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总结2008.10.26

时间:2019-05-13 19: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考点总结2008.10.2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考点总结2008.10.26》。

第一篇:考点总结2008.10.26

考点总结

――2010年下半年自学考试

本次考试,我校作为考点,比较圆满顺利地完成了上级组织安排的监考任务。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效果,与市、区招考办的正确领导分不开,也与我校在承考过程中的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密不可分。

一、组织机构健全,准备充分。

设立了主考室、监察室、保密室、监控室、网上指挥室、订卷室、考前业务培训室、医疗室、特殊问题处理室、保卫组、考务组。

二、考场安排有序。

我校此次共承担了十八个考场的监考任务,考场分别安排在教学楼一楼的六个教室,二楼的五个教室、三楼的一个教室和四楼的六个教室。考场内黑板布置由专人负责,统一张贴和书写各项规定内容,书写规范、统一、美观;板报位置使用统一规格的遮盖布覆盖,整齐划一;桌椅按7887排列,三面靠墙,间距适当,横竖成行,桌口一律朝前。室内清洁、整齐,给广大考生一种极为舒适的感觉。此外,每个楼层还安排了一名流动监考人员,便于及时将出现的特殊情况向主考报告,确保主考能及时掌握考场内的情况。同时流动监考人员也积极地为考生服务。

三、监考工作措施到位。

1.为了迎接此次考试,学校领导班子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并进 行了分工。10月24日下午,我校对室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清扫。做到了考场内干净、整齐,考场外环境优美,给广大考生营造了良好的应试环境;监考教师精神饱满,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同时又积极地为考生服务。

2.24日学校针对全体监考教师进行了业务培训,潘宇校长做了重 要讲话。而且在开考前,王春芳副校长组织全体监考教师在业务培训室进行监考业务学习,指导监考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3.取送卷子,由一名学校中层领导和公安人员及区招办的工作人 员一同前往,确保万无一失。

4.试卷在运到后和运出前,统一存放于保密室的铁皮卷柜内,开 锁钥匙由保密室的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掌握,发卷和送卷前,共同开锁。两名工作人员寸步不离保密室。

5.订卷室工作井然有序。在潘宇校长的亲自带领下,考务人员认 真核查每一个考场的试卷,仔细按要求装订,再经过检查,最终确认没有问题后,装袋密封。

6.监控室由杨子鲲副校长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每隔半个小 时,将每个考场的摄录角度调整一次,以确保摄录方位全面,不留死角。

但是通过认真自查与反思,我校在完成此次监考任务的过程中,仍然存有不足之处。例如,在25日16:05分左右,我校姚师傅看到大量考生考试后离开校园,误以为考试已经结束,擅自将横额标语及指示牌等物撤掉收回。但经过市监察员指出后,学校及时进行了整改,并将以上物品布置回原处。再有,我校楼内的指示牌虽然四个考场楼层都有布置,但并不是每个指示牌只指示一层楼的考场安排,而是四个楼层都体现在每一个指示牌上。不过我校在每科开考前三十分钟,各考室都已安排一名监考教师到楼外操场负责引领本考室考生入场。在以后的监考任务中,我们一定继续发扬优点,坚决改正不足,更加圆满地完成任务。

第二篇:教育学考点总结

绪论

教育与教育学

1.学校教育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内容。2.《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分小成和大成两段。它的教学原则:教学相长、预时摩孙、课内外结合、常善救失、启发诱导。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4.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

柏拉图——《理想国》 5.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6.裴斯泰洛齐——主张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化。

7.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民主主义与教育》 8.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5条教学原则: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9.布鲁纳——倡导发现式学习。

10.福禄倍尔——《人的教育》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11.斯宾塞——《教育论》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12.当代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1)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

(4)教育学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更加密切。13.当代教育学的主要学术派别:

文化教育派:狄尔泰,斯普朗格。

制度教育学派:乌里,洛不罗。

批判教育学派:鲍尔斯,阿普尔,吉鲁,布厄迪尔。14.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的生产性;

教育的科学性;

