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省安全生产形势(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19: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年山西省安全生产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年山西省安全生产形势》。

第一篇:2017年山西省安全生产形势

2017年山西省安全生产形势

“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安全生产将面临新的挑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我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省份,高危行业企业数量多,安全生产风险大、隐患多的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

二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管措施还不到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等问题依然突出,全省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

三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资金更加趋紧,安全投入不足、技术和管理人才流失、培训乏力等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的情况可能反弹。

四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在兼并重组和要素整合过程中,企业内部管理可能出现“滑坡”,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五是安全防护距离不足、油气输送管线、危险化学品管道等隐蔽致灾隐患因素不断显现,安全生产管控难度加大。

因此,安全生产工作仍然艰巨而繁重,安全监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准确把握机遇,突出问题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16年山西发生煤矿事故19起、死亡44人,百万吨死亡率0.053,同比分别减少14起、33人、0.026,分别下降42.4%、42.9%和32.91%。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46%、2.1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32.9%。另外,据山西煤监局通报:煤监系统2016年全年查结事故14起,追究责任275人,其中处级干部43人,厅局级干部5人;追究刑事责任41人,行政处分159人,党纪处分64人,行政处罚93人。特别是《意见》提出,要将重大隐患治理、重大未遂事故、重大违法行为纳入刑法追责,也就是说不死人、不造成重大损失就要开始追责,甚至是追罪。所以说,对重大风险的预控,对重大灾

害超前治理,才是源头治本、防范重特大事故的根本所在。

骆书记在山西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树立总体安全观,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一要准确把握安全形势新特点新趋势,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各领域安全工作的领导,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二要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油气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治理能力,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监管新格局。三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四要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产生。五要强化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责任,守住全社会系统安全底线,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楼省长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牢固树立总体安全观,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三条底线”,绝不让安全稳定问题影响干扰转型综改的大局。一要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单位)主责、失职追责”,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压实各级政府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二要推进依法治安。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完善各级政府安全监管执法体制,进一步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和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严查处。严格责任倒查制度,实行目标考核“一票否决”。三要严查整治安全隐患。全面开展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等风险防控措施。在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油气管道、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对去产能企业、长期停工停产矿井和技改矿井的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整改无望的

予以关闭,对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坚决打击取缔。四要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保障水平。在重点领域强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反“三违”专项行动,强化企业生产一线、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实施一批煤矿灾害治理等领域的重大安全治理项目。五要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完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调处化解过剩产能等重点领域的矛盾纠纷,健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六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力度。深化平安山西建设,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山西省煤炭厅2017年安全工作要求:瞄准“一个目标”,即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抓住“一个关键”,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三条底线”和“四铁”要求,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责任”。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进一步理顺全省煤矿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地方属地监管责任,切实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事故煤矿整顿和事故警示教育制度,继续实施安全生产约谈制度,积极发挥“五人小组”安全监管作用。

二是强化安全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五假五超”行为,即: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超层越界、证照过期仍组织生产行为。按照国家煤监局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以“八查”为重点的检查,一查超层越界,二查复产复工验收,三查淘汰退出,四查“六大系统”,五查采煤工艺和方法,六查超能力生产,七查通风系统,八查安全投入。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盯守责任,无论生产的还是停产的,都要有专人驻矿盯守,要有统一的盯守工作内容和标准,明确盯守工作责任。

三是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升整体预控能力。积极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健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

四是加强瓦斯和防治水重点工作。继续抓好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扎实做好通风系统管控、井上下瓦斯联合抽采、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落实和监测监控工作,完成全年瓦斯抽采、利用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行煤矿防治水“三区”(禁采区、缓采区、可采区)管理模式,严禁在水文地质资料不清、水害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区域进行生产建设活动。

五是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煤监局《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在全省组织开展“学标准、用标准”活动,做好对标整改,确保所有生产煤矿达到二级及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六是努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大对新的《煤矿安全规程》的宣传贯彻力度,修订煤矿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创新安全培训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全年完成煤矿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1.5万人次,煤矿特种作业人员5万人次。

七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健全应急联动和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扎实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和人员避险自救培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

第二篇:2017最新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全文】

2017最新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全文】

《山西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业经2017年1月3日省人民政府第1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2月20日起施行。

