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二级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一例大学生失恋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身份证号:
一例大学生失恋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摘要】本文以一名大二女生由于失恋所引起的郁郁的心理问题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详细搜集、整理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归类,客观评价其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依据认知疗法理论,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开展咨询,求助者的负性情绪有所缓解,非理性信念得到控制,咨询效果良好。【正文】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郭某,女,20岁,汉族,独生子女,某大专学校信息与技术专业大二学生。身高1.63米左右,体态正常,发育良好,面容清秀,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均为公务员,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经详细询问,父母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郭某性格偏内向、乖巧听话。上学前一直由祖父母抚养,上小学后与父母同住,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上中等,因高考发挥欠佳,离本科分数线差1分。由于不愿意复读,录取到某专科学校信息与技术专业。平时做事仔细认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班级担任团支书,大一下学期时和同班一名男生开始谈恋爱,感情较好。
(三)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齐,举止得体,待人有礼貌,感知觉及定向力正常,思维清晰连贯,语言表达流畅,情绪明显低落,自知力完整。
(四)身体状态
情绪低落,郁郁寡欢,食欲不佳,并且睡眠质量下降。
(五)心理测验结果
1.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56分,轻度焦虑。
2.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53分,轻度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心情苦闷、抑郁,想哭,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伴有睡眠障碍十天,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个人陈述:十天以前男友向我提出了分手,原因是他认为我和其他男同学关系暧昧。男朋友是班长,我是团支书。我们日常工作接触比较多,是在慢慢交往中发展成为朋友的,了解深入以后,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正式开始谈恋爱。我们感情很好,从没发生过争吵。但是,自从上周我手机里的玩笑短信被他看见以后,他整个人都发生了变化,我似乎都不认识了,说什么都要和我分手。这几天我心里非常难过,想哭,感到很压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学习工作都没有心情,也不想吃饭,晚上睡不好觉。我该怎么办呢?我不想和他分手。如果真的分手,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习惯了两个人的在一起的生活。并且我们在一个班还要上将近两年学,以后我该怎么和他相处,如果别的同学知道了还会说我脚踏两只船。我把这件事和同班的好朋友说了,她建议我来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由朋友陪同,朋友表示,以前求助者与人相处融洽,认真工作,学习努力,愿意为同学服务。但是最近十天来沉默寡言,经常叹气,平时喜欢的运动也不参加,总独处,但工作仍能顺利完成,上学出勤准时。
咨询师观察发现:求助者衣着整洁,体态匀称,外表较好,神情悲伤,眼睛红肿,愁眉不展,思维清晰,语速较缓慢常叹气,态度温和有礼,反复提到“以后怎么办”,求助愿望较强烈。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
对求助者临床资料的收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对症状自知,有主动求助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异常三原则判断,可排除有重性精神病,结合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抑郁情绪的一般心理问题。其问题是由恋爱挫折引起的,为近期发生,反应强度可以理解,不良情绪持续十天,反应内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有求助愿望,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主要表现为:
1.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 2.睡眠问题、想哭,食欲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3.存在“如果真的分手,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等不合理信念。
(二)诊断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知情意行统一,自知心理问题,主动求治,逻辑清晰,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无家族精神病史,可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强烈,并且已经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只限于谈恋爱,没有出现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①。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根据CCMD-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并无此类反应,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具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是在近期发生,病程较短,程度不严重,语言流畅,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活动,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三)诊断依据
1、求助者的情绪反应以抑郁、苦闷、悲伤为主,有自知力。
2、排除了精神病、焦虑症、抑郁症、也排除了严重心理问题。
3、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为轻度抑郁。
4、病程未超过2个月。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的抑郁情绪。
(四)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无明显生物因素。
①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96页。
2、社会原因:失恋,倾诉对象少。
3、心理原因:(1)无法接受失恋的现实;
(2)不合理信念的困扰;(3)情绪抑郁的困扰。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依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
1.改变其非理性的认知信念,如“如果真的分手,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等糟的信念。
2.改善焦虑、抑郁情绪。3.改善睡眠与饮食情况。
(二)长远目标与终极目标
帮助求助者正确处理恋爱问题;增强求助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在与异性的交往方面;提高求助者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与技术
1、合理情绪疗法: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也是运用较为普遍的心理咨询方法之一。该理论认为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认知评价是导致其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本原因。一般情况下,人们会习惯上认为是外部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即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才是引起其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这是ABC理论治疗实践的核心,其中所用的重要方法是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使之转变为合理的观念,最终达到产生新的、理性的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效果②。
②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1社,2005年,第155页。郭某的心理问题表面上是由于男友提出分手引起的,实际上真正原因是由于她对失恋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郭某性格内向,认为恋爱失败会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如“如果真的分手,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等的不合理信念,导致她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出现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
郭某年纪较轻、智力和文化水平较高,适合用合理情绪疗法。因此咨询师决定用合理情绪疗法为她进行系统的心理疏导,帮助她改变对失恋错误认知;通过改变其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使其放下包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从而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帮助其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的生活态度。③
2、放松训练:
依据交互抑制原理,教求助者做放松训练。每晚睡前一次,30分钟左右。
3、运动:
让求助者每日都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一方面用以帮助求助者宣泄抑郁情绪,另一方面可使其兴奋起来,调节内分泌,使体内多巴胺分泌趋于正常。
(二)双方责任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
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
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
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尹秀艳,理性情绪疗法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方法.常州,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六期。③ 6
4、咨询师的责任: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
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
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求助者。
(三)时间和费用
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5次,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心理诊断阶段(第1次咨询):
1、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咨询分析。
2、过程:
⑴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⑵做心理测验;
⑶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
⑷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确定咨询目标;
⑸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对求助者介绍放松的方法;鼓励求助者每日进行适当运动。
3、布置咨询作业。
为了强化对ABC理论之间关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所学模式,尝试把自己所有的问题都写出来。告诉求助者,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己的问题思考检查越认真全面,咨询的进步就 会越快。
(二)咨询阶段(第2次和第3次咨询)。
