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时政热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时间:2019-05-13 18:2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高考时政热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高考时政热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第一篇:2012高考时政热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报告总体内容】 1、2011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2、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3、2012年主要任务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二、【报告内容】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角度探究】

1.结合材料说明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1)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往往会带动一个新的产业的出现;消费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2)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下外贸受阻,国家通过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价格政策、消费政策等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推动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加快平稳发展。这是发挥宏观调控配置资源的作用。

(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改善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

(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运用经济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1)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4)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5)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3.从政府和居民的的角度,就如何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提出合理化的建议。(1)政府角度:①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②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③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2)居民角度:①努力增加自身收入,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对节制消费和超前消费。

4.结合材料和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国家要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

(2)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水平,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3)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

(4)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健康发展。

三、【报告内容】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降低成本。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强监管、规范秩序。

【角度探究】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

(1)供求影响价格。农产品涨价与自然灾害较多有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水等资源瓶颈将越来越紧。经济全球化,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多个国家遭遇粮食减产,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国际粮价普遍大涨。

(2)价值决定价格,种植成本增加。流通成本是菜价上涨重要推手。

(3)市场缺陷及宏观调控不及时。市场信息不畅、蔬菜产销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国家宏观调控不及时。

(4)通胀预期引起的惜售、炒作的因素。市场投机商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

(5)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推动CPI走高。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过快?

(1)增加生产、保障供给。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有效发挥地方政府“有形之手”的引导作用。

(2)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3)加强监管、规范秩序。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四、【报告内容】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

【角度探究】

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有利于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2)有利于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4)有利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报告内容】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生态建设,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角度探究】

1.谈谈如何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在要素投入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宏观调控。(2)注重发挥科技的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4)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5)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3.政府应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1)政府应实施经济和文化职能,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划,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培养优秀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

(2)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进一步扩大开放,学习和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我国产业结构战略升级。

五、【报告内容】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办好民族教育。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角度探究】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市场调节手宏观调控相结合。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更有力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4、国有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要大力加强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5、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6、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形成人才资源合理流动的机制必须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

7、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人才市场。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8、坚持对外开放。善于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人才并重,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9、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施人才战略必须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10、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推动人才工作。

11、联系发展的观点要求联系发展观点看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的实施,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12、整体处于全局统帅地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推进人才强国的实施,统筹区域发展和经济发展。

13、主要矛盾原理要求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14.国家具有经济职能。国家具有文化职能。

15、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社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16、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综合国力的竞争。

六、【报告内容】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1.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角度探究】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1)从国家与社会发展角度看,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从个人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以及劳动者个人应如何解决我国就业问题?(1)党和政府应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首先要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其次要扩大就业规模,最后是要完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个人既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积极就业。

3.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劳动者个人应怎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政府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有巨大作用。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劳动法,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并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2)企业等用人单位应增强法律意识,严格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个劳动者自己的事情。劳动者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是劳动者维权的主要法律依据;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合理、合法途径加以维护。

七、【报告内容】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妇女儿童工作。

【角度探究】

分析我国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学依据?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兼并和破产的过程中会出现职工的下岗失业,为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稳定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要求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需要。(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要求。

八、【报告内容】

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角度探究】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遏制房价飞涨提出针对性建议。

(1)抑制房价需政府加大调控:①用利率杠杆调控房价。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提高贷款购买住房的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②采用多种渠道增加住房供应量,调节供求关系是降低房价的最根本措施。增加住房有效供给,要增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房供应。③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使中低收入群众有房可买、可租,削弱房价上涨的基础。④加强市场监管,对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⑤用税收杠杆控制房价。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2)抑制房价需消费者理性购房:①要对其购房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合的商品房。若自己的购买力不足,可暂时放缓自己的购房计划。②根据自己的购房需求选择自己喜好的商品房。消费者要遵循价值规律,消除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在房价下行时购房。

2.简要说明国务院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经济常识依据。

(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有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2)社会主义生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3)稳定物价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之一。(4)居民的消费水平与价格水平成反比。

九、【报告内容】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

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角度探究】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怎样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从个人的角度看,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自觉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从企业的角度看,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3)从国家的角度看,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通过行政手段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种网络违法行为。

2.文化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如何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4)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5)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十、【报告内容】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角度探究】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是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中“改革”的认识。

(1)改革的性质: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2)改革的内容: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

(3)改革的目的:通过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收入分配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1)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弊端。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

(2)我国的分配制度不完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较低;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个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3)政府调控机制乏力。对行业垄断的监管弱化,税收调节乏力。3.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分配中存在的问题?(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3)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4)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财政要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4.结合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几点建议。(1)完善个人消费商品分配政策。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增加财产性收入。

