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章 电视中心技术小结
第九章 电视中心技术小结
一、两大任务:
1、电视节目制作:指根据节目内容及要求,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及制作方法,制作出具有声音、图像和艺术效果的电视节目。一般可分为:
(1)前期制作:为电视节目收集所需的素材;
(2)后期制作:将所得到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可以播出的符合要求的成品节目。
2、电视节目播出:将各类节目按预先排定的节目时间程序,经播出机房分别播出到节目发送与传输部门。
二、摄像机:
1、功能:将外界的光学景物变成符合标准的电视信号。
2、构成:
(1)镜头:将外界景物的光学影像经过选择后投射到摄像器件的感光面上成像。
(2)寻像器:聚焦和选景构图,检查工作状态和图像质量。
(3)机身:包括有内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器件、视频处理放大器、同步信号发生器、编码器以及各种自动调整和控制电路等。
3、原理:(1)分光成像;(2)光电转换;(3)编码输出。
4、摄像机编码器的作用:将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编码成一个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并把它们按某一电视标准组合成一个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PAL制电视的编码过程:
(1)经过视频处理和放大的三基色电信号R、G、B首先进入编码矩阵,编码成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R-Y、B-Y。
(2)R-Y和B-Y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频带压缩,进行正交平衡调幅。(3)调幅之后的两个色差信号加在一起,并与延时后的亮度信号及复合同步信号相加,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5、视频处理放大器:对三基色电信号进行放大、校正和补偿的电路。包括:
(1)预放器:对光电转换器件输出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2)增益提升电路:同时决定红、绿、蓝三路放大器的增益。(3)增益控制电路:控制红和蓝两路放大器的增益,实现白平衡。(4)黑斑校正电路:消除图像中的黑斑现象。(5)白斑校正电路:对图像中的白斑进行校正。
(6)彩色校正电路:弥补分色棱镜分光特性的不足,使摄像机的总分光特性尽可能接近理想。
(7)轮廓校正:克服孔阑失真的影响,使图像轮廓鲜明,细节清晰。
(8)校正:对光-电、电-光转换过程中的非线性进行校正,使重现图像的亮度层次和颜色不失真。
三、录像机:
1、磁带录像机:以磁带为存储媒体对视频信号进行纪录、存储和重放的设备。
2、分类:
(1)分量录像机: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分别在各自的通道中进行处理,并分别用各自的磁头进行录放;
(2)复合录像机: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最终要复合在一起,用一个磁头进行录放。
3、组成 :
(1)视频录放系统:记录与重放视频信号。(2)声音录放系统:记录与重放声音信号。
(3)机械与控制系统:机械系统负责控制磁带运行过程。控制系统对机械系统的执行元件和录放电路进行控制,完成机械动作和电路状态的转换。
(4)伺服系统:控磁鼓的旋转速度和相位;控制走带速度以及重放时磁带的纵向位置;控制录放状态下磁带所受的张力。
(5)电源:为各系统的电路、电机、显示屏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
4、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之间有三个明显区别:(1)视频信号的上限频率远高于音频信号的上限频率,(2)视频信号的带宽比音频信号要宽的多,(3)视频信号对相位失真要比音频信号敏感得多。
5、数字录像机构成及功能:
(1)A/D转换和D/A转换:实现数字和模拟两种信号的输入和输出。
(2)压缩编码和压缩解码:采用码率压缩技术,降低比特率。(3)纠错编码和纠错解码:将误码率降低到一定限度。
(4)通道编码及通道解码:将数字信号变成适合于磁性记录的信号码型,满足录像机磁性记录的要求。
四、编辑制作技术:
1、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磁带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有关、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不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分为:(1)插入编辑,(2)组合编辑。
2、非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硬盘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无关、不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
3、“非线性” 含义:所用素材的长短和前后顺序可以不按制作的长短和先后顺序进行任意编排和剪辑。
4、视频切换和特技:
视频切换:在多路输入视频信号中任选一路或数路信号输出; 特技:在两段素材的衔接处(即切换点)设置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1)快切:一幅画面迅速变换为另一画面的简单切换方式。
(2)慢转换:一幅画面缓慢替换为另一画面的切换方式。有叠画和淡入淡出两种方式。(3)划像(扫换):把两个信号源提供的图像按一定几何图形和比例关系组合成一幅画面的分画面特技。
(4)键控:沿一定轮廓线抠去一个图像一部分,并镶入另一图像的分画面特技。
5、数字视频特技:对视频信号本身进行尺寸,位置变化和亮、色信号变化的数字化处理,产生各种特别效果的技术。
6、字幕机基本工作原理:
(1)由计算机产生所需的字符和汉字信息,(2)把信息转换成符合标准的电视信号,(3)利用键控方式叠加到背景画面上。
7、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创造出一种能给视觉连续变化和运动幻觉的技术。
五、电视制作:
1、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进行电视新闻采集的系统。
