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范文模版]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
摘要:文章阐述了无线非直接接触自动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工作中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的功能需求及整体设计;论述了此系统基于藏书剔除、文献采访、数据采编及优化采编工作等方面的技术实现;最后探讨了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的服务创新之处。
关键词:无线非直接接触自动射频识别技术;图书馆;智能图书;图书采编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7;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3-0031-04
随着21世纪新信息技术的推广及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各项新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并被推广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图书馆信息化就是应用新技术中的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把馆藏资源及管理资源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处理,使读者更好地使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并得到智慧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无线非直接接触自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图书馆此功能需求。
现代信息科学不断变革进步,RFID技术可以显示其应用系统的智能化科技水平。随着RFID技术在各个方面的大规模使用,其技术发展程度已达到成熟阶段。RFID技术由于具有非直接接触、信息存量大、多方向辐射、数据的输入输出快速等显著特点,已被大量图书馆智能信息服务者探讨应用。特别是RFID技术中的数据采集统计功能,更是被很多院校图书馆及科研单位研究使用。图书馆图书管理者使用RFID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大大增强阅读者对图书的使用效率。
1.图书馆采编系统应用RFID技术的必要性
1.1实现图书采编智能化的需要
图书馆员整理图书要对图书进行分类、借还管理、检查图书及排架等,要花费很多时间,常易出现问题。RFlD技术让图书馆改变原来的模式,让高科技和以前人们的管理方法相辅相成,图书采编智能化,大幅度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1.2提高馆藏图书管理水平的需要
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出版的书籍,尤其是外文出版物。这种标签及扫描仪价格都不贵,因此将来RFID技术会风靡全球。RFID技术在资源购进及图书借还等过程中都能很好实现智能管理,提高对馆藏图书的管理水平。
2.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设计
2.1系统的功能需求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由5个功能模块组成。
2.1.1预订 这个模块主要是完成对新书的预订,工作人员把订到的新书保存到书库里。在这个环节,书本信息的准确程度,是实现整个系统管理的重要因素。
2.1.2核对 新书到达图书馆后要对其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数量、质量等。这个模块对已经检查过的书籍,自动把书本转移到登录库,而且通过对预订书本的检查、标记等证明这本书检查过了。
2.1.3登录 登录处理,可以把检查过的预订书本生成一个号码,把那些登录过的书本放在指定的位置,并且可以清楚知道哪些书本已经登录。上述这些作用都不需要进行人为操作,因此使繁琐的工作也能迅速完成,人们只用在登录库中查找编码,系统就会提示这种图书大概在什么位置,然后再根据提醒一步步完成。这个功能可以免除人工计算的繁琐,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把结果快速精确地计算出来,非常方便,让工作人员不用再大量劳动。
2.1.4编目 这个模块是依据国家规范即《普通图书著录规则》来完成的,而且对某些项目进行完善。除了上面所描述,编目处理可以把所需要的新书内容打印出来,完全由机器代替了以前的人工劳动。另外,编目处理模块还能把检查过的图书自动归库,从而完成了人们从买书订书到检查处理的所有步骤,这样让图书馆管理更加全方位全自动。从编目库到母库的这些书本,依据国家规范可以打印通报,也可以打印新书卡片。
2.1.5查询 图书馆大部分任务都需要通过查询操作来完成。图书信息查询模块主要有2个方面的优点:(1)查找新书。人们想知道这个图书馆都有哪些新书,可以在预订库里通过按征订编号、标准编号、书本名称来查找,只要输入上面编号的其中一个,便能知道该图书馆有没有预订这本书。(2)查看书本有没有到图书馆。通过检索书的编号或者通过检索书中的章节内容来进行查找。不同段落越多,检查的准确性也就越高。通过索书号查找,还可以通过个别词查找到书本,如果人们记不清书本的全名,能通过输入记到的个别词语,也能找到这本书。
2.2系统的整体设计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RFID系统的软件框架结构主要有3层结构,具体如下图1所示。层层直接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完成系统功能。
(1)硬件层:此层主要由一些信号传达网络架设等设备组成。(2)逻辑层:又名定位引擎层,主要为上层提供硬件设备需要的内容,还要对上层设备完成管理。通过把上层要表达的信号传达出来,以检查信息是否安全,并筛选信息。本层计算方法需完成想要计算的位置,同时还要为下层供应API(应用程序接口)。(3)应用层:完成系统和读者的交互接口,还有系统和RFID设备的交互。首要是满足读者的需要,使图书馆更加多样化,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
3.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的实现
RFID技术在图书馆内得到了广泛使用,是图书馆采编工作智能化的强大科技后盾,是图书馆采编工作管理手段变革和管理技术进步的有力工具,是采编工作在图书馆藏资源建设中的可靠保障。故RFID系统的实现是图书馆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
3.1实现藏书剔除及文献采访工作
