平网,不准用立网代替平网。
(九)脚手架材质
脚手架材质要求同落地式脚手架,杆件、扣件、脚手板等施工用材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悬挑梁、悬挑架的用材、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应有试验报告资料。
三、门型脚手架安全管理
门型脚手架也称门式钢管脚手架,门型架使用首先组成基本单元,其主要部件包括门型框架、交叉支撑和水平梁架等,门架立杆的竖直方
向采用连接棒和锁臂接高,纵向使用交叉支撑连接门架立杆,在架顶水平面使用挂扣式脚手板或水平梁架。这些基本组合单元相互连接,逐层叠高,左右伸展,再设置水平加固件、剪刀撑及连墙杆等,便构成整体门型脚手架。
(一)施工方案
1、门架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物的形状、高度和作业条件确定,并绘制搭设构造及节点详图。
2、脚手架搭设高度一般限定在45m以下。高度在20m以下,可同时四层作业;高度在35m以下可同时三层作业;高度在45m以下可同时两层作业。当降低施工荷载并缩小连墙杆的间距后,脚手架搭设高度可增至到60m。
3、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60m时,应进行设计计算,采用分段搭设方法进行。其设计计算应经上级技术部门或总工审批。
(二)架体基础
1、立杆基础应平整夯实。
(1)搭设高度在25m以下时,原土夯实,其上垫5cm厚木板。(2)搭设高度在25~45m时,原土夯实,其上铺15cm厚道渣夯实,再铺木板或槽钢。
(3)搭设设计超过45m时,应对基础进行设计计算确定。
2、底步门架下端纵横设置扫地杆,用于调整和减少门架的不均匀沉降。
(三)架体稳定
1、门架的内外侧均应设交叉支撑,其尺寸应与门架间距相匹配,并与门架立杆锁牢。
(1)连墙件的设置:架高45m以下时,垂直≤6m,每两层设一处,水平≤8m;架高45~60m时,垂直≤4m(每层设一处),水平≤6m,并应符合规范规定。
(2)水平架的设置要求:架高45m以下时,每两步门架设置一道;架高45~60m时,水平架应每步门架设置一道。(当采用挂扣式脚手板时,可不设置水平架)。
2、连墙件的设置应按规定间距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不得漏设。连墙件应采用刚性作法,其承载力不小于10kN,靠近门架横梁设置。脚手架转角处及一字型或非闭合的脚手架两端应增设连墙件。
3、剪刀撑设置要求:
(1)脚手架高超过20m,应在脚手架外侧每隔4步设置一道,并形成水平闭合圈。剪刀撑沿脚手架高度与脚手架同步搭设。
(2)剪刀撑宽度为4~8m,与地面夹角45°~60°。
(3)剪刀撑接长采和搭接,搭接长度应≥50cm,用两个扣件扣牢。
4、脚手架搭设应与主体高度相适应,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最上层连墙点二步以上(或自由高度≤4m)。脚手架随搭设随校正垂直度,沿墙面纵向垂直偏差应≤H/600及50mm(H为脚手架高度)。应该严格控制首层门加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使门架立杆在两个方向的垂直偏差均在2mm以内,顶部水平偏差控制在5mm以内。安装门架时,上下站架立杆对齐,对中偏差不应大于3mm。
(四)杆件、锁件
1、不同产品的门架与零配件不得混合使用。上下门架的组装必须
设置连接棒及锁臂。加固件、剪刀撑及连墙件的安装必须与脚手架同步进行。
2、门型架内外侧均应设置交叉支撑,并与门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由于施工要求需要拆除内侧交叉支撑时,应在门架单元上、下设置水平架,施工完毕后,立即恢复交叉支撑以保证架体稳定。
门架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不得相间进行,搭完一部架后,应检查调整水平度及垂直度。各部件的锁臂、搭钩必须处于锁住状态。
(五)脚手板
1、作业层应连续满铺挂扣式脚手板,脚手板搭钩应与门架横梁扣紧,用滑动挡板锁牢。
2、当采用其他一般脚手板时,应将脚手板与门架横杆用铅丝绑牢,严禁出现探头板。并沿脚手架高度每步设置一道水平加固杆或设置水平架,加强脚手架的稳定。
(六)交底与验收
1、脚手架搭设前,施工负责人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交底,并确定指挥人员。
2、脚手架搭设完毕,应由施工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参加,按照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逐项检查验收,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3、对脚手架检查验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凡不符合规的应立即整改,对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应按实测数据进行记录,并由检测人员签字。
(七)架体防护
1、作业层外侧应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和挡脚板,防止作业人员坠落和脚手板上物料滚落。
2、脚手架的外侧应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密目网必须使用合科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每个环间隔)系牢在脚手杆上。
(八)材质
1、门架及其配件的规格、质量应符合《门式钢管脚手架》JGJ76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书及产品标志。
2、门架平面外弯曲应≤4mm、可轻微锈蚀、立杆中一中间距差±5mm,其他配件弯曲应≤3mm、无裂纹、可轻微锈蚀者为合格,或按规范规定标准检验。
3、一般质量检查可按不同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类:有轻微变形、损伤、锈蚀,经简单处理后,重新油漆保养可继续使用。
乙类:有一定轻度损伤、变形和锈蚀,但经矫直、平整、更换部件、修复、除锈油漆等,可继续使用。
丙类:主要受力杆件变形较严重、锈蚀面积达50%以上、有片状剥落、不能修复和经性能试验不满足要求的,应报废处理。
(九)荷载
1、门型脚手架施工何载:结构架3kN/m²,装饰架2kN/m²。施工中脚手架堆料数量和作业人员不应超过规定。
2、避免集中堆料和较重设备,防止脚手架变形和脚手板断裂。
3、脚手架上同时有两个以上作业层时,在一个架距内作业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总和不得超过5kN/m²。
(十)通道
1、禁止在脚手架外侧任意攀登,不但易发生人身事故,同时由于交叉支撑本身刚度差,产生变形后影响脚手架的正常使用。
2、门型架有钢制梯配件,专门为提供作业人员上下使用,由钢梯梁、踏板、搭钩等组成。钢梯挂扣在相邻上下两步门架的横杆上,用防滑脱挡板与横杆锁扣牢固。
四、挂脚手架安全管理
挂脚手架是采用型钢焊制成定型刚架,用挂钩等措施挂在建筑结构内埋设的钩环或预留洞中空设的挂钩螺栓,随结构施工往上逐层提升。挂脚手架制作简单、用料少,主要用于多层建筑的外墙粉刷、勾缝等作业,但由于稳定性差,如使用不当易发生事故。
(一)施工方案
1、使用挂脚手架应视工程情况编制施工方案。挂脚手架设计的关键是悬挂点,对预埋钢筋环或采用穿墙螺栓方法都必须有足够强度和使用安全。由于外挂脚和架对建筑结构附加了较大的外荷载,所以也要验算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脚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应按2kN/m²均布荷载试压不少于4小时,对悬挂点及挂架的焊接情况进行检查
2、施工方案应详细、具体有针对性,其设计计算及施工详图应经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批。
(二)制作组装
1、架体选材及规格必须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应按设计要求选用焊条、焊缝并按规范规定检验。
2、悬挂点的具体作法及要求应有施工详图和制作要求,施工现场要对所有悬挂点逐个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使用。
3、由于挂脚手架脚手板的支承点即为挂架,所以挂脚手架间距不得大于2m,否则脚手板跨度过大承受荷载后,变形大容易发生断裂事故。
(三)材质
1、使用钢材及焊条应有材质证明书。重复使用的钢架应认真检查,往往因拆除时,钢架从高处往下扔,造成局部开焊或变形,必须修复合格后再使用。
2、钢材应经防锈处理,经检查发现锈蚀者,在确认不影响材质时方可继续使用。
(四)脚手板
1、铺设脚手板时,首先检查挂脚手架切实挂牢后才可进行。脚手板必须使用5cm厚木板,不得使用竹脚手板。应该认真挑选无枯节、腐朽韧性好的木板,板必须长出支点20cm以上。
2、脚手板要铺满铺严,沿长度方向搭接后与脚手架绑扎牢固。
3、禁止出现探头板,当遇拐角处应将挂架子用立网封闭,把探头板封在外面;或另采用可靠措施,将脚手板通长交错铺严,避免探头板。
(五)交底与验收
1、脚手架进场塔设前,应由施工负责人确定专人按施工方案质量要求逐片检验,对不合符的挂架进行修复,修复后仍不合格者应报废处理。
2、正式使用前,先按要求进行荷载试验,确认脚手架符合设计要求。
3、对检验和试验都应有正式格式和内容要求的文字资料,并由负责人签字。
4、正式搭设或使用前,应由施工负责人进行详细交底并进行检查,防止发生事故。
(六)荷载
1、挂脚手架属工具式脚手架,施工荷载为1KN/m²,不能超载使用。
2、一般每跨不大于2m,作业人员不超过2人,也不能有过多存料,避免荷载集中。
(七)架体防护
1、每片挂脚手架外侧应同时装有立杆,用以设置两道防护栏杆,其下部设置挡脚板。
2、挂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密目封闭,脚手架下部的建筑如有门窗等洞口时,也应进行防护。
3、脚手板底部应设置防护层,防止作业层发生坠落事故。可采用平网紧贴脚手板底部兜严,或同时采用密目网与平网双层网兜严,防止落人落物。
(八)安装人员
1、挂脚手架的安装与拆除作业较危险,必须选用有经验的架子工和参加专门培训挂脚手架作业的人员,防止工作中发生事故。
2、在挂架手架及铺设脚手板时,由于底部无平网防护,作业人员必须系牢安全带。
五、吊篮脚手架安全管理
吊篮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施工的装修作业,用型钢预制成吊监架子,通过钢丝绳悬挂在建筑物顶部的悬挑梁(架)上,吊篮可随作业要求进行升降,其动力有手动与电动葫芦两种。吊篮脚手架简易实用,大多根
