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认识
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有效性的思考和认识
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升华”,是高中数学知识的“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做好初中数学知识教授,做实解决问题策略讲解,做优课堂教学活动实效等方面活动,就需要科学的实施,精当的运用方法策略.初中阶段,学生群体所接触的数学学科知识,相对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其数学学科知识表现的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和深刻性,非常需要教者精心的讲解和指导,以期达到预设目标和要求.科学的方法、精当的策略,助推目标要求的达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整个活动进程的“布局者”,需要精心预设,科学谋划,深入实施,运用切中要害、与时俱进、科学协调的方法和策略,来达到教学预期.传授知识方法手段的运用,不是随意性、肤浅性的一个教学形式,应该是严肃性、深刻性并存的发展过程.实践证明,没有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经典教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策略运用精当、科学,能够促进师与生特性的生动呈现,利于教学目标要求的有效实现.因此,笔者以为,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有效”,应贵在科学、协调和实用.作为具体教学策略方法运用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实践应用中,要实现有效性这一“追求”,应符合教学规律、认知实际,凸显“三性”.一、教学策略运用要凸显主体性,利于学生主体展现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手段运用,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主体更好的学习实践,有助于学生主体特性的展示和呈现.笔者发现,有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脱离学生“本源”,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要义,学生为主、学生为本未能得以生动展示和呈现,导致课堂成为教师为主的实践阵地,违背了学生为重要核心的目标要义.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运用,要秉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紧扣学生主体、贴合学生实际,选取和运用与初中生紧密联系的方法手段,挖掘初中生主体内在能动情感和积极探索情态,将学生融于整个教学活动始终,以此促进初中生“动起来”、“思起来”以及“探起来”,其“主人翁”地位得到生动呈现.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性质”讲授中,根据该节教学要求及目标,为达到明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目标,采用了演示法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实践,以期调动主体的能动探知特性,让他们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操作,进行三角形拼接的动手探知.他们根据实践操作要求以及实施步骤,开展拼接三角形的操作活动.并要求他们思考能够拼成三角形的条件关系,不能拼成三角形的三边有何种特点.初中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进程中,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感受.又如在“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关联点讲解中,引导他们根据所学的图象和性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性质等内容,组织他们动手画图象,依次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引导他们认真观察这两个图象所具有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初中生通过观察图象,重叠图象的方式,认真对比、仔细观察,深入思考,认识到任何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大于0或ax+b小于0(a,b为常数,a不等于0)的形式,因此,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相应的取值范围.教师然后结合探析结果,借助多媒体教学器具,向他们进行操作演示,从而让他们对刚才所认知的知识内容有一个理性、深刻的认识和掌握.这既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又实现了学生为核心的课堂精髓.二、教学策略运用要凸显运动性,利于师生观念碰撞
运动教育学认为,运动与静止相辅相成.课堂讲解看似师与生二者间的相互独立,实际上渗透着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深刻交流和深入沟通,有效对话、深度合作、深切讨论等形式,是课堂双向特点、运动特性的生动展示.教者运用教学策略,就要将互动、协作等融汇贯穿其中,设置的谈话、交流、探讨、合作、探究等等教学形式,要凸显鲜明的运动特点,让教师和学生二者之间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在深入讨论、探讨、互助和碰撞中,共进共升.如“相似三角形”阶段性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如图1所示,由直径BA延长线上一点P作直线PM切⊙O于点M,弦AC∥PM,连接OM、BC.求证:△ABC∽△POM”案例内容时,利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双向特征,运用了探讨式教学方式,既凸显出教师的指导点拨功效,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探索特性,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生:通过案例条件研析,我们知道该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强化相似三角形性质以及定理的学习和运用.师:组织学生复习巩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途径.生:解析题意:由于PM切⊙O,因此得到∠PMO为直角,同时,通过观察图形,可知弦AB是圆的直径,因此可以得到∠ACB和∠PMO都为直角.加之AC∥PM,从而证得△ABC∽△POM.师:指点学生解析过程,强调指出:要正确运用圆与切线的关系性质,构建等量关系.生:自主解答问题.师:课堂巡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案例解答策略方法.此案例讲解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指点功效和学生的主体探究特性有效呈现,达到了以教导学、以导引探、双向交流的目的,利于初中生更好的实践探究,素养锻炼.三、教学策略运用要凸显灵活性,利于调整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进程会受到多方面、多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教学活动出现“多变性”和“波动性”.这就决定了教师所设置和运用的教学策略,不能一成不变,生搬硬套,一以贯之,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课堂教学实情,结合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师生互动实情,适时调控,灵活变化,变通使用,从而使运用教学策略更贴近教学实际,更利于教学节奏的调节,保证预期教学目标不折不扣达成.如“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运用”中,教师在讲授其判定定理运用时,计划采用合作讨论式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判定定理讲授过程中,有部分初中生突然提出,如果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应怎么办?教者没有固守己见,而是活化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和谈话式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初中生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所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的数学例题,组织初中生开展巩固练习解题活动.他们结合问题要求,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已知、求证”的数学语言问题形式,并结合刚才所掌握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相关的方法策略,进行探究分析,认为:“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时,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判定,如果不能,再考虑使用三角形相似判定进行判定”,小组讨论后,统一解题思想,一致认为,应该借助于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构建起等量关系式,从而开展求证活动.教师进行强调巩固,以此加深初中生对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理解,初中生通过探究巩固活动,认识到刚才所求证问题内容,可以直接用它来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问题,以此调节好教学旋律,保证教学活动围绕“中心”,有序、扎实推进.以上是本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运用有效性所做的粗浅思考和简要论述,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总之,教法要为教学提升提供“助力”,要为进程推进使劲“用力”,在科学精当教学方略运用中,教者要按照课标要求、目标预期和教学要求,抓住主体实情,课堂实际,科学设置,精当使用,才能达到教与学之间的科学持续发展,互促共赢.