(2)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3)强化税收的调节。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4)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转移性收入。(5)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统筹城乡发展。

5.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谈谈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1)完善分配体制,注重公平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2)完善劳动工资制度,加强政府监管,维护劳动者权益。(3)劳动者提高权利意识,依法维护权益,维护个人正当利益。

十一、【报告内容】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角度探究】

1.运用对外经济的知识,分析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危害。(1)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对外开放已成为全球性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加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2)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促进国际分工与合作,不能有效实现国际资源的合理配置。

(3)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利于促进国际经济的稳定发展。

(4)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有效发挥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1)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广泛,客观上要求国与国之间贸易自由、相互开放。

(2)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只有在平等、竞争、开放的基础上,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要求。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做到平等、互利、共赢,有利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4)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要求。危机当头,各国应增强合作,保持贸易和投资开放,抵制保护主义。

3.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1)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2)运用WTO的规则积极应对,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重视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树立国际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拉动自内需求。

第二篇:2014高考时政热点

2014高考政治热点:第三届全球绿色增长论坛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0月12日,第三届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落幕。会议的一项重要目标是推动《全球制止粮食浪费公约》的谈判和签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论坛上指出,为实现可持续增长的目标,到2030年,国际社会应致力于普及清洁能源,将能源效率提高至少一倍,同时把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份额增加一倍。与会人士认为,当前亟须以创新方法改变粮食浪费状况,推动企业绿色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次论坛上,来自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以及政企界近500名代表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深入探讨了可持续消费模式、化石能源补贴改革、绿色投融资、全球治理等政策性创新理念,以期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这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体现。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命题亮点】

1、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改善价值链的资源利用效率”,会议重点讨论政府和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优化资源使用、更好利用废弃物,以提高资源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的利用效率,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会议主题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从个人来讲: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成为新时尚。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从企业来讲:要树立正确的经营战略。为了将可持续增长理念贯穿于商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加快推进全球探索并实践绿色增长,要求企业树立经营战略,加强统筹成本核算,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到以效取胜。

(3)从政府来讲: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通过推动绿色增长,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2、研究显示,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绿色经济可以为全球经济带来数万亿美元的增长。论坛提出,绿色采购是实现绿色增长的首要问题。目前,各国政府每年投入GDP的15%至33%采购商品和服务,因此,实现绿色采购并建立绿色基础设施是今后的努力方向。结合材料说明发展绿色经济的政治学依据。

参考答案:(1)政府要行使国家职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增长的目的是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政府在推动绿色增长工作中,要加强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

(2)当代世界的主题。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绿色经济的发展。但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所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各国需采取具体行动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国际新秩序。

3、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两个国家是德国和丹麦。德国制定了完善的能源转型计划,目前德国25%的电力都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而丹麦则表示在2020年,其电力的5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之所以成为绿色增长论坛的成员国的原因是与丹麦等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合作。

从哲学角度说明,中国怎样履行绿色增长论坛成员国应尽的义务。

参考答案:(1)坚持用把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将绿色增长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加以推进。但推进绿色增长需要包括各国政府、金融界、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推动绿色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投资者、重要公共机构探索跨行业和跨领域的合作,并通过这种探索开发出新模型,以引导世界各国和地区践行绿色增长。

(3)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要树立绿色增长的理念,完善绿色增长的理论,并通过推动绿色增长的实践探索,推动绿色增长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14高考政治热点: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一、【背景材料】

2013年9月7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频道)联合主办的“金牛奖”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在北京举行,正式拉开了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的序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与金鹰电视艺术节具有同等影响力的电视艺术盛会。本届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最大的亮点是坚守质朴的乡土本色、坚持让农民唱主角,将在10余天的时间里陆续举办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颁奖晚会、小康电视工程颁奖晚会、魅力新农村颁奖晚会等多项活动。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头戏,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金牛奖”评出了最佳编剧奖、最佳男女主角奖、最佳男女配角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编剧高满堂,演员林永健、张嘉译、孙茜、丛珊、殷桃、李立群、李菁菁以及导演孔笙等荣获本届“金牛奖”各奖项。

二、【理论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看电视是多年来的传统习惯。随着网络的出现,以及PC、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的盛行,电视已不再是中国人看春晚的唯一渠道。这说明,随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2)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开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活动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要服从于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作为展示优秀对农电视作品、展现各地新农村风貌的重要平台,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社会主义新风尚,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每年一届的“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本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以“中国梦·农民梦”为主题,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至关重要。

(3)文化塑造人生,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文化生活具有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这就需要通过艺术节活动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对文化生活的引导。

(4)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助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新农村建设的“软实力”。

(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立足社会实践,通过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活动,积极推动文化继承和发展,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正确的价值观。

