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5篇)

时间:2019-05-13 19: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篇: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二系法杂交小麦亲本原种和杂交种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短日低温不育类型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原种生产,及二者配制的二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1 部分:禾谷类 GB/T 17317-201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29371.4-2012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GB/T 17315-2011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 / T 7415-2008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NY / T 611-2002 农作物种子定量包装 3 术语和定义 GB 4404.1 中确立的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

育性受遗传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控制,一般表现为短日低温不育而长日高温可育。短日低温条件下,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自交结实,可用于二系法制种。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育性恢复,可用于自身繁殖。3.2 恢复系

雌雄蕊发育正常,给不育系授粉后所产生的杂种一代育性表现正常,能够自交结实,并具有较强的优势。3.3 亲本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统称为杂交种的亲本。3.4 二系杂交小麦

指利用小麦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作母本,恢复系作父本配制的杂交小麦,又称光温型二系杂交小麦。4 亲本原种生产 4.1 不育系原种生产

选择高度稳定不育的单株作为核心种,建立核心种→原原种→原种繁殖体系。4.1.1 核心种的建立

根据不育系其植株形态和开花特性选择若干典型单株,利用人工气候生长箱人工控制光温实验筛选出光温转换阈值较高的不育系单株(株系),或在不育生态区筛选出的不育度达99%的高度不育单株,确定为核心种。4.1.2 原原种繁殖

核心种确定后,一部分种子进入低温库保留,另一部分用于原原种的繁殖。原原种也将部分保留,另一部分进行再繁殖,从而形成原种并进入大面积制种生产当中。4.1.3繁殖地块选择及要求

在京郊及类似地区选择优良地块,空间隔离要求在制种区域50m以上的范围内不能有其他小麦品种,适当晚播5-10天,稀播,春季时追肥2次,对株行、小区繁殖田在开花前田间应设屏障隔离,并按要求田间去除杂株。4.2 恢复系原种生产

根据恢复系株、叶、穗、粒四型和茎叶色泽,选择具有典型性、一致性的单株建立标准株。

生产繁殖时参照GB/T 17317-2011《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标准执行。5 杂交种生产 5.1 亲本选择

不育系、恢复系种子应选择原种。5.2 基地选择

5.2.1 适宜制种区域为北纬33度以南。

5.2.2 杂交种生产要选择条件适宜的单位,建立制种基地,并保持相对稳定。5.2.3 制种地块要选择隔离条件优越,土壤性状良好、排灌系统完善、气候条件适宜、基础设施配套、无检疫性病虫害、集中连片的田块。5.3 隔离的设置

为防止串粉,空间隔离要求在制种区域20m范围内不能有其他小麦品种;屏障隔离需5m宽以上,高度在2m以上。规划隔离必须实地考察,在播种过程中严格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4播种方式 5.4.1 行比播

根据父、母本的性状特点,株高差异在10~20cm之间的组合,可采用父、母本按不同比例,依次相间行播的形式进行播种,结合当地播种机械,父本播种行数为2~6行,母本播种行数7~16行,要求母本播幅宽度最多不超过2.5m。5.4.2 混合播

根据父、母本的性状特点,株高大于20cm的组合,把父本种子按合理比例混入母本种子中进行混合播种。父本在混播中的比例占8%~15%左右,而具体所占百分比,要通过父本植株分蘖力和成穗力大小来确定。6 播种

6.1播期:10月5日至15日

6.2播量:根据制种亲本特性,和亲本种子的芽率、千粒重等因素确定播种量理论值。要求:亩基本苗在15至20万间,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6.3 播种深度:控制在4-6cm,过浅会因表层易跑墒造成出苗不匀,过深会造成出苗弱且不匀。