2、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系统EFP: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的即时制作系统。
3、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ESP:在电视台的演播室中利用高档设备制作出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的系统。
4、虚拟演播室系统VSS:传统演播室的色键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六、电视播出:
1、半自动播出系统:计算机根据事先输入的节目时间表来控制切换台,自动切换节目通道,但录像机的上带及退带都是由人工完成的播出系统。
2、全自动播出系统:全部由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播出系统。
3、硬盘播出系统:将要播出的电视节目存入硬盘存储器,播出时直接从硬盘调出所需的节目内容的电视节目播出系统。
七、电视中心网络化:以服务器为核心,利用网络来传送音视频数据和文件,同时实现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和并行的工作模式。
第二篇:广播电视技术第六章电视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
第六章《电视中心技术》简明小结
浙江传媒学院
陈柏年
一、电视中心两大任务
1、★电视节目制作(1)前期制作:为电视节目收集所需的素材;(2)后期制作:将所得到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可以播出的符合要求的成品节目。
2、★电视节目播出:将各类节目按预先排定的节目时间程序,经播出机房分别播出到节目发送与传输部门。
二、摄像机
1、功能:将外界的光学景物变成符合标准的电视信号。
2、★构成:(1)镜头:将外界景物的光学影像经过选择后投射到摄像器件的感光面上成像。(2)寻像器:聚焦和选景构图,检查工作状态和图像质量。(3)机身:包括内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器件、视频处理放大器、同步信号发生器、编码器以及各种自动调整和控制电路等。
3、★摄像机工作原理:
(1)分光成像:被摄景物的光像变焦镜头红、绿、蓝三个基色光像。
(2)光电转换:三个基色光像同时进行光电转换相应的红、绿、蓝三基色电信号。(3)编码输出:三基色电信号放大处理编码器彩色全电视信号。
4、★PAL制电视的编码过程:
(1)经过视频处理和放大的三基色电信号R、G、B首先进入编码矩阵,编码成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R-Y、B-Y。
(2)R-Y和B-Y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进行频带压缩,进行正交平衡调幅。(3)调幅之后的两个色差信号加在一起,并与延时后的亮度信号及复合同步信号相加,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5、视频处理放大器:对三基色电信号进行放大、校正和补偿的电路。
6、摄像机编码器:将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编码成一个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并把它们按某一电视标准组合成一个彩色全电视信号输出。
7、同步信号发生器:产生定时和基准信号。
8、自动控制系统:以单片机微处理器为基础,实现对摄像机工作状态的自动控制、调整、显示、告警等功能。
9、★数字摄像机:图像信号处理及信号的记录使用数字信号完成的摄像机。
三、录像机
1、录像机:以磁带硬盘为存储媒体对视频信号进行纪录、存储和重放的设备。
2、分类:(1)分量录像机;(2)复合录像机。
3、磁带录像机组成 :(1)视频录放系统。(2)声音录放系统。(3)机械与控制系统。(4)伺服系统。(5)电源。
4、★硬盘录像机(数字视频录像机):兼有计算机和磁带录像机功能的记录存储设备,计算机化的录像机。
四、编辑制作技术
1、电视编辑制作:将零散的音视频素材编辑加工成符合要求并具有一定艺术效果的电视节目。
2、★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磁带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有关、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不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
(1)插入编辑:插新换旧,在一个完整的节目中间的某一段换上新的节目内容,原来的内容被消掉,换上新的内容。
(2)组合编辑:续接素材,在磁带已录内容的后面连续地接续记录新内容的一种编辑方式。
3、★非线性电子编辑:基于硬盘存储、存储模式与时间顺序无关、不受时间顺序“线性”约束、可随机存取的电子编辑。
4、★视频切换:在多路输入视频信号中任选一路或数路信号输出。(1)快切:一幅画面迅速变换为另一画面的简单切换方式。
(2)慢转换:一幅画面缓慢替换为另一画面的切换方式。有叠画(X切换)和淡入淡出(V切换)两种方式。
(3)划像(扫换):把两个信号源提供的图像按一定几何图形和比例关系组合成一幅画面的分画面特技。
(4)键控:沿一定轮廓线抠去一个图像一部分,并镶入另一图像的分画面特技。背景画面:被挖去一部分的图像,前景画面:被填入的图像。
5、数字视频特技
★特技:在两段素材的衔接处(即切换点)设置一些特殊的视觉效果。
五、★4个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1、电子新闻采集系统ENG: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进行电视新闻采集的系统。卫星新闻采集系统SNG。
2、电子现场节目制作系统EFP:在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演出、竞赛现场制作电视节目,进行现场直播或录播的即时制作系统。
3、演播室节目制作系统ESP:在电视台的演播室中利用高档设备制作出质量较高的电视节目的系统。
4、虚拟演播室系统VSS:传统演播室的色键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结合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六、电视播出系统
1、三种播出形式:(1)直播;(2)录播;(3)转播。
2、★硬盘播出系统:将要播出的电视节目存入硬盘存储器,播出时直接从硬盘调出所需的节目内容的电视节目播出系统。