本文设计的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采编系统为图书馆图书储存及剔除和文献资源采访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美国霍利斯在1725年首次明确藏书剔除工作是馆藏资源建设的关键部分,并强调此工作完成的好坏将影响图书采编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代信息知识的不断迅速更新及新旧知识的快速交替,导致图书馆员只有及时预订最新图书资源同时淘汰掉旧的文献资源,才能使馆藏资源始终有强大的吸引力。由于图书馆业务工作较多且繁琐,图书文献资源的数据统计更新不及时,导致文献资源的剔除不合理,最终不能把图书馆资源的价值完全为读者所利用。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准确剔除图书的标准是资源被点击阅览的次数,此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推广为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创新源。
图书馆文献采访困难在于没有准确的用户需求信息综合数据。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查询及统计处理模块能准确地显示文献被查阅的时间和次数,从而能详尽地预测图书用户个性化读书行为及喜好需求,为高效准确地采访图书资源提供依据。其中,期刊类资源的借阅次数是RFID系统统计模块设计的困难,这是因为这类资源只在图书馆内阅览,读者借阅图书时没有数据显示,故每次预订这类期刊尤其是单价较贵的国外期刊时没有可靠的借阅次数统计数据。本文设计的智能图书采编RFlD系统采用的是文献被借阅的报表,此统计分析报表以期刊被用户访问点击次数作为标准排列资源,图书馆员能清楚地看出需要淘汰哪些资源及将要预购何种期刊。同时,此RFID系统还具有收集用户阅读爱好相关信息的功能,为采编者进行图书建设提供全方位的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个性化服务能力。
3.2实现采编数据的可控化
图书编目工作易出现索书号与书名不相符、电脑书名信息有错别字、书名条形码和书目不一致、图书摆放混乱等问题。RFID系统要求所有图书文献资源必须以数据信息顺架摆放,故其对图书编目信息有极高的要求,特别是系统内自动借还书模块的顺利完成需要非常正确的信息。这需要馆员对编目信息进行多次审查及核对,才能进行数据信息的相互关联。对于已经上架的图书也要求多次审核,有问题及时下架重新编目处理,最终要求编目的数据准确无误。利用RFID系统可以全面审核已经编目的图书数据信息,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实现编目数据在系统内可控。
3.3优化采编工作
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采编工作有相当多的流程和要求,故很容易出现漏洞错误。智能化图书采编RFID系统按照采编要求简化采编流程,并完善其细则要求,最终使采编工作能够实现现代化数字化管理要求。基于RFID技术优化后的采编工作流程为图书预订、校验验收、移送藏馆。传统方法要求图书必须按最详细的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才能排架图书,这样工作量是极其地繁琐。RFID技术改变了旧的图书级别分类方法,利用OPAC的文献导航定位功能,使用户将很快找到其要读之书。
4.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服务创新
4.1建立专业化的采编人员
图书采编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会严重影响图书的采编质量,采编人员的能力素养不但要求专业化的学科知识、一定程度的外语技能等,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利用RFID技术可以随时监控文献图书的去向。故采编人员必须要能掌握并使用此技术,跟进技术的进步。对于图书采编人员首先要实时更新资源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学习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理念和互联网技术,最终达到熟练使用RFID技术的要求。采编人员优化工作、减少错误,读者才能得到高科技、智能化的个性服务。
4.2创建采编数据平台
图书馆图书采编工作的重点在于数据信息统计,即按照读者的信息资源需求及个人喜好来统计数据分布,根据统计数据分析读者的借阅情况,最终实现图书期刊文献资源的使用价值。RFID系统首先利用其采编数据平台实时统计图书期刊资源的阅读次数及借阅时间,然后使用其数据分析功能来预测图书采编需求。通过RFID系统提供的用户信息需求,采编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多角度全面地分析,恰如其分地使用资金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最终把购置资金用在需求量最大的文献资源上。学生、教师和采编人员也可以在此采编数据资源平台上进行信息分享,使大家掌握最前沿的信息资源需求,使采编人员更实际、更专业地为读者提供图书文献资源。创建智能图书编目数据平台,实现图书采编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RFID新技术下图书智能采编工作的巨大创新。
4.3创新立体式图书采编新方式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RFID系统创新性地变革传统图书采编模式,创建现书采购、书名采访、馈赠、网络采购及期刊征收等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图书采编新方式。此图书采编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集合资源,可以为资源集中分配提供可能性,最终保证采编的图书种类及数量大大地满足读者连续性、全面性的要求。立体式图书采编方式信息量较大、专业局限较小、速度更快,能直观、具体地掌握图书需求特点,为读者提供计划性图书资源。数字化的图书馆藏资源能够实现电子化网络服务,实现计算机读取书目代替人工,实现网络化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目的。
5.结语
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是基本业务,更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基础,图书资源的高水平服务需要采编为基点。把RFID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管理工作中,为采编事业提供了新的动力,为采编部门自动化发展进步提供技术支持,最终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资源的共享程度。
第二篇:浅议复合图书馆的图书采编工作
浅议复合图书馆的图书采编工作——以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例
季亚文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北京102602 摘要
