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02: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一篇: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非预防医学专业;社区;培养模式;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 g420;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8)05-0971-02

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高素质医学人才培 养模式的改革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1]。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学习《 预防医学 》是以人群-环境-健康为模式的、必需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一门必修课程。笔者针对非 预 防医学专业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培养模式进 行了探索与研究。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教育前期工作基础

本教研室从二十世纪70年代起组织学生开展了现场测定粉尘和噪声、两管五改、现场采 集水样和监测等实践教学。改革开放时期,本教研室更加注重医学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 方 法的改革,但仍适应不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21世纪的医学科学发展对医学人才 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着重强调实用型医学人才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大力度[2,3]。本校先后创 建了14个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具体做法如下:

1.1 领导重视,严格规范化管理

由现任学院副院长出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和二级学院副院 长出任副组长,由主管实习的教务处副处长和预防医学教研室主任等具体负责,统一安排和 规范化管理,为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上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1.2 制定教学基地实习大纲

从制度上有纲可查、有纲可依,明确各实习基地带教老师的岗位责任制,要 求带教老师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认真阅读实习大纲,通过教学基地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 固预防医学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初步应用预防医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分析与环境和 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掌握疾病的预防原则和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技能。

1.3 制定教学基地实习的实施方案

以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院保健科、市疾病预防与控 制中心及市卫生监督所作为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担任带教,与预 防医学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作为基地实习内容。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从树立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群体观念、环境观念、预防观念着眼,学生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把书本知识 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强调在临床医疗中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应用原则,提高和强化 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医疗预防意识、水平和技能。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 思维能力,体现实践性和创新性;创新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预防医学实践相结 合,预防医学基础与社区和现场相结合,传统实验与现代技术成果相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 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注重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早日接触社 会以适应新的医疗形势发展,使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开出临床处方,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开出 预防大处方的能力。本着以人为本,树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教学理念:①加强心理训练,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团结合作精神、锻炼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关系处 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②加强创新教育,以社区健康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与组织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责任心。③增加大学生在社会基层单位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提高就 业率打下基础。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主要内容

3.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诊断、健康教育和慢性病调查

参加由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 区问题为中心的居民健康档案专题讲座,参与社区门诊患者的初诊登记、病案登记,了解诊 断方法及治疗情况和健康维护,进行社区健康诊断和社区慢性病调查。

3.2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参加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与患者的初诊、病案登记,了解诊断方法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3.3 开展卫生监督、监测工作

参加由市卫生监督所以社区卫生法规的实施与卫生监督的作 用 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与预防性或经常性卫生监督等内容的实习。

3.4 免疫预防和妇幼保健

参加由各医院保健科以社区免疫预防为中心的专题讲座,参 与日常性免疫程序工作等内容的实习。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效果评价

4.1 学生学习效果

4.1.1 提高了学生撰写论文水平学生通过教学基地实践,在带教老师的指 导下,掌握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撰写实习论文有的已刊登于相关 杂志和学院学生论文集。

4.1.2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学生为主导,以社区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 的教学,如讨论式、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发现问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能积极开展查阅资料、社会调研、独立思维和 科学实践等。

4.1.3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以社区为 导向的教学基地 创新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接受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建立 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2 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改成果

4.2.1 指导教师思想更加活跃 带教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不 断 增加教学内容的新进展;教学改革有创意,构建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论课、实验 课和教学基地实习等多方面有机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本教研室分别荣获校级重点学科和重 点课程、学位授权点学科建设、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等;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提高学习素质为宗 旨的教学方法转变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改革。

4.2.2 教研室教学研究氛围活跃 目前承担的校级以上教学研究 项目主要有:①面向21世纪 预防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②性道德教育在青年预防艾滋病作用的研究;③预防医 学教学实习基地创建的研究;④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⑤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课 程教学改革探索;⑥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教学实习模式研究。

4.2.3 教研室教学研究成果显著 发表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主 要有:①《浅论预防医学教 学实习基地的创建与体会》。②《预防医学试题库建设初探》。③《从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地 位和作用谈教学改革》。④《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⑤《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教育综 合改革研究与实践》。⑥《改革统计学实习方式,提高临床医学生科研素质》。⑦《提高临 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⑧《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⑨《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等近20篇。以社区为导向的创新性培养