最新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保障乘坐校车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校车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校车,是指依法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用于接送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上下学的7座及以上的载客汽车。接送小学生的校车应当是按照专用校车国家标准设计和制造的小学生专用校车。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包括服务标准、运营模式、资金筹措、财政支持范围、政府保障措施、实施步骤等内容的校车服务方案;(二)建立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三)根据校车运营和学生乘坐情况,可以对校车服务提供者给予财政补贴;(四)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共享机制;(五)建立完善校车许可审查工作机制;(六)组织有关部门及时改善道路安全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负责召集校车安全联席会议并落实有关议定事项;(二)参与制订并实施校车服务方案;(三)指导、监督校车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四)指导校车服务提供者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五)建立和完善校车信息系统,采集和录入校车信息;(六)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校车使用许可申请的受理、分送、审查和上报工作;(七)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学生乘车费用承担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参与制订并实施校车服务方案;(二)落实校车安全联席会议议定的有关事项;(三)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四)负责维护校车行驶道路的交通秩序,依法查处涉及校车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五)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法对校车使用许可申请提出意见;(六)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对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车辆发放校车标牌;(七)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校车驾驶人资格受理、审查、认定和审验;(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参与制订并实施校车服务方案;(二)落实校车安全联席会议议定的有关事项;(三)对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或者个体经营者,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的违法行为,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四)督促汽车维修企业落实校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五)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对校车使用许可涉及的公路行驶路线和城市公交站点停靠提出审查意见;(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质量技术监督、新闻出版广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险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

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和学校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在校园或者周边道路合理设置校车停车泊位,在学校门前道路设置标志、标线及其他安全设施。

第八条校车服务提供者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二)制定校车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三)做好校车安全维护,发现安全隐患应当及时消除;(四)组织校车驾驶人和随车照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和交通安全等培训,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等知识;(五)与乘坐校车的学生监护人签订安全乘车协议,协议内容应当包括双方权利、义务、安全保障措施、接送路线、乘车的时间地点、交接方式、服务时限、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收取费用的还应当明确收费标准;(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接受校车服务的学生所在学校履行下列校车安全管理职责:

(一)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乘车安全;(二)对乘坐校车的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三)为有乘坐校车需求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乘车信息;(四)发现学生乘坐非法运营车辆的,应当劝阻并告知其监护人;(五)学校长期租用校车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应当同时履行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职责;(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校车驾驶人应当依法取得校车驾驶资格,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饮酒驾车,不疲劳驾车,不超员、不超速。按规定进行车辆保养与维护。发生交通事故或者突发事件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安全,并及时报警。

第十一条接受校车服务的学生监护人应当配合校车服务提供者做好学生安全乘坐校车工作。

学生监护人不得租用未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车辆或者其他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十二条随车照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禁止学生携带易燃、易爆、易碎物品及管制刀具等上车。发生交通事故或者突发事件时,应当配合校车驾驶人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随车照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穿着反光背心。

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学生。校车服务提供者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双方可以按照约定指派随车照管人员。

第十三条校车驾驶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二)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三)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四)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五)无犯罪记录;(六)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第十四条随车照管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年龄为25至60周岁;(二)具有一定的组织沟通能力;(三)身心健康,无癫痫、精神病和传染性疾病等病史;(四)无酗酒、吸毒行为和犯罪记录;(五)上岗前经校车服务提供者培训合格。

第十五条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取得校车使用许可。

校车应当配备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牌、卫星定位装置以及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

校车行驶路线在本县(市、区)行政区域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作出许可。校车行驶路线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跨越两个以上县(市、区)行政区域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作出许可。校车使用许可审查部门应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在法定时限内完成审查工作。

第十六条下列单位或者组织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一)学校;(二)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三)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四)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五)其他依法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单位或者组织。

第十七条取得校车使用许可的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持校车使用许可材料,到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校车标牌。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校车服务提供者的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校车服务提供者发放校车标牌。

第十八条校车标牌分前后两块,分别放置于前风窗玻璃右下角和后风窗玻璃适当位置。

校车标牌有效期的截止日期应当与校车安全技术检验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一致,但不得超过校车使用许可有效期。

第十九条校车标牌丢失、损毁的,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向核发标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补领或者换领校车标牌。

