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18:2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范文模版)》。

第一篇:浙江省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范文模版)

浙江省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制定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及佛教教义教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对外代表常住,对内统理大众。住持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二)信仰坚定,戒行清净,有较深的佛学造诣,品德服众,有较高威望;

(三)年龄30周岁以上,戒腊10夏以上并经过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

(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毕业于中等以上佛教院校或具有同等佛学水平;

(五)能够讲经说法、主持法务活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第三条 住持的产生必须贯彻民主协商、选贤任能的原则,按照以下程序产生:

(一)由该寺院前任住持或该寺院民主管理组织提出人选;

(二)当地佛教协会按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条件对住持人选进行审核后,提交该寺院两序大众民主评议;

(三)住持人选经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获半数以上赞成,由寺院民主管理组织逐级上报当地佛教协会;

(四)当地县(市、区)、市佛教协会审核后,经同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报省佛教协会会长会议审议通过,按照《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规定报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完成备案后礼请之。

第四条 全国重点寺院礼请住持应报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原则上非重点寺院不礼请住持。第五条

住持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连任一般不超过三届。

第六条 75岁以上教职人员,原则上不新担任寺院住持。

第七条 寺院住持原则上不得兼任其他寺院住持。有特殊需要兼任其他寺院住持的,按照《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相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住持必须以身作则,领众熏修,维护常住,摄受大众,讲究因果,廉洁奉公。

第九条 礼请住持的寺院资格

(一)经过政府部门登记开放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经常组织、教育、引导常住僧众及信教群众学习,遵守宪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丛林班首、执事健全,分工明确,僧团和合,须全部经过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民主管理组织成员团结,僧众之间关系和睦,僧众与信徒之间关系和谐。寺院与社会有关方面关系融洽。

(三)僧团道风纯正,僧众戒行清净,二时课诵,过堂用斋,半月诵戒,坐禅念佛等修学活动运作正常。法务活动文明健康,符合佛教教义教规,努力为佛教信徒提供良好的宗教服务。

(四)具备佛教丛林基本法务生活设施,场所布局合理,建筑设施安全,消防责任落实,安保措施到位,院落整洁卫生。建筑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日常的法务活动和具备僧众的生活条件。

(五)经常举办讲经说法活动,增强佛教软实力,提升四众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第十条 住持接受寺院民主管理组织、两序大众、佛教协会的监督。住持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佛教协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劝诫、撤销职务的惩处: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二)违反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

(三)散布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言论的;

(四)未按《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

(五)重大寺务不按民主程序办事,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财务管理制度,侵吞或者挥霍寺院财产的。

劝诫的决定,由该住持所在地佛教协会的会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本人。

撤销职务的决定,由该住持所在地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集体讨论作出,报省佛教协会同意,并由原任职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其备案后实施。

对全国重点寺院住持作出撤销职务的决定,需报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并由原任职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其备案后实施。

第十一条 住持本人提出辞职的,应当经寺院民主管理组织、当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原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备案。

第十二条 佛教协会对住持人选作出任免或者对住持作出惩处决定前,应征求相应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浙江省佛教协会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浙江省佛教协会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每日一法】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每日一法】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相关要求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及佛教教义教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对外代表常住,对内统理大众。担任住持需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二)信仰坚定,戒行清净,有较深的佛学造诣,品德服众,有较高威望;

(三)年龄30岁以上,戒腊10年以上;

(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毕业于中等以上佛教院校或具有同等佛学水平;

(五)能够讲经说法、主持法务活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第三条 住持的产生必须贯彻民主协商、选贤任能的原则,按照以下程序产生:

(一)由该寺前任住持或该寺院民主管理组织提出人选;

(二)当地佛教协会按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条件对住持人选进行审查后,提交该寺院两序大众民主评议;

(三)住持人选经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获半数以上赞成,由寺院民主管理组织报当地佛教协会;

(四)当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由该寺院民主管理组织按照《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规定报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完成备案后礼请之。

第四条 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住持人选,在履行任职备案手续之前,应由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提出审核意见并报中国佛教协会同意。

