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培训小结2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
2011年3月3日,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语文课题组开展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校长石理、教务主任董平及全体语文老师。活动由教研员陈晓玉主持。
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地处米东区东部,学校打工子女多,家庭教育问题比较多,心理辅导效果不佳,学校教育受到家庭教育困扰。为了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语文课题组参加了国家级课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的研究》的研究。
本次课题培训,教研组长王学红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依据和假设、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原则、价值、对象、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具体实施步骤、研究成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讲解。本课题共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为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为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结题。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石校长指出;希望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拓进取、努力探索,团结一致,相互学习,在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取得良好的育人经验。
第二篇: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培训小结1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
2011年3月24日,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语文课题组再次开展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校长石理、教务主任董平及全体语文老师。活动由教研组长王学红主持。
首先,教研员陈晓玉就问题学生的界定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即问题学生可以是单亲、留守等因素造成的屡次违规的学生或学习有障碍、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
接着,教研组长王学红就填写问题学生调查报告进行了指导,要求及时收集过程性、变化性的资料。
然后,实验教师付燕和马玉青交流了自己的课题实验计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最后,课题教师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认真地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开展课题实验工作。
第三篇:问题学生个案研究
问题学生个案研究
Yuxin Chen
[摘要]目的:探讨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性,以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升。方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的各个层面,制订辅导的切实计划。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是问题行为学生转化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 问题
个案
研究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金某,独生子,16岁。性格直爽、好冲动。头脑较聪明,很讲义气。母亲在家,父亲外出做生意。一个月回家一次。父母对金某很宠爱,在各个方面都尽量满足金某的要求,对金的期望值也比较大。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1、金某在学校的前两年经常跟其他同学打架,在同学和老师的的印象里不好。
2、金某是住校生,有时候不遵守住宿制度,晚上不按时就寝,大声在宿舍讲话。在课间经常和学生打闹,和同学打架差点被开除。本来是留校查看,认错态度好,学校给通报警告处分。
3、学习兴趣不大,上课爱说话,扰乱课堂纪律,有时候不交作业。各科成绩经常亮红灯,每次月考总分在班级后几名。上课睡觉是经常的事情。
4、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执拗、偏激,对矛盾归因时只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因此我和各位任课教师很头痛。
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金某品行存在障碍,急需矫正。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1、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消除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金某母亲很溺爱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金某,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我多次跟金某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矫正金某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一次因为金某考试达到了母亲的目标,于是给他很多的钱,又是吃又是玩,表扬到天上)。
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金某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金某的道德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我选择了金某喜欢的方式。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金某可以放松与我交流。每次谈心之前,我先确定谈话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逐渐了解金某的道德水平。如“为了帮助同学出校,自己装病”这件事情,让金某认识到,不管自己主观想法多么的好,自己多义气,但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错误的。这种说理教育虽然力度不大,见效不快,但是只要得法,一定能治标治本的,相反,急于求成,用教师的权威说服学生,会适得其反。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因此,必须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考虑问题的所有可能性?我需要评价我是如何去做的?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问题,训练金某应用这些步骤解决自己实际遇到的问题。训练题目来自于金某的生活实际。如你上课睡觉、大声说话,老师提醒你或者同学提醒你,你怎么办?你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同学或者老师批评你,你该怎么办?在训练中使金某熟练运用这些步骤,能够做到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金某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学习内容厌倦,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金某是我的常客,只要稍微留意,会经常看见金某立在办公室里。于是我考虑对他的教育是否少了什么,我就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是对他。对金某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通过这种方式,他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观。
四、治疗与辅导过程中的问题
1、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金某表现,让金某体验成功的感觉。作业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有时候金某的一些小毛病,如作业没做完的时候,借口悄悄地去操场玩篮球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而是积极地去跟金某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事情过去后,我让金某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认清问题。
2、允许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因为受原有习惯的影响,主体会做出自动的反应。错误有时反复出现,我们要认识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
一次,金某与陈某开始是开玩笑,而后,金某对陈某一直奚落自己感到恼火就动手打人,结果两人在食堂门口打了起来。通过学校和班主任的教育,他慢慢认识到自己的不对。通过治疗与教育,金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表现在金某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对金某的教育见成效。下学期的多次模拟考试,金某的各科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英语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个案小结
