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时间:2019-05-12 11: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第一篇: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改善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

作者姓名:张俊贤 区

县:海淀区

单位名称: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 单位电话:62579388 手

机:*** 邮

箱:kexin8302@163.com 邮

编:100086

改善自闭症学生情绪的行为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自闭症学生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自身发展,而且还会危及其他学生的安全,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

一、案例描述

岳岳,男,10岁,情绪暴躁型自闭症。他经常大声喊叫,当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发脾气,在情绪波动时会有自伤和攻击他人的行为;他的破坏性很强,经常毁坏东西;喜欢自言自语,高兴时会跑来跑去;自理能力非常差,有遗尿的现象。情绪非常亢奋,经常处于兴奋状态,睡眠时间较少,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

二、原因分析

父母均为高知,工作非常忙,孩子从小在四川姥姥家长大。姥姥是一位非常要强的人,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当孩子有了不良的行为出现时,就会用粗暴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父母看不惯老人的做法,就把孩子从老家接了回来。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是百般的溺爱,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会尽力满足。

学业方面的学习对于岳岳的实际接受能力来说有些困难,课堂上经常借故去厕所而跑到校园里捡石子往下水道里扔,或者坐在教室外面的小柜子上,甚至用尿裤子行为来逃避学习,家长只能每天给他穿戴纸尿裤。

三、实施措施

(一)寻找根源,确定目标

通过对岳岳的观察,向家长详细了解了孩子在家的情况,与家长一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共同寻找引起孩子情绪行为的原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岳岳由于睡眠时间较少,每天夜里12点以后才能上床睡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学不迟到,早晨又很早地让孩子起床了。孩子被强迫起床,勉强来到学校,根本没有精力学习。放学后家长又强迫孩子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孩子的情绪非常烦躁,爆发了一系列的情绪行为。课堂上他借故去厕所跑到校园里捡石子扔,或者坐在教室外面的柜子上,甚至出现了尿裤子的行为。回家后撕书本,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教师经过与家长协商,决定在学业方面降低对岳岳的要求,以稳定情绪改善行为为主要训练目标。

(二)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孩子最根本的需求

教师根据岳岳的情况,为其制定了一份家庭训练计划。放学后,要求岳岳的保姆带着孩子进行一些以运动为主的训练,耗散孩子多余的能量。家庭作业量依据孩子的情绪适时调整,以不引起孩子烦躁为宜。晚上十点以前让孩子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播放比较舒缓的音乐,让孩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尽快地进入睡眠。早晨尽量不要强迫孩子早起床,试着慢慢叫醒他,与他和颜悦色地商量是否要起床,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起床,就不要勉强,以免引起情绪问题。情绪问题一旦出现了,孩子就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班级教学秩序。随着孩子慢慢的适应,逐渐提前叫他起床的时间,逐步改善作息规律。

(三)从兴趣入手,逐步养成良好行为

岳岳对水彩笔非常感兴趣,一张纸、一个本子,不管是否有用,也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随手拿来就画。针对他的这个特点,教师建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些彩笔和画纸,在班里为他设计了一个绘画专区,一套桌椅和一个挂式收纳袋,他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从收纳袋里取出彩笔和画纸进行绘画。刚开始时,教师并不急于让他进入课堂的学习,而是告诉他画好了就自己回到座位上上课。有时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时也会站起来向绘画专区看看,并且向教师投来询问的目光,这时教师就会点点头,他会非常满足地去画自己的作品。当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教师开始给他提要求了,要求他听到上课的铃声马上坐到座位上,按照要求安静坐在座位上10分钟,教师就会奖励他到绘画区画画,逐渐延长坐在座位上的时间,进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逐步适应学习生活。

(四)发挥伙伴作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岳岳的生活自理能力很低,许多事情都需要教师的协助才能完成。为了更好地训练他的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教师在班级中挑选一名能力强的学生做他的助学伙伴。教他如何穿脱外衣、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每节课的课间带他一起喝水、如厕。慢慢的他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彻底脱掉了纸尿裤。

四、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的情绪行为干预和引导,岳岳有了如下的变化: 1.情绪稳定了,发脾气的次数明显减少。