第二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认识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认识
——— 听省特级教师孙老师的讲座有感
大木初中
刘世化
11月5日,我们在房县实验中学听取了湖北省特级教师孙维娇老师、省骨干教师枣阳三中黄莉莉老师和房县实验中学蹇玉琼老师的示范课,让我们大开眼界,特别是又聆听了孙老师的关于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专题讲座,让我再一次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下面我把我对语文有效课堂的认识交流一下。
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征。课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点,因此,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探索实践的主要方向。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要把握好其内涵定位,要做到要求适度、方法恰当、角色到位、造势有方。
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优化。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解决一系列教学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化,从本质上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
第一,教材要“吃”透。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吃”透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真正吃透教材,才能正确把握“教什么”,考虑“怎么教”才会有基础。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教学目标就是一句空话。比如《台阶》,写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一个现实的朴素梦想,以及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勤苦劳作的一生。“父亲”是中国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缩影,他的欢乐与忧愁、辛劳与梦想是千百万中国农民所共有的。作者的目光投向的决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父亲,更是在生命长河中无望挣扎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却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写父亲为造新屋所做的努力,表现了他深挚的父爱”,结果造成学生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也被老师倒引回来。这就是教师未吃透课文,表面化理解课文的表现。
第二,学生要“析”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运用好学生这一课程资源,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活动,同时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年级的学生不一样,城乡学生
有区别,学生个体之间有差异。教师只有认同差异、把握差异、兼顾差异,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才能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为什么同一教师采用同样的教学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一样,关键是学生依据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所形成的适应性不一样。因此,不仅学生要适应教师,而且教师更要主动适应学生,这种主动适应的有效性全赖于教师对学生的经常性分析,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充分了解和共性特征的准确把握上。
第三,预设要“做”透。预设是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出的一系列展望性设计,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种网状、弹性的课前准备,包括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对专业和知识的预先准备,以及对课堂动态变量的预先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千古定律。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实行教学目标管理,预设就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管理的有效方式。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充分的教学预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孕育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尤其是初中阶段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学习素质的形成依然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培养和唤醒。
第四,实施要“熟”透。吃透教材,析透学生,做透预设,最终要落实在教学的实施上,前“三透”是基础,“熟”透是关键。熟透的教学,是一种灵动的教学,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思路清晰,教法得当。做到教学环节层层推进轨迹清,步步深入流程明,浅者深之掘得进,深者浅之出得来,脉络清晰、层次突出、轮廓分明。二是教师情感饱满,语言规范。教师对文章中内在的、固有的“情”要会领悟、善领悟;教师要自我有热情,有激情,善以自己的内在感情传课文内蕴之情,以己之真实之情激学生之情,从而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语言应当是规范准确的,无论是教学上的组织性用语、引导性用语还是评价性用语,都力求做到清楚明白,充分体现要言不烦,实话不虚,一语中的,言之有据、有理、有情的要求,让学生听起来声声入耳,清晰可辨,明白可解。三是学生学有兴致,主体到位。在教学过程中,课的起始要能让学生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轨道;课的推进要能体现张弛结合,学生感到学得紧张活泼、兴致盎然;课堂收尾要能让学生感到余音绕梁、课将尽而意未穷,满怀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氛围上,要力求课堂气氛宽松热烈,使学生生疑、质疑、辨疑有热情,身心解放,无心理负担,沉浸在求知的浓烈氛围中。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同学之间思想碰撞,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和有效的调动。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反问式,延伸式等教学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学校物理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此愿与大家共享。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可是,在现实实验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多,学生参与的少。事实证明教师演得再好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更有效率。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而且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把实验的权利留给学生,把创的机会让给学生,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这样我们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理才会知道学生想什么、怕什么、喜欢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4、精心设计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要坚持集体备课,通常按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人次上课。多人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不同班级的情况,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反问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常常反问学生,追问学生。学生们都不知所措,又重新审题,回顾所学的知识,甚至有时我肯定地把正确的结论回答成错误的,有好多学生就立即与我辨论,从而强化了对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延伸式”教学。
