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个案研究阶段性小结
个案研究阶段性小结
宋
娜 2010、12月
个案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研究对象现状分析:
1、肖一骁
这是一个聪明伶俐、听话懂事、活泼好动、爱动脑筋的孩子。他学习自觉性强,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上课发言积极,听讲认真;但是,他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或者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点短暂,而且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导致有时回答问题答非所问,粗心马虎几乎是所有小学生的最大缺点,他也不例外。
2、赵龙钢
同样,赵龙钢也是一个天资聪明的学生。他能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学习认真踏实,听话懂事,很讨人喜欢;可是,他上课听讲特别不认真,经常在下面做小动作,早读读书不动嘴,上课听讲不动脑,写作业拖拖拉拉,总是最后一个交作业。
二、采取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活化课堂。
平时的教学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堂容量足、内容丰富、活动多样、新鲜有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13《坐井观天》时,我就采用故事法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课文中,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
生字时,组织学生开火车、找朋友来玩游戏记生字;课后,让学生续写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一节课,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省心,很有实效。
2、展示魅力,吸引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人格魅力。平时,我是一个喜欢幽默的人,所以也喜欢和学生开玩笑,在说说笑笑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在教学中,我用自己丰富生动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开朗的性格,时刻对学生进行着熏陶与感染。就像在教《识字4》时,所有的成语故事,我都能娓娓道来,听的学生们赞叹声不已,我也趁机进行教育:“只要你们好好学习,以后肯定比老师知道的更多。”
3、语言激励,物质刺激。
任何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扬,小学生更是如此。只要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趁机表扬一下,我发现他们会做的更好。为此,我还设立了很多的物质奖项,有进步奖、文明奖、卫生奖、纪律奖等,并且都有相应的奖品,以刺激他们不断进步。
4、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小学生的天真幼稚、纯真善良感染了我,我也觉得自己好像拥有了一颗童心,同样天真的对待他们,关爱他们,和他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因为我对他们有了爱,我工作得更加认真细心,对他们也更有耐心,只要他们有一丁点的进步,我就开心不已;因为他们对我有了爱,才喜欢上
我的课,才认同我说的话,才把我当他们的好朋友。我们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很开心,也很快乐。
三、取得的效果:
就这两个孩子而言,肖一骁的进步更大些,他上课时,坐姿端正,听讲认真,总是能跟着我的思路走,注意力集中地时间更长了,而且不会轻易地被转移,有时还会提醒别的同学要认真听讲,可以说已经是我的得力助手了;虽然赵龙钢的进步不是很大,作业还是那么拖拉,还是喜欢做小动作,但是他已经不再是最后一个交作业的了,上课时,当他的眼神与我交汇时,他就知道要坐端、要认真听讲了,也在慢慢地进步着。
第二篇:个案研究
对父母溺爱孩子的个案研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加之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庭四个老人,一对父母共爱一个孩子,父母都将其视为宝贝,宠爱备至,致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自己却浑然不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溺爱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家长分不清教育爱和溺爱的界线,掌握不了方法和分寸。现列几种普遍存在的溺爱表现,让父母对照一下,以便具体地防止和纠正溺爱。
第一种溺爱表现是一切包办代替
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学习用品。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
事例一:女孩王芳,父母对她百般宠爱,过分照顾,年幼时一切如愿以偿。等到上学后,在学习上,稍遇到一点困难,就受不住,回家哭丧着脸,乱发脾气,令父母心痛,为此,代劳一切。每天的家庭作业不会做的,父母代笔完成;在学校受到一点委屈,父母出面交涉,遇到考试不及格时,父母找关系说情。渐渐地,女孩不仅情感上脆弱,而且学习缺乏毅力。上小学留一级,初中升不上,母亲通过“后门”把她移到一所乡镇中学,混了个毕业证书。然继父母再托人安排进公交公司当一名售票员。
父母应鼓励和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极的事。让他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整理玩具、学习用品。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第二种溺爱表现是不让孩子劳动