1、目的:加深咨询关系;确认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求助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2、过程:第二次咨询时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认真思考和评估了失恋对自己的影响,从深层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想和他分手。如果真的分手,我不知道我该怎么面对以后的生活,我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我们在一个班还要上将近两年学,以后我该怎么和他相处”。针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咨询师布置咨询家庭作业:要求该求助者对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认真思考,帮助求助者把注意从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和诱发事件转移到关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来,让求助者逐渐领悟到自己的负性情绪是由不合理信念导致的。
第三次咨询时咨询师运用修通技术与求助者商讨、辩论,引导求助者转变思维角度,建立合理信念。如“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男友的事情,是他误会了自己,尝试主动与他沟通,把事情的原委向他说明”;“如果男友真的不能原谅自己,自己也要好好的生活下去,毕竟恋爱不是生活的全部,自己还有很重要的任务要去完成”;“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情,我无法要求每个人都说我好,可能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有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咨询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将原来列出的不合理信念与合理信念列表一一对比;进行认真思考,使求助者认识到合理信念对个体情绪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三)巩固阶段——再教育(第4次):
1、目的: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
2、过程:
⑴在对求助者进行正面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扩展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鼓励求助者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婚恋事情,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⑵心理测验: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43分;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标准分46分,焦虑、抑郁情绪已经消失。将测验分数反馈给求助者,基本结束咨询。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求助者向咨询师反馈:“我感觉自己的心情平静了,情绪也好多了,想哭、晚上睡不着、食欲下降等问题也基本消除了。整个人感觉轻松多了”。
(二)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估
求助者朋友反应,求助者已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也重新热心班级工作,学习、工作情况正常。
(三)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情绪已基本稳定,改变了错误的认知,建立了合理的信念,以正常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基本上达到咨询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第96页;
[2]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1社,2005年,第155页;
[3]尹秀艳,理性情绪疗法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方法.常州,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六期。
第二篇: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案例分析题目: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姓 名: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 一例社区服刑人员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摘要:患有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存在心境低落,病程迁延的特点,这也是社区服刑人员中发生率较高的心理问题.本个例咨询师运用放松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一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本案例不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特征,同时无躁狂表现,但社会功能受损,自知力完整.得病原因主要由于错误观念和自我封闭性格特征加上现实生活中刺激引发的.本个案的咨询目标为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改变求助者的抑郁情绪和失眠症状,树立起积极面对改造生活的信心,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咨询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运用放松训练和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认知模式,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使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进行了8次咨询,取得了一定效果.关键词:抑郁严重心理放松疗法合理情绪疗法 1.一般资料 1.1、个人基本情况: 田某,男,1969*************************
年
7,月出生,户籍地为居
住
地
为*************************。2015年7月,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喀喇沁旗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2016年7月20日,田某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矫正期自2015年7月31日至2019年7月30日。
1.2、主要生活经历及犯罪成因分析: 田某现年47岁,初中文化,主要经济来源为与妻子共同经营幼儿园。2014年10月驾驶一辆与其准驾车型不符的大型普通客车与路人陈晓强相撞,致陈某抢救无效死亡,并指使同案犯李某顶替投案。田某犯交通肇事罪并找人顶罪的行为体现了其法律意识淡漠,法律知识严重缺乏。
1.3、家庭背景及主要社会关系
田某家中共有四口人,妻子任某,职业老师;女儿田某宇已经成年,在外工作;儿子田某文,9岁,上小学。田某经济情况不好,家庭生活稳定。1.3精神状态
感知觉正常,记忆力正常,思维清晰,身体虚弱,面容疲倦,情绪低落,有郁闷,焦虑,逃避,压抑的情绪体验.1.4身体状态
从小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精神病家族史.三个月前开始感到全身疲乏无力,睡眠不佳,食欲不佳,时常感到头痛难忍,大小便正常.特别是最近两周出现睡眠障碍,整夜无眠,无诱因的哭泣,自卑自责.1.5社会功能
能参加日常的生活劳动,社会交往,但劳动效率低,劳动能力有所下降,有意回避与他人交往.1.6心理测验结果(1)SCL一90测试结果: 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超过2分,数据显示说明强迫症状明显,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自卑,焦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2)SPG稳定.(3)SDS测试结果:67分,说明中度抑郁.2.主诉与个人陈述 2.1主诉
黄某从社区服刑开始后性格内向,不合群.三个月前开始出现情绪低落,感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自卑感较重,两周前因小事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村人发生冲突,出现急性应激问题,变得更加自我封闭,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尤其最近两周来失眠严重,自感头痛难忍,食欲减退,情绪低落,内心苦闷,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对家人的交流、谈心也无法接受,正常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2.2个人陈述
我本人在社区服刑之前性格虽然不是很开朗,但是合群.到社区服刑后,我对社区服刑的制度、环境开始不适应,通过自己的调节后逐渐适应了社区服刑的制度、环境,在社区服刑改造表现还可以,三个月测试结果:粗分:P=12;E=3;N=23;L=9.T分:P=75;E=35;N=80;L=40.引伸出典型内向,抑郁质,精神质,情绪不 前开始出现对什么事情都没劲,最近表现的特别明显,上周和同村的王某在闲聊时发生冲突后,又觉得自己很自卑.上个星期天,我看完电视后,心里面压的利害,感觉很烦恼,压抑,忍不住就哭了,而且睡眠也不好,这两个星期每晚几乎都没有合眼,感觉生活很没有意思,我不想参加各种活动,也不想与别人沟通,只愿独来独往,以前还和同村的人们打打扑克,现在觉得没有意思,也不愿和他们打扑克了,也不想看电视,几个月以来,极少与别人主动交往,喜欢独处.我不相信任何人,不愿意与任何人交往.我认为所有人都信不过,他们都在看我的笑话,看不起我,我知道家里面经济条件较差,所以心理特别自卑,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命运怎么这么不好,自己不能像其他村民一样顺利生活,心里很难受.我对社区矫正的司法所人员也不信任,司法所的同志找我谈话教育,我都不想听,也不想回答,觉得他们都是假惺惺的.我现在其实很苦闷,吃不好,睡不着,觉得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有时头痛难忍,别人对我也越来越冷淡了,看来我在社区矫正改造是完了,我真的很痛苦,希望老师能帮帮我,让我能正常休息和睡觉,能够正常地生活,恢复较好的状态,争取好的生活态度.3.观察和他人反映
3.1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黄某进入咨询室时,身体衰弱,面容疲倦.开始沉默不语,片刻后才开口说话,说话时思维清晰,但不合理,语调低沉,有时说话时比较拘谨,把手攥得很紧,给人感觉很紧张.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虽很陌生,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知识.3.2家人的反映
生活中,黄某虽性格内向,孤僻提及社区矫正话题时时忧心、痛苦、焦虑,生活中常有叹气,流泪,情绪比较低落,情况出现。曾经说过在社区服刑期间在参加义务劳动时常常碰见村里熟人,总觉得在议论纷纷,情绪一落千丈,不停自责。逐渐出现失眠、心慌、出汗等症状。除上述症状外,逐渐出现食欲不振,睡眠有时多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烦躁,不愿与他人交往。问及原因,只说心情不好,感觉累,其他不愿多说,经常发脾气,显得心事重重的,有时会因小事发火。
4.诊断与鉴别诊断 4.1心理状态的评估
求助者自我陈述,咨询师的初步观察,家人的情况介绍以及心理测验结果,求助者的症状可初步诊断为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有明显的原因,为两个多月前发生,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好的自知力,也有求助愿望.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4.2诊断
以抑郁为主的严重心理问题.4.3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郭念峰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
该求助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内容未充分泛化,没有严重影响到其思维的逻辑性,症状的持续时间短,社会功能方面仍在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不失常态,基本能够维持正常的改造,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焦虑症相鉴别
焦虑症是以”以广泛焦虑或发作性恐惧状态为主要临床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抑郁症状相比较,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抑郁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4.4诊断依据
