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热点聚焦(定稿)

时间:2019-05-14 02: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热点聚焦(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热点聚焦(定稿)》。

第一篇: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热点聚焦(定稿)

[政务]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今年,要在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的基础上,下气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第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使更多的公共资源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政府机构改革中要求取消、下放、转移的事项落实到位。加快推进行政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大对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责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切实搞好政务公开。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事项,扩大主动公开信息量。建立健全社会热点跟踪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呼声,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强化政府决策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开。要向社会公布行政职权目录和运行流程,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抓好政府门户网站、省(市)长信箱、政府服务热线等平台建设,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

第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立法和行政复议工作,对群众提出的与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有关的申请和投诉事项,依法予以受理,不推不拖,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第四,努力加强政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强化服务和公仆意识,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要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提倡视频会议和网上办公。自觉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和各种铺张浪费现象。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营造学习氛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第五,认真搞好反腐倡廉。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提高制度执行力。继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办腐败分子。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把政府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监督的阳光之下。[全运]三个“充分”概况全运会成功举办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用三个“充分”概括了十一运会成功举办对山东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他指出,全运会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在转化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巨大物质力量。

姜大明在报告中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体育总局等中央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们秉承“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宗旨,举全省之力,成功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取得了办赛服务和竞赛成绩双丰收。十一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山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山东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示了山东人民团结拼搏、勇于创新、追求和谐的坚强意志,齐鲁儿女无不为之自豪。全运会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正在转化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巨大物质力量。

[文化]将建济南大剧院省美术馆和省艺术馆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规划建设济南大剧院、省美术馆和省艺术馆。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项措施: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二是建立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规划建设济南大剧院、省美术馆和省艺术馆,加快市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改造,全面完成138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继续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严厉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传播。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续实施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抢救性文物等保护设施建设规划,完善重点文物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资源利用。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启动孔子博物馆和孔子学院总部国际青少年研修基地项目。筹办好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及相关活动,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启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四是积极发展体育事业。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用好“十一运”丰富遗产,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办好第二十二届全省运动会,力争我省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上创造好成绩。

[消费]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时限将延长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将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的五项措施。他表示,新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政策时限将延长。

这五项措施分别是:一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稳定群众消费预期。二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养老等便民服务,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信息通信等服务型消费,引导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增加家电下乡品种、扩大补贴范围,延长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下乡政策时限,简化手续,强化服务,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四是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发展城市商业新型业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工程,抓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搞好“农超对接”,方便群众消费。五是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点产品的监管,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价格欺诈、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提高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就业]今年将开发更多社会公益岗位促就业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

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深入挖掘政策投资和大项目带动就业增长潜力,努力扩大中小城镇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容量。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进一步完善财税、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扶持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城乡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快建立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广辟就业渠道,组织好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创业。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发更多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失业动态监测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实现人口大省充分就业的目标。

[户籍]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城镇居民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他表示,山东将抓紧研究制定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的具体措施,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姜大明在报告中说,山东将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构筑以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区、鲁南城镇带为主体的全省城镇体系。做大做强济南、青岛等区域中心城市,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心镇,增强其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逐步改善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生活条件,把城中村、城边村失地居民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和保障范围。抓紧研究制定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户籍限制的具体措施,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教育]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医学专业提高300元。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四项举措:一是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进一步扩大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认真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探索优质师资合理流动、均等配置机制,组织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完善“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素质教育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实施教育问责制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重点推进教学方法、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强化计划,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县级职业学校建设,培植一批面向农村学生、强化就业能力的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加快完善以市为主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推动区域职教资源整合。四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校内涵提升工程,优化高校学科与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稳妥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医学专业提高300元。

[社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10%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健全城乡社保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健全城乡社保体系的三项措施,一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保,把这件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做细、做实。二是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搞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强化工伤、职业病预防措施。推进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扩大基金支出范围,提高失业保险标准。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加快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城镇低保覆盖面,逐步把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计划,对纳入城乡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再给予不低于50元的生活补贴。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维护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增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开展慈善活动,倡导志愿服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要随着政府财力的增长,逐年加大投入,使我省社保体系实现广覆盖、可持续,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医保]医保新农合分别提高到100元、120元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将努力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四项基本措施:一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开展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督。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以人才和技术帮扶为主的“卫生强基工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今年规划建设中央支持的35所县级医院、9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7%以上。三是加强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疫情监测网络,提高传染病预防和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四是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国家和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工程,加快中药产业发展

[住房]今年提供4万套经适房2万户廉租房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2010年将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将提供经适房4万套,新增廉租房2万户,解决4.2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一是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规划,开展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规范住房保障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出让净收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规定。今年新增廉租住房2万户,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4万套。启动政府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资金投入,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今年改造完成400万平方米,解决4.2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资金、土地、信贷政策,加大对农民补贴力度,尊重群众意愿,重点推进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大企业周边和经济强村的整体改造,同步实施村镇道路、供排水、照明、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再开工建设农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8.5万户。要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城镇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使广大农民逐步实现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生活的美好愿望。

[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2010年山东将继续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他提出了促进投资增的四项措施,指出将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这四项措施分别是:一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节能、环保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民生、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住宅开发等领域。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各种类型的重复建设。二是抓好重点投资项目。强化工作责任,搞好监督检查,所有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必须做到“三个百分之百”。政府投资要保重点,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工程收尾,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三是搞好项目筛选储备。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滚动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搞好项目接续。四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鼓励民间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区域]半岛蓝色经济区争取进国家战略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重点区域带动是多年来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各地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今年,将力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

姜大明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四大举措:

(一)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论述,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编制,争取进入“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是搞好重大课题研究。在海洋立体空间布局与资源开发、海洋优势主导产业发展、中日韩区域合作实验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拿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二是先期推进蓝色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抓紧开展胶东半岛大型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铁路和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加强环海防潮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重点支持海洋高科技研发、海洋优势产业、临海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蓝色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围绕财税、投融资、土地、海域等领域,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按照“规划统筹、交通同网、信息共享、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互动”的总体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二)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出台贯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在今年开好头、起好步。一是基础设施先行。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配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快捷畅通的交通网络和安全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特别要先期搞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建设,增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支撑能力。二是抓好重点项目。根据总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东营、滨州、潍北和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启动一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路子。三是区域一体招商。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区域招商引资新平台。四是落实改革措施。加强对规划政策的深度研究,促进土地开发、地方金融等政策尽快落实。

(三)扎实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抓紧编制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立足于世界技术前沿,努力打造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黄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省会经济,提高省会综合服务功能。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区域交通通信一体化。加快出台鲁南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植钢铁、电力、石化、木浆造纸等临港产业,带动鲁南地区加快崛起。

(四)推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完善和落实对西部地区的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差距。西部地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创新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定位,找准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县级财政实力。同时,扎实做好对西藏、新疆等地的对口援助工作,确保援建北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措施]全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说,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无论克服当前困难,还是着眼长远发展,都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

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六项基本措施:

(一)农业调整要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全面落实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以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为目标,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抓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全省粮食产量要稳定在850亿斤以上。二是发展高效农业。开展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扩大油料种植面积,实施果菜振兴计划,积极发展种苗花卉产业。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三是强化基础设施。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要优先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继续改造农村道路,基本实现行政村油路村村通。推广农村可再生能源,新增农村户用沼气60万户。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沿海防护林、水系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全面完成149座大中型水库和119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搞好15条重点河道治理,推进48处大型灌区续建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293万亩。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毫不放松地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务工、经营和财产性收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

(二)工业调整要推动产业由大变强。工业是我省的产业优势,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要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抓好调整振兴规划实施,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大力开拓市场,加快工业由大变强步伐。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和市场推进措施。新能源产业要重点扶持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海洋能源、核电装备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形成太阳能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核能4大新能源集群。办好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新材料产业要重点扶持碳纤维、陶瓷纤维、离子膜、芳纶以及有机高分子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聚氨酯、有机氟、有机硅3个新材料产业基地。新医药产业要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新型医疗器械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培育新型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新信息产业要重点扶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平板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研发应用。同时,扶持通用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二是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抓好国家和省投资支持的6大类1000个项目,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鼓励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首台(套)技术装备补助等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的优化升级。推动能源原材料产业由中低端向高端延伸,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快煤炭、化工、航运等企业的联合重组,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我省传统优势产能向省外转移。三是加强企业管理和质量建设。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加强战略、研发、节能和基础管理,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战略,推动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树立山东品牌良好形象。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实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特色产业镇。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引进人才技术难、产品销售难等实际问题,清理整顿涉企收费,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是我省发展的潜力所在,要高度重视,真心扶持,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技术创新、创造财富和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