6.4 播种质量:要求足墒播种,播后镇压,达到出苗均匀,大小一致。7 花期人工辅助赶粉(建议增加赶粉方式)7.1赶粉时间

在父本始花至终花期间,每天上午8∶00~11∶00、下午3∶00~6∶00时各赶粉4次以上。7.2赶粉方式

利用长绳赶粉,准备直径2cm的尼龙绳(尼龙绳的优点:绳体表面比较光滑,拉动时对小麦植株的损伤小;遇水后自重增加很小),每根长度为30~35米。两人一根绳为一组,所有组“一字”排开拉动长绳前行,组与组间衔接紧密。7.2赶粉要求

赶花粉是提高异交结实率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落实专人专管,每块田的赶粉人员要固定;赶粉时要使花粉均匀地散落到母本柱头上,即赶粉人员要求匀速行走;赶粉时不得随意踩踏、损伤小麦,必须按照第一次赶粉走过的道路行走。

赶粉期间如遇降雨天气,雨量大到无法在田间工作,降雨当天可暂停赶粉,雨停后的第二天须较往常早进田赶粉,即7∶00就要开始赶粉。因为,雨后小麦会在第二天提前开花,而且花粉量会很大。8除草、去杂、去父本

采用小麦专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相结合,及时除去制种田中杂草。采用小麦专用除草剂需在年前进行。

从小麦抽穗开始,利用人工及时除去制种田中与父、母本有异的小麦植株2-3次,确保制种纯度。

采用混播制种的在授粉结束后20天内去除父本穗。9 有效的应变措施 9.1 及时腾茬

适时播种是二系杂交小麦制种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求前茬不要播种晚熟的玉米或大豆等作物,要及时腾茬。9.2 做好群体调查

做好冬前及初春的田间群体调查,对群体不足者及时按照每亩5-10斤的用量追施尿素。10 收获

一般在小麦籽粒腊熟期后开始收获,注意防止收获时遇雨而穗发芽、收获及运输过程中的人工或机械混杂,收后经晾晒和加工处理后及时入库。

第二篇: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确定了优质小麦生长的目标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指标、栽培技术、灾害预案与补救措施、适时收获。

本规程适宜豫北生态麦区及其生态条件相似麦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DB41/T316 优质强筋小麦平衡施肥技术规程 DB41/T317 优质强筋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 DB41/T315 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3、目标产量及其构成

2.1目标产量:500公斤/亩以上。2.2每亩穗数:40-45万; 2.3每穗粒数:33-37粒; 2.4千粒重:45克以上。

4、生育指标

4.1播种出苗:小麦壮苗越冬的指标为:半冬性品种苗龄六叶一心至七叶,单株分蘖4个以上;弱春性品种苗龄五叶一心至六叶,单株分蘖3个以上;小麦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上中旬。9月底至10月初这段时间,一般年份降水量较少,应浇好底墒水,实现足墒下种。具体气象条件为:日平均气温在17℃左右,5CM地温16-21℃时播种为宜,适宜播种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

4.2返青拔节期:小麦一般在2月20号左右开始返青,主茎叶龄七叶一心左右,亩群体在70-80万;3月中旬小麦开始拔节,拔节期亩群体应达到100万头左右。早春气温变幅较大,应抓好预防“倒春寒”措施的落实;春季干旱少雨,小麦拔节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齐头并进,需水需肥较多。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拔节期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0%为宜,4.3抽穗开花期:孕穗---抽穗期是小麦的需水高峰期,需水量为120mm,土壤相对含水量在 60-80%为宜。要求日照充足,日平均气温16-21℃,相对湿度在70-80%。

4.4灌浆成熟期:小麦灌浆后期一般受干热风影响较大,应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叶面喷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延长叶片功能期,小麦一般在6月上旬进入蜡熟期开始收获。灌浆期的最适日平均气温20-22℃,该期要求光照充足,土壤相对含水量60-80%。成熟期的日平均气温20-25℃,风静天晴对收获有利,应注意防止降水引起穗发芽。

