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技术专业校本实训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总结
《机电技术专业校本实训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总结
课题组从获得课题立项之初,立即按照研究方案围绕研究目标展开研究,现将过程和初步成果作一汇报。
一、课题研究目标
(一)遵循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探索机电技术项目课程,构建主干的项目课程框架。
(二)打破原有学科课程的框架,重组教学内容,形成主干项目课程的校本教材。
(三)探索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基本的过程,课程实施的一般程式及教学媒体要求。
(四)研究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作用。
(五)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
(一)机电技术专业的核心项目课程
要确定核心项目课程,必须首先清楚本专业相应的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能力。应针对电气设备制造业、或以电气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的相关企业调查,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对工作任务分析完成相应的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明确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的课程体系。职业基础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就业任职的基础和今后在工作岗位群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转岗适应能力,职业技术课是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所开设的核心项目课程。
(二)核心项目课程的课程目标
机电技术项目课程的目标是机电技术项目课程内容和实施的方向,必须在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下。项目课程的目标应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知识与技能维度主要突出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达到中级职业资格并适度延申。过程与方法强调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获得观察和质疑、分析与解决问题、合作与交流的方法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兴趣激发、乐于参加学习活动、形成重视学习技能的良好态度和职业道德,有克服困难勇于创新、实事求是和科学态度。
(三)项目课程的内容开发
机电技术的教学内容理论性与学科性均较强,而学生往往从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的整体角度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从一个学科的系统性来认识事物,重组机电技术的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约束,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复合能力的形成。重组内容的方式是针对实际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整合理论与技术实践的内容。
(四)以项目为载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模式
所谓一体化是指整个课程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综合。对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所谓专业实践活动可以理解成一个个实训项目。首先根据培养目标细化成技能目标,再根据技能目标确定实训项目,然后围绕这个实训项目进行分析,确定完成这一技能目标所需理论知识、相关计算、识图要求等,教学组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综合化是一种完全融合的综合化,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应用,往往能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五)研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定位
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由理论教学转向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教学,教师不仅承担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还要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故教师不仅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协作者。
(六)研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否真的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所提高,项目内容是否能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抑或在教学过程中的哪些因素更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七)研究项目课程的评价方式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课程开发的重要部分,因为没有标准或者说没有合理的标准,就无所谓优劣、是非或好坏,教学或教改成果也无从谈起。也就是说,评价或考核体系的改革应该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考核模式存在考核内容不规范、考核要求不统一、教师的主观成分过多、考核手段单
一、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应加强对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性评价,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并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加以评价。
三、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基于调研,明确机电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要对专业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必须首先清楚本专业相应的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能力。我们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制造业、或以机电技术设备进行生产的相关企业调查,从市场和企业调研入手,分析市场需求、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主要走访了庆华集团、青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海西五彩碱业有限公司、湟中甘河等多家企业,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人事干部、员工的交流、沟通,了解企业对电工电子专业技术工人的技能要求和其他能力要求。我们对机电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主要针对他们现从事的工种与在校期间学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需求作调研。
调查的结果表明:机电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可以从事电气设备的设计、生产、技术改造和维护,自动生产线的运行维护和维修。近几年来,各企业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自动生产线,企业对生产设备的电气维修从业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相应的要求。
根据调研,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是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电气设备维修或改造,生产现场技术服务,质量检验等的从业人员。而毕业生普遍反映维护、维修、安装方面的技能要求及新技术学习的能力对他们的发展有利。
(二)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及课程目标