据工程特点自行设计。
(一)施工方案
1、使用吊篮脚手架应结合工程情况编制施工方案:
(1)吊篮脚手架的设计制作应符合JG/T5032-93《高处作业吊篮》及《编制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的统一规定》,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
(2)当使用厂家生产的产品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有关资料。
2、吊篮平台的宽度0.8-1m,长度不宜超过6m。
3、吊篮脚手架的设计计算:
(1)吊篮及挑染应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系数比值≥2。
(2)吊篮平台及挑梁结构按概率极状态法计算,其分项系数:永久荷载γG取1.2,可变荷载γQ取1.4,荷载变化系数γ2(升降工况)取2。
(3)提升机构按容许应力法计算,其安全系数:钢丝绳K=10,手板葫芦K≥2(按材料屈服强度值)。
4、施工方案中必须对阳台及建筑物转角处等特殊部位的挑染、吊篮设置予以详细说明,并绘制施工祥图。
(二)制作组装
1、悬挑梁挑出长度应使吊篮丝绳垂直地面,并在挑梁两端分别用纵向水平杆将挑梁连接成整体。挑梁必须与建筑结构连接牢靠;当采用压重时,应确认配重的质量,并在固定措施,防止配重产生位移。
2、吊篮平台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不允许使用钢管扣件连接方法组装。吊篮平台组装后,应经2倍的均布额定荷载试压(不少于4h)确认,并标明允许载重量。
3、吊篮揽或机应符合JG/T5033-93《高处作业吊篮用提升机》的规定。当采用老型手板葫芦时,按照《HSS钢丝绳手板葫芦》的规定,应将承载能力降为额定荷载的1/3。提升机应有产品合格证及说明书,在投入使用前应逐台进行动作检验,并按批量做荷协试验。
(三)安全装置
1、保险卡(闭锁装置)
手板葫芦应装设保险卡,防止吊篮平台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发生自动下滑事故。
2、安全锁
(1)吊篮必须装有安全锁,并在各吊篮平台悬挂处增设一根与提升钢丝绳相同型号的保险绳(直径≥12..5mm),每根保险绳上安装安全锁。
(2)安全锁应能使吊篮平台在下滑速度大于25m/min时动作,并在下滑距离100mm以内停住。
(3)安全锁的设计、制作、试验应符合JG5043-93《高处作业吊篮用安全锁》的规定。并按规定时间(一年)内对安全锁进行标定,当超过标定期限时,应重新标定。
3、行程限位器。
当使用电动提升机时,应在吊篮平台上下两个方向装设行程限位器,对其上下运行位置、距离进行限定。
4、制动器
电动提升机构一般应配两套独立的制动器,每套均可使带有额定荷载125%的吊篮平台停住。
5、保险措施
(1)钢丝绳与悬挑梁连接应有防止钢丝绳受剪措施。
(2)钢丝绳与吊篮平台连接应使用卡环。当使用吊钩时,应有防止钢丝绳脱出的保险装置。
(3)在吊篮内作业人员应配安全带,不应将安全带系挂在提升钢丝绳上,防止提升绳断开。
(四)脚手板
1、吊篮属于定型工具式脚手架,脚手板也应按照吊篮的规格尺寸采用定型板,严密平整与架子固定牢靠。
2、脚手板材质应按一般脚手架要求检验,木板厚度不小于5cm;采用钢板时,应有防滑措施。
3、不能出现探头板,当双层吊篮需设孔洞时,应增加固定措施。
(五)升降操作
1、吊篮升降作业应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专门负责,并相对固定,如有人员变动必须重新培训熟悉作业环境。
2、吊篮升降作业时,非升降操作人员不得停留在吊篮内;在吊篮升降到位固定之前,其他作业人员不准进入吊篮内。
3、单片吊篮升降(不多于两个吊点)时,可采用手动葫芦,两人协调动作控制防止倾斜;当多片吊篮同时升降(吊点在两个以上)时,必须采用电动葫芦,并有控制同步升降的位置,使吊篮同步升降不发生
过大变形(同步平差不应超过5cm)。
4、吊篮在建筑物滑动时,应设护墙轮。升降过程中不得碰撞建筑物,临近阳台、洞口等部位,可设专人推动吊篮,升降到位后吊篮必须与建筑物拉牢固定。
(六)交底与验收
1、吊篮脚手架安装拆除和使用之前,由施工负责人按照施工方案要求,针对队伍情况进行详细交底、分工并确定指挥人员。
2、吊篮在现场安装后,应进行空载安全运行试验,并对安全装置的灵敏可靠性进行检验。
3、每次吊篮提升或下降到固定后,应进行验收确认符合要求时,方可上人作业。
(七)防护
1、吊篮脚手架外侧应按临边防护的规定,设高度1.2m以上的两道防护栏杆及挡脚板。靠建筑物的里侧应设置高度不低于80cm的防护栏杆。
2、吊篮脚手架外侧必须用密目网或钢板网封闭,建筑物如有门窗等洞口时,也应进行防护。
3、当单片吊篮提升时,吊篮的两端也应加设防护栏杆并用密目网封严。
(八)防护顶板
1、当有多层吊篮同时作业,或建筑物各层作业有落物危险时,吊篮顶部应设置防护顶板,其材料应采用5cm厚木板或相当于5cm木板强度的其它材料。
2、防护顶板是吊篮脚手架的一部分,应按照施工方案中的要求同时组装同时验收。
(九)架体稳定
1、吊篮升降到位必须确认与建筑物固定拉牢后方可上人操作,吊篮与建筑物水平距离(缝隙)不应大于20cm,当吊篮晃动时,应及时采取固定措施,人员不得在晃动中继续工作。
2、无论在升降过程中还是在吊篮定位状态下,提升钢丝绳必须与地面保持垂直,不准斜拉。若吊篮需横向移动时,应将吊篮下放到地面,放松提升钢丝绳,改变屋顶悬挑梁位置固定后,再起升吊篮。
(十)荷载
1、吊篮脚手架属工具式脚手架,其施工荷载为1KN/m²,吊篮内堆料及人员不应超过规定。
2、堆料及设备不得过于集中,防止超载。
六、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式或爬架)脚手架安全管理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外脚手架,可以进行升降作业,从下至上提升一层、施工一层主体,当主体施工完毕,再从上至下装修一层下降一层,直至将底层装修施工完毕。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今已被高层建筑施工广泛采用。目前使用的主要形式有导轨式、主套架式、悬挑式、吊拉式等。
(一)使用条件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具有比较大的危险性,他不单纯是一种单项施工技术,而且是形成定型化反复使用的工具或载人设备,所以应该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必须对使用和生产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厂家和
施工企业实行认证制度。
(1)对生产或经营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产品的,要经建设部组织鉴定并发放生产和使用证,只有具备使用证后,方可向全国各地提供使用此产品。
(2)在持有建设部发放的使用证的同时,还需要再经使用本产品的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认定,并发放当地的准用证后,方可向当地使用单位提供此产品。
(3)施工单位自己设计自己使用不作为产品提供其他单位的,不需报建设部鉴定,但必须在使用前,向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并经审查认定。申报单位应提供有关设计、生产和技术性能检验合格资料(包括防倾、防坠、同步、起重机具等装置)。
(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处于研制阶段和在工程上试用前,应提出该阶段的各项安全措施,经使用单位的上级部门批准,并到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对承包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任务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资格认证,合格者发给证书,不合格者不准承接工程任务。
以上规定说明,凡未经过认证或认证不合格的,不准生产制造整体提升脚手架。使用整体提升脚手架的工程项目,必须向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登记备案,并接受监督检查。
2、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由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一种新型脚手架,可以整体或分段升降,依靠自身的提升设备完成。不但架体组装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同时整个施工过程中,在每次提升或下降之前以及上人操作前,都必须严格按照设
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
由于施工工艺的特殊性,所以要求不但要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同时还要针对提升工艺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应包括:附着脚手架的设计、施工及检查、维护、管理等全部内容。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项目施工负责人组织编写,经上级技术部门或总工审批。
3、由于此种脚手架的操作工艺的特殊性,原有的操作规程已不完全适用,应该针对此种脚手架施工的作业条件和工艺要求进行具体编写,并组织学习惯彻。
4、施工组织设计还应对如何加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作出规定,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的总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对具体施工的队伍进行审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分包单位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使用安全负直接责任。
(二)设计计算
1、确定构造模式。目前由于脚手架构造模式不统一,给设计计算造成困难,为此需首先确立构造模式,合理的传力方式。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把落地式脚手架移到了空中,(升降脚手架一般搭设四个标准层加一步护身栏杆的高度为总高度)。所以要给架体建立一个承力基础——水平梁架,来承受垂直荷载,这个水平梁架以竖向主框架为支座,并通过附着支撑将荷载传递给建筑物。
