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麦种子生产的纯度控制
小麦种子生产的纯度控制
李怀记 林根旺
(河南省周口市种子技术服务站 周口 466000)
摘要:要保障小麦生产种子的纯度,选择理想的基地、使用合格的繁殖材料是基础,做好田间去杂、防治机械混杂是手段,进行种子生产的全程监督检验是保障。同时,提高种子生产人员的整体素质、理顺基地与生产商的关系与产种质量也息息相关。
关键词:小麦种子生产纯度
纯度控制可以说是小麦种子生产的核心。不同于其他三项质量指标的管控,纯度控制涉及环节多、周期长,不仅仅局限于田间生产,向前可追溯到播前准备(材料种的制备、基地选择等),向后可延伸到贮藏、加工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产种纯度。笔者就此谈点个人的理解与认识,希望对种子生产者抛砖引玉。
1基地选择
基地是种子的生产车间,半数以上的纯度控制技术措施都是在这个“车间”里进行的,只有每项措施都落实到位,种子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而这些措施的实施主要靠基地来完成,因此选好基地等于成功了一半。基地的选择考察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主要是物质方面,如土地条件、农业机械、仓储、加工、交通条件等,譬如土地条件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成方连片、隔离安全、检疫安全等;软件主要是人的方面,群众基础要好,关键是基地负责人要有责任心、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有魄力、工作能力强、合作意识强。在基地考察时人们往往重视硬件,藐视甚至忽视软件因素,事实上软件与硬件同样重要,有的时候其贡献甚至超过硬件。实际工作中有些农村基地硬件条件不甚理想,但软件过硬的成功案例不少,硬件很强但屡现质量事故的也不乏其例。
2材料种
材料种的纯度是整个种子生产质量的基础(1)。只有牢固的基础才能建成坚固的大厦,“豆腐渣”基础上的建筑,即使地上部分质量再好、装饰再豪华也是“空中楼阁”。使用高纯度的材料种,各种田间去杂技术措施将简便易行、省工省时、收效好。有的种子生产者为了追求产量,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草率使用不合标准的种源,把工作重点放在田间去杂环节上,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的沉痛教训。作为常规作物的小麦种子生产播种材料必须是育种家种子、原种或大田用种的第一、二代(2),不符合规定的越代种不得作为种子生产田的播种材料。
3田间去杂
田间去杂就是将种子生产田中异品种、变异株、分离株等异质个体除去来提高纯度的技术措施,是种子生产者普遍采用的保纯措施。小麦种子生产的田间去杂主要分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分别进行。
3.1苗期
苗期去杂的时间从理论上讲是从出苗到拔节,实际操作中一般在返青前后进行。主要从叶片性状、颜色、幼苗习性等方面进行鉴别。做好苗期去杂可大大减轻后期去杂工作量,且省工、省时、节省费用、易作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拔节期
拔节期去杂主要在拔节到抽穗期间进行。这一时期的去杂重点是偏春性个体,由于与正常个体比较偏春性株生育进程明显较快,株高、株型、颜色等性状一般有较大差异,甄别起来比较容易。
3.3灌浆期
灌浆期去杂应在乳熟期到落黄之间进行,在这期间籽粒已发育到应有大小,穗部性状已完全显现,便于鉴别。该期主要从穗部性状、旗叶、株型、株高、长相、颜色等方面进行鉴定。
4机械混杂
防止机械混杂是种子生产者的”必修课”,要事无巨细,做好计划,对每一个可能发生机械混杂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杜绝机械混杂的发生。防止机械混杂主要需做好三个方面:机械清理、一库一种、安全入库。
4.1机械清理是防止机械混杂行之有效的措施,任何可导致异品种种子混入的作业器械都要进行彻底清理。如播种、收割、运输、仓贮、加工等器械和二次使用的包装物等都要彻底清理,做到不留死角。4.2一库一种是种子贮藏的起码要求。对仓贮条件做不到一库一种的企业,至少要根据各品种的数量划定品种存放区域,做到分区贮藏,做好入库计划,避免一库多品种交叉或同时入库,散落地面的籽粒及时清理并不做种用。
4.3安全入库。小麦种子入库时间紧、任务重,种子入库是生产、仓贮、检验部门最繁忙的时期,也是对基地质量管控的薄弱时期,更是纯度控制的关键时期。其工作重点是确保合格种子安全入库,防止田间检验不合格或未经田检的种子搭车入库。要采用适宜的入库方式,制定入库计划与相应的作业规程,确保种子安全入库。目前小麦种子入库方式主要有袋装入库和散仓入库两种形式。袋装入库的优点是入库时间可控性强、种子批可追溯性好、质量控制环节较多(基地收购、入库、加工等)、发现问题种子便于处理等,缺点是中间作业环节较多、费用稍高,对农村基地较为适合。散仓入库的优点是入库时间短、进度快、中间环节少、便于作业,缺点是入库时间可控性差、种子批可追溯性差、问题种子入库后处理较为麻烦。一般经土地流转的种粮大户及统一作业的农场较为适宜,一定要做到田间收获后直接入库,并加强短途运输的安全控制。
5监督检验