(6)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证明,农村特色文化深深扎根在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是农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和群众长期生产劳动的历史积淀,最具有凝聚力、生命力、感染力和亲和力。对农村来说,艺术创作者应多关注三农问题,多贴近农民生活,多制作出更能感染人的农村题材电视节目。

(2)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近些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呈现出创作上的繁荣局面,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的高峰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也得到了行业内及电视观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农村文化舞台才更加活跃。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必须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在繁荣农村现代文化的同时,突出做好特色文章,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传承农村传统文化。

(4)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当前农村题材电视剧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创作上的弊端。如地域的单一化、内容的肤浅化、风格的喜剧化等等。这些弊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持续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深入思考与探索。

2014高考政治热点: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

一、【背景材料】

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我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后,“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就位探测。为满足嫦娥三号入轨精度要求,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状态改进,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86次飞行。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实施的又一重大航天工程。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我国有望在20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航天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丰富和发展。弘扬航天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又是第一次执行任务,风险极大。因而,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尊重了客观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我国航天工程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航天人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三、【政治命题点】

1.从2007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1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发展的依据。

(1)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实行了投资政策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是我国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重视航天事业的发展,是基于综合国力竞争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基于建设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

(3)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表明中国人能够在人类探索外层空间的伟大事业中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为促进人类科技进步,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能赢得国人的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一步,也是中国全球地位不断提升的标志。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在嫦娥三号任务发射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的技术产品再次发挥突出作用。这表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嫦娥三号”探测器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新技术、新产品,头一次执行任务,更增加了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做了大量地面试验,在北京建立了着陆试验场,包括模拟月球表面月球车行走试验场地。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应对“嫦娥三号”发射面临的风险?

(1)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由于发射风险极大,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2)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要保证“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3)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坚持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要把发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航天人必须敢于攻坚、勇于创新。

第三篇:※2016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三十:解读2016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三十:解读2016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于2016年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开幕会上,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奋斗才能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1、每年三月,全国人民聚焦“两会”。这“两会分别指什么?” 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报告指出:保持经济增长运行在合理区间,考虑了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新旧动能转换相互交织,发展面临挑战更为严峻。但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只有通过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才能“转”到新常态所需要的增长上去。改革开放的意义(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答、(1)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⑵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整体面貌。⑶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⑷改革将进一步破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现代化建设增添新的活力。⑸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特征、表现)。

答、(1)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发展还不平衡。(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3)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⑷这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知识链接】

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重点抓好经济体制改革?

答、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②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完善,存在一些弊端。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⑤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增添新的活力。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5、结合教材知识,谈谈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答、①坚持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④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⑤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⑥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6、报告指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知识链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科学技术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积极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体现。

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与教育质量的竞争。

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党和国家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7、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⑶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决策;30多年来,我们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从而使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知识链接】

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

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8、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④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⑤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树立全民族创新意思和创新能力。

9、怎样理解科技创新?

答、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创新。②要想真正地缩小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是靠创新。③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④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10、怎样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答、(1)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4)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11、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12、报告指出: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知识链接】

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公平的要求:(1)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2)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1)维护社会公平的意义有哪些?

答、有利于合作成功和不断延续;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和社会的长消费品市场久安。(2)我们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答、要靠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力量;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具体做法: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13、报告指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推动简政放权;健全督察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

报告指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厉整治各种顶风违纪行为。加强行政监察,推进审计全覆盖。以减权限权、创新监管等举措减少寻租空间,铲除滋生腐败土壤。(1)依法治国的定义、地位、重要性、基本要求。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2)依法治国的意义?

答: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③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知识链接】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规定以外的特权。所有公民,只要违反法律,就应依法受到应有的处罚。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树立法治观念,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做到: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④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我国的政府机关能否依法行政,与人民关系十分密切。

行使监督权,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全面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3)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央的反腐倡廉工作?

答、①当我们中学生了解到贪污腐败现象时向人大代表反映; ②向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③通过新闻媒体发表;④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监督权;⑤举报时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必要时要出示相关证据,不得捏造事实诬告他人。

14、报告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1)什么是环境问题?

答、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2)环境问题的危害?

答:环境问题它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面对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道德方面: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法律方面:知道我国的法律体系;自觉遵守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事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4)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及其原因是什么?