(2)一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由四部分组成:架体、水平梁架、竖向主框架、附着支承。脚手架沿竖向主框架上设置的导轨升降,附着于建筑物外侧,并通过附着支撑将荷载传递给建筑物,也是“附着式”名
称的由来。
2、设计计算方法:
(1)架体、水平梁架、竖向主框架和附着支撑按照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计算,提升设备和吊装索具按容许应力法进行计算。
(2)按照规定选用计算系数:静荷载1.2、施工荷 载1.4、冲击系数1.5、荷载变化系数2以及6以上的索具安全系数等。
(3)施工荷载标准值:砌筑架3kN/m²、装修架2kN/m²、升降状态0.5kN/m²(升降时,脚脚手架上所有设备及材料要搬走,任凭人不得停留在脚手架上)。
3、设计计算应包括的项目:
(1)脚手架的强度、稳定性、变形和抗倾覆;
(2)提升机构和附着支撑装置(包括导轨)的强度与变形;(3)连接件包括螺栓和焊缝的计算;(4)杆件节点连接强度计算;(5)吊具索具验算;
(6)附着支撑部位工程结构的验算等。
4、按照钢结构的有关规定,为保证杆件本身的刚度,规定压杆的长细比不得大于150,拉杆的长细比不得大于300,在设计框架时,其次要杆伯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同时满足长细比要求。
5、脚手架与水平梁架及竖向主框架杆件相交汇的各节点轴线,应汇交于一点,构成节点受力后为零的平衡状态,否则将出现附加应力。这一规定往往在图纸上绘制与实际制作后的成品不相一致。
6、全部的设计计算,包括计算书、有关资料、制作与安装图纸等
一同送交上级技术部门或总工审批,确认符合要求。
(三)架体构造
1、架体部分。即按一般落地式脚手架的要求进行搭设,双排脚手架的宽度为0.9 ~1.1m。限定每段脚手架下部支承跨度不大于8m,并规定架体全高与支承跨度的乘积不大于110m²。其目的以使架体重心不偏高和利于稳定。脚手架的立杆可按1.5m设置,扣件的紧固力矩40~50N.m,并按规定加设剪刀撑和连墙杆。
2、水平梁架与竖向主框架。已不属于脚手架的架体,而是架体荷载向建筑结构传力的可靠性。刚性是指两部分,一是组成框架的杆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二是杆件的节点必须是刚性,受力过程中杆件的角度不变化。因为采用扣件连接组成的杆件节点是半刚性半铰结构的,荷载超过一定数值时,杆件可产生转动,所以规定支撑框架与主框架不允许采用扣件连接,必须休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定型框架,以提高架体的稳定性。
3、在架体与支承框架的组装中,必须牢固的将立杆与水平梁架上弦连接,并使脚手架立杆与框架立杆成一垂直线,节点杆件轴线汇交于一点,使脚手架荷载直接传给水平梁架。此时还应注意将里外两榀支承框架的横向部分,按节点部位采用水平杆与斜杆,将两榀水平梁架连成一体,形成一个空间框架,此中间杆件与水平梁架的连接也必须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4、在架体升降过程中,由于上部结构尚未达到要求强度或高度,故不能及时 设置附着支撑而使架体上部形成悬臂,为保证架体的稳定规定了悬臂部分不得大于架体高度的2/5和不超过6.0m,否则应采取稳
定措施。
5、为了确保架体传力的合理性,要求从构造上必须将水平梁架荷载,传给竖向主框架(支座),最后通过附着支撑将荷载传给建筑结构。由于主框架直接与工程结构连接所以刚度很大,这样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了保障,又由于导轨直接设置在主框架上,所以脚手架沿导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也是稳定可靠的。
(四)附着支撑
附着支撑是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主要承载传力装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升降和到位后的使用过程中,都是靠附着支撑附着于工程结构上来实现其稳定的。它有三个作用:第一,传递荷载,把主框架上的荷载可靠地传给工程结构;第二,保证架体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第三,满足提升、防倾、防坠装置的要求,包括能承受坠落时的冲击荷载。
1、要求附着支撑与工程结构每个楼层都必须设连接点,架体主框架沿竖向侧,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少于两处。
2、附着支撑或钢挑梁与工程结构的连接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做到严密、平整、牢固;
(2)对预埋件或预留孔应按照节点大样图纸做法及位置逐一进行检查,并绘制分层检测平面图,记录各层各点的检查结果和加固措施;
(3)当起用附墙支撑或钢挑梁时,其设置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有强度报告符合设计规定,并不得小于C10。
3、钢挑梁的选材制作与焊接质量均按设计要求。连接使用的螺栓不能使用板牙套制的三角形断面螺纹螺栓,必须使用梯型螺纹螺栓,以保证螺纹的受力性能,并由双螺母或加弹簧垫圈紧固。螺栓与混凝土之
间垫板的尺寸按计算确定,并使垫板与混凝土表面接触严密。
(五)升降装置
1、目前脚手架的升降装置有四种:手动葫芦,电动葫芦、专用卷扬机、空芯液压千斤顶。用量较大的是电动葫芦,由于手动葫芦是按单个使用设计的,不能群体使用,所以当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葫芦群吊时,手动葫芦操作无法实现同步工作,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故规定使用手动葫芦最多只能同时使用两个吊点的单跨脚手架的升降,因为两个吊点的同步问题相对比较容易控制。
2、升降必须有同步装置控制。
(1)分析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事故,其最终多是因架体升降过程中不同步差过大造成的。设置防坠装置是属于保险装置,设置同步装置是主动的安全装置。当脚手架的整体安全度足够时,关健就是控制平衡升降,不发生意外超载。
(2)同步升降装置应该是自动显示、自动控制。从升降差和承载力两个方面进行控制。升降时控制各吊点同步差在3cm以内;吊点的承载力应控制在额定承载力的80%,当实际承载力在到和超过额定承载力的80%时,该吊点应自动停止升降,防止发生超载。
3、关于索具吊具的安全系数。
(1)索具和吊具都是指起重机械吊运重物时,系结在重物上承受荷载的部件。刚性的称吊具,柔性的称索具(或称吊索)。
(2)按照《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规定,用于吊挂的钢丝绳其安全系数为6。所以有索具、吊具的安全系数≥6的规定。这里不包括起重机具(电动葫芦、液压千斤顶等)在内,提升机具的实际承载能力安全
系数应在3~4之间,即当相邻提升机具发生故障时,此机具不因超载同时发生故障。(相当于按极限状态计算时,设计荷载=荷载分项系数(1.2 ~1.4)×冲击系数(1.5)×荷载变化系数(2)×标准荷载=3~4×标准荷载)
4、脚手架升降时,在同一主框架竖向平面附着支撑必须保持不少于两处,否则架体会因不平衡发生倾覆。升降作业时,作业人员也不准站在脚手架上操作,手动葫芦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改用电动葫芦。
(六)防坠落、导向防倾斜装置
1、为防止脚手架在升降情况下,发生断绳、折轴等故障造成的坠事故和保障在升降情况下,脚手架不发生倾斜、晃动,所以规定必须设置防坠落防倾斜装置。
2、防坠落装置必须灵敏可靠,由发生坠落到架体停住的时间不超过3秒,其坠落距离不大于150mm。
防坠装置必须设置在主框架部位,由于主框架是架体的主要受力结构又与附着支撑相连,这样就可以把制动荷载及时传给工程结构结构承受。同时还规定了防坠装置最后应通过两处以上的了会着支撑向工程结构传力,主要是防止当是其中有一处附着支撑有问题时,还有另一处作为传力保障。
3、防倾斜装置也必须具有可靠的刚度(不允许用扣件连接),可以控制架体升降过程中的倾斜度和晃动的程度,在两个方向(前后、左右)均不超过3cm。防倾斜装置的导向间隙应小于5mm在架体升降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约束,确保升降状态的稳定和安全不倾翻。
4、防坠装置应能在施工现场提供动作试验,确认可靠灵敏符合要
求。
(七)分段验收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每升降一层都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次升降有每次的不同作业条件,所以每次都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求的进行全面检查。
2、提升(下降)作业前,检查准备工作是否满足升降时的作业条件,包括:脚手架所有连墙处完全脱离、各点提升机具吊索处于同步状态、每台提升机具状况良好、靠墙处脚手架已留出升降空隙、准备起用附着支撑处或钢挑梁处的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以及分段提升的脚手架两端敞开处已用密目网封闭、防倾、防坠等安全装置处于正常等。
3、脚手架升了长到位后,不能立即上人进行作业,必须把脚手架进行固定并达到上人作业的条件。例如把各连墙点连接牢靠、架体已处于稳固、所有脚手板已按规定铺牢铺严、四周安全网围护已无漏洞、经验收已达到上人作业条件。
4、每次验收应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内容记录检查结果,并有责任人签字。
(八)脚手板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定型架体,故脚手板应按每层架体间距合理铺设,铺满铺严无探头板并与架体固定绑牢,有钢丝绳空过处的脚手板,其孔洞应规则不能留有过大洞口,人员上下各作业层应设专用通道和扶梯。
2、作业时,架体离墙空隙有翻板构造措施必须封严,防止落人落物。
3、脚手架板材质量符合要求,应使用厚度不小于5cm的木板或专用钢制板网,不准用竹脚手板。
(九)防护
1脚手架外侧用密目网封闭,安全网的搭接处必须精密并与脚手架绑牢。
2、各作业层都应按临边防护的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
3、最底部作业层下方应同时采用密目网及平网挂牢封严,防止落人落物。
