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节 古文字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汉字的産生及其发展简况
汉字的産生
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汉字的形体演变
幻灯片5
仓颉造字的传说
《吕氏春秋》:仓颉作书; 《韩非子·五蠧篇》:“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说文叙》:“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荀子·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幻灯片6
文字的起源
文字産生以前的记事方法: 结绳 契刻 图画
幻灯片7
实物记事之——结绳
《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云:“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幻灯片8
中国古代结绳记事
幻灯片9 秘鲁印第安人就曾经有过结绳的历史,如单结表示数量十,双结表示百,还有用以表示人口、土地界域、甚至于刑法及部族兵卒等的内容。
我国云南的独龙族人外出时也曾以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日子,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也曾长期使用结绳的方法来记事。
幻灯片10
古秘鲁结绳记事
幻灯片11
契刻
所谓契刻,就是用尖硬工具在陶器、竹木等物上刻画记号,用以计数或记事。
云南红河哈尼族过去使用契约木刻: 以“·”代表一元,以“︱”代表十元,“×”代表五十元
幻灯片12
若合符契
《墨子·公孟篇》:“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俞樾《诸子平议》说:“齿者,契之齿也。古者刻竹木以记数,其刻处如齿,故谓之齿。《易林》所谓符左契右,相与合齿是也。” 《战国策·齐策四》:“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幻灯片13
陶器刻符
河南
偃师县
二里头
文化遗址
幻灯片14
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器、陶片上共有刻画符号65个,其他地方发现的也不少,这些属于原始社会晚期的刻符是否可看作文字,学术界尚有争议。
幻灯片15
文字产生的一般过程
刻画符号→图画、图腾→文字图画(文字的萌芽)→图画文字(原始文字)→文字→文字体系。
汉字起源的正确解释应该是:汉字大都起源于图画,刻符等可能是个别字的起源。
幻灯片16
图画文字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的原始形意文字(东巴文),即爲图画文字:
抛卵在湖中,卷起黑白风,狂浪冲圣卵,卵击高山峰,一道金光发,天路自此通。
幻灯片17 左边表示拿蛋,左上符号 表示“解开”,与“白”是同音词,假借为“白”; “·”是“黑”的表意字; 三条曲线是“风”; 圆形是“蛋”; 浪花是“湖”;
四条曲线表示蛋破发光;
右下角的符号是形声字“山崖”,山形是意符,鸡头是声符,纳西语里“鸡头”和“山崖”是同音词。
从我国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图画表意手法的痕迹,有些字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字形。
如“登祭”的登,一般写作:
象两手捧着“豆”,但如果登祭所用的食品是鬯(chànɡ,一种香酒),“豆”就换成“鬯”。
幻灯片21
逐、牢、牧
逐:“豕”可以替换成“犬”、“鹿”等; 牢:“牛”可以换成“羊”; 牧: 人所牧可以是“牛”,也可是“羊”。
这些都可说明我国古汉字也曾经历了文字和图画混在一起使用的原始文字阶段。
“当某个图形和记号被比较固定地用作语言里某个词的符号的时候,它就初步具有了文字的性质。”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
幻灯片24 汉字的发生, 当是在经历了结绳、契刻、图画等这些记事方式、表达方式之后, 又经过了漫长的原始文字阶段, 才可能渐渐地形成能够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
幻灯片25
确定文字的条件
A 有固定的音、义,可以记录语言中的词。——音、义
B 线条化、符号化。——形
C 约定成俗、社会公认,有一定的袭传性。——社会性
幻灯片28
汉字结构方式的发展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汉字的结构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表形 表意 音义结合幻灯片29
1、表形阶段
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象形字数量不多,大约只有几百个。如:
幻灯片30 这一阶段的汉字还包括能表示一些抽象概念的指事字,如:
幻灯片31
2、表意阶段
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如:
会意字的数量比象形字多些,历代积累的会意字总数约近一千个。
幻灯片32
3、音义结合阶段
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以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基础,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合的阶段。
音义结合阶段的汉字,是指由表义的形旁与表音的声旁组合而形成的形声字。
幻灯片33 形旁所表的“义”,并不是形声字本身的含义,而仅仅是形声字含义所属的意义范畴,亦即其所属的“义类”; 声旁所表的“音”,是形声字初创之时的读音。如“江”、“河”、“湖”、“泊”、“旗”、“帜”、“蛇”、“燃”等。
幻灯片34 音义结合——最能産的造字方式 幻灯片35
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古文字← 隶变→今文字
幻灯片36
鸟字的形体演变
幻灯片37
古文字、今文字的特点
古文字特点:圆形和弧线较多,“点横撇捺”等笔划不够分明,图画意味较重。 今文字特点:字形方正,笔划分明,横平竖直,图画意味不易体会。
幻灯片38
几种主要字体的比较
幻灯片39
甲骨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用金属刀具刻画在晒干了的乌龟腹甲和牛羊鹿肩胛骨上的文字。又叫“卜辞”或“殷墟卜辞”,也叫“契文”。 甲骨文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被发现。1928年以后,经过多次发掘,先后出土十余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000个,其中已被人们认识的约三分之一。
甲骨文是一种相当发达的文字,它的结构,包含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但甲骨文中多数字的结构部位和书写笔划还没有定型(如“人”字就有六七十种写法)。 最近几十年,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地区,也发现了一些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特点
1、字的构造: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划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十几个——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划较细,方笔居多。
幻灯片47
金文
又叫“钟鼎文”,是殷周两代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器一般是商周王室或贵族用来祭祀、宴饮的器皿,称作“彝器”或“礼器”。
