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时间:2019-05-12 03:0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第一篇: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性格的形成与一个人生活的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的性格尤其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作用。下面的案例可以帮助你具体的了解这方面的情 问题叙述

来访者基本情况:某女孩,7岁,好虚荣,要求高、追求完美;作业慢,成绩不良;关注人际交往,但交往易受挫,感到孤独,善于在成人间周旋。

和该女孩有了三次面询的机会,每次都会说很正面的话题,很少说负面的东西,经与家长核实,有许多与事实并不完全相符。孩子似乎在讨好咨询员。孩子反映从来没有人如此平等地、耐心地与她交流过,有强烈的与人交流的欲望。为自己在学校没有一个朋友而苦恼,学校里的小朋友都不愿搭理她。经了解,该女孩总是用指责的口气和别人说话,对人要求高,总也看不惯别人,对人指指点点。

据其家人说,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不满意自己写的字,写了檫,檫了写,作业就慢了。觉得自己能做好某事,但是做不到,就对自己极没信心。

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较复杂,父母在她4、5岁时离婚,孩子和妈妈生活。妈妈自己闯荡,办起公司。妈妈由于在公司当领导,回家后角色转换不到位,常会以对待下属的口气和女儿说话,对女儿的要求也较高,很少与她平等对话。妈妈事业有成,在孩子心目中妈妈很令其敬佩,孩子对妈妈崇敬多于爱。妈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照顾不周,培养孩子的高贵气质,经常带孩子出入各高级、豪华场所。母亲后再婚,新父亲对孩子喜爱有加,尽量满足孩子,但在学习上要求很高,极严厉,由此与妈妈经常有分歧,而当孩子的面争吵。

孩子经常去爷爷家、外婆家,亲人对孩子都是关爱有加,但不觉中长辈们会对孩子父母的离异加以评论,或多有埋怨。

问题分析

1.家庭氛围和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案例中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太过于复杂,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同时由于父亲角色在家庭中的缺失给孩子性格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理方面的不平衡。案例中,孩子一会儿生活在爷爷家,一会儿生活在妈妈家,一会儿父母不住在一起了(离婚了),一会儿妈妈又有了新爸爸,家庭的不断变化,孩子无法理解,使得她感觉不安,惟恐那天再发生变化。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学会了察颜观色,讨好每个大人。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这上面。最在他们面前尽力表现自己,说别人爱听的话。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案例中,本来由于父母离婚再婚,孩子生活环境几经迁徙,已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加上养父与母亲教育方式不一致,孩子在父母两方摇摆,无疑更加深孩子对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变得更加恐惧、犹豫、退缩和孤僻。同时孩子常会去外婆家或爷爷家,不同的家长又有着

不同的教养方式,有严有松,有理性有感性。最终使得孩子失去了明确的行为标准。尤其是母亲,由于自己的成功,提升了对孩子的期望。在家中用一种家长式的管理对待孩子,和孩子没有平等的交流,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到这做到那,孩子想达到母亲的要求,但又力不从心,多次的挫败使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失去自信。从而使同时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反映。

3.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母亲由于生活的磨练和工作角色的要求,养成了好发号司令,好指手画脚命令的行为特点,她同时把这些带到了孩子的面前。由于母亲个性行为的“社会遗传性”,使得孩子也养成了好为人师的行为特点,而这成为孩子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引起了伙伴的不满,使孩子失去了朋友。在交往中处处碰壁,而变得孤独。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影响了学习,成绩不良又影响了同学们对她的评价。

第二篇: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韦芳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 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情绪 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爱好 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 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理解障碍。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能通过触觉、嗅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她用手指戳人、用鼻子闻衣物都是想亲近别人的表现。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郑XX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她手里只有拿了小棉被才愿意出门,上幼儿园。这说明她强烈的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郑XX小朋友刚入园的一些表现引起带班老师的注意,但家长矢口否认孩子的怪异行为,不愿和老师多谈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经过老师耐心的多次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这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带幼儿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但目前广西区内没有较正规的

儿童孤独症医疗检验手段,但根据郑XX的临床特征表现,可确定为儿童孤独症。

(四)制定方案,提出解决策略

1.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教师家长确认幼儿是孤独症后,平时就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老师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教师则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原因,家长和教师对郑XX小朋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2.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的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等原因而带给儿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起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常常挤一部分时间和郑XX一起做感觉统合训练。但感觉统合训练之初对情绪行为等会有急速的、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后来的训练中效果逐渐缓慢。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其它的方法,以进一步矫正和稳定情绪。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它试图通过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它仍然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原理,吸收了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它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在和郑XX的交谈过程中,对她喜欢玩大小便的行为,我们反复的给予她教育指正,让她理解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她有纠正的意识,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4.抓住契机法。据观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例如:郑XX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荷各种颜色鲜艳的夹子。拿到夹子她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班抓住时机,利用夹子与她沟通交流,促进她的语言发展。我教她边指边说出夹子的颜色,个数,她很乐意学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又如:郑XX小朋友喜欢唱歌,并对老师教的歌曲比别的小朋友学得快,每当听完她的演唱时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趁她高兴时请他说出歌曲名字,她都能对答如流。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孤独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孤独症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年的个别指导,郑XX的情绪得到了基本的稳定。她和带班以及班上的几位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她现在能够主动地在大人的提示下同别人打招呼,跟大家进行简单地交流,学会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声也日渐减少。看到郑在这一年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对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家长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矫正,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慧聆、周耿《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文集》,北京出版社,1997