教育的世俗性;

教育的国际性;

教育的终身性;

教育的革命性。15.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33页)

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8项发展任务: 6项改革任务: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办学体制;

改革管理体制;

扩大教育开放。

6项保障任务: 第二章

1.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3)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

2.如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A.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

B.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任务。

C.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

D.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E.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F.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3.教育现代化——基于教育传统,积极的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4.教育现代化的8个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 教育目标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 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教育设备现代化;

教育制度现代化。第三章

1.内发论——孟子,佛洛伊德,威尔逊。

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2.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辨析64)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

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基本阶段;(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加速人的发展;

发掘人的潜能;

提升人的价值;

健全人的个性。第四章

1.教育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2.社会本位论观点: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2)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3)教育是国家的事业。

(4)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的贡献指标。

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3.个人本位论观点:

(1)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

(2)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

(3)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4.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5.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共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就是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6.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7.素质教育的实施: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关。(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与沟通(3)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压力(4)加快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制度评价

(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第五章

1.广义教育制度: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2.狭义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西方现代学制可归结为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4.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规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互相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他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6.教师如何依法执教:

(1)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前提和基础。(2)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3)教师应该具有自觉的法律意志,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关键所在。

7.教师资格证——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8.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1)必须是中国公民(2)热爱教育事业

(3)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5)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9.教育基本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

10.教育基本法——《教育法》

教育单行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行政法规——《教师资格条例》 第六章 1.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

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业训练与资格; 专业自主;

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

专业地位。2.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1)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

良好的人品;

良好的人际交往过技能;

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

(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3)教师的教育专业修养(4)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基本要求:立足实践,面对现实;

持续提升,崇尚先进;

自我反省,终身学习。3.骨干教师的4阶段理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 4.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敩学相长 第七章 1.课程:(广义)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狭义)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他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

3.活动课程——指一系列的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来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4.综合课程:指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5.课程设计的模式:

学科中心设计;

学习者中心设计;

问题中心设计。

6.课程计划: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也叫课程方案。7.课程计划设计的一般原则:(1)注重课程水平的合适性(2)充分体现均衡性(3)具有充分的灵活性

(4)课程计划本身及其中的重要提法要保持稳定性和科学性

7.学科课程标准——又称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设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8.学科课程标准设计的一般原则:(1)要保持基本要求(2)要有一定的选择性(3)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4)要体现课程中最精华的知识,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体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接受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你,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第八章

1.教学与智育的关系(辨别175)

教学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主成部分,是以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智育的基本途径。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概括的说,教育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关系。2.教育的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双基)(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教学过程的5个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

(3)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知识与智力的关系)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

知识与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贯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5.在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接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以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班级授课制 意义: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缺点:班级授课制强制系统学习书本,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7.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第九章

1.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具体说,他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德育包括4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3.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的心理 4.德育过程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过程:(1)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的水平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矛盾)(3)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6.主要的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的原则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5)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材施教的原则 7.德育的途径:

(1)教学(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辨析】)(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活动

(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5)班主任工作(6)志愿者活动 第十章

1.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平行性原则;(马卡连柯)

民主与自主的原则; 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目标原则。2.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第十一章

1.课题选择选题原则:(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

2.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研究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4)研究的循环性 3.叙事研究的特征:(1)呈现事件情节(2)重视背景(3)凸显个人(4)重视反思

4.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方法(选择)(1)实物分析法(2)观察法(3)问卷法(4)访谈法(5)测验法

第三篇:社会学考点总结整理

社会学考点总结整理

第一章

1.: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科学。P13

2.社会学家:

孔德【法】,提出了“社会学”这个名词;

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

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

迪尔凯姆(涂尔干)【法】,法国第一个获的任命的社会学教授;

社会学独立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

韦伯【德】,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是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

3.系,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基本问题):

·为什么个人要加入各种社会群体成为社会之一员?

·自然人是如何变为社会人的?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是怎样的?遵循的规则是什么?

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

·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基本群体形式有哪些?

·初级社会群体在其成员发展方面有何意义?