2.课堂上往外跑的现象消失了,能坐在座位上参加一些课堂学习了。3.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不再有遗尿现象,彻底摆脱了纸尿裤。4.睡眠时间调整了,生活有规律了。

5.他的绘画作品获得了海淀区中小学学生绘画作品二等奖。

五、案例反思

对自闭症学生的情绪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分析原因

导致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以及当时周围的环境,做好详细的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引起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以及学生行为的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

(二)把握时机、积极处理

导致自闭症学生情绪行为的原因比较复杂,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认真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把握好时机,用科学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方法作积极的处理。

(三)合理要求、逐步提高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逐步提高要求。

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行为是对自闭症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引导他们参与集体活动,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有情绪稳定,行为养成了,学生才可能接受教育训练,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生活技能,逐步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理解和宽容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和接受程度,以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其情绪行为,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篇: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韦芳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 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情绪 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爱好 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 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认识理解障碍。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能通过触觉、嗅觉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及真实感受,她用手指戳人、用鼻子闻衣物都是想亲近别人的表现。

4.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郑XX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她手里只有拿了小棉被才愿意出门,上幼儿园。这说明她强烈的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郑XX小朋友刚入园的一些表现引起带班老师的注意,但家长矢口否认孩子的怪异行为,不愿和老师多谈幼儿在家的表现情况。经过老师耐心的多次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这才引起家长的重视,并带幼儿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但目前广西区内没有较正规的

儿童孤独症医疗检验手段,但根据郑XX的临床特征表现,可确定为儿童孤独症。

(四)制定方案,提出解决策略

1.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导致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教师家长确认幼儿是孤独症后,平时就仔细观察儿童情绪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对周围环境及对儿童本身的影响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其原因和目的,以便及时处理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变教育训练方法。如果是身体不舒服,老师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如果是因为固执刻板行为受到限制而引起,教师则适当调整处理固执刻、板行为的方法;根据具体的原因,家长和教师对郑XX小朋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2.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我们一起做”、“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的因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等原因而带给儿童的困难,能逐步培养起儿童的兴趣,让儿童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自然的情绪。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常常挤一部分时间和郑XX一起做感觉统合训练。但感觉统合训练之初对情绪行为等会有急速的、显著的改善效果,在后来的训练中效果逐渐缓慢。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其它的方法,以进一步矫正和稳定情绪。3.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信念、知觉等内部思想的改变上。它试图通过帮助儿童摆脱消极的观念,转而接受更积极的思想,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改变行为。它仍然遵循教育和学习的原理,吸收了行为矫正技术,对儿童进行指导训练。它强调改正不适当的认知形态及想法是矫正情绪困扰或心理疾病的关键。它是行为矫正的深入发展。在和郑XX的交谈过程中,对她喜欢玩大小便的行为,我们反复的给予她教育指正,让她理解这种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她有纠正的意识,从而达到改正的目的。4.抓住契机法。据观察发现,孤独症儿童在其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个智力活跃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和活动的特殊兴趣和爱好,这是对其进行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例如:郑XX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荷各种颜色鲜艳的夹子。拿到夹子她总喜欢翻来覆去的观察,爱不释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班抓住时机,利用夹子与她沟通交流,促进她的语言发展。我教她边指边说出夹子的颜色,个数,她很乐意学而且轻松地学会了,又如:郑XX小朋友喜欢唱歌,并对老师教的歌曲比别的小朋友学得快,每当听完她的演唱时我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趁她高兴时请他说出歌曲名字,她都能对答如流。可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下,孤独症儿童也有交流的兴致,善于发现并抓住这样的时机随机地选择语言内容对其进行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孤独症儿童交往的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论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一年的个别指导,郑XX的情绪得到了基本的稳定。她和带班以及班上的几位同学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她现在能够主动地在大人的提示下同别人打招呼,跟大家进行简单地交流,学会了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前那种歇斯底里的尖叫声也日渐减少。看到郑在这一年里所取得的进步,作为老师,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对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家长要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去矫正,教师要多一双慧眼,多一份关爱,多一点求知的态度,为孩子的教育指出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慧聆、周耿《孤独症儿童教育与训练文集》,北京出版社,1997

2、汤盛钦 《特殊教育概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吕静主编 《儿童行为矫正手册》浙江出版社 1992年第1版

