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报常见问题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报常见问题 ?(2008-11-04 20:02:36)转载▼ 标签:? 财经分类:?会计实务 一、一般纳税人
(一)辅导期一般纳税人
1、辅导期第一个月,当月认证的专用发票数怎么填报?
认证的专用发票数填在表二的第24、25待抵扣进项税额、第35栏“本期认证相符的全部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中。
2、辅导期第一个月比对的结果出来了,在报表上怎么填报?
可以抵扣的数填写在表二的第23栏“初期已认证相符且本期未申报抵扣”中,同时这个数自动挤到表二的第3栏“前期认证相符且本期申报抵扣”中。
3、辅导期取得《铁路运输发票》怎么填报?
填写在表二的第8栏“7%扣除率”中。
4、辅导期取得《公路内河运输发票》,已经认证,怎么填报?比对结果出来后怎么填报?
认证的数填写在表二的第31栏“7%扣除率”中。
比对结果出来后,可以抵扣的数填写在表二的第8栏“7%扣除率”中。
5、辅导期取得《废旧物资专用发票》,已经认证,怎么填报?比对结果出来后怎么填报?
废旧物资专用发票比照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
(二)外贸出口企业
1、外贸企业用于出口的进项税额怎么填报?
填写在表二的第24、25、26待抵扣进项税额、第35栏“本期认证相符的全部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中,不得参与当期抵扣。
2、外贸企业出口的销售收入怎么填报?
出口销售额填写在主表的第9栏“其中:免税货物销售额”和表一的第17栏“未开具发票”中。
3、外贸企业因出口征退税率不一致而导致的征退税率差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申报表在哪体现?
由于外贸企业内外销分开核算,用于出口的进项税额不在内销抵扣,所以此部分进项转出在增值税申报表上不体现。
(三)生产型出口企业
1、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销售收入和应退税额报表怎么填报?
出口销售额填写在主表的第7栏“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销售额”中,应退税额填写在第15栏“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中,但当期计算的应退税额要在下期申报表中体现。
2、生产型出口企业因征退税率不一致而产生的征退税率差在哪体现?
填写在表二的第18栏“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中。
3、生产企业来料加工报表怎么填报?
销售额填写在主表的第10栏“免税劳务销售额”和表一的第17栏“未开具发票”中。
(四)查补税款
1、税务机关查补纳税人应计未计的收入,纳税人补税后,当期又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当期申报表,应该怎么填报?
由于当期开具了专用发票,所以在申报抄税时,与当期的其他销售额一并记在表一第1栏“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中,再将查补已经补税的销售额在表一第4栏“未开具发票”中填写负数,同时表一的第6栏“纳税检查调整”中要将查补数填入;销售额还要在主表的第4栏体现,税额在主表的第16栏“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体现。
2、税务机关查补的调减的进项税额,申报表如何体现?
表二填写在第19栏“纳税检查调减进项税额”中,主表填写在第16栏“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中。
(五)一般纳税人简易征收办法征税
1、非八大行业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售价未超原值,按政策免征增值税,报表怎么填报?
主表填写在第9栏“免税货物销售额”中,表一填写在第16栏“开具普通发票”中。
2、非八大行业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售价超过原值,政策规定应按4%减半征收增值税,报表怎么填报?
表一填写在第10栏的4%项下。主表销售额填写在第5栏“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中,按4%征收的税额填写在第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中,按4%减半计算的税额填写在第23栏“应纳税额减征额”中。
(六)主要逻辑关系
1、主表第1栏(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表一第7栏(当期+纳税检查调整)
2、主表第2栏(其中:应税货物销售额)=表一第5栏(应税货物小计)
3、主表第4栏(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表一第6栏(纳税检查调整销售额小计)
4、主表第5栏(按简易征收办法征税货物销售额)=表一第14栏(销售额合计)
5、主表第6栏(其中: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表一第13栏(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合计)
6、主表第11栏(销项税额)=表一第7栏(销项税额合计)
7、主表第12栏(进项税额)=表二第12栏(当期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合计)
8、主表第14栏(进项税额转出)=表二第13栏(本期进项税额转出税额)
9、主表第15栏(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填写上月应退税额
10、主表第16栏(按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表一第6栏(纳税检查调整税额合计)+表二第19栏(纳税检查调减的进项税额)
11、主表第21栏(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表一第12栏(应纳税额小计)
12、主表第22栏(按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缴税额)=表一第13栏(纳税检查调整税额合计)
13、主表第34栏(本期应补、退税额)=本期实际应入库(或多缴)税额
二、小规模纳税人
1、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售价未超原值,免征增值税,报表怎么填报?