答、状况: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原因: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②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5)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答、状况: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6)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正确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7)应怎样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从国家的角度:①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坚持 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从青少年的角度:①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②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③积极同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2)举例说明

答、①不乱扔垃圾,不乱图乱画,积极进行卫生大扫除;②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塑料袋;④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向有关部门提一些合理化建议;⑤爱护益鸟,不捕杀野生动物;⑥节约用水、用电、纸张,不浪费粮食等。

15、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1)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伯、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③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2)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答、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作用:①经济方面,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②政治方面: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3)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答、机遇:①世界格局多极化为我们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提供了可能。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来发展自己。③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④我国现代化建设项目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战: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②经济全球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控制国际经济组织,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③我国科技和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4)怎样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答、①要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加快经济发展。②切实提高抓住机遇的本领,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③青年人应勇于担当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5)怎样走向世界?

答、树立全球观念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走向世界,就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问题;走向世界,需要具有平等参与意识;走向世界,还要善于学习。【知识链接】 国际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各国要消除贫困,共同致力于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必须携起手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各国要共同遵循国际法律规则,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我国高举和平、合作、发展的旗臶,在国际社会中履行着一个大国的责任,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青少年青少年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关注世界和平与发展。要学会接纳多元文化,要学会关心,学会爱。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伸出援助之手,给世界人民以力所能及的关怀。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之一。

利: ①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②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弊:①加剧了国际竞争,使竞争更加激烈和残酷。②各国在分享全球化的成果时,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同样的利益,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6、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2015年,我国人民的收获表现在哪里?

答、“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我国经济增长继续居于世界前列;司法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了政治生态改善;改革全面发力;隆重纪念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盛大阅兵,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北京获得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中国超级计算机破世界纪录蝉联“六连冠”;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屠呦呦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等等。

17、党和政府一定会继续努力,时刻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生活改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体现了课本上的哪些观点?

答、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发展的目的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生命至高无上,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所有权。等等。18、2016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方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好局、起好步。如何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答、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实现有法可依;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实现有法必依;加强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意识,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实现执法必严;严厉惩处违法犯罪行为;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形象;公民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进司法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

1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

(1)我国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有何意义?

答、①有利于保障和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发展;④有利于推进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走共同富裕道路;⑤有利于让贫困人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⑥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2)我国加强贫困人口扶贫脱贫攻坚战工作,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

答、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原则;加强民生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3)2020年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加强加强贫困人口扶贫脱贫攻坚战工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对贫困人口的补贴,要维护好贫困人口的合法权益;呼吁社会各界认领扶贫项目,汇聚各方资源,携手合力攻坚;建立和完善社会各项保障制度;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扩大初次分配的比例;重视三农问题,加强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第四篇: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范文模版)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13:中国10年后再制定

西部开发新政策

【背景材料】

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16日上午在成都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温家宝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10年前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近10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保护明显加强,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入了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课标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西南各省自古以来为祖国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回答1—4题。1.根据“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治水方针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芍陂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2.下列描述,能够说明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趋势的是 A.“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B.“苏湖熟,天下足”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扬一益二” 3.元明清三朝均在四川推行过

A.行省制 B.改土归流 C.土司制 D.三司制 4.红军长征的下列史事,没有发生在今川西的是 A.四渡赤水 B.翻越雪山 C.穿过草地 D.飞夺泸定桥 二.非选择题

5.四川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三农”问题更突出,“三农”工作更重要。材料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1)据材料一,“图①”的水利工程修建时属哪个诸候国?请在“图②”中选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应地理位置的代号。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金堂县农民分配土地”图。

(2)据材料二,在当时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四川对“富农”实行了怎样的政策?试概述这次“土改”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和安徽首先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3)据材料三,概括由四川、安徽开始发展到全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原因和改革的方向。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历史因素。

6.战争与和平在人类历史上多次交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这交替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途径。阅读下列关于双流机场发展历程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8年修建,道面为泥面,可供小型双翼飞机起降。1944年扩建,跑道长1400米,用石灰、卵石拌合碾压,可供15吨以下飞机使用。195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划归民航使用。

材料二:1959年至1960年机场进行第一次扩建,跑道长2200米,可供伊尔18机型、全重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1967年又将跑道延长至2600米,仍只能供100吨以下的飞机起降。材料三: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2004年,新建39000平方米的国际候机楼竣工使用。(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双流机场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修建双流机场的主要原因。

(3)1959—1967年双流机场扩建期间,四川铁路、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试各举一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流机场为什么能够快速发展?(5)从双流机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7.茶马古道上曾经留下过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其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二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从南方转移到北方?指出七律《长征》所反映的工农红军的精神。

材料三 为纪念红军长征,经中共中央决定在四川松潘川主寺兴建红军长征纪念碑。该纪念碑占地19.27万平方米,1988年4月动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邓小平亲笔题名。主碑耸立于3100米元宝山顶,高41.3米,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双手高举,左手执鲜花,右手持步枪,成“V”字形,欢呼胜利。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成九组大型群雕,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它们气势宏大,规模空前,栩栩如生。(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修建选择在四川的原因。

材料四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3)指出材料三中的“万里长征”包含的内容。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为争取该长征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哪些要求?