4、升降脚手架下部、上部建筑物的门窗及孔洞,也应进行封闭。
(十)操作
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安装搭设都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及施工图进行,安装后应经验收并进行荷载试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正式使用。
2、由于附着升降脚手架属于新工艺,有其特殊的施工要求,所以应该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向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全面交底,使参加作业的每人都清楚全部施工工艺及个人岗位的责任要求。
3、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及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培训考核,专业工种应持证上岗并明确责任。
4、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属高处危险作业,在安装、升降、拆除时,应划定安全警戒范围并设专人监督检查。
5、脚手架的提升机具是按各起吊点的平均受力布置,所以架体上荷载应尽量均布平衡,防止发生局部超载。规定升降时架体上活荷载为0.5kN/m²,是指不能有人在脚手架上停留和大宗材料堆放,也不准有超
过2000N重的设备等。
第三篇:安全评价总结
1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和系统的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及有害因素等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和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极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及建议,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的过程。2安全评价的内容:⑴危险危害因素及重大危险源辨识 ⑵重大危险源危害后果分析 ⑶定性定量评价 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安全评价的分类:(1)安全预评价(2)安全验收评价(3)安全现状评价(4)安全专项评价 4安全评价的目的: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的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1)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2)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3)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4)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5安全评价的意义:安全评价的意义在于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安全评价与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监察工作不同,它是从技术方面分析、论证和评估产生损失和伤害的可能性、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提出应采取的对策措施。1)安全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宏观控制3)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6安全评价的程序:准备阶段、危险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定性及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等。7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危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产生均为能量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漏,扩散。8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1)危险的组分(2)环境的约束条件。(3)系统构成中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内容。(4)使用、试验、维修与应急程序(5)设施、保障设备(6)安全设备、安全措施和可能的备选方法。9重大危险源的分类:按原则可分为七类a: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储罐区(储罐)b: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c: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d: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e:压力管道 f:锅炉 g:压力容器。10重大危险源划分为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R≥200m 由国家主管部门直接控制;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R<200m由省和直辖市政府控制;三级重大危险源,50m≤R<100m由县、市政府控制;四级重大危险源,R <50m由企业重点管理控制。11安全评价模型的举例并对安全评价的意义:a火灾模型和火灾损失;b爆炸模型;c中毒模型。(1)使现实系统被简化,易理解;(2)可操作性强,一些参数的改变比在实际中要容易;(3)敏感度大,可显示出哪些因素对系统影响更大,而且可通过不断改进,寻求更符合现实特性的模型,以此指导建立现实系统,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4)通过模拟试验满足系统要求,耗资少。12安全评价方法的分类:1.按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分类法 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2.按评价的推理过程分类法 可分为归纳推理评价法和演绎推理评价法。3.按评价的目的分类法 可分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评价方法、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评价方法。4.按评价的系统性质分类法 可分为设备(设施或工艺)故障率评价法、人员失误率评价法、物质系数评价法、系统危险性评价法等。13事件树分析法:包括以下七步1)确定初始事件2)明确消除初始事件的安全措施3)编制事件树4)对所得事故序列的结果进行说明5)分析事故序列6)事件树分析的定量计算7)编制分析结果文件14六阶段评价法步骤:1)第一阶段——资料准备2)第二阶段——定性评价3)第三阶段——定量评价4)第四阶段——制定安全对策5)第五阶段——用过去类似设备和装置的事故资料进行复查评价6)第六阶段——再评价15道化学评价法评价程序:1)选择工艺单元2)确定物质系数3)确定火灾、爆炸危险指数4)确定暴露区域面积5)确定暴露区域财产更换价值
6)确定危害系数7)计算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8)计算安全补偿系数9)计算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10)计算可能工作日损失(MPDO)11)计算停产损失(BI)16划分评价单元的基本原则:(1)各评价单元的生产过程相对独立;(2)各评价单元在空间上相对独立;(3)各评价单元的范围相对固定;(4)各评价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17划分评价单元的方法:1)以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评价单元(1)对于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及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等综合性的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宜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2)将具有共性危险因素、危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2)以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评价单元(1)按工艺装置功能划分(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3)按工艺条件划分评价单元(4)按贮存、处理的危险物品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品的数量划分评价单元(5)按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划分评价单元(6)将危险性特别大的区域、装置作为一个单元 18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1充分性原则2适应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19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要充分考虑被评价系统的特点①根据评价对象的规模、组成部分、复杂程度、工艺类型、工艺过程、原材料和产品、作业条件等情况,选择评价方法。②根据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选择评价方法。