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初探
文章摘要: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激励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很多美术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美术的情感态度。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学生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评价过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环节。
正文:
随着美术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现在的美术学科教学评价与过去大有不同,过去的做法过于注重静态评价通常是参加美术比赛,或教师一人说了算。现今的做法则特别关心学生美术学习的变化与成长,强调学生个人本位,评价其学习成果。下面就谈谈我在美术教学评价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由重结果的评价变为重过程的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常以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优劣通常是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只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这句话更为适用。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我在美术课上,尽量多的去给孩子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例如:说的机会,演的机会,示范的机会。只要是孩子大胆的想象,哪怕提出怪异可笑的想法;孩子投入较高热情去画画,哪怕最终的效果不是太好,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保持较高的热情,在绘画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轨迹和改变情况,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二、由单一评价变多元评价
传统上,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学生完成作品,教师一个人给与评价,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
相反的,在多元的美术教学评价里,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成果是多样的。因此,除了对美术技能技法评价外,还要兼顾情谊和认知的评价。而在评价者方面,我们不但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兼顾同学、家长对被评价者的评价,而我们最注重的是学生的自评。因此,我们现在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都是多元的。
三、由主观评价变客观评价
儿童作品是儿童一定阶段的内心世界的外现,具有儿童特殊的美术语言,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许多教师不了解儿童作品的原有特点,在美术评价上主观、武断,不够客观真实以至走上误区:
(一)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作品
传统上,不少人在评价一幅画是常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它忽略了作品的内涵,忽略了作品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而现在的评价我们应更加侧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而不是把目光只停留在表象上,一味的用“像不象”“功底深不深”来评价一件作品。
(二)以对不对来评价儿童作品
艺术与科学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科学性的错误,那几乎是随手可得:“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 “小朋友们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 “地球和太阳拉起了手”等等。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以喜不喜欢来评价儿童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来作参照,是不是学生都要向自己看齐呢?答案是否定的,学生不能成为老师的复制品。
所以,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我们应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
四、由量化评价变为质性评价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者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长处的两幅作品,我们就不能简单的以85分与85分或者是以优与优-来区分,这样只会给孩子的在心理上制造一个人为的障碍,扼杀孩子的自信心。怎样来避免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对孩子的一件作品从有创新意识,有情趣,有一定技法等方面分别去定位,突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及不足,等级不需分得太多太细。因为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区分出等级而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以提高。
五、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
导致教学评价脱离学生实际的根本原因是教师还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变化,甚至用专治、偏激的话语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上。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作品是什么样的!让孩子介绍自己的画及绘画过程中的体会、感悟等。只有与学生多交流,让学生们多交流,我们才能观察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贴近学生,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保护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及综合能力的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画、敢做,那么,我们的评价过程就不会偏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作用也就真正的落实到位了。
参考文献:
《美术学科课程标准》
《多元智能的教与学》 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
彭兴民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的方式。那么,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者,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教学活动中,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创新精神的合格人才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技法课上摆脱“像”
传统的技法课主张你这幅画画得好不好,画得像不像。如果一堂课上下来,学生一个都画得不好,一个画得都不
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如今,我们要摆脱这种坏习惯,我们应该更明确认识到让学生学习美术不是让每一位学生将来都成为画家,而是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更滋润的发展。如学生在学习美术教材第七册《水墨游戏—鸟》一课时,在讲解鸟的头部和身体形状时要求学生画出不同鸟头和身体,要求后一位学生画得不能重复前一位学生的形状,逼着学生求新求异,再让学生对不同鸟头和身体进行比较。本来,只要求学生掌握鸟的特征,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活动有益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方式,如想象、联想等打破学生的习惯性思维,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从而摆脱传统技法课的“像”。