商代在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字数较少,字体与甲骨文相近。周代的铭文,字数渐多,最长的近500字,内容多为记载典祀、宣扬征伐、赏赐功臣、订立盟约、训诰百官等; 金文字形笔划比甲骨文宽、粗,多为“肥笔”,弯笔多,团块多,显得浑厚古朴。
幻灯片52
宰甫卣铭文
王来□(兽)自豆彔(麓),才(在)□□(□次),王乡酉(飨酒),王□(光)宰甫贝五朋,用乍(作)宝□(□)。
大意是:殷王自豆麓狩猎归来宴飨时,赏给宰甫五串贝,宰甫因作此器以志其事。
幻灯片53 大盂鼎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幻灯片54 大盂鼎铭文
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幻灯片55
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
楷书 步 日 丁 父 天 大
金文
甲骨文
幻灯片56 攻吴王夫差鉴
幻灯片57 四祀弋其卣
幻灯片58
大篆
据说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时,太史籀作了一部字书《史籀篇》,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即“籀文”。
大篆本来是指时代早于小篆而风格跟小篆相近的籀文,它是相对于小篆而言的。
现代文字学界使用大篆这个名称的情况比较混乱: 有人用大篆概括早于小篆的所有古文字; 有人把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称爲大篆;(王国维) 还有人把春秋时期到战国初期的文字称爲大篆。(唐兰)
幻灯片59 篆 —— 准
小篆本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推行“书同文”即统一文字的政策,以小篆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形,废弃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文字(如六国古文等)。 小篆笔划圆匀,粗细一致。
学界公认,秦国文字对西周晚期文字所作的改变最小,因此,小篆与西周晚期流传下来的大篆(籀文,《史籀篇》)相合之处较多。
幻灯片60
隶书
隶书起源于秦代而通行于汉代。 《说文解字·叙》:“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 《汉书·艺文志》:“秦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徒隶也。” 晋·卫恒《四体书势》:“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
这里的“徒隶、隶人”是指官府衙门里面专司缮写抄录的官吏,是一种职位低微的吏役。
幻灯片61 隶书在形体上与小篆的结构、笔势大不相同:
小篆圆匀宛转的线条→ →平直方折的笔划;
小篆一些复杂的笔划→ →简化;
打破小篆字形结构:一篆变量形、数篆变一形;
使小篆丧失了原先的形象性。
幻灯片62 由于隶书字形简单,书写方便,大大便捷了人们的掌握使用,因此,到了汉代,它就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全国通行的主流字形。
从小篆到隶书,是汉字形体上的一次重要改革,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幻灯片63
隶书对小篆的改造
1、解散篆体,改曲爲直
→日 →女
2、省并、省略
→大 → 无 →雷
幻灯片64
3、偏旁变形
小篆:用作偏旁和独立成字无区别;
隶书:独立成字和作偏旁的写法不同,如:人、水、犬、邑、艹等。 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文字里可以分化成很多不同写法,如:
幻灯片65
4、偏旁混同
敦、淳、醇、鹑——
从亯(xiǎng)从羊,读若纯。
郭、崞——
又如:
幻灯片66 舂:擣粟也,从廾持杵临臼上,午,杵省也。 奉:承也,从手从廾,丰声。 泰:滑也,从廾从水,大声。
春:推也,从艹从日,艹春时生也,屯声。
幻灯片67
草书
作爲一种特定字体的草书形成于汉代。大约从东晋开始,爲了跟当时的新体草书相区别,称汉代的草书爲章草,新体草书相对称爲今草。
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由于草书字形太简单,彼此容易混淆,因此没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取代隶书而成爲主要的字体。
幻灯片68 怀素 草书 千字文
幻灯片69
千字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幻灯片70
幻灯片71
行书
行书出现于东汉晚期,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
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爲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爲行草。
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于辨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幻灯片72
幻灯片73
楷书
东汉时期,在隶书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楷书。据说楷书是汉章帝(公元76—88年在位)时王次仲所作,又叫正书、真书。
楷书是对隶书的简化,它减省隶书之波磔,形体方正,笔划平直,易写易认,至魏晋开始广泛通行,一直沿用到今天。现代汉字仍以楷书为标准字形。
第二篇: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的概念: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概念、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修养等。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5.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⑴鲜明的职业性。(反映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鲜明的表达着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它往往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道德传统和道德习惯,表现为从事某一职业的人们所特有的道德心理和道德品质,乃至形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道德品貌、举止做派上的不同特点。)(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较强的适用性(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在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不是普遍的、无限的,而是特定的、有限的,它只适用于专门从事本职业的人)(4)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职业道德的作用:(1)培养具有职业道德品质的劳动者,促进事业发展。(2)调整职业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3)有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在职业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4)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7职业道德修养的概念:是指从业人员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在职业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品质以及应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
