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幼儿个案研究
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
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
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都去吃点心了他还在床上,大多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吃点心,而且总是懒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动
有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几个活动后,老师突然发现李廷不见了,这时老师们都急了,都到处去找,找了很久,最后在活动场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里找到了,原来他一个人在那里玩玩具。后来我们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后一个起床的,等我们都不在意的时候,他点心也没有吃就一个人跑下去了。那次把老师们都急坏了,我们找他说的时候,他好象也是那种无所谓的样子,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研究与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我们能否判定李廷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因为我们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只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儿童行为问题等。对于多动症的界定范围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非常喜欢他的孩子,甚至有点溺爱的程度,每次来学校孩子都很高兴,一下就爬到妈妈身上,一个劲的在妈妈脸上亲,妈妈也显得异常高兴,“乖儿子”的亲热的叫着。李廷是全托,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因此这也使他回到家就成了宝,一周难得见到爸爸妈妈,见到了肯定又是一阵亲热。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而且由于来自不同的省,普通话都讲的不好,沟通时更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由于爸爸妈妈教育不当,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说“不准口吃!”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形成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工作忙,平时就想着多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
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
在实习末期,我对该幼儿采取了特别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李廷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二)用细心发现亮点
其实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在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李廷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三)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李廷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李廷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卷袖子、系鞋带等手工活动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五、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家园配合训练,李廷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月是不够的,但是我的实习期已满,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后面对李廷的教育还需要原任老师来完成。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李廷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幼儿园个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
研究对象:熙熙
年 龄:三岁半 班 级:小六班 个案情况简述:
熙熙生性活泼好动,独立性强,善于发现观察事物,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熙熙父母离异,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习惯指挥他人,脾气暴躁,比较任性。每次人园时还要闹情绪,说出各种不上幼儿园的理由,但家长一旦离开后就能很快融人集体生活中。
个案观察记录:
1.饭后看书。幼儿主动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区域进行活动。今天琪琪带来了新图书,正当他看得开心时,熙熙走过去抢琪琪的图书.因琪琪抓住图书不放,熙熙就在琪琪的脸上咬了一口,他最终抢到了图书。
2.集体活动。幼儿自由坐在地上.熙熙坐在最后一排。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让幼儿自由讨论。熙熙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老师发现后,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回答正确。
3.表演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和材料。熙熙在第l小组,他拿着一个小熊的头饰跑到第一组:“你们看,我今天要当小熊。”这时,熙熙发现黄黄和春明为了争小熊角.色互不相让,于是他说:“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当小熊}。”黄黄输了,但他不认输,要再剪一次。熙熙一步上前去抢黄黄手巾的头饰,黄黄不给他.他就用力一推,将黄黄推倒在地,并把头饰给了春明.
4.分组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图片。熙熙站起来,四处走一走,看一看,与一位小朋友开玩笑。老师发现了,瞪他一下.他回去看图片了,等老师不注意他了,他又到另一名小朋友后面,用肘绕住他的脖子,把那位小朋友绊倒在地,他很开心。
一、家园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把熙熙在园表现向家长反映(主要反映以上情况)。
家长:1.工作较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熙熙说自己一个人很无聊,经常提出要去小朋友家或邀小朋友到家里玩。2.熙熙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记得牢,很乐意完成。平时做事动作很慢,对事物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3.熙熙会主动关心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但没有耐心。4.熙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但很爱发脾气,比较急躁。
二、家园共同分析原因