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复合图书馆中,信息资源、信息载体、技术方法、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设施、服务产品等都是复合的,即传统与现代并存。复合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采编工作有既有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两种类型载体,也有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同时采访工作具有开放性等特点;为此要求我们提高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做好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转型和图书的采访策略。最后介绍了复合图书馆环境下我校采编工作实例。
主题词 复合图书馆, 采编工作,高职院校
ABSTRACT: The hybrid library is the transitional stage from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to the digital library.In the hybrid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carriers, technical methods, service standards, service object, service tools, facilities, services and products are complex;that i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existing.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ybrid library, there are the print resources books & electronic resources books and physical collections & virtual collections;acquirement and cataloging is open.So, it requires that interviewers and catalogers develop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the transformation of acquisition & cataloging and the book acquisition strategy should be carried out.Finally ,under the hybrid library environment, the acquisition & cataloging work of my school was taken as example.KEY WORDS: Hybrid library, the Acquisition & Cataloging Work,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1.前言
“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最早由英国图书馆学家苏顿(S.Suton)于1996年提出。他认为图书馆分为连续发展的四种形态,即: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一个过渡阶段。英特网全球相连的今天,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得到空前的发展,可以说图书馆正处于复合图书馆阶段。在复合图书馆中,信息资源、信息载体、技术方法、服务规范、服务对象、服务手段、服务设施、服务产品等都是复合的,即传统与现代并存。有复合图书馆之父之称的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UK Electronic Library Programme)主任鲁斯布里奇(Chris Rusbridge)对复合图书馆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复合图书馆就是要在一个现实的图书馆中集合一系列不同的技术,并探索在电子与印刷资源并存的双重环境下进行系统与服务的整合,复合图书馆应采用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技术,跨越不同载体,实现对信息资源存取的集成化。在国内,黄宗忠先生也最早提出了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要共存互补的观点。复合图书馆是将纸质与数字、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集成于一体的图书馆(1)。复合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就是整合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图书采编工作是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所承担的工作覆盖了文献收集、加工、分类、标引、编目五个环节,是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基础的工作, 这个环节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图书采编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藏书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图书馆藏书结构与馆藏质量, 在图书馆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复合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是复合图书馆的基础和核心。2.复合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采编工作的特点 2.1 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市场化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由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出版发行出现了市场化、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国营新华书店外,也有集体或个体的书店,还有各种性质的图书发行公司;既有各大出版社的网上书店,也有出版单位和代理商直销的批发市场。其次出版发行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除传统的全国总书目、社科新书目和科技新书目三大书目报以外,还有网上发布的各种出版信息, 以及各种形式的图书博览会、订货会、书市。(2)2.2.文献信息资源结构的变化
复合图书馆除有印刷资源外还有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等电子资源,既有实体馆藏,也有“虚拟馆藏”。图书馆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两种类型载体并存,复合图书馆的采编工作比传统图书馆的复杂。2.3 采访工作的开放性