(1)根据郭念峰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客观环境是一致的,也就是求助者的郁闷,焦虑,逃避,压抑的情绪是由客观事件(与他犯发生冲突)引起的;求助者的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他的抑郁情绪,自我封闭,睡眠障碍,劳动能力下降和改造成绩不理想是一致的.求助者的个性 是相对稳定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当他知道找他咨询的是”心理医生”后,能表现出强烈的救治愿望而主动求医.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求助者的症状表现的程度
求助者主要症状表现为郁闷,自责,逃避,入睡困难,哭泣,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减退;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求助者的反应不是太强烈.并 没有严重影响到其思维的逻辑性.从病程标准看,时间超过3个月不到半年,内容有一定泛化.社会功能受到中等程度的影响,如劳动效率下降,自我封闭,不参加娱乐活动,不愿意与别人交往等.但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不失常态,基本能够维持正常的改造.从排除标准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出现的时间在6个月内,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求助者的问题与他的人格特征和自我评价不当,对监狱环境不适应有关.5.心理异常成因分析 5.1生理原因
求助者无明显的生理原因。5.2心理原因
(1)求助者内向敏感,承受能力差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心理异常的人格因素.由于性格内尚,不善于与人交往,遇事爱自己琢磨;遇到困难时,常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在挫折面前更是无法正确面对,采取孤立,逃避的做法,导致心理问题得不到缀解.(2)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存在歪曲的认知
偏差是形成心理异常的认知因素.由于认知的偏差,不能正确对待,处理矛盾,有被针对,敌视的错觉,引发心理冲突;随着心理冲突得不到解决,引起精神紧张,抑郁,自责,自卑,过分焦虑,躯体不适感,情感淡漠,失眠,注意力不集中.5.3社会原因
童年生活并不幸福,存在负性生活事件,父亲对其疏于管教,家庭教育的缺失,过早步人社会养成恶习;未接受过学校正规教育,文化水平低,思维比较偏激狭隘,没有较好的认知辨别能力;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换,因不能正确对待与同犯的关系,造成人际关系不良,是导致心理冲突,造成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6.咨询目标的制定 在与黄某沟通后,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了如下咨询目标.6.1具体目标
让黄某正确认识到其产生自卑,自责及抑郁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学会正确归因,改变黄某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己不能像其他监犯一样顺利完成改造的过分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使其更能全面的看待自己;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以迅速调节不良情绪,缓解求助者抑郁情绪,正确认识社区服刑改造,正确面对挫折,恢复正常的生活.6.2近期目标
(1)分析黄某目前存在的不合理思维,心理治疗的初期目标是取得黄某的信任,提高认如能力,理智分析受处罚的原因,调整自己对的改造态度和认知.将那些不理性认如,调整为现实相适应的理性认知,消除其对他人的敌对情绪,向家人警敞开心扉.(2)心理治疗的进一步目标是提高黄某的挫折承受力,学会与合理的想法对照,客观评价自己与事件,能理性地对待生活事件,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将处理这一事件的成功经验移用到解决其他问题上,提高应对心理危机,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6.3最终目标
通过咨询,改变认知,消除自卑观念,养成自尊自信的心理特征和幸福感,塑造增强人格,增强黄某的心理健康调适能力,便其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完成社区服刑改造任务,从而顺利的回归社会.7.咨询方案的制定 7.1确定咨询的日程安排
经商定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咨询 7.2咨询方法和原理 7-2.1方法
根据求助者的年龄和特殊身份,采用放松训练解除求助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再运用放松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通过放松和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其解决抑郁情绪及问题。7.3.2原理(1)放松疗法
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生理心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集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一定程序的有规律的训练,可以是个体学会从精神上和躯体上(骨骼肌)进行放松.其原理是,人在接收高度紧张性的刺激后,引起交感神经的分支支配肾上腺髓质,使后者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迅速大量增加,全身小动脉血管收缩(冠状动脉除外),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加剧.心理上的紧张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这种紧张长期持续,身心就会失调,可能导致许多疾病,在生理上有:失眠症,焦虑症,口吃症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理反应包含”情绪”与”躯体”两部分.假如能改变”躯体”的反应,”情绪”也会随着改变.至于躯体的反应,除了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内脏内分泌”系统不易随意操纵和控制外,受随意神经系统控制的”随意肌肉”反应,则可由人们的意念来操纵.也就是说,经由人的意识可以把”随意肌肉”控制下来,再间接地把”情绪”松弛下来,建立轻松的心情状态.基于这一原理,放松疗法就是通过意识控制使肌肉放松,同时间接地松弛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放松训练会使人的呼吸减慢,血压下降,毛细血管扩张.心跳减慢尤其是长期紧张引起的交流恐惧效果尤为明显.(2)合理情绪疗法(frET)也被称为”理性情绪疗法”.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该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不是事件的本身.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性事件,B代表不合理信念,c代表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实践的核心是人们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观念(B)来改变,控制其情绪和行为结果(C).其重要的方法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改变造成求助者情绪困扰的不合理观念,并建立其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帮助求助者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信念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非理性信念上.由于其不合理信念,对事物看法的不理性,导致了该求助者在服刑过程中不能正常服刑,被不良情绪所困扰,情绪低落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睡不好觉,劳动任务完不成,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愿关心.同犯的疏离,反过来又加剧其对自己的否定,挫败感进一步强化,求助者将陷入自责自罪的怪圈中不能自拔.要减轻求助者的痛苦体验,必须要尽早消除其不合理的信念,建立合理信念.8.咨询过程
8.1咨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8.1.1第一个阶段:情绪宣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动机.咨询师使用放松训练缓解来访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尽可能使求助者谈出不愉快的事情,宣泄压抑的情绪,建立轻松,安全的环境.对于内倾性性格的人来说,这一阶段的宣泄显得特别重要,一般来讲,在咨询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宣泄的得越彻底越好,也可以使咨询师从中找出求助者情绪和认知问题的症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8.1.2第二阶段:领悟阶段.寻找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根据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找出求助者困扰和行为不良的具体表现(c),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让求助者懂得自己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事物的看法和信念,与他人相处造成困扰的主要因素是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向该犯讲述有关,心理问题的一般性知识,包括症状表现,治疗的疗效,认知行为治疗的安排,要求及时问和放松治疗的原理等,并通过相应的咨询技术的运用,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不合理的认如,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并强调治疗并非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坚持完成治疗并完成治疗中相应的作业.8.1.3第三阶段:辩论阶段.采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辩论技术,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职者持有的关于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求职者的这些信念.在辩论过程中,当涉及求职者对周围的人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运用”黄金规则”来反驳求职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通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支持疗法,做家庭作业等,让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这阶段该犯交了一份作业,罗列了自己不合逻辑的认知.通过辩论使该犯认识到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分清楚了什么是合理信念,什么是不合理信念,帮助该犯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并帮助该犯解析他的生活现实和关系的意义,指出现实和内化的自我故事之间的差异,从而帮助他解决其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以及糟糕之极的非理性观念问题.鼓励该犯根据另外选择的自我认同故事和生活方式改变他自己的生活,使该犯认识到即使某些不希望发生的事真的发生了,也能以合理的信念来面对这些现实.8.1.4第四阶段: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取导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总结和提升,鼓励求助者把其在咨询中所学到的客观,现实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内化成个人的生活态度,使自身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体验到从前自我的不足,增加自发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自我实现,以改变和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并将这种态度迁移到日后的生活,改造中.8_2具体咨询过程
8.2.1第1次咨询(2016年8月27日)(1)任务