每个环节都要有独立于生产、仓贮、加工、营销部门之外的人员监督检验并达到相应的要求。这一点几乎所有企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机构设置,真正的监督作用企业间却千差万别,监督检验人员能否真正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产种质量息息相关。
6问题与讨论
6.1有些基地为了节省费用田间去杂采用“一炮轰”的方式全部集中在灌浆期进行,往往难以得到满意的去杂效果。
6.2与正常密度反差大的个体其幼苗习性、穗部性状等方面会有所变化,要与去杂对象区别开来,以免误判。
6.3有些种子生产者凭借“哥们”关系,或碍于面子不对基地工作进行指导检查,采用“大撒把”式的种子生产方式,对各种田间作业不管不问,完全依靠基地,乃种子生产之大忌。
6.4正确认识基地与种子生产企业的关系,保证各项措施及时贯彻落实。二者在法人资格上是平等的,在合作主体上是平等的,但在质量管理上基地必须接受生产企业的指导与管理。有的企业生产人员不能摆正与基地的关系,认为基地与公司平等,基地负责人与公司老总相当,比自己级别高,工作放不开,影响了田间管理措施的督促落实。对有特殊背景的基地要统一认识、理顺关系或进行正确取舍,确保在管理技术措施的落实上不留空白。
5.5灌浆期去杂矮杆杂株容易被遗漏,造成隐藏问题,比较严重时遗漏矮杆混杂个体会在室内纯度检验时被检出,造成被动。
5.6有的生产商缺乏纯度控制的整体认识,把纯度控制简单看成是田间去杂,把宝全压在了田间去杂上,这种做法以点代全,其效果可想而知。
5.7有的生产商根本没有种子世代概念,只追求质量指标。不管所产种子属哪个世代,只要达到原种四项指标就标注为原种。
5.8本文系笔者个人认识及意向性建议,具体技术措施还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参考文献:
(1)孔庆举、田战旗,种子质量与质量控制,中国种业,2012.9;77.(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06),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书号155066.1-28308;2006
第二篇:种子纯度鉴定
种子纯度鉴定
该鉴定方法分为七个步骤,一、样品准备,二、鉴定田块的准备,三、播种,四、定植,五、大田管理,六、样品的田间鉴定,鉴定依据是看叶形的缺刻深浅,七、鉴定结果的处理,种子纯度鉴定。
该方法与果形鉴定方法相比,节省了鉴定田面积、鉴定费用,缩短了鉴定时间,提高了鉴定的准确率。
1、西瓜种子纯度的叶形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1)、样品准备
(1.1)、编号给每个样品两个号,一是收购号,另一是鉴定号,鉴定号须密封;
(1.2)、取样取每份样品100g,将样品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室内检验,另一部分用于田间的叶形鉴定检验,将收购号放入室内检验样品中,鉴定号放入田间检验样品中;
(1.3)、装袋用白市布做成8×10CM大小的布袋,将用于田间检验的样品放入袋中封口,并将鉴定号码写在布袋上;(2)、鉴定田块的准备
(2.1)、选择田块选择排灌方便,近5-8年未种过西瓜的田块;
(2.2)、整地施肥鉴定田土块要打碎、整平,肥料一次性施足,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Kg;
(2.3)、打垅要求高垅高畦,畦宽1.33m;
(3)、播种
(3.1)、苗床的准备苗床应选择在鉴定田附近,苗床宽度不超过2m,苗床土块整平打碎,掺入适量堆肥;播种前一天下午浇透底水划平,第二天早晨将苗床切成3.3× 3.3cm的方块,并在方块中央打一小洞;
(3.2)浸种催芽将装好布袋的样品种子在50-60度的温水中浸泡2小时后,洗净晾干,装入塑料袋封口秋季常温催芽,36小时即可出芽;
(3.3)、播种前将鉴定号写在塑料标签上,并将塑料标签按鉴定号顺序插在苗床的一边,每个样品播种220株,每一小方块播一粒瓜芽,播种后覆土盖地膜;
(3.4)、苗床管理 当子叶顶土时即可揭去地膜,当幼苗子叶展平至真叶露心时即可定植;
(4)、定植
(4.1)、定植前的准备 将鉴定号写在竹牌标签上,并将竹牌标签与塑料标签对应靠在苗床上;
(4.2)、定植 起苗时,将播种用的塑料标签留在苗床上,竹牌标签随苗一起带入栽培田;每垅定植2行,单行栽培,“S”形走向,定植前先插竹牌标签,然后定植,株距16.7cm每个样品定植200株,然后按竹牌标签号码依次定植;
(4.3)、盖地膜 定植后浇足水分,然后盖地膜;
(5)、大田管理
(5.1)、肥水管理 鉴定田的肥料管理,底肥一次性上足;水分管理,一般中午幼苗叶片下垂应及时进行灌水,下雨天应注意四周沟沟相通,及时排水;
(5.2)、整枝方式 实行单蔓整枝,留一条主蔓;
(6)样品的田间鉴定
(6.1)鉴定时间 定值后20天左右,幼苗主蔓长至30cm长时即可鉴定;
(6.2)鉴定方法 以主蔓第7-8片叶为主要依据;母本叶片缺刻深度为0.5-1cm,蜡粉重,长势弱;而杂交一代缺刻深度为大于1cm,无蜡粉,长势旺;
(6.3)计算纯度…,自我鉴定《种子纯度鉴定》。
第三篇: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核发条件(小麦)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核发条件(小麦)
1、注册资本