5.1 教育理念上的创新

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 育相统一、知识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统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5.2 培养方案的创新

以社区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课程体系,使预防医学与临 床医学交叉,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更 加适应防治结合的工作需要。

5.3 运行机制的创新

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地实习教学档案;实行教研室、教学秘书 负责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基地实习,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5.4 教育效果的创新

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基地实习方案、大纲和教学基地实习鉴定,规范了教学基 地实习论文撰写过程,提高实习论文质量,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 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医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随着形势而发展。然而,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又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或照搬的框架。因此,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应 从 思想上重视预防医学的学习[4]。笔者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体会到: ①以社 区为导向 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②有利于转变学生观念,是加强医德教育的良好机会。③有利于增强对群体社会的责任感, 更好地为人民服务。④以社区为导向的教学基地创新教育的探索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对以往 的经验、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在实践中转变观念,不断总结、调整,才能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并不断优化、完善[5]。⑤要学习和 借鉴兄弟 院校的经验,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才有助于培养更多的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第二篇: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导向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最重要、最基础的指导性文件,体现学院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要求。是学院办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全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人体解剖学教学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 人体解剖学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1]。而人才培养方案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修订的,是高校最重要、最基础的指导性文件,体现学院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要求,是学院办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是全院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以学生的利益和素质发展为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实验室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随机抽取了2017级护理二大班和2017级护理三大班两个班为试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体系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加强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教育

(1)课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宣传教育

学生在第一次进入生命科学馆开始解剖学课程学习前在教师的带领下向那些遗体捐献者默哀,感谢他们生后对医学的贡献,教育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信念;再由教师为学生讲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遗体捐献的意义,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以感恩与恭敬的心迎接这场生命的课程。

(2)课程中将李柄权教授一生的先进事迹融入到人体解剖学课程体系中

以云南省知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和奠基人,云南省医学界首位遗体捐赠者李柄权教授的一生为主线[2],将李柄权教授的生平先进事迹融入到人体解剖学教学,让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不断的被李柄权教授的事迹感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

(3)课后由学生思考关于生命的感悟

实验课最后一次课:自主命题,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医学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生命感悟、解剖教学、解剖实验技能、解剖学与临床、感恩教育、关爱生命、诚信友善和团结互助等方面的文章,文章纳入考核体系,占总评成绩5%,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和课程体系的思考。

(4)建立“示范教室”

在实验室内单独开辟出一间教室作为“示范教室”,教室内陈列??写比较深刻的学生心得体会、学生手绘大赛作品等,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在教学中传递正能量,体现“教书育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2.调整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将传统的理论课和与实验课的比例由原来的2:1改为1:1

人体解剖学教学课时相对较少,学科内容量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不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教师讲得太快,内容复杂,理解困难。由于教学总课时(108)的局限,实验课时(36),学生实践机会少,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对实物和标本认知的能力。我院目前已建成四间解剖数字实验室,为实验课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条件。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人体解剖学已将实验课36学时调整为54学时,将教学的相当部分时间放在实验室完成,部分理论在实验室借助数字化完成,这样理论教学更加直观,并且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标本、模型,增加感性认识,容易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以数字化实验室为载体,开展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

借助数字化实验设备,结合传统教学,将虚拟教学推上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仿真人体和实物标本相结合,虚实对照,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学习数字人的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数字人与实物标本相结合,主动学习。

2.将数字化实验室与“雨课堂”结合,开展“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每堂课和每次预习及作业都会生成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动态,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预习:每次课前,将下次课的重难点和掌握熟悉的内容发送给学生,让学生线上自学,并完成预习。教师可以在后台监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2)课中互动:线下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引导,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数字人和标本相结合的方法找答案。考虑到人体解剖学课程是大一新生开设,医学知识目前薄弱,在消化系统和脉管系统加入小组讨论,比如食物是如何从口腔进入然后由肛门排泄出体外,要经过那些途径;比如讨论药物在体内的循环路径等,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3)课后复习:每次课后,教师线上发布复习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没完成的系统会自动提交,已提交的答案会及时公布,并生成数据,每道题的情况及每位同学的得分都有详细的数据,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及时线上求助教师)