2、汤盛钦 《特殊教育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吕静主编 《儿童行为矫正手册》浙江出版社 1992年第1版

4、张澄编 《自闭儿保育手册》世茂出版社 1989年十一月第1版

5、《中国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陈云英 新华出版社

(作者:韦芳燕 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第三篇:行为性格分析

理解“船锚模型”,解放个人潜力35-1 今日新知:

1.船锚模型: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一艘停留在海上的船。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

2.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昨天的预告里我们也说了,在生活中,我经常会听到很多关于性格的说法:

“我天生内向!所以我一到公众场合就会非常害羞,经常说不出话来,更别提演讲了。” “我俩处不好!不因为别的,就是性格不合!”

“不好意思迟到了一会儿,我们白羊座就是比较随意。”

在这些人身上,性格好像真的决定了他们的能力和做事的方式。但我们也能看到完全不同的情况: 很多伟大的演讲家比如丘吉尔、林肯,都是内向者。好的关系都是反复磨出来的,没有所谓的性格不合。守时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到底性格多大程度决定我们的能力和成功?我会用一周的时间来剖析这个问题。

今天我要帮你区分一些容易跟“性格”混淆的概念,其次给你介绍一个“船锚模型”帮你正确理解性格的作用,以及如何科学地塑造自己的性格。最后,我想谈谈看,性格真正决定的是什么? 首先,讲讲经常混淆的一些词:

当普通人在说性格的时候,其实他们在说一堆混淆的概念,我给你说说这些词的区别: 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区分气质、性格、行为习惯

1.气质是最底层的:一个人行为心理中间稳定的、和先天相关的那些部分。气质往往和遗传有关,比如抑郁症、神经质、乐观都有明显的遗传因素。2.性格是“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中的相对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来源于气质和后天社会文化和教育。虽没有气质稳定,但是比行为稳定。重大的人生经历和社会事件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比如说经历过生死,性格一下子就开朗起来;或者脑部受创伤的人性情大变,但是性格大部分是独特又稳定的。

3.行为是一个人的行动,习惯是自动化的行动。

有一些自动化的行为——比如有人一开会,腿就和通了电一样一直抖——这就是习惯;有人习惯于说话快、有人习惯于关注人多过事,这就是行为风格。其实我们经常说的技能,也是自动化了的行动。比如别人是一开会抖腿,你是一听音乐就有规律地抖腿加扭腰,这就是舞蹈的技能。

本期联合策划人胡洁云老师,用一个“船锚模型”,为你说明了这个关系。

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一艘停留在海上的船。船锚就是我们的基因和气质——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是链条,链接船和锚。性格和气质都在水下,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船的移动,这就是可观察的行为习惯。大海的洋流,则是不同情境。行为倾向性:可塑性

如果行为和气质相近,这时链条就比较放松,性格自然舒展。你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修船上,也就是改善行为上。如果行为和气质差得远,链条就崩得很紧,你要花一分精力在控制链条上,产生内耗。所以,每个人都有一套天生的、自然而然的行动方式,这种状态下,效率最高。这就是行为倾向性。

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做性格以外的事情呢?因为海上的高价值区,有时候不一定在你的舒适范围内,这时候就不得不绷紧链条去那些领域工作。这时,对性格的张力的控制就很重要。时间一长,链条会变长,性格也就有所改变,这就是性格的另一个特性——可塑性。不过也不是无限度的可塑——如果行为实在离原有的气质和基因太远,搞不好就翻船或者断链子——精神崩溃、行为失调了。

所以,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性格决定了你行动的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行为和性格不一定有关系

船往哪里走,是洋流、船锚、链条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你在海上看一条船,想猜测他的海底船锚和链条在哪,你可能需要在不同的洋流之下观察好一阵子,才能隐约猜出船锚的中心。

同样的道理,一个行为背后,有气质、性格、情境的共同作用,是个非常复杂的结果。如果真的要测量一个人的性格,需要综合很多情境下的非刻意行为规律。所以所有那些“因为你„„,所以你就是„„样的人”的人的判断方法,都是伪科学。性格到底决定了什么?