4、张澄编 《自闭儿保育手册》世茂出版社 1989年十一月第1版

5、《中国一体化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陈云英 新华出版社

(作者:韦芳燕 广西区直机关第三幼儿园)

第三篇: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董梦娇 康复科学系 1003班 KF100329)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ABA康复训练。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其进行训练,个案语言能力与非语言沟通能力有所发展,刻板行为和发脾气专业语言等问题行为发生次数减少。最好用数据,能说明问题。结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减少其问题行为。

【关键词】孤独症ABA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B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utistic children for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of ABA rehabilitation.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Results: Through its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training, case language ability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e developed, stereotyped behavior and tantrums and other problem behaviors occur less often.Conclusio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ren communication skills,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while reducing their problem behavior.【Key words 】ABA Autism Case Study1、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幼年时期严重的广泛发育障碍。它以 “Kanner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1]。孤独症儿童常常起病于3岁以内,早期与普通童不易区分。目前资料显示,孤独症儿童大多伴有严重的言语发展障碍,因为言语发展障碍,所以沟通及人际交往有一定障碍;部分存在自伤行为及其他问题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被证实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ABA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洛瓦斯将其应用到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经过30年的发展和完善,在90年代逐渐应用在孤独症的治疗,使很多孤独症儿童走向康复。ABA训练法可概括为,训练高度的个体化,利用强化等手段,改善儿童的不足之处,减少过度行为,把需要教授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单元,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逐一去教,最终使其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2,3]。

本文就一名无口语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ABA教学个案研究,以期探讨ABA教学对无口语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发展及行为问题改善的教育训练效果。

2、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刘某,男,湖南张家界人,2006年出生,2岁半时发现异常,在某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从2012年9月于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康复训练。

生长史:出生时为剖腹产,发现异常前与父母一起生活,接受训练无效后至6岁与奶奶一起生活,于2012年秋开始和父母生活。

教育史:个案出生后一直由母亲照顾并给他提供早期教育。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两岁时将其全托于乡镇托儿管,其在内虽不哭不闹,但不合群独自沉浸于旋转物品中。两岁半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2012年9月至今于张家界某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接受教育康复训练。

3、研究方法

3.1研究时间:2013.3---2013.5

3.2研究地点:湖南省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

3.3教育评估

3.3.1个案能力评估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运用访谈法向达达的老师和家长了解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然后近距离的观察其行为特点、习惯,对达达行为评估如下:

社会交往方面:缺乏交往能力,不参与同学之间的游戏或活动,不与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只能被动接受简单指令。无同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沟通能力方面:无口语表达能力,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手势动作提示下能遵守简单指令,喜欢发出“啊”的叫声。不会表达要求。有需求时则会发脾气、哭闹、尖叫。对陌生人不陌生。

生活自理方面:能自行脱衣服,但不会穿衣服,穿衣需要大人帮助,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会自己洗手、洗脸。大小需要老师或家长提示,喜欢忍大小便。会使用汤匙进食,但不会使用筷子。

动作行为方面:喜欢原地自身转圈。自身精力充沛,极为好动,好重复性往返跑并伴

随着大叫。喜欢玩自己的手指,喜欢边玩手指边摇头晃脑。喜欢脱裤子。

其他:偶尔会与人对视,对视能持续一到两秒钟。上课不听老师讲课,不能长时间的坐在位置上,坐下来喜欢抠墙或墙上的装饰,喜欢吃由墙体上抠下来的白色粉末。上课铃响需老师提示才能回教室上课。

3.3.2个案问题行为评定

通过观察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记录与功能分析。

由于个案无口语,无法正确表达要求。当其有需求时个案则常会用刻板行为,发脾气,发出怪异声或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要求,情绪常处在焦虑不稳定之中。有时有自伤行为,喜欢用头撞墙。

3.4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3.4.1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及制定训练目标

通过老师训练者平时观察以及与家长等熟悉了解个案的人做访谈确定儿童最喜欢的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等。制定训练目标为:提高个案注意的稳定性;发展基本语言技能;改善问题行为。

3.4.2实施训练计划

实施ABA计划要循序渐进,并依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情境、强化物等进行适时的调整。