第二节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守则
1、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执行政策、注重落实。2怎样才能将政策落到实处:(1)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政策精神,掌握政策。(2)结合实际,严格执行和落实政策,想方设法破解难题,把工作做到实处。3热爱本职的基础是“乐业”。(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热爱本质工作,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做起,以“辛苦我一人,造福千万家”的崇高精神,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工作。4:“勤业”就是要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想做到勤业,就必须懂政策、懂业务、做到热心、细心、脑勤、嘴勤、腿勤,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5 “精业”就是要做到专研业务,求实创新。(对劳动保障协理员来说,如社会平台的各种台账设计得合理与否,能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情况如何,如何进行就业指导,怎样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如何,社保工作情况如何等,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落实,并需要不断创新。)
第三篇:古文史1基础知识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 《诗经》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 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 《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 2.颂赞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 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 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 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以记言为主。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以记言为主。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语录体散文。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2.《墨子》:墨子及其弟子与后学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成书于战国中期。语录体散文,但少数篇章初论说文的规模。显示出由语录体象论说文过渡的痕迹。3.墨家学派的主要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4.《孟子》:孟子晚年和弟子编纂的书,全书包括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1.仁政2.道德修养“尽心、养性、诚心、寡欲”“浩然之气”“舍生取义”3.文艺见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5.《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6.《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7.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8.《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强调统一的思想。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1.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
2.关于《离骚》的解释:司马迁“离忧”;班固“遭受忧愁”。
3.宋玉的作品有《招魂》、《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其中《九辨》被后人推崇为“悲秋之祖”(悲哉!秋之为气也。)
汉代文学:辞赋 论说文 诗歌 史记与汉书
第二编 汉代文学 第一章 汉代辞赋 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错误)。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正确的观点)
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5.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 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第二章 汉代的论说文
1.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子诸子书》 2.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 3.枚乘的政论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4.邹阳的政论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5.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6.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其中《答客难》对后世影响很答。模范它写作的有:扬雄《解嘲》、班固《宾戏》、崔骃《达旨》、张衡《应间》、崔實《客讥》、曹植《客问》、韩愈《进学解》。
7.刘向的散文著作分为奏议、叙录、杂著三类。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清代刘熙载“刘向、匡衡之文皆本经术。” 8.扬雄的散文《解嘲》《法言》。9.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
10.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冯衍的赋《显志赋》,文《显志赋序》;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缪袭称仲长统“才足继西京董、谊、刘、扬”。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1.《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
“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
“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
“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