工作任务分析首先建立在广泛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按机电技术分解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主要针对工作任务分析完成相应的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我们举行了专业论证会,请行业专家到校对我们初步的职业分析情况进行研计。行业专家提供机电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及企业人才规格信息、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明确一般专业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的课程体系。通过论证,将机电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基本确定为以下几方面:识读工程图、使用相关仪表和工具、认别器件、安装功能电路、使用应用性电路、使用专业软件、工作现场的任务等七大类任务,第一大类任务有若干个小任务,如识读工程图就包含识读机械零件图、识读机械装配图、识别电图路、识读液压图等;工作现场的任务包含明确生产管理过程、记录工作实况、使用质量管理工具、现场管理、与其他人员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根据这样的工作任务分析,我们确定了五门实践活动中心式的理实一体化核心课程《电子制作技术》、《电力拖动》、《电工基本操作》、《单片机应用》《plc及变频器控制》。五门课的课程目标均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课程目标的直接指向了综合能力形成,直接指向了企业需求、个人发展需求。
(三)以实践活动为中心,重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容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按工作对象进行原有学科内容的重构,对工作对象的具体内容又按项目来组建,每个项目的学习是实践活动为中心。体现行动导向特征的项目很重要,它既是理论与实训切合点,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紧密综合,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计划、实施、完成、作品展示、评价等,不仅提高技能水平,其社会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培养。
项目有以下特点: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说明;是某一教学课题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体;是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或模型化再现;学生能在一定的学习时间范围内组织自已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能将自已过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应用,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能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可供展示。这些项目有许多是串联关系,也就是进行了一个项目之后,方可进行另一个项目,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一般在电动机点动长动电路之后完成,机床电气排故一般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之后,但有很多项目是并联关系,如电动机的起动电路与电动机的调速电路安装,但总的说来,项目关系除了自身的逻辑性,也还必需由学生的认知规律或客观实际来确定。
(四)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的实验研究
我们将研究得出的项目在实验班级进行实施,确定实验班级为14机电班,该班为“机电” 专业三年制中专班,进行实验时为二年级,原专业方向为机加工、现代加工技术、机电设备维护,对电气课程的主要开设理论课程和附属的实验课,电工基础刚上一学期,具备钳工基本操作水平。为配合课程模式实验,经报学校教务处批准调整了该班的教学计划。主要在电类课程的时间、课时、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作出大的调整,将电类课程进行重组,按课改要求实施项目教学。调整后的教学计划体现以下思路:文化课注意本班的高职要求,与原计划基本不变;电类课程以实施控制技术为核心,以维修电工中级为技能目标,主要有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等。此类课程在三年级末完成,考工时间在三下。电工类课程由原来的6节改为8节,教学时间以半天为单位,安排在两个半天,以保证项目进程的连续性。同时协调教务处、产培处、实验实习中心等部门,做好实习场地调配、器材供应、设备维护等到保障。
每个项目的内容由课题组确定,并依据学生学习情况保持动态调整,在实施时在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都保证了其实施的可行性:1.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一体性,以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指导作用的有效性;2.理论与实践教学环境的一致性,即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实训楼电气实训室;备有白板可供讲解板书,实习场地较大,可供学生学习时做些记录;3.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时间的统一性,课程内容以4节即半天为基本单位,在这个教学时间里学生根据实际内容进行理论学习或实践活动;4.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在项目完成的各个方面都有过程性的评价。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根据项目要求,合理、适度地安排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的时间并加以调节,指导教师不仅了解项目的整体框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知识起点,并对学生能有及时、到位的帮助。教师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化为学生的促进者,项目设计的研究者,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把握必需经过一个探索过程,要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学生对课程实施情况的所思所想,成为我们在课程标准下进行课堂实施的重要依据,所以我们一般安排两个星期进行一次学生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有学生对项目实施的自我评价,座谈会,个别交谈,调查表等。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作进度、内容、具体环节等方面的调整。
学生的学习资料主要是讲义以活页方式进行积累,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有项目作品、工作页、小组汇报材料等。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通过课题组研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第一设备不够的问题,如电动机拆装和测试,实习场所提供的电动机共有四只,若全班都进行这个项目不能达到项目预期效果,再如机床维修可供维修的机床有四台,也不能满足项目要求。所以我们采用两个并列项目同时进行,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完成拆装,一组学生进行维修,完成后再交换。但机床维修的项目进行时间长,故可增加另外完成时间短的项目一起进行轮换。这样可以从容地解决一部分设备问题。还有的设备教师通过产学研项目开发来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五)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标准。
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是促进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价值观,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与促进社会和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促进了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体现了教育的价值观,即教育促进社会和地区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质量观是以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衡量标准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能深受社会、企业的欢迎,这就是最好的质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的针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学生评价主要是对学机电技术专业课程学习水平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包括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职业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是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框架,将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所对应职业岗位的需要,按“项目”内容进行整合的模块化课程。其评价的指标有别于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它既有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度的评价,又有对专业技能的达成度的评价;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