(三)服务业要实现跨越发展。服务业是我省产业结构的“短板”,必须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总量、增强功能、优化结构、提升层次。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完善税收、供地、价格等政策,扶持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和创意研发等产业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振兴规划,扶持济南、青岛2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临沂等一批省级节点城市建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推动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提高层次、壮大规模。二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城市,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社区服务、装饰装修等行业。在农村,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村超市、公共澡堂、托幼服务等服务网点健康发展。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进一步打响“好客山东”品牌,建设一批在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以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文化创意群体。以文化企业为主体,重点扶持10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齐鲁文化品牌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推进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有线电视网整合。四是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和市场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四)抓好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今年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一是抓好淘汰落后。把任务目标分解到市县,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企业,确保淘汰炼铁产能240万吨,关停小火电100万千瓦。二是抓好节能降耗。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节能产品认证,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抓好千户企业能源管理,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所有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加大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力度,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试行用水总量控制,全社会都要节约用水。三是抓好污染治理。执行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争取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以烟气脱硫除尘、集中供热、城市扬尘和汽车尾气减排控制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加快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构建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无害化体系。开展损毁山体治理和矿山环境恢复。以南四湖、东平湖和沂、沭、泗、汶河为重点,开展环湖沿河大生态带建设。四是抓好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搞好对市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和实施指导,加强资源山东建设。

(五)抓好自主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自主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要切实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一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明确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实施50项重大专项,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要建立一批技术创新联盟。整合企业、院所和高校科技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5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解决产业集成创新中的科技、工程和装备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发挥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四要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的活力。五要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科专业和实训基地,继续实施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和首席技师三大人才工程,努力造就国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六)继续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破除制约转方式、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是推动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开展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推进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二是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好《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意见》,力争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和企业投资行为。四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服务,鼓励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五是抓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对县乡财政的激励、帮扶机制和省级对下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目标]2010年山东GDP增长目标“保10”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2010年山东GDP的增长目标是“保10”。

姜大明在报告中说,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需要说明的是,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一方面,是考虑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转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提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是考虑今年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大于下行因素,要切实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成就]2009山东经济企稳回升 GDP增11.9%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回顾去年工作时说,从去年第二季度起,我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

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自2008年四季度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省发展遇到了极其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工作高度重视、关怀至深。一年中,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到我省视察,温家宝总理三次深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的斗志,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姜大明在报告中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制定实施了21条措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从去年第二季度起,我省经济增长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指标逐季企稳回升。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2198.5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9.2%和8.5%。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应对危机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原则]报告提发展六原则 强调改善民生扩内需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报告中提出了实现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六项原则。

姜大明在报告中指出,实现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认真贯彻中央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要求,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努力把握好以下原则。第一,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着力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在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抓紧完善和落实扩大消费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第三,大力提升发展的拓展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第四,努力实现发展的创新性。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形成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第五,全面强化发展的内生性。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第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强化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回顾]扩投资扩内需 8项措施促山东发展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山东会堂开幕,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做政府工作报告。姜大明在回顾去年工作时指出,扩投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保民生等八个方面的举措有力推动了山东各项事业的发展。

姜大明说,我们把扩大投资作为保增长的有效手段,着力优化投资结构。2009年,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31亿元,增长23.3%。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4056个、资金83.2亿元。为缓解市县资金配套压力,建立了省调控资金,共下达投资计划306.5亿元。加强跟踪督查,实现了前三批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按时开工率、资金配套率、问题整改率“三个百分之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全年新增本外币贷款6463.5亿元,是上年的2.1倍。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资金投向“三农”、民生、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全省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建设,海阳核电一期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和胶东调水工程加速推进,等等。这些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有力地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姜大明说,我们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内需的重要措施,努力扩大居民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3亿元,增长19.1%。大宗商品消费明显升温,汽车类消费增长45.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8.9%。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农村市场更趋活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4%。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年内开工建设农村住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带动了建材下乡和农民消费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姜大明说,我们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省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达1137.1亿元,增长17.5%。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战胜多年不遇的春旱和局部低温冻害,粮食总产达到863亿斤,实现连续七年增产。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蔬菜、果品、水产品、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保障了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600亿元,农产品出口97.7亿美元。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7.6%,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5万户,完成了1446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全省植树造林270万亩,防控美国白蛾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的稳定发展,在应对危机中发挥了强基础、稳人心的作用。

姜大明说,我们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工业调整振兴,制定了10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意见和13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扶持工业发展的22条政策措施,把产业调整任务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产品。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14.9%。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全省技改投资完成6508.3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9.8%。把发展服务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绩效考核,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其中,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增长22.3%。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全年关停小火电152万千瓦,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10.1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继续下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2.9%,提高2.2个百分点。2009年度,我省获国家科技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居各省区市前茅。

姜大明说,我们把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作为突破口,大力拓展发展空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24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全面展开。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起步良好。省会建设得到加强。县域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突破菏泽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姜大明说,我们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动力,努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山东钢铁集团实现了人财物、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成功组建了山东重工集团。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深入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开始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在国际经济深度衰退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努力保市场、保份额。鼓励企业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并购境外企业研发机构和销售网络,境外投资逆势上扬,增长67.6%。进出口完成1386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80.1亿美元,降幅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姜大明说,我们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省博物馆新馆、省档案馆新馆建设基本完成,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572处,农家书屋1万个。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省有22家出版单位、129家发行单位、74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14家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新组建了山东演艺集团、山东省杂技演艺公司等一批大型文化企业,17个市全部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创作生产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了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文化产业规模快速膨胀,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15%以上。

姜大明说,我们把保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19个县(市)试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城乡低保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各类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6%,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5.9%,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竣工经济适用房37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70万平方米。

姜大明说,我们把强化社会管理作为政府重要职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了6件地方性法规议案,制定、修订了12件地方行政规章。深化“平安山东”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认真做好信访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一黄一蓝”两大经济区可谓今年两会上议论频率最高的“热词”。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其视作山东转方式、调结构的抓手,“一黄一蓝”寄托着山东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希望。分组审审议讨论时,“一黄一蓝”更是被众多代表、委员反复提及,且每一次被提及都会引发现场的广泛热议。

“一黄一蓝”激荡头脑风暴

生态、融资、对接、创新……“一黄一蓝”两大经济区的开发与建设一次次在代表、委员中激荡起“头脑风暴”。

生态——

先保护再开发以环境促发展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不同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地方,就在于生态二字!”省政协委员邓相超再三强调黄三角的生态问题。

如果说两大经济区是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生态则是这个热门话题中的“热词”。

“不管是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还是低碳经济,都得注重生态,过去那种„边上项目边污染边治理‟的落后生产方式必须改一改了。在上项目的同时就必须强调环境影响评价,不能用环境换发展,而应该用环境促发展。”省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对此感触颇深。

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也再三强调黄三角的生态问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不同于珠三角、长三角的地方,就在于生态二字!”他发言的声音铿锵有力。

可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看似矛盾的两极如何才能实现统一?

“我觉得,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发展海洋工业的同时,应该注意完善产业结构,把发展与生态结合起来,做到互惠互赢。”

邓相超则主张利用黄三角周边丰富的游客资源发展生态和休闲旅游,“光济南城区常住人口就有300多万,不久的将来还可能突破500万,再加上济南都市圈城际轨道沿线的居民,都有望成为黄三角的游客资源。”

而省政协常委、民进山东省委秘书长郭永军认为,为了促使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负起防止污染的第一责任、严打违法排污行为,应该在黄河三角洲设立“生态补偿金制度”,“这个制度目前已经在河北省获得了成功。”他说。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中心城市,省人大代表、东营市市长张建华也表态要“严格根据空间布局搞好黄三角的开发工作”。“在保护区内我们要大力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建湿地公园,着力发展旅游业;在控制开发区要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他说。

融资——

建立区域银行和产业投资基金

“建立黄河三角洲银行、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设立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比单纯引进一两个大项目更重要!”“提案王”陈华这样建议。

从深圳特区的开发开放到上海浦东新区的快速崛起,再到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启动,实践证明,建立一个高效的融资体系是支持区域建设的关键性因素。那么,“一黄一蓝”两大经济区又该如何解决开发中的资金难题?借鉴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项目融资经验,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被很多代表、委员视为一个良策,其重要性不亚于招商引资。