“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2.《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四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散文 1.班固是东汉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著作有《汉书》;赋《两都赋》、《幽通赋》;散文《答宾戏》;五言诗《咏史》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2.《汉书》作者有:班彪、班固、班昭、马续。《汉书》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4.蔡邕是写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
5.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被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第五章 汉代诗歌
1.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其职能是:
一、写词配曲,演习排练。
二、组织人到各地采集民歌。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3.汉代的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4.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魏晋文学:南朝诗文 乐府民歌和文学批评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文学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A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操诗文俱佳,为文大胆随便。鲁迅:“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作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擅长于写四言诗,兼有五言、杂言。全用乐府古题。很多具有“诗史”性质。钟嵘:“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B曹丕擅长于五、七言诗《杂诗》《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著有《典论》一书,其中《自叙》《论文》两篇文章保存比较完整。C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洛神赋》。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建安之杰”。
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A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诗《杂诗》。
B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C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D 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E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
F徐干著有《中论》。
3.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第二章 魏晋文学
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A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B嵇康的代表作品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文章有《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其特点是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辨充分,说理透辟;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采峻烈,锋芒毕露。文风清峻通脱。
2.西晋初年的傅玄、张华和太康年间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名噪一时。
A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潘岳“善为哀诔之文”。代表作品:五言《悼亡诗》
B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陆机的文《吊魏武帝文》、《文赋》 C左思《咏史八首》;辞赋有《三都赋》名扬天下,洛阳纸贵。刘勰称“拔萃于《咏史》”钟嵘认为《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3.刘琨代表作品《扶风歌》、四言诗《答卢谌》、《重赠卢谌》
4.郭璞工诗善赋,十四首《游仙诗》。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5.贾谧“二十四友”: 潘岳,陆机,左思,刘琨 6.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恒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
7.王羲之的文以《兰亭集序》最为传诵。(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王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第三章 陶渊明
1.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第四章 南朝诗文
1.南朝诗歌发展三个阶段:
A刘宋时期山水诗代表作家:谢灵运“元嘉之雄”、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
B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等。
C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 2.鲍照诗歌代表作是《拟行路难》。(钟嵘称鲍照“才秀人微”。其风格豪放俊逸。是“建安风骨”和“左思风力”很好的继承。)骈文是《登大雷岸与妹书》。他史宋代的杰出的辞赋作家以《芜城赋》最负盛名。3.沈约除了提出诗歌声律的“八病”外,还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即: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4.谢朓是永明体诗人成就最高者,以山水诗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文学史地位)他是永明体的旗帜,是齐梁诗坛之“首杰”和“冠冕”,他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他所代表的新体诗为唐代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6.齐梁时期的骈文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7.徐陵是梁陈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玉台新咏序》为其代表作。
8.谢惠连和谢庄也是宋代知名的赋作家。谢惠连以《雪赋》最著名,谢庄以《月赋》最著名。
9.江淹赋今存二十八篇,而最为世人所传诵者,是《别赋》和《恨赋》。第五章 北朝文学