(1)上载工作站:向播出服务器上载需播出的音视频节目;(2)播出工作站:控制播出服务器的输出通道,实现节目的自动播出;(3)文件管理服务器:为工作站服务,存储公共数据;(4)播出服务器:硬盘播出系统的核心,实现音视频数据的上下载,并能实现多频道的自动播出。存储器通常采用磁盘阵列结构。(5)播出切换台:实现节目的播出切换。
七、电视中心网络化 :电视台网: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电视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实现电视节目的采集、编辑、存储、播出交换以及相关管理等辅助功能的网络化系统。
(1)主要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数字电视技术,(2)基础核心:计算机网络,(3)实现功能:采、编、播、存、用。
八、★媒体资产管理系统MAM:一个对各种媒体资产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高效保存和利用的系统。
1、★媒体资产的含义:素材+元数据=内容,内容+权限=资产
2、重点:“存储是核心、检索是关键”。
3、★三种存储方式:(1)在线存储。(2)离线存储。(3)近线存储。
4、★组成:素材输入子系统、编目标引子系统、存储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检索查询子系统、素材输出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
第三篇:北京电视中心工程
北京电视中心工程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项目,是北京市60项重点工程之一。除了要承担日常的大众文化传播、电视节目转播等演播任务外,还将承担奥运会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主要转播任务,是目前电视广播系统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设计。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98号,在东长安街延长线上,地处北京中央商务中心(CBD)的核心区域,建成后将成为长安街边的景观工程,北京市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工程占地面积达到3.61万m2。总建筑面积为13.8万m2;地下共三层,地上共41层,建成后的综合业务楼高达258.0m,是目前北京市最高的建筑物。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结构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其设计复杂,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
就是在这样的工程中,我们这支科技攻关型青年突击队于2003年10月成立了,这是一支具有优秀技术人才、专业水平高、思想素质高的队伍,有成员12名,平均年龄29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我们这支青年突击队在北京电视中心工程以科技创新为己任,发扬青年突击队的良好传统,在总部、项目部领导和相关部室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工作。工作中,我们每个青年突击队队员扎根工程、脚踏实,不断创新方法,服务工程建设,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干好本职本岗工作,并充分发挥团结合作的精神,做到同心同德,达到共同的目标。我们先后开发和推广了多项新技术,其中已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级工法2项,通过北京市科技鉴定3项,荣获集团公司了科技进步奖20多项,还有1项已申报了建设部“华夏奖”,同时更为工程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大量资金,共计390万元,为企业创出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建设节约型企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下面我汇报以下近两年我们青年突击队在科技攻关和工程节约的项目情况。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科学技术在工程建设中节约
1、创新服务工程,保证工期安全
北京电视中心工程为钢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由于四个“L”型复合巨型柱先施工,施工过程中高低错开,每个复合柱都要设独立的安全防护系统,“L”型复合巨型柱外立面的斜撑截面大、数量多、类型多,安装、焊接均需要设专门的安全防护。为了满足综合业务楼主体钢结构安全快速施工的需要,在主体钢结构施工之前,在项目部领导的主持下,我们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日以继夜的奋战,针对钢结构安装的特殊性,对本工程的钢结构安装施工安全防护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外挂钢管脚手架、散装散拆式脚手架和高悬臂大型液压爬架等三种安全防护体系作为钢结构安装施工的操作平台。通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这三种安全防护体系进行了论证,最后采用液压爬架技术。
该项技术从爬架主架体设计、与钢结构的附着连接设计、高悬臂架体抗倾覆计算、安全性试验、安全防护、过程监测、施工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应用。突破我国现行有关规范对爬架悬臂高度的有关规定,液压爬架总高度22.5m,悬臂高度12m,圆满的完成了北京电视中心综合业务楼四座15m×15 m “L型”复合巨型柱的钢结构施工,保证了工程的工期和施工安全。
2、采用新型技术,减少施工投入
由于使用大型液压爬架作为钢结构施工的操作平台,与双排外架子相比,大幅度减少了架体材料用量,省去了反复拆搭的过程,不仅减少操作用工,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的节省了人工、机械、材料的投入,给北京电视中心工程节省资金在65.9万元,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液压爬架提升速度快,减少了工程施工安装周期,加快施工进度,缩短了工期50天,这些都获得了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及知名专家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由该技术形成的施工工法也被评为国家级工法,并通过了建设部“华夏奖”的评审。