1、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尊重金某,理解金某的行为,信任金某的行为,和金某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金某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独立思考;减少金某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金某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引导金某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我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反思
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善于细微之处多观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不论是什么的样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有性格的。决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慌张。要给以学生充分的信任,要多和学生以及家长沟通,及时获得第一手的材料。班主任教师应该具备准确分析评价各种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问题学生个案研究
关于一个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
刘桂花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勇玉松,男,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智力也不错。导致他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贪玩、懒惰。
二、学困生的表现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上课时,他思想总是开小差,两只手在东搞搞西搞搞,好像老师上课跟他无关似的。
2.自身的贪玩懒惰是造成他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他每次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都不好,一般情况下他只能完成50%就算不错的了。贪玩懒惰导致了他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进而导致遗忘系数增大,这当然也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容易使所学的知识出现断层现象。
三、原因分析与诊断
1、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勇玉松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是我的责任、另一方面就是家长的责任。所以说从现在开始我和勇玉松的父母要制定一个好的计划,为勇玉松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2、唤起他的自信。因为学习差,自信心明显不足,而且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加大,学习上更是困难,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
四、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一、教师与学校治疗。主要是激发他的自信心。
1、平时注意抓住勇玉松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赞美和赏识,从而激发他的自信心,发掘他积极的潜力。勇玉松因为缺少爱,缺少能理解他的老师和同学,所以才在学习上变的冷淡、自信心不强、容易自暴自弃。针对该同学,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利用他同桌的优势,随时给他以帮助。老师时时给他以鼓励,在同学们面前经常表扬他,给他树立自信,鼓励他再接再厉,这样就唤起了他的自信心。
2、巩固他已有的成绩,给他吃“小灶”,利用课间活动的时间,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维护他的自尊心,锻炼他的意志,培养他形成一种“不攻克难题不罢休”的劲头。在课堂上,把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刚开始他还没有勇气举手,在鼓励中他慢慢有了表现自己的欲望。然后是稍微难一点的题,即使回答不是很正确也要及时给他表扬,同时同学们也会自发的给他鼓掌以此鼓励。在不断的提问中,他受到了加倍的关注,注意力分散的机会少了,后来也可以回答一些需要动脑的小问题了。抓住了课堂,老师的课后辅助就可以减少,他也能学得更快乐了。他进步了,终于可以台起头来走路了。这样就使他对学习产
生了兴趣,慢慢的就会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3、积极与家庭联系互相配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和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作为教育者,要做一个有心人。定期家访, 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并且取得家长的配合。主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打开心灵的窗户,树立信心,使他们鼓起希望之帆,奋勇前进
二、父母与家庭治疗。主要是培养他的注意力。
1、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等),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2、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呢。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离他的感受,让孩子有意识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
3、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不但要先辈训练,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三、认知治疗。
对于学困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勇玉松自己课堂上的表现、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近来自己不断进步的认识,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勇玉松的思想意识,主要采取与其谈心的方式。我选择了勇玉松喜欢的方式,尽量不选择在办公室,这样勇玉松可以放松与我交流。每次谈心之前,我先确定谈话主题,设计一些问题,逐渐了解勇玉松的思想水平。如“自己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这件事情,让勇玉松认识到,如果自己回答问题不对的话同学们会笑话他的想法是错误的。
其次,问题训练是认知治疗的必由之路。心理学认为,孩子对于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倾向于用一种带有敌意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做出解释。如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教育,总是坚决的排斥和强烈的拒绝,认为自己没有错,或者是老师的教
育方式方法不对,以此来维护自己的面子,证明自己行为的正确。这是错误归因引起的。如你上课走神、大声说话,老师提醒你或者同学提醒你,你怎么办?你不写作业不交作业,同学或者老师批评你,你该怎么办?在训练中使勇玉松熟练运用这些步骤,能够做到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第三,激发动机是认知治疗的最佳方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追求的影响。情绪是学习动机主观因素中极为活跃的重要变量。勇玉松由于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走神,经常受到批评,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学习内容厌倦,对老师的教育有很大的抵制态度。勇玉松是班主任的常客,只要稍微留意,会经常看见他站立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于是我考虑对他的教育是否少了什么,我就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及亲切和蔼的微笑、鼓励的话语是对他。对勇玉松来说,缺少的正是以上这些。通过这种方式,他的行为发生了一定的改观。
五、治疗与辅导过程中的问题
1、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中,课上课下,我尽量找机会给勇玉松表现。让勇玉松体验成功的感觉。作业认真表扬、积极回答问题表扬、考试成绩好表扬等等,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有时候勇玉松的一些小毛病,如作业没做完的时候,借口悄悄地去操场玩篮球等。每当这个时候,我不是指责,而是积极地去跟勇玉松交流,了解其中原因,再下结论。事情过去后,我让勇玉松冷静思考,把当时事情全过程再回忆一遍,自己找到出错的原由,强化他正确认清问题。
2、允许反复
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学生的不良行为,在矫正过程中会多次出现反复。因为受原有习惯的影响,主体会做出自动的反应。错误有时反复出现,我们要认识到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所以急于求成,或者遇到问题就灰心是不可取的。
一次上数学课我在黑板上写数学题,回头发现勇玉松正低着头看什么,我没有当场批评他,而是自然的走到他的旁边把他看的课外书轻轻的放了起来,我发现他的脸顿时红了。课下他主动找到我给我道歉并下决心以后上课再也不看课外书了。