过去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主要是针对本馆进行,采访人员往往只熟悉本馆藏书的体系结构,而对本地区的其他图书馆缺乏了解,因而采访工作存在严重的封闭性。这种情况,不利于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复合图书馆,要求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做好信息资源建设的协调,达到资源共享。(3)2.4 采编工作人员角色变化
传统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内容包括文献的采集、文献的分类和编目。对于一般的图书馆而言,采用传统的采编办法,如图书到馆后验收、分编、加工、上架周期较长,通常为三个月左右。如进行大批量购书时,由于图书采编人员有限,积压时间会更久。据有关人员研究,新书特别是科技类新书,滞留一年,其情报价值就丧失30%。而对于尖端高新技术类图书,由于高新技术发展更快,一到两年后就几乎变成旧书。在当今网络环境下,随着图书馆联合编目的展开,方便快捷的编目数据的下载为图书编目工作降低了技术门槛,客观上为采编业务外包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所谓业务外包,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政府进行的行政改革,80年代初日本京都市立图书馆实行委托管理(Contracting-out),在日本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委托**之后所出现的业务外包(Out Sourcing)成了图书馆界能够接受的管理方式,90年代业务外包的方法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常州等地图书馆,开始了业务外包的试验,先后建立了一批专门从事“联合采购, 统一编目”的经营机构。业务外包,使得文献的分编加工集约化增强,图书馆的文献分编工作量大量减少,缩短图书采编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编部的图书验收工作简化为协同书商的工作人员清点核对,负责计算机验收并做账、打印清单。(4)2.5 编目的范围和内容的扩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爆炸趋势。怎样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整理、鉴别、分类, 怎样进行编目, 方便读者在浩瀚的信息大海中快速找到有用的资源, 是复合图书馆采访工作的内容。3.复合图书馆环境下采编工作的存在问题
复合图书馆环境下, 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应该根据以上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仍然采用传统的图书采编模式。存在如下一些问题。3.1 图书馆采访观念落后, 图书馆的采访工作指导思想仍然处在传统观念中,具体表现在受传统图书馆理论的影响,“ 即小而全、大而全” 单一分散的馆藏建设模式, 制约了图书馆的图书结构和馆藏特色。
3.2 图书采购招标单一
图书采购招标是近年来图书馆普遍采用的选择图书供应商的模式,但在招标工作中, 由于多数参与招标工作的人员对图书馆具体的业务和教师及学生所需图书不熟悉,往往将图书供应商的书刊折扣率、资质等方面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 而对图书馆在图书供应商处所需要获得的服务与工作上的配合考虑较少, 从而制约了图书馆整个工作流程的改进与优化。
3.3 图书馆采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图书采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采编人员知识结构、知识更新不能适应要求,合格的采编人员应具有知识能力、信息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如今, 不少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又不善于在工作中学习,这就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藏书质量。
4.复合图书馆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采编工作的对策
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同于重点大学图书馆,高职院校图书馆经常受学校办学条件、经费等制约,人力资源不足,特别是图书馆学和信息技术学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而在英美等国,图书馆文献采编人员一般是由高级图书馆员担任,他们都是学科馆员或专业馆员,并同时具有某一学科或专业的学位和图书馆学的学位,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并能和其他学科专家一起组成选书委员会,起到“选书专家”的作用。复合图书馆下,文献内容相同或相似,但载体介质各异的特性,使得图书馆文献采编人员必须对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对文献从内容和载体形态上做出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选择和取舍。为此,复合图书馆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做到如下几条:
4.1 提高采编人员业务水平
图书采编人员是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收集者、把关者, 高职院校图书采编人员不光应有良好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计算机技术,能够进行网络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处理;另外,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绝大部分都是英语。因此具有一定的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写译能力,是复合图书采编人员所必备的基本技能。4.2 深入了解读者需求
复合图书馆环境下, 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庞大、形式多样, 采编人员在注重图书及编目数据质量的基础上, 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检索需要, 有选择地在标引、著录以及目录组织中体现出来,要及时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利用图书馆的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收集图书的流通率,对之加以统计分析, 以便及时了解馆藏利用情况, 从而对图书馆藏结构做出相应调整。