今天商业社会中大部分技能,都是人类在近300年发展出来的,没有谁有太多基因优势。除非在特别高水平的阶段,性格并不是主要限制因素,刻意练习才是。——只要认真学习都能60分,努力则能有80分,只有到80-95分才需要性格的配合。

人总是对于“自我”保护得很好——做得好的,总觉得是后天努力;做不好的,往往就甩锅给性格、星座、八字„„当时说的舒服,其实也把自己限制住了。

那么性格决定什么呢?性格决定的是能力练习的路径——内向者也许倾向于提前准备,反复独自打磨;外向者者喜欢边讲边改,共同讨论。同样是销售,而小额销售则主要靠激情,需要外向热烈,一下子成交。百万、千万级的大型机械销售往往都是内向的,因为对于这种重要决策,往往需要大量思考、技术知识以及感觉销售的人要靠谱,内向人正好合适。

如果下次,你身边有人说——我内向所以做不会演讲,你可以告诉他,你不是内向,你是害羞;你不是害羞,你只是缺练;你不是缺练,只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的练习方式和拉伸自己的动力。

今天我们谈到了船锚模型,气质、性格、行为、能力的关系;大部分技能,都能练到80分,别把缺能力归咎于性格不合。你要找到的是最适合自己性格的修炼方式。今日思考题

先分享一个我身边的案例:

“我有一位朋友,长得其貌不扬,有思考者气质、对人不敏感。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当众即兴发言对他来说更是如临大敌。有一次公司会议,领导让他说说自己的看法,他直接就懵了,支支吾吾没憋出一句话来。

但他希望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他需要在业内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开始练习表达——学习相关的书和课、打磨自己的演讲稿、操练大量的工具模板。每次发言他都录下来自己回去研究。几个月以后,他的演讲技能已经很不错,在公众场所发言已经从容不迫,还组织了一些内部的分享会。”

另外,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原来丘吉尔性格很内向„„”的有趣例子?在留言区分享给我吧。参考答案:

喜欢思考和独处是气质;内向、不爱凑热闹不爱即兴发言是性格;学习和打磨演讲稿是行为,而演讲水平是能力的体现。如果你准备成为顶级演讲家,性格根本不是你的限制,练习的程度才是。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35-2 今日新知:

1.MBTI: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

2.荣格提出了人脑的四大功能:感知、直觉、情感和逻辑判断。3.面对性格的副作用,要遵循一个规则:利用> 弥补>克服。

如果我问,辛苦了一周,周末准备做什么?你会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回答。有人会说约朋友啊!多找点人,唱歌聊天,热热闹闹; 有人就会说——天啊,我就想一个人安静地待会。

这不是宅不宅的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自然的能量补充方式。昨天说过,性格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

MBTI : 性格分类工具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世界上最流行的性格分类工具:MBTI

MBTI是以瑞典心理学家荣格的理论为起点。荣格是心理学界响当当的元老级人物——他刚出道便成为弗洛伊德指定的精神分析流派的 如何区分计划型和应激型?

计划型的人倾向于定计划、做决策、喜欢掌控和有序;计划型的人是长而软的橡皮筋,一头在自己手上,一头锚定在目标上,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拉向目标。

应激型的人则倾向于找可能、喜欢灵活;他的释放机制是硬弹簧,一开始都是放松的,只有目标压在他身上,他才开始发力。

计划型是掌控的空间越多,能量越大,总希望尽可能赶在进度前完成工作;应激型的人能量是压力越大,能量越大;总是最后一秒能量才爆发。

计划型的人周末出去玩,周三就做好了计划,一整天下来,在安排的时间点上到了家,感觉很有成就感;计划性的人总说:“让我们开始个计划吧”。(我们称这类人为 J)应激型的人则喜欢探索、开脑洞、跳跃性思考,最开心的时候,是常规事情有了新可能的时候。他开着车,突然停在路边,然后看人钓鱼一下午,晚上满意地回家。P型的人(我们爱称为大P)总说,“让我们再看看”。

如何恰当地释放能量?

计划型的人更加喜欢以做计划、盯进度、安排流程等方式来工作;他们更加适合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工作。应激型的人则在头脑风暴、开脑洞、探索新事物中更加享受。他们更加合适在不确定、变化的领域中工作。一个组织需要同时拥有计划型和应激型的人才。

谈完了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很多人都会觉得找到了自己,但是副作用也就来了。性格副作用:

认识到自己性格能更好的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方式,但是也有很多副作用。

我们调录音机的时候,如果波段没有调对,就会同时收到信号和噪音,听不清楚。这个时候发射功率越大,听起来噪音越大。

信号就是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频段,这种频段往往与他的行为风格相符。如果不在这个频段内,往往就是噪音。这就出现了沟通的悖论——你讲话,其实对方听到的都是噪音;你以为对方没听见,增大功率,对方觉得噪音太大,干脆关闭了。

比如,老头儿老太太吵架。在外人看来,老头吵翻天了,而且不近情理,老太太却会很平和地告诉你:“别管他,他就这样一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太太已经自带了信息过滤器,能过滤老头儿的一切噪音。很多沟通中,彼此讲了半天,信噪比非常低,谁都没有收到对方的信号。要影响一个人,就要先找到他的频段,主动调频到他的频段。