3.建立了完整的微课体系,以便学生自主学习

目前我院已经拥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三门课程完整的微课,学生可以在学校校园网教学资源中进行自主学习,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化理解,以便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1.已建设4间数字化解剖实验室,利用数字解剖软件进行教学

第三篇: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范黎林,朱振伸

(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2)

摘要:《网站规划与建设》是一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课程,但目前很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方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考核方式单一,与实际应用需求脱节。本文通过对IT人才就业形势及人才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学习兴趣小组、项目实训、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方法。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

积极性,达到了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改革;学习小组;项目实训;任务驱动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对策研究”(142400410103),河南省交通厅科技攻关项目“基于Petri网的加权物流运输网络的路径最优化研究”(2013-2-08)

作者简介:范黎林(1970-),男,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商务,智能交通;朱振伸(1990-),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商务,智能交通。

《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及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该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网站的规划与建设,使学生能够从标准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和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掌握成熟的网站设计工具和流行的网站开发语

言,以完成网站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同时为用人单位培养能够胜任Web软件工程师、网站运维工程师等职位的人才。从目前IT行业的就业需求来看,学生掌握了网站开发和管理的技能,可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就业。

然而,目前的就业问题在于:一方面企业对网站建设与管理方面人才需求量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和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工作,高质量就业者稀少。这种现象反映了目前高等教育在IT人才培养上面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变化,需要对人才培养计划及时调整。具体到《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研究,结合职场对网站建设和管理人才技能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市场IT人才需求分析

1.人才需求分析。表1是来自中华英才网2010年对发布职位数量最多的热门行业的数量统计。

从表1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等IT行业是全国招聘职位数量最多的行业,并且呈上升趋势。

表2是2014年前程无忧网对2014年全国招聘职位数量热门行业进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8月全国招聘职位数量最多的行业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该行业不仅职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而且同比涨幅也在全国十大热门行业中遥遥领先。对比表

1、表2可知,从2010年到2014年,IT行业人才需求成猛烈增长,IT行业仍旧为目前最为热门的行业,据统计,目前IT行业的薪酬在其他行业中遥遥领先,为高薪行业。

表3是前程无忧网对热招行业职能进行的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具体到职能,2014年8月,全国互联网/电子商

务行业中的热招职能中有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美工、销售代表、软件工程师、销售经理。三个表中的信息都与《网站规划与建设》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工作岗位分析。从用人单位及人才网站如百度招聘和腾讯招聘了解到,与网站建设有关的工作岗位有:网页设计、网页制作、网页美工、网站维护、网站管理、网站推广等。下图是百度和腾讯对网站建设岗位的描述信息。

职业能力分析。分析网站建设方向的岗位工作过程,得出其职业能力即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架设与维护[3],具体即能设计、规划网站;能制作、管理企业信息资源,有一定美工能力;能熟练制作含动态、静态网页的网站;能熟练架设、发布、管理和维护网站;能利用多种方式推广企业网站、具备沟通能力等。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IT行业就业岗位多,但对社会需求量大,对就业者要求也较高。

二、网站规划与建设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1.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理论与上机实践课交叉进行,理论课上教师使用实例[1]在投影上进行操作演示,上机课程学生按照操作步骤逐步操作进行练习。学生经过上机课后,可以熟练地做书上的练习,但是书上的练习题都是已经给定了创作素材和页面布局,学生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逐步操作就能够完成。甚至有的练习题连页面的边框以及布局都已经完成,学生只需要做其中的一部分,用以练习授课内容。这样练习的结果是学生能够进行页面的某一部分操作,只是限于模仿,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问题却不知如何去应对,不知道如何采用合适的步骤去制作和完成一个网站,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学生的网站存在随意更改的

现象。在制作网页时不是根据先前写好项目书进行工作,从网站结构到页面布局,没有统一规划,不能够按标准软件工程方法进行开发。

其次,网站的页面元素间也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页面颜色也要协调,功能性的组件也要使用得当。经常见到学生的作业是为页面不单调而强硬使用组件,明显是胡乱拼凑完成,使得组件在页面中显得很突兀,页面不和谐[3]。