1.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熙熙生性活泼好动,喜爱表现自己,往往寻找各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但他选择的方式不当,无意中攻击了他人。这表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需要成人加以引导。
2.自我控制能力差。熙熙从小受外公外婆溺爱,养成不分场合、时问和对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顾及他人的习惯。再加上幼儿的认知水平低,考虑问题往往以自我为巾心,并没有真正理解大人所说的“打人不对的道理”。
三、幼儿园教育措施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熙熙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熙熙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由于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可适当增加难度,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熙熙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四、家庭教育措施
1.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2.以榜样示范,指导幼儿正确行为。家长在孩子犯错时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自身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
3.淡化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生活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给予表扬。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两个月的家园共同教育,熙熙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推荐他当组长、小老师等。这不断足使他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取得更大的进步。单亲家庭环境对在园幼儿性格影响的个案研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以婚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家庭关系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冲击,离婚率逐年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孩子的性格问题也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以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观察记录的一个幼儿为例,分析探讨对幼儿性格影响的因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单亲家庭 幼儿 性格
一、问题提出
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部分,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儿童在幼小时期就开始对己、对人、对事、对物形成一定的态度,同时也显露出相应的行为举止,表现了一定的性格特征。儿童最初是在家庭中接受早期教育的,家庭的物质生活、社会交往,尤其是父母的思想行为、是非爱憎,及有意识的指导,会给儿童心理发展以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但是,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因为缺少一方父(母)亲的关怀与疼爱,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较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如果单亲的父母亲不能关心孩子的生活,体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的性格会慢慢发生畸变,有的会误入歧途。
二、个案简介
基本资料:阳阳,男,4周岁,父母离异,现由母亲照顾,家中成员还有爷爷和奶奶。
在我实习期间,一个幼儿引起了我特别的关注,那就是阳阳。阳阳每天早上由妈妈送到幼儿园,很自然的和妈妈说再见。我以为阳阳是个比较活泼的孩子,于是走过去和他说“早上好”,但阳阳却一点反映也没有,只是一个人站着。我提醒阳阳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还是没反映,就是一个人站着不动。我感到诧异,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早上陆续的有其他小朋友来了,我去接待他们,后来发现阳阳一个人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上,也不参与早上的区域游戏。接下来的几天,观察到阳阳都是这样子的,这让我好奇,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让阳阳的性格如此奇怪。于是,我向带班老师了解情况,得知阳阳是个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缺少安全感,只有妈妈在的时候才表现的稍微活泼点。在以后每天的观察记录中我发现阳阳的性格很孤僻,他很少参与同伴的游戏,也很少与小朋友讲话,他常常一个人站在窗户边向外望去。阳阳也表现出怯懦,有一次老师上数学课,延伸活动是让小朋友们做“按点送物”的游戏。阳阳一个人慢慢地玩着,我想过去看看他有没有做对,但当我走近时,阳阳就停下了手上的动作,坐着一动不动,时不时的偷看我一下。我感觉到了阳阳的紧张,想开导他,但似乎阳阳并不愿意我接近他。阳阳还经常小便在身上,特别是中午午睡,容易遗尿。妈妈为此要求中午带阳阳回家休息,但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必然会使孩子产生更大的依赖性,所以老师通过与妈妈的沟通打消了妈妈的这个念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阳阳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想办法,怎样才能帮助阳阳呢?我试着慢慢亲近他,刚开始阳阳还是不理睬我,但几天过后,阳阳也许感受到了我的热情,开始接受我的一些意见,愿意和我亲近了。一天早上,我对阳阳说“早上好”,并希望阳阳也能同样对我说。我把耳朵凑到他嘴巴边,期望阳阳能说出来。阳阳这次并不像之前那样不理不睬了,但阳阳要求妈妈走远后他再说。阳阳看着妈妈一步一步走远,走很远后阳阳终于对我说了那句珍贵的“早上好”。这是阳阳迈出的第一步,虽然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很多我不理解的行为,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阳阳定会成为一个健康全面的孩子。
三、性格分析
在阳阳身上表现出了与正常家庭儿童不同的一些性格特征: 1.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单亲家庭子女易形成怯懦性格。它的核心就是害怕,害怕一切。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慌失措。阳阳经常一个人站在一边观看小朋友们游戏,老师鼓励他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他反而连看都不敢看了,不断向着墙倚。
2.自卑