3.4.2.1提高共同注意力

共同注意是学习的基本能力注意,可以为语言发展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笔者首先训练的是个案的共同注意力。因为个案没有语言,对一些指令也不甚理解,所以笔者从他感兴趣的物品入手(即强化物),引起他的无意注意,逐步使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进行眼神注视训练。让他坐笔者对面,手不能乱动与笔者对视;在活动中发出“看着我”的指令,要求双目对视等。使其注意相关指令,然后将注意训练融进指令课中进行。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也抓住机会提升其注意力。

3.4.2.2行为训练

ABA训练法训练时会给儿童要求,也就是指令,在帮助儿童理解和遵循指令时,笔者主要着眼于训练一些简单指令,一、二步指令,如,“坐下”、“过来”、“把椅子放好”等。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坚持随时随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当个案有任何不恰当行为时,都要制止这些不恰当行为,当他听从时要及时强化。因势利导,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当孩子有要求时,满足其合乎规范的行为,不恰当的要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因为其服从性差,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训练内容先从他感兴趣的入手,简单的指令,如,个案喜欢玩具车,指令就是“把玩具车指给我看”、“把玩具车放好”等,慢慢加强巩固,增加难度,泛化到生活中。

3.4.2.3沟通训练及情景教学

如:在要求课中人为控制的给个案刺激,引起其对某一物品的或活动的渴望,使其用姿势或语言提出要求。除设计的一对一教学时间外,每天都为儿童制造让其有自发性提要求的情景教学。做好知识的泛化。

3.5资料的采集

在教学实施之前,训练老师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和家长沟通的访谈记录了解得出个案能力评估以及个案问题行为评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对每一项目标反应进行记录,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另外每天都有老师观察记录个案言行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强化物的选择,每天与家长沟通协商出最适宜的强化物实施ABA教学。

4、结果

结果呈现是前后的变化。直观、简化、全方位

经过三个月ABA教育训练,目前个案,非语言沟通能力和口语沟通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认知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行为表现有所改善。

4.1非语言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能基本理解老师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

4.2口语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抱抱、喝水等。对有兴趣的事能听从指令。

4.3行为表现方面

个案玩手,摇头晃脑经常性行为发生次数有所减少;有模仿他人的意识,能在协助下模仿一些单纯的动作;情绪控制也有较大改善;抠墙行为发生次数减少;发出怪异声尖叫声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5、讨论

在ABA教学中要强调任务分析和强化物的重要性。经此次研究ABA教学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行为表达次数的增多,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口语的发展,能够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ABA治疗孤独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目前没有针对孤独症的很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改善患儿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陈艳妮主编.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4.【2】李雪荣.孤独症诊疗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97-98,160-195.【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

第四篇: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ABA对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个案研究

(董梦娇 康复科学系 1003班 KF100329)

【摘要】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3个月的ABA康复训练。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训练前后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其进行训练,个案语言能力与非语言沟通能力有所发展,刻板行为和发脾气专业语言等问题行为发生次数减少。最好用数据,能说明问题。结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减少其问题行为。【关键词】孤独症 ABA 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B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utistic children for a period of three months of ABA rehabilitation.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 and other methods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Results: Through its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training, case language ability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kills be developed, stereotyped behavior and tantrums and other problem behaviors occur less often.Conclusio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therapy for autistic children communication skills, cognitive development has a role in promoting, while reducing their problem behavior.【Key words 】ABA Autism Case Study

1、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是发生在儿童幼年时期严重的广泛发育障碍。它以 “Kanner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即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及刻板重复行为[1]。孤独症儿童常常起病于3岁以内,早期与普通童不易区分。目前资料显示,孤独症儿童大多伴有严重的言语发展障碍,因为言语发展障碍,所以沟通及人际交往有一定障碍;部分存在自伤行为及其他问题行为。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被证实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ABA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洛瓦斯将其应用到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经过30年的发展和完善,在90年代逐渐应用在孤独症的治疗,使很多孤独症儿童走向康复。ABA训练法可概括为,训练高度的个体化,利用强化等手段,改善儿童的不足之处,减少过度行为,把需要教授的内容分解成细小的单元,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逐一去教,最终使其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训练是长期的,伴随终身的[2,3]。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本文就一名无口语能力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ABA教学个案研究,以期探讨ABA教学对无口语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发展及行为问题改善的教育训练效果。