材料四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指出材料四中的“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以及新长征中“新”的含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在今天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130多公里沙漠深处,发现了一个深埋于流沙之下1600余年的古老王国——尼雅古国遗址。尼雅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在《汉书•西域传》中被称为精绝国。„„目前在尼雅已发现了150多处遗址,在出土的汉文木简中有不少要求配水和对水资源严格控制的记录。出土文物中不止一见的有木制的锁钥,还发现过一只陶蚕。在挖掘出的尼雅贵族墓地,其随葬的有汉朝丝绸艺术精品锦、绫、罗等,其中锦纹是汉代统治阶级使用的典型的、带有“长乐大明光”等字样的图案。另外还有颇具罗马艺术风格的华丽毛织品。

材料二 丝路古道驼铃悠悠,新亚欧大陆桥车水马龙,„„。新疆从古至今作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新疆也依靠独特的地缘优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尼雅古国文明形成的原因。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使新疆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商流的汇集点和焦点?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1)秦国。B(2)答:政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意义: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答:原因: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方向: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4)答:历史因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新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运用和推广;统治者或执政者实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6.(1)①抗战时期,机场规模小,设施简陋,主要用于军事;②社建探索时期,机场规模有所扩大。

③社建新时期,机场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并走向国际化。(2)日本侵华; 政府迁都;战略大后方(3)成昆铁路或宝成铁路;康藏公路。(4)对外开放;市场需求;西部大开发。

(5)战争也可能是发展机遇;和平环境有利于发展经济;政策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 7.(1)一是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二是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共决定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反映红军藐视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红军在四川经历时间最长、跨越空间最广、是长征的主体;红军在四川境内,爬雪山、过草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充分展示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体现最充分;许多重要的军事、政治活动都在四川展开;可以带动四川经济发展。(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8.(1)政治:西域都护的设置,加强了政治和军事管辖,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经济:从中原地区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还学会了植桑养蚕和纺织,发展程度较高。对外关系:与西方等国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重要,居丝绸之路的要冲,逐步形成了古国文明。

(2)①在新疆地区开展土地改革、民主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新疆跨入社会主义。②建国后,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人民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坚持改革开放。

第五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201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

2014年,纷纷扰扰的“房市”中,每个人的“安居梦”如何圆?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调控思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也强调“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力促房地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的调控思路非常清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告诉记者,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抑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加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推进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

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总体来看,政府是要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将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同时加大保障房供应,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

针对保障房的分配和资金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安居梦’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窦晓玉说。

“房地产仍然面临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等问题。”蔡继明指出,政府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圆“安居”梦。

改革主基调贯穿始终 报告中共77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作为当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改革作为报告的主基调贯穿始终,第一次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3年,我国经济在“困难比预料的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比预想好的成绩?汪同三分析说,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中央财政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我们既没有增加财政赤字,也没有增发货币,而是抓住改革这条主线,最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中国经济硬着陆”论断。“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样也是我们夺取2014年更大成绩的动力。”

改革,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共出现了77次。汪同三表示,报告把改革放在了最突出的统领地位,在讲到2014年各项工作的重要原则时,第一条明确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讲到今年的10项重要工作时,无一处不言改革。

敢于啃“硬骨头” 措施给力,正在往深处改

改革千头万绪,下一步从何处着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是报告中字里行间彰显出的决心。”汪同三表示。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每一项都是重要领域的重点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首要一条就是从政府自身做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汪同三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问题就是政府要放权、限权。“截至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400多项审批权限,报告提出今年还将再取消200多项,还有对于‘三公’消费的严格约束,都让我们看到行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往深处改。”

“财税改革部分的亮点不少,可以说直面热点难点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报告提到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不仅强调“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而且强调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从企业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关注度也很高,报告明确今年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还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进行了布置。”

民生亮点暖人心 施政所向,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浓浓的民生情怀。“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报告始终强调把改善民生当做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再到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每一项都是百姓的殷殷牵挂。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红利。报告提出了很多具体目标,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贾康表示,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民生的“铁三角”,构成民生保障与改善的重要支撑。

文风朴实看作风

语言生动有力,彰显改革信心和决心

从文风看作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语言生动有力,谈成绩简明扼要,重点着墨在今后的改革方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这样贴近生活、特色鲜明的语句在报告中比比皆是。

专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平和朴实,娓娓道来,一些关键问题的表述简洁有力,彰显了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是心中有底气,思路很清晰,决策有定力。

贾康表示,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强调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都体现了本届政府求真务实、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气魄。(解读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汪同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 康 采访人:本报记者 冯 华 王 珂)