自卑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之一。这是一种由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消极的、不适当的自我否定的态度。在活动中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阳阳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学习也一般,由于性格的原因在各项活动中都没有好的表现,老师对阳阳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这种恶性循环使得阳阳更加畏缩,更加自卑。
3.孤僻
性格孤僻的孩子自我评价比较低,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以至不能接受自己。这类孩子往往无友或少友,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惟恐被别人轻视或排斥,当恐惧感超过亲近别人的欲望时,就会压抑自己的欲望,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阳阳尽管很想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但怕别人不理他,没有老师的引荐,往往只是站在远远的地方看他们游戏。阳阳很喜欢独自玩娃娃家游戏,在娃娃家的想象世界中创造出一个“朋友”来,把他当成真朋友一样去对待,一起吃饭,一起交谈。
4.敏感
敏感的孩子过度的在意细节带来的感受和变动并善于将之放大,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敏感的孩子往往容易为小事而苦恼,或莫名开心一阵子。当阳阳一个人在做手工时,老师走过去观看,阳阳却像做错事一样立马停下手里的动作,时不时抬头偷偷看下老师。
四、原因分析
根据一些对儿童性格发展的长期追踪研究表明,影响儿童性格的因素有很多,在这些因素中,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因素对其性格的影响。在后天因素中,家庭又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生活环境。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变化,都会通过家庭在儿童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有人说家庭是“创造人类性格的工厂”,这并没有夸大其词。家庭的结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以及他们的教养方式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1】,家庭在儿童性格发展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目前,观念的更新,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中国的婚姻关系、家庭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孩子的成长问题也越来越多。单亲家庭这一特殊家庭结构对儿童的性格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阳阳的性格就是由于他的单亲家庭生活造成的。
首先是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不齐全,定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阴影。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疼爱,能使子女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和安全感。而阳阳只由妈妈照顾,从小就缺少父爱。父爱虽不如母爱那样全面、细腻,但其真切与深刻也是孩子们不可缺少的。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缺少父亲,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会失去模仿的对象,往往会缺少男子汉洒脱的风度、宽广的胸怀,易依赖别人,缺乏果断的气魄。阳阳身上正缺少这种气度。阳阳在幼儿园时经常一个人,很少主动与其他孩子交往,老师提醒他、鼓励他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阳阳却更畏缩了,有时甚至会表现出害怕,会往栏杆处倚。结果就只能任他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小位子上,看着别的孩子开心的玩闹。而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应该是活泼的、主动的、好动的。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一有机会就会叽叽喳喳,和同伴开心地交流着,有的在班里跑跑跳跳,或者在活动区看看小动物、玩玩娃娃家,几乎看不到会像阳阳这样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的。阳阳就是缺乏了由父亲那里得来的勇敢、自信,导致缺乏安全感、精神过敏、喜欢独处、不合群。其次是不恰当的爱。单亲家庭会对孩子造成危害,这一点对离异家庭来说是都承认的,所以这种家庭的父(母)多少都有点由此而来的内疚感,这很正常。但问题就在于这种内疚感支持着、无原则地补偿给孩子,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很容易把孩子变成一个被宠坏的人。阳阳父母离异,妈妈决心把一切爱都给阳阳,对他百依百顺,事事包办。可这并不是真爱孩子,相反,这样会极大地妨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阳阳在幼儿园到现在还不会用勺子吃饭,就是因为在家里都是由妈妈喂着吃的。老师跟阳阳的妈妈交谈过,指出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教孩子怎么正确使用勺子。可是阳阳一直不会,妈妈就不忍心,还是一直喂阳阳吃饭。那么阳阳在幼儿园吃饭就比较困难。其他小朋友一个一个自己动手大口吃饭,吃好了还会自觉的把小碗端到保育员奶奶处,然后按照常规洗洗小手、擦擦嘴巴就去拿小图书安静地看起来,阳阳却还没吃好。尽管老师几次教导阳阳该怎么用勺子,最好还是无奈要用喂的。
学校环境也会对孩子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单亲家庭的孩子对教师的态度比一般孩子敏感的多。就像阳阳,他一边畏惧着老师一边关注着老师。当老师不注意时,阳阳偶尔也会有活泼的时候,但当老师一看到,又马上停下手里的动作,又安安静静地坐着。对于这类孩子,老师若关心、尊重他,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可以增加他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若老师和其他孩子一起批评、嘲笑他,就容易使他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缺乏主动性,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老师若放任不管,也会使他形成好激动、易冲动、没有自控能力、任性、易受挫折的性格特征【2】。学校中同伴关系同样是影响幼儿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自由游戏、自由交流对幼儿性格发展有特殊的作用。阳阳经常一个人站在一边或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看其他小朋友游戏,很少加入其中,也很难得能看到阳阳与小朋友说话。而各项能力却是在交流、游戏、探索、合作中发展起来的。阳阳的怯懦、孤僻导致他很少与同伴交往,也因此体会不到同伴交往的乐趣。
五、措施
把孩子养大,是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把孩子教育好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不完全家庭的孩子,那就更不容易教育好。家长必须竭尽全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给孩子足够的爱,并讲究爱的内容和艺术。
那么,如何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呢?