汉传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的名单,由中国佛教协会提出。

第五条 住持每届任期三年,可连选连任,连任一般不超过三届。

第六条 75岁以上的教职人员,原则上不新担任寺院住持。

第七条 寺院住持原则上不得兼任其他寺院住持。有特殊需要兼任其他寺院住持的,按照《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相关规定办理。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第八条 住持必须以身作则,领众熏修,维护常住,摄受大众,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第九条 住持接受寺院民主管理组织、两序大众、佛教协会的监督。住持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佛教协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劝诫、撤销职务的惩处: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

(二)违犯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

(三)散布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言论的;

(四)未按《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

(五)重大寺务不按民主程序办事,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财务管理制度,侵吞或者挥霍寺院财产的。

劝诫的决定,由该住持所在地佛教协会的会长办公会集体讨论作出,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本人。

撤销职务的决定,由该住持所在地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集体讨论作出,报该住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同意,并由原任职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其备案后实施。

对全国重点寺院住持作出撤销职务的决定,需报中国佛教协会同意,并由原任职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其备案后实施。

第十条 住持本人提出辞职的,应当经寺院民主管理组织审核同意后,报原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备案。

第十一条 佛教协会对住持人选作出任免或者对住持作出惩处决定前,应征求相应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文来源:法帮网(fabang.com)

第三篇: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

(1993年10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通过)

前言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寺院须保持清净庄严,树立纯正的道风学风,正常开展法务活动,运用其多方面职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强寺院管理,维护寺院的合法权益,保证佛教活动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遵照佛教的教制教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管理体制与寺院组织

第一条寺院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僧人自己管理;在教内,寺院受佛教协会的领导。

第二条重点寺院,须按十方丛林制度建立和健全僧团组织。

第三条寺院住持,须根据选贤任能原则,由当地或上级佛教协会主持,经本寺两序大众民主协商推举礼请之;凡全国重点寺院,同时报中国佛教协会备案。住持每届任期三年,连选可连任;年老体弱不能主持寺务、领众熏修者,亦可创造条件提前退居。除特殊情况外,住持一般不宜兼任。住持在任期内如道风严重不正或有重大失职,经上一级佛教协会核实后予以免职;免除全国重点寺院住持职务,须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任免寺院住持,均须报相应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住持退位后,寺院应按传统办法,妥善安置照料。僧团序职如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等班首,列职如监院、知客、维那、僧值等执事,由住持按照丛林请职制度和协商原则,定期任命、晋升序职人员,任免列职人员。

住持、班首、执事人选的条件是:爱国守法,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戒行清净,作风正派,有一定的佛学水平和组织办事能力。担任住持、班首,戒腊须十夏以上;担任主要执事,戒腊须三夏以上。

住持对外代表本寺,对内综理寺务。班首、执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扬六和精神,实行民主集中,管理寺院各方面工作。凡重大问题(包括撤免错误严重或极不称职的班首、执事职务),由住持召集班首和主要执事及有关负责人员举行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第四条寺院如确需设立寺务委员会,主任须由住持担任,由主要班首、执事组成,可吸收个别爱国爱教、作风正派、有组织和工作能力的居士参加。寺务委员会的职责相当于上条的寺务会议,任期一年。

第二章僧众修持与佛事活动 第五条寺院须安排好僧众修持,坚持早晚功课,经教学习,修禅念佛,过堂用斋,严守戒规,整肃僧仪。僧人务须僧装,素食,独身。严禁僧尼同住一寺。

第六条寺院须适当安排讲经说法,提高信众对佛教基本教义的认识水平,启发他们广学力行、爱国利民的积极性,指导他们正信正行。

第七条佛事活动在佛教界管理的寺院和其他佛教活动场所举行。活动的规模、次数、时间,应作适当安排,避免妨碍僧人学习和寺院其他工作。

第八条寺院不得进行不属佛教的迷信活动。

第三章收徒传戒与僧团管理

第九条要求出家的人,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寺院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予三皈五戒,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并按规定的办法和手续发给度牒。

第十条皈依三宝,须本人自愿,爱国守法,品行端正,有一定信仰基础,经佛教徒介绍,皈依师方可接受。接受皈依弟子,应郑重如法进行。皈依人须填表登记个人姓名、简历及介绍人等,交寺院保存。

第十一条寺院僧团健全,道风严肃,管理正常,法务、生活设施完备,方有条件传授三坛大戒。能够举办传戒法会的寺院名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佛教协会严格按照条件,根据实际需要,申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确定;未经批准的寺院不得擅自举办。

具备传戒资格的寺院传授三坛大戒,须事先由省佛教协会商得省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

全国每年传授三坛大戒的寺院掌握在五处左右;每处每次受戒人数一般掌握在二百人左右;戒期不少于四周,以利组织新戒学习戒相律仪。

第十二条受戒者必须年满二十岁,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条件,持有身份证、度牒和当地主管部门及所在寺院的证明信件,经传戒寺院所在省佛教协会甄别鉴定,方可允许进堂受戒。年龄超过六十周岁,除增戒、补戒者外,一般不予授戒。.