4.3 采编业务外包时做好风险控制
采编业务外包模式较传统模式有优势, 它可以显著降低图书馆的运行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采编业务外包时还应做好风险控制, 这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首先, 在外包期初始阶段, 要对承包商进行评估选择, 再签订外包合同。要根据外包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承包商, 并对承包商技术水平及其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评估, 同时对承包商的财务、设备、人力资源、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其次,要对承包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全过程管理与监督。4.4 做好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转型
采编业务外包模式引入以后,采编工作人员从具体的采编事务中解脱出来了,这时工作要从业务型转向管理型,成为业务外包工作的管理者和监督者。管理监督工作, 包括确定外包业务、选择可以信任的承包商、签订外包合同、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外包业务的质量控制等。其次, 采编部门还要从封闭型转向合作型。同时,应 3 该考虑到,在实行采编业务外包后,采编人员容易对承包商产生依赖,为避免这种情况,图书馆要选派部分采编人员参与到业务外包当中, 与承包商工作人员联合作业,在参与实践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 另外,也可弥补承包商不熟悉馆藏特点的不足。4.5 图书的采访策略
国外的研究表明,目前复合图书馆的采购重点还是印刷资源。但是,电子资源存储量大,更新快,易于检索和传递;据资料显示,美国高校研究人员利用电子资源居多。另据CALLS的统计显示,中国重点高校每年用于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甚至已达全年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三分之一左右(5)。所以今后复合图书馆的采购中电子资源比重越来越大。复合图书馆环境下,电子资源采购要保证存取的持续性。对一般学术期刊,应逐步加大电子化的比重,对重点和核心期刊,则应实行电子和印本双重保障模式,这是满足物理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需要;对重要的、使用率高的学术性图书,则应采取印本和电子并存的方式。文学与通俗读物类文献不需要采购电子图书,可购买些印刷资源(6)。
5.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图书采编工作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分南北两校区,同样图书馆也有南北区,我在南区负责采编部,南区采编部加我共有四人,编目馆员一人,加工馆员一人,典藏馆员一人。今年我们学校南北图书馆的资料购置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图书项目通过中钢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招标,编目管理中引进了业务外包;中标供应商名称:北京腾飞华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纸质图书1折扣73%,电子图书2元/册)和北京京华文轩图书有限公司(纸质图书2折扣72%,专业期刊95%),交货期:采购人圈定清单后的30个工作日,到货率达到99%;南北两校区图书馆都要与这两家公司合作采购编目。这两家公司过去和我们图书馆都有业务往来。我们采编部工作人员在编目加工过程中进行了全面跟踪,对书目数据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在编目加工完成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查,笔者负责抽查典藏图书的索书号与条形码是否与金盘系统内是否一致,是否有遗漏,工作中发现多卷书、连续出版物容易出错,于是对所有的多卷书、连续出版物进行一对一的检查,发现错误立即修改。另外,我们采编部的其他同志也发现图书登录号也有错误,主要原因是编目人员失误,多卷书一般有许多本,加上复本量,册数很多,他们打号时没有细看,结果也使这些书的登录号不能连续排下来,等到发现问题后,就随意地占用后面的号。还有的个别问题是对上下册的书,上中下的书的索书号的编码问题,需要我们采编部人员指导。总的来说,由外包公司的编目人员编目,我们自己采编部的编目人员和典藏人员每天进行校核,就能把工作完成好。如果单纯由放手他们干,就会出现登录号混乱,影响图书馆自己的藏书建设。参考文献
l.复合图书馆_百度百科.[2006-10-27]http://baike.baidu.com/view/574822.htm.2.杨小燕.新形势下我国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硅谷.2008(2):66-67.3.吕宁,李玉君.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琐谈[J].科技信息2006(2):39.4.曾文军.高职院校图书馆业务外包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4(10):202-205.5.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2005-07-08].http://202.117.24.24/html/tugw/tongji_zhn.htm 6.吴冬曼.复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58-62.作者简介:季亚文(1967--),男,江苏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15篇,联系电话***,Email: jiyawen@biem.edu.cn 通信地址:北京市大兴区1251信箱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图书馆 邮编102602。
第三篇:上店小学图书馆图书采编
上店小学图书馆图书采编、加工、保管制度
一、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根据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有系统的采购图书工作。确保馆藏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经费的合理利用。
二、新书进馆后,造好清单交编目人员清点验收,无误后,由经手人、验收人签名,分管领导申批,填好固定资产申报单,交财务科报销、记帐。
三、按照“中图法”的科学体系,及时做好新书的分类、加工、输入微机、新书简介等工作。
四、期刊每半年装订,报纸每月装订,然后登记清点入库。
五、认真做好图书报刊的保管工作,书库经常换气通风,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保持环境优美整洁。