了解基本情况,与求助者建立尊重,热情,共情的良好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介绍合理情绪疗法,教授放松疗法.(2)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定.充分理解与共情,争取信任感.针对黄某沉默对抗的情况,分析主要是因为黄某对咨询师还不信任,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以沉默对抗.所以要取得求助者的信任,就要充分认识到其所面临的痛苦,真正从求助者角度理解问题,理解感受,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现在的内心一定很痛苦,让我来帮助你从痛苦中走出来好吗”等,通过真诚的倾听,关注,交流等心理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尊重,热情,共情的良好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消除阻抗,调动求助者的积极性,对求助者进行启发,引导,支持和鼓励.当他主动敞开心靡,把心里的苦闷倒出来时,使求助者抑郁和压抑的情绪得到缓解,可以开始比较冷静地回顾事件的发生,分析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状况和原因.对黄某进行放松训练,训练求助者各种放松技巧.通过呼吸放松,肌肉放松和想象放松使全身彻底放松达到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注意力高度集中自我催眠的目的.咨询片段: 咨询师:在吸气的时候,想象着你吸进的使新鲜的对身体有益的气体,让它充满你的全身,吸气的时候,想象着你呼出的是病器,废气,浊气,它们是灰黑色的,不停从你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吐出来.你也可以想象:当你呼气时,你的全身每一个毛孔豆都在向外吐出带有毒素的液体后,你的全身就轻松了,你的病痛会越来越少,你愉悦的感受就越来越多了.求助者:呼气„吸气„
咨询师:现在告诉我,你的气是以气体的方式排出的还是一液体的形式排出的? 求助者:气体的.咨询师:很好,多吗? 求助者:很多,通过呼吸正在往外排.咨询师:很好,现在你尽全力将所有的不快乐的气从你身体内排出去,等会我再叫醒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全身特别的轻松,特别是那些疼痛的部位将不再疼痛了或者疼痛减轻了很多,你不仅身体轻松了,你的心情也会感到特别的轻松和愉悦,一定是这样的.(3)布置咨询作业
回去后每天练习放松进行自我催眠,每天不少于2次.主要采用想象放松和肌肉放松,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只回忆或者想象快乐的事情,提升快乐感受,增进快乐情绪.8.2.2第3,4,5次咨询(2016年9月3日一2016年9月17日)(1)任务
寻找和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念不适当的行为方式,改变求助者的认知,让求助者在深层次领悟到他不合理信念以及不适当的方式,造成了冲突和情绪问题,从而产生改变不适当行为方式的决心.(2)过程
咨询师首先询问了通过放松自我催眠,睡眠情况是否有所改善,黄某回答的失眠稍有好转.咨询师与黄某一起分析,求助者认为”别人的冷淡是有意针对他的”,”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别人都看不起他”信念是否合理.为了让求助者自己否定这不合理的思维,首先假设事实存在,一起分析后果,再让求助者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其他人),分析事实存在的可能性,使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开始动摇.咨询师:他为什么要针对你?看不起你?是你曾经做了让人对你深恶痛绝的事吗? 求助者:没有,我一直都是能自我管理的很好.不去他人其争端,而且经常独未独往,不惹是生非.咨询师:那你认为与同村的人发生冲突,是同村的人在故意欺负你吗? 求助者:就因为我和别人冲突所以得罪了全村的人,他们都对我冷冷淡淡的,都在针对我.咨询师:哦, 咨询师:假如你说的是事实,大家针对你,看不起你,你现在产生敌对情绪,情况发展下去,你认为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求助者:„..(思考沉默)咨询师接着结合求助者的情况,通过心理学的原理对出现的”错觉”,”自我暗示”,”问题化解三大系统”进行解释,找出问题产生的正确归因.通过发现,挖掘导致心理障碍的异常,歪曲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让求助者自己否定不合理的思维,确立合理思维和认知结构.相信民警和同犯不可能故意针对他,认识到自己有这样的理念是由于自己认知的偏差造成的.求助者领悟到他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造成了人际关系冲突和情绪问题.(3)布置咨询作业
回去后每天练习继续放松进行自我催眠,每天不少于2次.主要采用想象放松和肌肉放松,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只回忆或者想象陕乐的事情,提升快乐感受,增进快乐情绪.让求助者回忆自己与同犯闹矛盾的始终,包括自己行为表现进行详细回忆.分别讲出诱发事件A,不适的具体结果c和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并解释为何自己有如此的观点.通过让求助者回忆,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新理智分析自己的观点.让求助者回去后再做一次类似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想一想如何用积极的行为方式去对待别人对自己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何用新的行为方式分析和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并构想一下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如何的结果,并让黄某讲述并罗列自己不合逻辑的认知.8.2.3第5,6,7次咨询(2016年9月17日—10月8日)(1)任务
进一步改变求助者习惯性的非理性思维认知,尝试新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改造和各种人际关系交往中,处理发生中的一些事情,重新认识与家人、同村人的关系.(2)过程
求助者在第三次咨询时能换位思考问题了.“家人及同村的人,关心我,是对我的关怀帮助,并没有取笑我,难为我的意思。咨询师对他的想法给予赞赏和鼓励,并进一步引导他分析造成人际关系敏感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当时,就觉得他在取笑我.因为我经常独来独往,很多人都用怪异的眼光看我.咨询师:你也觉得自己怪吗?其实一个社会人是不可能没有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心理学家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化解心理问题的三大系统”中,社会支持的重要地位,你认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你快乐起来吗? 求助者:我开始想封闭自己来保护自己,现在看来是适得其反,现在我不但感觉苦闷和压抑,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衰弱.我现在认为缺乏与别人沟通,缺少社会支持对自己是有害的.咨询师接着针对才某因失去改造信心等激发心理冲突的生活事件分析,除了劝导,启发外,结合才某注重健康的特点,引导才某试着把改造当成矫正自己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实现身心健康,促进自己成长的手段.协助才某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端正对挫折的看法,调节并改善心理问题,帮助其用恰当的方式面对挫折,走出困境.最后,还通过对其领悟能力较强,劳动能力强,有上进心等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提高求助者的改造信心,此次咨询使才某不但缓解了心理冲突,还树立了改造信心,积极主动地实施治疗方案,促进身心健康.(3)布置咨询作业
要求求助者主动与别人交往,发挥自己的特长及爱好,积极参加监区开展的娱乐活动.通过打扑克,做手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走出自我封闭的误区.通过审视自己的过往故事,获得人生新的感悟.在回忆时会释放出积极的强有力感情的记忆,使才某领悟到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对自己的情绪及行为负有责任,只有改变不合信念和不适当的行为方式,才能减轻或消除他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8.2.4第8次咨询(2016年11月8日)(1)任务
巩固咨询效果,使其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完成社区服刑任务,回归社会,结束咨询.(2)过程
求助者反馈自己已开始与家人及同村的人主动沟通了,还主动参加了几次娱乐活动,与别人交往时心情开朗,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感.特别是对家人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认识到自己犯罪本身就与自己心理不健康有着必然联系,社区改造是一个学校,我要把刑期当学期,用心把自己改造好,争当一名合格的公民.家人的关心其实都是为了我号,我应该感谢家人们.”咨询师鼓励求助者相信自己的改变和成长,鼓励其能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地纠正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运用合理的认知和行为处理好一件事情,及时给自己奖励进行强化.因为考虑到作为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在特殊环境中,要真正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还需要家人的帮助和支持,为了巩固矫治效果,咨询师与家属共同制定了进一步跟踪,协助方案: 一是,严格保密原则.从尊重人格的角度出发,建议家属不要在黄某前谈论其求助咨询师的前因后果,也不要向其他无关人员透露黄某求治的情况;二是,帮助,支持改造.黄某与性格开朗,脾性较好的同村人,并适时邀请同村的人与其交往,鼓励黄某参加各种村组活动;三是,切实落实跟踪.要求心理辅导站人员定期做好心理辅导,跟踪改造情况,做好相关记录,有特殊情况要及时与咨询师联系;四是树立改造信心.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从生产能力强等方面人手鼓励化黄某积极改造,帮助黄某培养积极情绪,树立改造信心.9.效果评估 9.1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自述”自己心情好多了,郁闷,焦虑,压抑等得到了缓解,睡眠好转,劳动积极性也高了,并为自己制定了新的社区服刑及生活计划”.9.2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评定
黄某能够积极改造,劳动任务完成的好,与其他社区服刑人员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及时汇报自己的思想.9.3咨询师的评估
经过几次咨询,黄某表现出:能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性格变得开朗了,情绪稳定睡眠状况得到改善;遵规守纪,能积极参加劳动改造,完成生产任务.9.4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9.4.1SCL-90(90项症状清单)测试结果(标准分)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水平,心理障碍基本消除.9.4.2SDS量表测试结果:已由开始咨询前的的67分降至52分,抑郁减轻.10.启示和体会
(1)处于监管状态下的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心理紧张,压抑,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长期的社区服刑和生活的落差,容易使他们沉浸再苦闷和烦恼中,并常会因一点小事与人发生争执,或者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因此,在监狱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十分必要.(2)在咨询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特别是在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取得求助者的信任是咨询成功的第一步.随后还要通过以下方面推进咨询关系的发展:一是,引导求助者内归因,激发求助者求变的意愿;二是,咨询人员及时分析和协助,提高求助者的认知水平;三是,善于发现和鼓励求助者的改变,增强自信心.(3)跟踪落实案例教育矫治工作.一是,实行个案承包制,实现个案专人专管.对收集的典型个案全部建立个案专档,同时,指定1至2名心理辅导员开展专门的矫治疏导工作.二是,进行个案会诊,确定个案的教育矫治方向.对在矫治疏导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个案,可以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和教授,组织社区心理辅导员,相关的社区矫正监管人员等进行会诊,明确个案的心理问题性质及严重程度,统一教育矫治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 [1]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一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虞积生.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一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罗大华,何为民.罪犯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4]林秉贤.罪犯改造与心理矫治.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章恩友.罪犯心理矫治导论.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6]陈立成.罪犯心理障碍识别与处置.北京:群众出版社.2008
第三篇: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师文章
初中生学校恐怖症倾向的案例报告