③根据评价对象的工艺类型和工艺特征选择评价方法。(2)要考虑评价对象的危险性。(3)要考虑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的最终结果(4)要考虑对评价资料的占有情况(5)要考虑安全评价人员的情况。(6)应合理选择道化学法和蒙德法 ①评价单元的主要物质是有毒物质,并且对毒物危害要求有具体的评价指标时,应考虑选用蒙德法;②评价要求对火灾或爆炸后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和停产损失等有具体的反应时,可考虑选用道化法;③要求对单元的火灾、爆炸、毒性等危险因素指标有更全面的反映时,宜采用蒙德法; ④在进行项目预评价时,由于整个项目还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很多参数处于待定状态,此时采用道化法会更合适些。20安全对策措施的基本要求:(1)能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危险和危害;(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21制定安全对策措施应遵循的原则:(1)应按照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来制定。①直接安全技术措施。②间接安全技术措施。③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④预防或减弱技术措施。遵循原则:①消除 ②预防 ③减弱 ④隔离 ⑤连锁 ⑥警告(2)安全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3)安全对策措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定。22电气安全对策措施:以防触电、防电气火灾爆炸、防静电和防雷击为重点,提出防止电气事故的对策措施。1)安全认证2)备用电源3)防触电对策措施a接零、接地保护系统;b漏电保护;c绝缘;d电气隔离;e安全电压;f屏护和安全距离;g连锁保护;h其他对策措施。4)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①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②隔离和保留间距:③消除引燃源;④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5)防静电对策措施①工艺控制②泄漏③中和④屏蔽⑤综合措施⑥其他措施6)防雷对策措施。
23编制安全评价结论的一般步骤:收集与评价相关的技术与管理资料;从现场获得与各评价单元相关的基础数据;通过数据的处理得到单元评价结果;将单元评价结果整合成单元评价小结;将各单元评价小结整合成系统评价结论。24评价结论的编制原则:1)客观公正性2)观点明确3)清晰准确25评价结论的主要内容:1)对评价结果的分析(1)评价结果概述、归类、按危险程度排序;(2)对于评价结果可接受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提出要重点防范的危险、危害性;(3)对于评价结果不可接受的项目,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列出不可接受的充足理由;(4)对受条件限制而遗留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和建议措施。2)评价结论(1)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要求;(2)评价对象在采取所要求的安全对策措施后达到的安全程度。3)建议(1)提出保持现已达到的安全水平的要求(加强安全检查、保持日常维护等);(2)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的建议(额外配置安全设施,采用先进工艺、方法、设备等);(3)其他建设性的建议和希望。26安全预评价: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危险度评价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指找出危险危害因素并分析其性质和状态的过程。危险度评价是指评价危险危害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确定承受水平,并按照承受水平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使危险度降低到可承受的水平的过程。安全预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得出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27安全验收评价:安全验收评价是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在项目建成试生产正常运行后,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一种检查性安全评价。其目的是验证系统安全,为安全验收提供依据。它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判断系统的安全程度和配套安全设施的有效性,从而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的安全对策措施,以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要求:1)安全“三同时”过程完整性的检查2)安全设施落实情况调查3)安全设施有效性评价4)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情况取证和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编制安全验收评价计划、安全验收评价现场检查、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评审。28安全现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者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的,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储存、运输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收集评价所需的信息资料,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识别。(2)对于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事故隐患,采用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事故模拟,预测极端情况下事故的影响范围、造成的最大损失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概率,给出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根据量化的安全状态参数值,按照整改优先度进行排序。(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安全现状评价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前期准备、危险危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识别、定性和定量评价、安全管理现状评价、确定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确定评价结论、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完成。
第四篇:安全部分
班组长取证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概括,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班组长要组织实行标准化作业,对生产现场安全措施的合理性、可靠性、完整性负责。
3、班组长是本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组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 安全和健康 负责;对所管辖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
5、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三个工作体系”是指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事故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事故管理体系
6、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的组合。
7.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 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8.物的因素分为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三种。《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9、风险管控流程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检查与改进环节。
10、静态风险辨识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事先拟好的检查清单对现场风险因素进行辨识。
11、动态风险辨识是对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范本》对作业工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辨识。
12、风险评估是指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并给出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等级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级。