在谈到孩子劳动问题时,有的家长竟说:“叫他做事还不值麻烦钱呢,还不如我替他做了。”所以四、五岁的孩子自己还不会穿鞋、穿衣服,上小学、甚至读中学的孩子还不做一点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事例二:独生女欣欣,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宠爱她。平时,她只吃牛奶、面包、鸡蛋,一般的饭菜嚼在嘴里迟迟不肯下咽。穿衣服从小要挑花色品种,要比别人漂亮。在家里对父母说话就象下命令似的,稍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在幼儿园连滑滑梯都不敢玩,出门上街走几步路就嚷着要抱。到了5岁时,还不会穿衣服,街坊邻居都说她象个无赖的“小公主”。照这样发展下去,适应社会都很困难,成才就更不用说了。
预防和矫正的办法就是教育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后家长应及时肯定和表扬,创造劳动的愉快气氛,并常与孩子一起快乐做事。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轻易满足孩子物质要求
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总是习惯用物质来表达或弥补对孩子的爱。这样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事例三:小波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中。祖母特别大方,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用多少钱都可以。父亲以自己经商的经验开导儿子,没有知识在外做事,是要吃亏的。母亲对小波说,只要好好读书,什么都不要你干,笔者累死也心甘情愿。家长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方法上,一味顺从,不惜重金投资学习,但是不顾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发展。结果使小波产生了特殊的优越感,在家如小皇帝一般,口袋中装满零用钱,学会了吸烟、赌博、打架。学习没心思,考试不及格,留级还没人收。他干脆不进校门,和一帮哥儿门玩乐,最后成了小偷,一家人的希望成泡影。
事例四:金晶晶出生在一个令同龄人羡慕的富裕农民家庭。父母前些年开金矿,积攒下万贯家产,成为村里的首富。父亲开的是奥迪A6轿车,母亲开的是捷达王,出门到村里哪家打麻将都要开车去。家庭的富有,使金晶晶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好逸恶劳、任性不羁的非智力因素。她学会了抽烟、喝酒,大把大把花钱,在农村,她每月的开销是、2千元,让别的孩子望尘莫及。没有钱,就向父母要,少则千2千,多则上万。有一次,她撒谎要买东西,向父亲要万元,父亲一甩手给了他一叠百元钞票,数了数是2万2千元,不到两个月就花光了。母亲多次训斥她,金晶晶怀恨在心。后来要不到钱了,竟然伙同男友残忍地用铁锤把母亲砸死。
对孩子的物质要求不应当满足的决不给予满足;应当满足的一般也不要马上满足,让孩子有所等待和忍耐。要告诉孩子,人生的追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目标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积极的人生中,需要等待、忍耐、克服困难和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事太多了。过多的物质给予只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甚而会因为得不到物质需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三种溺爱表现是生活懒散
家长允许孩子饮食起居无秩序,睡懒觉,不吃饭,喝酒抽烟,看电视或上网到深夜等,却对孩子不管不问。这样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好奇心,不能安静专注,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事例五:一位6岁的少年犯是一个独生子,父母是工人,没有什么文化,但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他从小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是什么。父亲爱喝酒,几乎天天喝,儿子则常常同桌吃菜,有时也试着偿两口酒,父亲也不加干涉,反而夸儿子“真行”。慢慢地,他7、8岁时就学会了喝酒、花钱,父亲有时甚至大方到让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于是,小小年纪,学会了进饭馆,逛商店。父母不但不阻止,竟说什么:“笔者们家有钱,不让他花让谁花呢?”。由于他出手大方,那些行为不良的同学就围着他转。他又学会了吸烟、赌博。他学坏后,学习成绩下降。开始,因老师督促,父母还批评几句,见管不住孩子,也就索性不管了。反而
说什么:“将来当个工人,没文化一样开机器。”致使儿子常常逃学,考试吃“零蛋”,后来发展到偷盗、抢劫。最终进了监狱。
家长应该经常关注孩子,督促孩子学习,不能因为家境富裕就任孩子为所欲为,应该严格要求孩子。
第四种溺爱是平常太溺爱,短暂失去溺爱后的不习惯