对家庭而言,首先,家长必须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孩子来说,榜样的作用很大,可以使儿童通过对良好榜样的模仿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很好地掌握社会规范。对于阳阳来说,妈妈对阳阳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最重要的。妈妈良好的行为举止、文明礼貌的态度对阳阳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阳阳会从妈妈那里学到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合作、分享的处事态度,并不断提高自理能力。其次,必须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有些家庭父母双全,但孩子性格依然出现了问题,说明将孩子性格上的问题全归罪于家庭形式是不对的,但家庭结构完整确实比不完整要有其有利的地方。因此,单亲家庭的父母更要注意其素质的培养。妈妈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可以直接感染到阳阳,鼓励阳阳勇敢的面对一切,不畏惧任何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最后,单亲家庭的父母还要讲究教育方法,要特别重视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早期教育。从他们懂事起,就应该教育孩子要坦诚、勇敢、自信。而阳阳的妈妈必须要给予阳阳理智的爱,既要关心他,也要信赖他,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不能过分溺爱。还要
【4】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还需要学校的帮助。学校应给单亲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尤其是在信息交流方面。单亲家庭往往是封闭的,家长仅从书本、电视及经验中获得教育经验,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该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及家长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针对阳阳,老师在幼儿园一方面要特别关注阳阳,教师和幼儿间的个别交流会对幼儿产生特别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多主动和阳阳交谈,对阳阳的行为做细心的观察记录。另一方面,要引导阳阳感受来自老师、同伴的爱,创设一种宽松、安全的学习、交往环境,鼓励阳阳大胆提出问题,表达自己想法,主动与老师交流,乐于和同伴交往。教师要多跟阳阳的妈妈做交流,了解阳阳在家的情况,更可以对阳阳的妈妈提一些教育的意见,指导妈妈用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阳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相互补充,家园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要达到这一结果,一方面幼儿园应主动联系家长,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最后,应加强社会保障,保证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和尊严。阳阳的妈妈是一个公司的职员,每月收入两千左右,但要负担起一个家庭还是很吃力的,所以社会、居委要多关心、多照顾,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帮助。
总之,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子女的性格形成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
第二篇:幼儿个案研究1713194
大二班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美工区 时间:2015.3.15 对象: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有些显得太大了,胶水搅拌的过程完成的较好,在放颜料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他显得有些不开心。在最后的作品制作时兴趣不大,随便做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看了旁边的小朋友一会儿后又开始重新制作纸泥了。看样子,候嘉豪的兴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对纸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题确定: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由于幼儿在课堂中还尤意未尽,所以就放到区域中。
效果分析与反思:
材料的运用和游戏技能:该区典型的游戏行为:该区运用的材料是幼儿常见的报纸、胶水、颜料。最主要的要求是报纸要撕得很碎,难点就是胶水和颜料的搅拌。
创新与新颖:
制作的过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纸泥可让幼儿根据大胆想象制作纸泥作品。
游戏常规执行:活动中常规好,幼儿能按纸泥的纸泥制作流程操作。但在颜色的搅拌中幼儿的手都弄得较脏。
效果分析:
整个观察过程逸飞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坚持性,特别对纸泥的制作流程始终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显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对纸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兴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应该提供勺子之类的东西让幼儿搅拌,不至于弄脏衣服。为了激发幼儿对纸泥创作的兴趣可以在旁边放一些老师制作好的成品。
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此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第三篇:中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类似多动症幼儿的个案分析
章贡区第二保育院 廖必峰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接手本班有将近一个月了,发现一名5岁幼儿张景皓行为与其他幼儿有很大的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五六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通过了解发现他的家庭情况,爸爸妈妈在菜场卖菜,天天都早出晚归,对儿子的教育很少。一不顺心就打骂孩子。
二、行为情况分析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语言活动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歪着脖子站着,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做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 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