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校车服务提供者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校车标牌交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一)已取得校车标牌的机动车达到报废标准的;(二)校车使用许可被吊销、注销或者撤销的;(三)不再作为校车使用的。

第二十一条禁止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

禁止使用农用车、三轮车接送学生上下学。

第二十二条鼓励学校组织集体活动时使用校车。学校不得使用未取得道路客运许可的车辆运送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第二十三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校车服务。政府购买校车服务的,可以优先考虑信誉良好、安全管理规范的公交公司、客运公司等作为购买服务对象。

第二十四条接受校车服务的学生所在学校未履行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校车服务提供者被吊销或者撤销校车使用许可的,三年内不得申请校车使用许可。

第二十六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2017年2月20日起施行。

第三篇:2006安全生产形势报告

06年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2006年,全国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着眼于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监管,狠抓落实,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向稳定好转。建筑施工事故总体情况

2006年,全国建筑业(包括铁道、水利、交通等专业工程)共发生事故2224起、死亡2538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8%和2.6%(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司《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伤亡事故情况表(调度快报)》)。其中,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以下简称“建筑施工事故”,本分析报告对象即为建筑施工事故)共发生888起、死亡1048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12.51%,死亡人数下降了12.15%;其中共发生建筑施工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39起、死亡146人(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了9.30%,死亡人数下降了14.12%。

全国有21个地区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下降,下降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值(全国下降平均值12.15%)的有17个地区。其中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12个地区:西藏区(66.67%)、甘肃省(54.76%)、天津市(44.44%)、广西区(28.57%)、四川省(27.78%)、云南省(25.93%)、河北省(25%)、海南省(25%)、黑龙江省(24.14%)、浙江省(23.08%)、河南省(22.86%)、陕西省(21.88%)。

2006年,有10个地区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都比上年同期上升。其中,山西省事故起数上升75%,死亡人数上升140%;吉林省事故起数上升44.44%,死亡人数上升44.44%;内蒙古区事故起数上升21.43%,死亡人数上升27.78%;湖南省事故起数上升26.09%,死亡人数上升21.43%;宁夏区事故起数上升25%,死亡人数上升10%;新疆区事故起数上升5.26%,死亡人数上升9.52%;江苏省事故起数上升10.34%,死亡人数上升9.09%;青海省事故起数上升16.67%,死亡人数上升7.69%;湖北省事故起数上升2.94%,死亡人数上升2.38%;辽宁省事故起数上升11.90%,死亡人数上升1.72%。

2006年,发生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10个地区分别是江苏省(死亡84人)、广东省(死亡68人)、北京市(死亡65人)、上海市(死亡64人)、浙江省(死亡60人)、辽宁省(死亡59人)、四川省(死亡52人)、黑龙江省(死亡44人)、湖北省(死亡43人)、云南省(死亡40人)。

2006年,全国有20个地区发生三级事故,共发生39起、死亡146人。其中发生1起三级事故的有9个地区:山西省、内蒙古区、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重庆市;发生2起三级事故的有5个地区:辽宁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发生3起三级事故的有4个地区:黑龙江省(共死亡13人)、山东省(共死亡11人)、贵州省(共死亡11人)、北京市(共死亡9人)。发生4起三级事故的有两个地区:江苏省(共死亡16人)、河北省(共死亡12人)。全国建筑施工事故情况专项分析

全部伤亡事故情况分析

事故类别分析。2006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别仍主要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这些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37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1.03%、20.61%、12.79%、8.78%、6.20%,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89.41%。

事故部位分析。2006年,在洞口和临边作业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7.94%;在各类脚手架上作业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1.16%;安装、拆卸塔吊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10.59%;安装、拆除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数的9.26%。

发生事故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分析。履行全部程序的:发生事故433起,占事故起数的48.76%;死亡48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6.28%。未履行程序的:发生事故309起,占事故起数的34.80%;死亡38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6.26%。部分履行程序的:发生事故146起,占事故起数的16.44%;死亡18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7.46%。

发生事故的工程类别分析。新建工程:发生事故826起,占事故起数的93.02%;死亡956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1.22%。改扩建工程:发生事故46起,占事故起数的5.18%;死亡6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82%。拆除工程:发生事故16起,占事故起数的1.80%;死亡3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96%。