二、创作课上突出“变”:
创作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明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重要性。可是实际运用中往往会碰到比较困难的问题,如遇到有的学生根本想不出你如何的去进行铺设让他想象,他还是“纹丝不动”。又如,遇到有的学生他想创造出立意的作品,可是他画不出,表达不出。在以前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们就让他们随之任之,这样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可以采取把好的作品进行改一改、变一变,这样同样是一种想象,一种创作,如在教美术教
材第九册《退远的色彩和变化的笔触》时可以把书中的范画进行修改,把大点改成小点,把色彩变一变,暖调变成冷调、冷调变成暖调等等。从而使学生也体会到通过想象得到一副满意的作品,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工艺课上要“超越”
小学工艺教学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工艺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和学生准备的材料。如果没有材料,工艺课的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所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不少的孩子怕上工艺课甚至不喜欢上工艺课,不仅仅是因为上一节工艺美术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还因为他们中有不少的同学实在无法达到把作品做成像真正的“工艺品”那样的精致或老师期望的效果。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就要讲究“超越”。常用的方法是这样进行的:让学生准备一只“百宝箱”,专门收集各类材料,可以是一些废旧材料,比如各类塑料瓶、化妆品瓶(盒)、糖纸、旧笔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材料(比如漂亮的彩色纸、各类小珠子、小梳子、小亮片、扣子、小卵石等),这只“百宝箱”就是学生进行工艺创作的源泉。除了“百宝箱”外,还要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工艺作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还有比制作更重要的内容,那就
是超越作品的人的因素,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以及完成作品以后的整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热情、个人的性格爱好等情感因素来赋予作品之中,而不要被制作技巧牵着鼻子走。有些比较困难的制作技巧可以不用或“绕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材料与作品的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让材料发挥超越材料自身的作用。例如教美术教材第九册《实物的联想》时,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超越自我,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制作。我讲完之后,学生拿出“百宝箱”开始制作,“百宝箱”中无奇不有,有的学生用半块吸铁石、两个铜板和一小段铁丝竟然做出一辆摩托车,过一会儿又把它变成了一个大炮;有的用扣子、小梳子做成蜻蜓,一会儿又变成蝴蝶;还有利用三角尺铅笔做成飞机再变成手枪等等,他们完全摆脱了制作技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以了“超越”。
四、欣赏课上要引入“多媒体”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是语言、文字、实物及挂图媒体的传播,即教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学生对所学的欣赏知识难以消化。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无疑为美术欣赏课打了一剂“催化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很快得以消化,而且大大加强了课堂容量。则
使美术课成为老师+课本+黑板+挂图+实物+现代教学媒体,这样就为枯燥无味的欣赏课注入了活力,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而且大大节约了时间。例如美术课本第七册《民间年画》,传统美术课最多只拥有几幅挂图,学生往往不专心,而且一节课很难讲完。而我课前先用摄像机去农村中摄一些农户家大门上的门神或家中的一些财神或一些有关年画的录像做成美术课件,课上来展示给学生们看,并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学生对民间年画知识很快得以理解消化,而且一课时顺利完成。
以上只是我对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进行美术教学的个人之见,但是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有我们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的同志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把美术教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的识字教学11
新课程标准下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论文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1、2年级要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基于这一点,本文粗浅地讲述了古代造汉字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主要讲了八种在课内识字的方法,特别是随文识字和拼音识字讲得详尽具体,还举了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还讲了在课外、生活中识字的方法以及识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下
低年级
识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提出的要求:
(一)1、2年级要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重点;
(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
(三)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主要材料。这些语言因素包括儿童熟悉的语音(口语)及生活中常见的儿童熟知的用语等。
(四)要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
(五)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图片、实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多种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有利于学生掌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讲识字方法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古代造汉字的方法。
一、古代造汉字的方法
有四种:
(一)形声;
(二)会意;
(三)象形;
(四)指事。
(一)形声。
形声是形符和声符并用的造汉字的方法,形声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或属性,叫形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符。如“晴、情”等字就属于左形右声。
(二)会意字。