销售额填写在第6栏“免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中。
2、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售价超过原值,按4%减半征收,报表怎么填报?
销售额填写在第4栏“销售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不含税销售额”,4%减半计算的税额填写在第11栏“本期应纳税额减征额”中。
3、小规模纳税人出口货物销售额在哪填报?
销售额填写在第8栏“出口免税货物销售额”中。
第二篇: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报办法
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报办法
(一)内外销售收入填报销售额(主表)和销售情况明细(表一)
生产企业销售货物应区别内外销收入,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附表)不同的栏次:
1、内销货物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02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一条一至五项规定的出口视同内销货物,属于一般贸易出口方式的应税收入,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第2栏,并区别情况将应税收入分别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第1、3、4栏;
《通知》第一条一至五项规定的出口视同内销货物,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方式的应税收入,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第5栏,并区别情况将应税收入分别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第8-11栏;
2、当期出口并在财务上做销售的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免抵退税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第7栏,“免、抵、退办法出口销售额”中;包括本出口发生退运并已在税务机关取得《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的销售额负数。对《通知》第一条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货物,不办理退税出口销售额并且已计算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应在申报纳税当月冲减调整免抵退销售额。
注意:不包括以前出口发生退运且本已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销售额
3、企业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的销售收入和取得《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及其他出口免税销售额填报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第8、9、10栏和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第三部分“免征增值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明细”的相关栏次。
(二)进项税额明细(表二)
1、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
生产企业购进内外销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认证,并在认证的当月将申报抵扣的数据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2栏;取得的非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扣税凭证按规定时限采集,并区别情况分别填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第5-10栏。
2、进项税额转出
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第18栏)按当期全部(包括单证不齐全部分)免抵退出口货物人民币销售额与征、退税率之差的乘积计算填报,有进料加工业务的应扣除“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扣税额抵减额”;当“出口销售额乘征、退税率之差”小于“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时,“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按0填报,其差额结转下期。
3、《通知》第一条一至五项规定的出口视同内销货物和退运并已补税的销售收入,生产企业已按规定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并已转入成本科目的,可从成本科目转入进项税额,填报负数在其他栏21栏次(需征收管理部门确认)。
4、本出口货物退运未补税并办理《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冲减当期免抵退销售额和免抵退税额的,按照当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第15栏A计算结果,填报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第18栏)。
5、以前出口货物退运并已补税,补交的税款,应按照《出口货物退运已办结税务证明》和税收缴款书列明的金额填报负数免抵退货物不得抵扣税额”(第21栏)(需征收管理部门确认)。
6、企业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的销售收入和取得《来料加工免税证明》及其他出口免税销售额的业务,按照规定计算出进项税额转出,填报免税货物用(第14栏)
(三)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税款计算
“免抵退税货物应退税额”(第15栏)按照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上期《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当期应退税额”栏填报。注意:对出口企业按《通知》第一条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货物,不再办理免抵退税。对已计算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应在申报纳税当月冲减调整免抵退税额。
(四)若本期退税部门审核确认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的“累计申报数”与本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对应项目的累计数不一致,企业应在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时根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汇总表》中“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差额”栏内的数据对下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有关数据进行调整。
第三篇:《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8-14