通过治疗与教育,勇玉松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支持与鼓励,求知的需要随之产生。表现在勇玉松上课开始听讲,参与课堂问题讨论,作业积极完成。我不断积极鼓励,使其成功感得到强化,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对勇玉松的教育见成效。下学期的多次模拟考试,勇玉松的各科成绩有了一定的进
步,尤其是数学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个案小结
1、辅导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勇玉松,理解勇玉松的行为,信任勇玉松的行为,和勇玉松真实地交流;同时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勇玉松进行对自己行为的独立思考;减少勇玉松对我的戒备心理,能够听我的话,这就为我的教育奠定的很好的基础,我在此基础上,帮助勇玉松解开了一些心底的“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勇玉松自己不断鼓励自己、相信自己。
2、经验与教训
建立很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这是我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给学生不断树立学习自信的“韧”劲。从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之交流,既尊重了学生,又达到了教育的效果。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及行为反复,才能趋于稳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
3、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同时兼任了班主任,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善于细微之处多观察,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不论是什么的样的学生,都是有尊严的有性格的。决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慌张。要给以学生充分的信任,要多和学生沟通、多和家长沟通,及时获得第一手的材料。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一定要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第五篇:“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与应对策略
参
评
论
文
论文题目:《如何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学校名称:长沙市工读学校 论文类型:教育研究 作者姓名:杨 健
撰稿日期:2013年3月18日
如何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长沙市工读学校 杨健
摘要:如何对问题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转化,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就可以达到起到很好的效果,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对家庭教育失当的行为和原因进行仔细分析后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此来确保对问题孩子教育转化的全面性与彻底性,进一步提升教育转化问题孩子的实效。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教育 失当行为 有效干预
当看到德高望重的老一辈人民艺术家李双江老师那布满阴霾的脸孔时,作为专门从事问题孩子教育转化的工读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心不禁在滴血。任何一个问题孩子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他必须会有来自于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孟德斯鸠认为:“我们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庭教育失当的类型
一个孩子品德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人格是否健全、身体是否健康,且成绩是否良好,都与家庭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对进入工读学校的数千名问题学生进行了的详细抽样调查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导致问题学生出现的家庭因素多种多样,但是最主要的失当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力管教、自由放任型
自由放任型即父母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子女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力对孩子进行管教,如留守儿童,一边是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教育,他们只能将孩子放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带。还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每天生活在孩子的身边,但是却要么是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要么是因教育能力和水平有限,无力对孩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教。还有就是家庭破裂、父母离异分居或不合的,容易使青少年失去家庭的温暖,造成人格的失调,由于家庭关系僵化,孩子得不到安静合适、温暖的生活空间,心灵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心理会畸形发展,变得厌世,导致心理变态。产生自卑、多疑、暴躁等人格缺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引诱,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百依百顺、骄纵溺爱型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年轻的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竭尽所能地给孩子尽可能好的,让子女在家中处于优越地位,一味满足子女在物质、生活上的任何需求,使其经受不起任何挫折,家长认为对孩子只要满足其物质上的需要而忽视了思想教育,或是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思想教育不管不问,这些家庭教育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扭曲心态,性格内向,怪癖、冷酷、自私,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便易产生偏激行为。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贪图享乐、唯我独尊等不良习性,当父母无法再满足子女过分的要求时,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失落感,怨恨父母,甚至社会,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的不良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父母对子女的错误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护短怂恿。致使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体罚打骂、粗暴生硬型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但又缺乏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为子女定下过高的目标。当达不到自己定下的目标时,往往“恨铁不成钢”采用粗暴的方法以待,深信“不打不成才”,家长不自觉地、无意地损害孩子自尊心的事常常可见。甚至部分家长还有暴力倾向。有些家长则平时放任子女,一但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便打骂、体罚。这些教育方法,使子女身心遭受创伤,从而产生恐惧,增大了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性格孤僻、冷漠、脾气暴躁、行动自私、情绪自卑,逆反心理大,父母无视子女青年期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性加强的心理特点,用强硬的手段一味的要求孩子顺从听话,按父母的规划发展,无理粗暴的干涉,这样使孩子自我评价萎缩到实际能力以下,孩子应有的正当欲求和需要被禁止。这样专制干涉的教育,会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更甚者可因对这种教育的仇恨而成为暴力攻击者,对人粗暴冷淡,难以和人和睦相处或者丧失对生活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并产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心理缺点。
家庭教育的失当和缺失都会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不当,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诱发因素。
二、家庭教育失当的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失当可以从家长本身与环境当中寻找原因,而这些原因中,家长的思想、心理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可以从家长的观念与认知与孩子的成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错误教育行为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 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独立。于是矛盾必然产生,反抗行为在所难免。反抗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不与父母交谈,有的与父母阳奉阴违,有的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父母不了解子女的成长规律,导致教育方式失当