2、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刘某,男,湖南张家界人,2006年出生,2岁半时发现异常,在某儿童医院诊断为孤独症,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从2012年9月于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康复训练。

生长史:出生时为剖腹产,发现异常前与父母一起生活,接受训练无效后至6岁与奶奶一起生活,于2012年秋开始和父母生活。

教育史:个案出生后一直由母亲照顾并给他提供早期教育。后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两岁时将其全托于乡镇托儿管,其在内虽不哭不闹,但不合群独自沉浸于旋转物品中。两岁半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在某康复中心接受了3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不明显。2012年9月至今于张家界某特殊教育学校语训班接受教育康复训练。

3、研究方法

3.1研究时间:2013.3---2013.5 3.2研究地点:湖南省张家界市某特殊教育学校 3.3教育评估 3.3.1个案能力评估

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首先运用访谈法向达达的老师和家长了解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然后近距离的观察其行为特点、习惯,对达达行为评估如下:

社会交往方面:缺乏交往能力,不参与同学之间的游戏或活动,不与任何人进行语言交流,只能被动接受简单指令。无同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沟通能力方面:无口语表达能力,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手势动作提示下能遵守简单指令,喜欢发出“啊”的叫声。不会表达要求。有需求时则会发脾气、哭闹、尖叫。对陌生人不陌生。

生活自理方面:能自行脱衣服,但不会穿衣服,穿衣需要大人帮助,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会自己洗手、洗脸。大小需要老师或家长提示,喜欢忍大小便。会使用汤匙进食,但不会使用筷子。

动作行为方面:喜欢原地自身转圈。自身精力充沛,极为好动,好重复性往返跑并伴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随着大叫。喜欢玩自己的手指,喜欢边玩手指边摇头晃脑。喜欢脱裤子。

其他:偶尔会与人对视,对视能持续一到两秒钟。上课不听老师讲课,不能长时间的坐在位置上,坐下来喜欢抠墙或墙上的装饰,喜欢吃由墙体上抠下来的白色粉末。上课铃响需老师提示才能回教室上课。

3.3.2个案问题行为评定

通过观察法,对个案的问题行为进行记录与功能分析。

由于个案无口语,无法正确表达要求。当其有需求时个案则常会用刻板行为,发脾气,发出怪异声或哭闹等方式来表达要求,情绪常处在焦虑不稳定之中。有时有自伤行为,喜欢用头撞墙。

3.4教育措施与实施过程

3.4.1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及制定训练目标

通过老师训练者平时观察以及与家长等熟悉了解个案的人做访谈确定儿童最喜欢的强化物、次级强化物等。制定训练目标为:提高个案注意的稳定性;发展基本语言技能;改善问题行为。

3.4.2实施训练计划

实施ABA计划要循序渐进,并依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情境、强化物等进行适时的调整。

3.4.2.1提高共同注意力

共同注意是学习的基本能力注意,可以为语言发展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笔者首先训练的是个案的共同注意力。因为个案没有语言,对一些指令也不甚理解,所以笔者从他感兴趣的物品入手(即强化物),引起他的无意注意,逐步使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进行眼神注视训练。让他坐笔者对面,手不能乱动与笔者对视;在活动中发出“看着我”的指令,要求双目对视等。使其注意相关指令,然后将注意训练融进指令课中进行。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也抓住机会提升其注意力。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3.4.2.2行为训练

ABA训练法训练时会给儿童要求,也就是指令,在帮助儿童理解和遵循指令时,笔者主要着眼于训练一些简单指令,一、二步指令,如,“坐下”、“过来”、“把椅子放好”等。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坚持随时随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当个案有任何不恰当行为时,都要制止这些不恰当行为,当他听从时要及时强化。因势利导,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当孩子有要求时,满足其合乎规范的行为,不恰当的要提出反要求,即他应该先做什么。因为其服从性差,理解能力有限,所以训练内容先从他感兴趣的入手,简单的指令,如,个案喜欢玩具车,指令就是“把玩具车指给我看”、“把玩具车放好”等,慢慢加强巩固,增加难度,泛化到生活中。