1.评价的计算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三类,平时考核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阶段考核是形成性的评价,期末考核是属于终结性的评价,因而也称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三者的比例为3∶3∶4。
2.评价的内容
(1)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项目或完成任务过程中具体的行为、态度、操作规范、职业道德、创业精神等方面的表现或反映,是对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职业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即对学生发展的隐性量的质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已完成部分单元项目的学习后的一种形成性测试,是量化评价的方法,一般以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所用的时间和完成的质量来评价。
(3)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或一项任务所达到的理论和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终结性考核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两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的内容应围绕一个项目或一项任务来进行展开的,不同的项目课程,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一般为4∶6,特殊的可进行适当的调整。
3.评价的方式
(1)项目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基本与以上两种课程的评价方法相同,主要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如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成果演示、作品评价、学习方法记录、自评、第三者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2)项目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对专业理论部分的知识,可以采用笔试、答辩、设计等方式进行;对专业技能部分的评价,应对完成的项目或任务的最终产品,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测量和鉴定。这两部分的评价都是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
四、阶段成果
(一)确立了机电技术项目课程的核心课程:电子制作技术、单片机应用、PLC及变频器控制、电工基本操作、电力拖动等。
(二)开发了以上课程的课程标准,并获西宁市机电专业工作研究工作室专家的认可。
(三)编写项目课程的校本教材:
已完成用于教学的有电子制作技术、单片机应用、PLC及变频器控制、电工基本操作、电力拖动。
工厂供电已完成初稿,进入审稿阶段。
机床电气维修的编写工作已大部完成,预计三月份完成。
(四)实施的项目课程有单片机技术、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PLC及变频技术、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维修。
五、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一)由于教师在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水平的不平衡,至使有些项目课程开发的项目和进程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在数量上还显得不足,制约了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推进。
(二)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与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结合还不紧密,项目的拓展还需与四新技术相联系,同一层次的项目数量还不够,还不能让学生根椐自已的喜好选择项目。通过对教师的专业进修、培训、进企业锻炼,来提高教师设计项目的能力。
(三)受实验场地和设备的制约,开发的项目课程所要求的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还不能完全达到,其所惠顾的班级和人数有限,项目课程全面进入课堂尚需时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
赵文录
中文摘要:本文从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出发,阐述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具体实践、教学实施效果及反思,目的是在课程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施每个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子技术,教学实践 正文: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的使命。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电子信息类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复合型、多变型的要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优化课堂教学。笔者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在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
一、项目教学法的界定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人人参与,理解与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及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项目教学法是一套教学战略,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题目进行深入学习,项目教学方法没有特定的结构或一成不变的教案或教学材料,它是一个复杂但灵活的框架,用于帮助师生进行互动教与学,教师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时,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激发,会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电气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内容比较繁琐,知识点抽象,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讲授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一定的实习或实验,但理论与实际联系的不是那么密切。尤其中职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自学、自控能力较弱,学习兴趣偏低,大部分学生感到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抽象,电路原理难懂,而对如何利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的一些问题,更是感到茫然,产生厌学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项目教学法十分有意义。
三、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集体实践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以电气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本大类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认定中对电子技术技能所做的要求,以及学校所具有的实验实习设备,确定本课程的项目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将项目模块下的教学活动又分解设计成若干任务,以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并以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典型电子线路为载体,按电子工艺要求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电子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下面以“基本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