5、栽培技术 5.1播前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水平较高的壤土作为高产创建田块。土壤养分含量要求有机质含量>1%,速效氮>0.9g/kg,速效磷>15mg/kg,速效钾>100mg/kg。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翻整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大、中型拖拉机的作用,加深耕层,要求耕深20---25cm。整地质量达到“深、净、细、实、平”标准,田块做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拉。

5.2种子处理

5.2.1品种选择:选用半冬性中熟,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综合抗性(抗寒、抗干热风等)好的矮抗

58、周麦18等小麦优良品种。

5.2.2种子质量:精选种子是实现苗齐、苗匀、苗壮的基础。种子全部由正规种子企业提供,确保所选种子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5.2.3播前处理:全部使用包衣种。5.3播种

半冬性小麦的最适播期为10月10号左右,最迟播期不超过10月25号;弱春性小麦的最适播期为10月20号左右,最迟播期不超过10月30号。采用机播耧播种方式,进行严格的标准播种,亩播量7-9公斤。全部使用适乐时拌种,且做到足墒下种。亩基本苗达到16-18万株。

5.4肥料运筹

5.4.1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3-4方,“沃力”牌小麦配方肥25~30公斤或碳铵40~50公斤、过磷酸钙50~6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氮肥分配比例为,底肥40-50%,追肥60-50%;磷钾肥底施70-80%,追施30-20%。玉米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还田量为300公斤/亩。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应加大氮肥施用量。

5.4.2追肥: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后,结合浇水亩追氮磷钾复合肥30-40公斤;4月底-5月初小麦扬花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4公斤左右。4月底-5月中旬,结合小麦防病治虫,每亩叶面喷施1-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加天丰素一袋50公斤溶液2-3次,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

5.4.3水分管理:根椐苗情、天气和土壤墒情浇好冬水、拔节水、扬花水。底墒充足时,原则上不浇 越冬水。底墒差,播种后至封冻前若无充足降水,一般在小雪至大雪期间(日平均气温2~5℃)浇好越冬水,浇后要及时划锄保墒。一般于3月中下旬小麦拔节后浇水一次。4月底-5月初小麦扬花期浇好扬花水。5月中旬以后不再浇水,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5.6田间管理

5.6.1划锄:冬灌和春季浇水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根增蘖。

5.6.2镇压:冬前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用石磙在晴好天气上午10点以后、无霜冻时进行碾压或人工踩压。

5.6.3化控防倒伏:对群体过大且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起身期(3月上旬)亩用“多效唑”30克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一定做到不漏喷不重喷。

5.7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5.7.1病害防治

小麦病害主要有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等。①全蚀病:在小麦萌发时即可感病。防治方法:一是小麦整地时,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3公斤加干细土20公斤撒施;二是用2%立克秀或2.5%适乐时拌种。

②纹枯病:2月下旬小麦返青后,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75克对水50—75公斤,对茎基部均匀喷雾。③白粉病、锈病、赤霉病

白粉病一般发生在4月中下旬,发现有发病中心的麦田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50公斤及时喷雾防治;加强条锈病监测,发现发病中心立即施药防治,方法同防治白粉病;赤霉病以预防为主,小麦抽穗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扬花后再喷一遍。

5.7.2虫害防治

①对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和金针虫)防治

一是大力推广种子包衣技术;二是对地下害虫和小麦吸浆虫并重或单独重发区,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40%辛硫磷乳油0.3公斤,对水1-2公斤,拌干细土20-25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撒后耕翻。

②小麦吸浆虫

除搞好播种期防治(防治方法同地下害虫)外,重点搞好蛹期防治和穗期的成虫补治。即在4月20日左右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毫升加水5公斤拌干细沙土20公斤顺垄撒施,撒后及时浇水;抽穗后,当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见2-3头成虫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成虫,间隔2—3天喷一次,连喷3—5次。

③麦穗蚜

当百株有蚜500头,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3%啶虫脒乳油45~60毫升加水喷雾。