·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怎样?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是什么?

·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变迁的意义何在?

·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如何?

第二章

1.:

·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

·社会是由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内涵集中体现为社会关系。

2.社会实在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是由各种规范各和制度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 超越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并不简单的是个体之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社会唯名论:个人和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个人及其行动相对于社会来说是先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相互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韦伯)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 技术和知识 规范和习惯 信仰和价值等。文化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经验。

4.文化中心主义:

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时,可能会发现某一民族成员因过分认同本族文化,而对其他民族的文化不理解以致贬低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我族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5.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6.:

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亦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

指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在变迁速度上所发生的时差。一般而言,物质技术的变化发生在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之前。但是,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的变化先于物质文化的变化的情况也经常发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化决定非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文化堕距是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7.文化边际:

文化区域或文化群体的边缘部分

第三章

1.: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

·社会化是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化是社会和群体向个体传输文化,个体学习和认同文化的过程;

·社会化是使个体变得具有社会性,结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

2.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应,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重新社会化”

3.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理想原则)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

4.①口唇期(0到18个月),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②肛门区(18月到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③性器区(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④潜伏期(6到1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

⑤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儿童的认知发展:

·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根据:心理社会危机

1、婴儿前期 0-2岁 信任-不信任

2、婴儿后期 2-4岁 自主-怀疑

3、幼儿期 4-7岁 主动-内疚

4、童年期 7-12岁 勤奋-自卑

5、青少年期 12-18岁 角色认同一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 18-25岁 亲密-疏离

7、成年中期 25-50岁 繁衍-停滞(代际关怀-自我沉浸)

8、成年后期 50岁后 完美-失望、厌恶

第四章

1.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p69

2.符号互动论:p76-77

开创者-米德;

贡献者-托马斯,库利;

发展-布鲁默(芝加哥学派),库恩(衣阿毕学派)

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

三个基本假设+五个观点

3.与人们的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 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社会角色是人社会地位的表征。

4.第五章

1.同体中,成员具有某种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2.·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

·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

·有一定的群体边界

·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

3.初级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初级社会群体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库利提出)

4.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规模较小

·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全面性,多层次性)

·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具有人情味(人际关系亲密)——最重要

·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

·非正式群体规范

5.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又体现为一种经济的团体。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这就是夫妻之间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6.:

1)生物功能——满足、生育

2)经济功能——生产、消费

3)抚育功能

4)赡养功能

5)休息与精神满足

家庭的功能与社会发展阶段,家庭生命周期,文化等因素有关

7.p113【功利主义文化】

第六章

1.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的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等

2.·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目标比较简单明确

·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p132

定义: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层、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理想型组织的特征——简答题)

(1)组织内部有清楚地分工

(2)职位分等,形成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

(3)行政管理人员有专业资格

(4)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职务即职业

(5)行政管理人员的升迁取决于上司评价

(6)组织内部有严格的、统一的纪律,下级要接受上级的监督

4.(简答题,重点在负功能)p133

第七章

2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p148

3.p156

4.垂直(纵向)流动: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社会地位的变动。

5.:功能专门化,地位多样化

·水平分化——职能上的差别

·垂直分化——社会不公平

6.马克思·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地位最重要)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财富-经济标准;权力-政治标准;声望-社会标准;

7.:一些社会群体或职业在不同的分层体系中的位置排列顺序大体是一致的。:一些社会群体或职业在不同的分层体系中的位置排列完全相反。

8.精英循环理论——帕累托(意)

精英称号与能力之间的不平衡是精英衰败的表征,这种不平衡的潜在原因是低级阶层中优秀分子的聚集和高等阶层中劣等分子的聚集,而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流动不畅和精英循环受阻。

9.第八章

1.: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德国,滕尼斯)

2.·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

·一定的地狱界限

·共同的社会生活

·社区文化

·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1)土地的重要性 2)区位边缘化 3)区位结构简单 4)地域范围广 5)工作场所与居住空间合一

4.(1)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 密度高

(2)城市居民的异质性高

(3)城市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

(4)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5.: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受教育机会,乃至在政治和社会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现象。