随着中学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中学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进入青春期后,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三)家长专制思想严重,导致家庭教育环境恶劣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在众多犯罪的青少年中,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或死亡,缺少家庭温暖,有的是因为父母地位低微或有生理缺陷、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导致心理上产生深深的自卑,由于长期的压抑,甚至形成仇视社会、痛恨社会的心态,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同时父母经常吵架、闹离婚、对待子女不公正、管理专制、疏于对孩子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暴力等,都会使原本应该是温暖港湾的家变成孩子噩梦的魔窟,从而产生各种心理危机。其中以家庭暴力对青少年的伤害最大。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无论 家庭暴力的对象是否是孩子,都会给孩子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这些孩子更容易表现出自卑、恐惧、抑郁、焦虑、仇恨、情绪不稳定、情感淡漠等情绪问题;行为退缩、流浪、吸毒、酗酒等行为问题;严重的导致或诱发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等;他们可能因为不能忍受而自杀或杀人。
三、加强教育指导,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失当行为进行有效干预
(一)创新家长学校教育方式,指导家庭教育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庭。作为工读学校来讲,更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创新家长学校教育方式。学生家长是一个很大的复杂的社会群体,要做好指导工作,没有明确的指导途径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的良好途径。家长学校的任务重点在于对家庭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针对性的家教指导讲座对家长的育子方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发挥家长学校在提高家长素质方面的作用,学校课题组将家庭教育指导与管理列入学校工作和德育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给家长以系统性的指导。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动机,结合学校实际组织教学,以专家讲座、播放学生学校生活剪影、学生汇报会、学生特长展示、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千名教师访万家等形式,讲授一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解答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家教中的困惑,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激发了家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家长参与研究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家庭教育
感受生活处处是教育。“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借助有利资源整合我们的教育。开展家长座谈交流活动,家长座谈交流活动是学校对家长进行集中性指导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渠道,具有面向全体家长的特点。可以有全校性的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的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教师除简要介绍本班学生学习和表现外,还对家长提出教育建议,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做孩子的表率。”家长们可畅所欲言,提出自身在教育中遇到的困难,咨询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介绍自己家教的成功经验。这样的家长会融洽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增进了家长与家长的了解,增强了家长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的主动性。利用身边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例如,发现孩子的问题,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当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教师应该及时制止;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对此,家长纷纷发表看法,可都没找到造成孩子间打闹的真正 原因。为此,教师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的原因,科学指出孩子间打闹极有可能受到影视作品中成人对生活、事物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方式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看法,自觉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促使家长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
(三)密切家校交流,提升家庭教育
学校对家长开放,请家长到校听课、观摩教育教学活动。这不仅能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教育的现状和孩子的表现,了解到自己家庭教育的效果,更能通过观摩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家庭教育。这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指导效果和社会效应。开展家庭教育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家庭教育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们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教师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成功有效的,对此,我们把这些宝贵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家长,一方面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主动弥补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同时,我们还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成功事例记录下来。例如,有的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和谐相处的,有的家长培养孩子意志力成效突出等,我们请他们在亲子活动中介绍过程、意义,让更多的家长在今后教育孩子中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我们还和家长们就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家长们各抒己见,活动教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一一做了讲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教育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而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通过对问题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有效指导,大大提升了问题孩子的教育矫正效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问题青少年教育之后的反弹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旭,论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10年5月(下)
[2] 张娟,青少年叛逆心理研究[J],大众文艺,2010年第1期
[3] 王韬,青少年自卑心理分析及引导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10年第2期
[4] 静进,我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10年第24卷第5期
[5] 高鸿云, 吴增强, 邓伟等,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行为及心理社会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第1期
[6]张学清 汪思倩
家庭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临沂市罗庄区傅庄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