事例六:“喂,110吗,我要跳楼自杀了……”3月18日晚8时许,温州新桥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个特殊的报警电话。一个想要自杀的人,会报警求救?迅速出警的同时,民警感觉有点不可思议。警情现场位于新桥翠微大道边的一大型建筑工地上,到达现场时,由于该工地较大,楼幢较多,又无路灯,民警一时找不到报警人的位置。这时,听见有人在不远处一幢11层楼的楼顶上大喊:“喂,警察,你们不要过来,我要跳楼了!”顺着声音,民警终于看到报警人在那幢楼顶上。这时,工地宿舍里的建筑工人们也纷纷从宿舍出来,建筑工老黄一下就认出了楼顶上的人,就是他25岁的儿子黄某(男,未婚,福建林元县人)。原来,老黄来自农村,有一子一女,当年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严重,因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传宗接代全指望他,所以老黄从小就对黄某百依百顺。正因如此,也养成了儿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的毛病。儿子现在25岁了,还和未成年时差不多,去打工嫌累,嫌挣钱太少,自己又无一技之长,脾气又不好,现在老黄在工地上做粗活养家糊口,儿子又不愿帮忙。儿子从小就大手大脚花钱,至今还是这个样子,由于黄某无固定收入,常向老黄要钱,但不管老黄给多少钱,黄某总是转眼就花光,回头又向老黄要钱,弄得老黄实在承受不起,也渐渐对儿子失去信心。前段时间,黄某因在家借不到钱,就打电话向妹夫要钱,妹夫也被借怕了,就说自己没钱。黄某怀恨在心,常打电话恐吓妹夫。这天上午,黄某扬言要杀妹夫,结果老黄找到黄某狠狠地批了一顿,哪知黄某竟发起脾气来,当场就把家中的锅给砸了。老黄无奈报警求助,在民警劝说下,总算稳住了他。不料到晚上,又出现了这起跳楼事件。。。现场群众越围越多,但任凭民警怎么劝说,黄某就是不下楼,还不让民警接近。见其情绪激动,为防止意外发生,民警也没贸然接近他。双方僵持了约一个小时。知子莫若父,最后老黄恳求民警撤退,不要理他儿子。民警采纳了老黄的建议,佯装撤离现场,埋伏在暗处观察动静。一个半小时后,围观的群众也渐渐减少,黄某见没人理他,就自己下了楼,回房睡觉。
黄某的举动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是极度渴望被关爱的一种表现。由于黄某从小被溺爱惯了,现在失去了那种感觉,心里极度渴望被关爱,便作出了这样的举动。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科学,切莫过于溺爱,否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解决措施
以上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百般疼爱,处处迁就的结果。“爱子之情,人皆有之。”爱孩子是普天下的父母心。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宠爱,会使孩子觉得父母是疼我的,采取得逞政策,只要我要什么,父母总会答应的。这样日久天长,使孩子滋生一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由于父母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处处庇护孩子,把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视为聪明,使孩子称王称霸,盛气凌人,缺乏同情心。此外,过分溺爱会造成小孩生活上的无能。因此,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做错事的时候,要启发诱导他懂得什么是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道理。要严
格要求,绝不能迁就。对一些任性、大吵大闹的孩子,最好别理睬他;这样,孩子在无人理睬时会感到没趣而安静下来,事后再指出他的错误。所以,爱孩子一定要做到爱得深,教得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的做到不要溺爱孩子,做到采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各位家长谨言慎行,不要因为爱孩子,实际上却伤害了孩子。
一天,一只茧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一只小蝴蝶正艰难地将自己柔弱的身体从那个小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有一个人正好看到这一幕,他便好奇地观察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小蝴蝶仍未成功……接下来,小蝴蝶似乎没有任何进展,看样子它已经竭尽全力,很难再前进一步了。这个人实在看得心疼,决定帮小蝴蝶一把:他拿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破开,小蝴蝶便很轻松地脱茧而出了。但是它的身体萎缩着,翅膀紧紧地贴着身子,蠕蠕而动。他屏住呼吸,期待着小蝴蝶展翅飞翔,就像他美妙记忆中的那些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始终没有出现。终于,这只可怜的小蝴蝶只是拖着萎缩的身躯和干瘪的翅膀在地上爬行了一阵子,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它还没来得及看上一眼的世界和这个好心帮助它的人。这个好心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上的小口挣扎出来,是大自然的造化,蝴蝶要通过这一挣扎过程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这样它才能够在脱茧而出后展翅飞翔。其实,人也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更需要自身的奋斗乃至挣扎。过分的呵护,只会使生命萎缩,甚至无异于扼杀生命。
第三篇: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培训小结1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
2011年3月24日,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语文课题组再次开展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校长石理、教务主任董平及全体语文老师。活动由教研组长王学红主持。
首先,教研员陈晓玉就问题学生的界定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即问题学生可以是单亲、留守等因素造成的屡次违规的学生或学习有障碍、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
接着,教研组长王学红就填写问题学生调查报告进行了指导,要求及时收集过程性、变化性的资料。