最后,页面的动态效果要和网站的功能相得益彰,学生为了使页面动起来,在网络上下载许多Flash,都堆砌在页面上,整个页面看起来混乱不堪[7]。

2.考核方式单一。大多数院校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上,脱离了大学教育能力第一的本质。很多学校在《网站规划与建设》这门课上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2]。这样很难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同样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实验

课程考核,也是采用上交实验报告及一份网站设计,而目前网上有太多的网站源码提供免费下载,多数学生采用了直接从网上下载后简单修改即上交为作业,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产生了负作用。因此在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仍然不会制作一个网站,设计出来的网页仅仅只是模仿别人已有的成果,缺乏个人思考和创新。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适应企业需要,与社会脱节,直接导致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3.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近些年高校扩招,导致在校学生数量的剧增,而高校教育资源缺没能跟上学生数量的增长,特别是教师急缺,一位教师需要带多门课程,几百名学生。教师教学任务重,除了教学任务还有科研任务等,高校教师在教育上力不从心,不能够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指

导。期末考试批改任务重、教学压力等多种原因对每个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难以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制作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只能够照顾到大部分学生。

三、改革方式的探索

基于以上《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的弊端及不足,为了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顺利就业,能够培养学生网站规划与建设的专业能力,能够适应企业要求的能力,本课程试图进行改革探索。

1.改革理念。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自愿报名参加,采取考核淘汰制,能够跟上学习步伐的学生继续留到小组,不能够跟上的进行淘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通过考核允许再次进入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定期给学生分配实践项目,由学生按小组分工完成实践项目,由教师对项目的完成进行综合评价。

2.实施过程。(1)成立学习兴趣

小组[2],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小组分配,并选出组长,如:网页设计小组、网页美工小组等,首次成立小组只需报名,不必进行考核。(2)统一进行指导学习,由教师进行指导学习,对学生进行网站规划与建设相关知识的培养与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统一培养,由学生进行自学[4],培养学生的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3)对学生进行定期考核,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能够跟上学习步伐的学生对其进行警示,给其一段时间的督促学习,如若还不能跟上学习节奏,将进行淘汰。为了避免学生中途而废,允许学生延长考评时间和次数,如果该学生经过私下的努力,经过考核可以再次进入学习小组。

3.项目实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教师统一安排或学生自主提出实践项目,项目的难度选取根据学生的能力选择,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将项目进行分工,按照小组的不同类别进行任务的分配。同时由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

员的开发工作,并负责组与组之间的通信联络工作,同时还要负责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由组内讨论提交项目计划,实践项目进度安排确定后即进行项目开发,严格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进行网站的开发。通过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沟通能力。为了将子项目合并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每个小组之间要进行必要的沟通[6],实现有效地整合。通过小组之间相互的讨论学习,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个人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完成各个小组的实践任务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将网站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并完成实际系统中的部署,做完这一步就完成了网站建设的整个开发流程,其中每一步对网站设计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训练。

4.轮换制度。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能够解决某一部分问题的能力,将学习小组依照网站分工进行轮换,如最做网页设计的学习小

组改变为网页美工,以此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工作岗位和提高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不同的实践项目选出学生作为领导进行项目规划任务的分配,进行整体架构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接触项目管理,增加项目管理经验,以适应企业需求以及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5.校企结合。学生经过了项目实训后,能够接受实际企业项目,由学院或教师从企业接受实际项目,让学生接触到实际项目中,进行与企业的交流沟通[5],进行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等网站规划与建设的全部项目,让学生提前进入状态,接触社会实际需要,能够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网站规划与建设》的课程考核不再是以往的闭卷理论考试的方法,而是采用是否完

成实际项目设计任务为依据的方法。期末时,教师根据学生在本学期的任务安排及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考察、分析及综合评价,完成小组内的任务,按照规定格式完善各类文档,然后即可作为期末作业上交,教师对学生进行打分给其成绩。这样既打破了传统闭卷考试的弊端,又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该课程的教育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对《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打破了传统以书本授课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师导学和学习小组等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摆脱了传统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弊端。学生在课程

学习技术后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个小型网站的规划与建设,在实际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为社会输送合格的IT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莉,张道军,高好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3,(2):170-171.[2]叶俊。《网站规划与建设》课程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初探[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64-65.[3]张春凤,高洁。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6):8733-8735.[4]张久菊。高校网站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改革,2012,(12):9.[5]范喆。提高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19-120.[6]王海军。基于研究性学习下的网站建设课程改革初探[J].管理教育,2008,(12):63-64.[7]李强。《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改革探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6):71-74.