5.7.3化学除草

小麦二叶期后(11月中下旬),亩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商品名盖阔)1~1.8克对水30公斤均匀喷洒。以雀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6.9%骠马乳剂60~70毫升进行茎叶喷雾;以节节麦发生为主的麦田用3%世码水分散粒剂30克进行茎叶喷雾;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用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毫升进行防治。春季化除要在3月10前结束。

6、灾害预防与补救技术 6.1冻害

6.1.1预防小麦冬季冻害

①选用半冬性品种或抗寒性好的丰产弱春性品种。②适期晚播,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播种要做到足墒下种、适期、适量播种。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播种过深和播量过大会导致植株细弱而加重冻害。

③冬前镇压。11月中旬叶龄已达5叶以上的弱春性品种麦田,可用石磙在晴好天气上午10点以后、无霜冻时进行碾压,抑制地上部分过快生长,控制发育进程,防止冬前拔节。

④科学化控。对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在11月上中旬,每亩用15%多效唑20~40克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6.1.2预防“倒春寒”

①适期晚播:针对近年来气候变暖,小麦冬前易旺长的实际,采取适期晚播技术,可有效预防冬前旺长、减轻“倒春寒”危害。

②合理化控:对群体大于60万头的麦田,3 月上旬小麦起身期,亩用15%多效唑30克,对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提高小麦抗寒能力,喷洒时一定注意不漏喷、不重喷。

③适时灌水: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若小麦早春遭受冻害,立即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

④叶面喷肥:起身期亩喷施磷酸二氢钾、天丰素或硕丰481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性。叶面喷肥可与防病治虫相结合。

6.2预防小麦干热风

孕穗至灌浆期,亩用喷施1-2%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加天丰素一袋喷洒叶面,间隔7天喷洒一次,延长叶片功能期,预防干热风。

7、适时收获

7.1收获时期及方式:6月3-10日,小麦蜡熟中后期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及时收获,并做到分品种单收、单打、单贮,防止机械混杂,降低小麦品质。

7.2晾晒及仓储

小麦收获后,及时晾晒,防止发霉变质。籽粒应选用三合土麦场翻晒,禁止在柏油路上翻晒,以保证小麦的品质。

仓储:在储藏技术上,一般采用趁热密闭贮藏方法,以有效地控制虫、霉危害,延缓小麦的陈化过程。入仓前要满足下述条件:一是小麦籽粒的水分必须降到12%以下,二是高温密闭的时间一般为10—15天,视粮温而定,如粮温由入库时的50--52℃降至40℃时,继续趋于下降,视为正常。

第三篇: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谯城区绿色食品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麦每亩单产400公斤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原则和要求,以及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一、基本条件

1、土壤条件。选择土层较厚,质地为壤质、轻壤质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O.08%以上,碱解氮60毫克/千克以上,速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速效钾100毫克/千克以上。

2、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环境条件(NY/T391—2000)要求。灌溉水选用地下水源。

二、主要技术指标

(一)播种前准备

1、选用良种:选用经审定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早茬地选用皖麦38号;中茬地选用豫麦69号、烟农19;中晚茬地选用豫麦47号、豫麦70号;晚茬地选用郑麦9023。

2、配方施肥。亩底施腐熟有机肥3立方、复合肥50公斤,或尿素18公斤、过磷酸钙70公斤、硫酸钾20公斤、微肥1公斤。有机肥不足时亩补施饼肥50公斤。

3、精耕细作。采用机耕,耕深23-25厘米,打破犁底层,耙透整平,达到寸水灌满田。同时提倡深松机深松,增加蓄水保墒能力。土壤墒情不足时先造墒,再整地,后播种。

4、防治地下害虫。在耕地时捡虫,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采用药剂防治,犁地用辛硫磷拌饼撒施,每亩用量100-250克,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同时,在播种时,选用包衣种子或用小麦拌种剂拌种。