如果这个上司注重逻辑,那在汇报时,最好多用“因为„„所以”,然后通过1、2、3的顺序分列出来,最后强调下这个方案的局限性,上司对你的印象一定加分。

如果对方是视觉型而非听觉型的人,那就清晰地描述画面感,花更多时间做视觉导图和PPT,更能让对方快速get到点。

每个沟通高手都是快速调频的发布机,“快速调频”的能力来自于对他人行为风格的敏锐感知能力。常见的4种管理者风格

管理者的行为风格可以分成: “快”和“慢”;“关注人”和“关注事”。节奏快的,喜欢说话尽快切入重点;节奏慢的,那你先先谈谈感受,聊聊风月;

从关注点来说,如果对方关注人,你就跟他说清楚这个决定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他关心的人;如果对方关注事,就更多地跟他讲这个推论为什么是严谨的,为什么是客观的?为什么是有逻辑? 一旦你了解到人们的行为风格,在和人交流的时候,难度就会降低很多:你首先可以给人分类,找到相似之处,提前预测可能性。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影响他。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William Moulton Marston)根据2个维度,把行为风格分成了四类,发展出来一套管理行为风格理论和测评,叫做 DISC。

霸道总裁是D支配型,他喜欢A方案,更重要的是他说A的时候外向独断,不喜欢别人反对。好的沟通者会先说:“A方案非常好。”(你要先传递——“我懂你”),然后再说,“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是这样,B方案是„„(发挥影响力)当然,最后到底怎么做,您说了算。(我真的懂你)” 你可以通过DISC先给别人调好频,降低了信噪比,才有可能加大沟通音量。

也许最后领导还是会选A。但不管采纳与否,你都没有损失:你多提供一个信息、你多展示一次自己,你也多练习了自己的调频能力——你有能力和机会更深层地影响更多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懂比爱更重要,先调整频段,再传达信息。

谁需要主动改变?

也许有人要问——凭什么是我要变?而不是他要变?

如果这份关系对你很重要,那么就需要你先调频;如果不重要,你需要找重要的人去影响他。

沟通的本质,就是交换不同的信息,而不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频段的人那里——只要你希望影响更多人,就需要学会调频能力。

性格有稳定性和可塑性,真正的超级个体是这样的:

对自己,关注性格可塑性,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掌控范围。对别人,关注性格稳定性,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影响他,降低自己沟通成本。你的掌控圈就会变大。最糟糕的则是你天天盯着自己的稳定性,却期待人家性格的可塑性,这样你的掌控圈就变小。

这个和产品思维很像——对客户,把他们想象的越傻越好,越懒越好;对自己,思考地越深入越好。这样你的内在价值越来越高、你的交际界面越来越好,你就是一个高价值产品。精于心、简于型——超级个体是人群中的战斗机。

今天我们提到了一个概念:“沟通信噪比”。理解了信噪比我们就知道,沟通的关键是快速调频。这两天我们理解了性格的概念,提到了MBTI的性格分类,DISC的行为风格分类,当这些概念越来越清晰,可能另外一些概念就会越来越模糊。到底是环境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还是选择决定命运呢? 明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今日思考题

本周主题的联合策划人李海峰老师,提供了一个DISC的详细描述示意图。行为风格是相对外显好判断的。所以,对照下面这个表,观察你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看看他们各自是什么风格?你该如何影响他们? 选择决定命运,什么决定选择?35-4 今日新知:

1.人按照对自己的觉察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环境决定、性格决定、使命决定。

2.我们普通人的自我成长之路,就是从 这过程非常痛苦,很多时候需要逆着自己的天性来,但是因为他们目标感足够强,价值感足够大,所以他们也愿意跨出这一步——不怕痛苦,就怕痛苦得没有价值。

有人可能在吃穿上毫无所谓,是个“环境人”,在玩乐上随心所欲,是个“个性人”;但是在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上,马上精光四射、认真死磕、差不得分毫,这一面就是“使命人”。这三类人,一种是环境决定命运、一种是个性决定命运、一种是使命决定命运。

这种迷茫来自缺乏有效的思考路径:很多人的思考模式是混乱的—— 现在内容产品能赚钱,所以要做内容;

做什么好呢?我觉得幽默很受欢迎啊,那就做幽默吧; 怎么有优势?要多看书,多学习,多认识人;

谁在和我竞争?哇,没有竞争耶!我发现了一片大蓝海!