发生事故的工程形象进度分析。施工准备:发生事故20起,占事故起数的2.25%;死亡28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67%。基础施工:发生事故132起,占事故起数的14.86%;死亡15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4.31%。主体结构:发生事故459起,占事故起数的51.69%;死亡55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2.58%。装饰装修:发生事故251起,占事故起数的28.27%;死亡27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6.24%。拆除阶段:发生事故26起,占事故起数的2.93%;死亡4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20%。

发生事故的投资主体分析。政府投资:发生事故133起,占事故起数的14.98%;死亡16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5.36%。企业投资:发生事故683起,占事故起数的76.91%;死亡80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76.34%。个人投资:发生事故72起,占事故起数的8.11%;死亡87人,占死亡总人数的8.30%。

发生事故的工程结构类型分析。砖混结构:发生事故253起,占事故起数的28.49%;死亡29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8.53%。混凝土结构:发生事故429起,占事故起数的48.31%;死亡49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7.62%。钢结构:发生事故36起,占事故起数的4.05%;死亡4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10%。砖木结构:发生事故3起,占事故起数的0.34%;死亡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0.48%。钢、混结构:发生事故61起,占事故起数的6.87%;死亡6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6.01%。其他:发生事故106起,占事故起数的11.94%;死亡13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3.26%。

发生事故的工程性质分析。住宅:发生事故445起,占事故起数的57.64%;死亡49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5.17%。公共建筑:发生事故192起,占事故起数的24.87%;死亡22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5.73%。厂房:发生事故90起,占事故起数的11.66%;死亡10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2.25%。其他:发生事故45起,占事故起数的5.83%;死亡6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6.85%。

发生事故的地域分析。省会及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生事故368起,占事故起数的41.44%;死亡43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41.13%。地级城市:发生事故256起,占事故起数的28.83%;死亡29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8.53%。县级城市(含县城关镇):发生事故220起,占事故起数的24.78%;死亡25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24.33%。村镇(指村庄和集镇):发生事故44起,占事故起数的4.95%;死亡6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6.01%。

发生事故的区域分析。高校园区:发生事故23起,占事故起数的2.59%;死亡3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3.25%。工业科技园区:发生事故43起,占事故起数的4.84%;死亡63人,占死亡总人数的6.01%。经济开发区:发生事故93起,占事故起数的10.47%;死亡11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0.59%。非园区:发生事故729起,占事故起数的82.10%;死亡840人,占死亡总人数的80.15%。

发生事故的天气情况分析。晴天:发生事故641起,占事故起数的72.19%;死亡75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71.94%。阴天:发生事故172起,占事故起数的19.37%;死亡209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9.94%。雨天:发生事故61起,占事故起数的6.87%;死亡6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6.20%。雪天:发生事故4起,占事故起数的0.45%;死亡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0.48%。雾天:发生事故1起,占事故起数的0.11%;死亡1人,占死亡总人数的0.10%。风天:发生事故9起,占事故起数的1.01%;死亡14人,占死亡总人数的1.34%。

三级以上事故情况分析

1.事故类型分析。

施工坍塌:24起、死亡91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61.54%和62.33%。

起重伤害:4起、死亡19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10.26%和13.01%。

高处坠落:4起、死亡13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10.26%和8.90%。

中毒和窒息:3起、死亡11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7.69%和7.53%。

触电:2起、死亡6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5.13%和4.11%。

物体打击:1起、死亡3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2.56%和2.06%。

机具伤害:1起、死亡3人,分别占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的2.56%和2.06%。

2.事故发生地区分析。

发生在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事故13起,死亡50人,分别占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的33.33%和34.24%。

发生在地级城市的事故11起,死亡40人,分别占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的28.21%和27.4%。

发生在县级城市的事故11起,死亡38人,分别占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的28.21%和26.03%。

发生在乡镇的事故4起,死亡18人,分别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10.25%和12.33%。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特点

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继续趋向稳定好转。2006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888起、死亡1048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51%和12.15%;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共发生39起、死亡14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30%和14.12%。

高处坠落事故有所下降。2006年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高处坠落事故发生413起、死亡430人,分别比2005年下降19.96%和20.81%。2006年高处坠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46.51%和41.03%,分别比2005年下降4.33和4.49个百分点。