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都去吃点心了他还在床上,大多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吃点心,而且总是懒洋洋的。
三、研究与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我们能否判定李廷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因为我们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只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儿童行为问题等。对于多动症的界定范围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通过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不太和孩子交流,几何没有什么沟通,要不就是用赣普话进行交流,很少说普通话,所以幼儿的普通话讲的不好,沟通时更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由于爸爸妈妈教育不当,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说“不准口吃!”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形成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工作忙,平时就想着多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
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 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方法
在仔细观察后,我对该幼儿采取了特别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张景皓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二)用细心发现亮点 其实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在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张景皓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三)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张景皓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张景皓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卷袖子、系鞋带等手工活动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五、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家园配合训练,张景皓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张景皓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第四篇: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小班多动症幼儿的个案研究
一、研究前个案分析
我在一幼儿园小班实习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发现我班有一四岁幼儿李廷行为与其他幼儿有所不同,他没有朋友,常常脱离班级一个人活动。最明显的是他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还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我向原任老师询问过他家庭的情况,他爸爸与妈妈是不同省份的结合,爸爸是来自外省,现任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本省,现做美容推销工作,平时工作忙,对儿子的教育很少。
二、个案观察记录
发现该幼儿行为有异常以后,我怀疑他是否有多动症,为了证实我的想法,我开始对他的行为进行观察。在两周的观察后,我发现有如下一些明显性的行为:
1、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他则从不举手,并且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动作很不优雅,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下位打扰其他小朋友,当老师指了一下他的头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他上课时的常见动作是用两只手撑着腿往前看。
2、课间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课间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他总是显得走不稳站不稳,摇摇晃晃的,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飞来几架飞机,他就一直望着飞机,不再做操,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其他小朋友虽然也被飞机吸引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没有他那样分散精力。
课间操做完,他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不合群,其他小朋友都回活动室去了,他还痴痴的站在那里,我提醒他也不走,后来还是我拉回去的。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右边小女孩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想喝水了就叫着要喝水,没有得到水就自己跑开了去倒了一杯水。
4、游戏
他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5、睡觉
他睡觉有个习惯,每次都要脱掉袜子,还喜欢玩袜子,老师怎么一再强调想纠正都没有办法,最后也就不管他了。他每次开始睡觉的时候都睡不着,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没用。要起床的时候他总是起不来,躺在床上谁都叫不动。午睡起来别的小朋友都去吃点心了他还在床上,大多时候他都是最后一个吃点心,而且总是懒洋洋的。
6、一次逃跑行动
有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几个活动后,老师突然发现李廷不见了,这时老师们都急了,都到处去找,找了很久,最后在活动场的存放玩具的小房子里找到了,原来他一个人在那里玩玩具。后来我们才知道,午睡他是最后一个起床的,等我们都不在意的时候,他点心也没有吃就一个人跑下去了。那次把老师们都急坏了,我们找他说的时候,他好象也是那种无所谓的样子,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研究与分析