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显示出本届政府下定决心“自我革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高培勇认为,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这项改革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体现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体现了改革发展取向,符合时代要求。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基层政府无法统筹使用,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办大事,影响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专项转移在转移支付总量中的比重过大,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目标,但要防止在执行中出现走样,就是表面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但实际上是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得以减少的,用表面的变化掩盖了实质的固化。“比如某部门管着五项专项转移支付,现在要减少,他们合并一下,就把原来的都保留下来了。因此,减项目和减规模一定要齐抓共管。”

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研究员张小济: 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 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张小济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目前已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至于哪些行业列在负面清单中,可以后续逐步减少。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本身来讲,全国人大授权地方突破现有法律法规,试行市场准入开放,对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意义重大。但现在来看,市场准入开放又遭遇“边境后壁垒”,涉及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扩大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法律法规授权,提出市场准入障碍所涉及法律法规条款清单,由相关部门及时加以修订。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张小济说,发展服务贸易业,引进更多优势服务资源,可以促进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和整合,带动国内产业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虽然不少属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但相对传统货物贸易,环境压力小很多,也应鼓励发展。

张小济表示,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非常必要。原来,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要核准,说白了也是审批。企业对外投资先要做可行性研究。其实,可行不可行,企业自己非常清楚,再审批会浪费效率。实行备案制度后,企业“走出去”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高。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增强内需的主引擎作用

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稳定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拉动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将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576亿元,并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有利于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改善投资结构,补齐基本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

与此同时,报告提出促进信息消费。赵弘认为,这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与时俱进。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信息消费不仅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热点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将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成为调结构的新亮点。

“信息消费将对居民工作、生活产生变革式影响。”赵弘说,目前个人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快速发展。

赵弘指出,个人信息安全、金融支付安全、网络诈骗等信息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建立信息消费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和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2013年我国减贫1650万人,今年减贫目标定为1000万人以上,是否有点保守?“这个目标符合扶贫开发工作规律。” 陆汉文指出,扶贫有个规律:扶贫标准确定之后,每年减贫规模会递减。2011年中央将扶贫标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上调到2300元,当年减贫规模高达4329万人,但2012年递减到2339万人,2013年降到1650万人。

“新目标既考虑到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目标任务的需要,也考虑到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等问题。”陆汉文认为,新目标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一方面,扶贫开发将进一步加力;同时,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宏观层面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微观层面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将强力推动减贫工作更高效率地深入推进。”

报告明确,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方式。”陆汉文认为,下一步还要花更大的力气转移培训劳动力等,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加快增收脱贫。

“三个1亿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人的城镇化”最关键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三个1亿人”的目标: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李铁认为,这一提法突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即人的城镇化,找准了未来工作的着力点,有助于提升城镇化质量。

李铁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到53.7%,但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部分城市存在棚户区、城中村等问题,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口大跨度流动,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李铁认为,让进城农民早日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当务之急是尽快将“三个1亿人”的目标细化,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综合承载力,合理设定任务指标,以早日形成“硬约束”。同时,还需做好配套政策,既要从财税、社保等方面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增强流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动力,也要从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给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更多支持,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淘汰钢铁产能2700万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 落后产能必须强制刹车 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陈剑认为,报告关于节能减排的表述,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淘汰的落后产能量大,规定的指标任务高于以往。以钢铁为例,2012年全年淘汰钢铁为2015万吨,2013年只有1044万吨,而这次达到2700万吨。二是措施给力。包括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严控新上增量等等。

“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淘汰落后产能的能力较弱。淘汰落后产能必须理顺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使环境、资源等外部性成本能够进入企业的成本函数,使落后产能无利可图。”陈剑认为,之前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未见成效,一是市场有需求,在利益驱动下,顶风继续生产在所难免,二是相关部门整顿乏力,措施不够坚决。

“不能上面年年出禁令,下面年年能开工。”陈剑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一是需要重新进行产业布局。通过重组提升企业的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区域的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二是进行节能减排专项治理。督促每个企业环境治理设施一定要上到位,实现在线监控。同时也应当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问责制,对执行不力者严厉问责。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 社会建设要举措更给力

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报告进一步提升政府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合)人员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人均80元,升至今年320元,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曾益新指出,深化医改以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在2011年底已经超过13亿,覆盖率几年来保持在95%以上。

曾益新认为,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上升至1000个,将全国半数以上县市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决心。

“报告关于人口计生政策,首先强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曾益新认为,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不会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改变,决定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对于报告提出的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曾益新认为,稳妥有序实施该政策,应注意五方面事项。一是遵循基本程序,科学制定方案,依法启动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做好再生育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四是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五是做好各地出生人口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