在这项技术的研发和实施中,我们突击队员们都付出艰辛的汗水,在研发过程中日以继夜的奋战,在实施过程中,每道工序严格把关,检查到位。每次升降完毕后,都去检查验收,虽然检查过程都是存在着很大风险,但从未影响到我们青年突击队员的责任心。为了得到气象资料可靠数据,实行风力预警制度,我们青年突击队员在寒冷的冬季,尤其风力很大时,冒着寒风,在有时还站立不稳情况下使用风向风速表,对地面及爬架高度处的风速进行测定,为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树立节约理念,向日常施工管理要节约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工程建设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它是整个施工项目的战略部署。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又是在项目部领导组织下由我们青年突击队员负责编制,其责任重大,我们结合工程特点,编制了一套有科学性,有计划性,有组织性,有施工指导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编制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论证,尤其在各专家们的指导下,结合生产人员的意见,不断研究与改进,同时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技术、手段,对多项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里,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北京市结构“长城杯”检查中,工程质量得到很高评价,都取得五个“精”的评定结果,最终获得了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在建设部全国安全大检查中,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文明安全施工标杆工地”的验收中成为免检工地;并获得了北京市安全文明标杆工地和全国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之最的称号。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实施达到了降低成本、杜绝安全隐患、缩短施工工期,一举三得的效果。而北京电视中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也最终荣获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北京电视中心综合业务楼是超高层纯钢结构建筑,楼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每层浇筑量约480m3,最大浇筑高度达227m,如何将商品混凝土输送至如此高度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如果采用塔吊吊运,显然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如果增设接力泵采用分级泵送,则必定增加施工步骤,多用施工机械,增加成本,由此我们青年突击队员对此进行了科技攻关,决定采用一次泵送技术进行施工。主要从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选择;泵送设备的配置;施工组织的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分析,研发了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了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关键性问题,使得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取得成功。通过此技术的应用,加快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机械设备的投入,降低了工程成本。较之二次接力及塔吊吊运等常规施工方法,优势明显。与增设接力泵分级泵送相比节省资金12.08万元。
北京电视中心综合业务楼每层层高都在5m以上,原设计的隔墙均为加气混凝土条板。但1-3层,3-5层,21-24层没有楼板,其层高很高,加气混凝土条板安装十分困难,而且成本也很高。我们青年突击队队员经反复研究论证,根据实际情况,将隔墙材料改为钢弦立筋石膏板隔墙。制定开发出了专项施工技术《钢弦立筋石膏板隔墙施工技术》,其具体做法是以镀锌低碳钢丝为连接筋,上下与建筑结构相连,绷紧成弦,用“粘结块”粘结钢弦和两侧石膏板,组成一个空腔墙体。解决了这一安装难题,并成功地得到应用。与原设计的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相比,钢弦立筋石膏板隔墙施工技术简化了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工期。
此外我们青年突击队员不但在工程施工中科技攻关,为企业节约增效,而且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开展节约活动,北京电视中心工程体量巨大,其日常的资料和文件量更大,打印机和复印机使用的碳粉和墨盒也就很多,如采用购买,费用巨大,而我们青年突击队员提出了好点子,采取自已灌墨方法,为项目部大大节省了资金。据统计,仅半年时间就节约办公费29835元,而且这项活动还在总部得到了推广。
我们青年突击队成立的几年来,在北京电视中心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成绩,这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企业和各级领导、同事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也使我们每个青年突击队员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其中还有两位队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不断地科技攻关,不断地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必定会为建设节约型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电视摄像技术论文
电视摄像技术
姓名:李玉堂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学号:***