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山西、吉林、内蒙古、湖南、宁夏、新疆、江苏、青海、湖北、辽宁10个地区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上升,其中山西上升140%、吉林上升44.44%。全国有20个地区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其中,河北、江苏各发生4起。事故原因分析

部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监管能力与日益增大的工程建设规模不相适应。如黑龙江省牡丹江“9.10”重大事故,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期间擅自复工,而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制止,最终酿成事故。

一些项目不依法履行建设程序。如江苏省溧阳市“8.24”重大事故,事故所涉工程未办理施工许可、安全监督等手续,是一个典型的违法违规工程。

部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管理混乱、投入不足,安全生产保证能力低下。如大连“5.19”重大事故,事故所涉工程施工单位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未给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编制虚假材料骗取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

部分建设单位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任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及时支付安全生产措施费用。

一些工程监理单位对自身应负的安全职责不清,不熟悉相关法规标准,未起到应有安全监理作用。如云南文山的“3.17”重大事故,事故所涉工程监理单位未能有效制止施工企业停止使用未经验收和检测合格的起重机械,对事故发生负有监理不力的责任。

第四篇:全市安全生产形势通报

全市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通报

市安监局局长 陈军(2011年4月1日)

一、全市安全生产形势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有关工作措施,圆满完成两节两会期间工作任务,为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3月末,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22起,经济损失640.71万元,同比分别上升1.67%、30.02%,死亡15人,受伤18人,同比分别下降16.67%、5.26%,死亡人数占省控指标的10.71%。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非煤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6起,死亡7人,占省控指标的18.92%。道路交通发生事故19起,死亡8人,死亡人数占省控指标的8.42%。消防火灾发生事故97起,无人员伤亡。地方煤矿、铁路交通、农机等领域无事故。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会议精神 一是会议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召开全市大会4次,专题会议1次部署两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治理“百日行动”

任务、防火安全、节日期间道路交通和消防工作、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二是文件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都制定了安全生产治理“百日行动”实施方案、两节两会期间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市政府下发了做好烟花爆竹销售安全工作的通知、加强企业复产验收的通知等。及时将省政府有关工作通报和领导指示精神传达到各县(市)区及安委会有关部门。

(二)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安全治理百日行动 自 “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市通过开展大检查、专项治理等共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4679家,发现一般隐患6355项,全部落实了整改,成效明显。一是高压严打。煤矿领域加强对复产复工企业的验收和对技改矿井的日常监管,检查59矿次,发现隐患93项。非煤矿山领域以推进标准化和三同时为抓手,全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检查单位210家,发现隐患490项。危险化学品领域以烟花爆竹为重点,加强春节期间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368项。道路交通领域继续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8万起,暂扣车辆921台,拘留92人,扣留非法运营三轮车200余台。消防部门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管控力度,深化“四个能力”建设,检查单位场所2428家(处),发现隐患647项,责令“三停” 13家,查封9家,行政拘留1人,罚款16万元。特种设备领域检查单位68家,检查在用特种设备338台(套),立案查处2起,处罚2万元。建筑施工领域检查了32个施工现场,查处隐患142条,停工整改2个现场。教育系统开展了新学期检查、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及时处理隐患137项。二是联合作战。春节期间,公安、安监、综合执法等部门对烟花爆竹销售摊点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加强对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控;综合执法局、安监部门对城市燃气、加油站等重大危险源开展重点检查;安监、公安部门信息互通,部分县区停止了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火工用品供应;消防、服务委联合执法,对重点商场、饭店、宾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全面排查。三是认真督查。1月20日至30日,由市政府市长、副市长带队组成七个督查组,对全市“百日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4家(处),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县(市)区、行业部门也分别组织开展了督查行动。四是加强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各类媒体,对“百日行动”进行不间断宣传:《朝阳日报》连续报道了市政府领导对各县(市)区开展督查的情况;消防部门举办了朝阳市首届消防安全进万家答题活动;公用事业部门开展了入户拜年发放安全知识年历和宣传资料活动;安监、公安等部门对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知识进行重点宣传;公安部门组织宣传车对道路交通整治进行流动宣传等等。