(一)判定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记录,我们能否判定李廷就是有多动症呢?这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很难确定,因为这还需要通过心理测试、医院诊断等,而因为我们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就只通过查资料了解多动症的基本症状及从单方面的观察来判断。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儿童多动症是指儿童注意障碍和注意障碍伴有多动的一种病态行为。又称为轻度脑功能失调(简称MBD)、注意缺损(简称ADD)、儿童行为问题等。对于多动症的界定范围是指大脑无明显病变,智能正常,但有自控力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儿童。一般说来,孩子喜爱活动是生理上的特点,他们进行或参与的活动总是有动机、有目的的,因而是可以自我克制的。“多动症”患者不但多动,而且他们的“动”往往是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出现的,很难自我克制,这就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成为一种病态了。1991年美国报道患多动症儿童占学龄儿童的3%一一5%,我国约占3%,男孩和女孩的比例是5:1。如果对这些儿童没有及时的治疗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心理健康和品行等一系列问题。
从以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该幼儿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力不集中,分心。对任何事物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即使是对最感兴趣的事。不仅上课不能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扰乱别人,即使是在看比较喜欢的动画片时也不能聚精会神。所以有一定程度的注意障碍,这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之一。
2、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在多动症儿童中其中95%的就有此类表现。
3、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4、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该幼儿患有多动症。
(二)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通过和原任老师交流和直接与其家长交流以及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该幼儿的父母非常喜欢他的孩子,甚至有点溺爱的程度,每次来学校孩子都很高兴,一下就爬到妈妈身上,一个劲的在妈妈脸上亲,妈妈也显得异常
高兴,“乖儿子”的亲热的叫着。李廷是全托,每周才能回家一次,因此这也使他回到家就成了宝,一周难得见到爸爸妈妈,见到了肯定又是一阵亲热。平时在家里爸爸妈妈都很忙,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而且由于来自不同的省,普通话都讲的不好,沟通时更少,也导致了该幼儿的语言障碍。由于爸爸妈妈教育不当,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说“不准口吃!”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形
成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工作忙,平时就想着多关心一下儿子的生活、学习,而忽略了儿子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儿子不喜欢说,但喜欢动,注意力分散,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而只是一味的责骂,不会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
2、教师原因
一个班的孩子太多,教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孩子,而对于这个特别的孩子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他存在的问题,但是经过几次教育以后发现要解决很棘手,最后还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该幼儿来园已经半年多,虽然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流,学习不认真,但至少没有很明显的攻击行为,不像班上其他几个攻击性行为很严重的幼儿那样经常弄出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来,平时老师都把心思放在了那些幼儿身上,对于该幼儿的教育就忽视了。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
在实习末期,我对该幼儿采取了特别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李廷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二)用细心发现亮点
其实这样的多动症儿童并不是一切都差,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在后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李廷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三)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李廷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李廷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卷袖子、系鞋带等手工活动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五、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个月的家园配合训练,李廷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
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月是不够的,但是我的实习期已满,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些,后面对李廷的教育还需要原任老师来完成。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李廷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第五篇: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总结报告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总结报告
(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王坤霞)
幼儿进入中班后,随着其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及社会、家庭和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负面影响的日益增强,使其攻击性行为显著增多。我园中五班的张强小朋友就是一个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幼儿。自本学期开始,我就和中五班的两位教师一起运用代币制的方法对张强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研究。