“只有金融活了经济才能搞活,金融不活经济也不可能搞活!以一个金融学专家的视角,我个人认为,建立黄河三角洲银行、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设立相应的产业投资基金比单纯引进一两个大项目更重要!”陈华说。记者注意到,作为今年两会上的“提案王”,陈华提交的25个提案中与两大经济区有关的达7个之多,而建立“金融开发体系”则是其中最为抢眼的部分。

黄三角银行、半岛蓝色经济区银行必须设,至于具体应该怎么设,陈华说,“整合现有资源或许不失为一个良策。黄三角周边城市东营、滨州、聊城等都有自己的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我觉得它们完全可以进行整合、包装、上市,这并不困难,因为银行的并购与企业相比更容易。”

争取政策性贷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融资平台、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担保公司、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代表委员们为构建金融开发体系提供了一系列思路,而省人大代表、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则用实际行动对这一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从香港市场融资3亿元,全部用于终端产品生产和市场网路布局,改变西王原本只生产中间体的历史;通过借壳上市,定向增发继续投向食品用和医用产品,实现产业转型;继续做好与周围村庄股份形式的融合,带动新农村建设等等。

对接——

变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

如果能抓住两大经济区的各自优势,比如黄三角的区位和土地资源、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集群优势,着力发展,后发劣势也可能变成后发优势。

无论是黄三角还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其开发建设都不能孤立地进行,于是,如何实现两大经济区对内、对外的对接、融合,就成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黄河三角洲开发涉及到6个市19个县,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值得努力,但也确实有压力。”省人大代表、东营市河口区区委书记聂建军说,黄河三角洲开发不能各地干各地的,而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他说,“一是打破行政区划,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形成几个不同功能的区域。如果跨市暂时有难度的话,能否考虑在市范围内尝试?二是港口建设,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与公路、铁路和机场衔接起来。”

1+1>2,两大经济区要想实现良性发展,首先必须实现区域内的对接,邓相超对此十分赞同。“我觉得,可以使济南都市圈成为黄河三角洲的重要支撑。在莱州和青岛、烟台之间也可以修建城际交通轨道,把济南都市圈和两大经济区统统连在一起,这样整个带动能力肯定会更强。”他说。

有人关注区域内的对接,也有人关注区域外的对接,蒋丽莉委员就认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其他区域如香港等进行优势互补。

而在陈华看来,相比于遥远的香港,两大经济区如何实现与天津滨海新区、环渤海经济带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对接、融合更为重要。因为在天津滨海新区等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已经发展起来的前提下,后发的黄河三角洲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可能面临着要素外流、市场和产业等空间挤压的威胁。“不过,如果能抓住两大经济区各自的优势,比如黄三角的区位和土地资源、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集群优势,着力发展,后发劣势也可能变成后发优势。”

创新——

全方位制订自主创新规划

山东虽然是“海洋科技省区”,在海洋渔业产业开发方面拥有较好的基础,但是开发规模和深度还很不够,与山东在海洋方面的优势极不相称。

“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代表委员们在热议两大经济区时出现频率颇高的字眼。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应该结合山东的„十二五‟规划,抓紧研究制订出一个黄河三角洲自主创新规划,加快建设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政协委员、潍坊市政协主席赵兴涛坦言。

农工党山东省委则从发展“循环水养殖”的角度,对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鱼和庄稼一样:庄稼的生长与土壤有关,鱼的成长则和水有关。土壤不肥,庄稼就不长;水被污染,鱼也会生病。过去那种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开放式养殖模式其实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农工党山东省委参政议政处处长高淮用一个形象的例子,让人一下子便了解了“循环水养殖”的意义: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就是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中的水流、水质、光照、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如此一来,不仅不会污染水域,而且养殖的水产品也是绿色产品。

“山东虽然是„海洋科技省区‟,在海洋渔业产业开发方面拥有较好的基础,但是开发规模和深度还很不够,与山东在海洋方面的优势极不相称。”高淮说。

无独有偶的是,陈华也在他的《关于山东蓝色经济区发展蓝色经济开发保护并重的建议》中提议“加速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积极向„三二一‟结构形式转变”。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的发展思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作为山东经济未来的主要增长极,两大经济区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了优化、升级,整个山东在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上基本也就打赢了。”他说。

省长现场“做广告”推介黄河三角洲

省长现场“做广告” 向澳门委员推荐投资开发黄河三角洲

1月26日上午,在省政协经济界委员分组讨论会上,省政协常委、澳门名嘉集团公司董事长谢硕文在发言时提出,山东需要建设一批体量在6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综合商场,吸引游客,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但苦于各市没有合适的土地。

参加讨论会的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当即表示,山东省支持城市商业新型业态的发展,并顺势推荐起了黄河三角洲。“比如说黄河三角洲,主体是东营,那里的年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22000多元,消费能力很强,那里的土地也很便宜。你可以去考察一下,这也是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需要。”姜大明说。

此前在参加东营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姜大明曾介绍说,根据省里安排,由他担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组长,今年将尽量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精力做好开头起步的工作。

姜大明指出调结构、转方式刻不容缓,我省将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009年,山东的GDP跟江苏差不多,跟广东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但是,就地方财政收入而言,比广东少1400亿,比江苏差1000亿元。”1月26日上午,在军区招待所参加省政协经济界委员分组讨论时,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列出的一组数字引人深思。

姜大明说,服务业仍然是我省产业结构的“短板”。营业税作为地税部门负责征收的第一大税种,在地税总收入中一直居于首位,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不高却让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为什么山东的GDP挺高,地方财政收入却不多?第三产业营业税,地方留85%,山东的第三产业才占到34%。”姜大明分析说。

再比如,山东没有大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外地房地产商来山东开发,往往只设立项目公司,税还是交到公司总部所在地,虽然增加了GDP,但是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却很小。

姜大明说,省里要加大财政投入促进科技创新,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江苏,笔记本电脑是不算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因为是组装的。”姜大明表示,下一步山东的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侯英民谈半岛蓝色经济区

2009年我省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两会中,众多代表、委员对半岛蓝色经济区聚焦,提出了诸多的议案和提案。带着各方瞩目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

谈“一区三带”的战略关系:是大合唱,不是重唱

齐鲁晚报:我省正致力于构建“一区三带”(“一区”指的是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带”指的是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高端产业积聚带和鲁南临港产业带)的发展格局。如何看待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其他战略之间的关系?

侯英民: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与实施其他战略,是一个战略大合唱的关系,绝对不是重唱。蓝色经济区为我省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捏合并提升原有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四大战略紧密联系,各有侧重,不可替代。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的优势是土地和海洋资源丰富,强调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胶东半岛高端产业积聚带注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鲁南临港产业带是精品钢铁基地和区域航运中心;半岛蓝色经济区则主要侧重临海经济、涉海经济的发展。

谈蓝色经济区环保问题:

不环保的产业,放在哪儿都不环保

齐鲁晚报:根据《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中,有两个化工业聚集区、两个制造业聚集区、一个石油产业聚集区,如何确保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蓝色”?

侯英民:能否保证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蓝色,产业定位很重要,化工业、制造业对环保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大一些,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人口向沿海聚集是一个趋势。

产业是否环保不是放在哪里的问题,不环保的产业即使放在美洲的森林里照样不环保。关键是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落实环保优先的原则,走高端、生态、先进、环保、循环经济的路子。化工业、制造业不等于重污染,这些行业也有先进的技术。我们的生活需要石油、化工产品,不能因为污染就不要了。

谈蓝色经济区的框架范围:

对山东乃至全国都有重大意义

齐鲁晚报:有消息称,我省目前编制完成了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总体和单项规划,都不包括内陆地区,内陆地区如何能借势半岛蓝色经济区? 侯英民: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就一定离不开海陆统筹。划进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大框架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划进去就享受不到大战略的成果。

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不是海市蜃楼,首先必须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等。比如,打通沿黄流域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新干线,形成比陇海线更便捷、更通畅的中西部出海大通道,对于山东,乃至对于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韩国对打通中韩海底隧道很感兴趣,设计了四条线路,日韩之间也在做相关研究。如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的先行区,那么受益的绝不只是沿海县市。

回应人工造岛质疑:

适当填海是必然选择

齐鲁晚报:在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过程中,人工造岛引人注目,但也有人质疑,有些地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还不是很高,为何要耗费大量财力向大海要土地?