课程名称:电视摄像技术 课程归属:技能技巧
摘要:电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工科课程,它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它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
关键字: 摄像
摄像技术
电视摄像是指运用电视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在掌 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即通过实习过程,巩 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并把理论用于实际操作。电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工科课程,它既是一门技 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它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得我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关于摄像机结构构成,物体部件的操作,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摄像机拍摄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从而提高拍摄能力,下面我就通过几个方面阐述自己通过《电视摄像技术》这门课程学到的知识。
摄像机是我们这们技术课的绝对主角,通过老师讲解,我知道了摄像机有寻像器、机身、镜头三部分组成,而且摄像机根据不同的分类角度,有不同的类型。按用途来划分,有家用摄像机、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按摄像器件分类,则有摄像管、CCD、CMOS三种类型;按摄录功能分类,可以分为摄录分体机、摄录一体机;按记录格式分类,有DV、DVCAM、VHS、Hi8、DVCPRO、BetaCAM 等不同的类型。无论是模拟还是数字摄像机它的工作原理是即景物的反射光经由光学镜头收集、汇聚,经过滤色处理后到达光电转换器件,在转变为电子流形式 的图像信号——视频信号之后,再经过放大、校正、分配、转换,就可以信号流形式被记录 或输出。知道咧摄像机的工作原理,我们特别被提醒注意运用变焦距镜头,它的作用很强大,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1)实现变焦距推拉。
(2)实现追随运动中的主体,保持主体画面景别的相对稳定。(3)调整画面构图选择最佳景物,突出视觉重点
(4)急推急拉可以产生新的影片节奏。
(5)推拉与其他运动形式相结合可以构成更多复杂的运动镜头,使画面内部的蒙太奇更为 丰富。
通过合理合适的运用变焦距镜头,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变焦距镜头是我们也注意这样3个问题,否则,可能使拍摄效果适得其反。一是要正确控制变焦动点、动向、动速。同时推、拉起幅、落幅要果断。而且不动机位的推拉最好跨一级景别。
认识了摄像机工作原理以及变焦距镜头的运用,我们接下来主要学习了画面拍摄的构图方法,拍摄画面气氛十分重要,因此画面构图十分重要。电视摄 像属于动态拍摄,可以解释为被摄物 体和画面结构发生变化的构图拍摄手段。首先一种情况就是摄像机处于固定状态,被摄物处于运动状态。摄像机在此状态下展示的是固定的空间范围,在拍摄构图过程中要给 留出被摄物的运动空间。当我们拍摄以动作为主的被摄物时,首先要 了解被摄物的动作幅度,之后再根据此依据留出画面的边框范围。当被摄物进入画面时,就成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在我们拍摄 的时候,也需要考虑一些黄金分割图的一些构图技巧,毕竟把被摄物 傻傻的放在画面的最中央一点儿都没有美感。根据黄金分割图的标 示,尽量不要把被摄物放在画面的正中心即可。
构图这个名称,还源于西方美术,学习西画,这是一门课程,叫 做构图。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使用的不怎么普遍,原因是在中国画论 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摄影构图是从美 术的构图转化而来,在摄影界用的也不多,习惯叫法是“取景”。不 论是国画中的“布局”、“经营位置”,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 只到的部分内容,对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意,所以画面构图是摄影 技术范围内摄影师最不愿意讨论的问题。人们公认,有些人生来就有 对一幅构图完美的图画的感受力,而另一些人却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 才能,对于构图,只讲授几条基本 原则就够了,此 外再教也无用。俗话说:“画无 定法”。构图是 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 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织成一个可以的整体”(本.克莱门)每一 种艺术形式都具有它独特的规律和原理。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 成方圆”,摄像艺术也不例外,它绘画、电影构图规律--原理,形 成摄像构图的规律和原理,称它为摄像构图的章法。有些电视作品,虽然主题选择的很好,也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但由于在构图上不够讲究,光线处理上没 意,表现形式上欠思考,视摄像与图片摄 影构图的原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两者拍摄表现形式有差异,使它构 图章法也存在一些差异。照片是瞬间固定画面,而电视摄像是运动静 止画面。关于动态拍摄的学习,老师主要介绍了镜头动态拍摄的四个方 式:推、拉、摇、移。关于推镜头的应用,往往是表现被摄物的重点。主要对象在推镜头就要选准,切勿在推的过程中再进行选择,漫无目 的的推镜头会令人感到晕眩。列举两张推镜头的画面:
推镜头前的拍摄画面;推镜头后的拍摄画面。另外,我们学习了关于摇镜头,摇镜头拍摄整体跟推镜头差不多。摇 出被摄物的时候要干净利落。还有一种切换主体的情况,那么就要在 推拉镜头的过程中,增加摇的镜头成分才能尽快完成主体位置的转 换。以下是我从网络上寻找到的关于摇镜头的资料照片,相对比较可 观可感得表现推摇镜头的技巧:
镜头从左摇到右侧(非推镜头)
镜头从左摇到右侧(推镜头)