生产杂交种子的,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生产常规种子(含原种)和杂交种亲本种子的,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
2、人员情况
必须具备2名以上经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人员(检验类别包括扦样、室内检验、田间检验);3名以上的具有助理农艺师资质的种子生产技术人员。以上人员不可借用,应当全职聘用。
3、设施设备
① 检验设施设备:应当具有固定的检验场所,面积40平方米以上。具有光照发芽箱、水分快速测定仪、放大镜、望远镜、照相机等仪器设备。检验场所和仪器设备企业必须自有产权,不可租赁。② 干燥贮藏设施:必须拥有种子晒场500平方米以上或2台以上的烘干设备,库房500平方米以上。以上设施设备企业必须自有产权,不可租赁。
③ 生产基地:具有繁育种子的良好条件,且无检疫性病虫害;杂交制种基地应有较好的隔离措施。
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申报材料和审核要求
一、应提交的材料
申请省农业厅审批的主要农作物经营许可证的,应按照相应的许可条件,提供如下证明材料:
(一)基本情况。提供企业资产评估或验资报告等注册资本证明材料,以及申请单位基本情况、单位性质、资本构成等证明材料。到期重新申请或申请许可证变更的,还应提交原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人员要求。提供经省级以上农业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种子检验、加工贮藏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复印件;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复印件。技术人员不可借用,应全职聘用,同时附全职聘用劳动合同复印件。
(三)设施设备。种子检验、加工、干燥、贮藏、营业等场所场地的情况说明、实景照片,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地产证等产权证明材料或租赁合同,以及上述设施设备的清单、实景照片和相应的发票等产权证明;制种合同、品种介绍、专利品种授权书面证明、转基因品种生物安全证书、种子生产基地介绍及检疫证明等材料。
(四)其他材料。具体办证条件中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申请材料格式要求
申请材料封面应详细注明申请事项,包括新申请或到期重新申请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申请许可证项目变更等,申请材料应附目录和编码,并按照企业基本情况、人员要求、设施条件、生产基地条件、品种说明、其他情况的顺序组织材料,提供的设施条件照片要和相应的产权证明一一对应,照片和复印件清晰可鉴。省级核发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可应一事一申请,申请表不得涂改。
第四篇: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二系法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二系法杂交小麦亲本原种和杂交种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短日低温不育类型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恢复系原种生产,及二者配制的二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第1 部分:禾谷类 GB/T 17317-201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29371.4-2012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技术规范 GB/T 17315-2011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 / T 7415-2008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 20464-2006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NY / T 611-2002 农作物种子定量包装 3 术语和定义 GB 4404.1 中确立的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
育性受遗传基因和外界环境共同控制,一般表现为短日低温不育而长日高温可育。短日低温条件下,雌蕊发育正常而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自交结实,可用于二系法制种。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育性恢复,可用于自身繁殖。3.2 恢复系
雌雄蕊发育正常,给不育系授粉后所产生的杂种一代育性表现正常,能够自交结实,并具有较强的优势。3.3 亲本
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统称为杂交种的亲本。3.4 二系杂交小麦