3.4.2.3沟通训练及情景教学

如:在要求课中人为控制的给个案刺激,引起其对某一物品的或活动的渴望,使其用姿势或语言提出要求。除设计的一对一教学时间外,每天都为儿童制造让其有自发性提要求的情景教学。做好知识的泛化。

3.5资料的采集

在教学实施之前,训练老师通过观察记录以及和家长沟通的访谈记录了解得出个案能力评估以及个案问题行为评定。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对每一项目标反应进行记录,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另外每天都有老师观察记录个案言行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强化物的选择,每天与家长沟通协商出最适宜的强化物实施ABA教学。

4、结果

结果呈现是前后的变化。直观、简化、全方位

经过三个月ABA教育训练,目前个案,非语言沟通能力和口语沟通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的发展,认知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行为表现有所改善。

4.1非语言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能基本理解老师手势、姿态等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一些需求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4.2口语沟通能力方面

个案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如:抱抱、喝水等。对有兴趣的事能听从指令。

4.3行为表现方面

个案玩手,摇头晃脑经常性行为发生次数有所减少;有模仿他人的意识,能在协助下模仿一些单纯的动作;情绪控制也有较大改善;抠墙行为发生次数减少;发出怪异声尖叫声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5、讨论

在ABA教学中要强调任务分析和强化物的重要性。经此次研究ABA教学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非语言沟通能力行为表达次数的增多,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口语的发展,能够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ABA治疗孤独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目前没有针对孤独症的很好的治疗方法,只有通过教育训练改善患儿的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陈艳妮主编.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4.【2】李雪荣.孤独症诊疗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97-98,160-195.【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7

第五篇: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

个案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途径及方法

汇总比较研究

四川省安居区特殊教育学校

熊黑山

摘要: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基本的面向未来生活的能力和简单的职业技能。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和就业,并能被未来社会群体承认和接纳。但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心理调节、情绪控制、对压力的承受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他们是否为社会群体承认和接纳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是他们学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关键词:智障儿童

情绪的调整与控制

尊重、关爱与帮助

一:国学三字经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的是,儿童最初的性格从各方面来说是纯洁的、一样的。其心里调节、情绪的调整与控制、对压力的承受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均是一片空白。而后天的学习不同形成的模式却相去甚远。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后天的学习更需要我们对他们进行更多的特殊教育和特殊的辅导,才能让他们为未来社会认可好人接受。特殊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对智障儿童的心里调节、情绪的调整与控制,即让他们学会感受、体验情绪、表达自身的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排解消极情绪。下面就以我校智障儿童蒋海龙(以下简称小龙)为例,对其情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个案姓名:小龙

性别

出生年月

健康状况:

良好

智障程度 :

中度

个案自身情况:个案有较强的自理能力,可以完成吃喝拉撒睡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均发展比较好,语言能力发展也好能口头清楚地表述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认知理解能力也还可以。喜欢做动作不复杂的不费脑力的体力劳动,如定期帮学校食堂送煤;出煤渣;生活车送生活物资到学校积极帮助卸货等。家庭及教养情况:

个案父亲长期在外务工,母亲轻度智障,长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和奶奶的管教比较严,爷爷可能由于重男轻女或个案智障的原因比较溺爱。受教育情况:

个案以前在老家西眉读过幼儿园,并上到小学三年级,到我校已有三年时间。二:个案的情绪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案在班里年纪比较大、个子高、身体好、嗓门大,上课时坐不住,喜欢关注别的人和事,因此经常在教室里游走并大声说话,不听老师的招呼。受到危险和威胁大声尖叫,影响课堂常规。

(二)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对学校常规和班规及纪律约束要么逃避、要么抗拒。

个案可以说在整个学校是较为突出的人物,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教师以及学校职工均感到头痛。学校规定进出教室、上下楼梯、就餐均要排队集合,清点人数个案从来不积极排队集合,经常躲得远远的。非要老师或同学去找并硬拉。到了队列里也不安分,摸这个惹那个或大声说话。这种行为常常引得同学不高兴、因此常常受到同学的攻击。个案一般却不在乎,甚至还很得意。

