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保障税:国际比较与借鉴(定稿)
社会保障税:国际比较与借鉴
社会保障税:国际比较与借鉴2007-02-02 21:55:1
3一、引言
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由社会生产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稳定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各企业分散提取和管理,转变为目前社会化的收缴和管理。但是,现行的缴费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覆盖面小、保障项目统筹层次低、征收力度不够、基金管理制度不
健全、政策不统一等一些问题,难以保证筹集社会保障收入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人口老龄化周期的到来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都要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代替现行缴费方式,以更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摆脱当前缴费率偏低的困境。因而,如何设置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国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方式,探讨了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重要问题。
二、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对应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或费;二是政府的预算拨款,即政府的一般收入;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四是各种形式的捐赠。社会保障税,又译成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目的税。有的国家薪给税与社会保障税是作为一个税种征收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一些国家征收的薪给税实际上是按工薪收入预提的个人所得税。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中,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险缴款的形式,之所以不称之为税,是基于这种缴款具有有偿性利益对等关系的考虑。但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性质和用途相同。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大多数以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来弥补社会保障税收入与社保障支出之间的缺口。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依赖从社会保障税获得资金,而另一些国家则侧重于一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税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组织社会保障的
不同方式。按照社会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可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以及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一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国家是德国。德国的社会福利方案体系较为完善,具体包括国家养老金体系、国家医疗保险方案、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方案。其中,国家养老金体系主要由工资税提供资助,同时,还从联邦税收收入中取得占养老金支出一定比例的补贴。目前这一比例为%。国家医疗保险方案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工伤事故保险几乎完全由雇主的工资税提供资金,失业保险几乎完全由社会保障税提供资金,而其他社会福利方案所需资金
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下表列示了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
德国主要社会福利方案的资金来源(,)
年德国各级政府的社会保障税收入总额为亿德国马克,而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年社会保障税收入上升到.亿德国马克;社会福利开支为.亿德国马克,二者的比值为.%。
以上数据表明,德国的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上通过社会保障税筹集,政府转移支付所起的作用不大,主要用于其他社会福利方案。这也使得社会保障税在德国的税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始终高于直接税和间接税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以上。
二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如俄罗斯、瑞典。俄罗斯的社
会福利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其他福利。具体地说,养老保险基金中来源于社会保障税的收入占资金总量的%,其余%来源于预算,%来源于增值税,%来源于其他;医疗保险%来源于社会保险税收,%来源于地方预算;失业保险主要以社会保险税筹集资金,一小部分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和自愿的捐赠;病人以及暂时性残疾人保险来自于社会保障税,而支付其他福利的资金则来源于政府的一般性收入。下表列示了俄罗斯主要福利计划的资金来源。
俄罗斯主要社会福利计划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年,俄罗斯社会保障税收收入为亿卢布,占社会福利支出亿卢布的.%。
瑞典的情况与俄罗斯相似,年该国社会福利支出总额为亿瑞典克朗,其中.%亿瑞典克朗来源于社会保障税收入。下表列示了瑞典主要社会福利计划
资金来源的百分比。
年瑞典用于资助主要社会福利项目的收入的分配的百分比
一、引言
社会经济运行体系由社会生产系统、社会管理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稳定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各企业分散提取和管理,转变为目前社会化的收缴和管理。但是,现行的缴费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覆盖面小、保障项目统筹层次低、征收力度不够、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等一些问题,难以保证筹集社会保障收入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人口老龄化周期的到来和家庭规模
小型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都要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代替现行缴费方式,以更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摆脱当前缴费率偏低的困境。因而,如何设置我国的社会保障税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各国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社会保障税的设置方式、社会保障税的构成要素、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方式,探讨了在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相关重要问题。