第十三条传授三坛大戒,对象以本省受戒人为主;外省受戒人必须由所在省佛教协会征得传戒省佛教协会同意,开具证明,介绍前往受戒。

第十四条传授三坛大戒期间,必须分别讲授戒本。传授比丘尼戒,有条件的实行二部僧授戒制度。废止烫香疤的做法。

第十五条戒牒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印制编号,通过省佛教协会颁发。违犯国法教规者,舍戒还俗者,由所在佛教协会或寺院收回戒牒,上交省佛教协会注销。

第十六条授戒师、剃度师、皈依师必须是爱国爱教、戒行清净、通晓教理律仪、戒腊十夏以上的僧人;其资格由省佛教协会按照条件审核认定,并发给证书。未经认定资格者,不得传戒、收徒和接受皈依弟子。

第十七条寺院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常住僧人名额,报政府主管部门审定。在规定名额内,凡接受常住僧人,已出家的,必须验明戒牒、度牒或所在地区佛教协会(无佛协组织的可由原寺院)证明;新出家的,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办理。寺院对要求常住的僧人,须考核一年合格后,报请政府主管部门办理户口转入等手续。

第十八条常住僧人如还俗离寺,寺院应收回戒牒、度牒,将户口转回原地。违犯重戒、不遵寺规、教育不改者,经寺务会议讨论决定,予以迁单。对利用僧人身份招摇撞骗、为非作歹、败坏佛门、影响极坏者,经寺务会议决定,报上级佛教协会批准,开除僧籍,收缴其戒牒、度牒,并将户口转回原地。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九条常住僧人须定居两年以上,方可外出参学,并须经寺院同意开具证明,注明参学地点和往来期限。滥开证明酿成严重后果者,须追究责任。接待寺院应验明有关证明,方准挂单,并按公民迁徙流动的规定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凡挂单僧人须遵守寺规,随众修持、劳作。如有违犯,劝说不听的,应随时起单。

第四章培育僧才与学术研究

第二十条寺院应安排时间,建立制度,组织僧人学习宪法和法律,学习时事政策,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爱国守法观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宗教徒的要求,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第二十一条寺院应积极进行智力投资,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培养僧才。可举办本寺僧人学习班,还可挑选品德较好,佛学、文化水平较高的中青年僧人,在法师的指导下,钻研教理,认真阅藏,进行重点培养。有条件的寺院,可在省佛教协会统筹下,举办初级佛学院;也可办短期的专门知识(如佛事唱念仪轨以及寺院管理需要的财会、物保管等)培训班。

第二十二条寺院应组织有佛教文化造诣的僧人,聘请教内外有关专门人才,挑选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僧人参加,结合本寺、本宗派的历史特点和收藏的经书、文物,有计划地开展资料整理和学术研究,把这方面工作和造就人才结合起来。

第五章生产自养事业与布施佛事收入

第二十三条根据农禅并重的传统,因寺制宜,举办符合寺院特点的农业、林业、手工业等事业和法物流通、素斋、客舍等自养事业,逐步做到以寺养寺。生产、自养事业,可以吸收必要数量的职工,也可单独核算,但人事、财务、业务,必须由寺院统一管理。寺院应在布局上把生产服务区同主要殿堂、寮房划分开。要加强寺院僧众与职工的团结合作。寺办生产自养事业单位负责人可参加或列席寺务会议。寺院要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职工要尊重寺院的清规和宗教习惯,服从寺院的管理。对个别严重违犯宗教政策和劳动纪律的职工,寺院有权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寺院不接受社会上的单位或个人在寺院区划内开设商业、服务网点或举办陈列、展览活动。如确有需要,须征得寺方同意,并报请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所设网点和举办的活动均应以不影响寺院清净庄严、不损害寺院权益为原则,纳入寺院管理范围。