1、明确项目任务
准确合理的项目设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前提。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实际情况,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最后,还必须现实可行,有条件完成项目。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 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例如,在学习了“三极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三极管的特性与主要参数”等内容后,向学生布置了基本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项目,该项目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动手之前,向学生发放任务书(包括设计项目、技术指标、可选器件、测试仪表等)。要求:安装一个基本放大电路,通过焊接、测量,比较输入输出波形的变化。选择此项目的目的主要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三极管的结构与原理”、“ 放大电路的原理”、“电路的焊接与调试”的原理及应用。通过该项目的实践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了学过的基础知识并能灵活应用,还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总结,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2、制定计划
完整详尽的计划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基础。项目任务确立以后,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参考该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一般每个小组可由3~5 个成员,各组选定一个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小组的项目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各个方面的工作,协助教师对任务进行部分演示,并帮助组员完成工作计划表。
3、实施计划
严谨细致的实施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后,以成员相互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始实施项目。仍以“基本放大电路安装与调试”项目为例,该项目可以设置几个任务:元器件识别和检测、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的绘制、元器件的成型与装配、电路板的焊接、调试与测量。具体实施如下:
(1)情境引入,布置任务。先由教师通过基本放大电路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基本放大电路中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关系,布置任务———基本放大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分组合作,完成安装。要求学生在老师提供的材料中选择自己所需的元器件,并对元器件进行检测与安装,根据各自小组的安排,可以合作学习,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最终完成电路图的焊接任务。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问题,如元件装错位置,元件极性装反,短接或断路等,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作单独辅导。
(3)测量电路,分析讨论。电路焊接结束后,进行电路的测量,用万用表分别测出不同输入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并记录下来,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输出,输入电压的比值,以及波形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进行相关推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特点,老师再结合理论分析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学生便很容易理解放大原理。
(4)小组总结,教师补充。电路测量完成后,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基本放大电路特点和工作原理。教师安排组长发言,教师点评补充。在整个项目的教学中,以项目为中心,学生通过完成一些小任务,组织已学知识和学习资源,达到项目的总体目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以发挥,所完成的项目有较高的水平。
4、检查评价
恰当可行的评价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保障。在项目教学法中,评价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本项目主要通过元器件检测(配分:20)、焊接电路(配分:30)、测量及调试(配分:30)、安全生产(配分:10)、团队合作(配分:10)五个方面,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的打分。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总结,让学生在制作测量电路的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知识,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及反思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说明学生能主动参与到项目当中,解决了学生上课开小差、思想不集中的难题。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会思考,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充分挖掘了创造潜能,提高了交流合作能力。
实践证明,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一个咨询者、指导者,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 教师必须具备完成相关项目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必须寻找到适合的、用于教学的项目,在备课时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要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激发全体学生激情。项目教学的核心是最终完成一项任务,因此对学校实验实习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情境,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充分地展示了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1]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2]蒋庆荣.以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主体及角色[J].职教论坛2007.(16).[4]周林林.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06(6)
第二篇:浅析机电专业实验实训研究
浅析机电专业实验实训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机电专业实验实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实验教学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机电专业现状对于机电专业骨干课程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探讨了高职机电专业实验实训体系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机电,课程体系,改革