电视画面的结构成份主要是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主体是指画面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对象,画面的结构中心。陪体是相对主体而言,是辅助主体表现主题内容的对象。一般,陪体的作用是:1.对主体补充说明作用;2.渲染、烘托主体形象;3.均衡构图和美化画面.靠近镜头前的人、物、景就是前景。前景主要有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表现时间、季节、地方色彩;强化 画面纵深和空间感;均衡美化画面; 与主体形成特写关系;增强节奏的作用。学习了构图的主要成分,还要了解构图的形式。构图形式包括很多,像静态构图、动态构图、单构图、多构图、水平构图、垂直构图、斜侧构图、曲线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外国)、九宫格式构图(中国)等。
通过学习《电视摄像》这么课程,并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到,在实际的拍摄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的还有很多很多,毕竟将理论学习附于实践,还是需要过程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以下方面做到重点关注,我们的拍摄技术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1.正确运用光线的角度;2.注意色调上的变化;3.利用好拍摄角度和方向;4.不同高度的意境画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于摄像机工作原理,摄像机拍摄中的构图,光与色彩,以及如何构景都有了自己的知识,揭开了之前自己对摄像机拍摄相关知识的面纱,作为一个对摄像工作深感兴趣的同学而言,我相信它对我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感谢老师辛勤的工作。
参考文献:
李运林,徐福荫.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任金洲,陈刚.电视摄影造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实用电视摄像》,苏启泰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电视摄像艺术》,朱羽君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7 年出版
第五篇:电视摄像技术讲稿
电视摄像技术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学习有关电视摄像方面的一些知识。大家都知道,现在家用摄像机、小DV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许多学校也都已购买了摄像机,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已成为我台的通讯员,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我台的新闻源,保障了我台《教育新闻》栏目的按时按量播出。优秀代表有迪沟中心校的汤少雪校长、陈桥中心校的刘兆礼主任、新集中学的徐永峰老师等。
我从事电视摄像这些年,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些通讯员投稿时,往往一条分把钟的新闻稿,所拍摄的画面有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但采集到非线性编辑机里进行制作时,却很难找到可以用的画面,分析一下原因,就是因为有些通讯员可能是还不了解电视摄像的一些知识造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大家共同来简单地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电视画面的构图
我们知道,电视摄像和摄影的构图原理及用光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摄影记录的是一个瞬间,而我们的电视镜头记录的是一个过程。就画面而言,基本上都有五个元素构成,那就是主体、陪体、前景、背景,注意还有空白。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一般前景虚,背景实,空白可以是蓝天白云,也可以是碧波荡漾的水面,也可以是草原绿地等等,也就是主体附近的空白部分。画面一定要有主体,更要突出主体。前景、背景、陪体还有空白都是用来烘托主体、渲染主体的,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以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的不同、与陪体及环境颜色的不同、动作姿势的不同等来突出主体。人的视觉注意点—九宫格)。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画面中的空白,若无空白,往往会给人造成拥挤感,心里会感到不开阔、不干净。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主体是瀑布,既无前景也无背景,整个画面就是一个大瀑布,那就会让人感到很拥挤,很涨眼。如果让瀑布小一点,用垂柳或花草做前景,用远山做背景,在一角又有一片蓝天和白云,那么这幅山水画就会更美(空白如何留?)。电视新闻画面的构图一般常见的有金字塔形、直线形、对角线形、S形等。
二、电视画面的镜头和景别
下面讲一下镜头和景别,镜头指的是摄象机由启动到关闭之中不断拍摄下来的一个一个的片断,即画面从“起点”到“落点”之间的那段内容。马上我还要讲到画面的起点和落点。所谓景别就是指被拍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等。景别不同,其功能和作用也就不同。
远景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最大的画面,主要用来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战争场面、大型群众集会等。在很多情况下,电视新闻也以远景镜头作为开头或结尾的画面,或作为过度画面。例如央视关于青藏铁路修建的报道,就多次用了远景画面来展示铁路在大山之下、大河之上、大漠之中的位置,画面大气磅礴,气势恢弘,让人一目了然。