摘要: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初中女学生小王,因上课回答问题时,被老师当众指责和同学哄笑,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致产生了对学校的恐怖。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小王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王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王调整认知观念,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小王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小王,女,15岁,初三学生,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二、个人成长史
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8个月会说话,1岁会走路,3岁上幼儿园,当时能背唐诗100首,深得长辈老师喜欢。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受同学和老师的喜爱,并成为班里的小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6岁以前父母同外公外婆一起住,父亲工作忙,在一起的时间少,母亲工作三班倒,多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6岁以后跟父母同住,父母关系好,对小王要求高。从小活泼外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害怕上学三个月”而就诊。
个人陈述:诉在三个月前的一次上课时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是什么,就根据当堂所讲内容猜测回答,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历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乱跳,双手发抖。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发慌,不敢进校门,遂到学校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她没有上
学,也没有请假,请家长到学校说明情况,父母回家批评了她,并要求她正常上学,次日上课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父母不放心而让其住院一周,各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出院后只要提起与上学有关的事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感觉气不够用,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则一切如常。三个月来请家教在家学习,一个人在家心情不好,常为一些小事跟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渴望能够像其它同学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她克服对上学的恐惧心理。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上学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妈妈反映:小王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她,但自尊心比较强,接受不了别人的批评。自从被老师批评后,一提起上学就不高兴,身体不舒服,能在家学习,接受家教的辅导,跟亲友交往正常。
五、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选择测试为SCL-90、SDS、SAS。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2.3,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2.5,抑郁2.7,焦虑3.9,敌对1.4,恐怖3.1,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5个。
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2、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粗分45分,标准分56分,提示有轻度抑郁。
3、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六、评估与鉴别诊断
1、评估:学校恐怖症倾向 评估依据[
1、2]:
(1)对上学表现出明显和持久的恐怖,恐怖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时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一想到上学就会出现惊慌,感觉气不够用等感觉恐怖的症状。
(3)出现学校恐怖有三个月的时间,且与创伤事件有关。(4)对恐怖的处境——学校有回避行为,造成社会功能轻度受损。
(5)自己知道惧怕上学过分、不合理、不必要,但无法控制。(6)有自知力,能够主动求医。(7)智能完整,能够在家完成学业。
2、鉴别诊断[3]:
(1)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小王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抑郁症相鉴别:小王虽有情绪低落,但不是主要症状,也没有兴趣缺乏、自罪自责、自杀意念等症,因此可排除抑郁症。
(3)与焦虑症:焦虑症和恐怖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两者不同。形成恐怖症的焦虑是由特定的物体或处境引起的,为了减轻焦虑有回避行为。焦虑症的焦虑是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
七、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1)求助者15岁,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自尊心比较强,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且内容容易泛化。
(2)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
2、社会原因
(1)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形成了我是可爱的、完美的,别人不能批评我的错误认知。
(2)经历了对小王来说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
3、心理原因
(1)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2)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批评,一旦老师批评自己就受不了,感觉糟糕至极。
(3)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上学后不会回答老师的问题,害怕同学们取笑。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老师批评的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
八、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4]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小王对上学、对老师和同学的惧怕。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变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2、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其次改变其对学校的恐怖行为,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咨询方法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上学,内在却是由于完美主义倾向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极易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
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交小王及其监护人一份,告知求助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小王及其监护人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遵守合约等。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3)咨询时间和费用
经商定每周日17:00-18:00为咨询时间;由于我们是市妇联属下部门,所有咨询都是免费,没有存在缴费问题。
九、咨询过程:
1、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小王,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小王的 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小王尽情倾诉,与小王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2、咨询阶段(1)分析问题 第三次咨询 目的:
①加深咨询关系。②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小王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她产生学校恐怖的原因,布置家庭作业:
①再现事件,找出当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内心想法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越细越好。
②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写在纸上,每天大声朗读5遍。(2)治疗的实施
第四次咨询: 目的:
①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②学会放松。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积极自我暗示。反馈咨询作业:小王说当听到要当众提问时,就立刻想到“我一定要答好”、“答不好会被同学和老师笑话”、“多没面子呀”。可越想越觉得烦躁不安,浑身紧张、发抖,越想“千万别紧张”就越紧张。小王说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很困难,有的是问同学后得知的,大声朗读5遍后感觉挺好的,发现“原来我也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
认知重建:帮小王识别造成害怕上学的上述消极思维,以及它们出现的场合,识别紧随消极思维之后的问题行为,帮助小王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并建立理想的或积极的思维。
如“我也是一个普通学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即使我没有回答好问题,老师和同学也不会笑我的”、“我相信我能行”等。
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的方法,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无论何时,当出现紧张状态时,都去想放松,通过肌肉的行为放松从而达到心理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
①继续大声朗诵优点并积极体会;
②回去后按照咨询师所教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迅速放松全身的目的。
第五次咨询:
目的:
①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②建立焦虑事件等级,并开始实施系统脱敏。方法:会谈、系统脱敏法、积极自我暗示。
过程:找出小王上学过程中感觉恐怖的环节,按各环节的恐怖程
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恐怖程度根据0-100单位计。
咨询师:现在想使用一张焦虑等级量表来测量你对上学的焦虑程度,表上有0-100单位,0是绝对平静,100是极度恐怖,即惊恐体验。那么你现在的焦虑程度大概是多少呢?
求助者:(想一想)10吧,因为我是害怕上学来找你的,跟你在一起,感觉与学习有关,所以我就感觉紧张。
咨询师:晚上准备明天要上学的东西,整理书包呢? 求助者:15-20。„„
根据同小王的谈话,共同商定建立的焦虑等级为9级:上学前一天晚上睡前20、早上起床30、出家门40、上学的路上50、学校门口60、教室门口70、坐到座位上80、跟同学讲话90、上课老师提问100。家庭作业:依据设计的焦虑等级,让求助者回家做想象练习,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第六至十次咨询:系统脱敏治疗[5] 分为两个过程: ①想象脱敏。
通过想象唤起小王对上学的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值为止,每次可进行1-3个等级,视情况而定。
咨询师:现在开始放松,当你感觉全身肌肉已经放松之后,伸出右手食指告诉我。
求助者:(5分钟后伸手示意)咨询师: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求助者:0。
咨询师:好,现在闭眼想象你收拾书包,准备明天上学,情景在脑海中出现时请食指示意。
求助者:(30秒后伸手示意)
咨询师:现在的焦虑程度是多少?