侯英民:我省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国家一年给我们的指标是二十五六万亩,全省的用地需求高达40万亩,差距很大。一面是经济要发展,一面是国土要保护,在有限的资源下,就要想方设法开拓更多空间。

我们在龙口规划了全省首个人工岛,目前龙口市的各类储备项目共77个,总占地25.05平方公里(约合3.8万亩),而龙口建设用地指标年均不到500亩。全省规划了九大核心区,很多地方都面临着与龙口一样的境地,因此,充分利用海洋资源,适当填海是一个必然选择。填海并非中国首创,在国际上,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已有成功的经验。

齐鲁晚报:人工造岛后,会不会对海流、海洋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侯英民: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填海要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尽可能减少或不造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躲开主要产卵场、洄游通道、地理标志、领海基点、航道等。确保水动力不受影响,保证水交换能力。

可以这样说,人工造岛不是“精卫填海”,绝不是简单地堆上一堆黄土,在海中露个山头,而是有规划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经过严格论证。

借黄河三角洲开发加快渔业发展

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根据总体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东营、滨州、潍北和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启动一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持续改善、结构不断优化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路子。

省人大代表、山东义海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学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所在的义海集团是一家以渔业养殖及盐业生产为主的公司,主要区域位于寿光北部,正处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现在,义海集团已经享受到黄河三角洲开发带来的好处了。他介绍,义海集团海上养殖的贝类、沙蚕等面积有 6.8 万亩,原来收获后的海产品从海上到所在的羊口镇路是一条土路,遇上雨天,产品运输非常困难。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寿光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投资四个亿,修建了一条从海边到镇区的环海公路,这条长约12 公里的公路给义海集团和其他的渔业公司、盐业公司等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以义海集团为例,现在他们的海产品从海边到市里,每吨的运输成本要比原来节约500元到800元左右。

因为基础设施配套逐渐完善,李学海代表告诉记者,现在义海集团也准备借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东风,继续扩大规模。为了养殖方便,他们准备在海上建设停泊的渔业码头,还准备在海滩上建立渔业深加工公司、500吨位的冷库等。

委员建议设立黄河三角洲银行

去年11月,国家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黄河三角洲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黄三角地区如何实现长效发展?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财税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认为,“黄河三角洲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而高效融资机制的构建则是带动黄河三角洲发展的根本。”他建议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设立黄河三角洲银行,为黄三角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陈华已经将“关于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开发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提交给山东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这也是他提交的众多提案之一。陈华说,“深圳特区的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快速崛起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启动,均表明高效的融资体系是支持三角洲建设的关键因素。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资金投入不足会制约黄河三角洲实现突破性发展。因此,利用黄三角的后发优势,积极构建黄三角生态开发金融支持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他建议,应当充分发挥黄三角依托半岛城市群、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服务环渤海的重要作用,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黄三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来说,陈华建议金融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加大银行贷款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商业贷款规模。在1月份举行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就曾代表山东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签订了《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此外,陈华认为,“应当设立黄河三角洲银行,投资建设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尤其大项目的落地需要银行支持。”虽然根据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可以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建立黄河三角洲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但陈华认为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投资基金只是鼓励创业,起孵化器的作用。”同时他认为,尽管各大银行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但总部都不在黄三角地区。而且本地商业银行规模又太小,黄河三角洲银行也可以是东营、滨州等本地商业银行的重组。此外,陈华还建议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加快设立黄河三角洲开发担保 公司,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层次融资平台。

关注《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

齐鲁晚报:省两会冲响“硬仗”吹锋号

25日上午,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长姜大明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09年工作,提出了2010年工作重点。

2009年工作回顾

困难之年成绩不错

GDP增长11.9%

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2198.5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9.2%和8.5%。

固定投资增长23.3%

2009年,全省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31亿元,增长23.3%。共争取中央新增投资项目4056个、资金83.2亿元。为缓解市县资金配套压力,建立了省调控资金,共下达投资计划306.5亿元。

廉租住房增加2万户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2009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竣工经济适用房37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270万平方米。

GDP增长10%

2010年工作部署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左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恢复性增长。

报告指出,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一方面,是考虑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保持稳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切实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转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CPI涨幅控制在3%

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报告指出,提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主要是考虑今年推动物价上行的因素大于下行因素,要切实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提高中低收入群体工资

报告提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稳定群众消费预期。

严查捂盘惜售哄抬房价

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落实政府工作责任,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有效供给,支持居民自住性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加强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和市场秩序整顿,加大对囤积土地、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烟台保税港区年内封关运行

报告提出提升园区开放承载功能。支持各类园区在区位调整、资源整合、产业提升、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提高园区集约发展水平。完善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功能,烟台保税港区要在年内封关运行。

59条污染河流年内见鱼类

报告提出抓好节能推进绿色发展。抓好污染治理,执行更加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争取年底前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

实施海外人才引进“万人计划”

报告提出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实施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科专业和实训基地,继续实施好泰山学者、创新团队和首席技师三大人才工程。

蓝色经济区争取升为国家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点区域带动是多年来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推动各地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着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科学论述,加快推进总体规划编制,争取进入“十二五”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胶东半岛要建大型国际机场

先期推进蓝色经济区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和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抓紧开展胶东半岛大型国际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等一批铁路和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加强环海防潮体系建设。

黄三角开发实施意见将出台

报告提出,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出台贯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在今年开好头、起好步。办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区域招商引资新平台。

促进省会区域交通通信一体化

报告提出,扎实推进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抓紧编制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立足于世界技术前沿,努力打造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自主创新平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黄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大力发展省会经济,提高省会综合服务功能。启动济南与周边各市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促进区域交通通信一体化。

今年为群众办好七件实事

1就业开发公益岗开展就业援助

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重点针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职工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发更多社会公益岗位,积极开展就业援助。

2社保做好社保关系跨地区接续

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搞好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再提高10%。扩大城镇低保覆盖面,逐步把低保边缘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对纳入城乡低保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再给予不低于50元的生活补贴。

3教育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

报告提出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稳妥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普通高校生均经费再提高200元,医学专业提高300元。

4医卫建设35所县级医院

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报销比例,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100元。完善新农合运行机制,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开展部分重大疾病救治试点,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今年规划建设中央支持的35所县级医院、93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完成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7%以上。

5住房试点公积金支持保障房

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3年规划,开展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规范住房保障管理。今年新增廉租住房2万户,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4万套。启动政府公共租赁住房试点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棚户区改造任务。今年改造完成400万平方米,解决4.2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

6文化建设省艺术馆美术馆

规划建设济南大剧院、省美术馆和省艺术馆。筹办好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及相关活动,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和第三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启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

7平安坚持领导干部接访

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制度,妥善处理土地征用、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环境污染、劳资纠纷和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

宋传杰:开发商就像“蚂蚁吃大象”

“隐形成本”已经占到总房价的10%

今天上午,省政协委员宋传杰来到齐鲁晚报、大众网“两会直播室”,回答网友提问畅谈老百姓关心的房地产话题。宋委员认为济南房价上涨过快,政府在保证经适房、廉租房和保障房的前提下,应该让商品房的价格高上去,以“商品房”哺“保障房”。

“公关费用”占到房价的10%

宋传杰认为房价是几个方面因素确定的。“因素一是成本,因素二是供求关系。而政府则是影响房价的第三个确定性因素。”现在单纯依靠市场,还不能完全解决一些通过市场自己来调节的过程。

宋传杰说,现在房子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地价、税费以及部分隐性成本。建设成本即盖房子的水泥、钢筋、人工等成本。根据房子的层数以及建筑类型不同,建筑成本每平方大约在1200元到2000元。地价是房价成本中最大的部分,也是上涨最快的一部分,地价从前几年占整个房价的20%—30%,现在已经上涨到占总房价的40%—60%,有些楼盘的低价成本甚至能达到50%到70%的比例。

房价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税和费。目前建设楼盘的税费项目繁多,能达到近五十项,大约占房价的20%。而房价的第四个组成部分则不能不说,行业内部称之为“隐性成本”,那就是“对于政府、行业进行公关部分的费用,这些费用竟占到了总房价的10%。宋传杰认为,这部分费用已经列入到楼盘的规划预算中,是“明摆着”的一部分钱。

购房人群应该分开,大款才是真正要购买商品房的人

宋传杰认为政府出台新政策调房价不是目的,政策归根到底是应该让买不起房的老百姓有房住。他认为,商品房价格就应该随行就市,高一点也没关系。政府可以通过在商品房高房价基础上的税收多建设安居房、保障房。城市的经适房、保障房、廉租房的数量增大了,那么刚毕业的大学生、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就不会挤在买房大军中,刺激本已经高涨的房价,老百姓也不用把未来30年,甚至40年的预期收入都支出来去买商品房。