第四篇: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EDA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EDA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EDA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EDA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方法。通过分析电子设计竞赛中涉及EDA课程的题目,在竞赛题目中提炼综合性实验内容,以此更新陈旧的EDA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系统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以学生团队形式取代单人实验,以自选实验题目代替必选实验内容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团队+单人”双重考核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进行考核,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此课程改革能够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EDA 学科竞赛 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196-02

EDA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和电气自动化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流程、掌握硬件描述语言、使用EDA设计工具和实验开发系统等,培养学生对数字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1,2]。

国内各高校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EDA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并提出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改方法和思路[3-6]。但是,EDA技术发展日新月异,EDA课程也会涌现很多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EDA课程改革,以适应并推动EDA技术的发展。

该文针对目前EDA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学科竞赛(尤其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提出EDA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设计水平。EDA实验课程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本科生EDA课程课时为30~45,其中约1/3课时为实验(实践)课程。实验课程一般每次安排2个课时,每次课程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整个课程仅包含5~8个实验项目。实验课程一般包含学生对EDA软件和实验系统的基本使用,对常见数字电路的设计,如:组合电路设计(多路选择器、加法器)、计数器、分频器、正弦信号发生器、乘法器、移位寄存器、序列检测器等。相对于EDA技术的发展,这种实验课程的设计稍显陈旧,存在一些问题。

(1)基本的电路模块设计无法培养学生数字系统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EDA实验课程通常以常见的数字电路模块为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硬件描述语言的掌握。由于电路模块规模较小,功能简单,很难培养学生对数字系统的设计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

(2)陈旧的实验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以基本数字电路模块为实验内容,学生完成实验后也不能理解自己完成的设计在一个数字系统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体会不到设计的成就感,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兴趣。

(3)EDA技术发展迅速,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技术发展。EDA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学生如果仅仅学习基本电路模块的设计,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4)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学有余力的同学才能得不到施展。

综上所述,EDA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改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在EDA课程中均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学科竞赛中的EDA技术

学科竞赛近几年来如火如荼,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7]。其中,教育部倡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影响最广泛的电子电气类学科竞赛,对推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年的电子设计竞赛也得到高校的推崇,激发学生对电子设计的热情。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多个题目涉及到了EDA技术,甚至部分题目核心内容需要使用EDA技术完成。据不完全统计,涉及EDA技术的题目及相关技术如表1所示。

这些题目涉及了EDA技术中常见的数字电路模块,甚至部分模块多次重复出现。将这些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均可形成综合性EDA实验内容,作为EDA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从表1中可以提炼出DDS信号发生器、等精度频率计、数字示波器等题目,作为EDA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每个题目均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能够引起学生的设计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学生对学科竞赛的热情同样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教学。EDA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EDA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EDA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摒弃传统的计数器、分频器等陈旧教学内容,引入学科竞赛中常见的DDS信号发生器、等精度频率计、数字示波器等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

以DDS信号发生器为例,涉及到相位累加器模块、相位调制器、ROM查找表、幅度控制、D/A接口控制等核心内容,还涉及按键和显示(8段数码管或液晶屏)等人机交互的设计。在一个综合实验中,包含了加法器、计数器、乘法器、IP核调用、状态机、编码器、分频器等基本电路模块,可以使学生了解基本模块如何在整个数字系统工作,加深学生对基本电路模块的理解,提高系统设计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每堂实验完成一个实验内容,一般1~2名学生一组,独立提交实验报告。采用综合性实验后,3~4名学生为一个团队,整个学期完成1~2个实验内容为宜。整个团队作为一个整体,选择一个实验题目,进行方案设计,分配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多个综合性实验的复杂程度不同,学生团队因兴趣差异选择的题目也各不相同,此外,同一团队的同学承担任务不同,所以考核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个实验根据复杂程度设置不同的难度系数,可以根据难度系数和学生团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同一个团队中,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情况给与不同的难度系数,团队得分按照系数分配给每位同学。这种情况下,兴趣高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较高难度的题目,并承担更多的设计任务,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题目,承担简单的模块设计工作。