44、《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的填报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生产企业在向其主管退税机关进行免抵退税正式申报的同时,要将申报所属期有关增值税纳税数据在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中填报,作为计算当期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的申报依据。并在规定申报期限内向主管退税的税务机关申报。具体填报项目及要求如下:
●所属期:申报年月的所属期必须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致。
●内销货物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内销货物金额填报。
●简易征税货物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简易征税货物金额填报。
●免税货物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税货物金额填报。
●出口货物征税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出口货物需征收增值税的金额填报。
●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税货物金额填报,此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人民币金额合计数一致,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自动引用。
●销项税额合计: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销项税额填报。
●进项税额发生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进项税额发生额填报。
●进项税额转出: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进项税额转出填报。
●不予抵扣税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不予抵扣税额”填报,此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不予抵扣税额”合计数一致,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自动引用。
●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根据企业当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填报,此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中“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合计数一致,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中自动引用。
●进项税额合计: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进项税额合计数填报。
●上期留抵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上期留抵税额填报。
●调整上期留抵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查补税款调整上期留抵税额填报。
●免抵退应退税额:根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免、抵、退应退税额填报,此金额必须与上期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免、抵、退审批通知书》中的“应退税额”一致。
●进口料件模拟税额: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企业不可输入,且同时为0。
●应纳税额:根据本表计算填报。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合计-(进项税额合计+上期留抵税额±调整上期留抵税额)+免抵退应退税额。
《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情况汇总表》通过“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系统”录入、打印并生成电子数据。
45、目前使用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由于目前使用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不能满足现行免抵退税管理的需要,因此,对目前使用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须作调整后填列。调整如下:●第9栏“出口货物免税销售额”,填报生产企业出口销售额、来料加工等出口免税销售额。此栏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第10栏“人民币金额”合计数一致。深加工结转的出口免税销售额也在此栏反映,在贸易性质栏注明“99”。
●第16栏“免抵退税货物不予抵扣税额”,填报口径为: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退税税率)。此栏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税明细申报表》中第13栏“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合计数一致。
●第17栏“其他”改为“免抵退货物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此栏金额必须与《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中第5栏“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合计数一致,以负数填列。
●第25栏“免抵退货物已退税额”改为“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此栏金额必须与退税部门上月出具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中的“应退税额”一致。
自2003年7月1日起,凡使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公布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电子信息采集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均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重新修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3]53号)规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进行增值税纳税申报。
46、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电子审核的审核项目有哪些?
答:审核时对企业申报的退税数据进行下面几个项目的审核:(1)自身逻辑审核;(2)进料加工数据逻辑关系审核;(3)与免税电子信息进行对审;(4)与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进行对审;(5)与报关单电子信息进行对审;(6)与核销单电子信息进行对审。
47、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电子审核的审核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每个项目的具体审核内容如下:
(1)自身逻辑审核:
退税数据的自身逻辑审核,是退税数据的基本审核内容,是每条退税数据必须进行审核的内容。
主要进行如下具体项目的审核:数据的唯一性检测、数值项大于大于零、贸易性质代码在代码库中且该贸易性质的出口数据可以退税、币别代码在规定的代码库中、外币离岸价与人民币离岸价的计算关系是否正确、根据退税数据的出口日期审核该数据适用的征税率和退税率正确、征退税差额的计算是否正确等。
(2)进料加工数据逻辑关系审核