(三)多管齐下,加强国务院《通知》的宣贯

一是制发文件。各地、各职能部门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通知》精神,有关宣传活动都在进行中。同时,一些行业领域的专项实施文件陆续下发到基层和企业。二是加强培训。在开展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全员普及培训过程中,将《通知》作为重点内容讲解和考核。在各级政府、各行业系统会议和培训班上,都对《通知》进行宣讲和强调。三是开辟专栏。自3月份起在《朝阳日报》开辟“安全之窗”专栏,每周刊文宣传《通知》精神,将持续一年。四是强化检查。安监局将《通知》内容印制成统一的执法文书下发到各科室(单位)和县(市)区局,作为检查企业的新标准规范执法行为。五是召开大会。针对我市工作重点,3月24日安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各级政府领导和安监工作人员参加的规模空前的千人大会(1580人参加),宣讲《通知》内容,规范矿山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四)严防死守,做好突发事件处理

一是加强值班值宿。各重点部门都制定了24小时值班方案并坚持执行,主要领导带队值班。在两节两会期间没有发现人员脱岗和电话不畅等现象。二是严格信息报送。各地各部门认真了解、汇总各行业领域事故和工作开展情况,每天都按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当日安全生产情况,遇有紧急情况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没有发生迟报、漏报等现象。三

是提高反应能力。2月14日朝阳县西五家子一关闭鞭炮厂发生爆炸事件后,市县政府领导通知及相关部门及时赶赴现场,之后市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调查处理及善后等有关问题,并就解决关闭鞭炮企业遗留问题连续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进行落实。目前,已经完成了调查和清理工作。2月23日北票乾源铁选厂发生透水事故后,市、县两级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积极组织施救。市政府在3月2日召开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责任,决定将我市非煤矿山采空区治理工作延期至今年年底,以减少事故发生。

虽然我市一季度形势总体稳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因素影响着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一是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问题仍然不容小视,特别是非煤矿山领域存在着无证生产、建设工期过长、不按设计施工、以及非法违法施工和建设等问题,有的地区十分严重;二是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欠账太多,保障能力薄弱;三是企业和基层安全生产管理不严、不实,流于形式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二季度我们要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落实具体措施,消除各类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第五篇:煤矿生产形势及安全生产措施

煤矿生产形势及安全生产措施

摘 要:为研究我国近年煤矿重特大事故一般性规律,以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数据为分析对象,进行交叉分析研究。分析表明: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逐年减少,其中瓦斯事故发生频率最高;全年中第二季度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但平均死亡人数最低,第四季度平均死亡人数最高;贵州、黑龙江、吉林为重特大事故多发省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预防对策,对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矿事故;安全管理;手指口述 当前煤炭生产形势

1.1 基本情况及整体趋势分析

据统计,2011-2014年我国煤矿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64起,死亡1085人,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国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21起减少至2014年的13起;死亡人数减少133人,下降38.8%,可以看出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的整体情况趋于稳定减少状态近几年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向好转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大幅度提升,另外,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对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整体下降的情况下,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却呈现出增长趋势,由2011年的16.7人/起到2013年的17.5人/起,其原因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在注重事故发生起数、财产损失、伤亡人数的减少同时,更应该开展细致的安全预防工作,将事故产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减少事故平均伤亡人数。

1.2 事故类型

根据我国煤矿生产特点按照事故类型进行统计,2011年至2014年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透水事故、火灾事故及其他事故(包括一氧化碳中毒、运输事故、坍塌事故、跑车事故、冲击地压事故、冒落事故、坠落事故)。分析各季度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类型,有助于加强专项的安全管理工作,减少煤矿重特大事故的产生,煤矿重特大事故类型主要为瓦斯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及透水事故,其中透水事故多发生在第二季度,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第四季度陡然上升,而瓦斯爆炸事故则处于高发状态。