今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在政府加强对低收入甚至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的支持力度同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淡化以行政手段为主、一刀切式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也逐渐清晰。”孟晓苏认为,可以预见,今后楼市政策将会更加突出长效、稳定、注重实效的特点。

“我们曾忽视保障房建设,造成低收入者也只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房,他们不买房就得‘蜗居’,买房则变成‘房奴’。”孟晓苏说,在本届政府上任以来,特别是在去年10月政治局第十次学习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在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强调保障房开工、竣工数字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投融资机制和供给,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等,每一条都针对当前保障房建设管理遇到的核心问题,即资金来源、入住率和后续管理等。

孟晓苏认为,在我国,城市住房的30%左右作为保障房比较适宜。根据规划,我国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一个适宜的目标。

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 用硬措施夺回绿水蓝天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齐建国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转载请保留此链接!。”齐建国认为,在向污染宣战方面,目前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做到了长短结合、主次分明。

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国将遏制房地产投机。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解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这一措辞如今继续重申,表明官方的态度是,即便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暂时仍不会放开对于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调控,也就是说,限购限贷至少今年不会全面退出。

共有产权房供应方面较有新意,意味着将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实质仍是经适房,只不过产权清晰后,在退出时可避免许多纠缠。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继续抑制房地产投资,表明楼市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调控存在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但“一刀切”的政策不会再出现。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类调控,告别一刀切。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也即房价涨幅大的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调控仍从紧。对于供大于求、房价涨幅小三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维持现状。对于严重供大于求,房价止涨或下跌的,可以适度放松政策。

城镇化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动力所在,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的工作之一。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指引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之路。{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提三个一亿人 以城镇化拉动内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十八大以后,从中央对城镇化的思考和布局中可以看出,城镇化战略是未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动力。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除了提打造经济升级版、释放改革活力,第三个就是强调城镇化。

汪玉凯认为,改造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城中村将改善城镇化以后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镇化的生活质量。提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则是鼓励流动人口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和生活。他认为,“三个1亿人”是站在统筹城镇化的高度上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首先将是民生的重大改善,同时也包含着拉动内需的巨大潜力。

张立群表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和1亿人的就近城镇化,会在消费市场增长方面提供巨大潜力。1亿人棚户区的改造则是在房地产投资和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对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将形成可持续的支撑作用。

{要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要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推动户籍改革 城市间差别化落户

过去持续多年的户籍制度,为农民形成了身份障碍,妨碍了城镇化的发展。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这恰是数据统计的我国城镇化率是52.5%和实际户籍人口仅是35%中间差别的17.5%的内涵所在。让已进城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让他们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这批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消费。

汪玉凯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居住证制度,从长远发展来讲,有可能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构建一个统一制度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个进程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差异的,特大城市北京、上海是属于严格控制户籍的,这些地方可能通过其它政策举措来适度地控制。要通过建立一些产业门坎,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所以我认可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加快步伐,但是不同规模的城市的政策是有差异性的,这个政策和对户籍的整体调控政策是一致的。”汪玉凯说。

报告

{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要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中西部城镇化 各城镇要宜居宜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对于加大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支持,可以结合这次提出的“三个1亿人”中的第三条“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起来看。

汪玉凯认为,提出加强中西部新型城镇建设,是把中西部小城镇就地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这些地区的农民就近就地城市化,避免扎堆儿到东部北部的一些大城市。加强这种新型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也是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把农业转移人口向这些小城镇纾解。

此外,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小城镇,汪玉凯认为,不是说农业转移人口到城市居住了就是城镇化,还要发展相关配套的设施和就业机会,这部分人口只有在小城镇完成了就业,才能在这里居住生活,因此,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是纾解农业转移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会场传真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制药总裁赵超 政府应办培训促农民工创业

赵超建议,要健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用工标准,逐步以有序、规范的用工形式,取代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等形式建立起来的用工形式。同时,应完善农民工信息档案管理机制,以农民工信息档案为基础,健全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缴纳体制机制建设。赵超还认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积极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通过他们带动、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新机制。同时,还要维护好农民工相关权益,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丰城市蕉坑乡驻台州流动党支部书记、办事处主任卢金生 留守儿童进城需要社会关怀

卢金生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异地教育的问题。他说,近年来,很多外来农民工的基本权益逐渐得到保障。但当前农民工的结构发生变化,第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开始进入城市。在城市中,他们感觉到心理落差。希望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关怀。

他认为,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流动性大、面临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农民工还是宁愿选择在自己家乡的小城市完成城镇化。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三大海洋看点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这短短的57个字,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路子。其中,有三大看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全民树立海洋蓝色国土意识

