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共)
摘要 前言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对幼儿午睡问题这一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幼儿园进行观察和访谈,在实践中收集资料信息,认真分析总结,进一步调查幼儿午睡问题的原因和现状,并针对这些原因和现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幼儿午睡问题的策略,从而为工作在一线 的幼儿教师有效地解决幼儿午睡问题提供借鉴,提高幼儿园保。
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但在幼儿园,经常也会碰到一些特殊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往往会被人们忽视或歧视,甚至被认为是社会的累赘。对于这些特殊幼儿,如果教育得当,他们同样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反之将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是破坏者。作为教育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每一个特殊孩子,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本学期,我园转来了一名叫瑞瑞的男孩子。今年五岁半,刚转入我班时,表现出固执、好动、不和群、活动时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对同伴随意吐口水、常搞破坏等等,在教师对其行为制止和教育后,只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到三分钟。
一、实例分析及教育策略
1、正确对待其攻击性行为
实例:小朋友在活动时,瑞瑞突然走上前去打小朋友或对小朋友吐口水,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不对,他马上会承认不对,但过后又是老样子。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失控行为。2)他的攻击行为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
策略一:教给孩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认识、观念,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攻击、伤害他人是不行的,逐步学会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
策略二: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和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与信任。
策略
三、对孩子进行移情训练,移情训练的目的就是在幼儿与生俱来的基本移情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他们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感受和进一步产生相应感受的能力。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听故事、引导理解、角色扮演等等。其中角色扮演是让幼儿根据一定的情节,扮演某个角色,并通过言语、行为、姿势动作、表情等表现该角色的特征,从中体验在某些情境下该角色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意时能作出恰当的反应。比如:让一个攻击性的孩子扮演一个经常受他人攻击的角色,他会更容易理解攻击性行为对人造成的伤害和被攻击时的心理感受,进而在现实生活中能更加自觉地抑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
策略
四、教师故意不去关注他。我认为他的攻击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旦别人不注意,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以引人注意。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2、注重幼儿交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实例:玩玩具时间,不停的有小朋友来告诉老师,瑞瑞抢玩具,老师走上前去跟他说要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能抢玩具,他很快地答应老师:“我不抢玩具了,我会好好玩的。”但是,过一会,他又是老样子。
分析原因,我认为他抢玩具主要原因是:
1)不会采用恰当的方式来解决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
策略
一、注重幼儿交往技能的培养。交往技能的训练首先要使孩子学会正确识别交往中的问题的原因和特点,比如为什么我想玩这个玩具的请求得不到满足?他为什么不让我和他一起玩?技能训练应该使孩子认识到,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可以采用很多方式,而我们则是要选择其中最合适的、最好的。比如:你想玩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你可以走前去抢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也可以去找老师帮助解决或是友好认真地对他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这个玩具吗“?当然,最为理想的是最后一种方式。
策略
二、注重幼儿行为训练的培养。幼儿对行为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孩子虽然能够说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实际交往中却做不到。如该幼儿也答应老师我不抢玩具了,我会好好玩的,但过一会,又是老样子。为此,交往技能训练必须与加强幼儿的行为训练相结合,使幼儿在练习中巩固那些有利于交往顺利进行的亲社会行为。行为练习最好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反复地进行,比如分享和谦让,可以在孩子自由游戏时设置这样的情景:5个孩子想跳3根跳绳,或4个孩子想骑2辆车等情景来让幼儿练习分享和谦让。
3、帮助幼儿解决学习困难
实例:有一次,小朋友进行绘画活动,而瑞瑞绘画时刚画上几笔就东张西望,一会跑去角色区里玩东西了;班级小朋友都在排练毕业典礼的舞蹈节目,瑞瑞刚开始站在队伍里跟小朋友一起学习跳舞,不一会,他就跑到旁边玩玩具去了。.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
1)瑞瑞不存在智力问题,而是个性和行为问题。2)由于没有耐心,自我控制力差,完全凭兴趣做事。做事不专注,缺乏耐心,做事情不能有始有终。
针对原因,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
策略
一、放一放。就是适当降低要求,使他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如绘画时,只要求他画自己喜欢或会画的一样东西。
策略
二、帮一帮。就是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使他能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最终体验成功的喜悦。如,练习舞蹈时有些动作对他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应该对他进行个别指导,手把手地纠正他的动作。
策略