(二)播种

1、精少量机播。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播,播种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灵活掌握,一般早茬品种每亩播种量5-6公斤,中茬品种每亩7-8公斤,晚茬品种每亩9-10公斤。播种深度4-5厘米,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早茬地选用偏冬性品种,一般在十月五日前播种,中茬地选用半冬性品种,在十月五——十五日播种,晚茬地选用弱春性和春性品种,在十月十五——二十五日播种。尤其是抗寒性较差的春性品种播期要推迟到十月二十日以后,以免冻害。

(三)田间管理。

1、冬前。查苗补缺:出苗以后及时查苗补种,对断垄的立即用同一品种带水补种或浸种催芽补种。地头、地边补种整齐,疙瘩苗进行疏苗清理。中耕划锄: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根系生长。适时灌溉:在出苗以后至越冬期如遇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培育越冬壮苗,确保安全越冬。

2、春季(返青-开花)。及早中耕划锄: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年后及早划锄,清除杂草,松土、提温、保墒,促根下扎,利于大蘖生长,形成健苗。杂草严重时进行化学除草。化控防倒:在小麦开始拔节前喷施壮丰胺,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治后期倒伏。追施拔节肥:在小

麦第一节间开始定长至第二节间伸长时(约在三月上旬),进行追肥浇水,一般亩追尿素12公斤(纯氮5.5公斤,占总施氮肥量的40%),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注意防治小麦纹枯病、红蜘蛛、蚜虫等。在孕穗、抽穗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有机液肥或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在挑旗期至开花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

3、后期(开花-成熟)。小麦开花以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一般不灌溉,龙其是要避免麦黄水。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的防治。开花期如遇连阴雨要于雨前立即喷施多菌灵防治赤霉病,雨后再喷一遍效果更好,同时注意吸浆虫、穗蚜、锈病及其它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结合后期穗蚜、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抓好叶面喷肥,提高籽粒千粒重。

(四)主要病虫害防治

以下所列小麦病虫害不是每年都有发生,具体发生情况和防治用药时间,以区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为依据。

1、病害防治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包括有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应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药剂防治时可用20%的粉锈宁乳油每亩3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兼治小麦白粉病。

(2)小麦纹枯病

在三月上旬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每亩5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预防。

(3)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在我区不常发生,在小麦扬花期遇到连续3天阴雨,该病就会严重发生,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100克/亩,兑水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等,每亩用50%的辛硫磷乳油100克,兑7.5公斤水稀释后,拌小麦种50公斤进行预防。

(2)麦蚜

在小麦生长期,百株蚜量达800头-1000头,天敌数量与麦蚜比超过1:200时,用药剂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五)收获

注意在蜡熟末适时收获,并提倡麦秸还田。

收获时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包装、运输、贮存过程中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接触。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若进行仓库消毒、熏蒸处理,所用药剂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

第四篇: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杜敏婉

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

摘要:无公害小麦生产技术涉及小麦的产地环境选择,生产过程,包括种植、生产过程、收获,产品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无公害生产标准。

关键词:小麦 无公害生产 技术规程 标准

1、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

1.1 适宜的环境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远离主要交通干线,周边2km内没有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大气质量标准,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灌溉水质标准,农田土壤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 适宜的生态条件

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选择在小麦的主产区,种植区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结构,具备获得高产的基础。主要包括耕作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充分,通气性与保水性能良好。在无公害小麦生产中,为获取较多的无公害产品,应选择耕作层深,容重和盐含量较低,全量养分和有效养分高的土壤.2、品种类型

2.1 品种选用

根据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选用丰产性好,品质优,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河南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可选用豫麦

34、豫麦

47、豫麦50、郑麦9023等新品种。

2.2 种子处理

选用经国家和省种子审定部门通过并符合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质种子。播前要精选种子、晒种,筛掉小、秕粒;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要保证不低于95%。