目前的现状是,无论收入高低大家都挤着去买商品房。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把购房人群分开,让大学生先去享受公租房,让没有钱的人去享受廉租房,让有收入但又买不起商品房的老百姓去享受国家的经济适用房政策。最后真正要买商品房的人是大款。”房子是一万块钱一平米,还是两万块钱一平米,对他们来说差别不大。

开发商只用一点钱就可以盖起很大的房子,就像“蚂蚁吃大象”

宋传杰认为,正是国家的商品房预售政策给了开发商可乘之机。“现在没有一个开发商把房子盖起来才开始卖。”所谓预售,就是可以把提前买房子人的钱拿来,用这部分钱盖房子。环顾周遭楼市,几乎没有现房,全是期房。宋传杰解释说,开发商在第一次拿土地的时候,可以用一部分资金先去做这个土地的招拍挂,然后拿着这个土地,去银行申请开发贷款。楼盘设计出来,通过审批了,拿到预售证了,他通过购房者自己的钱和银行的按揭贷款把楼盖起来。“所以现在开发商只用很少一点钱,就可以盖起很大的房子,像极了蚂蚁吃大象。”

政府出资建保障房任重而道远

政府怎么会出资建设保障房?建设多少保障房才能让老百姓有房可住? 对于很多老百姓的疑问,宋传杰认为,实际上政府也想造保障房。社会需要保障房,而政府资源又不足,在这样的矛盾下,就需要政府加大商品房的开发力度,让商品房房价涨上去。商品房房价涨上去了,地卖的钱多了,收入才多。政府再让这些收入分流,去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通过这样不断的良性反馈机制,让大家都有房可住,社会也就更加稳定和谐了。

刘敬锟:涨势在未来10年不会改变

国内的城市化进程还早着呢!城市人口3亿,还有10亿在农村,按每年5% 的速度向城市转移,这是多少人?他们势必要在城市买房子,这就导致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

省政协委员刘敬锟曾是地产商,他表示,商品房的价格属于市场行为,而刚性需求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涨势在未来10年不会改变!”因为国内的城市化进程还早着呢!城市人口3亿,还有10亿在农村,按每年5% 的速度向城市转移,这是多少人?他们势必要在城市买房子,这就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去年金融危机,很多人观望、待购,但刚性需求摆在那里,需求太旺了,后来就突然爆发,房价疯涨,处于完全的卖方市场,购房者几乎没有选择。

此外,政府的土地政策推动了房价的升高。在很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

开发商的捂盘、惜售行为,还是因为房子供不应求,如果供求关系平衡了,开发商就不敢捂盘。没人买,最终可能真的捂在自己手里了。

第二篇:【热点】2016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热点】2016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点击上方“美丽姜楼”可以免费订阅哦!欢迎关注 美丽姜楼这里有你想了解的大政方针权威解读,这里有你想知道的经济强镇的风土民情,这里更有带给你感动和灵魂给养的美文故事......微信号:meilijianglou 郭树清省长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全体会议现场。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全体会议现场。会议代表在阅读会议文件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全体会议特邀外商代表在旁听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日报 鞠传江 摄影)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24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2011年至2015年,全省人民辛勤劳动、开拓创新,奋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十二五”胜利收官。全省生产总值达到6.3万亿元,年均增长9.4%。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从6千美元增加到1万美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对外收支总体良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9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5万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倍以上,达到5529亿元。“十二五”规划27项主要指标中,12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2项预期性指标超额完成,3项预期性指标接近目标值。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达到3154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1%,达到12930元,城乡收入比由2.70缩小到2.44。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5岁,达到78岁左右。婴儿死亡率由千分之7.69下降到千分之4.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人均受教育年限8.87年,提高0.11年。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约5平方米,分别达到36.4平方米和40.9平方米。城镇每百户拥有汽车由19.9辆提高到49.4辆,农村由5.4辆提高到23.6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基本实现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互联网普及率提高13.9个百分点,达到48.6%。

(二)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粮食产量由867.1亿斤增加到942.5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持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8.7个百分点,成为吸引投资、吸纳就业、创造税收的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保护水平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72%提高到2.23%左右。“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东中西部差距不断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全面展开,17市实现铁路网全覆盖,96%的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全省发电装机达到9716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48%。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胶东调水主体工程投入使用。

(三)市场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省95.7%的村(社区)完成了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多种土地流转方式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健康成长。供销社改革取得新成绩。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设立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政府定价项目削减67%。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各类商品和要素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发展到618.2万户,比2010年翻了将近一番。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基本建立,转移支付调整和债务管理得到加强,省以下财政体制进一步理顺。小贷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扎实推进,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稳健起步,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方金融监管体系。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加快,青岛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去行政化试点顺利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职业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先后实现整合,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公务人员工资、养老、住房、交通和休假制度日益规范。

(四)对外开放取得重要进展。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了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经济界的合作,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经贸联系进一步密切。新增友城38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40对,来鲁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3万人次。正式启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鲁港、鲁台交流合作成果丰硕。2015年,全省外贸进出口2417.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27.8%;实际利用外资163亿美元,增长77.8%;对外实际投资57.8亿美元,增长205.6%。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91亿美元。成功举办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等一批重大国际活动。国际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和国家法官学院青岛海事分院落户青岛。中小企业到境外对标交流,乡村旅游带头人赴海外学习培训,都取得了持续明显的成效。全国工商联知名民企洽谈会签约项目落地率超过80%,到位资金7842.5亿元。

(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加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各方面制度和程序不断完善。政府系统严格执行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决策中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省政府及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对口联系逐步常态化、机制化。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和决定46件,制定政府规章64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15件、政协提案3362件。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削减,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公布实施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有序展开。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省市县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依法解决。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法治观念普遍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严肃政纪、纠治“四风”、严惩腐败取得显著成效。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累计70080件,党纪政纪处分69688人。

(六)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四德工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由61%提高到99.2%。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各个领域的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在全国影视剧业内和广大观众中,赢得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达到2370亿元。成功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儒学大会、中国艺术节、孔子文化节和世界休闲体育大会等重大活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七)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积极促进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社区居(村)委会联席会议、居(村)民代表会议、社区事务议事制度。广泛构筑起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联动机制。社会组织达到4.56万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534.2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7331.4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信访工作持续加强。省政府及各部门新闻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普法、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山东建设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得到加强。顺利完成23.14万名兵员征集任务。

(八)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建立空气质量第三方监测和财政补偿制度。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3.8%,二氧化硫下降47.7%,二氧化氮减少12.8%。新能源发电装机增加837万千瓦,占比提高7.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淮河、海河流域治污国家考核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8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面积新增300多万亩,植树造林1561万亩。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镇村全覆盖。

五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山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敢于担当,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必须在法治框架内,有效统筹协调多方利益,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司法民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服从省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多党合作和政协民主协商,积极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

各位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山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特别是2013年总书记视察山东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我们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我省发展指明了方向。五年来我省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各位代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传统优势正在改变,实现新旧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仍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居民收入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城镇中的“二元结构”比较明显。部分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还有较大差距。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生态环境特别是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超采地下水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劣五类水体基本消除,但一、二类水体没有明显增加。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道路车辆伤亡人数居高不下。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作风不严不实问题仍然存在,法治素养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安排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从今年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我省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擘画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服务业占比达到55%左右,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提高到2.6%。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持续缩小,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65%和55%以上。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文明山东、诚信山东、美德山东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完善。平安山东建设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法治山东建设成效显著,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全过程,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为此,要紧紧抓住以下任务。

(一)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知识产权创造、使用和保护,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持续扩大人才政策开放度。鼓励企业主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快创建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提升农业发展优势,努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工业强基,加快食品、轻工、纺织、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先进机械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其他各类知识密集型产业快速成长。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展空间,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鼓励军民产品、技术、人才、信息广泛交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二)实现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健全市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促进经济资源全球优化配置。合理划分省和市、县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完善财税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现代财税制度。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业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升金融普惠程度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学校、医院和科研院所去行政化。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自贸区战略,全面融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基本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争取通车里程分别达到2100公里和7600公里。新建改建穿城公路、瓶颈路段2840公里,整治完成国省道6100公里和县乡路2.95万公里。建成运营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菏泽机场,争取建成济宁机场、聊城机场,开工建设枣庄机场。推进港航一体化,发展现代化港口群。建设海阳、荣成核电基地和海陆多处风电基地。加快外电入鲁,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2400万千瓦。完善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系统建设。抓好雨洪资源利用,提高引黄能力,完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和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建成地下综合管廊800公里以上。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城镇和工矿区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完成180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完善城市微循环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推进青岛、济南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落实农村抗震设防标准,平房要普及钢筋圈梁和构造柱,新建改建房屋最低按7度抗震设防。按照节能环保要求新建改建农村供暖设施。2018年底完成647万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