会意造字法,是把和字义有关的两个(或几个)独体字或象形符号组合起来,把它们的意思合成一个新的意思,如人靠着大树,就是休。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三)象形字。凡是表示实物的,有形可像的,都用这种方法造字,如:日、月、山、水等。象形文字和绘画是有区别的,它是一种文字符号,只要用象形的符号体现出各种实物的特征就可以了。
(四)指事字。
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用指事法造出的字是指事字。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纯象征性符号构成的,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这类指事字很少;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如“刃”在“刀”加一点,表示刀口;“甘”在口内加一点,表示口中含有甘美的食物。「凶」字 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二、引导学生在课内用多种方法识字:
(一)拼音识字;
(二)看图识字;
(三)归类识字 ;
(四)情境识字;
(五)趣味识字;
(六)比较识字;
(七)随文识字 ;
(八)词串识字。下面我对八种识字方法进行讲述。
(一)拼音识字。
拼音识字有很多方法,我这里列举两种:第一种:游戏名称:开火车。适用范围: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操作过程:(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2)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北京。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例,教师在复习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第二种方法,游戏名称:摘果子。游戏适用范围: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②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
教师任读一个内容,点名请学生来摘。摘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摘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③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反面。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摘果子”的游戏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很广,学生兴趣高。游戏准备: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苹果、橘子、梨)。果子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果子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果树,教师既可以做一棵永久使用的,也可以临时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游戏操作过程:以第二种游戏形式为例。师: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个大果子。——闪,闪光的闪。生齐:我来摘个大果子。师:XX(教师点名,该生上台摘果子。)生:摘下果子读“闪,闪光的闪”,全班学生跟读一遍“闪,闪光的闪”。
(二)看图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课本配有大量的插图和字理图。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帮助孩子学习汉字。课本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只要我们进行引导,自然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孩子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孩子记忆。接着让孩子看清字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同时也强化了记忆。如二年级上册识字7就属于看图识字。下面我讲解如何看图学习“亭”、“停”:
师:诗人在公园里发现了什么?仔细看看图,再看看右边的字,你发现了吗? 生:图上是一个小亭子,右边的念“亭”,也就是“小亭子”的“亭”。我还发 现,“亭”字的那一点很像小亭子的顶尖;小亭子的窗口很像“亭”的“口”;小亭子第一层的房顶很像“亭”字的秃宝盖。
师(在亭图上显示“亭”的上半部):真得很像呢!
生:就有一点儿戏不像。小亭子是三根柱子,而“亭”字下面的“丁”只有一竖。
师:(在亭图上显示黑色“丁”字,并闪动几下)是呀,这儿是不像。请小朋友们读读“丁”字,再读读“亭”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它们的发音差不多。
师:真有意思!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有趣的“亭”字。(学生认读“亭”)
师:诗人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小亭子,你看诗人来到小亭边不走了,看左边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显示“停”字和人停小亭边图)
生:小亭子旁边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就好像“停”字的“亻”。师:人来到小亭边不走了,不走就是—— 生:停。
生:老师,我明白了。这就是人站在那儿不走了的“停”,刚才那个“亭”是“小亭子”的“亭”。
师:你真会思考,掌声鼓励。
师:生活当中我们会经常用到这个字。想想,你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或用到过这个字?
生:来到家门口要停下,不能再走了。生:爸爸开车带我出去玩,到了公园要停车。
生:经过路口时,要注意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师:了不起!懂得多,做得好。
(三)归类识字。
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如由“青”字引出的“请、情、清、晴、蜻、睛”等字的学习。
(四)情境识字。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 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利用游戏、多媒体课件、图画、音乐、表演、故事、生活展示等方式创设识字教学情境,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创设大量的教学情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五)趣味识字。
方法很多:
1、开火车读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后的生字;
2、分合法,如田里长草—“苗”字;
3、编顺口溜:如区分“左”和“右”字,可这样编:左下工,右下口;如“漏”字,可这样编:“屋子漏雨,满地是水”,既记住了它的三点水旁,又记住了右边的部分;4编字谜,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打一字”—“高”字;如“一字十八口,口里含木头。”打一字”—“困”字;
5、找朋友,把偏旁和部件拆开来,找到的就交上了朋友,还有加一加,减一减等很多方法,例如:“大”加一笔是“天”;“本” 减一笔是“木”。
(六)比较识字。
如区分座—坐
做—作 这两组字,可以进行扩词训练加以区分,还可以编一句话,最好一句话里有要填的字。“小红(坐)在(座)位上(做)(作)业。”这样让学生很快地区分开了这两组字。区分“包、泡、炮、饱”,我是采取编小诗的形式让学生记住这几个字:放学了,背着书(包)回家去/吃(饱)饭,买来一个大火(炮)/真开心,放火炮/一不留神我烫了个大水(泡)/我抱头就往家里跑/下次再也不敢了。
(七)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一定要从“三用”入手:
1、用教材优势,营造识字氛围;
2、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3、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随文识字教学操作策略: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应注意的问题:1)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尝试拼读在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拼读情况,教师范读或学生之间纠读。2)学生读生字时,注意感知字形,初步建立生字的表象。3)一定要让学生自读自练。