1.3 事故发生时间

按照事故发生的季度分析,煤矿重特大事故在第一季度有12起,事故平均死亡人数却达到了17.8人/起,原因为第一季度处于春节期间,煤矿在春节期间大都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重特大事故发生较少,但在春节前期由于煤炭需求量较大,一些煤矿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超强度组织生产现象严重,乱采乱挖,为了躲避检查,白天停工,晚上安排大量的工人生产,尤其那些资源临近枯竭没有正规作业面的整合矿井,可能会进入采空区残采作业,容易引发事故。因此在第一季度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各级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安全执法人员和煤矿安全监察员应加强对基层工人的监督与培训,提高警惕严防事故发生。第二季度事故虽多但平均死亡人数在全年中最低,第二季度煤炭使用量减少,煤矿生产量下降。三季度死亡人数与事故起数均呈现高峰,此时处于夏季,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人的惰性比较大,工人的“省能心理”与管理者管理方面的漏洞[1]较多。四季度由于天气转冷,北方对于煤炭的需求量增加,同样处于煤矿生产的高峰,因此更应该加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1.4 事故发生地域 根据事故发生的地域情况分析,贵州省、黑龙江省及吉林省为事故多发省份;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其中第三类群集北京、天津、上海在内的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第一类群集的七个省份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67.7%,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68.5%。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客观原因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群集一中事故多发省份均为我国产煤大省,存在小型矿井多,条件复杂,开采时间久,难于监督管理等问题。贵州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多,发生瓦斯灾害的几率大。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增大,瓦斯涌出量增大,突出危险性增加,这是瓦斯灾害事故易发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2]。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约占矿井总数量的10%,随着开采水平不断下延,瓦斯涌出异常、突水威胁、冲击地压、高地温等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3]。事故多发省份均为我国产煤大省,一些资源枯竭、面临关闭的老矿井渐多,生产布局分散、系统复杂、采掘地点多、战线长、井下人员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极容易发生超层越界、私挖滥采、无序生产的情况,井下安全生产管理难度不断加大。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根源

(1)煤炭自然因素的局限性。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为分界线,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的格局。煤层埋藏较深,大部分为井工矿,而发达国家大部分煤矿为露天款,这是发达国家死亡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煤层开采条件差,自然灾害严重,比如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多、56%的矿井具有煤尘爆炸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矿井时刻受到突水淹井的威胁等。

(2)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煤炭占到70%左右,决定了煤炭工业和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同时,由于我国煤炭分布格局不平衡,造成了煤炭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众多的乡镇煤矿。乡镇煤矿的特点是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及安全意识差等。而且乡镇煤矿造成了大部分的煤矿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

(3)安全监督存在不足之处。我国煤矿安监局的垂直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监管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实际的煤矿安全监察中,存在职责定位不清晰的现象;部分地区存在执行不力的情况;安全检擦人员相对于需要监管的煤矿而言较少。

(4)煤矿技术装备比较落后。2012年,我国的采煤机械化成都为80.1%,掘进装载机机械化程度为55.8%。在3类煤矿中,国有煤矿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乡镇煤矿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并且存在超期服役现象,电气防爆性能比较差,没有抵御灾害的能力。

(5)煤炭从业人员素质较差。我国煤炭行业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高素质人才流动性较大,导致了煤矿管理较为混乱。大部分煤矿的一线工人为农民工、外包工(有的乡镇煤矿农民工比例达到95%以上),整体素质较差,安全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以主观意识和经验为主,缺乏安全生产知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三违”现象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对措施

(1)在职工中推行 “手指口述 ”操作法,提高职工素质。各班组和个人在工作前和工作过程中 ,通过用眼盯、用手指、用口说等形式,完成 5个步骤:一是把握现场情况。开工前 , 作业人员首先对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进行观察 , 并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确认, 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安全注意事项。二是追根求源。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对工作场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的后果及危害进行分析 ,提高对不安全因素的重视程度。三是制订解决措施。根据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 制订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 员工必须明确表明自己已经认识到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 ,并大声喊“明白”, 然后开始工作。四是确定目标。要求现场作业人员工作前 ,必须眼盯、手指操作对象, 并口述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 ,确认无误后, 方可作业。五是加强教育。在发动和组织学习的同时, 要根据管理规定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专门制订各工种“手指口述操作法 ”操作标准、操作细则。并将“手指口述操作法 ”标准、程序 ,制成图版 ,方便职工掌握和运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排查, 对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和部位进行问题整改,对不能整改的问题 , 悬挂醒目的 “安全警示牌”, 进行善意的提醒 , 使工作人员引起注意。同时 ,在班前会上进行安全提醒和警示 ,在员工中引起共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4]。