6.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第九章

1.体系。

2.·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p193-195

正:满足人的需要,导向功能,整合与控制功能,文化传递功能

负:压制成员个性,阻碍社会变迁p199-201

第十章

1.: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期望的事物被中断

·社会规定的正当的东西被破坏

·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脱节

2.第十一章

1.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社会控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的,并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但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2.简答题):

正功能1)维持社会秩序2)维持正常生活3)促进社会发展

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而有力地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P241

第十二章(不考)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的定义:社会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第十四章 社会的现代化: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是从传统社会向这种新型模式的转变过程。

第十五章

题型:

一、论述题(2)

*结合实际谈谈社区的功能具体论述

二、简答题(5)

简要论述+解释

三、名词解释(6)

第四篇:党课考点总结

政党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主要体现

1.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与协商2.在人民代表大会中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作用3.在各级人民政府中的共产党员同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4.在人民政协中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到31日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

1.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2.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3.争取早日和平统一,谋求两岸共同发展4.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党的性质 是指一个政党本身具有的性质的规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

1.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2.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保持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需要3.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具有“两个先锋队”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两个概念,其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实质是完全一致的。前者着眼于党的阶级基础及其先进性,反映的是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本质关系;后者着眼于党的群众基础及其先进性,反映的是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之间的本质关系。这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如果不坚持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不具备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基本素质要求,就不可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反之,如果不集中全民族的先进分子,不代表全民族的利益,不站在民族解放和振兴中华事业的前列,成为全民族的先锋队,党就无法壮大,党的历史使命就不可能完成。所以,从根本上讲“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都是我们党的性质和科学定位。两者统一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中,融于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中。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3.中国的未来,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第二,党是由工人阶级和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第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它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最完备、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重要地位

是贯穿于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方面,是我们领会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关键之所在,使我们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表现在: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新的科学判断。第四,从总体方面讲,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现阶段的任务(P65:倒数第3段标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是辨证统一的整体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员要做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共产党员要身先士卒,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领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中的“四个服从”原则

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织外,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4.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5.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6.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体现了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辩证统一。党的纪律的内容

1.政治纪律2.组合纪律3.群众纪律4.党的经济工作纪律5.保密纪律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它具有强制性、严肃性和统一性。党的纪律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党的纪律,是保证完成党在新时期总任务的需要;其次,加强党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力武器;第三,加强党的纪律,是巩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必要条件。党的三大作风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两个务必”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

求真,就是要认识失误的本质,把握发展规律;务实,就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解决和处理不同利益矛盾和利益关系,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只有科学发展,才能真正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才能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是依法治国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民主的“三种民主”

“三种民主”是指人民民主、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着力阐述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三种方式。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1.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应该认清历史2.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应该认清形势3.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4.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重庆直辖后,中央交付重庆的四件大事——国企改革、农村脱贫、生态保护、三峡移民。

重庆科技学院的成立日——2004年5月18日

重庆科技学院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2007年6月15~16日 毛泽东提出“工业学大庆”——1964年,全国掀起了学大庆的活动。重庆唯一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配套特别贡献奖”的企业——西南铝业

红岩精神的实质

红岩精神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在特定斗争环境中展现出来的共产主义精神。中国工人阶级的“铁人精神”

即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老黄牛精神。

重庆科技学院新时代精神的内涵

正是在团结、拼搏、超越中,科技学院广大师生凝练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科院精神,即可贵的创业精神、可赞的创新精神、可歌的创优精神。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科学内涵

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员个人或党员群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群众相比较能够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方向和趋势的行为和特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科学内涵概括

1.政治思想上的先进性2.政治理论上的先进性3.道德品质上的先进性4.专业学习上的先进性。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六个表率”上面

1.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率2.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表率3.做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表率4.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5.身心健康的表率6.需哦开拓创新的表率。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三点基本要求

1.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2.要努力实践党的根本宗旨3.参加社会实践。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考察和帮助

1.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情况2.要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3.要认真参加党组织的培训。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标准