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区分学会和会认两类字。教师 要重点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应学会的字,而会认的字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只是感悟就可以了,换个环境也认识就达到要求。2)要求学会的字,不仅理解在本句中的含义,也可扩展延伸,如借字组词,扩展造句等。3)这个环节,理解字义是重点,因此,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根据文字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借助字典,帮助学生理解。借助直观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联系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4)注意音形义的联系。虽然本环节字义是重点,但不可忽视字音的巩固和字形的感知,为下一步分析字形奠定基础。
3、讲读之后,分析字形,指导写字。记忆字形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方法要灵活,如结构记忆法、笔画笔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最好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讨论,学生自我发现的要比教师教好的多。
(八)词串识字。
在教学中,我们要舍得拿出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尤其是诵读。诵读要“四动”即动眼、动口、动脑、动情。读懂了、读进去了,就对文本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所以要强化初读,第一节课,应拿出大块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先要把课文读通、读熟。
“词串识字”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活学习兴趣;(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初步领会词语的意思;(3)强化对本课生字词的认读;(4)将词语与实际的事物挂钩;(5)有指导的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的头脑中再现词语所标示的事物,进入词串所描述的情境;(6)熟读背诵,形成积累;(7)通过课堂上的有指导的写字练习,强化对本课生字的把握。
常用识字方法“五个一”。(1)数一数: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2)比一比: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3)分一分: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4)编一编: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5)问一问:适用于识记形声字。
三、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
1、认识街上、超市等广告、包装上的字:家长可把孩子带到街上、超市等地方,让孩子在商标、包装、招牌、广告上去认识生字,并把它们剪贴下来,制作成自己的小小识字本,带到学校来展览;
2、给实物贴上标签:例如在电冰箱上贴“电冰箱”,钟 上贴“钟”,窗上贴“窗”,让孩子根据已有经验识字。经过一段时间认读后,将标签揭下来,让孩子自己贴,检验孩子课外识字的成果。此活动受到了孩子的欢迎,他们不但认识了许多字,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强烈的识字愿望。
四、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素养。
汉字笔画固定,笔顺有规则。基本笔画8种(点、横、撇、捺、竖、提、钩、折),由此而扩展到24种。笔顺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先整体后加点。于是,只要学生掌握好笔顺规则写好字也就不犯难了。
五、识字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识字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2、复习巩固很重要;
3、学用相结合;
4、偏旁和部首的区别。偏旁是合体字中常见的组成部分,也称部件。汉字的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周围、中间都可以称偏旁。为了教学时称说方便,《常用偏旁表》中列了一些常用偏旁并冠以名称。如把“”(春字头)列为偏旁,遇到“奉、泰、奏、秦”等字时,就可以整体称说,整体记忆上边部分,然后再记认其他部分。不然就得分析为:三横,一撇,一捺或横、横、横、撇、捺。又如,右字头,记住这个偏旁,分析记忆“左、右、有、友、灰”等字时,免去了说:“左上是横、撇”这样的话。识字教学中应尽量避免一笔一画地支离破碎地分析记忆字形。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部首的创设,为编纂字典、词典提供了简便易行的序目,为使用字词典提供了方便,有利于增识汉字。部首和偏旁形体不同。有的是部首,也是偏旁。如“亻、氵、山、石、廴、穴”等;有的是部首,不是偏旁。如“比、羽、鱼、风、鹿”等;有的是偏旁,不是部首。如右字头、春字头、学字头等。总的说来偏旁多于部首。国家公布的部首是201个,有的字词典只收190左右。偏旁部件大约有五百多。偏旁和部首的用处不同。简单地说,偏旁是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部首是用来查找汉字,增识字词的。
六、识字教学小结。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识字与用字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作者简介: 毛兰,1976年2月出生于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女,汉族, 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于2007年1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1996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有14年,14年来基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期间由于调换学校,教过四年数学,现在东川区铜都中心学校田坝小学任教导主任。联系电话:***邮编:654100;电子邮箱923801387@qq.com;联系地址:昆明市东川区铜都中心学校田坝小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刘惠华 浅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成才之路, 2008,(06)。3.李玉华 低年级巧妙识字的四个小方法[J].今日科苑,2008,(02)。4.张永强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05)。