1.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和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2.庾信前期史一个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后期风格改变多是乡关之思、身世之叹的作品,刚健深沉、苍壮悲凉。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自齐梁之后,南朝散文日衰,而北朝却出现了几部别开生面的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第六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南朝乐府民歌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歌曲。
2.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诗》、《敕勒歌》、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
2.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颇盛行,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这一时期轶事小说的代表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称此书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1.曹丕的《典论o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2.建安到西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文是陆机的《文赋》
3.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批评专著。4.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钟嵘对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诗的“滋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隋唐文学:山水田园诗派 边塞诗派和诗歌大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和初唐文学
1.隋代的代表作家有薛道衡,卢思道,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
2宫廷文人:魏征,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的成就最高,杜审言最善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于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初唐四杰总体创作特征(文学史地位):
一、自觉的批判齐梁文风。因为四杰主张上都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
二、内容上都有较大开阔。
三、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作出功不可没的贡献。
5.陈子昂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他在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第二章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1.王维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诗风多样,基调自然优美,清雅冲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代表作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书P170-173识记篇名和重点句子)2.孟浩然作品主要有《归故园作》、《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等(与王维分辨开)第三章 盛唐边塞诗派
1.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等。2.王昌龄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被称为“七绝圣手” 王之涣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雀楼》等。李欣代表作有《古意》、《古从军行》。崔颢代表作有《黄鹤楼》、《赠王威古》。第四章 李白
1.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李白除律诗稍欠外(五律好),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到屈赋的“骚体”,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体、七言歌行体和绝句体成就最高。除屈原外,李白对前代诗人还有广泛师法。他盛赞“蓬莱文章建安骨” 第五章 杜甫
1.杜甫的诗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杜甫多选用典雅精工的律诗。第六章 中唐诗歌
1.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
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刘叉、卢仝、马异,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
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韦应物与柳宗元并称“韦柳”
2.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 3.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特别艰难,有如“诗囚”。前人评孟郊贾岛二人诗有“郊寒岛瘦”之称,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艰苦与作诗之艰苦叠加出的效果。
4.贾岛也以苦吟著称,诗风清奇僻苦、瘦硬幽新,作诗刻意于琢磨锻炼,“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也是他的缺点,劣者有句无篇,使诗风流于枯槁寒酸。
5.李贺也是一个著名的苦吟诗人。他的诗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6.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
第七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1.唐代产生了新乐府,首创者即是诗圣杜甫,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对新乐府作出贡献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结、顾况等人,与白居易同时的主要有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人。2.名白居易在编定自己的诗集时,将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讽谕诗都可以算是新乐府诗。其中《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是代表作。