每天这种想法冒出来,兴奋极了。但是 的最好动力。比如说帮小编提高点赞率,也许真的可以,但是小编愿意交费吗?你怎么知道哪一部分是你的功劳呢?这些需求都是伪需求。真正的客户价值需要回到场景去:

想看幽默的表演——相声、脱口秀、开心麻花; 幽默的文字——网络段子手、写手; 幽默的微信公众号——各种“段子来了”; 幽默的视频——冷笑话; 幽默的电影——周星驰。

如果你轻松的认为自己遇到了一个蓝海,你最好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没有看到“场景”这个限制条件?一旦回到场景,你发现这哪里是蓝海,分别是血红的红海,只是你原来忘记摘下偏光镜,看不到场景。仅仅培训一个人变得幽默,却不告诉他使用情景的内容产品,其实没有真正的价值——这就是大部分培训、内容产品看起来很有趣,一旦收费,人就走光的原因。你的价值仅限新鲜,并没有提供客户价值。如果希望把笑声卖到100万,那么你需要思考笑声在什么时候变得特别有价值,找到这些场景,就找到了客户价值,创业密码组的 当找到客户价值,商业模式也变得很清晰。在网上做视频反而是绕远儿,针对企业的培训、咨询都是不错的方式——当然,更多更好的商业秘密就不公开了。有了客户价值和商业模式,优势和竞争者也很清晰,知道该怎么做了。那组4个密码,也许还有几个不清晰,但是能试出来的几率已经很大了。

做出价值、打通闭环、打造优势、保持优势。这是任何一个内容创业者一定要走过的思考路径 ——如果你觉得自己进入蓝海——没有人竞争,往往是因为你没考虑场景;如果反过来很多人竞争,那就要思考自己有没有竞争力;如果你看到一个东西很有价值,但是也没有人竞争——你一定要看看商业模式,也许这就是一个没法商业化的领域。

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创业也是一样,思想上躲过这些坑,至少你会提高50%的成功率。

张春豹同学准备用幽默来为企业创造营销价值,如果有足够好的产品,他的脱口秀同学们会成为重大资源,而如果笑声营销可以切入,能延伸的领域有很多——笑声文案、幽默菜单、逗比指示牌„„

当然,这条路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是记得这四步,尤其要记得客户价值场景化,就会慢慢走通的。他未来的计划是准备带着自己的脱口秀去给很多企业提供欢乐,同时推广自己的服务。我想,有一天,他真的能把笑声卖到一百万。李海峰: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35-6 这周的成长导师,我邀请了著名的DISC研究者李海峰老师,他研究行为科学很多年,是多家公司的董事,特别懂得沟通。年前我们还以“超级个体”的名义在各地做了很多公益讲座,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我本来邀请他来写点东西,他说自己讲的比写的好,所以我说不如来录制一期音频,然后我们把它整理成文字,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声音和文字。

接下来听听海峰老师的分享——凡事都有四种解决方式。DISC研究者:李海峰

文稿和音频会有点差异,建议分开学习。李海峰: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一般会用到2种测评工具:

一种是评估类,判断你行还是不行,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依据是你的过去,他要解决的是你是谁,比如MBTI。

一种是评测类,认为你各种特质都有,但就是使用程度的不同。它的理论依据是组织行为学,面向的是你的未来,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协助你成为谁,比如今天要讲的DISC。

说到DISC,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摩顿·马斯顿,他研究人类的行为多年,出版《常人之情绪》一书,创立了 DISC 理论。除此之外,最近电影院很火的《神奇女侠》也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影片中的真言套索也是他发明的“测谎仪”的一个原型。

DISC 具体是什么,古典老师在本周三时有讲,它根据”关注人“和”关注事“,“快”和“慢”两个维度,可以分成目标明确的D特质、受人欢迎的I特质、善解人意的S特质和思维缜密的C特质,如下图。你属于哪种类型?

你可能会选不出来,或者觉得不同情境下,四种特质都会出现。其实,DISC理论的前提假设有3个: 每个人身上都有DISC,只是比例不同。DISC四种特质,不是优点不是缺点,只是特点。

DISC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而且,这四种特质还可以被训练和掌握,需要的时候都能拿出来。

DISC四种行为风格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了解这点后,你会发现转变对人的描述方式:描述特点而不是优缺点。就像别人描述你的同事使用的是“小气”这个缺点,而你看到的是她“关注成本”这个特点,进而看到她“节约”这个优点。

了解DISC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凡事必有四种解决方案”。比如遇到问题时,我用S方式拿不到结果,用D方式会不舒服,那我就切换成I或者C,让自己舒服地拿到结果。要知道往往不是事物本身决定了最后的结果,而是你选择的回应方式。生活中案例特别多,比如以下三种: 一.心情不好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当你希望调整自己,你可以用: D 特质:选择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运动; I 特质:选择参加朋友聚会或者 Shopping ; S 特质:选择回归家庭给家人做顿饭; C 特质:选择静静看书或者玩数独。

越成熟的人越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的方式,独处时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更幸福。

二、拖延时,你有四种解决方案

I 特质:调动想象能力和说服能力,激起自己做事的兴趣; D 特质:必须得拿到结果,自己才舒服,要立马行动;