5.魏长青 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03)。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堂是抓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提高等等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建立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提供参考依据;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教研员、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新课改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纵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评价历史和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在诸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提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评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课堂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只有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发展性原则。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的眼光、专业的晶质、专业的技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形成。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向应该沿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发展,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思想,评价教师对文本价值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对语文课堂特点的把握。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反馈、激励等有效功能,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把评价的着力点最终放在课堂教学质量上,放在教师的综合素质上,放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
3.过程性原则。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看学生的最后表现,评价的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果,或把课堂教学结果作为奖励、评定教师专业水平的唯一条件,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调整教师发展的目标,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评价的目光放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教师课前对文本价值的钻研是否到位,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最后对自己的教学评估是否适度。关注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是否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4.有效性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以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现代课堂教学观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较为科学的手段,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可以为被评价者进行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要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促进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实施
1.多元互动评价。
(1)自主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主要由执教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评,对自己所认为的有效行为进行描述,把自己在课前的教材认识、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完成情况以及自己对课堂中的得失利弊作一个介绍。评价自己课堂教学之中的成功之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课方式能打破以往的评课方式,改变上课与评课相脱离的现象,避免评课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促进学校教研风气的形成。
(2)主体评价。
主体评价通常由校长、教研员、同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等方面的人员作为评价的主体,在听课后对执教者所进行的评价。听课后这些方面的人员根据自己对课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而作出的评价意见。执教者作为被评价的客体,应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评价量标的理解程度去听取评价意见,筛选有利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信息。
(3)互动评价。
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让执教者和听课者双方针对课堂教学充分发表意见。这种评课形式应建立在上课者和听课者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都有所了解的基础之上。上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自己的教学,听课者依据评价量标评价其教学,主客互动,调动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时,还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由听课者对上课者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授课情况、学生学习方面以及教师素质方面提出问题,由上课者作出陈述。这样的评课,既可以发挥上课教师的主动性,体现教学评价的个性,又能发挥集体智慧,体现出评价的共性。
2.分层课堂教学评价。
(1)随堂听课评价。
从数量上看,听课评课活动大量在随堂教学的环境中发生。这种形式的语文教学,给予老师的教学评价应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与精心准备、反复试讲的课相比,对这些数量众多的课堂教学,重在关注教师的素质提高,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按评课量标的要求面面俱到,这种评价是收效甚微的。
(2)专题研究课评价。
在学校大兴教学研究之风的今天,许多学校经常开展上语文专题研究课的活动。对这样的教学评价;要在(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紧紧地围绕研究课的主题来评价,突出一个“研”字。把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点与研究课的要点结合起来,使研究课的研究主题深人人心。
(3)公开示范课评价。
为培养骨干教师、辅导年轻教师而举行的公开课、示范课,往往由有经验的教师或语文学科教学中有影响的教师承担。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侧重在评价量标的达成度和语文教学风格方面。突出“示范性”,倡导学习者学其方法、学其风格。评价可以把上课者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独由见解、擅长之处作出比较鲜明、突出的分析和概括,并加以提炼和升华,让评价起到示范作用。
(4)优质竞赛课评价。
为发现和培养教学新人,建立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队伍而举行的教学竞赛、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发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对这样的课进行评价,应突出甑别和选拔的功能,采用统一标准,从严要求。在分析对比中选优,在选优中总结教学经验,将评优与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第五篇: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浅谈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评价方式
低年级的儿童充满了童真、童趣。他们眼里充满了未知,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幻想,他们长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术,为他们观察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打开了一扇窗,儿童在美术课上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画笔来把心中的美表现出来。