第二十五条寺院可以接受信徒自愿的布施(包括佛事收入),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义向信徒勒捐。寺院应在量力自愿的原则下,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但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方式或名义向寺院摊派财物。

寺院可以接受外国友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不附带政治条件和无损寺院主权的捐赠。一切布施、捐款,除明确供养个人的以外,均归常住。

第二十六条寺院应根据本身财力,积极兴办佛教文化和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举办安老、施诊、修桥补路等利生事业,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国佛教事业是一个整体,提倡寺院之间互相支援与协作。

第二十七条为适应佛教事业全局需要,汉族地区寺院按规定向全国和地方佛教协会提供佛教事业发展经费。

第六章接待外宾与海外联谊

第二十八条认真做好接待外宾工作,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联谊活动。在接待工作中,应做到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在教言教,体现政策,自重自爱,注意威仪。应遴选思想、文化、佛学素养好,懂政策、守纪律的僧人,担任接待工作。

第二十九条寺院在涉外活动中坚持爱国爱教、独立自主的原则。寺院原则上不聘请外国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中的佛教界人士担任职务或名誉职务。如遇特殊情况需先报中国佛教协会批准后方可商请。

第七章文物保护与园林管理

第三十条寺院的文物、树木等属寺院经管,不接受任何单位占用。

第三十一条寺院文物,包括经像、法器、供具、古建、碑碣、灵塔、壁画以及字画古玩等,均应登记造册,确定级别,建立档案,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对有重大价值的宝物,应采取特殊措施,避免香火薰染和人为损坏。

对寺内文物保管人员,应组织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文物保护,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接受文物部门的专业指导。

第三十二条寺院园林管理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搞好绿化,管好山林,整洁环境,美化景观,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园林部门专业指导。

第八章财务制度与物资管理

第三十三条寺院应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健全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会计、出纳人员,各司其职,一切收支,均须凭证记账,严格手续。政府拨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第三十四条寺院实行民主理财,凡大宗开支,必须经由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向常住大众公布账目,接受大众监督。

第三十五条寺院物资,必须指定僧团有关执事专责保管,造册登记,严格采购、发放手续,并定期检查清点。

第三十六条寺院应清理、建立、健全所属房屋、土地、山林等财产的契证。契证遗失的,报请颁证部门查档复制或补发契证;手续不全的,抓紧补办并完善法律手续。寺院可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维护本寺权益。

第九章做好治安与加强消防

第三十七条寺院根据国家治安条例,建立治保小组,制定具体措施,接受公安部门指导,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第三十八条寺院根据消防部门要求,建立消防组织,配置消防器材,落实消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第四篇: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

(2009年5月8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

过2010年1月10日公布)

第一条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维护汉传佛教教职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及佛教教义教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汉传佛教教职人员(以下简称教职人员),是指汉传佛教的比丘、比丘尼。

第三条成为比丘、比丘尼,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并圆具三坛大戒。

(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二)信仰纯正,勤修三学,遵守教义教规,品行端正;

(三)年龄在20岁至59岁之间,六根具足,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四)剃度后男众在寺院修学1年以上,女众在寺院修学2年以上;

(五)有一定佛教学识,能独立完成日常课诵和具备基本佛事法务活动能力。

第四条申请求受三坛大戒需履行以下程序:

(一)申请受戒者经剃度师同意后,向所在寺院提出书面申请;

(二)所在寺院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佛教协会;

(三)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进行甄别鉴定,符合条件的,同意其受戒,并预先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交备案要求的相关材料。

第五条传授三坛大戒事宜,由中国佛教协会按照《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统筹安排。

第六条新戒圆具三坛大戒后,由传戒寺院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向原同意该新戒受戒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通报新戒受戒情况;由原同意该新戒受戒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完成备案后,发给戒牒。

第七条在中国佛教协会直属寺院常住的申请受戒者,经剃度师同意后,向所在寺院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寺院审核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定,符合条件的,同意其受戒。圆具三坛大戒后,由中国佛教协会报国家宗教事务局备案。

第八条戒牒是教职人员的资格证明,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制作、颁发。

第九条教职人员所在的寺院或所任职的佛教协会依照相关规定,对教职人员进行管理。

第十条教职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诫、暂停或撤销教职人员资格的惩处: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的;