三、夸一夸。就是多一些鼓励赞美的话,帮助他逐步树立自信,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策略
四、树立规则意识。首先,教师让瑞瑞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这样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其次,教师针对瑞瑞的表现,可通过讲故事、正反对比等方法给他讲道理,引出正确的规则。在活动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启发、诱导他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
4、寻求园领导支持与帮助
实例:幼儿吃完中午饭睡午觉,他很少睡着的时候,其间,他总爱压在其他小朋友的身上或经常突然大声吼叫吵醒其他小朋友睡觉或做一些怪动作来让小朋友笑,弄得班里的小朋友都不能好好睡觉。
分析原因,我认为中午不能睡觉的主要原因是: 1)在家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2)入睡比较困难。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针对原因,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
策略
一、班级教师将幼儿的情况如实向园领导反映,寻求得到园领导的支持与帮助,经过园领导与家长的沟通,征求家长的意见,最后家长决定先把孩子带回家里午睡,不要影响班组其他小朋友午睡。
策略
二、请家中小姐姐来陪伴,逐步过渡。
策略
三、班级教师除了与园领导沟通外,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情况,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听了教师、园医的反馈,家长结合幼儿在家的表现,此时,家长觉得应该重视幼儿的情况,家长决定带孩子去看儿童心理医生。儿童心理医生的意见倾向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一种专家认为该幼儿具有轻度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迹象,但目前测试结果尚不能完全确定,需要在生活中坚持观察才能确诊,但有些适用于这些心理症候的措施可以选择施行。另一种专家认为其表现基本正常,并认为儿童个性发展中的特殊倾向不应轻易归结为疾病,处理得好会有积极的结果,但处理不当也有向极端化、病态化发展的可能。
二、幼儿的转变
经过教师、家长的悉心培训和督促,与本学期开学之初相比,幼儿在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的进步:
1)幼儿的情绪心理比原来变得稳定了,少见突发性大声吼叫了,平时一般还比较快乐平和,言语活动比较活跃,有时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沉静一段时间,如,画画活动。
2)幼儿减少了一点对别的孩子的侵扰,初步懂得要别人接受,就不能轻易去侵犯别人。在班级里随意打人、随意吐口水的现象也有所减少。
3)幼儿有时能够听从教师、家长的教导或指令,如在幼儿园一次开展音乐活动,他有较长一段时间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在位置上学习唱歌,活动结束后教师请他唱一唱刚学过的歌曲,他还能将歌曲的部分内容唱出来。
4)开始期待和盼望给予义务,如在幼儿园教师问他“你看到小朋友做文明礼貌星,去升旗做小旗手,你想做吗?”他说“想”,并且在家里知道第二天要做文明礼貌星或是小旗手等任务时,开始有一点上心、兴奋的表现,还知道要为此早起,不能迟到,逐步有了规则意识。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当教师面对特殊幼儿有这样那样的表现时,教师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孩子是千姿百态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神奇的,决不能用单一的尺度去衡量每一个孩子。有一句老话“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只要教师讲究教育的方式,学会用宽容的心来对待个别孩子成长中所碰到的问题,提高“心理换位”的能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考虑问题,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谈心,只要教师用心去爱护孩子,相信孩子会有所进步的。(作者:叶小朵 深圳市彩田幼儿园)参考资料: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魔法书》、《哈佛幼儿教育经典》
第二篇:幼儿个案研究1713194
大二班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一: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美工区 时间:2015.3.15 对象: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有些显得太大了,胶水搅拌的过程完成的较好,在放颜料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他显得有些不开心。在最后的作品制作时兴趣不大,随便做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看了旁边的小朋友一会儿后又开始重新制作纸泥了。看样子,候嘉豪的兴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对纸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题确定: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由于幼儿在课堂中还尤意未尽,所以就放到区域中。
效果分析与反思:
材料的运用和游戏技能:该区典型的游戏行为:该区运用的材料是幼儿常见的报纸、胶水、颜料。最主要的要求是报纸要撕得很碎,难点就是胶水和颜料的搅拌。
创新与新颖:
制作的过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纸泥可让幼儿根据大胆想象制作纸泥作品。
游戏常规执行:活动中常规好,幼儿能按纸泥的纸泥制作流程操作。但在颜色的搅拌中幼儿的手都弄得较脏。
效果分析:
整个观察过程逸飞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坚持性,特别对纸泥的制作流程始终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显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对纸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兴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应该提供勺子之类的东西让幼儿搅拌,不至于弄脏衣服。为了激发幼儿对纸泥创作的兴趣可以在旁边放一些老师制作好的成品。
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此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第三篇: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改善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
作者姓名:张俊贤 区
县:海淀区
单位名称: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单位电话:62579388 手
机:*** 邮
箱:kexin8302@163.com 邮
编:100086