第四篇:图书馆采编1
图书馆采编部
二00八工作计划
根据二00八学院和图书馆的总体任务,结合采编部的实际情况,为了使采编部整体工作井然有序,更上一层楼,推进图书馆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
一、政治是统帅,是灵魂。要继续抓紧政治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抓好对党的十七大文件资料的学习,要求深刻领会十七大的精神实质。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 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院的各项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按照每个读者年购书量四册的标准,计划2008年购买新书18000册,约需资金50万元。重点购买公安法律类和与学院所开课程相关的、学术性、知识性较强的图书
三、订购2008报纸170种(170份)需要资金29483.64元;订购2008中文期刊732种(732份),约需资金80000余元。要求将全国警察院校的学报订齐(此项计划已经大部分完成)。
四、继续强调严格执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关于文献信息资源加工整序的标准。在对图书进行技术加工的所有工序中,都必须统一标准。
五、继续对中央数据库中存在的非规范书目数据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完善,以保证图书的正常流通。
六、继续协助馆内其他同志搞好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图书馆采编部
二00八年元月十日
第五篇:XPM―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XPM―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摘 要:目的 射频识别(RFID)已成为21世纪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方向,它保证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方法 设计并开发了基于RFID的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结果 通过该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图书馆图书流通、馆藏以及内部行政和资产管理等,并可以进行数字资源服务。而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寿命长久的XPM-RFID技术的出现,将会使RFID在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普及应用全面提速。结论 该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实用性也很强,大大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效率的提升,并为读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关键词:RFID XPM-RFID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a)-0197-02
RFID概述
1.1 RFID介绍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同时可以实现对静止或移动中的物体的识别的自动完成和相关数据的获取,是可工作于恶劣环境的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识别,基本的XPM-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也称作射频标签或应答器,是由耦合器和标签芯片组成的)、天线和阅读器三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是具有循环使用、防盗和顺架等功能的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实现获取的识别的一种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可以完成借书和还书的手续。排架、典藏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工作,RFID作为一种结合了射频技术的微电子技术,将图书馆的图书的资料信息存储在微型晶片上,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读取,而且还能通过射频技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交流,比条形码的工作效率更高。
1.2 图书馆流通管理中RFID的应用
图书馆管理中数据采集的效率因RFID的运用而提高,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信息的读取与存储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快速性,而且使信息的载体具有唯一性,这些特定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图书馆管理领域中RFID的广泛运用。
在发达国际与地区,如:欧、美国家,其图书馆管理领域中对于RFID标签在图书、录像等资料的跟踪与管理的普及越来越广,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几个亚洲国家也于前几年陆续展开了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
1.3 使用RFID的原因
目前,在图书馆的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地扩大而管理人员规模保持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每位工作人员的收发、传递、分拣以及排架图书工作量不断增加,使得工作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了书籍资料的搬运整理中,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RFID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处理方案,将工作人员从纷繁的整理工作中得以解脱,使其可以回归到图书管理工作的正轨中来,与此同时,RFID的应用降低了信息和物流的交流时间,尤其突出的优势是RFID标签具有比条形码更快的信息阅读速度,而且RFID标签的阅读可以好几个标签同时进行而条形码的阅读必须在可视光线条件下进行,即在激光或者灯光下才可以进行条形码信息的获取,加之条形码的提取是一个一个的完成的,这就更加使得借还书的手续繁琐,消耗更多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RFID阅读器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1.4 RFID是如何工作的