在教学中,不同程度地掩盖课程思维过程是造成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主要原因。初三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初中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毕业生是普通高中教学的优先目标,无论教材编写还是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因此贴近新课标,搞好初中与高一教学的衔接对学生学好高中物理课具有积极意义。
6、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1)指导学生阅读
现行初中新教材,图文并茂,知识丰富,阅读性强。我在每节新授课前都坚持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尽量安排学生自学,在自学前明确阅读内容及自学要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思考
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
住那些关键的知识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3)组织学生讨论
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从中可以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
(4)引导学生总结
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总之,要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只要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心理、关注学生主体、注重课堂设计、更新教学方法、讲究学习方法等,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最有效。
姓 名:杨志恒
工作单位:宁夏彭阳县第四中学
邮政编码:756500 联系电话:***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情境创设
欣山镇中心小学 古金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 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 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结合自身的 教学实践,就如何创设情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创设趣味情境----开启学生的乐学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推动力。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的创设趣味情境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使 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记得教六年级数学中的“鸡兔同笼”应用题的时候,我利用视屏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美丽的大公鸡和不同 颜色的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鸡和兔一共 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学生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条题目的思考过程中去了,很快正确结果就出 来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多媒体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等,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给学生创设的是形象生动的有趣的问题,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把学生引进“乐学”的大门,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 ”的康庄大道,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之 一。
二、创设情感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白居易在《与之九书》中说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最能感动 人心的首先是人的真情。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师生关系好,彼此心里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
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事先知晓有两个学生当天过生日,我先去蛋糕房买了盒蛋糕,从电脑里下载了生日快乐歌。上课 了,我打开音乐,带领学生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在指定学生按小组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的时候,学生很活跃,完全沉浸于幸福快乐 中。这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是那么的集中;回答问题是那么的投入,手总是举得老高老高;讨论问题的时候是那么的热烈。可以说是全身心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之 中。下课后教室里还洋溢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有学生还冲着我喊:“谢谢您,王老师!”课后,我认真想: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和蔼温馨的合作交流的氛围,带给 了学生热情,学生也就能带着强烈求知欲和无限的感动积极地参与 到学习中来,发挥着他们的自主性,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这样的课堂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 的,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悬念具有很强的诱惑力,悬念设置于课的开 头,可以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的结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悬念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小学生好动好奇又好 胜,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来诱发学生产生揭开问题秘密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例如在教 “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08年有多大吗?全班 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着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
四、创设问题情境——拨动 学生的思维之弦
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激 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出示 一组数:“8,80,800”。教师问:“谁能用‘=’把这三个数连起来?”问题一出来,学生就感到很新奇:800比80和8大,怎么能用“=”连起来 呢?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8米=80分 米=800厘米。”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等等。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 地说:“8米=8.0米=8.00米„„”教师接着说:“像8,8.0,8.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小数的性质。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意到有意,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 维。