改善自闭症学生情绪的行为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自闭症学生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而且还会危及其他学生的安全,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一、案例描述
岳岳,男,10岁,情绪暴躁型自闭症。他经常大声喊叫,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发脾气,在情绪波动时会有自伤和攻击他人的行为;他的破坏性很强,经常毁坏东西;喜欢自言自语,高兴时会跑来跑去;自理能力非常差,有遗尿的现象。情绪非常亢奋,经常处于兴奋状态,睡眠时间较少,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
二、原因分析
父母均为高知,工作非常忙,孩子从小在四川姥姥家长大。姥姥是一位非常要强的人,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当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出现时,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父母看不惯老人的做法,就把孩子从老家接了回来。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是百般的溺爱,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会尽力满足。
学业方面的学习对于岳岳的实际接受能力来说有些困难,课堂上经常借故去厕所而跑到校园里捡石子往下水道里扔,或者坐在教室外面的小柜子上,甚至用尿裤子行为来逃避学习,家长只能每天给他穿戴纸尿裤。
三、实施措施
(一)寻找根源,确定目标
通过对岳岳的观察,向家长详细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与家长一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共同寻找引起孩子情绪行为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岳岳由于睡眠时间较少,每天夜里12点以后才能上床睡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学不迟到,早晨又很早地让孩子起床了。孩子被强迫起床,勉强来到学校,根本没有精力学习。放学后家长又强迫孩子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孩子的情绪非常烦躁,爆发了一系列的情绪行为。课堂上他借故去厕所跑到校园里捡石子扔,或者坐在教室外面的柜子上,甚至出现了尿裤子的行为。回家后撕书本,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教师经过与家长协商,决定在学业方面降低对岳岳的要求,以稳定情绪改善行为为主要训练目标。
(二)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孩子最根本的需求
教师根据岳岳的情况,为其制定了一份家庭训练计划。放学后,要求岳岳的保姆带着孩子进行一些以运动为主的训练,耗散孩子多余的能量。家庭作业量依据孩子的情绪适时调整,以不引起孩子烦躁为宜。晚上十点以前让孩子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播放比较舒缓的音乐,让孩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尽快地进入睡眠。早晨尽量不要强迫孩子早起床,试着慢慢叫醒他,与他和颜悦色地商量是否要起床,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起床,就不要勉强,以免引起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一旦出现了,孩子就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班级教学秩序。随着孩子慢慢的适应,逐渐提前叫他起床的时间,逐步改善作息规律。
(三)从兴趣入手,逐步养成良好行为
岳岳对水彩笔非常感兴趣,一张纸、一个本子,不管是否有用,也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随手拿来就画。针对他的这个特点,教师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彩笔和画纸,在班里为他设计了一个绘画专区,一套桌椅和一个挂式收纳袋,他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从收纳袋里取出彩笔和画纸进行绘画。刚开始时,教师并不急于让他进入课堂的学习,而是告诉他画好了就自己回到座位上上课。有时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也会站起来向绘画专区看看,并且向教师投来询问的目光,这时教师就会点点头,他会非常满足地去画自己的作品。当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教师开始给他提要求了,要求他听到上课的铃声马上坐到座位上,按照要求安静坐在座位上10分钟,教师就会奖励他到绘画区画画,逐渐延长坐在座位上的时间,进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逐步适应学习生活。
(四)发挥伙伴作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岳岳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低,许多事情都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为了更好地训练他的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教师在班级中挑选一名能力强的学生做他的助学伙伴。教他如何穿脱外衣、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每节课的课间带他一起喝水、如厕。慢慢的他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彻底脱掉了纸尿裤。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的情绪行为干预和引导,岳岳有了如下的变化: 1.情绪稳定了,发脾气的次数明显减少。
2.课堂上往外跑的现象消失了,能坐在座位上参加一些课堂学习了。3.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再有遗尿现象,彻底摆脱了纸尿裤。4.睡眠时间调整了,生活有规律了。
5.他的绘画作品获得了海淀区中小学学生绘画作品二等奖。
五、案例反思
对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分析原因
导致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当时周围的环境,做好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引起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以及学生行为的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
(二)把握时机、积极处理
导致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比较复杂,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认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作积极的处理。
(三)合理要求、逐步提高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要求。