RFID标签包含有一个非提供动力的天线,可以被提供动力的天线(其实是同属一台RFID阅读器的一组天线)进行识别,完成信息的交流。
RFID发出电磁波的同时标签的天线可以接收这些电磁波,等标签的天线进入RFID发出的电磁波的射频范围内后,阅读器建立的射频区域就为标签的微片电路提供动力,然后再通过晶片对电磁波的调节帮助标签将信息返回给阅读器即可,阅读器再将受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数据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显示。XPM-RFID芯片高频模拟接口模块的设计
应答器的芯片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
符合ISO15693标准协议15.56MHz的RFID系统的结构如下所示,这一芯片获取工作所需电压UN的途径是电感耦合,因此称之为无源RFID芯片,主要由记忆电路、数字逻辑控制电路和模拟前端口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模拟前端口电路由时钟电路、上电复位电路、调制电路与解调电路、高压保护电路、稳压电路以及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基本分组成,芯片中只有两个PAD与外部天线相连接。
2.1 总体结构
图书馆的职能包括具体包括:图书采访(根据本馆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图书编目(对到馆图书进行编目加工)、典藏管理(盘点、顺架)、图书流通(借还、防盗、图书定位查询)等。RFID硬件、计算机集成设施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了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其中标准串串口或USB接口和计算机集成设备进行连接,然后与RFID硬件组成图书馆管理的RFID终端系统,RFID终端系统再通过软件和管理服务中心相连,完成网络连接或数据复制交换。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中心和终端软件的连接所遵守的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图书馆业内相关协议。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2.2 RFID与整体系统的关系
RFID项目既是独立存在的,用于图书借阅的便民服务系统,更是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新馆数字图书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系统。
RFID系统中的24 h自助借还系统、室外归还系统同时承担数字图书馆展现发布的终端服务功能,同时自助借还的相关信息及架位管理信息将通过统一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与后台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该方案选用四川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的X-RFID签,并围绕RFID标签提供一套完整的硬件解决方案:安全门、RFID手持点检仪、室外自动归还系统、自动借还系统、RFID馆员工作站以及RFID标签转换站。
RFID标签:市场上所有可用的UHF和SHF标签大体上工作在反向链路模式(由标签到基站),它们反向散射原理,因此是无源的。
RFID天线是传导读取器和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媒介。
RFID读写器是利用RFID的天线实现通过RFID标签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RFID馆员工作站是一种集成化的设计,主要用于编写标签,完成信息的查询、借书和还书手续的办理,以及用户的账户管理。
2.3 RFID系统设计
RFID系统设计如图4所示。
2.4 RFID应用软件系统设计
RFID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是整个RFID系统运行的基础软件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各种RFID应用的硬件设备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发挥相应的功能。
2.5 应用软件体系结构
RFID系统软件,按照软件架构,可以分为硬件层、硬件访问层,硬件应用层、数据层、数据访问层、业务层、用户层等多个层次。
(1)硬件层,各种组成RFID设备硬件的基本设备单元,如传感器,RFID标签、打印机等。
(2)硬件访问层,用于访问各种硬件设备的软件支撑平台和控件。
(3)硬件应用层,该层面上整合多种硬件结构,形成各种不同德RFID的逻辑单元组合。
(4)数据层,对应的多种数据库以及LAS系统或读者认证系统。
(5)数据访问层,软件方式连接业务应用与基础数据平台的系统软件。
(6)业务应用层,完成图书馆某一特定任务的软件系统单元。
(7)用户层,通过多种逻辑组合,将软件展示给用户。
这样的设计架构,综合考虑了图书馆业务需求及IT技术发展的变化,采用模块化方式,将用户需求分解为业务功能模块,通过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进行组织,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设备和系统,完成设计功能。特点是:模块化设计,通过抽象的物理设备接口,关联用户需求和硬件设备,按照业务逻辑组合硬件、软件资源,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组合构建,满足变化的需求。
开放而独立的硬件层和通用的硬件访问层,符合IT市场运作规律,按照通用的标准和结构配置底层硬件,避免了最终用户应为系统不开放而被捆绑甚至绑架的风险。
系统硬件和软件独立,未来可以根据需要,衍生新的RFID系统设备。
参考文献
[1] 彭泽忠,王兼明,巫向东,等.安全可靠低成本的XPM-RFID芯片及其应用[C]//20013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会,2013.[2] 童远刚,刘建新.基于XPM-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C]//“中国数字图书馆十年:回顾与展望”论文集,2012.[3] 王立荣.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J].现代情报,2005(1):111-112.[4] 王丽明.基于RFID的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数字图书馆,2012(4).[5] 四川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项目说明书: 7-8,14-1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