(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坚持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纵深推进“两区一圈一带”战略。加快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提高综合竞争力。发挥好青岛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海洋经济集聚区。海洋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发展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强化省会辐射引领,支持济南建设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济莱协作区建设,支持德州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加快沂蒙等革命老区发展,加强与中原经济区交流合作,把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成邻边经济新高地。

(五)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序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全面实现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服务和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提升行动,支持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为新生中小城市。积极稳妥推进撤县设区(市)、乡镇合并、镇改街、村改居。鼓励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和工矿区纳入城镇体系管理。推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乡村教师、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快农村金融、邮政物流等公用事业发展。

(六)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施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推进社科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文化展示和乡村记忆工程,建设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和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努力营造激励齐鲁文化精品创作的社会环境,支持富有山东特色的文学、戏曲、美术、影视、出版、传媒事业加速发展。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各级档案馆建设,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好客山东品牌影响。

(七)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坚持科学扶贫、注重实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前实现省定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就业创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镇每年新增就业110万人。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提升,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努力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健康山东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统筹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政策措施。不断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民主协商。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各领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抓好人民防空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升人口质量,继续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对失独家庭关爱扶助力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八)建设美丽文明新山东。维护好我省的壮美山河、富饶湖海和广袤平原,多姿多彩地展现齐鲁风光的独特魅力。加大对自然人文遗迹、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老街区老村落老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尊重农村形态和农民生活习惯基础上,有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把大气污染治理放在突出位置,有效遏制重污染天气频发态势。加强重点流域、近岸海域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下水超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土壤质量明显提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林木绿化率达到27%。开展地质环境恢复和塌陷地综合治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独立工矿区改造。增加对重点功能区生态转移支付,健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三、2016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

刚刚过去的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5万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这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出口保持稳定。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9%和49%。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

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实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推进好品山东建设,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标准。引导企业在满足一般消费需求的同时,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和个性定制,多生产绿色、健康、智能的高附加值产品。健全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健康、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体育等产业,引导各类服务业改善供给结构。支持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鼓励建设创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客空间。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行业去产能,实施化工产业搬迁改造和结构调整攻坚战。对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妥善安置产能过剩行业失业人员。引导企业多措并举消化库存,总结推广近些年各行业压缩支出的有效办法,支持企业全面降低成本,特别是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源损失,压缩管理、销售和财务费用。鼓励企业多渠道筹资,增加资本金,减少银行贷款比重,降低债务率。积极化解企业间担保链、担保圈风险。

(二)贯彻好积极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具备条件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水利、电力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形成较大规模的实物工作量。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升级改造工程。开工保障性住房49.3万套,基本建成22.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200万户,启动农村供暖改造工程。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今年要完成一半任务,改扩建1500所学校。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扩大传统消费,促进信息、网络消费。总结交流临沂、潍坊等地的经验,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实体流通相结合的物流体系。推广菏泽、滨州、日照等地的好做法,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电商镇、电商村,鼓励发展农村淘宝项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提高新市民购买和租赁住房的能力。落实好公积金使用、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提高公租房租赁补贴比重,打通保障房和商品房的通道。支持各地各部门收购或长期租用符合条件的商业房、写字楼,改造为中小学、幼儿园、养老院用房。鼓励房地产企业将库存商品房改造为电商用房、教师公寓、养老地产、旅游场所等专业设施。

(三)进一步健全企业微观运行机制。支持各类企业规范改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实现更多企业挂牌上市。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建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推行经理层契约化管理。将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统一监管。开展首批58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任职回避、公务回避、亲友回避,公开透明履行职责。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切断各种形式的利益输送。鼓励民营企业规范成本核算,引导民营企业家参照市场正常水平领取薪酬,依法缴纳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成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尊重、关心、保护企业家,搞好企业家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集聚更多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借鉴淄博、济宁、德州、聊城等地做法,健全引进人才制度,吸引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专业型、技能型人才来鲁工作。

(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脱贫攻坚。继续抓好高产创建、渤海粮仓、精准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全面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顺应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安排轮作,积极探索符合各地实际的休耕方式。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优质牧草,以及大豆、花生、杂粮等经济作物。树立大食物理念,大力发展肉蛋奶、果蔬茶等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海上粮仓。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农村“第六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决打好脱贫攻坚第一仗,确保今年脱贫人口不少于120万。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验收和应用,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抓好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

(五)落实3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待遇。今年为200万进城农民工和14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办理城镇户口,落实同等公共服务。对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普遍降低大中城市外来人员落户门槛,使其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制定城中村改造规划,拓展棚改范围,改造完成棚户区48万户。同时,将棚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提高货币化安置比重。完善连接镇村间的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把非农经济和就业超过70%的村庄和人口纳入城镇管理。推动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监督和服务向乡镇下沉。试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财政转移支付、投资基金安排、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政策。改进城乡规划,提升建筑质量,治理违法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公里。提高城乡供水水质,大力发展集雨型绿地。加大低效闲置土地处理力度。实施示范镇提升行动。

(六)改善投融资环境的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完成营改增任务。完善国地税联合办税机制,加强税务队伍建设,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县及县级以上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依法依规公开预算决算。扩大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试点范围。继续清理财政专项资金,省级再压减10%,用于增加扶贫投入和产业引导基金。继续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根据国家部署,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到15%。在保持政府债务率处于合理区间前提下,适当扩大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加强债务分类管理,重视债务结构调整和存量置换。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私募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审慎探索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发挥好齐鲁和蓝海两个股交中心平台作用。进一步优化城商行股权结构,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稳妥推进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试点。积极发展现代保险业。着力去杠杆,规范信托、理财等表外融资业务,降低金融资产风险。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清理打击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七)推动对外经贸投资双向优化。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培育壮大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大先进技术、能源资源、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进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坚持引资与引智、引技有机结合,深度推进产业、企业、项目、人才国际化。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和产业对接。推动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强境外项目风险管控。抓住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正式实施机遇,在贸易、投资、金融、旅游、交通和产业合作等领域争取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和烟台中韩产业园建设。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申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加快各类开发区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

(八)强力推行清洁燃烧等治霾措施。加强区域协作、联防联控,推进污染防治一体化。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时段限值,对不达标企业依法实施限产停产治理。推动工业绿动力计划,抓好燃煤电厂、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广煤炭高效利用技术,探索多种清洁燃煤实用办法,减少散烧煤总量。强化成品油全过程监管。抓好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扬尘综合整治。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创建绿色交通省份,城市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以上。积极推进地热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九)力争社会民生事业有新的较大进展。加快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2000所幼儿园。落实中小学教师编制“县管校聘”。抓好职业教育,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省直转制文化单位改制到位。持续建设十大旅游目的地品牌,按期完成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建设计划,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启动所有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动分级诊疗,有序放开医疗服务价格。抓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高基层、中医药、妇幼、传染病、精神卫生等薄弱领域的服务能力。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开展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和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服务综合体,新增养老床位6万张。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年内为1000名听障儿童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倡导社会慈善捐助。

四、汇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大力量

各位代表,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高度重视和做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流合作。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全面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鼓励社会各界群众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

政府工作人员要增强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方法。大力倡导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克服庸懒散现象,认真解决不愿为、不会为、不敢为问题。积极适应新常态、学习新知识,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境内外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干部、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主动作为、做有成效的予以表彰,对不作为的部门和干部严肃问责。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及时的纠错机制和正常的免责制度,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全面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能力,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梳理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注重发挥律师、法律顾问和司法机关作用,通过协商调解和必要的法律程序解决问题。扎实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广大群众推动任务落实。

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机制。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沉痛教训,强化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消除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加快食安山东建设,加强消费品安全风险防控和检验检测。继续搞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深化“平安行·你我他”行动。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定期报告政府工作。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大力推进多层次协商民主。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开展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试点,有序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加强行政监察和行政执法监督。建立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报告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际成效。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请教,为群众办实事。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完善防止利益冲突和权力寻租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美好明天属于勤劳智慧的山东人民,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双手来创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201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201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