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不同层次的同学在EDA实践教学中均有所收获,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学得不“尽兴”,部分学生不会学而自暴自弃的现象。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EDA课程现状,提出了目前EDA实验课程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学科竞赛中的EDA技术,提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对EDA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课程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性,并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期望通过此项改革,使学生了解“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宁治,李文娟,高晗璎,等.电气专业“EDA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4):86-88.[2] 谷善茂,杜德,刘云龙,等.EDA课程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40-46.[3] 王志国,赵忠盖.ED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1):82-85.[4] 庞前娟.应用型本科EDA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5(7):125-126.[5] 于玲,关维国,牛芳琳.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EDA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11-112.[6] 黄卉,陈德斌.关于EDA教学改革中独立学院教育特点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93-94.[7] 袁川来,孙玲爽,周维龙.学科竞赛驱动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168-169.

第五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范文模版]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营销的地位不断提升,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市场需要的是与就业岗位是有零距离的人才。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承担了重要的责任,显然传统的维书本维理论维课堂讲授的呆板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的,市场呼唤我们处理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作为从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为了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我们自1998年以来就开始了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要求

1、系统讲授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紧跟市场营销学科的新发展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包括市场营销调查和研究能力。市场营销筹划能力。品牌和包装设计能力,市场营销渠道设计能力,推销技能,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教学改革实施步骤。

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讲授市场营销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策略,采取课堂讲解的方式。

2、每讲究一章的理论知识后,选择一至两个与本章内容相吻合的案例。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

3、每章的理论教学完成后,留给学生一至两个实训题,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去从事实训,并写出实训报告。

(五)课程考核:考勤与考绩相结合,考试成绩包括出勤分,案例分析成绩实践实习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四)课时分配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占二分之一。

(三)教学改革所需教具与资料

1、教学大纲。

2、配套的市场营销教材,包括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三大板块。

3、其它必要的条件:如录像带,实习基地等。

三、教学改革实践过程。

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下学期至2001年上学期。

这个阶段,我校还没有升格为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于各省各地的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我们也是处在市场营销教改的尝试性阶段,市场上相关的适用市场营销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比较缺乏。为了使教学改革能顺利开展,由本课题的负责人李倩兰老师编写了一本本校教材《市场营销案例精选》作为本课程的配套教材。这本案例教材与市场营销学科的理论体系是相呼应的,内容针对性很强,案例后面的问题也是精心设计的。1999年3月,本课程负责人李倩兰老师被邀请参加湖南省经贸类教材编写委员会的编写工作,并担任了其中的市场营销教材的副主编工作。李倩兰老师把本课题在1998年下学期改革的初步经验带到编委会上,并力主编写一本配套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教材,编委会和市场营销学的主编高度重视李倩兰老师的意见,并采纳了她的建议。本阶段的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教学实习第二阶段:2001年下期至2004年上期,2001年5月,我校(原长沙农校)和原湖南省机电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院校。我们开始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高职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教学对象和办学目标的改变,给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且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办学层次,市场上相应的教材缺乏,我们当时选择了一本由我院姜小清老师担任副主编的一本市场以内供销教材作为理论课教材案例分析教材,还是用原来的校本教材。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部对高职人才的定位,我们党得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深感有必要研究和编写一本配套的市场营销学实训教材。

第三阶段:2004年下期至今,成果推广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模式与第一阶段基本相近。2003年10月,湖南省教育厅教科院委托中南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系列经济管理和商贸类的高职教材,本课题负责人李倩兰老师被邀请担任其中的市场营销教材的主编。李倩兰老师撰写了教材编写与提纲,每一章都包括市场营销基本原理,精彩案例和技能训练三个模块,编写提纲获得编委会和市场营销教材编写组的一致通过,同时,李倩兰老师在编写工作会议上作专题发言,较好地介绍了我院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经验,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教材于2004年7月正式出版发行,得到了省内外的使用本教材的老师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本教材已再版两次了。

自2004年下期以来,由于有了适合高职层次的市场营销教材,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我们按照教材设计的三个模块组织教学。做到了章章有案例分析和基本技能训练。而教和学双方的目标都明确具体,实训题的设计操作性强。这个阶段的教学模式是“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技能训练+教学综合实习”