(三)被同学孤立,常常独自活动,破坏性强。

个案基于

(二)的原因,被同学孤立,常常独自活动。所以经常脱离老师的监管视线,由于多动或无所事事,什么东西都要去摸一摸、碰一碰甚至暴力损坏。

(四)情绪发泄方式。个案的情绪不稳定时,常常不听老师的安排或逃避师生的视线独自活动,甚至破坏学校设施设备。这些情况的出现基本没有任何明显的先兆,说来就来。全凭个案自己突然的感觉。比如他认为一个令他不舒服的小问题;他做了什么事感觉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们的指责;或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基于以上情况学校专门对个案的情绪行为的干预形成课题进行探讨,经过观察发现从心理上来说,个案不良情绪的发生主要是想受到别人的关注。一旦他认为老师或同学没有关注他,不良情绪行为就会产生。三:不良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 个案的情绪不稳定行为,多数以逃避和抗拒约束和避开教师的监管视线进行破坏活动表现出来。情绪不稳定易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及破坏行为事后不会汲取教训。而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准则要求遵守和顺从。与儿童坚持不受约束的矛盾以及儿童内心需要关注引起冲突。导致儿童产生敌意情绪,使个性的发展固着或部分固着。让其形成了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社会行为准则的约束采取逃避和抗拒,因无法发泄就对所面对的物品进行玩弄甚至暴力破坏。(一):个案自身因素

智障儿童的情绪和情感表达具有不协调性,智障儿童由于思维缺乏灵活性、自我意识发展缓慢,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这是智障儿童的共性。

(二)家庭的因素

个案的父亲长期在外务工,对个案的具体情况不是了解,母亲智障无法对个案进行引导和教育。奶奶作为一个老年农村妇女本身素质不高,爷爷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或考虑个案本身智障的因素过分的溺爱。父亲和奶奶在教育上多以体罚为主,个案稍有不对就暴力体罚,给个案心理上形成阴影,而爷爷的过分呵护导致个案把什么都寄予爷爷,对父亲和奶奶的约束和体罚采取逃避或抗拒。等到爷爷出面摆平。

(三)教育环境的因素

个案以前在农村幼儿园和小学就读,老师们对于智障儿童的教育经验基本没有,迫于政策和法律等才勉强同意就读。同时由于学生多,在学校教师只能按正常儿童的方式进行教学。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因此个案对学校和学习的基本印象是受批评多,与同学交往也受排斥,甚至正常儿童的家长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与个案玩。久而久之造成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甚至逃避和抗拒。独处时无法宣泄,只好以损坏东西作为发泄。

(四)社会环境的因素

作为智障儿童,尤其是农村的智障儿童。由于社会观念的问题,他们与正常儿童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社会对他们不是认可和接纳,更多的是厌恶和歧视。比如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往(怕学坏了),所以他们不能获得正常的交往机会,不能获得和体验正常的社会行为准则。

四:个案情绪不稳定行为的干预

(一)对个案的家庭教育进行干预,优化个案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以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应是孩子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学校教育打下基础。著名心理学家郝滨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对于智障儿童来说,长期的家庭生活对他们参与社会生活和对社会行为准则的感受和体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端正家庭教育的方向,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甚至调整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对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强调:“我们既不能因为他是一名特殊儿童对他溺爱,也不能期望通过严加管教让他成长成为一个正常的儿童”。我们建议孩子的父亲、爷爷和奶奶应根据个案的具体状况,尊重客观事实,改变以前的一些不良的教育方法,适当的严与爱相结合。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适当的干预。争取的调整和改善不良情绪行为。

(二)对个案的逃避、抗拒约束进行外围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对于个案的逃避、抗拒约束的行为进行分析,一方面主要是来自家庭的必须顺从、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定和要遵守社会生活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受到区别对待歧视造成的。让个案产生了逆反心理,并且有随时可能受到惩罚和歧视的可能心理。所以我们首先从改善和优化个案的生活环境着手,让同学和老师对个案予以关注、关心和帮助,消退个案对集体的敌对和逆反心理。对个案的积极行为予以肯定和赞许。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对个案的负面行为进行诱导,如个案某一次集会又逃避了,就让和个案关系比较好或个案信得过的同学或老师去找他,劝他归队。并在个案归队后让所有的同学都表扬他,让个案充分树立自信,让他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和帮助。同时老师加强对个案进行心理辅导,用事实让个案感受集体的温暖和遵守集体行为准则的好处。渐渐地个案的逃避、抗拒行为越来越少。最后基本没有再发生。