实验实训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运用实验手段去发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难以取代的。实验实训不仅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在于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和工程意识的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充分肯定实验实训教学在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将对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原因,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改革,已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尽快把实验教学改革融入整体教学改革之中,逐步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机电专业教学计划中绝大多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均开设一定数量的实验,大多属于演示、验证性实验。众所周知,很多高职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差,毕业工作后很长时间不能独立顶岗,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负担,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除了实验仪器陈旧、设备台套数不足、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实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观念尚未切实转变等原因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学时分散在各门课程之中,数量较少,因而在课程的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且不少实验缺乏完善的考核办法,导致学生对实验课很不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然大量存在。
2.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机电技术发展迅猛,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教学中已及时增加了这些新的内容,而实验教学却严重滞后,实验内容长期不变,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3.专业特色不明显
各科实验之间的关联性较差,未形成有机的联系,尤其是机、电两方面缺少综合,无法形成专业特色。实验教学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整体优化,专业实验的工程特征不明显。
二、改革设想
专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工程意识的一线技术人员,学习理论知识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因此,必须彻底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现行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机械基础系列实验
本实验在学生完成了公共课后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进行,主要包含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等课程中的有关实验内容。通过掌握一些本专业基本的实验手段与实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电工电子系列实验
本实验主要包含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有关实验内容,1学分,可安排在第三学期。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电机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初步的电路分析能力。
3、测试与控制系列实验
本实验主要包含测试技术、单片机、电气控制与PLC、液压传动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在测试与控制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初步掌握单片机、PLC控制、液压传动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机电技术综合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初步列出若干综合性实验项目(如表1),今后可适当增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选做1~2个大型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的所有环节,从而得到一个全过程的完整锻炼。该实验为1学分,安排在最后学期。
三、配套措施
要保证基本设想的实现,并能稳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改变实验室的现有模式,合并分散的同类实验室,尽快建立面向全院开设专业基础实验的实验中心,组建特色鲜明的机电工程中心。这样既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又可改善实验学科单
一、设备台套数欠缺的状况,也便于系列实验课程的开设。同时,必须对相关的教学环节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使实验课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的有效途径。将现代技术引入实验室,推动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扩大信息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较为完整的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为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校内实训设施的完善
学院在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同时,为适应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共投入980万元,使校内实训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机械制图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模拟电子实训室,高性能数字电子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可编程控制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钳工维修实训室等30多个。金工实训中心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新式数控机床13台,普通机床37台,车、铣、刨、磨、线切割等种类齐全,另有电气焊实训室2个,交直流电弧焊机、氩弧焊机、气焊设备等50多台套。机电专业的实验实训基本上能在校内完成,各实训室同时配有电脑和黑板,现场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篇:矿山机电实训技术总结
实训技术总结
一、时间:3月18日
二、地点: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的维修中心穿采车间
三、内容:我在2011年12月7日正式来到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工作,所从事的工种是电铲钳工,正是我所学的专业内的工种,在学校学的机械部分的知识基本都用上了。
电铲钳工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有我们所学课程中的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及CAD制图、公差、液压、采掘机械、电机拖动。
其中机械基础和液压用的比较多。机械制图是每天必须用的基础知识,面对庞大而又先进的高科技机械不会看图对一个新手是无法进行工作的。
电铲既正铲挖掘机,在我们的采掘机械课本中就着重的介绍了电铲。电铲的维修是复杂的。
电铲基本可分为铲斗、斗杆、起重臂与推压机构、开斗机构、提升机构、回转机构、回转平台、A型架、机棚、中央枢纽、辊盘、底架、行走机构、履带机构、司机室、通风除尘装置、电器附属装置、平衡重、集中润滑系统、提升减速机润滑系统、压气操作系统、回转减速机润滑系统、推压减速机润滑系统、电气系统。中润滑系统、提升减速机润滑系统、压气操作系统、回转减速机润滑系统、推压减速机润滑系统是最难维修的部分。空压机是最能出现故障的机械总成,因为只要电铲运行起来空压机就要频繁的启动停止来给气路系统供风。气路系统由空压机膜式干燥机组、上部气路控制箱体组件、下部气路控制箱体组件、梯子控制单元、油雾器、防冻器、管道等部分组成。压缩空气分为上下两路传送。平台上部 气路,输送到润滑室内气动泵、气动加油泵、提升和回转制动盘、喇叭、推压制动盘;下部气路通过旋转油气接头送到下部控制行走制动器。
铲斗主要是由斗齿、斗体、提梁滑轮组件、斗底、缓冲装置、楔子、C型卡板、护套、斗栓、开斗杠杆以及各个连接销轴等组成。斗杆组件又双斗杆、齿条后档板主件等组成。双斗杆又单斗杆、连接筒、链接耳、堵头等部件焊接而成。
开斗机构由一台交流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重型卷筒,开斗机构钢丝绳一端与卷筒间采用楔套式连接,另一端通过斗杆上安装的开斗摆臂之后与铲斗上的开
斗杠杆相连接。开斗机构主要由开斗电动机、减速机、开斗卷筒组件、卷筒罩、钢丝绳等组成。
起重臂及推压机构主要由起重臂附属组件、推压驱动装置、起重臂跟脚销、绷绳、起重臂限位开关、编码器罩及附件、起重臂顶部滑轮、起重臂、皮带张紧器、推压电机风道、推压传动皮带罩装置、推压轴装置皮带轮等组成。
提升机构主要是由提升电动机、输入轴、中间轴、卷筒装置、提升齿轮箱、联轴器、制动装置、及提升钢丝绳等组成。
回转机构是由并联且各自独立的三套回转传动装置组成。