二、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对应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目前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来源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或费;二是政府的预算拨款,即政府的一般收入;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
资收益;四是各种形式的捐赠。社会保障税,又译成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征收的一种专门目的税。有的国家薪给税与社会保障税是作为一个税种征收的,二者具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一些国家征收的薪给税实际上是按工薪收入预提的个人所得税。在欧洲的多数国家中,社会保障税采用社会保险缴款的形式,之所以不称之为税,是基于这种缴款具有有偿性利益对等关系的考虑。但不管名称如何,他们的性质和用途相同。除此之外,世界各国大多数以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来弥补社会保障税收入与社保障支出之间的缺口。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依赖从社会保障税获得资金,而另一些国家则侧重于一般税收收入。社会保障税在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反映了各国组织社会保障的不同方式。按照社会保障税收入与各国社会福利支出间的对应关系,可将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筹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支
出基本一致的筹资模式;社会保障税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以及一般税收占社会保障支出较大比重的筹资模式
下一页
第二篇: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第二章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1.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1601年,英国颁布了《济贫法》
2.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1)德国 1883年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2)德国先于其他国家制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原因:a德国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b为了加快工业发展和对外扩张c德国新历史学派的出现
3.继续向外扩展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标志 1.福利国家的形成2.社会保障模式的多样化
三、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核心”2.社会救济“辅助”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
四、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功能
1.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2.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平
4.社会保障体系是影响人们的消费、就业等行为的政策工具
5.由社会控制的工具演变为多元化的功能
五、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1.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动因直接动因-财政危机1)石油危机的爆发,经济停滞不前2)社会保障制度成熟面临入不敷出的财政预算危机3)全球范围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2.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难题 1)全球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难题2)福利扩张的速度快于经济增长
3)医疗费用膨胀,收入补贴增长4)失业率普遍上升,失业救济费入不敷出5)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能受到新的挑战
3.世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主要趋势1)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上,福利国家开始重视社会保障的激励功能2)养老保险体系由单一支柱走向多支柱制度3)养老保险模式开始由给付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转变4)养老基金由完全的公共管理转变向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并存,并且私人管理的比重逐渐加大,私有化趋势日趋明显
第三章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社会保障模式分类1.自保公助型(德国美国日本)2.国家福利性(英国瑞典)3.自我积累型(新加坡智利)
二、自保公助型的特征1.立法前提,强制保险2.三方负担,个人缴费3.广覆盖,项目多4.基金管理压力大(主要问题)5.兼顾公平与效率;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保障基本生活
三、国家福利型的特征1.强调公平,实行收入所得再分配,实行累进税2.实行充分就业3.实行全方位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为全社会成员4.社会保障制度立法先行,依法实行5.福利开支基本是企业和政府负担,6.保障项目齐全7.保障水平高
四、(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型制度的特征1.强制储蓄自我保障2.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3.不具备再分配与互助调剂功能4.注重效率,激励功能明显5.综合化趋势6.立法规范,实施严格,集中管理
五、(智利)储蓄积累型制度的特征1.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完全积累2.私营化管理3.支付方式多元4.市场化投资运营,严格规范5.政府有限责任
六、社会保障模式多元化实践1.福利国家型-政府减负a限制政府责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b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制度2.自保公助型-开源节流-调整改革-具体制度的修修补补3.自我积累型-修补-增加公平性与互助互济功能
七、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启示1.权利与义务兼顾2.公平效率结合3.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4.加强低层次保障,加大救助投入
八、社会保障水平及支出增长率比较(图表3-2)1.自保公助型和自我积累型社会保障模式优于国家福利模式2.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上,实行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高于自保公助型国家3.在控制支出方面,福利国家的改革力度与难度比较大4.在支出水平控制方面自保公助型国家要优于福利国家
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比较(表3-3)1.社会保障支出越高,国民经济增速越慢2.福利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速慢于其他类型3.自保公助型社保模式有利于经济增长4.自我积累型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第四章 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及资金运营国际比较