对于贸易性质为进料加工的,还要进行进料加工数据逻辑关系审核,这也属于退税数据的自身逻辑审核,是退税数据的基本审核内容,是每条进料加工性质退税数据必须进行审核的内容。
主要进行如下具体项目的审核:该进料加工性质退税数据的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号是否已经作了备案登记、计划分配率是否与进料加工手册登记库中相应数据一致、该进料加工手册尚未进行核销、出口销售额与应核销海关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应抵扣税额、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的计算关系是否正确等。
(3)与免税电子信息进行对审
如果电子审核的审核配置要求退税数据与免税电子信息进行对审,则与免税电子信息主要就如下具体项目进行交叉稽核:退税数据的出口发票号码在免税电子信息中可以找到,即该出口货物的销售已向征税机关进行了免税申报;退税数据的所属期与免税电子信息相应数据的所属期之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本项目审核通过后,免税电子信息中相应数据的‘退税已申报金额’被设置为免税电子信息中原‘退税已申报金额’加本退税数据中的‘出口人民币金额’。
(4)与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进行对审如果该退税明细数据属于代理出口的,即该数据的代理出口证明号码不为空,且电子审核的审核配置要求退税数据与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进行对审,则与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主要就如下具体项目进行交叉稽核:退税数据的代理出口证明号码在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中、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中相应数据未被设置挑中标志、申报的退税数据退税率不应高于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中商品代码数据对应的退税率、申报的退税数据美元离岸价与代理出口证明电子信息中美元离岸价之差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5)与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进行对审
如果电子审核的审核配置要求退税数据与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进行对审,则与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主要就如下具体项目进行交叉稽核:退税数据的出口报关单号码在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中、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中相应数据未被设置挑中标志、申报的退税数据退税率不应高于报关单电子信息中商品代码数据对应的退税率、申报的退税数据美元离岸价与出口报关单电子信息中美元离岸价之差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
(6)与收汇核销单电子信息进行对审
如果电子审核的审核配置要求退税数据与收汇核销单电子信息进行对审,则与收汇核销单电子信息主要就如下具体项目进行交叉稽核:退税数据的收汇核销单号码在收汇核销单电子信息中、收汇核销单电子信息中相应数据未被设置挑中标志。
48、外贸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退税申报方式?
答:外贸企业可根据情况采取电子与纸质申报或纸质申报。
(1)电子与纸质申报。申报时既要申报电子数据,又要申报纸质报表。
凡出口企业申报退税未录入或录入退税单证信息不正确的,税务机关一律不予受理申报,不予退税。
(2)纸质申报。对特准予以出口货物退税的企业可以不实行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办法,按规定手工填写有关申报表申报退税。如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企业、外轮供应公司等。
49、外贸企业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如何计算?何谓单票对应法?
答: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的计算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所注明的进项金额和出口货物所适用的退税率计算。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或=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单价×退税率实行出口退(免)税电子化管理后,除特殊退税企业外,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的计算均采取单票对应法。所谓“单票对应法”,是指在出口与进货的关联号内进货数据和出口数据配齐申报,对进货数据实行加权平均,合理分配各出口占用的数量,计算出每笔出口的实际退税额。它是出口货物退(免)税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的一种退税基本方法。在一次申报的同关联号的同一商品代码下应保持进货数量和出口数量完全一致,进货、出口均不结余。对一笔进货分批出口的,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进货分批申报单。
50、外贸企业出口货物按单票对应法应退增值税如何计算?
答:本期发生应退增值税金额=本期发生应退出口进项金额×平均退税率。
本期发生应退出口进项金额=本期发生应退数量×平均单价。
本期发生应退数量=min(本期发生进项数量,本期发生出口数量),数据的实退数量根据同一(关联号+商品代码)下本期发生进项数量、本期发生出口数量取小,即多出的进项数量、出口数量忽略。
本期发生出口数量=本期(关联号+商品代码)下出口明细数据出口数量的合计。
本期发生进项数量=本期(关联号+商品代码)下进项明细数据出口的数量合计。
平均单价=本期(关联号+商品代码)下的不含税金额合计/本期进项发生数量。
平均退税率=本期发生进项应退税额/本期发生进项金额。
本期发生进项应退税额=本期(关联号+商品代码)下的应退税额合计。
本期发生进项金额=本期(关联号+商品代码)下的不含税金额合计。
第四篇:2015增值税纳税申报表(xiexiebang推荐)
附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税款所属时间: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纳税人名称:(公章)金额单位:元至角分开具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额开具其他发票未开具发票纳税检查调整项目及栏次销项销项销项销项(应纳)销售额(应纳)销售额(应纳)销售额(应纳)税额税额税额税额2345678销售额扣除后应税服务扣除项目销项(应价税合本期实际含税(免扣除金额税)销售额销项(应纳)税额纳)税额计14=13÷(100%+税13=11-12率或征收率)×税率或征收率合计117%税率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17%税率的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全部征13%税率税项目11%税率6%税率其中:即征即退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即征即退项目即征即退应税服务6%征收率5%征收率4%征收率
二、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全部征3%征收率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项目3%征收率的应税服务预征率 %预征率 %预征率 %其中:即征即退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即征即退项目即征即退应税服务