回转平台是由中部平台、左走台、右走台、左辅助走台 右辅助走台、右架高底座、配重箱以及前走台等零部件组成。
A型架是由压秆、后拉杆、绷绳平衡装置以及轴销、辅助梯子与平台等组成。A型架是用来悬吊起重臂并固定起重臂的倾角。
机棚主要由前臂、后臂、左右侧臂、立柱、横梁、纵梁、左右测梁、顶盖、提升绳出口罩、A型架脚罩、栏杆及防雨槽等组成。
行走装置组要由行走减速机、行走电机座、联轴器、联轴器罩、盘式制动器等组成。
履带装置是由后支轮、驱动轮、支轮、履带链、拉紧轮、左右履带架、托带板等组成。
通风除尘装置是由通风机、滤清器、外壳等组成。该装置是为了改善机棚内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而设置的。该装置能够阻止外界的粉尘进入机棚,防止粉尘对机电设备造成伤害。
四、体会
在和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许多维修中的关键技术,如修电铲中最重要的空压机,就有很多的步骤和技术。在对空压机进行任何修理工作之前,要切断电源,把闸门锁上并贴上封条。同时要关闭空压机排放管路上的隔离阀。缓缓的把润滑剂加入油塞的盖子拧一圈,排放掉空压机中的压力后再将其打开。拧开盖子会开通一个透气口,让压力排放到大气中去。要等到所有压力都排放掉后才能把盖子卸下来。此外还要轻轻的打开排放阀使管道压力释放。在打来排放阀或润滑剂加油盖时要站在较远的地方。不要让阀门放出的气体吹在你身上,同时还
要戴好适当的护镜来保护眼睛。在维修前这些一定要做到周全,否则,对身体和生命有相当大的危险。另外我还了解到了,挖掘机在正常工作期间,各运动副必须得到充分、适量的润滑。过量润滑和润滑不足对运动副是同样有害的。在WK-55挖掘机润滑系统中,分别采用连续供油和周期性供油的润滑方式。对提升减速机、回转机、推压减速机采用连续供油,对内部齿轮进行充分润滑。这些技术是我这三个月来所学习的技术中掌握的比较扎实的,面对这个庞然大物的机器,想要维修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还需要学习很多的维修技术,并且还需和很多科学技术相结合。
来神华准能实习三个月了,我所了解和学到的新知识并不是太多,电铲是大型的高科技机械,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需要更加的努力,好好的利用好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地温习巩固学校所学的知识,一定会干好这份工作。
09矿山机电
第四篇:校本课程开发课题论证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设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求物质资源配置的均衡,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更要求实现各个学校的特色均衡发展。而均衡发展的最终归宿就是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要实行学生充满特色与个性的发展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课程设置及实施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要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大课程支柱构建了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平台,课程超市优化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1.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学生每日都在接受着来自社会、网络、电视等多方位多渠道的影响,加之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强烈地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就现行课程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学校有敏锐的课程开发意识,在完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学的同时,开发和实施特色的学校课程,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2.符合我校“灵动课堂”教育教学模式深化实施的要求
自2013年以来,我校实施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在学校“水育文化”系统理念下着力为学生打造“选择灵活、思维灵敏、手脚灵巧”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积极探讨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学校在充分发掘了学科优势和学校的传统资源基础上,本着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原则,对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度开发。我校将校本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社团活动三大板块。我们立足校本,充分发掘教师的多元潜能和特长,联合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以“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为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细究我们当前整个的课程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缺乏以体验和实践为主的课程。二是缺乏选择性的课程。我们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真正要支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必须要有选择性的课程,学生有什么需要,就可以选择什么课程。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设置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构建的组合课程,特别是针对学习的主体——学生有权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研究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是1973年由菲吕马克和麦克莱伦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八九十年代才在一些西方国家有所发展,像美国等国家的中小学校几乎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大多是校本课程。
随着课程权力的下放,课程体制的弹性化、灵活化,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主流之一。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国内研究现状:
“校本课程”是“学校本位经营”理念在课程开发中的体现,它要求课程的决策与研制重心从学者专家及行政人员手中下放至学校,使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改变以往按部就班被动执行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本位经营”的管理方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策略,而学校的课程也呈现出“必修、选修、活动”或“必修、活动、环境”等形式的“三大板块面貌”。随着自上而下的课程“研究—开发—推广”模式的突破,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部分学校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提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建立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改变了课程管理政策上国家过于集中的管理方式。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国内进行的相关改革首先提到的是江苏省锡山中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教育哲学)和学生的需求评估出发;萧山地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或从本土资源出发或以学校的优势项目,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种强调行动与研究过程的课程建设专业活动,其目标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来满足学校、教师与学生需求的一种课程开发活动。我国部分学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应课程开发上下功夫。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灵动课堂”具有鲜明本土化的课程新模式。它相对于学校传统课程具有广纳性、自主性和选择性。课程涉猎比较广泛;学校、教师、学生根据所需自主开发、建设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这样的学习模式适应了学校的实际,教师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其对教育的评价标准认为教育的最高质量既不在于分数,也不在于知识,而在于使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成为充满活力的生长和自我实现的发展过程,在于使每一个体达成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