(三)利用个案的个人喜好,转移个案的注意力,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 这个办法是利用个案的个人喜好转移关注点来消退个案的一些不良行为,个案由于身体比较好,喜欢做一些不懂脑筋的体力活,这符合个案的多动障碍特点,老师适当安排个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的又乐于接受体力活。即让个案感受到老师的关注、重视。有让个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破坏活动。渐渐地个案对老师有一种被委以重任的期待。所以个案在不良情绪发生时,老师就会以不安排任务来进行负强化。并且进行诱导如果不听话下一次任务还是不会关注他。让他随时关注和期待,同时还改善了个案和老师及行为准则之间的敌对情绪。

(四)合理的正强化,因势利导帮助个案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效果好 个案初到学校总是特别、抗拒约束,破坏学校的设施设备。通过改善个案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利用个案的喜好、肯定和赞许个案的积极行为、转移个案的关注点;并进行合理适当时机的心理辅导,利用合理的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对个案的行为进行诱导。让个案对老师和集体有期待,个案的情绪不良行为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小。经过一个学期的针对性干预,效果比较显著。在接下来的干预中主要是及时发现和分析个案情绪行为出现的新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个案进行干预。五:反思

智障儿童首先从人权和法律角度来说,他们也是人也是公民,从道德层面来说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和我们一样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也有人格、有尊严。帮助他们调整和控制不良情绪行为的发生,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并让他们尽可能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是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的责任,所以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

智障儿童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们的身心和普通儿童一样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只不过他们由于智障的原因,对我们常用的情感表达方式不能完全理解,对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很快地掌握和运用,遇到问题不能合理地解决和宣泄。所以他们要逃避、要破坏。因此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也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了解和宽容,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情绪行为。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孩子的状况,既不要用正常儿童的标准约束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是智障给予更多的呵护甚至溺爱。我们要着眼于实际培养他们孩子的各种能力,尽可能地让他们融入社会。其次,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关爱,还需要更多去观察和思考分析他们的心态行为。用负责任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让他们尽可能融入未来社会生活。

作为一个社会人,请你放下对智障儿童的厌恶和歧视,多了解他们的家庭;他们的生活,用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感知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同样可爱。同样需要尊重、关爱和帮助,需要我们这个和谐的社会大家庭接纳和认可。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工作》2015期刊

《吉林教育》2005第4期《浅谈智障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及培养》 陈鹤琴《家庭教育》

下载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孤独症情绪行为问题个案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偏差行为个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个案研究,对广州市南沙区新垦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星的偏差行为进行定性,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分析其偏差行......

    幼儿特殊行为个案研究(共5则范文)

    摘要 前言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我们对幼儿午睡问题这一课题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幼儿园进行观察和访谈,在实践中收集资料信息,认真分析总结,进一步调查幼儿午......

    儿童心理学情绪相关问题

    儿童心理学情绪相关问题 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及少年期的一种常见心理障碍。儿童情绪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和恐怖,常见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分离性焦虑、学校恐......

    大学生情绪问题

    大学生情绪问题 表演总是难免夸张,但道理却意味深长。生活中,在某一阶段某一时刻,我们也会走进情绪的低谷,经历类似的无序。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呢?4个解决”量”点1、要经常把注......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一、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

    浅谈培智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及应对技巧(合集五篇)

    清远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论文 浅谈高年级智障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及应对技巧 冯荫 [摘要]: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在发展期间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常态,同时伴有适应行为方面的缺陷。所以他......

    行为和情绪问题儿童 个案分析(定稿)

    从一则个案浅谈残疾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为什么孩子常常会出现行为或情绪问题,心理学家曾揭示了两个重要原因,表达的需要以及无法适当处理环境的刺激和变化。有着听力残......

    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儿童性格行为问题家庭成因的个案研究 性格的形成与一个人生活的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儿童的性格尤其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等,都会潜移默化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