2014年,纷纷扰扰的“房市”中,每个人的“安居梦”如何圆?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调控思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也强调“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力促房地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的调控思路非常清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告诉记者,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抑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加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推进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

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总体来看,政府是要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将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同时加大保障房供应,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

针对保障房的分配和资金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安居梦’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窦晓玉说。

“房地产仍然面临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等问题。”蔡继明指出,政府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圆“安居”梦。

改革主基调贯穿始终 报告中共77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作为当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改革作为报告的主基调贯穿始终,第一次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3年,我国经济在“困难比预料的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比预想好的成绩?汪同三分析说,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中央财政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我们既没有增加财政赤字,也没有增发货币,而是抓住改革这条主线,最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中国经济硬着陆”论断。“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样也是我们夺取2014年更大成绩的动力。”

改革,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共出现了77次。汪同三表示,报告把改革放在了最突出的统领地位,在讲到2014年各项工作的重要原则时,第一条明确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讲到今年的10项重要工作时,无一处不言改革。

敢于啃“硬骨头” 措施给力,正在往深处改

改革千头万绪,下一步从何处着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是报告中字里行间彰显出的决心。”汪同三表示。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每一项都是重要领域的重点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首要一条就是从政府自身做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汪同三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问题就是政府要放权、限权。“截至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400多项审批权限,报告提出今年还将再取消200多项,还有对于‘三公’消费的严格约束,都让我们看到行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往深处改。”

“财税改革部分的亮点不少,可以说直面热点难点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报告提到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不仅强调“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而且强调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从企业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关注度也很高,报告明确今年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还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进行了布置。”

民生亮点暖人心 施政所向,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浓浓的民生情怀。“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报告始终强调把改善民生当做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再到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每一项都是百姓的殷殷牵挂。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红利。报告提出了很多具体目标,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贾康表示,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民生的“铁三角”,构成民生保障与改善的重要支撑。

文风朴实看作风

语言生动有力,彰显改革信心和决心

从文风看作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语言生动有力,谈成绩简明扼要,重点着墨在今后的改革方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这样贴近生活、特色鲜明的语句在报告中比比皆是。

专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平和朴实,娓娓道来,一些关键问题的表述简洁有力,彰显了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是心中有底气,思路很清晰,决策有定力。

贾康表示,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强调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都体现了本届政府求真务实、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气魄。(解读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汪同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 康 采访人:本报记者 冯 华 王 珂)

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显示出本届政府下定决心“自我革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高培勇认为,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这项改革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体现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体现了改革发展取向,符合时代要求。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基层政府无法统筹使用,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办大事,影响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专项转移在转移支付总量中的比重过大,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目标,但要防止在执行中出现走样,就是表面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但实际上是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得以减少的,用表面的变化掩盖了实质的固化。“比如某部门管着五项专项转移支付,现在要减少,他们合并一下,就把原来的都保留下来了。因此,减项目和减规模一定要齐抓共管。”

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研究员张小济: 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 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张小济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目前已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至于哪些行业列在负面清单中,可以后续逐步减少。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本身来讲,全国人大授权地方突破现有法律法规,试行市场准入开放,对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意义重大。但现在来看,市场准入开放又遭遇“边境后壁垒”,涉及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扩大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法律法规授权,提出市场准入障碍所涉及法律法规条款清单,由相关部门及时加以修订。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张小济说,发展服务贸易业,引进更多优势服务资源,可以促进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和整合,带动国内产业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虽然不少属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但相对传统货物贸易,环境压力小很多,也应鼓励发展。

张小济表示,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非常必要。原来,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要核准,说白了也是审批。企业对外投资先要做可行性研究。其实,可行不可行,企业自己非常清楚,再审批会浪费效率。实行备案制度后,企业“走出去”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高。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增强内需的主引擎作用

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稳定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拉动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将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576亿元,并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有利于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改善投资结构,补齐基本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

与此同时,报告提出促进信息消费。赵弘认为,这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与时俱进。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信息消费不仅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热点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将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成为调结构的新亮点。

“信息消费将对居民工作、生活产生变革式影响。”赵弘说,目前个人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快速发展。

赵弘指出,个人信息安全、金融支付安全、网络诈骗等信息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建立信息消费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和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2013年我国减贫1650万人,今年减贫目标定为1000万人以上,是否有点保守?“这个目标符合扶贫开发工作规律。” 陆汉文指出,扶贫有个规律:扶贫标准确定之后,每年减贫规模会递减。2011年中央将扶贫标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上调到2300元,当年减贫规模高达4329万人,但2012年递减到2339万人,2013年降到1650万人。

“新目标既考虑到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目标任务的需要,也考虑到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等问题。”陆汉文认为,新目标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一方面,扶贫开发将进一步加力;同时,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宏观层面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微观层面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将强力推动减贫工作更高效率地深入推进。”

报告明确,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方式。”陆汉文认为,下一步还要花更大的力气转移培训劳动力等,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加快增收脱贫。

“三个1亿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人的城镇化”最关键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三个1亿人”的目标: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李铁认为,这一提法突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即人的城镇化,找准了未来工作的着力点,有助于提升城镇化质量。

李铁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到53.7%,但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部分城市存在棚户区、城中村等问题,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口大跨度流动,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李铁认为,让进城农民早日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当务之急是尽快将“三个1亿人”的目标细化,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综合承载力,合理设定任务指标,以早日形成“硬约束”。同时,还需做好配套政策,既要从财税、社保等方面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增强流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动力,也要从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给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更多支持,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淘汰钢铁产能2700万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 落后产能必须强制刹车 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陈剑认为,报告关于节能减排的表述,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淘汰的落后产能量大,规定的指标任务高于以往。以钢铁为例,2012年全年淘汰钢铁为2015万吨,2013年只有1044万吨,而这次达到2700万吨。二是措施给力。包括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严控新上增量等等。

“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淘汰落后产能的能力较弱。淘汰落后产能必须理顺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使环境、资源等外部性成本能够进入企业的成本函数,使落后产能无利可图。”陈剑认为,之前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未见成效,一是市场有需求,在利益驱动下,顶风继续生产在所难免,二是相关部门整顿乏力,措施不够坚决。

“不能上面年年出禁令,下面年年能开工。”陈剑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一是需要重新进行产业布局。通过重组提升企业的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区域的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二是进行节能减排专项治理。督促每个企业环境治理设施一定要上到位,实现在线监控。同时也应当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问责制,对执行不力者严厉问责。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 社会建设要举措更给力

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报告进一步提升政府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合)人员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人均80元,升至今年320元,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曾益新指出,深化医改以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在2011年底已经超过13亿,覆盖率几年来保持在95%以上。

曾益新认为,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上升至1000个,将全国半数以上县市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决心。

“报告关于人口计生政策,首先强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曾益新认为,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不会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改变,决定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对于报告提出的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曾益新认为,稳妥有序实施该政策,应注意五方面事项。一是遵循基本程序,科学制定方案,依法启动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做好再生育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四是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五是做好各地出生人口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

今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在政府加强对低收入甚至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的支持力度同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淡化以行政手段为主、一刀切式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也逐渐清晰。”孟晓苏认为,可以预见,今后楼市政策将会更加突出长效、稳定、注重实效的特点。

“我们曾忽视保障房建设,造成低收入者也只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房,他们不买房就得‘蜗居’,买房则变成‘房奴’。”孟晓苏说,在本届政府上任以来,特别是在去年10月政治局第十次学习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在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强调保障房开工、竣工数字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投融资机制和供给,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等,每一条都针对当前保障房建设管理遇到的核心问题,即资金来源、入住率和后续管理等。

孟晓苏认为,在我国,城市住房的30%左右作为保障房比较适宜。根据规划,我国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一个适宜的目标。

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 用硬措施夺回绿水蓝天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齐建国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转载请保留此链接!。”齐建国认为,在向污染宣战方面,目前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做到了长短结合、主次分明。

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国将遏制房地产投机。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解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这一措辞如今继续重申,表明官方的态度是,即便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暂时仍不会放开对于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调控,也就是说,限购限贷至少今年不会全面退出。

共有产权房供应方面较有新意,意味着将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实质仍是经适房,只不过产权清晰后,在退出时可避免许多纠缠。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继续抑制房地产投资,表明楼市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调控存在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但“一刀切”的政策不会再出现。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类调控,告别一刀切。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也即房价涨幅大的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调控仍从紧。对于供大于求、房价涨幅小三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维持现状。对于严重供大于求,房价止涨或下跌的,可以适度放松政策。