13、静态风险评估一般采用LEC法、动态风险评估一般采用PR法。
14、风险预警是指对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有人员责任的电网和设备 事故的作业安全风险,实行安全预警。
15、生产班组负责生产作业风险控制的执行,做好人员安排、任务分配、资源配置、安全交底、工作组织等风险管控。
二、判断改错题
1、安全是指免遭不可接受(承受)危险的伤害。安全的实质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
3.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概括,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4、人的不安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发事故的间.接(直接)原因。(×)
5.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则将发生事故。(√)
6、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设备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7.综合事故模式理论认为,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的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
8、事故三角形理论(事故法则)是指330次事故中死亡重伤一人,轻伤(轻伤微伤)29人,微伤(无伤
害).300人。(×)
9.班组长要组织实行标准化作业,对生产现场安全措施的合理性、可靠性、完整性负责。要在班组树立不按标准化程序作业就是违章的观念。(√)
10、班组长要经常检查本班组工作场所(一般两.天一次(每天不少于一次))的工作环境、安全设施、设备工器具的安全状况,对发现的隐患做到及时登记上报和处理。(×)
11.班组长要经常检查本班组工作场所(每天不少于一次)的工作环境、安全设施、设备工器具的安全状况,对发现的隐患做到及时登记上报和处理。(√)
12.安全生产“五同时” 是指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
13.“两票三制”是指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
14.反措即是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是企业以防止设备事故发生及由此诱发的人身事故,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为目的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
15、班组每三(一)个月对安全工器具全面检查一次,并对班组、车间、厂(局)等检查做好记录。(×)
16.安全工器具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17.绝缘安全工器具使用前应擦拭干净。(√)
18、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三、选择题
1、按照系统安全工程观点,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人员免遭(A)危险的伤害。
A.不可承受B、可承受C、一般
2、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概括,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C)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人身死亡B、设备事故C、人身伤亡
3、人为失误论认为,一切事故都是由于(B)造成的。
A、物的不安全状态B.人的失误C、管理的缺陷
4、轨迹交叉论理论认为,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A)时,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A.交叉B、平行C、相关
5、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A),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A.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B、人的不安全行为C、物的不安全状态
6、能量转移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原因是“能量异常转移”,处于高处的人员或物体具有较高的(B)。当人员具有的能量意外释放时,就发生坠落事故;当物体具有的能量意外释放时,将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A、动能B.势能C、机械能
7、事故三角形理论(事故法则)是指330次事故中(C)。
A、死亡一人,重伤29人,轻伤微伤300人B、死亡重伤一人,轻伤29人,微伤300人 C死亡重伤一人,轻伤微伤29人,无伤害 300人
8、(C)是本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班组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对所管辖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
A、班组安全员工B、班组技术员C班组长
9、安措即是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是电力企业为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A)、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生产安全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
A.伤害和职业危害B、人身伤亡C、职业病
10、班组(A)对安全工器具全面检查一次,并对班组、车间、厂(局)等检查做好记录。
A.每月B、两个月C、三个月
11、使用绝缘安全工器具时(C)戴绝缘手套。
A、宜B、可不C.应
A、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A)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A.伤亡B、伤害C、影响
13、(A)是指辨识风险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包括静态风险辨识和动态风险辨识。
A.风险辨识B、风险评估C、风险预警D、风险控制
14、(B)是指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分析与评估,并给出风险等级的过程。
A、风险辨识B.风险评估C、风险预警D、风险控制
15、(C)是指对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和由人员责任的电网和设备事故的作业安全风险,实行安全预警。
A、风险辨识B、风险评估C.风险预警D、风险控制
16、(D)是指采取预防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A、风险辨识B、风险评估C、风险预警D.风险控制
17、静态风险评估一般采用(A)。
A.LEC法B、PR法C、三维辨识法D、检查清单法
四、问答题
1、结合班组实际分析执行工作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主要问题有工作票未按规定盖章;工作票责任人员签名不符合《安规》要求或漏签,工作班成员安全交底栏漏签名或代签名;线路工作票接地线装设、拆除人未签名或未填写接地线编号;电气工作票票已装接地线无编号;接地线组数填写错误;办理工作许可、终结、延期手续后,未按规范在工作票上填写;工作班成员与实际不符;办理工作负责人变动,工作班成员变动、工作票延期、增加工作内容等手续不符合规定;当日收工未办理工作间断手续;现场监督负责人未按要求在工作票备注栏上对检查项目进行打“√”及签名,转移工作地点工作负责人未向工作班成员交代有关安全事项。工作票未指明工作地点保留带电部分、临近带电线路;应补充安全措施的,未按要求填写。安全措施不正确;线路部分应挂接地线位置无法执行,绝缘导线或周围环境无法挂接。人身对带电体的安全距离、必须填写具体数据而未填写。
(一)加强安全责任意识教育
(二)加强两票培训
(三)深入开展反违章工作
(四)完善生产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
(五)强化制度建设和管理
2、你是如何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的?1.开展班组安全活动准备好上一周的安全工作总结,活动中明确指出上一周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吸取的教训和整改措施。同时注意搜集事故案例,准备好有关的学习资料。活动中要结合本岗位、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运用“举一反三”的办法,引导教育职工。2.动员班组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如在组织学习事故通报时,可先读通报中的事故经过,而后引导大家分析讨论,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最后再学习通报中所列的事故原因、防范措施和处理意见。3.“安全活动”的内容,包括各种文字材料的学习,都要与本专业、本岗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对照、解释。
3、“三维辨识法”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三维辨识法”是指通过对照《作业安全风险辨识范本》辨识作业过程中的动态风险、查看《作业安
全风险库》辨识作业过程中的静态风险、现场踏勘确认风险的一种方法,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4、什么是作业项目风险评估?