一是普通标准,二是时代标准,三是具体标准。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第五篇:软件工程考点总结

第一章

1.软件是程序和所使程序正确运行所需的相关文档和配置信息.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涉及软件生产的各个方面.软件过程是指制作软件产品的一组活动及其结果。

2.软件过程的4项基本活动有:软件描述:客户和工程师定义所要生产的软件以及对其操作的一些约束软件开发软件得以设计和编程实现软件有效性验证软件经过检查以保证它就是客户所需要的软件进化软件随不同的客户和变化的市场需求而修改.3.软件工程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还要承担很多责任.保密:工程人员必须严格保守雇主或客户的机密,而不管是否签署了保密协议.工作能力 工程人员应实事求是地表述自己的工作能力,不应有意接受超出了自己能力的工作.知识产权工程人员应当知晓控制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的地方法律,必须谨慎行事,确保雇主和客户的知识产权受到保护.计算机滥用 软件工程人员不应该用自己的技能滥用他人的计算机,滥用计算机有时对他人影响不大(如在雇主的计算机上玩游戏),但有时后果非常严重(传播病毒).第二章

1软件工程模型瀑布模型软件描述和开发,分成独立和不同的阶段.增量式开发描述、开发和有效性验证交错进行.面向复用的软件工程基于已存在的很多可复用的组件.2.瀑布模型:1需求分析和定义,通过咨询系统用户建立系统的服务、约束和目标。2系统和软件设计系统设计过程通过建立系统的总体体系结构将需求分为硬件需求和软件需求。3实现和单元测试将软件设计实现为一组程序或程序单元,单元测试是检验每个单元是否符合其描述。4集成和系统测试集成单个的程序单元或一组程序,并对系统整体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满足了软件需求。5运行和维护

3瀑布模型的问题1将项目分成不同阶段,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2当需求十分明确,软件开发中只做有限修改时才适合使用该模型.3很少有业务系统有稳定的需求。瀑布模型主要是用于大型系统工程项目,且软件项目是大型工程项目的一部分时尤为适用.4增量式开发优点:

1、降低了适应用户需求变更的成本

2、容易得到用户及时的反馈

3、为及时交付用于的系统提供了可能问题1过程不可见;2系统结构通常较差;3需要专业技能(如快速原型语言等).5过程活动包括:软件描述、软件设计和实现、软件有效性验证及软件进化.6软件描述(需求工程)软件描述或需求工程主要是理解并定义系统需要哪些服务以及找出开发和运行期间受到哪些约束.可行性研究:指明现有的软件硬件及能否实现用户对新系统的要求需求导出和分析:通过对现有系统分析、与潜在用户和购买者讨论、进行任务分析等导出系统需求的过程需求描述:把在分析活动中收集的信息以文档的形式确定下来。需求有效性验证:检查需求的现实性、一致性和完备性。

7软件设计和实现把系统描述转化为一个可运行的系统的过程。软件设计,实现软件的结构、系统的数据等描述。实现,把软件结构转化为可执行的程序。体系结构设计识别系统总体结构、基本组件、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是怎样分布。接口设计定义系统结构的借口组件设计针对每个系统组件设计它的运行方式数据库设计设计系统数据结构,以及如何在数据库中表示这些数据结构

8软件有效性验证也称检查和有效性验证,是为了表明系统符合其描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包括检查和审查过程,还有系统测试.组件或单元测试由开发系统的人员对组成系统的组件进行测试系统测试集成组件形成完整的系统。并测试是否满足需求。接收测试系统在接受并运行之前的最后阶段测试

9软件进化软件本质是灵活的,可以改变的.由于业务环境的不断变化,客户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该软件支持的业务也必须不断更新和修改.10.Rational统一过程来自于UML上的工作和相关的软件开发过程.开端建立一个业务案例细化增进对问题域的理解,建立系统的体系框架,给出项目计划、风险构造系统设计、编程和测试转换在其操作环境部署这一系统.过程工作流:业务建模;需求;分析和设计;实现;测试;部署;支持工作流:配置和变更管理;项目管理;环境RUP 好的实践:反复地开发软件;对管理需求;使用基于组件的体系结构;可视化模型软件;验证软件质量;控制对软件的变更