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是对自闭症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情绪稳定,行为养成了,学生才可能接受教育训练,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生活技能,逐步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理解和宽容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和接受程度,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其情绪行为,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篇:特殊家庭问题学生赏识教育个案研究
《特殊家庭问题学生赏识教育个案研究》
南航附属初级中学 陈鸣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特殊家庭(指离异、贫困、犯罪等家庭)子女成为班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来自于这些家庭。在社会观念上,人们习惯把犯罪、离婚这些家庭贴上异常地标签,造成这些家庭学生心理上地焦虑、压抑感。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如果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认可,往往会使得他们产生自卑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素质教育在逐步推进,课程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对特殊家庭问题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充分照顾这些学生的自尊心,照顾他们的人格尊严,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赏识教育的本质: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2、现今特殊家庭(指离异、贫困、犯罪等家庭)子女成为班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来自于这些家庭。在社会观念上,人们习惯把犯罪、离婚这些家庭贴上异常地标签,造成这些家庭学生心理上地焦虑、压抑感,也就是说,家庭因素确实给学生造成了不可弥补地损失。
3、个案研究是以某个学生的特殊的问题行为为对象,搜集与其有关的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对单一的人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研究的类型。它不强调个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是涉及特殊性;它通过众多的个案研究,比较分析,推出一般;它是纵向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目标:
1、研究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等;
2、研究特殊家庭与问题学生产生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重点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特殊家庭问题学生如何进行赏识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前两项是研究的基础,后一项是研究的重点)
(二)理论依据
1、在每个孩子小的时候享受的都是赏识教育。他们学走路的时候,会摔倒,这时每个家长,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要放弃,继续的努力,正是这样我们才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
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著名的皮克马力翁效应也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的人成功的信心会促进其成功。
赏识教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它不属于知识的教育,而是一种兴趣,情感的教育。它是一种发现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一种能重塑学生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浅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4、心理学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原理。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有“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形成与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赏识是肯定性压力。
四、研究的阶段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份进行课题申报、立项,查阅,积累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 5月 确定研究对象的症状。3、6、7月 收集和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
4、8月 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拟定赏识教育过程步骤和方法的实施方5、9、10月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
6、、总结阶段:
11、12月,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
(二)研究方法:
a.访谈法:通过访问个案的父母、亲友、老师获得资料。
b.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其生活情况及社会情况。
c.观察法:观察本人在各种情景中的反应。
d.测验法:用心理测验与标准化测验考察其智力、性格、兴趣及学习成绩等。e.评估法:由教师与其父母评判其性格。
f.文献分析法:对其本人的周记、日记、作文加以分析。
五、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十分关注,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并且对《教育学》《心理学》都经过系统的学习,这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为研究本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2、研究者是教育情境中人,研究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研究的是教育情境。对于赏识教育,研究者已经有了深刻体会,有了一定的经验,也经过了一定的思考,因此,本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3、选题新颖实用。赏识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对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采取的往往是批评教育。研究赏识,可以有效地弥补“批评教育”的不足。
(长安二小陈玉珍转载)