求助者:10。
„„
按照以上建立的焦虑等级逐步脱敏,在想象中反复呈现情景,直
到焦虑程度降到0,一次治疗可以推进几个等级,经过5至6次的脱敏治疗,小王在想象老师提问时不再感觉焦虑紧张。
②实际情景演练
在想象训练达到目的后,由母亲陪同进行实际情景演练,从以下几个情景观察小王的恐惧反应:从家里出发准备去上学;坐平常所坐的公交车上;走到学校门口;进入学校;走到教学楼前;走到自己的教室门前;进入教室。在每一个具体的情景中,如果小颖出现恐怖反应,则就地进行放松训练,达到完全放松状态时再进入下一个情景。
3、巩固与结束阶段
第十一次咨询,施测SCL-90,SDS、SAS,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小王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小王的成长。
十、咨询效果评估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上学时不再感到害怕了。
(2)爸爸妈妈的评价:能够主动去上学了。
(3)他人评估:老师同学反映,小王并能够进行正常的师生及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象以前一样上课,并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4)治疗后心理测验的结果:
①SCL-90:躯体化1.9,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1.7,抑郁1.7,焦虑2.0,敌对1.4,恐怖1.9,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49;阳性项目数36个,除焦虑外,其它各因子分在常模范围。
②SAS:粗分40分,标准分50,提示没有焦虑; ③SDS:粗分36分,标准分45,提示没有抑郁。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小王的学校恐怖,改变了其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增强了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小王及父母说为了以后能够较好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提出还需要继续进行长期的心理咨询,与咨询师共同商讨了中长期的咨询方案。咨询的方法以认知疗法为主,配合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提高求助者对
自我的认识水平,发掘个人潜能,逐步通过对人格的完善,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十一、总结
在本案例中,咨询员与小王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全面地掌握了小王的情况,取得了小王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小王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小王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咨询员针对求助者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在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协助小王调整认识观念,从而改变了小王的负性情绪。并采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了小王对上学的恐惧情绪和行为,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第四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范文
某女,36岁,已婚,有一女,10岁.自述性格内向.不会反抗.生气时,只好往肚里吞.丈夫脾气比较暴躁。3月前因做“美人K”丢失了一辆摩托车,直销产品“美人K”货积压,导致心境低落,再加上和公公婆婆不和,与丈夫争吵,出现兴趣减低,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活着没有意思.半月前,经朋友介绍来到本咨询室求助。
初次印象:客人面容憔悴,衣服不整,虽来自城市富裕家庭,从穿着打扮上来看,似农村女性,但又没有农村女性因劳累所致的肤色苍老感。开始的时候,欲哭无泪。
初次咨询客人谈及公公和婆婆的关系,在家里公公脾气比较暴躁,说一不二,并爱管闲事,客人在家里感到不自在.刚开始结婚时,自己还会做饭,来到公公家以后,公公做饭比较好吃,女儿和丈夫也比较喜欢。所以自己由于做不好,长期下来饭就不会做了。现在虽然看不惯公公和婆婆,但由于自己没有自立的能力,不敢提出来单独生活,尽管没有住在一起,但吃饭和孩子上学是公公和婆婆照顾的。所以目前离不开他们生活。
本次治疗主要解决客人的抑郁情绪,改善客人的 心境。因客人有自杀的念头,在咨询的过程中,着重探讨了自杀的危害及对家人的影响,自杀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客人表示理解,最后嘱三天后来诊。
第二次咨询,客人如约再次来到咨询门诊,述说心情好了许多,但仍然有想死的念头。再次来诊。
这次咨询客人仍有疑问,特别是针对咨询师的信任,客人来诊之前,曾在本地某医院精神科治疗,诊断为抑郁症,给予“百优解”治疗,客人因害怕服药未尊医嘱。回家后,找到一些小报,得知该病需心理和药物同时治疗最有效。并说出了初次来咨询的动机。
根据咨询师和客人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本次咨询除继续收集相关的发病资料之外,着重探讨了家庭的关系模式,找出客人抑郁的家庭和环境的原因以及个体内在的情结。在这次咨询中,使用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首先了解客人幼年的家庭模式,在童年客人兄妹四人,二兄一妹,父母经常地吵架,从小就在父母面前畏畏缩缩,从不敢大声的说话,感觉父母比较疼爱妹妹,妹妹健康活泼。小时侯每当父亲打哥哥的时候,非常地害怕,不敢说话,在家里无论对错,都会逆来顺受。目前在公婆家,公公比自己的父亲脾气不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感觉到他吹毛求疵,所以在公婆家更不敢说话。后来感觉就连丈夫的弟弟也欺负自己。自己很没有地位。其实自己也感觉到公婆更喜欢自己自强起来。
这次咨询继续纠正情绪障碍,改善心境。
第三次咨询,五天后,客人再次来咨询,述说仍有自杀念头,但情绪有很大改善,面容不在象先前那样憔悴。衣着打扮有了讲究,并主动上街买了一件新上衣,感觉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这次咨询仍然是用沙盘游戏了解客人的情况,在家里,在丈夫面前,客人象一个孩子,不会
主动关心丈夫和女儿,更不会主动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用丈夫的话说,客人和女儿不象是母女,更象是姐妹。自己和丈夫的关系更象是父女的关系,自己只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爱,而不会奉献自己的爱。再者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丈夫和家庭,只知道工作,自己的心一直在外面的世界,并感觉在单位也不会和同事相处,通过这次咨询客人了解了自己的一些性格的弱点,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后并有了改善这些性格弱点的意向。
第四次咨询,客人述说心情大好,谈及伤心之处,也没有了先前的过度悲伤和痛苦,但客人仍心急,并述说自杀的念头,再次担心心理咨询的效果。
在这次咨询中逐步了解到客人的情感空虚,虽然自己很爱自己的丈夫,但对丈夫的暴躁脾气不能容忍,但又不敢或没有反抗的欲望,长期以来,受到了压抑。曾在2001~2003年单位与土耳其一家公司合作,有一土耳其人长的很象丈夫,又比丈夫温柔、体贴,内心生爱慕之情,这种心情只是保留在内心,情感并没有出轨,客人说出了这些话,内心就轻松了许多,在治疗中,客人感觉如坐云雾里,通过治疗师的协助,改善了客人的意象,并加以整理,客人最后感觉清醒,头脑不在晕胀,心情改善。
第五次治疗,这次治疗,直接把客人带入到了治疗的场景,客人突然说出了难以启齿的经历(客人的信任提高了)在儿时,大约4~6岁,感觉已经记事了,那时自己穿的 是 开裆裤,有一天,一位邻居家的大男孩子,比自己大5~6岁,想背着自己,在他背自己后,用手摸着了自己的私处,顿时疼痛难忍,由于胆小,不敢述说,也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件事就被压抑了二十多年,从没有被想起来,在前些日子,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中念头老是挥之不去,又不敢告诉丈夫或其他人,用客人的话说,打死我也不敢说。目前的困惑是感觉这件事对不起丈夫,感觉自己对丈夫不应该有任何的隐私,又想告诉他又怕告诉他,所以这种想法就老是纠缠在脑海里,这次治疗通过宣泄客人的情绪,彻底地改变并有了转机,两天后客人打电话来,说出了内心对咨询师的想法,有一种很想见咨询师的念头,并说现在开始对咨询师信任了。
第五次治疗仍然是用的情景重现技术:先引导客人出现意象,然后重新体验当时的情景,用现实的感受重新评价,并教育客人改善原来的看法。
第六次治疗:
这次治疗仍然使用心理分析,采用意象对话。客人无意识里已经有了 反抗能力,心理开始成长,只是处理问题 的方式方法还不当。
开始看房子,客人找不到门,有丈夫在挡着,首先处理丈夫的情结,客人感觉丈夫不同意自己有心理问题,自己的父母兄妹以及妹妹的小叔子,公公婆婆都觉得自己没有病,感觉都不理解自己,所以在意象对话中,他们都依次出现,处理好了这个情结,客人开始看到了这个房子的门,并走了进去。房间比较小,窄而尖,走进去,灰尘比较多,灰暗。开始整理这个房间,首先搬动梯子,打扫房间,客人开始感觉不敢上梯子,有些担心,得到鼓励后,去梯子,然后帮她拿到了扫,开始打扫,打开窗帘,光线射近来,然后客人的意象是墙壁、桌子、椅子、条饥等,最后是毛主席像,做完后,客人的心境改善,比较愉快,出现在外面的一条小河,河水很浅,有鱼嬉戏,一会变成了人-----自己的丈夫-----变成了儿童,俩人骑在牛背上。
第七次咨询:
来访者诉说出了自己出次恋爱的经历,上中学的时候,自己只有16岁,朦朦胧胧地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初中的同学,后来两人就进入了恋爱,感情也不错,但由于对方家庭的阻扰,两人的感情被迫中断,但自己并没有后悔,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找到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但对于这次恋爱经历,始终不敢告诉自己丈夫。也就成了自己的心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分析,自己害怕告诉丈夫是受同年创伤的经历的影响,是一种儿童的思维模式,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第八次咨询:
这次咨询来访者提前来到了咨询室,来访者感觉还是有一些想死的念头,但不如以前强烈了,还有些心烦,但心烦的时间没有了先前的时间长了,比较短。仍然有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并感觉自己对不良想法有放大和缩小的习惯。
咨询师分析了来访者与人际交流的关系模式是:来访者不会和别人交流,特别是自己对情感的表达,这种模式是在儿童时期同父亲交往的关系模式形成的,在小时侯很惧怕父亲,总感觉自己没有错,别人找自己的错,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的原则是自己不找别人的错,别人也别找自己的错。但往往生活毕竟就是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所以当有摩擦的时候就会感觉是别人的错,是别人找自己的错。因为自己不会主动找别人的错。比如:在家里,感觉公公很唠叨,问这问那,自己很烦,不愿回答他,而他又什么都问,很烦,再者自己在长时期的生活中习惯了压抑自己,有什么话不会说,也不愿意说,处于矛盾冲突之中。比如:这几天心情好些了,丈夫说自己胖了,心情好了,自己就想把咨询的事情告诉他,又担心丈夫不理解,会不会发脾气,随不敢说出来。