一、现收现付制(一种社会保障短期横向财务平衡模式,以支定收,不留积累,既定给付-受益确定制,参与主体缴纳税费)的特点: 优点1.短期平衡的灵活性2.代际再分配功能3.强调社会公平性4.操作简单,管理成本低5.没有保值增值压力 缺点:6短期平衡,缺乏必要的积累,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7.受社会保障刚性影响,保障水平不断上升,支付压力日益增重8.抵御突发性风险的能力较弱9.对个人储蓄有挤出效应
二、基金积累制的特点:1.是社会保障长期的平衡机制,提取比列稳定,具有储蓄功能2.是一种纵向收入分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3.完全个人账户积累,有较强的激励作用4.基金透明度高5.基金经济效益好
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原则比较1.灵活运用投资原则2.规定最低收益率3.选择良好的投资主体4.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5.投资注重科学组合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
一、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内部要素比较1.分项研究表明,职工养老保险类保障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最大,在职职工保险福利支出比重次之,两者相加占整个保障支出“小口径”的90%以上2.加总研究,以“小口径”计算,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小波动上升趋势,以“中口径”计算,中国保障总水平呈现大波动略向上发展趋势,以“大口径”计算,呈现微小波动持平发展趋势。
二、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功能分析1.保障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使社会保持相对稳定,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2.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推迟或抑制消费,避免高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推动经济发展。3.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4.适度保障水平的实施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社会保障水平超度的后果1.最严重后果是不断的加大财政赤字,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2.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3.劳动者中滋长了依赖懒惰情绪,影响经济效益4.资金外溢,科技人才外流5.形成一些不利的政治后果
第六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国际比较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特点:政治性;社会性;经济性;规范性;层次性;服务性;系统性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基本原则:1.统一高效原则2.法制化原则3.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原则4.地方管理与部分管理相结合的原则5.专管机构和群管机构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1.社会保障管理的总体格局,有从分类分项管理向相对集中统一管理方向发展的态势2.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有从单一政府管理向市场化管理发展的态势
3.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有从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向精简、高效、充满活力方向发展的趋势
四、(选择)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行政管理;基金运营管理;监督与监管
五、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1.公共财政中的社会保障预算尚缺位2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和分工缺乏法律依据3.多头政府部门介入管理,缺乏协调机制4.法定的、独立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尚缺位,行政干预导致钱权不分离,可能危及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5.不同社会保障计划之间信息共享的、一站式的、城乡结合的服务系统尚未建立
六、国际经验对完善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启示1.依法建立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体制2.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与一站式服务系统3.建立健全社会监督监管机制
第七章 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一、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1.政府依法强制建立2.通过税费以现收现付的方式筹集资金
3.建立养老保险公共账户和公共基金4.政府承担养老金的担保责任
二、社会养老保险的优越性:1.给付水平稳定,有利于保障基本生活2.明显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有助于社会公平3.“现收现付”模式有助于社会互济4.政府公共机构管理有助于基金安全和体系稳定
三、社会养老保险的弊端:1.现收现付在人口老龄化中遇到财务负担问题2.公共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3.忽略个人自我保障责任,过度依赖政府4.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四、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征:法定性;安全性;社会互济性;公平和效率相结合五、职业养老保险的主要内容:1.由雇主依法和集体协商建立,政府立法监督和税收支付2.雇主雇员单方或者双方供款3.建立公共账户、公共基金和个人账户4.雇主的养老保险经办人承担支付责任
六、职业养老保险的优越性:1.补充社会养老保险,提高保险功能2.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凝聚力3.资本的投资运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七、职业养老保险的分类:单雇主计划;多雇主联合计划;行业性计划
八、个人养老保险1.制度性安排a强制计划(新加坡智利)b半强制计划2.非制度性安排a购买商业养老保险b银行储蓄
九、现收现付模式的问题: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财务危机;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代际赡养问题
十、现收现付模式的特征:短期债务;以支定收;社会统筹;代际赡养
十一、完全积累模式的问题:基金保值增值问题;操作相对复杂
十二、完全积累模式特征:长期债务;以收定支;个人账户;自我保障
十三、部分积累模式 1.资金的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相结合,实现政府责任、社会互济和自我保障的结合2.积累资金模式比现收现付大,减轻人口老龄化的沉重负担3.积累资金比完全积累小,降低基金损失风险
十四、账户模式 1.社会统筹特征:a管理公共基金b管理流动资金c收支两条线 2.个人账户特点:具有终身记录和管理个人权益的功能;资金主要来源个人储蓄和雇主缴费以及投资权益,属于个人所有,并依法继承3.过渡账户 特征:记录和管理养老保险潜在权益;暂时过渡性财务管理
十五、支付模式 1.给付确定模式和缴费确定模式2.普通保险模式与收入关联模式3.一次性支付模式和年金支付模式