三、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抵退税应税服务
四、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税应税服务***13a13b13c14***=1+3+510=2+4+11=9+10+76+812————————————————
一、一般计税方法计税———————————————————————————————————————————————————————————————————————————————————————————————————————————————————————————————————————————————————————————————————————————————————————————————————————————————————————— 填写说明
(一)“税款所属时间”、“纳税人名称”的填写同主表。
(二)各列说明
1.第1至2列“开具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反映本期开具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和税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的情况。
2.第3至4列“开具其他发票”:反映除上述三种发票以外本期开具的其他发票的情况。3.第5至6列“未开具发票”:反映本期未开具发票的销售情况。4.第7至8列“纳税检查调整”:反映经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并在本期调整的销售情况。5.第9至11列“合计”:按照表中所列公式填写。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第1至11列应填写扣除之前的征(免)税销售额、销项(应纳)税额和价税合计额。6.第12列“应税服务扣除项目本期实际扣除金额”: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附列资料
(三)》第5列对应各行次数据填写;应税服务无扣除项目的,本列填写“0”。其他纳税人不填写。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应税服务按规定汇总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分支机构,当期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填入本列第13行。7.第13列“扣除后”“含税(免税)销售额”: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本列各行次=第11列对应各行次-第12列对应各行次。其他纳税人不填写。
8.第14列“扣除后”“销项(应纳)税额”: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以下要求填写本列,其他纳税人不填写。(1)应税服务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税
本列各行次=第13列÷(100%+对应行次税率)×对应行次税率
本列第7行“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即征即退应税服务”不按本列的说明填写。具体填写要求见“各行说明”第2条第(2)项第③点的说明。
(2)应税服务按照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本列各行次=第13列÷(100%+对应行次征收率)×对应行次征收率
本列第13行“预征率 %”不按本列的说明填写。具体填写要求见“各行说明”第4条第(2)项。(3)应税服务实行免抵退税或免税的,本列不填写。
(三)各行说明
1.第1至5行“
一、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全部征税项目”各行:按不同税率和项目分别填写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全部征税项目。有即征即退征税项目的纳税人,本部分数据中既包括即征即退征税项目,又包括不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一般征税项目。
2.第6至7行“
一、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其中:即征即退项目”各行:只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即征即退项目。按照税法规定不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不填写本行。即征即退项目是全部征税项目的其中数。
(1)第6行“即征即退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本行不包括应税服务的内容。
①本行第9列“合计”“销售额”栏: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不含税销售额。该栏不按第9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②本行第10列“合计”“销项(应纳)税额”栏: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销项税额。该栏不按第10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2)第7行“即征即退应税服务”: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本行不包括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内容。
①本行第9列“合计”“销售额”栏: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的不含税销售额。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扣除之前的不含税销售额填写。该栏不按第9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②本行第10列“合计”“销项(应纳)税额”栏: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的销项税额。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扣除之前的销项税额填写。该栏不按第10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③本行第14列“扣除后”“销项(应纳)税额”栏: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征收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实际应计提的销项税额。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扣除之后的销项税额填写;应税服务无扣除项目的,按本行第10列填写。该栏不按第14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3.第8至12行“
二、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全部征税项目”各行:按不同征收率和项目分别填写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全部征税项目。有即征即退征税项目的纳税人,本部分数据中既包括即征即退项目,也包括不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一般征税项目。
4.第13行“
二、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预征率 %”:反映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应税服务按规定汇总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分支机构预征增值税销售额、预征增值税应纳税额。
第13a行“预征率%”适用于所有实行汇总计算缴纳增值税的分支机构试点纳税人;第13b、13c行“预征率%”适用于部分实行汇总计算缴纳增值税的铁路运输试点纳税人。?