第三章

1.XP和敏捷方法的原则1增量式开发是通过系统的小的频繁开发的版本来支持的;2客户的参与是通过全时雇佣到开发团队的方式;3人(而不是过程)是通过结对编程、集体对系统代码的所有权、可以忍受的开发过程而无需超额的工作小时来运作的;4变更是通过经常性的系统版本来支持的;5通过持续的再分解来维护系统的简洁性。

2问题:1很难将兴趣保持在参与到开发的客户身上。2团队成员个人可能从性格上不太适应激烈的投入,这是敏捷方法的典型特征。3对变更做出优先级排序可能是极困难的,尤其是对那些有很多参与者的系统。4维护简洁性需要额外的工作。5许多机构很难向另一种工作模型转换。6随着其他迭代方法的发展,合同可能也是极限方法的一个问题。优点1极限编程将增量式开发推向极致。2极限编程将软件进行再分解(refactoring),使得当新情节实现的时候软件总是容易理解和改变的。3.在创建程序特征之前开发自动测试。

3结对编程优点:1它支持共同拥有软件和共同对系统负责2它担当了非正式的复查过程3有助于支持重构

第四章

1需求工程过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导出和分析、需求描述、需求有效性验证及需求管理。2功能需求对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如何对输入做出反应以及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的描述。非功能需求对系统提供的服务或功能给出的约束。时间约束、开发过程的约束、标准等。3功能需求描述系统所预期提供的功能或服务。取决于开发的软件类型、软件未来的用户以及开发的系统类型。理论上,系统的功能需求应该既全面又具有一致性。全面用户所需的所有服务都应该给出描述;一致性在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描述时,不能前后矛盾。在实际过程中,对大型而又复杂的系统而言,要做到需求描述既全面又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

4非功能需求它们定义系统的属性和约束。非功能性需求比功能性需求更关键。产品需求这些需求定义或约束软件的行为。机构需求很广泛的系统需求,起源于客户所在的机构和开发者所在的机构中的政策和规定。外部需求包括所有来自于系统外部因素和开发过程的需求。非功能性需求可能是很难精确描述的,并且不精确的需求可能也难以得到检验。系统目标用户的一般的要求,比如系统的易用性。可检验的非功能需求应用某些度量进行描述,它们可以客观的得到验证。

5需求导出和分析(4个活动):1需求发现这是一个与系统的信息持有者交流从而收集他们的需求的过程。来自信息持有者和文档的领域需求是在这个活动中得以发现的。2需求分类与组织所收集的需求是无序的,需要对其重新组织和整理,将其分为相关的几个组。3需求优先排序和协商对需求进行优先权排序,并通过协商发现且解决这些冲突。4需求描述记录需求并将它作为螺旋下一个循环的输入,产生形式化和非形式化的需求文档。系统需求导出和分析是困难的:1信息持有者表述泛泛2需求工程师没有领域知识3不同的信息持有者需求不同4政治上的因素影响系统需求5经济和业务环境是动态的6需求发现是一个收集准备建立的系统和正在使用的系统的信息,并从这些信息当中提取用户和系统需求的过程。信息源包括已有文件、系统信息持有者以及类似系统的相关内容。7脚本(场景)是对交互实例片段的描述。一个场景可能包扩以下内容:1在场景的开始部分有一个系统状态描述;2一个关于标准事件流的描述;3一个关于哪儿会出错以及如何处

理错误的描述;4有关其他可能在同一时间进行的活动的信息;5在场景完成后系统状态的描述。

第五章

活动图,表示一个过程或数据处理中所涉及的活动用例图,表示一个系统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交互。时序图,表示参与者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交互类图,表示系统中对象类以及这些类之间的联系状态图,表示系统是如何响应内外部事件的。