C 特质:分析究竟是哪个环节阻碍了行动,然后解决,程序开启; S 特质:找朋友聊聊,给自己赋赋能,然后开始做。

三、面对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特质

当你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时,就需要发挥 D 的特性。以结果为导向,注重效率,主要以这件事为主,尽早完成;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需要与人打交道,长期处在与他人交流沟通中,就需要发挥 I 的特性。多与人互动,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成为一名朋友遍天下的外交者。

当你在工作中需要更多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多为他人着想,同时也需要耐心地解答他人疑问时,就需要发挥你 S 的特性;

当你从事的工作是追求精细度,更要全盘掌控时,看重全局,也关注细节,要求物尽极致时,就需要发挥出你 C 的特性。

当你熟练掌握DISC这个工具时,就会发现它能大大提高我们的人际敏感度,而人际敏感度是一种能力。这个能力你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经过训练还是没有经过训练,你都在使用。一个一辈子都要使用的技能,值得你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人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格、行为风格健全的过程。学完这四种解决方式就要常用,然后在用的过程中不断的校验效果、修正。

比如DISC四个行为风格在与人互动中的使用:

D 风格用的好就能捍卫自己,没用好可能会变成侵犯他人; I 风格用的好就能激励内在,没用好可能只是在表扬外在;

S 风格用的好,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但没用好变成放纵了对方行为; C 特质用的好,是能够如其所示,但没用好就钻牛角尖,变成如我所想。

持续学习和练习,有意识进行调整。相信你的人际敏感度就能快速提升。最后我们祝福大家把自己的幸福快乐成功建立在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运气上。超级个体,超级幸福!今日思考题

如果今天你要说服你的伴侣或者好朋友去看一部电影,但她似乎不感兴趣,你会怎么调整自己的行为?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方法。

第四篇: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

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

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三、研究方法

这次我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观察法、访谈法及综合训练法。观察法主要是对儿童的每一次课上及课间十分钟的表现情况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内容为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效果。因为亮亮是寄宿生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他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到学校,因此访谈的对象主要是亮亮的班主任,访谈时间是课后,内容是训练前的表现及出现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综合训练包括感统训练法、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结构化教学法。感觉统合练利用感觉统合课来实施,游戏疗法和结构化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实施,音乐治疗法则根据亮亮的具体行为表现适时试用。最后,总结亮亮各方面的表现及训练前各个方面的表现作为参照,来分析、比较训练效果。

四、研究过程

(一)、训练前的情况

在对亮亮进行综合训练前,通过访谈其班主任,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和个人基本情况。亮亮在家里是老二,他的哥哥是正常人。有较好的家庭教育,家人对其也很关注和疼爱。基本的生活自理,如吃饭、如厕等都会。

通过几天的观察,亮亮最常有的表现行为有以下几点:A、常常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莫名其面的笑,且会自言自语:“是不是啊?”、“啊?”。遇到有人上前去关注他,他就说的更兴奋了。对细小的东西尤为注意,特别是饭粒、插板上的小格子。多动,喜欢在教室内四处走动,即使是上课时间也会离开座位。也许,亮亮这样做是想吸引老师更多的注意吧。B、情绪稳定时,不欺负别人,即使是别人欺负他也是不予理睬的态度。情绪不稳定时,大发脾气会出现自伤行为,掐自己手腕。这也许是亮亮的情绪得不到正确的表达,别人又不予理解。C、不拒绝老师的亲吻和拥抱,在老师的提示下也会主动亲吻和拥抱老师。在他情绪不稳定时,老师的拥抱和亲吻有时能安慰他。也许,他还不能完全理解拥抱和亲吻所表达的情感。

(二)、训练的实施

1、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让儿童在玩中感到快乐且达到训练效果。感统课上,亮亮能自己玩感统器材,如将羊角球放到放到独木桥上边走边跳。亮亮的精细动作较好,但是总是脱离群体自娱自乐。因此,我在训练其他孩子玩大龙球的时候,故意吸引一群孩子来引起他的注意,让他知道要按先后顺序轮流玩。在训练过程中,将训练的每一步骤都说给他听。如:向前滚动时告诉亮亮“这是向前”,如此类推向后、向左、向右。这样既让亮亮的身体得到了训练,也对他的认知进行了训练。在感觉统合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他慢慢融入到同伴之中去。让他得到更好的训练,也促进了他和同伴之间的交流。

训练过程中,如果他对某一器材偏爱或者不听指挥,要使用强化物给以引导。如小红花贴纸,激发亮亮对其它器材的兴趣。在不存在某一器材偏爱且没有危险时,让其选择器材和玩法,以调动他的兴趣,发张他的能力。

2、游戏疗法

游戏疗法是基于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它的目的就是籍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书法内在的情结,用身体技能表达心里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使其人格得以正常的发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游戏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而,在学习方面,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接受老师有目的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效果更为显著。亮亮的模仿能力较强,如能在插板上模仿老师拼出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玩插板游戏,调动他的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按照指令插上相对应的颜色,还边插边数数。