(1)本行第1至6列按照销售额和销项税额的实际发生数填写。
(2)本行第14列,纳税人按“应预征缴纳的增值税=应预征增值税销售额×预征率”公式计算后据实填写。5.第14至15行“
二、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其中:即征即退项目”各行:只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即征即退项目。按照税法规定不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不填写本行。即征即退项目是全部征税项目的其中数。
(1)第14行“即征即退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本行不包括应税服务的内容。
①本行第9列“合计”“销售额”栏: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不含税销售额。该栏不按第9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②本行第10列“合计”“销项(应纳)税额”栏: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应纳税额。该栏不按第10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2)第15行“即征即退应税服务”: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本行不包括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的内容。
①本行第9列“合计”“销售额”栏: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的不含税销售额。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扣除之前的不含税销售额填写。该栏不按第9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②本行第10列“合计”“销项(应纳)税额”栏: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的应纳税额。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扣除之前的应纳税额填写。该栏不按第10列所列公式计算,应按照税法规定据实填写。
③本行第14列“扣除后”“销项(应纳)税额”栏:反映按简易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且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应税服务实际应计提的应纳税额。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按扣除之后的应纳税额填写;应税服务无扣除项目的,按本行第10列填写。
6.第16行“
三、免抵退税”“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反映适用免、抵、退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7.第17行“
三、免抵退税”“应税服务”:反映适用免、抵、退税政策的应税服务。8.第18行“
四、免税”“货物及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反映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的货物及劳务和适用零税率的出口货物及劳务,但零税率的销售额中不包括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出口货物及劳务。
9.第19行“
四、免税”“应税服务”:反映按照税法规定免征增值税的应税服务和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但零税率的销售额中不包括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应税服务。
第五篇:2015初级职称知识点《经济法基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常见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5初级职称知识点《经济法基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常见问题
问: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福利企业,现在在申报新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时,我们发现附表一也有即征即退的部分,还需要填写吗?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32号)附件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一)》(本期销售情况明细)填写说明
第1至5行“
一、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全部征税项目”各行:按不同税率和项目分别填写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全部征税项目。有即征即退征税项目的纳税人,本部分数据中既包括即征即退征税项目,又包括不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一般征税项目。
第6至7行“
一、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其中:即征即退项目”各行:只反映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即征即退项目。按照税法规定不享受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不填写本行。即征即退项目是全部征税项目的其中数。
因此,享受即征即退企业在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的同时,还需要填写附表一第1至7行。
问:营改增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销售额除了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一体现,是否需要在主表的第3栏“应税劳务销售额”中体现?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32号)附件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填写说明
第1栏“
(一)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缴纳增值税的销售额,包含:在财务上不作销售但按税法规定应缴纳增值税的视同销售和价外费用的销售额;外贸企业作价销售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销售额;税务、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后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调整的销售额。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纳税人,应税服务有扣除项目的,本栏应填写扣除之前的不含税销售额。
第3栏“应税劳务销售额”:填写纳税人本期按适用税率计算增值税的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因此,营改增的企业提供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应该填写在主表的第1栏“
(一)按适用税率计税销售额”中,不应将应税服务的销售额填写在第3栏“应税劳务销售额”中。
问:生产型出口企业因征退税率不一致而产生的征退税率差如何填报报表?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32号)附件2《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及其附列资料填写说明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
(二)》(本期进项税额明细)填写说明
第18栏“免抵退税办法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反映按照免、抵、退税办法的规定,由于征税税率与退税税率存在税率差,在本期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一般纳税人适用)》填写说明
第14栏“进项税额转出”:填写纳税人已经抵扣,但按税法规定本期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因此,生产型出口企业因征退税率不一致而产生的征退税率差需要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通过附表二第18栏和主表的第14栏来体现。
文章摘自:http://www.xiexiebang.com/chujizhicheng/ 中华会计网校 会计人的网上家园 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