作业项目风险评估指针对某一类作业项目,综合考虑其技术难度、对电网的影响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等因素,在对项目风险进行风险辨识后,依据《作业项目风险评估标准》划定作业项目的整体风险等级。
5、进行作业项目风险评估后,对不同等级的作业项目应如何审核、批准?
对评估为一级~二级的作业项目,由单位项目主管职能部门会同安监部门复审后上报单位分管领导审核批准。
对评估为三级~四级的作业项目,由项目主管职能部门会同安监部门进行复审、批准。
对评估为五级~六级的作业项目,由基层单位负责人审核批准。
七级~八级作业项目,由班组针对存在的风险自行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
应急处置
一、单项选择题(4题*1分=4分)
1、从应急管理的特征看,应急管理对象是(B)。
A、政府、单位、企业B、突发事件C、降低或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D、预防、准备、响应、恢复
2、应急管理规律中所谓“救”,包括:自救、互救和公救。其中(B)第一。
A、救人B、自救C、互救D、公救
3、我国将突发事件分(D)级。
A、一B、二C、三D、四
4、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其中:突发事件Ⅲ级(较大)预警级别,用(B)表示。
A、红色B、黄色C、橙色D、蓝色
5、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现场应急处置“一事一卡一流程”编制和使用规范》的规定:按照(D)原则,编制“一事一卡一流程”。
A、“谁主管、谁负责”B、“谁组织、谁负责”C、“谁实施、谁负责”D、“谁使用、谁编制”
6、根据浙江省电力公司《现场应急处置“一事一卡一流程”编制和使用规范》的规定:班组应(C)进行一次“一事一卡一流程”演练。
A、每月B、每季C、每半年D、每年
二、多项选择题(1题*2分=2分)
1、概括的说,应急管理就是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ABCD)的过程,A、预防B、准备C、响应D、恢复E、控制
2、应急管理准备阶段具体工作内容主要包括(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会(少发生)B、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了,如何减轻灾害、灾难和灾祸造成的危害。
C、制定各种类型的应急预案;D、设法增加灾害发生时可调用的资源。E、及时收集灾
情信息等
三、判断改错题(1题*2分=2分)
1、我国目前已基本建立以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应急管理工作也逐渐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我国目前已基本建立以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应急管理工作也逐渐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一事一卡一流程”,主要针对电网、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是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场处置方案在工区的落脚点,是工区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开展现场应急处置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一事一卡一流程”,主要针对电网、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是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场处置方案在班组的落脚点,是班组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开展现场应急处置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四、简答题(1题*5分=5分)
1、突发事件预警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突发事件预警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2、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
(1)合法性:即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要求;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
(2)针对性:针对重大危险源;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针对关键的岗位和地点;针对薄弱环节;针对重要的工程。
(3)科学性:制定的方案要科学;决策程序要科学;处置方法要科学;实现手段要科学先进;要有模拟实验结果做支撑;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4)可操作性:任务可分解落实;职责要明确;通讯信息要准确;程序要明晰;方法要可行;涉及外部相关内容要取得认可。
(5)完整性:预案要素要完整;应急过程要完整;适用范围要完整。
(6)可读性:易于查询;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层次清晰。
(7)相互衔接:与同级政府预案衔接;与上级主管部门预案衔接;与相邻企业预案衔接。
第五篇:第二部分安全管理题目[定稿]
第二部分
安全管理
一、判断题
1.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单位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了登记的 法人单位,不包括非法人单位。(B)2.对于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在二年内办理登记手续。(B)3.新建的生产单位应在投产前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手续。(A)4.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属应登记的 内容。(A)5.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迁移经营、储存场所不必重新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B)6.首次进口危险化学品时,有生产国家提供的符合要求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 贴安全标签即可。(B)7.危险化学品实施全过程管理,是因为危险化学品的特殊性质决定其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诸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A)
8.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能力、年需要量、最大储量不需要进行登记。(B)9.《安全生产法》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
10.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A)1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不适用于环境污染事故。(A)13.事故发生后,不管情况如何,事故现场有关人员不得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B)14.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 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A)15.在任何情况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不可 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B)16.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A)17.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因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导致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事故调查权限不变。(B)18.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 接利害关系。(A)
19.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可酌情提供。(B)20.事故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A)21.事故单位应当按照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的批复,对本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A)2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企业为了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所需的企业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A)2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补充作用的要素。企业为了实施职业安全管理所需的企业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A)2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管理方案目的是制定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计划,确保职业安 全健康目标的实现。(A)25.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应每年进行一次评审,以确保管理方案的实施,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B)2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急预案与响应要求是确保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评价其潜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应急响应的需要。(A)27.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检查与纠正措施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定期或及时地发现体系 运行过程或体系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或存在持续改进的地方。
(A)28.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绩效测量和监测中被动测量是一种预防机制。(B)2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绩效测量和监测中被动测量是对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事件、其 他损失、不良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失效情况的确认、报 告和调查。(A)30.事故、事件、不符合及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影响的调查,目的是建立有效的程序,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进行调查、分析和报告,识别和消除此类情况 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其再次发生,并通过程序的实施,发现、分析和消除不符合的 潜在原因。(A)3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目的是建立并保持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的 方案和程序,评价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其要素的实施是否恰当、充 分、有效地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A)3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是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依据自己预定的时 问间隔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 效性。(A)33.持续改进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不断寻求方法持续改进自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其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从而不断消除、降低或控制各类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和风险。(A)34.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总体要求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建立。(A)35.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财务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制度。(B)36.安全技术措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A)37.安全生产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A)38.在工作时问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A)39.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不可以认定为工伤。(B)40.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不可以认定为工伤。(B)41.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不可以认定为工伤。(B)42.在工作岗位上酗酒导致伤亡的可以视同为工伤。(B)43.《工伤保险条例》中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的企业;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A)4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全员参与的管 理过程。(B)4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初始评审过程不包括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内容。(B)46.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表现为全 员参与,领导重视与不重视并不重要。(B)47.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 当及时补报。(A)48.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 域,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A)49.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 后,应当于6小时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B)5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 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目标。(A)51.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 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A)5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包括纵向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横向方向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A)5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A)54.班组是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A)55.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A)56.按照导致事故的原因把安全技术措施分为,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控制事故发生的措施和消除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A)57.个人防护是把人体与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隔开,是一种不得已的隔离措施,但却是保护人身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A)58.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A)59.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2年以上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当进行相应的车间(工段、区、队)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B)60.离开特种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可经车间(工段、区队)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确认合格后可上岗作业。(B)6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以认定为工伤。(B)62。扑救气体火灾时,首先应扑灭火势。(B)63.闪点是表征固体化学品燃爆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B)64.化学品的爆炸下限越低,爆炸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A)65.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结合。(A)66.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A)67.风险不具有可测性。(B)68.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A)69.《化工企业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一1999)将动火作业分为一级动火作业、二级动火作业、三级动火作业三类。(B)70.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不相容的。(B)71.安全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安全。(A)72.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不明显。(B)73.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只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有可能存在重大危险源。(A)74.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中不包括安全生产标准。(B)75.人体工程学又叫人类工效学,它把人一机器(工具)一环境视为一个系统,协调人一机 关系,使人在操作中感到安全和舒适,使系统获得最高的效率。(A)76.动火分析的取样点,应由动火分析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B)77.安全是指不会引起死亡、职业病、设备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的一种状态。(A)78.一个未形成良好的群体安全规范的群体,会有许多不安全的违章行为出现。(A)79.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对安全管理可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A)80.隐患是人机环境系统安全品质的缺陷。(A)81.开展安全标准化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不需要政府或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督与考核。(B)