十六、国际经验教训总结:1.养老保障的待遇水平必须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合理构建同时具有再分配、储蓄和保障功能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3.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4.养老保障管理模式朝着适应型和效率型发展5.合理确定缴费率和养老金的替代率6.将多方筹集与养老保障金的市场融资结合起来7.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8完善养老保障立法、执法和争议处理机制
十七、国际经验教训对中国养老保障改革的启示:1.合理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2.坚持“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统帐结合”的基本原则3.科学设计与有效管理养老保障制度4.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5.发展企业年金制度6.加快养老金立法7.努力建设养老保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八章医疗保险选择题就不整理了,养老保险把我累脱了。。。
第九章 就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一、劳动力就业保障制度的类型1.美国-储蓄型就业2.英国-选择性就业3.日本-消化型就业4.荷兰-导向型就业5.巴西-扶持型就业 6.捷克-保障型就业7.保加利亚-适应性就业
二、失业保险模式 1.强制性失业保险2.非强制性失业保险3.失业补救制度4.双重失业保险制度
三、国外失业保险制度的成功经验:1.失业保险逐步向多层次保障发展,建立了复式保障结构
2.普遍强调失业保险的给付条件3.约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要求由企业、个人、政府三方共同承担失业保险费4.给付标准5.把促进就业作为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四、发达国家改革失业保险的措施及其启示1.增收节支2.失业救助和促进就业相结合3.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4.减少工作时间,实行工作分享5.对不同类型的失业者,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式6.改革福利制度,增加就业措施
第十章 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国际比较
一、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类型1.雇主责任保险型存在的弊端:1)工伤事故争议较多2)企业负担重3)商业性保险公司介入工伤保险有很大的局限性4)雇主责任保险的赔偿金多为一次性支付2.职业伤害保险型 特点:国家立法;明确规定雇主、雇员和政府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统一筹措保险基金,共同承担风险3.混合型
二、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1.制度普遍 实施和完善,范围日趋扩大2.雇主责任保险向职业伤害社会保险过度3.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4.重视工伤争议处理5.遵循大原则一致情
况下各具特色
三、职业伤害保险的筹资原则1.雇主缴费原则2.按风险程度征收保险费的原则3.需求与可能均衡原则4.“以支定收,留有储备”的原则
四、工伤保险费率:统一费率制;差别费率制;浮动费率制
五、国外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经验:1.强调雇主责任2.实行补偿不究过失原则3.工伤待遇与职业康复相结合4.国家立法确定制度,社会自治团体实施5.重视工伤争议处理6.待遇充分考虑受伤职工的需要
六、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立法层次低2.制度不规范3.覆盖面仍然过窄4.基金统筹层次过低5.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没有完全形成6.缺乏促进安全卫生工作机制
七、中国职业伤害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1.建立广泛、统一的职业伤害保险制度2.职业伤害补偿与职业病预防、康复制度相结合3.职业伤害保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紧密结合4.完善中国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体系
第十一章 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
一、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分析1.社会福利提供主体的角色转变与转移,国家逐渐成为社会福利的直接提供者2.社会福利项目的多样化和内容的多层次化3.社会福利制度要充分关注受益者的自主选择权利
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措施 1.大幅度开源节流、增收减支2.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社会就业以推动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3.社会福利供给的民营化社区化小型化与家庭化
三、单位福利制度的弊端1.不公平2.实施主体角色错位3.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责任分担
4.传统福利制度的非社会化
四、实现社会福利制度转轨的阻碍因素1.缺乏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福利理论的指导2.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制度、社会保险制度衔接的问题3.单位制福利制度下,平均主义和福利准则的影响4.缺乏基于法制基础上的规范化的制度框架5公民权利意识的欠缺
五、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合理选择1.以正确的福利理念为导引2.以适当的福利框架为基础3.以具体的福利措施为辅助4.实现社会福利的社会化
第十二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国际比较
一、消除贫困的对策1.促进经济增长2.实施激励政策3.强调有效的反贫困治理结构4.实施多种形式结合的扶贫项目5建立广泛的社会安全网
二、社会救助制度的变革和发展趋势1.救助制度有选择性的实施2.社会救助权责关系的转变
3.对受益者完整人格的强调4.与就业等相关联的激励制度5.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减少财政支出
6.考虑经济理性之外的人的需要7.社会救助管理方式与资金筹集方式的改革8.加强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三、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趋势:1.城镇低保制度设计的衔接与完善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推动--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基础3.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4.非政府救助成为社会救助的重要形式
第十三章社会保障法的国际比较
一、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必考简答)1.权利保障2.国家责任3.社会化原则4.公平与效率结
合5.再分配与储蓄相结合6.支持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7.国际协调发展
二、国际立法经验借鉴:1.有法可依是建立社会保障法制的前提条件2.执法必严是建立社会保障法制的必要条件3.保护诉权是建立社会保障法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养老保险还有一个论述题
第三篇:社会保障费问题(中税网)
社会保障费问题
您好!针对上一个问题,我找了相关文件,沈建发[2011]11号,社会保障费由建设单位缴纳,由市建管站具体负责收取、拨付等工作,按一定比例返给施工企业,请问房地产企业如何账务处理?未来对所得税及土增清算有什么影响?
专家回复:
1、《转发市建委等部门沈阳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沈政办发[2010]66号)中的《沈阳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管理办法》第四条 社保费用于建筑施工企业为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支出,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农民工医疗工伤综合保险等项目。社保费的计取标准为建设工程总造价的3.07%,由建设单位直接向市建管站缴纳。
第五条 社保费属于社会保险收费,是建设工程造价的组成部分,应按国家现行有关取费规定计入工程总造价,在报价中单独列项,不参加招标竞争。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缴纳社保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减免社保费,不得将应缴纳的社保费转嫁给建筑施工企业。
第六条 缴纳社保费采取建设工程开工前预缴,竣工后结算的办法。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工程项目办理中标备案手续之前预缴社保费,并凭缴费证明办理《中标通知书》备案、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按实际建设工程总造价结清社保费,凭社保费结清手续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根据上述规定,建设单位即房地产企业缴纳的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简称“社保费”)应计入计入工程总造价,属于开发商品房项目的建筑安装成本,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借:开发成本XX元
贷:银行存款XX元
2、根据《沈阳市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管理办法》第五条的规定,房地产企业缴纳的建设工程社会保障费(简称“社保费”)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也可以作为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中的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从销售房屋的收入中扣除。
第四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设计人陈云宁刘艳娜
审核人张晓慧
初二历史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编号19
班级姓名组号
【课题】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授课时间】2013.6.17
【学习目标】
1、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2、知道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社会保障与医疗
社会保障制度含义:
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医疗保险含义。
四大意义:保障权利公平,保障机会公平,维护规则公平,调节分配公平
医疗保险是劳动者因患病需要治疗时,由政府向其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部分费用,职工和用人单位按工资收入的不同比例,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费(职工退休后,不再缴费)。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职工缴费的全部和用人单位缴费的一部分,记入职工个人帐户,用于职工本人的一般医疗服务,其余基金作为社会统筹,用于全体参保人员的特殊医疗服务。我国医疗保险主要包括三个大类: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种医疗保险在保障水平、保费缴纳和政府补贴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由我国农民(农业户口)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新农合成效
一是实现全面覆盖,参合率稳定在较高水平。二是筹资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三是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
今后发展方向
一是稳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2012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将达到300元左右,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提高,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二是加强新农合精细化管理,严格基金使用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全面推行新农合省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的即时结报工作,逐步推行省外异地结报;加快新农合信息化建设,结合居民健康卡的发放,快速推进“一卡通”试点工作;加强新农合与医疗救助等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三是推进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将儿童白血病、肺癌等20种疾病纳入保障范围。贯彻落实六部委《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大病保险与新农合大病保障工作的衔接,优先将这2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范围。
四是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单元、按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控制费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基金绩效。
五是加快推进委托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工作,扩大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的规模,建立新农合管理、经办、监管相对分离的管理运行机制。
六是认真总结新农合制度实施10年来的经验,推动《新农合管理条例》及早出台,尽快将新农合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实践证明,新农合制度符合农村实际,是现阶段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年来,新农合制度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对保障农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农合制度的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扎实推动新农合制度发展,促进农村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城市居民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城镇中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城市居民医疗保险自1998年建立以来,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部分人没得到该制度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镇学生,儿童,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未就业的残疾人等。
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发展前景