指利用小麦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作母本,恢复系作父本配制的杂交小麦,又称光温型二系杂交小麦。4 亲本原种生产 4.1 不育系原种生产
选择高度稳定不育的单株作为核心种,建立核心种→原原种→原种繁殖体系。4.1.1 核心种的建立
根据不育系其植株形态和开花特性选择若干典型单株,利用人工气候生长箱人工控制光温实验筛选出光温转换阈值较高的不育系单株(株系),或在不育生态区筛选出的不育度达99%的高度不育单株,确定为核心种。4.1.2 原原种繁殖
核心种确定后,一部分种子进入低温库保留,另一部分用于原原种的繁殖。原原种也将部分保留,另一部分进行再繁殖,从而形成原种并进入大面积制种生产当中。4.1.3繁殖地块选择及要求
在京郊及类似地区选择优良地块,空间隔离要求在制种区域50m以上的范围内不能有其他小麦品种,适当晚播5-10天,稀播,春季时追肥2次,对株行、小区繁殖田在开花前田间应设屏障隔离,并按要求田间去除杂株。4.2 恢复系原种生产
根据恢复系株、叶、穗、粒四型和茎叶色泽,选择具有典型性、一致性的单株建立标准株。
生产繁殖时参照GB/T 17317-2011《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标准执行。5 杂交种生产 5.1 亲本选择
不育系、恢复系种子应选择原种。5.2 基地选择
5.2.1 适宜制种区域为北纬33度以南。
5.2.2 杂交种生产要选择条件适宜的单位,建立制种基地,并保持相对稳定。5.2.3 制种地块要选择隔离条件优越,土壤性状良好、排灌系统完善、气候条件适宜、基础设施配套、无检疫性病虫害、集中连片的田块。5.3 隔离的设置
为防止串粉,空间隔离要求在制种区域20m范围内不能有其他小麦品种;屏障隔离需5m宽以上,高度在2m以上。规划隔离必须实地考察,在播种过程中严格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4播种方式 5.4.1 行比播
根据父、母本的性状特点,株高差异在10~20cm之间的组合,可采用父、母本按不同比例,依次相间行播的形式进行播种,结合当地播种机械,父本播种行数为2~6行,母本播种行数7~16行,要求母本播幅宽度最多不超过2.5m。5.4.2 混合播
根据父、母本的性状特点,株高大于20cm的组合,把父本种子按合理比例混入母本种子中进行混合播种。父本在混播中的比例占8%~15%左右,而具体所占百分比,要通过父本植株分蘖力和成穗力大小来确定。6 播种
6.1播期:10月5日至15日
6.2播量:根据制种亲本特性,和亲本种子的芽率、千粒重等因素确定播种量理论值。要求:亩基本苗在15至20万间,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6.3 播种深度:控制在4-6cm,过浅会因表层易跑墒造成出苗不匀,过深会造成出苗弱且不匀。
6.4 播种质量:要求足墒播种,播后镇压,达到出苗均匀,大小一致。7 花期人工辅助赶粉(建议增加赶粉方式)7.1赶粉时间
在父本始花至终花期间,每天上午8∶00~11∶00、下午3∶00~6∶00时各赶粉4次以上。7.2赶粉方式
利用长绳赶粉,准备直径2cm的尼龙绳(尼龙绳的优点:绳体表面比较光滑,拉动时对小麦植株的损伤小;遇水后自重增加很小),每根长度为30~35米。两人一根绳为一组,所有组“一字”排开拉动长绳前行,组与组间衔接紧密。7.2赶粉要求
赶花粉是提高异交结实率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落实专人专管,每块田的赶粉人员要固定;赶粉时要使花粉均匀地散落到母本柱头上,即赶粉人员要求匀速行走;赶粉时不得随意踩踏、损伤小麦,必须按照第一次赶粉走过的道路行走。
赶粉期间如遇降雨天气,雨量大到无法在田间工作,降雨当天可暂停赶粉,雨停后的第二天须较往常早进田赶粉,即7∶00就要开始赶粉。因为,雨后小麦会在第二天提前开花,而且花粉量会很大。8除草、去杂、去父本
采用小麦专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相结合,及时除去制种田中杂草。采用小麦专用除草剂需在年前进行。
从小麦抽穗开始,利用人工及时除去制种田中与父、母本有异的小麦植株2-3次,确保制种纯度。
采用混播制种的在授粉结束后20天内去除父本穗。9 有效的应变措施 9.1 及时腾茬
适时播种是二系杂交小麦制种的关键环节之一,要求前茬不要播种晚熟的玉米或大豆等作物,要及时腾茬。9.2 做好群体调查
做好冬前及初春的田间群体调查,对群体不足者及时按照每亩5-10斤的用量追施尿素。10 收获
一般在小麦籽粒腊熟期后开始收获,注意防止收获时遇雨而穗发芽、收获及运输过程中的人工或机械混杂,收后经晾晒和加工处理后及时入库。
第五篇:宣州区小麦生产
宣州区稻茬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小麦是我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万亩左右,近年来单产一直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实现单产400公斤,丰产田500公斤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1稻茬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视度不高