目前,相较各主要海洋国家,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十分淡薄,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多年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邻国在海洋意识宣传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海民”、“海洋日”、“蓝海节”等一系列新概念被相继提出。而在一次针对我国某沿海大城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对于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全然不知。长此以往,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创新困难、缺乏后劲的情况。因此,通过多种渠道树立全民的海洋蓝色国土意识势在必行。

二、首提“全面实施海洋战略”

海洋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利益安全的总体方略,是国家战略在海洋事务中的具体运用和根本体现。环顾全球,世界上各主要海洋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战略来服务于本国的发展。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决不能在海边徘徊,更不能望洋兴叹。中国必须积极制定并全面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以此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三、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紧密结合起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制高点。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危机管控以及海洋国防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海洋环境的总体质量是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一国海洋环保能力的大小同时也代表着该国海洋实际控制力的强弱;面对中国海疆波澜不靖的整体局势,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交通权益、安全权益以及科研权益成为了发展海洋事业的重中之重。总之,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三者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针对周边海洋争端持续频发的现象,共同开发等经济手段将成为化解纠纷、维护海权的重要选项;针对个别争端国在我管辖海域内毒鱼炸鱼、盗采珊瑚及海洋溢油等侵权行为,保护海洋环境也就成为了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

2014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热词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一线的企业经营者,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政府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不断激发民间活力的新变化。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应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对企业来说,不仅将极大地增强发展信心,更是巨大的发展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爱莲 混合所有制经济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活力。通过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增强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解决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有很大好处。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国企先动,民企才能放心。——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 厉以宁 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近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改革之一,当前关键的一步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能够在改革过程中为存款人的利益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同时,利率市场化在推进中也要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有科学和市场化的监管体系,对市场主体来说,还需要市场化的企业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银行和企业更有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 阳光财政

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预算法正在修订过程中,修法理念就包括在原来只有公共预算的基础上,将更多的项目纳入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预算透明、阳光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及时公开;改变预算粗线条审批;预算编制细化到项,让百姓看得明白、能够监督;行政部门预算调整权不应过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蒋 洪 收入分配

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既要靠做大总量盘子,也要靠构建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一方面,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做大GDP“蛋糕”;另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特别是缩小一次分配差距。当然,也要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的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勤劳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仕民 投资带动

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经济发展中消费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也要看到,今后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依然很关键。与以往相比,不仅要保持投资力度,更要重视投资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式转变。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和方向,更好地发挥其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序推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等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春艳 培育消费热点

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但现在重要的是供给端。我非常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要从供给方面发力。对于像TCL这样的制造企业来说,关键就是要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其中最具有驱动力的是企业的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 李东生 农民财产权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首先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前提,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村建设用地和生产用地的用途不变。在此基础上,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给农民充分的发展空间。比如,农地上的一切附着物都可以用来做质押,有了质押权,就会延伸出更多的财产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张掖市委书记 陈克恭 社会救助

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针对的群体,是那些最困难也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让弱势群体实现个体和家庭的自立。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 何水法 住房保障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一个主要目的是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并将社会投资引向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建设,逐步创新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这是我们调控手段的创新和调控艺术的升级。与去年相比,住建部在今年的总体规划中增强了房地产调控针对性。在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城市,还要保持限购政策和差别化信贷政策。而对于房价有下跌趋势的城市,将重视其消化存量的进展,控制新开发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 齐 骥 向污染宣战

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燃煤和燃油,燃煤方面,提高煤炭高效利用率、通过输送清洁能源来满足一定的经济社会用电需求等,能减少大气污染;燃油方面,交通用油消耗很大,可以电代油。此外,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张 宁 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体现了政府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的决心和态度。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说明现阶段对违法行为打击的力度还不够,要真正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才能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 金 华

下载2012高考时政热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高考时政热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专题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专题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

    2017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2017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目前2017年两会还没召开,一起回顾2016年两会内容。 2016两会内容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5年工作和我国“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明确了“......

    013高考政治热点: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2013高考政治热点: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数字 1、国内生产总值7.5%: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点是调结构、重质量。 知识点: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系统优化,量变质变;主要矛盾;经济建设......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历史学科解读4: 国台办否认两岸2012年签署“和平时间表” 【背景材料】 对于大陆开出2......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政热点精编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政热点精编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

    2014高考政治热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高考政治热点: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一、【背景材料】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

    2013年高考时政热点 2

    玉林市统考之2013年时政热点2013年时政热点:党18大提建设海洋强国 一、【背景材料】 中国拥有1.8万公里长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2012年11月8日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

    2014年高考时政热点5篇

    2014年高考热点 Ⅰ.时政热点 (一)党的十八大 1.“新四化” 党的十八大作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旧四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