3.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的两首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4.元稹的乐府诗有《田家词》、《织妇词》。抒情诗佳作有《遣悲怀三首》,著名的怀古长诗《连昌宫词》和传奇《莺莺传》 5.张籍的乐府诗有《野老歌》。王建的乐府诗有《水夫谣》。
第九章 柳宗元和中唐其他家
1.柳宗元散文成就最高,大体可分为论说、寓言、游记、传记、骚赋五类。柳宗元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被后人视为游记之祖。山水游记大多写于永州。柳宗元的诗的总体风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苏轼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记诗歌篇名 书P312-313)2.中唐其他古文家还有欧阳詹、李观、张籍、李翱、皇甫湜、樊宗师、李汉。沈亚之、刘禹锡、吕温、凌淮、权德舆、裴度等。第十章 晚唐诗文
1.杜牧的诗,形成了豪爽俊逸、清丽明快的风格特色。他的散文在晚唐也卓然自成一家,《阿房宫赋》是一篇传世佳作。《诗薮》称“俊爽”。2.李商隐是中晚唐之际成就最高的诗人。李商隐今存诗六百余首,众体皆备,而尤以七言近体成就为
最高。李商隐又师承极广:屈原、阮籍、杜甫、韩愈、李贺、六朝诗、民歌。他是晚唐最有成就的骈文作家。
3.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的代表作品。(书P328)4.《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的论诗专著。5.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世称“皮陆”。陆龟蒙的小品文颇有成就,均收入其自编的《笠泽丛书》中 6.罗隐著有《谗书》五卷。第十一章 唐代传奇
1.唐传奇就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分为 爱情婚姻题材,包括沈既济《任氏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
文人仕途题材,包括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历史题材,包括陈鸿《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豪侠行义之作,包括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裴铏《聂隐娘》和《昆仑奴》、薛调《无双传》;
神仙怪异题材,包括牛僧孺《郭元振》、李复言《李卫公靖》、裴铏《韦自东》。第十二章 唐代通俗文学
1.通俗诗人:王梵志、寒山、拾得和等。2.话本就是说话人所依据的底本。第十三章 唐五代词
1.中唐以后,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王建、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竞相试作,文人填词风气渐开。2.温庭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词名家的人,代表作有《菩萨蛮》、《梦江南》、《更漏子》。温庭筠使词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创了真正的文人词的传统。
3.韦庄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韦庄也是晚唐诗坛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也因此诗而获“秦妇吟秀才”之雅号。
4.南唐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和李璟、李煜父子。李璟的代表作是《摊破浣溪沙》。李煜的代表作有《望江南》、《浪淘沙》、《虞美人》、《乌夜啼》等。李煜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把文人词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四篇:第一章第一节 统计法基础知识之统计法基本含义
第一章 统计法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统计法的基本含义
统计法的特点
统计法的作用
第一节 统计法的基本含义
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
具体地说,统计法规定了统计的组织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活的、统计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统计行政机关的职权、职责,统计调查者的职责、职权,统计调查对象的权利、义务,违反统计法的规定或不履行职责、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
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广义的统计法则包含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理解点:
1.统计法不是统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有机的体系。
2.统计法作为我国行政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原则、特点和作用,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第五篇:第一节
第一 节
退换货品
培训原因:
在处理顾客投诉大约有两成是在退换货品的过程中出现在,其主要原因是营业员在其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对待退货这一过程。其实在退换货品的过程中顾客的心理压力比营业员要大,其主要原因是顾客怕自己的要求达不到(如:换同款新品、换同等价格货品、退货等等)。所以顾客当时的神经比较敏感,营业员的每一个动作、每句话语都可能触动顾客的强烈返应。
陪训内容:
在退换货过程中我们要求营业员在此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温和的语调,在了解了顾客的想法后,要第一时间给予相对应的解释顾客,在自己的权力和能力范围内尽量的满足顾客所提的要求。如顾客所提出的要求超出了其权力范围,那要马上通知当值楼管,由当值楼管接手去处理,如果投诉升级再由楼管通知当值经理。在此过程中营业员不能和顾客发生任何的嘴角,不能有不利于当时环境的语言出现(如:就算你什么投诉也没有用,叫谁谁来结果都一样,打12315我也不怕,随便你想什样就什样等等),动作也不能有不和谐的肢体语言(如:很用力地甩手上的小票与单据),如果营业员有上述的情况出现,那将会对后期的处理带来更多的不便。所以在此要求营业员要一直保持温和的语调,给顾客解释其中的原因来安抚顾客的情绪,如果顾客不听在喋喋不休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时,营业员此时只能倾听顾客的意见,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此时营业员有所表达的话,顾客会识为营业员此时是在驳斥自己,那样容易出现双方口角的情况。再有就营业员对管理者的误区,普通营业员识为店长说的就是最终的结果,所以很多营业员在问完店长意见后就对顾客说店长说不行,(这时顾客马上就会有强烈的回应)其实在商场现场的管理者是楼层管理员,营业员在接到顾客相关的意见时,是在通知店长后,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意愿要马上通知楼管,由楼管接着处理其过程。在楼管接手处理后,营业员只能静静的站在一旁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楼管须要营业员的意思时,营业员才能给出自己的意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