3、整地

3.1 前作物收后要尽早浅耕灭茬,深度10-13cm一次。

3.2 播前10-15d趁合墒浅耕,深度10-13cm,耕后收墒。此后,有雨耙耱收墒;连旱无雨,表墒严重不足,碎土、提墒和保墒三结合,实行耙、耱、压连续作业。

3.3 地下害虫严重田块,播前进行土壤药剂处理。

土壤处理:在地下虫危害严重(特别是吸浆虫)地区,一定要在整地前施药,每亩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3-5kg进行土壤处理。

4、施肥

4.1 施有机肥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7500-45000 Kg(每亩2500-3000Kg),三分之二,随深翻入土壤,三分之一播前浅耕时溜施。

4.2 原农家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时,以每公顷22500-30000Kg(每亩1500-2000 Kg)农家肥与72-102 Kg(每亩4.8-6.8 Kg)的五氧化二磷混合耕翻施入,或15000-22500 Kg(每亩1000-1500ICg)农家肥与90-120 kg(每亩6-8 kg)纯氮浅耕时施入。坡地每亩施农家肥为15000 kg(每亩1000 Kg)以上,纯氮75 Kg(每亩5Kg),五氧化二磷90 kg(每亩6 Kg),犁地时一次作基肥施入犁沟。

4.3 种肥拌种用氮化肥用量,一般每公顷纯量不超过7.5-15 Kg(每亩0.5-1.0 kg)。用尿素拌种。播种层土壤含水量不足16%应避免拌种。

5、播种

5.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天。

5.2 播种期:冬性、半冬性品种10月10日-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5日~25日播种,若播种推迟,应采取种子催芽、适当加大播种量等措施予以弥补。

5.3 播种量:播种前要根据土壤地力、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和播种期而确定。在适宜范围内,早茬的品种每hld播量75kg-90kg。中晚茬的品种,每hm2播量90kg-120kg。

6、管理

6.1 秋冬管理:目的是增蘖、促根、育壮苗,安全越冬。

6.1.1 保苗:播后地面发生板结,应轻耙破板,及时查苗补种。

6.1.2 控旺:遇播期过早、水肥充足,发生苗稠旺长,及时采取镇压、耙麦或浅中耕。

6.1.3 追肥:对基、种肥不足,分蘖期麦苗明显瘦小发黄的田块,争取追一次速效氮肥,促弱扶壮越冬:

6.2 做好春季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

6.2.1 田间除草。免耕田播前10天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和播后芽前化学除草。拔节前杂草重的田块实行中耕除草,对长势弱的麦田追施一次拔节肥一般亩施尿素3-5kg。

6.2.2 病虫害防治。苗期至孕穗期注意锈病防治、抽穗期用药防治赤霉病及灌浆期防治蚜虫。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一要选用无公害农药,二要做到用药剂量准确,施药时期恰当,收获前30天不得再施用农药,收获前20天不得再施用氮肥和根外追肥。

在小麦病虫草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使用是导致小麦产品容易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保证小麦产品的无污染,化学药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进行,且各种农药空瓶等废弃物都集中深埋。

6.1.5 灌水

小麦3叶至分蘖期灌水,做到1次灌足。拔节孕穗期是否灌水,可视旱情而定。

7、收获

小麦蜡黄收割,收割干净,不掉穗、不掉粒,籽粒损失小。割茬低而整齐,可减少籽粒损失,且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和生长。

8、产品质量

脱谷后及时晾晒、精选,产品符合无公害产品标准。

第五篇:杂交玉米制种技术规程

杂交玉米制种技术

一、技术种植规程

1、安全隔离::隔离距离300米以上,隔离范围内出现杂玉米坚决砍除,要求集申连片种植。

2、播种:

(1)错期:父母本错期13 天左右,母本种后13天种父本(以母本种子泡水时间计算)。

(2)最佳播种时间:4月25日至5月15日,力争播期集中;依靠雨水播种的田块则必须下透雨后,及时集中播种。

(3)播种量:父本1公斤/亩,母本4公斤/亩。足数下种,确保一次全苗。剩余亲本种子严禁拿到片外种植,一经发现,无条件砍除并追究其相应责任。

3、种植规格及方法:实行塘播或条播

(1)父母本行比:1:6。

(2)父本:小墒种植,2.5尺开墒种1行。塘播:播种5—6粒,塘心距1尺,留苗2-3 苗;条播:株距4—5寸,每穴播种2—3粒。

(3)母本:3.6尺开墒种2行,下种6粒,塘心距1尺,留苗2—3苗,(条播:株距4 —5寸),确保母本株数达6000株以上。

(4)精细播种,力争全苗。若缺塘过多,则全田翻种为宜。

(5)要求育好预备苗。

二、田间管理

1、施肥管理

(1)基肥: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亩以上。

(2)种肥:施用复合肥30—40 公斤/亩,杜绝肥料裸露。

(3)苗肥:结合间、定苗和薅锄,根据田间苗情长势及时兑水浇施10—15公斤/亩尿素或30公斤/亩碳氨。

(4)拔节肥:根据田间苗情长势,亩施10—15公斤尿素兑水浇施或埋施。

(5)穗肥:结合深中耕培土亩施复合肥20—30 公斤+尿素15 公斤,离根2—3寸埋施。

(6)粒肥:酌情补施尿素5—10公斤/亩。

2、水分管理:灌好出苗水、拔节水、保粒水三水,注意中后期清沟排涝。

3、及时防治病虫害。

三、种子质量管埋

1、去杂去劣

(1)苗期:结合间苗、定苗,拔掉弱势株、可疑株、变异株。

(2)拔节期:拔除杂株、优势株、缩脚株。

(3)去雄前砍杂:彻底清除杂株、优势株、缩脚株。

(4)收贮期穗选:对不合格种子进行彻底穗选。

2、母本去雄

(1)去雄工作是确保种子质量最关键环节,做到摸苞带叶去雄(带4—5叶拔除),做到及时、干净、彻底、风雨无阻。

(2)去雄标准:穗位以上留叶2—3片。

(3)严禁使用镰刀砍除雄穗,不乱丢拔出雄穗,严防雄穗散粉。

3、适时收获:父、母本分收分晒,严禁混收混晒;及时撕苞晾晒,防霉、防混杂。

四、交售全部合格种子。

下载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规程品种代号:(YS06)一、选地、整地: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秋翻秋浇;上中等肥力,灌溉方便集中连片的地块做制种田。制种田地头设置标牌(写明户主姓名、面积、块数)。......

    小麦种子生产的纯度控制

    小麦种子生产的纯度控制 李怀记 林根旺 (河南省周口市种子技术服务站 周口 466000) 摘要:要保障小麦生产种子的纯度,选择理想的基地、使用合格的繁殖材料是基础,做好田间去杂、防......

    生产技术规程

    广西凌云县绿色食品茶叶专业合作社 有机茶生产、加工操作规程适用单位:广西凌云县绿色食品茶叶专业合作社 主要内容: 一、防虫: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利用天......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申报书.(合集)

    广西农业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申报表 执笔:何祖猛 项目名称: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承担单位:广西南繁种业有限公司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 法人代码:49970829-3 联 系 人:覃一静......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核发条件(小麦)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核发条件(小麦) 1、 注册资本 生产杂交种子的,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生产常规种子(含原种)和杂交种亲本种子的,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 2、 人员情况 必须具......

    2014年杂交种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2014年杂交种子行业发展前景分析近日,农业部办公厅推介发布了2014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其中涉及水稻、玉米等170个主导品种,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加大主导品种......

    宣州区小麦生产

    宣州区稻茬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小麦是我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万亩左右,近年来单产一直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实现单产400公斤,丰产田500公斤的目标还有一......

    小麦生产计划书

    禾久农业集团2014年冬小麦生产计划书 为保证完成2014年38000斤无公害小麦生产,特拟定本计划,具体任务和指标分析如下: 一、生产前分工以及责任 (一)以分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