第九次咨询:
这次咨询首先分析上次咨询来访者出现的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分析人际关系的障碍的内在原因,与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和改善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第十次咨询:
这次咨询时由于咨询师对冷空气过敏(室内有空调),有些咳嗽,来访者很细心的,很关切地询问,咨询师给予了解释,咨询师感觉到了来访者已经产生了移情,知道这是咨询产生的效果,但未给于行动,只给于解释。
这次咨询主要是巩固前几次咨询的结果,分析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并加以改善。比如:来访者不会做饭,感觉在公婆家里,公公做的饭虽然好吃,但不是自己做的,自己吃起来很不开心,在治疗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了,自己不会做饭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在结婚后,一直不敢尝试做饭造成的,当初自己是做饭的,但自己做的不好吃,而公公做的比较好吃,以后就不在敢做饭了。通过给予来访者的解释和比喻,来访者突然得到了领悟,出现了强烈的改善的意愿。本次治疗结束给予来访者SCL-90的测量。并告诉她下次分析测量和治疗的结果。
第十一次治疗
来访者如约前来咨询,感觉自己心情完全好了,家庭也比较和睦了,与丈夫及家人的关系相处也比较和谐了。自己也非常地高兴。寒暄时非常地感谢咨询师。
本次治疗之前,给予来访者上次心理测量的结果的解释。SCL-90结果如下:躯体化:2.08 强迫:2.2 人际关系:2 抑郁:1.76 焦虑:2 敌对:1.16 恐怖:1.71 偏执:1.66 精神病:1.9
与治疗前的SCL-90的结果相比来访者有了显著的改善,两次结果比较疗效呈现显著差异。说明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来访者的叙述,来访者与没有了抑郁的情绪,兴趣提高了,穿着也讲究了,食欲提高了,人际关系也改善了,特别是和公婆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这与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疗效是客观的。
第十二次咨询:
这次咨询主要是与来访者处理分离焦虑,来访者询问当自己再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否求助于咨询师,咨询师给予肯定的回答,但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来咨询,来访者同意。另外,来访者在咨询师给予终止咨询的建议时,出现了一些焦虑的情绪,咨询师告诉来访者这是正常的,并给予解释其原因。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躯体症状消除,自信心增强了,越来越多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愿意和人交往了,与家人的关系也和谐了。生活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了。
2、咨询师的评估:通过SCL-90测试,相应的因子得分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通过半年的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了目标:症状消除,认知改善,消除了儿童的行为模式,自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挖掘求助者的自身的潜力,增强了求助者的生活的动力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半年后随访,来访者心境比较好,未出现心境低落,兴趣减低,抑郁的情绪体验。感觉心境比较平和,正常地工作。同事反映也比较好。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分析.谢辉
一例毕业去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谢辉
摘要:本文主要报告了一例考研与工作选择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通过对求助者一般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矫治,经过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共同努力,求助者的情绪低落基本缓解,学习能力基本恢复,让求助者成功达到认知重建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1.来访者一般资料
王某,男,24岁,汉族,某大学三年级学生,172公分,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来自开封的一个小镇,家中有父母和妹妹。母亲体弱多病,父亲经营一家小店,性格内向、好强但身体不好,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来访者仪表整齐,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情绪低落;接触主动,说话处事节奏平稳,能详细描述自己的感受,自控能力较差;对近来的学习无信心;自知力好,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在提及自己的现状时很痛苦和焦虑,逻辑思维正常,求治心切。2.主诉与个人陈述(1)主诉
求助者说近日感到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看书效率低下,总是对着天空发呆,心情沉重,如此情绪低落、痛苦不安已两个月左右。(2)个人陈述
自己总觉得应该考上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这样才会有所建树,但是现在看到很多实际问题开始认命,觉得这辈子不会有大作为了。大一,为了证明高考不是因为能力缺失,总是想着要考研,大二,嚷着考研,可是心里总不踏实,成绩下降,有点无能为力。大三,开始了解到各种生活、就业的压力,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决定放弃考研,回家乡找工作,但是听别人说要考研心理会觉得很痛苦。
自称“我虽然做了这个决定,但我以后肯定会后悔,可是我别无选择。”“我不想让我爸妈为了我要读研而更加的辛苦,还有妹妹要上学,他们的负担太重”“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一到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但我自己又不敢松懈自己,总觉得自己的任务很重,还是要坚持学习,可效率却很低很低,经常看书走神,这样下去肯定会更糟糕的,真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 3.个人成长史
王某从小很听话,跟父母同住,母亲对其溺爱,父亲较为严格。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家里的骄傲。初中时,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忙碌,没能顾及,王某开始变得内向、敏感。怕让父母失望,王某更努力地学习,顺利进入当地最好的高中。高中成绩一直很好,老师和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可是高考发挥失常,进了三本院校。他感觉自己给父母丢了面子,心里很难受,所以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来弥补高考时的遗憾。
大一期间,王某非常努力,学期结束后拿到最高奖学金,父亲很高兴,四处夸耀。大二开始常参加学校活动,学习内容扩展,课程进度加快,于是成绩下滑,只拿到三等奖学金。大三期间,虽每天上自习,但效率总是不高,自己常对着天空发呆,若有所思,变得更加内向,不太与同学交流,大三即将结束,开始考虑大学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本来很想考研,为完成心愿,可鉴于母亲身体不好,父亲负担很重,且明显感到自己学习困难,效率很低,最终做出决定:放弃考研,回家乡工作。当其做出决定后,心有不甘,觉得自己委屈,上天对他不公,不能追求自己所想,顾虑很多。4.观察和他人反应(1)观察
求助者,相貌一般,身材偏瘦,衣着整洁;无幻觉、妄想;无智力障碍,自知力完整;面色忧郁,时常眉头紧锁,经常走神,偶尔不明原因的落泪;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表达完整,有求助意向。(2)他人反应
通过与其父母电话了解到,以前每周会打三到四通电话跟父母沟通,有情绪问题也会向他们求助,但是近两个多月,很少主动打电话,只是父母偶尔打来也没什么话讲,父母也感觉到他有点变了。通过与他同学电话了解到,以前也会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聊天,不高兴和高兴的时候都会和同学们说,学习也很认真,但近期虽然也天天去自习,但总感觉他神情恍惚,也不主动跟同学说话,经常是一个人单独活动,但也不会和同学引发冲突,就是交流的少。5.评估与诊断(1)心理测验结果
SAS:53(标准分)轻度焦虑;
SCL-90:总分147分,抑郁因子1.9分,焦虑因子2.2分(高于全国常模的2分)。(2)诊断结果
伴有轻度焦虑的一般心理问题(3)诊断依据
躯体症状检查,结果呈阴性;心境低落、兴趣不高、注意难以集中,认知产生偏差,伴有焦虑情绪,有现实原因,为近期发生;虽情绪低落,但每天仍能坚持努力学习,和同学们相处融洽,其社会功能只是轻微受损;自知力良好,有求助意愿;排除精神病、神经症、焦虑症及伴发其他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4)鉴别诊断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故可以排除精神病。
与神经症相鉴别:病程两个月左右,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记1分;求助者感到焦虑,但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记1分;其学习效率下降,但是还能继续学习,记1分,总分3分,故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其病程只有两个月左右,持续时间不长;情绪的反应并不强烈,且没有泛化;社会功能的受损程度也不大;故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与焦虑症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精神运动不安,持续时间长,大于三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6.病因分析(1)生物原因
求助者为男性,24岁,未见重大躯体疾病。(2)社会原因
家庭教育因素,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父母对他期望很高,尤其在学习上。求助者害怕让父母失望,会不利于母亲的身体健康。经历了高考失败这一对求助者来说刺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严重受挫。(3)心理原因
个性因素: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
错误认知:在人生关键时刻总会失败。