既巩固了他对颜色的认识,又学习了30以后的数数。在增强其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了他说话的频率,在快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减少了他自言自语的行为。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自闭症儿童游戏教学是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相互交流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力既有积极作用。

3、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儿童虽然拒绝语言,但是不拒绝音乐。音乐是多重感官的刺激和反应,容易给儿童带来成功感,提供活动动机。音乐也可以成为语言提示,是训练表达能力的好环境。舒缓、优美的音乐,能使心情舒畅。音乐治疗法中,乐曲的选择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内容丰富,音色具有透明感;

二、音乐中的三要素即响度、音频、音色三个方面要有和谐感。

音乐课上,我发现自闭症儿童对音乐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也也对着欢快的音乐节奏变得活泼。因而,我常在课间放一些儿歌给他们听,并带亮亮做一些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跳。有时候在课上坐久了,亮亮常常会发脾气。这个时候,代课老师会停下来讲课,给他们放一些舒缓的钢琴曲。在音乐的陶冶下,渐渐的他能安静下来。等他情绪稳定了,老师再接着上课。

4、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就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及程序,注重训练程序的安排和视觉提示,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语言、身体姿势、图标等各种方法增进儿童对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环节的实施上,大多数是由我的师兄也就是亮亮的班主任来完成的,我只是在他们上课的程序上加了一些内容。之前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在讲台上站好,说:“上课,起立!”。同时用手势示意儿童起立。儿童说:“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请坐!”并用手示意其坐下,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才开始上课。现在,我在完成这些动作之后,加了一个认识日期的环节。我用彩笔写上日期,并画了一些有关天气的简笔画,过塑之后剪了下来(这样可以循环试用)。在正式讲课之前先提问学生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程度好学生能回答出来。这样可以带动不会的学生跟着说话。如果学生还是不开口讲话,老师则单独领读,直至学生模仿老师读出日期为止。然后出示写有日期和天气的卡片贴在黑板的右下角,以便他们认读。最后带领学生读两到三遍,然后请学生一个一个的认读。完成了日期的学习之后,再进行师兄原有的点名程序,接着开始正式上课。同样的,下课铃响了,要经过“下课,起立!——老师再见——同学们再见”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才能下课。

这一系列的行为中语言、身体姿势、图画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儿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怎样才是上课了怎样才是下课了,还提高了其认知能力。对表现好的儿童给予口头表扬或事物奖励(通常都是口头的,这样有利于儿童情感认知的理解),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减少了其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

五、训练效果

在师兄的帮助下,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亮亮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进步。具体改变情况如下:

1、语言方面:在他多次与同伴接触、游戏后,亮亮自言自语的行为减少了;被叫名字时不仅能应声,而且会注视别人的目光;能听懂执行一些较复杂的命令,比如:帮老师给垃圾桶套上塑料袋;问其要不要吃饭或者如厕,能够点头或者摇头。

2、认知方面:通过玩插板游戏训练后,不止认识红、绿三种颜色,还认识了蓝、白、黑三种颜色;能听指令自己在插板上拼出简单的几何图形;能从1数到50,不用老师提示;上完厕所后,能自己洗手,并将手龙头管好回到教室。

3、情绪方面:脾气平和了许多,发脾气的次数减少了。即使发脾气,在老师不予理睬的情况下能很快的恢复平静。洗餐具时基本能和其他同学同时完成,玩水现象明显减少,很少

让老师提醒。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亮亮训练前后情况的比较,得到了一下结论:

1、语言方面的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疗法和音乐疗法的综合,使儿童在音乐的陶冶下放松心情,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减少自言自语的频率。具有趣味性的音乐能诱发自闭症儿童发音,引导其说话。

2、认知方面:结构化教学法和音乐陶冶法综合,让儿童在静下心来学习的过程中促进他们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其认知能力。结构化教学是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行为问题的,是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情绪方面:在音乐陶冶法的作用下,可以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对其进行训练,进行行为矫正。在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实施康复训练、教育,才是行之有效的。

4、在康复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根据自闭症儿童行为表现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其进行训练,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各个方面发展。根据孩子的行为、情绪的变化,适时改变对其的教育、康复是很有必要的。

(二)、建议

1、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建立儿童交往动机、诱发其沟通意识的源泉,是教育训练的基础。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并勇敢接受事实,不必怀有内疚或罪恶感。尊重孩子,不以孩子为耻。家长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带孩子走入人群与公共场合。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及支持,才能够有效提高自闭症儿童各个方面的能力。

2、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应该长期、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个别训练,坚持耐心、细心、恒心。用智能来实践对孩子的爱,用爱化解障碍。把孩子当正常的孩子还交,只不过是用了特殊的方法而已。如果孩子发脾气,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不因孩子的身心障碍,否定自闭症儿童的一切。