全景是表现被摄物体全局和人物全身的镜头。大型会议、大型体育赛事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大都用全景。新闻中间一些内容的转接也往往以全景进行过度。全景可以完整地展现人物的形体与动作,也可以表现事物或场景全貌,还可以展示新闻主体在拍摄空间的具体位置,揭示新闻主体的结构特点。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央视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就用了很多全景镜头。中景表现的是物体局部或人的膝盖以上部分。它往往以情节取胜,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气氛,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电视画面景别中是最常见的,如我们县领导、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就可以多用一些中景镜头来拍摄。
近景是用来表现物体小块局部或人的腰部以上部分。它主要以人物表情、物体质地为表现对象,细致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物体的主要特征。如会议新闻中主席台上讲话的领导,一般多用近景来拍摄。
特写是视距最近的画面,如人的头部。其表现力极为丰富、强烈,它以放大细微表情和细小特征的手法,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有大特写,如人的一双眼睛、一个手指等,它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观众的注意。
在拍摄人物景别时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正好在关节部位截断,也就是特写不要从颈部截断,近景不要从腰部截断,中景不要从膝盖部位截断,全景不要从脚踝部截断,那样会给人一种残缺感,画面也不美观。
三、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
下面再讲一下镜头拍摄的角度,一般根据摄像高度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俯拍、平拍和仰拍。俯拍是镜头向下倾斜的拍摄,适宜于展示宏大场面,也可表现居高临下的视角,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层次,具有交代环境位置的特点。但在拍摄人物时容易使观众产生藐视、贬低、压抑、阴森的感觉。平拍是指镜头处于水平状态下的拍摄,被摄对象不易变形,比较自然、亲切,一般比较常用,其缺点是画面容易流于平淡。仰拍是指镜头向上倾斜拍摄,正好与俯拍相反,常用来表现崇高、庄严、伟大、敬仰和憧憬等。
根据摄像方向的不同,拍摄的角度可分为正面、侧面、斜面和背面。正面镜头,具有端庄稳重的视觉效果,能准确地表达被摄物体的特征,但画面容易显得呆板。侧面镜头,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斜面镜头既能表现被摄物体的全貌,又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纵深感,符合观众的视觉习惯,也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背面镜头由于所表现的视向与观众的视向一致,往往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主观参与感。经常用来表现追踪式采访。总之,用什么角度拍摄,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
四、操机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下面我要重点讲一下操机,操机的基本动作一般有:推、拉、摇、移、跟、甩、升、降等。“推”是摄像镜头从广角到摄远,也就是从全景到特写;“拉”正好和“推”相反,是从摄远到广角,也就是从特写到全景;“摇”是被拍摄物体是静止不动的,固定机位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或上下摇动摄像机画弧线,来交代人物和场景;“移”是被拍摄物体静止不动,用移动机位的方式来交代人物和环境。一般省市级电视台都有走轨和升降机等;“跟”是被拍摄主体是移动的,机位也跟着移动拍摄;“甩”是正在拍摄一个画面时,附近又有一个更好、更重要的画面要拍摄,这时就不要关机,直接把镜头甩过来继续拍摄。升降就是上下移动机位来拍摄。
我们在操机摄像时,必须严格做到四个字:那就是“平”、“准”、“稳”、“匀”,即:画面要平、摄像要准、画面要稳、摄速要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画面的完美性。这四个字,说着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平”,画面的水平与否,会直接影响观众的视觉效果。画面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用具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水平仪上的汽泡校准三角架的水平;用肩扛式、手持式或没有水平仪的三脚架摄像时,要借助于寻像器,让寻像器的横边与景物的地平线平行,其纵边与垂直线平行,可以找一些参照物,如会标、建筑物、大树等等。总之,做到“横平竖直”,就能基本上保证画面水平,这点我们经常摄影的人都知道。
“准”,拍摄的对象(主体)、范围(画面景别)的大小,镜头运动的起点和落点,焦点的变化等都要准确。摄像镜头从甲处开始到乙处结束,画面一定要有起点和落点。起点是指镜头运动开始时的静止画面,落点是指镜头运动结束的时静止画面。使用推、拉镜头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时,要提前“送焦点”校准被摄物的焦距。也就是拍摄前先推上去聚焦,然后拉回来再开机重新推拉,而不是到达某一距离之后才聚焦,那样画面就会有一个虚的过程。但在专题片里,有时也需要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的效果。
“稳”,电视画面一定要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我们还必须练习臂力,要能托得住、托得稳摄像机,使用摇镜头时,其运动轨迹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波浪线。在摄像时,尽可能使用三脚架拍摄。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或者是没办法使用三脚架时,要注意保持摄像机的稳定性。摄像时应双手持机,肘曲起紧靠胸前形成固定支架,这样可以让机身更稳定。站立时,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可能的话可以将背靠在墙或柱子等结实物体上,以保持平衡与稳定。摄像时,呼吸要轻、要匀,不要憋气。初学者提倡多用广角镜头、多角度的固定镜头来拍摄。这样可提高画面的稳定性,在后期剪辑制作时,画面也好用些。