第五篇: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总结报告
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总结报告
(胶州市机关幼儿园 王坤霞)
幼儿进入中班后,随着其生理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及社会、家庭和媒体,特别是电视的负面影响的日益增强,使其攻击性行为显著增多。我园中五班的张强小朋友就是一个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幼儿。自本学期开始,我就和中五班的两位教师一起运用代币制的方法对张强小朋友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研究。
所谓代币制,就是一种用代币做强化物来进行的行为矫正程序。我们矫正张强攻击性行为所使用的代币制以葫芦娃印章为代币,当幼儿达到预定的行为目标后就得到一个印章,得到3个印章后就会获得一朵小红花,积累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后,就得到后援强化物---让妈妈到他到淘气堡游乐场玩一次,通过代币、强化物及后援强化物的激励来实现矫正张强的攻击性为的目的。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总结如下:
一、研究对象情况分析
1、研究对象情况简介
张强小朋友是一个健康、开朗、外向、聪明、好动的小男孩。在班中他的年龄偏大。身体偏高,语言、智力、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发展较好,比较引人注意。由于年龄、身高、能力等方面较有优势,使他有些骄傲情绪,经常推搡、击打同伴。几乎每天都有小朋友或家长反映张强打人。
2、研究对象行为表现
对张强的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的第一步,我们先对其攻击性行为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做了前测,发现其攻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为1)推搡同伴。2)拍打同伴头部、背部。3)拉扯同伴的胳膊、衣服。4)与同伴争抢玩具。5)经常有言语攻击。6)攻击行为每天都会发生,平均每天达两次以上。
3、分析其攻击性行为的动机、目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张强的攻击性行为的目的与动机主要是:(1)受到他人攻击时还手。(2)维持班级纪律与常规,如洗手时拉扯争抢水龙头的小朋友等。(3)与同伴争抢玩具。(4)打抱不平,如男孩王小亚抢女孩姜珊的图书,他发现后就用力把王小亚推到一边,还拍打他的手。
4、其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庭方面:在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张强顽皮好动,让家长很伤脑筋,而他的爸爸、妈妈平常都很忙,一忙起来,最简单直接也最常用的教育方法就是妈妈训,爸爸打屁股。同时,其家长在交谈中也流露出了怕孩子在幼儿园挨打吃亏的想法,有怂恿孩子“打要还手”的倾向。
(2)幼儿自身方面,由于张强身高在班中最高的几个之一,能力也偏高,使他有某种优越感。
(3)其它方面,张强很喜欢奥特曼一类的武打、暴力动画片,自由活动时,经常模仿其中的一些武打动作。由此看来,电视等媒体对张强开击性行为产生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前教师的行为现状
在进行此研究之前,中五班教师就已经注意到了张强的攻击性行为,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矫正。曾采用正面引导、严厉批评、红花奖励、每天警告等多种方式予以干预,有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方法的效果只是暂时的,持续时间不长,致使张强的攻击性行为反复发生,而教师的干预措施的作用却越来越小。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而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却只能短时起效,没有连续性,从而不能成功矫正幼儿的行为。
三、具体研究过程
1、制定阶段目标
根据前一周的观察情况,分析张强一周共发生攻击性为13次,每天都有该行为发生。根据这一数据,我们制定的矫正目标是:运用代币制的方法采取多种干预措施,使其攻击性行为在3周以后发生的频率降
低为每周不超过一次。
2、制定计划,实施干预措施
(1)首先,我们与张强的家长进行了联系,向她们介绍具体矫正措施的主体情况,请他们配合我们的研究工作。联系的内容主要是:
①向家长介绍张强在园中的表现,主要是让家长了解其有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并向家长介绍这种行为
对其健康成长及未来发展的危害。
②向家长详细介绍了我们进行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实施的步骤方法。
③争取家长的支持,指导家长改进教育措施,主要是请家长多与张强沟通,少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控制看电视特别是武打、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的时间,多对张强进行正面引导;改变怕孩子吃亏的想法,引
导张强要爱护同伴,和同伴友好相处。
(2)同张强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①让他知道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打人、不骂人的孩子,如果他想让老师、小朋
友喜欢他,就不应该打人、骂人。
②了解他的喜好。通过谈话我们了解到,张强很想得到班里的小红花,最想让妈妈带他到利群商厦的“淘
气堡”游乐场玩。
③与张强约定代币、后援强化物的形式及取得代币制后援强化物的方式:只要哪天不打小朋友,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就得到一个“葫芦娃”印章;如果第一周能得到3个印章,就得第一朵红花;第二周能得到4个印章,就得一朵红花。第三周再得4个或5个印章,就再奖一朵红花;得到三个红花后。妈妈就带他到利群“淘气堡”游乐场玩一次。在得到9朵红花后,妈妈答应给他买一辆轨道电动火车。
3、后测
实施矫正措施后,我们每天都对张强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做了详细记录。每天都和张强一起观看他的印章,向他介绍他的进步情况;如果哪天他没有印章,就和他一起寻找原因。
四、初步结果
采用代币制方法矫正张强的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进行了4周后,张强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第一周需要教师每天提示一下,让他注意自己的印章数,自第二周起他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到记录表格前数自己的印章数,每天下午起床后都提醒老师给他印章。这段时间中张强仍有攻击发生,但主要原
因是其他幼儿的主动攻击。
五、采用代币制矫正幼儿行为研究的启示
1、代币制简便易行,并把幼儿的进步以代币、强化物、后援强化物的形式让幼儿具体地感知到,能让
幼儿直接地体验到进步的乐趣。
2、代币制的实施有一个渐次增强,逐步提高的较长时间的过程,与幼儿不良行为矫正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一特点吻合。
3、代币制能使幼儿及时地发现自己的进步,并在强化物、后援强化物的激励下,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力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