美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要想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让儿童能够从内心深处喜爱美术,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美术活动,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要牢固树立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能够多一比好学生的思想,运用评价的力量,上好激发低年级学生上好美术课的热情。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遵循上述原理,我在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以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助评价为辅,积极建立发展性的美术课堂评价体系。
一、教师的评价是美术教学评价的主体
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更是希望他们的作品得到老师夸赞。因此,美术教师的每一句话对儿童的美术学习都至关重要。
1。语言评价。
语言评价,是教师最常用的评价。语言的力量,是任何评价方式都代替不了的。老师的一句赞美的话,都会让学生增长信心。当然老师语言评价要丰富,不能只是单纯的用你真棒,你画得真好这样的话来评价,而是要丰富评价语言。如在教学《漂亮的包装纸》一课时,我叫同学们回家每人都准备一张包装纸,在上课的时候同学们纷纷把五颜六色的包装纸拿来了。年看到这些漂亮的包装纸。我对同学们说:“你们都是爱美的孩子,美就藏在你的包装纸中,我想,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画笔把美表现出来,你们设计的比你们手里拿的还要漂亮,还要精美。较好的使用语言评价激好学生的创作热情,兴致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2。动作评价。
教师的动作就是无声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无声的力量。当学生创作认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去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你的动作告诉学生你画得可真认真。当学生画得很好的时候你可以向他伸出大拇指,告诉他,你真棒。如我在教《叶子上的小血管》时,张浩同学画得特别认真,特别是他画得叶子纹理清楚与众不同。等张浩同学画完后,我把他的作品拿到前面,当着同学们的面对张浩同学竖起了大拇指,其它小同学和我一样也竖起了拇指。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张浩同学很是激动。真的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王洋同学在埋头画着,老师走到跟前也没有注意到。看到他聚精会神的样子,我走过去摸着他的头,亲切对他说,你画得可真好,一会,老师要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动作,会把教师的赞美与欣赏传递给学生,会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
3。物质评价。
低年级的儿童充满着童趣,他们对于从老师那得到一点点小东西都十分在意。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小星星,小卡片、小型章对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虽然这些东西不值钱,但是在学生的眼里那是无价之宝,一个小星星就足以调动学生喜欢画画的热情。如我在教学《蔬果变变变》,同学们把带来的水果摆成了不同的形状。特别董明明同学用水果摆了一个机器人,特别两个黑葡萄做得眼睛更是活灵活现,于是我把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了他的作品,并且把一枚很特别很精致的奖章挂在他的胸前。这枚小奖章虽然不值多少钱,但是却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在同学们羡慕中董明同学回到了座位上。物质评价会让学生有动力,有热情,更有激情。
4。精神评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班级都有画得非常好的学生。他们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我的美术课堂我会经常评选美术课今日之星。学期末我还会在班级评选班级的小画家,并且隆重的为这些同学颁发奖状。通过评奖这些精神上的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快乐,特别是那些热爱美术的小同学能够向着美术家的方向前进。
我在每个班级都开辟了一个角落作为荣誉墙。把学生在学校,市里绘画比赛中得到的奖状和作品都粘贴到墙上,既是班级荣誉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褒奖。这面小小的荣誉墙一直与学生共成长。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喜欢上绘画,更加热爱美术。
二、学生自评、互评是重要的补充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自己的作品,能够找到自己作品的差距。低年级的儿童自主评价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如学生在完成《我的老师》作品时我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先指导学生从以下以下三个方面:你认为自己画得好吗?哪好,好在哪里,可以讲给老师听一听吗?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都能够认真看自己的画作,并且说出优点和不足,虽然语言有些稚嫩,但是评价很认真。杨超小朋友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说:“我画得是们班主任,宋老师,你看,我把老师画得多漂亮浓浓的眉毛,长长的头发,特别是我画得眼镜和老师戴得一模一样。”听着杨超小朋友的评价,我能够感到有一种自信,更有一种对老师的爱在里面。
互相评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有难度,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评价前,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评价,告诉学生,每位同学画得作品都是成功的作品,我们一定要把他画得最好的一面说出来,看谁能做得到。如在完成《瓢虫的花衣裳》作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谁的画最好看?当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认为自己的画得好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眼睛睁得大大的,观察都十分仔细,并且说得头头是道。既锻炼了孩子的鉴赏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三、建立学生美术作品记录袋是评价的延伸。
美术作品记录袋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重要评价,也是发展性评价。在一年级我就给每个学生建立了美术作品记录袋,学生把自己的每张作品都收藏到记录袋中,期末的时候拿回去给家长进行赏析。同时,我给每个学生进行精彩的评价。让家长和学生共同感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共同品味自己的作品。
如今,二年级的学生最多的记录袋中已经装满了近一百张作品,虽然有些作品很幼稚,但是学生童心的体现,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评价,就是撬动学生心灵的一个杠杆,在积极的评价下,学生变得自信,变得活泼,对美术产生更浓更深的兴趣。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下,我的课堂教学也发生着变化,一张张精美的作品从儿童的笔下产出,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下,动作中,在学生自评互评中,在作品记录袋中感受到美术的无穷快乐,感受着美带给他们的力量。
评价,使美术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变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