“匀”,在拍摄运动镜头时,或者是运用推拉摇移镜头时,摄像机镜头运动的速度一定要保持匀速,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其运动速度要符合人的正常视觉规律。例如,使用摇镜头时,要先想好开始和结束时的画面,然后以弧形旋转摄像机,均匀地带动它由起点至落点。拍摄前可先试一试,找准起点和落点,然后才开始拍摄。摇动摄像机时,要尽量缓慢、匀速、水平运动。如果摇快了,容易使画面发虚和模糊,观众看不清,会头晕眼花,不能突出拍摄的对象。但也不要摇太慢,太慢容易使观众着急,产生厌烦感。一般情况下,由一个画面摇到另一个画面,也就是从起点到落点约为5秒钟,同时摇镜的角度也不要太大,一般90°的弧是最实用的摄像范围,摇的角度越大,所需时间也就越长。在拍摄变焦镜头,也就是推拉镜头时,要多使用电动变焦钮,慎用手动变焦钮,无论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尽量缓慢、均匀,以保证画面的流畅和稳定,否则也会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总之,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操机既要稳,不晃动,速度还要均匀,这是专业摄像师最起码的要求。推拉摇移,从起点到落点都不能过了再回来,也就是要一步到位,中间也不能打咯噔,不能摇摇停停,停停摇摇,否则所拍的画面都是废画面。在拍摄人物时,切忌推到特写上去摇,那样的画面,观众看了也会头昏眼花。为什么镜头要摇,就是因为广角固定画面交代不完场景才采用摇的,所以推上去摇没什么意义。除非是在特出情况下,不知大家看过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没有,那上面就有一组镜头,好像是十六勇士攻打无名高地临行前的场景,那组镜头就是推到特写上来摇的,勇士们上去后就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所以用特写、眼神来逐个表现勇士们的勇敢和坚毅,让观众产生共鸣。
五、电视画面的编辑与后期制作
我们通讯员可能还不清楚电视画面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关系,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有利于大家以后的拍摄。前期拍摄的画面只是素材,要通过后期制作才能变成题材,后期制作就是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过程,文学上叫写作,我们电视编辑就叫蒙太奇艺术。“蒙太奇”是法国建筑学里的一个专业术语,原意是构筑、堆砌等。我们在前期拍摄素材时,不能漫无边际,不分主次,不问景别和角度,不讲画面构图,随意乱拍,那样的画面基本上都不能用。一定要抓住主体,要胸有成竹,要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意在笔先。电视新闻是画面和声音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视”与“听”的统一体。一条新闻如何写,画面如何用,事先就要有一个很好的策划,这样才会避免拍摄时的盲目性。如有人把一些会议新闻的拍摄,编成了顺口溜,虽不全面,但也很形象:那就是“一会标、二领导、对着观众绕一绕”。当然也不能光是绕一绕,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别等,这样可以使画面活一些。在拍摄画面时还要注意,推拉摇移都要有充分的理由,无目的的推拉摇移是毫无意义的废画面,有人把它比喻成“风箱镜”和“摇头丸”。镜头又有长镜头和分镜头之别,长镜头就是从起点到落点有很长一段纪实画面,中间不停机,后期不剪辑(如电影《地道战》里就用了一组长镜头)。我们拍摄新闻一般多采用分镜头,文章是一个句子一个句子而构成的,电视新闻则是由一组一组的画面而组成的,也就是由分镜头组成的。每一个分镜头都要有起点和落点,这在我们后期制作中又叫剪辑点,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是推拉还是摇移都要有起点和落点,一般起点为5秒钟,落点为5秒钟,那么一个固定画面加上起点和落点,就是10秒钟。足够的起点和落点在后期的剪辑制作中,还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例如一句话的配音,只需要一组画面,那么配音短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少些,配音长了我们可以把起点、落点留多些。
还要讲一点,大家在使用摄像机前,要看透说明书,要了解并掌握每一个功能键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和战士必须了解掌握自己手中的武器是一个道理。况且说明书中也涉及一些有关摄像的基础知识,包括光线的运用等。比如用光,一般可分为顺光、逆光、侧逆光、顶光等,如果在拍摄带有波浪的水面时,就不能顺光拍摄,那样就会出现一片白,因为每一个波浪都是一面反光镜,光线的运用也十分主要,这里就不多讲了。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好摄像师,首先你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对它产生兴趣,才会不断地去钻研它。可以买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来认真、系统地学习、研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平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善观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平时的工作实际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摄像师。
以上讲了这些,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简单地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了一些电视摄像方面的基础知识。由于准备仓促,水平有限,不足或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让大家看一看我去年给一中拍摄的专题片《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应用水平》,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