第六章

1明确设计和文档化软件体系结构好处:1信息持有者之间的沟通体系结构可以作为不同的项目相关人员之间讨论的焦点2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对体系结构的设计决策,对系统能否满足非功能需求具有很大的影响3大规模复用体系结构能在相似需求的系统之间互用,以支持大规模的软件复用。

2分层体系结构分层模型用来把系统组织成一系列的层次,每一层提供一组服务。

3容器体系结构系统所有数据在一个中央容器中管理,该容器可被所有系统组件访问组件通过容器交互。优点它是共享大量数据的一个高效方法;子系统不必关心数据是如何集中进行的这些活动;共享模型能通过容器模式而看得见。缺点子系统一定要与容器数据模型一致,不可避免地,每个专用的工具之间要做出妥协;数据进化变得很困难和昂贵;容器模型迫使所有的子系统使用相同的策略;很难将容器有效的分配到多台机器上。4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优点数据的分布式最直接的;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网络系统,从而降低了对硬件的要求;很容易就添加一台新的服务器或更新现有的服务器。缺点没有共享数据模型,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组织它们的数据。数据交换效率就可能很低;每个服务器上出现冗余数据管理;没有中央寄存器的名字和服务,这可能很难找出哪个服务器和哪些服务可用。5管道和过滤体系结优点:易于理解并支持变换的复用。缺点:通信变换间所传输的数据格式必须协商好。

第七章

1复用 1抽象层:不直接复用,运用软件设计中的成功抽象。2对象层:直接复用库中对象,代替自己编写代码3组件层:通常需要添加自己的代码对组件进行调成和扩展 4系统层:复用整个系统

2配置管理管理变更中软件系统的一般过程1版本管理对软件不同版本的追踪提供支持2系统集成提供支持帮助开发人员定义在创建每个系统版本时所用的组件版本 3问题追踪提供支持允许用户报告缺陷及其他问题,并允许开发人员谁在修复这些问题,以及何时完成修复。

第八章

1检验: “我们是否在正确地构造一个产品”。软件应该符合设计规格。有效性验证: "我们是否在构造一个正确的产品”。软件应该满足用户所需要的。

2商业软件测试3阶段:1开发测试2发布测试3用户测试

3开发测试:1.单元测试,对单独的程序单元活对象类进行测试(功能)。2组件测试,多个程序单元整合创建一个合成的组件(接口)3系统测试,一些或所有组件作为整体(交互)。4选择单元测试案例:1划分测试,识别具有共同特征和以同样方法处理的一组数据。2基于准则测试,使用测试准则来选择测试案例。

5准则:用一个只有单个值的序列来测试软件;在不同的测试中使用不同规模的多个序列;导出一个测试,让序列的第一个、中间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得到测试;测试序列的长度为零。原则:选择能强制系统生成的所有错误信息输入;设计能够使系统的输入缓冲溢出的输入;重复相同的输入或一系列输入很多次;使产生无效的输出;迫使输出结果太大或者太小。6组件测试:1参数接口数据从一个过程传到另外一个过程2共享内存接口内存块为过程或函数所共享3程序接口子系统封装一组程序,这些程序为其他子系统调用4消息传递接口子

系统通过传递消息请求其他子系统上的服务。接口错误3类:接口误用调用者组件在调用其他组件时因接口使用不当而发生接口错误。接口误解调用者组件误解了被调用组件的接口描述而产生错误,对呗调用组件进行了错误的假设。时序错误调用和被调用组件以不同的速度运行,中间过时的数据无法得到正确的处理.7用户测试:α测试:软件用户和开发小组一起在开发小组一起在开发者的地点测试这个软件。β测试:该软件的版本是提供给用户让他们进行测验,并向开发者提供发现的文题。接受测试:客户测试系统决定他们是否愿意从系统开发者哪里接收系统并在客户环境中部署。接收测试六个阶段:1.定义接受准则(合同)2.计划接受测试 3导出接收测试 4.运行接受、测试 5协商测试结果 6 拒绝/接收系统