(二)违犯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

(三)散布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言论的;

(四)涂改、伪造戒牒的。

第十一条劝诫的决定,由该教职人员所在寺院的民主管理组织或所任职的佛教协会的会长办公会集体讨论作出,并以书面形式在所在寺院或所任职的佛教协会通告。

暂停教职人员资格的决定,由该教职人员所在寺院的民主管理组织或所任职的佛教协会的会长办公会集体讨论作出。教职人员被暂停教职人员资格的,由其所在的寺院或所任职的佛教协会收回其戒牒。

撤销教职人员资格的决定,由该教职人员所在地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集体讨论作出,经原同意该教职人员受戒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同意后,报原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备案。教职人员被撤销教职人员资格的,由其所在的寺院或所任职的佛教协会收回其戒牒。

第十二条教职人员被暂停教职人员资格后,本人确有悔改表现,由原作出惩处决定的寺院或者佛教协会按照作出惩处决定的程序,撤销原惩处,发还其戒牒。第十三条教职人员自愿放弃或因其他原因丧失教职人员资格的,由其所在的寺院或者所任职的佛教协会收回戒牒,并经原同意其受戒的佛教协会确认后,报原备案的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注销备案。

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于每年第一季度,将上一教职人员认定情况报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协会以适当方式公告。

第十五条本办法实施前圆具三坛大戒获得戒牒者,无需再按本办法相关条款履行认定程序,但需由本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进行教职人员资格备案;在中国佛教协会任职和在中国佛教协会直属寺院常住的,由中国佛教协会向国家宗教事务局进行教职人员资格备案。

第十六条教职人员戒牒损毁或遗失后,应当持其常住寺院或其任职的佛教协会出具的证明,及时向原同意其受戒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申请,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核实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核补办。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传授三坛大戒管理办法

(2011年9月22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 2011年11月3日公布)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和《汉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中有关传授三坛大戒法事的规定,使传戒工作得以如法如律地进行,确保中国佛教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举办传戒法会,须经中国佛教协会统筹安排、审批。特殊情况下,须由中国佛教协会商得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未获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批准,不得发布与传戒法会相关的公告。

第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为传戒法会的主办单位,寺院为传戒法会的承办单位。

第四条 全国汉传佛教传授三坛大戒,每年掌握在十次左右。

第五条 传授三坛大戒的新戒人数,每期规定在三百五十人以内(同期传授二部僧戒的两座寺院,每寺不超过三百五十人)。

第六条 传授比丘尼戒一律实行二部僧授戒制度。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对符合条件并同意其受戒的人员,须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交备案要求的相关材料。

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应及时将外省受戒人员是否取得比丘、比丘尼资格的情况函告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

第八条 传戒寺院所需戒牒一律由中国佛教协会统一印制、编号、颁发。

第九条 传戒期间,必须分别讲授戒本,组织新戒学习戒相律仪,不得举办与传戒法会无关的其他活动。戒期不得少于四周。

传戒仪轨中烫香疤的习俗,应予废止。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须在传戒法会结束后一月内,将传戒工作总结上报中国佛教协会。

二、传戒寺院的条件和资格认定

第十一条 寺院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方可提出传戒申请:

(一)经过政府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

(二)纲领执事健全,有一人以上具备十师资格,常住比丘或比丘尼二十人以上;

(三)僧团道风纯正,僧众戒行清净,早晚功课、过堂用斋、半月诵戒、结夏安居、坐禅念佛等修学活动运作正常;

(四)大殿、戒堂、斋堂、僧寮等法务、生活设施可供三百五十名戒子需用,戒坛的设立与布置,须如法如律,清净庄严。

第十二条 申请举办传戒法会,须履行以下程序:

(一)由传戒寺院向所在市(县)佛教协会提出申请;

(二)经所在市(县)佛教协会审核并商得市(县)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由所在市(县)佛教协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提出申请;

(三)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并商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提前半年将拟传戒的时间、地点、人数、三师七证及开堂、陪堂名单与简历等,据实向中国佛教协会申报。

三、传戒师承的条件和资格认定

第十三条 传戒十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二)信仰纯正,爱国守法,法相庄严,身心健康;

(三)持戒清净,熟悉毗尼作持和传戒仪轨;

(四)通达经律,能开导后学;