由于适应了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使得学生能够在可能的范围内形成特长,而它们的这种发展极易形成学校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推动了学校的均衡发展。教师由于需要因材施教,需要开发校本课程,需要不断地反思教学,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灵动课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能生成拥有丰富多样的课程,以充分满足学生具体学习需要。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开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2.小学阶段选课制的实践研究能够为其他学校开展学生选课活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模板。
(二)理论价值:
本研究将拓展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新模式,研究结果将对小学阶段如何进行选修课的管理与评价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本研究对学制管理的探索将有助于丰富我国当前中小学校本课程管理理论,增进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理解。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人力保障:
课题组成员有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研究的丰富经验,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积淀并注意吸收最新教育研究信息,多次承担国家、省、市以及区级科研课题课题研究,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加之我们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对目前中小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切的感受,能够捕捉到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与校内外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力争形成优势互补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充分发挥各自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专长,以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准和实践效力。
2.组织保障:
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专家型、研究型的校长亲自参加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证。以科研室为基础,将教务处、德育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
3.物力保障:
学校将为课题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教育环境、资料信息、实验研究对象等。
4.财力保障:
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将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课题研究、设备、研究资料、教学资料、会议费等,并在校内为实验教师立项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守纪.重视选择学会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2,(4):30-32.[2] 石鸥.选择一种课程就是选择一种未来[J].中国教育学刊,2003,(2):1-5.[3] 杨启亮.特色均衡:欠发达地区课程变革路径的选择[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4]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2-206.
第五篇:机电专业实训实习总结
机电专业实训实习总结
机电专业教学,有机电技术应用和电工电子及PLC制图等实验实训任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本学期机电专业学生参加了大唐阜新能源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培训。实习实训中,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机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实训实习也为推动我系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次实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一、明确实训实习的目的:
安排电工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地掌握初级工维修电工或高级工维修电工的基本操作以及PLC编程方法、常规工序的操作方法,初步掌握维修电工的操作及调试方法,和维护技能,并能达到中级或中级以上的水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⒈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开始实训时先进行为期两天的入厂教育,主要内容是尊师教育、安全操作教育、文明操作教育、实训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打扫车间卫生训练、工量具摆放训练。通过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⒉因材施教
努力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标准要求,对于极个别差的学生,如果在规定的实训期间内达不到要求,允许随以下的班级训练达到要求。同时为优秀的学生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高级工考试。
⒊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训练时间
尽可能的多安排机床供学生训练;同时尽可能延长实训时间,每天从早上:一直到晚上:都有实训,周六、周日也从不休息。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 艰苦而紧张的工作 1设计训练目标
此次实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训练题目难度按中级工设计。为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新老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在此次承担实训任务的名教师中有名教师是第一次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克服老师少、设备系统繁多的种种困难,并虚心请教老教师,很快进入角色,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3实习成绩的评定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本校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
一是实习期间,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加工情况做出鉴定;
二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习总测验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
两者的结合最后形成学生实习的期末成绩计入学生学籍登记表。
三、实习教学取得的效果
实习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力的促进了我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校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了同学的欢迎。实习教学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维修电工中级工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继课程和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努力的方向
在每期结束后,我们都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我们安排的实习表示了满意,对任课教师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但学生普遍也反映出一些不足。根据我们现有的情况,我们力争客服一切困难把以后的每一次实训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