五、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 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很富有哲理。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 不会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 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例如在“利息税的计算” 的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自己到附近的银行调查了解当前各种期限存款的利息,在银行里,学生向银行工作人 员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要交利息税,交利息税的意义是什么,不同存款年限的利息之间差别,存款本金的利息和利税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怎样求存款到期利息税等 等问题。我还布置了回家后帮助爸爸妈妈或邻居计算家中存款所得利息、利税和到期后的取款额的课外作业。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 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提出各种疑问,还能让他们逐步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小开始用数学眼光 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对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效能主要是引趣、激疑和 诱思。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能也不必每节课都去联系实际,都去创设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为此,课堂教学的 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前提,并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 性思维。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教学内容而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乐学、爱学,并被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从而真正提 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宗林
课堂教学基本理念的重建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是实践的源头活水,拒绝先进的理念就是拒绝进步,只有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才能避免教育教学在低水平上重复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1、教学是教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学不仅需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坚实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构成学生发展的基础。
2、教学是“诊断”——了解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如果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学生的观念,那么教学就是发现学生已有的观念并帮助学生的观念得到发展。
3、教学是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寻求 把“教室”变成“学室”,“课堂”变成“学堂”。
4、教学是发问——由提问到发问 教师的提问应该是激发学生、唤起学生和组织学生产生问题。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提问的主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敢于发问、善于发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教学是求异——寻求不同的声音 新课程教学旨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寻找差异、尊重差异、发展差异,差异就是特色。
6、教学是交往——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互动 人格平等、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进行良好的交流,以促进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和顺利进行。
7、教学是过程——教学不只重结论,更重过程 新课程把过程与方法本身列为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三维目标得到协调发展。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提高练习效益的教学。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处理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与提高 应试能力的关系。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和学习方法的优化。
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手段合理利用。
七、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八、学习研究 实践 反思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障。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的三维目标都得到协调发展的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更是一节课的灵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不是三个孤立的板块,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是课程资源。
● 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
● 学习态度端正、勤奋、成绩一般的学生
● 智力好、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
● 学习和表现都有问题的学生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提高练习效益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和西方国家比,难在三个方面:
● 难在数理方面
● 难在计算方面
● 难在用所学知识解决习题方面 练习中的几个问题
● 任务型练习求量不求质 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
● 观念问题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也能生厌,更能生笨。
● 练习的策略问题。
● 赶进度的问题,为练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 知识重心下移问题。我们的题海战术训练了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养成一种寻求程序、模式、套路的思维习惯和迷信权威,不求甚解,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行为,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处理好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与提高应试能力的关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既是科学的殿堂,也是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五、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和学习方法的优化
◆ 传统的不代表落后和低效,现代的不 代表先进和高效。
◆ 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 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几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双向交流 课堂的肤浅源于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肤浅,新课堂拒绝肤浅的热闹而关注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深刻。为活动而活动,为分组而分组,为讨论而讨论,表面的热闹其实掩盖了学习最本质的东西—思考。
六、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 认识和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存在的误区:
◇ 抛弃传统,作秀现代。
◇ 抛弃教学主体,变相“满灌”。
◇ 抛弃教学重点,舍本逐末。
◇ 抛弃情感,追求虚拟。
七、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有目 标、有程序的活动。
● 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体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师生的创造 精神和智慧潜能。课堂的生成是必然的★ 人本身是生成的
★ 从课程论说
★ 从教学论说
★ 从学习论说
● 一预设就死,一生成就乱。
● 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八、加强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学习是生活,是教师的生命形态; 停止了学习,就应该停止工作。研究是教师的职业特征,没有研究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
◆校本教研。
◆教师是教材工作者。
◆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
◆研究的目的是减轻师生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