(五)三师戒腊十五夏以上(尼和尚十七夏以上),尊证戒腊十夏以上(尼尊证十二夏以上)。三师在初、二、三坛请戒正授之时,七证在二坛正授之时不得随意更换。

第十四条 三师七证由传戒寺院推举,经所在市(县)佛教协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商得相应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

第十五条 开堂、陪堂等引礼师必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戒行清净,通达毗尼作持和传戒仪轨,堪为大众师表,身心健康,有组织办事能力。

开堂戒腊十夏以上(尼开堂戒腊十二夏以上)、陪堂等引礼师戒腊五夏以上(尼陪堂等引礼师戒腊七夏以上)。

第十六条 礼请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法师担任羯磨师、教授师及尊证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事先商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后,报中国佛教协会审批。

四、受戒人员的条件和资格认定

第十七条 受戒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爱国爱教,遵纪守法;

(二)信仰纯正,勤修三学,遵守教义教规,品行端正;

(三)年龄在20岁至59岁之间,六根具足,身心健康,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四)剃度后,男众在寺院修学一年以上,女众在寺院修学两年以上;

(五)有一定佛教学识,能独立完成日常课诵和具备基本佛事法务活动能力。

第十八条 受戒人员求授三坛大戒,需履行以下程序:

(一)经剃度师同意后,向所在寺院提出书面申请;

(二)所在寺院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佛教协会;

(三)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

(四)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受戒人员持身份证原件、户口簿复印件及剃度师戒牒复印件,常住寺院和所在市(县)佛教协会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的相关证明,报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会同传戒寺院有关执事审核无误,予以登记;

(五)受戒人员进堂前,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和传戒寺院,须对其进行面试,考察是否具有一定佛教学识和理解受戒意义,能否背诵《朝暮课诵》、《沙弥律仪要略》和《毗尼日用切要》。

第十九条 受戒人员,以举办传戒法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寺院常住沙弥或沙弥尼为主,外省要求受戒人员,必须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征得传戒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的同意,并开具证明,介绍前往受戒。第二十条 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前来求戒者,除具备本办法规定的受戒人员条件外,还须携带有效证件,以及所在地有关团体、寺院的介绍信,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商得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报中国佛教协会备案后,传戒寺院方可接收。

五、处罚规定

第二十一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二条、第十一条规定,擅自举行传戒活动,中国佛教协会不予承认,对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及寺院通报批评,宣布其传戒活动及所发戒牒均为无效,并对负主要责任的当事人予以处分。

第二十二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对未经批准的超出名额不发戒牒。

第二十三条 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擅自印发戒牒,中国佛教协会不予承认,并通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佛教协会及各大寺院,宣布无效,同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六、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佛教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浙江省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漫谈中国汉传佛教音乐

    漫谈中国汉传佛教音乐 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音乐自然也是起源于印度。古印度是一个音乐、舞蹈很发达的国家,因此佛教音乐在古印度非常盛行。佛教经印度、西域传入......

    佛教寺院调研报告

    形式与政策社会调查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作 者院 系专 业年 级 学 号 王芊雯 管 理 学 院 会计(1) 2011 级 110301026 四川省达州市佛教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浅析

    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浅析 山东莱州 原庆杰 佛教大约在西汉后期传入中国,自此以来,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佛教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孕育和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体......

    浅谈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区别

    浅谈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区别 一直以来,对佛教感兴趣其实是起源于对西藏的向往。从中学开始接触到关于西藏的书籍之后就颇感慨于它的神秘以及神圣,也自然而然产生了对其的好......

    佛教寺院行政体制常识

    佛教寺院行政体制常识 文 释正治 释正思 释明四 一、组织 僧团会议 僧团会议是不常设的“寺院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二千多年前佛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设立的古老民主管理组织。......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上供、普佛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上供、普佛 圣凯法师 上 供上供是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用鲜花果物或其他物品供养,以表示虔诚礼敬。上供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活动,无论是初一、十五、佛菩......

    浅谈佛教寺院对古籍的保护

    浅谈佛教寺院对古籍的保护 ——以少林寺藏经阁为例 释永信 2013-1-11 15:57:32 来源:《中国宗教》2012年第6期 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古籍是这种文化的......

    寺院对联大全5佛教祝福语及对联5篇

    寺院对联大全5——佛教祝福语及对联汇编 佛教祝福语及对联汇编 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顺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