城镇化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动力所在,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的工作之一。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指引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之路。{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提三个一亿人 以城镇化拉动内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十八大以后,从中央对城镇化的思考和布局中可以看出,城镇化战略是未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动力。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除了提打造经济升级版、释放改革活力,第三个就是强调城镇化。

汪玉凯认为,改造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城中村将改善城镇化以后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镇化的生活质量。提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则是鼓励流动人口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和生活。他认为,“三个1亿人”是站在统筹城镇化的高度上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首先将是民生的重大改善,同时也包含着拉动内需的巨大潜力。

张立群表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和1亿人的就近城镇化,会在消费市场增长方面提供巨大潜力。1亿人棚户区的改造则是在房地产投资和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对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将形成可持续的支撑作用。

{要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要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推动户籍改革 城市间差别化落户

过去持续多年的户籍制度,为农民形成了身份障碍,妨碍了城镇化的发展。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这恰是数据统计的我国城镇化率是52.5%和实际户籍人口仅是35%中间差别的17.5%的内涵所在。让已进城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让他们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这批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消费。

汪玉凯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居住证制度,从长远发展来讲,有可能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构建一个统一制度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个进程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差异的,特大城市北京、上海是属于严格控制户籍的,这些地方可能通过其它政策举措来适度地控制。要通过建立一些产业门坎,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所以我认可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加快步伐,但是不同规模的城市的政策是有差异性的,这个政策和对户籍的整体调控政策是一致的。”汪玉凯说。

报告

{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要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中西部城镇化 各城镇要宜居宜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对于加大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支持,可以结合这次提出的“三个1亿人”中的第三条“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起来看。

汪玉凯认为,提出加强中西部新型城镇建设,是把中西部小城镇就地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这些地区的农民就近就地城市化,避免扎堆儿到东部北部的一些大城市。加强这种新型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也是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把农业转移人口向这些小城镇纾解。

此外,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小城镇,汪玉凯认为,不是说农业转移人口到城市居住了就是城镇化,还要发展相关配套的设施和就业机会,这部分人口只有在小城镇完成了就业,才能在这里居住生活,因此,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是纾解农业转移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会场传真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制药总裁赵超 政府应办培训促农民工创业

赵超建议,要健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用工标准,逐步以有序、规范的用工形式,取代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等形式建立起来的用工形式。同时,应完善农民工信息档案管理机制,以农民工信息档案为基础,健全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缴纳体制机制建设。赵超还认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积极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通过他们带动、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新机制。同时,还要维护好农民工相关权益,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丰城市蕉坑乡驻台州流动党支部书记、办事处主任卢金生 留守儿童进城需要社会关怀

卢金生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异地教育的问题。他说,近年来,很多外来农民工的基本权益逐渐得到保障。但当前农民工的结构发生变化,第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开始进入城市。在城市中,他们感觉到心理落差。希望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关怀。

他认为,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流动性大、面临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农民工还是宁愿选择在自己家乡的小城市完成城镇化。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三大海洋看点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这短短的57个字,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路子。其中,有三大看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全民树立海洋蓝色国土意识

目前,相较各主要海洋国家,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十分淡薄,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多年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邻国在海洋意识宣传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海民”、“海洋日”、“蓝海节”等一系列新概念被相继提出。而在一次针对我国某沿海大城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对于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全然不知。长此以往,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创新困难、缺乏后劲的情况。因此,通过多种渠道树立全民的海洋蓝色国土意识势在必行。

二、首提“全面实施海洋战略”

海洋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利益安全的总体方略,是国家战略在海洋事务中的具体运用和根本体现。环顾全球,世界上各主要海洋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战略来服务于本国的发展。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决不能在海边徘徊,更不能望洋兴叹。中国必须积极制定并全面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以此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三、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紧密结合起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制高点。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危机管控以及海洋国防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海洋环境的总体质量是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一国海洋环保能力的大小同时也代表着该国海洋实际控制力的强弱;面对中国海疆波澜不靖的整体局势,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交通权益、安全权益以及科研权益成为了发展海洋事业的重中之重。总之,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三者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针对周边海洋争端持续频发的现象,共同开发等经济手段将成为化解纠纷、维护海权的重要选项;针对个别争端国在我管辖海域内毒鱼炸鱼、盗采珊瑚及海洋溢油等侵权行为,保护海洋环境也就成为了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

2014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热词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一线的企业经营者,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政府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不断激发民间活力的新变化。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应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对企业来说,不仅将极大地增强发展信心,更是巨大的发展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爱莲 混合所有制经济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活力。通过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增强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解决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有很大好处。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国企先动,民企才能放心。——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 厉以宁 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近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改革之一,当前关键的一步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能够在改革过程中为存款人的利益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同时,利率市场化在推进中也要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有科学和市场化的监管体系,对市场主体来说,还需要市场化的企业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银行和企业更有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 阳光财政

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预算法正在修订过程中,修法理念就包括在原来只有公共预算的基础上,将更多的项目纳入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预算透明、阳光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及时公开;改变预算粗线条审批;预算编制细化到项,让百姓看得明白、能够监督;行政部门预算调整权不应过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蒋 洪 收入分配

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既要靠做大总量盘子,也要靠构建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一方面,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做大GDP“蛋糕”;另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特别是缩小一次分配差距。当然,也要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的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勤劳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仕民 投资带动

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经济发展中消费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也要看到,今后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依然很关键。与以往相比,不仅要保持投资力度,更要重视投资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式转变。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和方向,更好地发挥其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序推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等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春艳 培育消费热点

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但现在重要的是供给端。我非常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要从供给方面发力。对于像TCL这样的制造企业来说,关键就是要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其中最具有驱动力的是企业的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 李东生 农民财产权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首先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前提,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村建设用地和生产用地的用途不变。在此基础上,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给农民充分的发展空间。比如,农地上的一切附着物都可以用来做质押,有了质押权,就会延伸出更多的财产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张掖市委书记 陈克恭 社会救助

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针对的群体,是那些最困难也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让弱势群体实现个体和家庭的自立。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 何水法 住房保障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一个主要目的是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并将社会投资引向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建设,逐步创新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这是我们调控手段的创新和调控艺术的升级。与去年相比,住建部在今年的总体规划中增强了房地产调控针对性。在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城市,还要保持限购政策和差别化信贷政策。而对于房价有下跌趋势的城市,将重视其消化存量的进展,控制新开发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 齐 骥 向污染宣战

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燃煤和燃油,燃煤方面,提高煤炭高效利用率、通过输送清洁能源来满足一定的经济社会用电需求等,能减少大气污染;燃油方面,交通用油消耗很大,可以电代油。此外,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张 宁 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体现了政府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的决心和态度。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说明现阶段对违法行为打击的力度还不够,要真正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才能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 金 华

第四篇: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专题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专题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勤勉履职,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主动作为、善谋勇为。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作风和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健全并严格执行工作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和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慵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以敬民之心 行简政之道*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经济稳增长 保就业惠民生*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要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实施一批重大示范项目。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人民币海外合作基金,用好双边产能合作基金。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扶贫脱贫 政府立下军令状* 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解决好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项目,要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建设美丽中国*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科技创新* 2016年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让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 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

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减税降费* 2016年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将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政策,今年将比改革前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同时,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创新财政支出方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该保的一定要保住,该减的一定要减下来。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工匠精神*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新经济* 2016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五篇:2017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2017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目前2017年两会还没召开,一起回顾2016年两会内容。

2016两会内容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5年工作和我国“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就,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部署了2016年工作,其中指出要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报告指出,一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增长6。9%。在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方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互联网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21。6%,平均每天新增1。2万户。新动能对稳就业、促升级发挥了突出作用,正在推动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报告提出,一年来政府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日益高涨。

报告指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报告强调,要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证照分离试点。全面公布地方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依法公示、联合惩戒、社会监督。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报告强调,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

报告强调,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报告还明确部署了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着力扩大就业创业等工作。

下载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热点聚焦(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及热点聚焦(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会养老问题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九个养老解读

    两会养老问题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九个养老解读 添加时间:2014-03-06 16:49:11作者:来源: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

    聚焦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聚焦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热点扫描】 2017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2015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201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5年1月27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

    2018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8山东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月25日,龚正省长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本届政......

    2017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7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

    2012高考时政热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报告总体内容】 1、2011年工作回顾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