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父母会失望;觉得自己缺乏获取成功的能力。
(4)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一直被高考意外的失败所困扰。7.咨询方案的制定
(1)咨询目标:根据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焦虑情绪,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放松技术或积极的自我对话,改变其负面思维模式,增强其自信心。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发挥他的潜能,达到人格的完善。(2)咨询的方法和原理
理性情绪疗法是指通过运用教导和驳斥技术,让求助者认识到是不合理观念导致了他们的情绪困扰和行为的问题。并结合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据你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纠正。
在本个案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不良行为或情感与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有关,求助者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因为进行择业决定时激活了其早期形成的“到关键时刻总是会失败”的认知图式,加之求助者性格内向,以往一些悲观、焦虑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导致在不良刺激作用下学习和生活兴趣减退、活动减少。咨询师与其共同找出这些不恰当的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的机会去改正他们,或用新的认知方式取代,使其认知更接近现实或实际。随着不良或错误认知的改变,求助者的情况或行为表现也随之改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3)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4)咨询与费用:共为6次,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左右。在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在某校的咨询中心,无收费。8.咨询过程
(1)咨询阶段的划分
诊断评估,建立咨询关系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和巩固阶段(2)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 咨询阶段一:诊断评估(两次)第一次咨询 目的:
收集资料,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焦虑行为的临床评估,心理诊断;探求改变意愿,树立治疗信心;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过程:
a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在此过程中,求助者表现积极配合。
b 进行摄入性谈话,详细了解病史,收集来访者资料。
c从与王某的会谈中了解到其有情绪低落现象,并伴有心烦意乱、睡眠不好,施测相关心理测验,即SAS和SCL-90。
d将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做出初步判断,测试结果显示王某有轻度焦虑倾向,将测试结果反馈给王某,探讨缘由。
e在咨询过程中注意仔细倾听、表达适当的共情,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f通过电话联系其父母了解到王某近期跟父母的沟通有所减少。g布置咨询作业:制作一周的心境检查表。第二次咨询 目的:
加深咨询关系;全面收集资料,发现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使其简单了解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确定咨询目标。方法:会谈法 过程:
a先让王某谈一周的感受和作业。了解到一周有四次情绪低落,想看书,无动力,觉得自己没希望,又担心母亲的健康问题。b在一周心境检查表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对其家庭状况、生活的转折点及生活状况等进行了解。王某认为高考失利是其人生的一大败笔。
c在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原则指导下倾听王某诉说,鼓励其宣泄不良情绪,消除顾虑,说出真实情况和情绪体验,使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宣泄。
d向其简单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原理,指出自己的焦虑情绪正是因为出现了不合理观念或负性思维,并且提醒王某,情绪总是处在焦虑中会影响身心健康。
e与求助者共同商讨,确立了咨询目标。
f布置咨询作业:制作一周的心境检查表;记录自己心境变化和应激情境中出现的不合理观念或负性思维,进行自我对话,并尽量做出纠正反应。
咨询阶段二:心理帮助阶段(三次)第三次咨询 目的:
帮助王某认识到不合理观念,使其能够更加理性的思考。方法:合理情绪疗法,产婆术。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王某表示上次咨询后情绪稍好转,完成作业情况良好,能够对认知问题进行思考,认识到了自己该对自己的情绪问题负责,也知道这样的情绪对身体健康不好。b让王某认识到是不合理的观念导致的心理问题。c运用产婆术与王某的不合理观念辩论
d简要介绍放松训练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让王某接受训练,体验放松后的情绪状态。e布置咨询作业:
制作一周的心境检查表;强调出现焦虑情绪时,采用深呼吸放松,转移注意力并有效控制情绪;整理不合理观念,自己练习运用产婆术与之辩论。第四次咨询 目的:
学会正确看待非理性信念,以合理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探讨焦虑情绪背后的深层认知问题;检验自动思维,改善消极想法; 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王某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能够将自己在一周内出现的不合理信念列出,并进行辩论;能够在出现焦虑情绪时,进行深呼吸放松来加以控制。
b针对王某在会谈中出现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帮助其学会以合理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信念。
c让王某想象一个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让他可以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帮助他改变不恰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d布置咨询作业:
制作一周的心境检查表;继续练习放松方法;整理自己的不合理观念,自己练习运用产婆术与之辩论;与父母分别进行沟通,得到父母的支持。第五次咨询 目的:
识别和改变消极的认知图式;鼓励合理想象;认知行为干预。方法:会谈、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与父母进行了沟通,了解到父母一直会支持自己的选择,认为到自己做决定的年龄了,最关键是自己要开心。虽然知道不管接下来会不会成功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对父母仍有一定的歉意。
b进一步检验负性自动想法,明确行为与情绪、认知的关系。引入“合理观念”,树立自信,学会自强、自立,自我肯定,客观认识自我,重新树立自我的形象,并且不断强化。c鼓励其参加学校的娱乐活动,做到劳逸结合。d继续认知调整。e布置咨询作业:
咨询同学、老师、家长,找出自己的十个优点,每天大声朗读5边;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初步职业生涯规划。咨询阶段三:结束和巩固阶段(一次)第六次咨询 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重建反应模式;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放松训练、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a反馈咨询作业及体验:
完成作业良好,说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十个优点,发现“原来我也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综合各方面的原因,还是暂时决定回家乡找工作,但并不是因为认命,只要肯努力,小舞台上也能发光的,觉得现在学习有目标,有动力了。
b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努力实施学习计划。c和王某一起探讨心理保健和潜能开发方面的问题,再次探讨如何定位未来目标、如何客观看待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激发王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动力。
d鼓励王某坚持进行放松训练,强调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正确的程序性知识的运行,同时强调,不管在任何情境下,只要他感觉到自己情绪的波动时,所应当采用的控制自我情绪。不断地巩固王某对于将来生活的规划与理想的强化,增强他战胜困难的信心。e基本结束咨询。
f布置咨询作业:进一步加强与父母心灵沟通,巩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9.咨询效果评估(1)求助者自己评估:
现在心情好多了,学习了放松练习之后入睡容易了,觉得自己的能力还是可以的,学习有动力了,肯定会打破“到关键时刻总失败”这个魔咒的,尽管有时候还是会一个人感到有点压抑,但自己会学着控制这种情绪,不让它泛滥。(2)他人的评定:
父母反映比前一阵子开朗多了,也常常打电话回家,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有把握了。(3)社会生活适应状况:
同学关系相处融洽,学习成绩有所提高。(4)心理测验结果: SAS:43分;
SCL-90:总分为126分,抑郁因子1.8分,焦虑因子1.3分。(5)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情绪低落基本缓解,学习能力基本恢复。10.总结
回顾本次心理咨询的全过程,我感到作为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尤为重要。正是由于我重视了这一点,才使本次咨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逐步缓解了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帮助他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使其现实、理性、宽容的应对人生。不足之处是自己感觉对于非言语活动把握还不够到位,但是我相信,不断的学习积累能使我更好的把握求助者的问题,更有效的帮他们应对自己的困扰。同时,焦虑症的表现有持续、全面、过度焦虑为特征,而该案例有明确的对象,故而排除焦虑症。对于此种心理问题,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