二、单选题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 动相应的(B)。
A.法律知识和管理能力 B.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C.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
2.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 证和(A)。
A.安全评价 B.安全监察 C.安全监控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 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B)。
A.审核 B.备案 C.批准
4.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 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 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B),方可上岗作业。
A.培训 B.考核合格 C.评议
5.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B)报告。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B.公安部门 C.企业上级主管部门
6.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每(C)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A.月 B.周 C.天
7.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每(C)年更换一次。A.1 B.3 C.5 8.每种化学品最多可选用(A)个标志。A.2 B.3 C.4 9.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A)。A.本单位负责人 B.安全生产监督部门 c.本单位安全部门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 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B)个等级。
A.3 B.4 C.5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要求,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A)。A.完整 B.详细 C.全面
1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B)人以上死亡事故。
A.10 B.30 C.50 1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B)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A.50 B.100 C.200 14.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B)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0.5 B.1 C.1.5 15.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B)死亡 事故。
A.3人以上10人以下 B.10人以上30人以下 C.10人以上60人以下
16.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C)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A.10人以上30人以下 B.30人以上100人以下 C.50人以上100人以下
1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是指造成(C)直接 经济损失的事故。
A.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B.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C.5000万元以上1亿以下 18.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C)日内,事故造成 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3 B.7 C.30 1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
20.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较大事故报告后,应当逐级上报(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A.地市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
2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一般事故报告 后,应当逐级上报至(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 关部门。A.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
2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 当同时报告本级(C)。
A.工会 B.公安机关 C.人民政府
23.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C)。
A.人民检察院 B.公安机关 c.国务院
2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A)小时。
A.2 B.6 C.12 25.特别重大事故由(C)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市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授权 B.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人民政府授权 c.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
26.重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C)负责调查。
A.县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27.较大事故由事故发生地(B)负责调查。
A.县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28.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A)负责调查。
A.县级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29.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A)组织事故调查 组进行调查。
A.单位 B.社区 C.上级部门
30.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A)派人参加。
A.人民检察院 B.事故单位 C.事故单位上级部门
3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A)日内做出批复。
A.15 B.30 C.60 3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A)应当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防范 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B.工会和职工 C.人民政府
33.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A)的罚款。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问擅离职守的。
A.40%~80% B.60%~100% C.80%
34.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B)的罚款。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A.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C.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35.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B)的罚款。
A.40%~80% B.60%~100% C.80%
36.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C)的罚款。A.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C.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37.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C)的罚款。
A.30%,B.40% C.60%
38.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C)的罚款。
A.50% B.60% C.80%
39.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管理表现为(B)。
A.被动安全管理 B.主动安全管理 C.全面安全管理
4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可以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在事故管理表现为(B)。
A.事故处理 B.事故预防 C.事故的“三不放过” 4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改进措施主要包括(C)。A.纠正与预防措施 B.持续改进 C.A和B都是
42.《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B)条的职责。
A.5 B.6 C.7 43.下列(B)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A.班组长 B.岗位工人 C.基层技术人员。
44.《安全生产法》规定:(C)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
A.班组长 B.岗位工人 C.特种作业人员
45.下列(A)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 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A.安全技术措施 B.安全管理方案 c.安全保障方案
46.隔离是把被保护对象与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等隔开,属于(C)。A.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B.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C.A和B都是
47.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A)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A.48 B.32 C.72 48.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 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A)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A.48 B.32 C.72 49.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培训时间 不得少于(C)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A.48 B.32 C.72 50.下列(A)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的。A.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B.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C.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51.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 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属于(B)检查法。
A.常规检查 B.安全检查表法 C.仪器检查
52.《工伤保险条例》规定(C)应当按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 B.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用人单位)C.A和B 53.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A)。A.事故 B.不安全 C.危险源
54.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指系统中人员免遭(B)的伤害。A.事故 B.不可承受风险 C.有害因素
55.海因里希对5000多起伤害事故案例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后得出海因里希法则,事故后 果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A)。
A.1:29:300 B.1:10:300 C.1:10:100 56.《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的uN号是指(B)。A.中国危险化学品编号 B.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C.美国危险货物编号
57.《火灾分类》(GB/‟I"4968—2008)标准把火灾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B)。A.I类火灾、Ⅱ类火灾、Ⅲ类火灾和Ⅳ类火灾 B.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和D类火灾 C.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和混合物火灾
58.判定某一化学品是否是有毒品的判定依据中的毒性数据LD∞,所使用的试验动物 是(A)。
A.大鼠 B.小鼠 C.豚鼠
59.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或者(A)。
A.行业标准 B.专业标准 C.企业标准 60.三级安全教育是指(C)。
A.总厂、分厂、车间 B.集团公司、车间、班组 C.厂、车间、班组
61.根据能量转移理论的概念,事故的本质是(A)。A.能量的不正常作用 B.造成人员死伤 C.造成经济损失
62.石油化工产品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可分为(C)。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 63.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C),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A.管理标准 B.生产合同 C.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64.现代安全管理是以(C)为中心。A.事故处理 B.安全培训 C.预防事故
65.需要向使用者提供危险品事故应急咨询电话的是(A)。A.生产单位 B.销售单位 C.安监机构 66.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指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B)的过程。A.数量 B.性质 C.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