四、成果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素质教育理论,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特征以及我国中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等方面的系统分析研究,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经历了近七年的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形成了以下教学研究成果。

(一)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本位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基础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技能许连和综合实习,把理论与实践较好联系起来,使学生既能掌握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和策略,又能掌握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基本技能,从而符合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要。

(二)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教学二元并重的教学模式

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唱独角戏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创造了师生互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方法。

在制定课程授课计划时,我们坚持突出实践性教学这个重点,调整课时分配比例,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营销技能训练之间的课时比例为5:2:3。也就是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之间的课程比例为5:5。体现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

(三)调整了教学内容

由于理论教授课时数压缩了。因此,我们在备课后讲授的过程中,在进行知识取合时,根据够用的原则,首先确定重点内容和一般讲解内容以及学生自学内容。然后在每堂课开场白中,告诉学生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正式讲解时,只讲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策略。其他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通过布置案例分析题和营销技能训练题推动学生去自学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强了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平台和览本。如果没有配套的教材,课程教学改革和难达到目的。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特别看重教材建设,在整个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编写了一本校本教材《市场营销案例精选》,先后主编了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教材。我们的教学改革经验在每一次教材编写和使用后得到推广和深入。

(五)改革了课程评价考核方法。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

”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法,而是根据教学模块的不同设立不同的考核标准,既考勤又考绩。总分100分,其中考勤约占15%,案例分析约占10%,营销技能训练占25%,期末考试卷成绩占50%。而且规定试卷成绩低于40分不参加期评。这样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成绩积累,课堂到课本也和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六)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要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实战演习的平台。因此我们与本院产业处超市鉴定了协议,允许学生在超市内进行市场营销方面的观摩实习和调查。同时我们还利用长沙是商业繁荣和市场发达的优势,经常介绍和组织学生去大型市场或商店进行有关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只要有大型的各种各样的交易会或博览会举行,我们也会组织学生带着课题去参观学习和调查研究,这样既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另外,在进行教学综合实习时,鼓励学生在校内摆摊设点,开展各班组之间不自觉的营销技能。

本课题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对市场营销课程在中职和高职学校的教学实践进行大胆的尝试性改革和研究,创立一个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和理念的转变,摆脱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突出和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的教学目标和理念。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特色

“建立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营销技能训练”的复合教学模式。调整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的课时分配比例,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二元并重突出实践训练使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的课时为1:1。

(三)评价考核方法的创新

为了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地建立了考勤与考绩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理论考试并重的考核评价指标,考勤点15%,实践训练占35%,期末理论考试占50%。六

应用和推广情况

本课程的“能力本位”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起于1998年,至今有九年的历史。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本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技能和市场营销管理能力成效明显。

(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营销能力大大提高。

每次在不同的班级开设这门课程之始,学生最怕的是上台作案例分析发言和解出进行市场营销调研以及推销产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的胆量大了,“脸皮厚了”,“口才好了”,在台上演讲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而且人际交往能力也明显提高。更大的成效是体现在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方面,如经贸96级01班40多位同学,1999年中专毕业,现在有近十位老板,有自营主业。经贸01301和01302班的同学,2004年毕业,在毕业实习期间,这两个班的同学中就有不少同学的毕业就业率达到100%。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在省内外起到示范作用。

1999年初,课题负责人李倩兰老师在湖南省大中专院校经贸类教材编委会上介绍我们的市场案例教学方法的经验,并带去了自编的校本教材,受到与会成员一致肯定,并立即决定其市场营销教材也要编一本配套的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2003年11月,李倩兰老师应邀主编由湖南省教科院和中南大学出版社组织的高职财经类系列规划教材之一《市场营销》,李倩兰老师介绍了我院营销课程改革经验,提出教材应倡导“能力本位”的思想,建议教材编写提纲要包括基本原理,案例和实践训练三大块内容,这些得到于会参编人员的一致肯定。教材出来后,反响很好,现已再版两次。

2004年7月,我院的“能力本位”的市场营销教学思想和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引起中国农业出版社有关专家的重视,他们邀请李倩兰老师主编教育部的21世纪高职规划教材之一《市场营销》。本教材已投入使用。

下载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