(一)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大病统筹问题;继续着力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规范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度衔接,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在筹集医疗资金、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
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参保居民分级医疗的办法
城市职工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随着原劳动保障部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参保政策的明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际上覆盖了城镇全体从业人员。
成效: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7年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果。
意义:
城镇职工医疗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应当加强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医疗保险制度取得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必须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使医疗卫生主体多元化,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与监督作用,才能解决目前城镇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1.为什么要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职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切实解决职工基本医疗保障是政府的责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解决职工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劳动者基本权益的重要保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健全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措施:
(一)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可能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模式,必须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模式来适合不同人群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这是发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必然之路。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第一层次,基本医疗保险。第二层次,补充医疗保险。第三层次,商业医疗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监督和管理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在社会保险和政府保险模式下,政府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标准,包括保险覆盖人群、保险待遇、基金管理机构的准入、基金操作规范等。对于非强制性保险,政府可以不直接干预保险计划的运行,但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政府应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市场准入制度、产品审核等手段对非强制性保险进行引导和监管。
(二)建立新机制保证医疗卫生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渠道、项目建设市场化,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不但可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更重要的是加快医疗领域竞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公立医疗机构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
(三)恢复医院的公益性。应该调整公立医疗机构投入政策,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是保证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主体,应由政府承担责任,同时,实行医疗机构的收入上缴,其建设发展及运行费用由政府核定拨付,并实行严格的价格管理。建立“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的倾向,实行“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以及“医药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意在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药分开”的实质是改变医院“以药补医”的状况,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政府财政对医院给予相应经费补贴,并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药品收入与医院的经济联系。
(四)加强城镇医疗保险的宣传和监督。治理认识偏差,让广大职工从被保护的救济对象转变为积极的社会保障参与者,使“基本保障人人有责、量入为出逐步积累、效益优先维护公平、社会服务公众监督”等医保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动用社会舆论以及行政监察手段进行有效的监督。对于长期抵制医保工作、拒缴医保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其责任、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药市场公平性、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健康改善与医疗保障的关系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
医疗保险的整体发展方向:全民医保
为什么要建立全民医保制度:我国有13亿人中,只有2亿城镇居民有医疗保险,加上1.7亿农村地区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总共只有3.7亿人口能享受医疗保险,尚有近10亿人口无医疗保障。正是因为没有达到全民医保,所以才让老百姓直接感觉到看病贵、看病难。在美国,看病同样也很贵,但美国人都有医疗保险,所以他们就不觉得看病贵了。因此,要想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必须建立健全完整的医疗保险体系。
措施:医保制度覆盖全民;困难企业职工医保;在校大学生医保;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推广就医“一卡通”;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尝试建立城乡一体化制度;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民营医院“国民待遇”;遏制虚高药价;推行医药分开;
全民医保从各地试点的推行,到2009正式提上日程以期达到覆盖全国13亿人口的目标。至今为止,全民医疗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试点地区也出现了医保“三驾马车”相互掣肘的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管理制度对接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全民医疗是大势所趋,只有实现全民医疗,让每个公民都得到应有的保障,社会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