所谓代币制,就是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程序。我们矫正张强攻击性行为所使用的代币制以葫芦娃印章为代币,当幼儿达到预定的行为目标后就得到一个印章,得到3个印章后就会获得一朵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就得到后援强化物---让妈妈到他到淘气堡游乐场玩一次,通过代币、强化物及后援强化物的激励来实现矫正张强的攻击性为的目的。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情况分析
1、研究对象情况简介
张强小朋友是一个健康、开朗、外向、聪明、好动的小男孩。在班中他的年龄偏大。身体偏高,语言、智力、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发展较好,比较引人注意。由于年龄、身高、能力等方面较有优势,使他有些骄傲情绪,经常推搡、击打同伴。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或家长反映张强打人。
2、研究对象行为表现
对张强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的第一步,我们先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做了前测,发现其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为1)推搡同伴。2)拍打同伴头部、背部。3)拉扯同伴的胳膊、衣服。4)与同伴争抢玩具。5)经常有言语攻击。6)攻击行为每天都会发生,平均每天达两次以上。
3、分析其攻击性行为的动机、目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张强的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与动机主要是:(1)受到他人攻击时还手。(2)维持班级纪律与常规,如洗手时拉扯争抢水龙头的小朋友等。(3)与同伴争抢玩具。(4)打抱不平,如男孩王小亚抢女孩姜珊的图书,他发现后就用力把王小亚推到一边,还拍打他的手。
4、其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庭方面:在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张强顽皮好动,让家长很伤脑筋,而他的爸爸、妈妈平常都很忙,一忙起来,最简单直接也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妈妈训,爸爸打屁股。同时,其家长在交谈中也流露出了怕孩子在幼儿园挨打吃亏的想法,有怂恿孩子“打要还手”的倾向。
(2)幼儿自身方面,由于张强身高在班中最高的几个之一,能力也偏高,使他有某种优越感。
(3)其它方面,张强很喜欢奥特曼一类的武打、暴力动画片,自由活动时,经常模仿其中的一些武打动作。由此看来,电视等媒体对张强开击性行为产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前教师的行为现状
在进行此研究之前,中五班教师就已经注意到了张强的攻击性行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矫正。曾采用正面引导、严厉批评、红花奖励、每天警告等多种方式予以干预,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的效果只是暂时的,持续时间不长,致使张强的攻击性行为反复发生,而教师的干预措施的作用却越来越小。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而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却只能短时起效,没有连续性,从而不能成功矫正幼儿的行为。
三、具体研究过程
1、制定阶段目标
根据前一周的观察情况,分析张强一周共发生攻击性为13次,每天都有该行为发生。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制定的矫正目标是:运用代币制的方法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使其攻击性行为在3周以后发生的频率降
低为每周不超过一次。
2、制定计划,实施干预措施
(1)首先,我们与张强的家长进行了联系,向她们介绍具体矫正措施的主体情况,请他们配合我们的研究工作。联系的内容主要是:
①向家长介绍张强在园中的表现,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其有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并向家长介绍这种行为
对其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的危害。
②向家长详细介绍了我们进行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实施的步骤方法。
③争取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措施,主要是请家长多与张强沟通,少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控制看电视特别是武打、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的时间,多对张强进行正面引导;改变怕孩子吃亏的想法,引
导张强要爱护同伴,和同伴友好相处。
(2)同张强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①让他知道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打人、不骂人的孩子,如果他想让老师、小朋
友喜欢他,就不应该打人、骂人。
②了解他的喜好。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张强很想得到班里的小红花,最想让妈妈带他到利群商厦的“淘
气堡”游乐场玩。
③与张强约定代币、后援强化物的形式及取得代币制后援强化物的方式:只要哪天不打小朋友,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就得到一个“葫芦娃”印章;如果第一周能得到3个印章,就得第一朵红花;第二周能得到4个印章,就得一朵红花。第三周再得4个或5个印章,就再奖一朵红花;得到三个红花后。妈妈就带他到利群“淘气堡”游乐场玩一次。在得到9朵红花后,妈妈答应给他买一辆轨道电动火车。
3、后测
实施矫正措施后,我们每天都对张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做了详细记录。每天都和张强一起观看他的印章,向他介绍他的进步情况;如果哪天他没有印章,就和他一起寻找原因。
四、初步结果
采用代币制方法矫正张强的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进行了4周后,张强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第一周需要教师每天提示一下,让他注意自己的印章数,自第二周起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到记录表格前数自己的印章数,每天下午起床后都提醒老师给他印章。这段时间中张强仍有攻击发生,但主要原
因是其他幼儿的主动攻击。
五、采用代币制矫正幼儿行为研究的启示
1、代币制简便易行,并把幼儿的进步以代币、强化物、后援强化物的形式让幼儿具体地感知到,能让
幼儿直接地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2、代币制的实施有一个渐次增强,逐步提高的较长时间的过程,与幼儿不良行为矫正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一特点吻合。
3、代币制能使幼儿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进步,并在强化物、后援强化物的激励下,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力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