虽然水稻种植要比小麦种植辛苦得多,但农民普遍认为,种小麦收入低,而不愿投入,不愿多花工。而实际上,小麦种植不仅比水稻种植省工,而且小麦生产收益率要比水稻高的多。
1.2 稻茬腾茬晚,播期晚
由于所选用的水稻品种或栽培方式不当导致腾茬晚。有的水稻田块甚至到12月份初才收获腾茬。腾茬晚使小麦不能适期播种,越冬前很难达到壮苗标准。
1.3 稻茬整地难,导致播种质量差
稻茬麦土质粘重,通气性差,土壤结构差,耕层浅。地难整,大坷垃多,且不易整细碎,造成整地质量差。播种经常存在露籽、深籽、丛籽和缺苗断垄的现象,很难做到小麦播种均匀一致,深浅适中,造成稻茬麦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
1.4 播种量大
由于整地比较粗放,不能做到一播全苗,农民习惯于增大播种量。大播量势必导致冬前基本苗数过大,冬前分蘖缓慢,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分蘖迅速增加,单位面积的群体数量猛增,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小麦长势弱,病虫害发生加重,倒伏危险增加,导致成穗率低、穗头小、粒数少、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1.5 渍害严重,根系发育不良,后期易早衰
我区春季降水比较集中,稻茬麦田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再加上田间“三沟”不配套,致使一下雨麦田就出现积水的现象,而且雨后不能及时排水。渍害同时会使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发生,进一步影响根系的正常发育,造成根系的早衰。
1.6 施肥不合理,用药不到位
多数农民不能掌握科学的基、追肥的施用比例、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小麦各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及各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关键时期、防治方法,很多农民心中还是没有概念。
以上宣州区稻茬麦生产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得到改善和解决,使稻茬麦生产的基础环境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得到加强,才能在适应我区稻茬麦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来实现稻茬麦单产的提高。稻茬麦生产建议
2.1 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并进行播前药剂拌种
选用早熟、耐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关键,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则在我区显得更为重要。播前药剂拌种对解决播种时的缺籽以及后期的病虫草害,实现高产有着显著的效果。
2.2 选用配套的稻麦品种,及时腾茬,适时播种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同下茬小麦的品种选择相配套,保证稻田能及时腾茬,小麦在适宜的播种期播种。生产实践表明我区稻茬麦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
2.3 推广机直播,控制播量
腾茬后晾茬改墒,采用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的机直播种植方式。不但解决了“三籽”问题,还能实现播种的均匀,出苗的整齐,容易实现冬前壮苗。在适宜播期,建议播种量为12-14公斤/亩,播期推迟则酌情的增加播量。
2.4 开好“三沟”,减少渍害
做到垄宽在2米以内,横沟、竖沟、周沟,沟沟相通。沟宽控制在20厘米以上,沟深保持在30厘米以上。雨后及时排水,减少田间积水,减少渍害的发生。
2.5 科学施肥,推行氮肥后移技术
应采用“基肥足,苗肥轻,穗肥重”的科学施肥方法。推行氮肥后移技术,加大拔节肥的施用量,防治早衰,确保穗大粒多。
2.6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播种期要搞好药剂拌种。草害一般在播后进行封闭处理后,再在小麦三叶期或拔节前进行化除。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防治为主,兼治苗蚜。抽穗至开花以防治赤霉病为主,兼治穗蚜、灰飞虱。
2.7 推广普及高产栽培技术,强化农民的栽培生产技术
农民是实施农业生产的操作者,只有高产栽培技术深入心中,才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进行操作和管理,才能切实的实现高产。农民亟需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及普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相关的推广普及工作,来强化农民的栽培技术,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