然后,实验教师付燕和马玉青交流了自己的课题实验计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最后,课题教师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认真地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开展课题实验工作。
第四篇:个案研究阶段性小结
个案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李明达 ;性别:男;年龄:8岁;双耳失聪;聋哑学校二年级学生。
二.问题行为概述:
1、与人交往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与同学交往,总是很孤僻。有轻微的自闭现象。心理年龄明显低于生理年龄。
2、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常需老师督促,和其他任课教师不能配合,成绩较差。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作业页面不整洁,作业本常被戳破。
3、各方面能力都较弱,生活完全依靠大学生和老师照顾。
三、个案家庭背景:
1、全家四人,除父母外还有一小妹。兄妹俩经常吵闹,关系不和谐。
2、父母在外务工,属留守儿童。母奶奶一味呵护,一切包办,造成他自理能力、动手能力远不及同龄伙伴。
3、气质类型:抑郁质。
四、个案分析:李明达的奶奶因孩子耳聋残疾,因此对孩子处处庇护孩子,许多事情包办代替孩子,到现在还要帮着孩子穿衣穿鞋,剥夺了孩子锻炼能力的机会,致使孩子能力低下,在生活中许多小事都做不好,这给他带来了严重的依赖感。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 1.研究李明达的基本材料,了解其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捕捉其闪光点,真诚地与其交流谈心,关心其所言所行,满足其要求被人关注、受人尊重的渴望,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2.多次和李明达家人沟通,与其父亲交流、商量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求家长尽到做家长的责任,关心李明达的成长;同时要求李明达的奶奶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使她明白孩子将来总是要靠自己的,父母不可能包办代替孩子一辈子。总之,要求李明达的父母尽可能创造一个有利于改变他不良个性的家庭环境。3.在班集体中营造宽松的人际环境,要求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帮助他。
4.学习上帮助、辅导李明达,使他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长处,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六.个案辅导成果: 1.李明达在校园内大声哭闹的现象明显减少。2.李明达的母亲不仅开始指导他一些自理生活能力方面的事,还鼓励他为家庭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尊重他的兴趣爱好,让他独立地去家附近的小河边钓鱼,现在垂钓已是他的一项特殊才能了。3在周围同伴友好的接纳态度中,李明达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开始逐渐变得通情达理,再与同伴发生矛盾时,能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协调。4.随着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善,李明达的内心逐渐趋于平衡,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学习上来,在老师的耐心辅导及家长的帮助关心下,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五篇: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培训小结2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
2011年3月3日,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语文课题组开展了《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培训。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校长石理、教务主任董平及全体语文老师。活动由教研员陈晓玉主持。
乌鲁木齐市第99小学地处米东区东部,学校打工子女多,家庭教育问题比较多,心理辅导效果不佳,学校教育受到家庭教育困扰。为了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语文课题组参加了国家级课题《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的研究》的研究。
本次课题培训,教研组长王学红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依据和假设、课题研究内容、目标、原则、价值、对象、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具体实施步骤、研究成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认真的讲解。本课题共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为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为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结题。
《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石校长指出;希望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拓进取、努力探索,团结一致,相互学习,在提高自己科研能力的同时,取得良好的育人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