3、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具体行为表现,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挖潜儿童各方面能力,发挥其内在潜质。在训练、教育过程中,指导者要充分考虑自闭症儿童年龄、智力、发病程度、接受能力、之前接受过的教育训练内容等等因素和训练内容、时间安排等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对其提出合理的要求,并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4、把握时机是处理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关键。导致自闭症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其发生的时间、频率又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因此,作为指导者一定要在认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符合自闭症儿童实际的方法积极处理,切忌消极应付。

参考书目:

1、《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英】,Loena Wing著,孙敦科 译,北京大

学医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

2、《行为改变技术》,王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二版;

3、《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障碍的行为干预》,黄伟合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三版;

4、《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杨霞、叶蓉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5、《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美】约翰逊 等编著,华爱华、郭力平等译校,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第五篇:留守儿童个案研究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个案研究工作总结 四(1)班班主任

通过对留守儿童罗涛的个案研究,我发现罗涛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为了生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能靠爷爷奶奶照顾,平时老人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从家访中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去外地打工要隔年才回家一趟,使孩子严重缺少父母的关爱。为此,我对该留守儿童的个案研究作如下工作总结:

一、该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作业从不能按时完成,且马虎,邋遢。重要的是还有撒谎,爱欺负同学,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别的同学都不爱接近他,属于典型的“问题型”留守儿童。

二、亲情的缺失: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孩子缺少关心,不闻不问,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远远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祖父母的隔代观念,几乎让年幼的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形成了孩子自卑,沮丧,自暴自弃的个性,同时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没有从小养成。

三、生活的贫困:

本身家庭条件不算太好,虽然其父母在外打工,当年工资不高,祖父祖母已是古稀之年,已丧失劳动能力,因此不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平

时孩子的衣物也较少,看到别人的好东西时想占为己有,控制不住就找借口欺负同学,拿别人的东西。

四、个案指导的设想及实施::

1、努力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1)、班主任的关怀:

班主任老师往往是学生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我主动和他交流,同时积极跟他父母沟通,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特别的关爱,并提出好的事例,来激励他。

(2)、同学的榜样感染:

为了让孤独、自卑的丘单走出封闭的自我,我先后让班上优秀的同学(包括留守儿童)去主动接近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和搞活动。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业能力等方面帮助他,努力让其找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其在各方面进步。

(3)、集体的感化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利用班级讲故事比赛的机会,让他主动的参与进来,并让全班同学为他加油助威,既让他觉得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

2、尽力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和隔代观念差异的原因,对丘居单的教育和引导几乎为零,甚至有时还会将自身的愤怒和不满发泄在幼小的心灵上,对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对此,我特意与其祖父母一起分析和探讨他们的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同时还将一些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法交给他们。通过努力,最大程度上消除了隔代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一家人虽并不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五、个案教育指导结果:

1,通过一学期的引导,鼓励,丘单现在已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知道要先完成作业才能去玩,作业也比以前干净了,每次值日也能认真完成了,具有了一定的责任心。

2,已能控制自己,不再欺负同学,拿别人的东西,知道那是不文明的行为,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还知道主动去帮助,和同学打成了一片。3,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检测数学,语文均在80分以上。

六、个案教育启示和反思——“爱”的力量

从丘单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还是在学业能力方面,他都有一个较大的转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就其核心而言,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

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

下载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儿童性格培养(推荐)

    儿童性格培养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存在所谓的性格,但这却是性格开始发展的年龄。0—6岁的时候,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对性格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爸妈对儿童的......

    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改善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 作者姓名:张俊贤 区县:海淀区 单位名称: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单位电话:62579388 手机:*** 邮箱:kexin8302@163.com 邮编:100086 改善自闭症......

    复多重残疾视力障碍儿童行为治疗的个案研究(推荐5篇)

    多重残疾视力障碍儿童行为治疗的个案研究内容摘要:从个案研究出发,本文阐述一例多重残疾视力障碍儿童情绪和 行为问题的干预案例及其方法与策略。在对案主的干预过程中,主要采......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星的偏差行为进行定性,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其偏差行......

    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共5则范文)

    摘要 前言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对幼儿午睡问题这一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幼儿园进行观察和访谈,在实践中收集资料信息,认真分析总结,进一步调查幼儿午......

    倔强孩子性格的成因及对策

    倔强孩子性格的成因及对策 每年接手新班级都会遇到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倔强,做事总喜欢依照自己的意愿来办,稍不如意就耍脾气,这样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呢? 孩子倔强性格的成因。我通......

    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能力个案研究

    单纯性语言障碍儿童语言能力个案研究[摘要] 语言对儿童社会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语言障碍会影响幼儿各个 方面如情感、交往等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幼儿可塑性......

    脑瘫儿童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脑瘫儿童随班就读个案研究 ——以A某为例 【摘要】: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发生的现象。导致脑瘫的原因有很多种,脑瘫之后的表现主要有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