(2)加强可控事故预防。1941年美国人海因里希(Heinrich)对55万件机械事故进行统计后发现,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件数之比为1:29:300即海因里希法则[7]。从日常工作的细节入手,例如劳保用品的规范化、班组纪律的执行等问题,减少无伤害事故的预防,从而控制事故的产生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安全监管。针对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完善,从制度上规范、约束煤矿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工人、安全监管人员;加大对煤矿违法生产、事故瞒报的惩罚力度。提高国家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将安全监管的关口向前移,落实属地责任,提高煤矿安全监督的效率。

(4)加大安全投入,增强“科技兴安”。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装备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加大科研的投入,包括基础理论的研究、矿井瓦斯的防治、水害的预防、煤自然发火的治理等,用先进的理论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加大对煤矿生产系统的机械化改造,提高机械化采矿的水平,建立本质安全化的煤矿安全生产系统。

(5)多措并举,提高小煤矿的整治力度。乡镇煤矿,尤其是非法的小煤矿是我国煤矿事故的主要源头。山西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小煤矿的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全生产形势有了极大的好转。随后,全国采取多种措施,实施了重点关闭生产能力9万t/a以下以及存在严重灾害煤矿的政策。

(6)加大排查力度,全面辨识安全隐患。安全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线,因此,治理安全隐患可以从根源上切断事故链,杜绝事故的发生。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对煤矿安全隐患展开排查,重点排查电气、瓦斯、水害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加大“三违”的检查力度。在全面辨识“人、机、环”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将安全隐患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两类。一般的安全隐患煤矿自行处理,重大的安全隐患政府挂牌督办。

(7)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的素质。在煤矿安全培训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力度,完善安全培训体系,提高培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煤矿工人生产过程中的应急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提高安监人员的安全监管能力和责任意识。

(8)加强监督管理与科技应用。运用安全管理中的人机工程、心理学及行为学进行针对性的监督管理,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度。对事故多发季节、类型加强监督,预防事故发生。对煤矿开采事故类型分析,针对性地加快瓦斯浓度预测等相关科技产品的开发,加强科技转化速度,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对煤矿事故进行预防管理。

(9)开展安全培训与安全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舒缓员工心理压力的同时,灌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使受咨询员工深刻理解、充分领会。在缓解员工心理压力的同时达到安全教育目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5]。结束语

通过对2011-2014年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时间、类型、地区交叉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加强煤炭矿山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我国煤炭生产主要省份随着煤炭需求快速增长和生产建设规模扩大而使煤矿安全生产面临较大压力,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煤矿瓦斯等灾害会越来越严重,同时,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也会面临致灾风险。因此,重视对于煤矿重特大 事故的影响因素交叉分析,并在煤矿安全管理的实践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煤矿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参考文献

[1]邓奇,刘明举,赵发军.2008年我国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防范措施[J].煤炭技术,2010,29(6):14-16.[2]王忠奎.贵州煤矿事故发生原因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02):15-18.[3]于斌.黑龙江省煤矿事故规律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4,33(04):37-39.[4]张宝钢,梁卫强.手指口述 ”操作法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37 [5]王旭昭,卢丽丽.基于安全心理因素的事故模型探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5,38(01):36-39.

下载2017年山西省安全生产形势(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年山西省安全生产形势(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

    关于我市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形势汇报 市安委办主任、安监局局长:陈 永 胜 (2010年12月2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强化监管监......

    安全生产形势 有关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形势、法律法规 讲 座 2010 一、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安全? •安全,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生产安全是指生产系统中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在生产......

    2011年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011年度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暨第四季度质量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各位同志: 受局党组和局务会委托,我在这里对2011年第四季度质量安全生产形势做一个分析并对2011年度来的质量与安全......

    6月份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分析

    6月份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分析一、6月份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6月份,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起,重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6.3万元,无死亡事故发生。事故起数、重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

    夏季安全生产形势研判

    xxxxx夏季安全生产形势研判根据maomao文件要求,我xx就夏季社会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如下: 一、总结分析 截止到2014年月底(因统计原因综合每月5日前总结上一个月份的),全州共发生各类......

    7月份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分析

    7月份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及分析 一、7月份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7月份,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9起,死亡2人,重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12万元。事故起数和重伤人数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下......

    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制度

    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制度 (晋政发[2008]30号 二○○八年十一月三日)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加强各级督查工作,促进各生......

    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

    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 (晋政发[2008]30号 二○○八年十一月三日)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省政府安委会)的工作,健全省政府安委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