第九章

1软件进化:变更请示、影响分析、版本规划(缺陷修补、平台适应、系统增强)、变更实现、系统发布。变更实现:提议的变更、需求分析、需求更新、软件开发紧急修补过程:变更请求、分析源代码、修改源代码、移交修改的系统。

2软件维护:

1、修补软件缺陷(纠正性)

2、是软件适应不同操作系统(适应性)

3、增加或修改系统功能(完善性)

3投入后代价增加原因:1团队稳定性2糟糕的开发实践3人员技术水平4程序年龄和结构。

第25章

1配置管理包括:变更管理:包括跟踪来自客户和开发者的软件变更请求,计算做出这些变更的花费并估计其影响,决定是否变更,何时完成变更。版本管理:包括跟踪系统组件的多个版本,确保由不同开发者对组件做出的变更不会彼此干涉。系统构建:是一个组装程序组件,数据和库的过程,然后把这些组件编译连接成一个可以执行的系统。发布管理:包括准备对完发布的软件,持续跟踪已经发布以供客户使用的系统版本。

2配置项(软件配置项):与配置管理控制下的软件项目有关的任何事物。配置项会存在多个不同的版本,每个配置项都有一个唯一的名字。

3变更管理确保系统的进展是一个可管理的过程。主要关心的是对提建议的变更的成本收益分析,保证变更值得做,并记录系统的哪些组件已经改变。变更请求考虑的因素:不做变更会引起的后果,变更的益处,变更影响的用户数,变更所需花费,产品发布循环。

4版本管理是跟踪软件组件或配置信息以及使用这些组件系统的不同版本的过程。版本管理系统通常提供一系列特征:版本和发布版本识别被管理版本提交给系统时给他们分配标识符存储管理为了减少存储空间,版本管理系统会提供存储管理工具变更历史记录记录并列出所有对系统或组件作出的变更独立开发确保由不同的开发者对组件做出的变更互不影响项目支持一个版本管理系统可能支持共享组件的几个项目的开发。

下载考点总结2008.10.26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考点总结2008.10.2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考考点总结(推荐)

    中考考点总结:1冠词a/an/the的区别,a/an表泛指;the表特指 2 by oneself=on one’s own 3 n+基数词=the+序数词+n 4 any/all/every/either的区别 5 adj的比较级的用法 6情态动......

    证券交易考点总结

    1. 2. 3. 4. 5. 6. 7. 1986.08沈阳开办企业债券转让业务(新中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标志)1988.04起我国先后在61个大中城市开放了国库券转让市场 1990.12.19和1991.7.3沪深市开业......

    高中英语考点总结(定稿)

    北京四中网校武汉分校学员内部资料1 高中英语考点总结 一、 词类 1)名词2)形容词3)副词4)动词5)代词 6)冠词7)数词8)介词9)连词10)感叹词 1. 名词 1) 2) 3) 4)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PPT考点总结

    操作方法:选中操作对象,在菜单里面找。如果命令旁边有黑色三角形的就单击旁边的黑色三角形。第47套:模板(设计菜单-主题里面寻找),切换效果(切换菜单-切换到此幻灯片里面寻找,注意是......

    肿瘤科考点总结

    肿瘤学总结 1.肿瘤:是机体中正常细胞在不同的使动与促进因子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新生物一旦形成后,不因病因的清除而停止生长。它不受机体生理......

    2010证券交易考点总结

    交易[总结] 证券交易特征:收益性 风险性 流动性 证券交易 公开原则的核心是实现市场信息的公开化 证券交易的对象是委托合同中的标的物(股票交易 债券交易 基金交易 其他衍生......

    传染病考点大总结

    传染病考点大总结 必考点:病毒性肝炎(传染病60%的题都在病毒性肝肝炎) 1.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HAV) RNA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 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 丁型肝炎病毒(HDV) RNA 戊型肝炎......

    2018春晚考点总结

    在这个最美的舞台上,有《万紫千红中国年》里《山笑水笑人欢笑》的《同喜同乐》,也有《欢乐的节日》里《对歌对到日落坡》的《尽情欢歌》;有二十年老搭档重聚对《岁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