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
魏秋兰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陕西 西安 710018)
摘要:高职《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文章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该课程模式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悉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现代汽车电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关键词:汽车;电器设备;工作过程;高职院校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Case Study for the Course of Automobile Electric-Equipment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WEI Qiulan(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Shaanxi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Xi’an, Shaanxi, 710018)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he automobile electric-equipment and maintenance course has not met the requests for training modern automobile specialized tal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working process in the course.This curriculum mode focuses on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all-around developments of students, which makes students being skilled at whole work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find and solve automobile electric-equipment faults.Key words: Automobile;Electric-Equipment;Working process;Vocational colleges 0.引言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是普通高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一门必修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方面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工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现代汽车电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该课程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基本都是先上理论课,后上实践课,实践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紧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就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应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要求,在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情况下,引领学生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基于这种一体化的教改理念,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前众
[1-4]多高职学校积极研究和探索的主要课题。1.工作过程
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创立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 作者简介:魏秋兰(1981-),女,陕西西安人,讲师,从事汽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1]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与理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稳定的系统。一个职业的工作过程是完成一个企业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劳动进程,工作成果始终是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工作组织、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及工作产品,并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下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果,工作过程便随[1]之结束。
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首先对所学专业内容和工作的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教学设计 2.1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既要稳定又要有一定弹性。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课程实施的客观条件。课程的管理者要根据来自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等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根据一定规范
[2]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使课程设置处于一种动态的调整之中。该课程的教师应及时收集和整理先进的汽车电器知识补充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始终都能够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走在技术的前沿,这样才能在就业后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应该把让学生读懂电路图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电路图了解电器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工作原理,并对电器系统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并且能够建立简单有效的诊断流程。内容的设计上,应该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导出关键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一些常见任务的堆砌。比如,汽车电源系统维护作为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该任务时,应该以汽车维护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操作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查阅维修资料,深入领会5S理念等。在专业课教学安排上,应该遵循从外围到核心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熟悉企业和工作的基本情况,再按照规律,在活动中学习系统化的任务。2.2 工作任务分析
根据职业岗位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实际工作和课程之间的桥梁,是课
[1]程开发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专业核心课程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在充分考虑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社会、企业实际维修岗位及岗位要求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按照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流程把课程内容整合成电源系的故障诊断与检修、起动系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点火系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照明信号仪表及辅助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全车电器线路故障诊断等七个相互关联的工作学习项目,每个工作学习项目下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2.3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对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利用教学车间,教学的实施采用任务驱动,实现“理实一体、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3]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以点火系统的故障为例进行情景设计,如图1所示,以故障案例为载体,分三个阶段实现易到难,由显性到隐性提升,实现递进式培养,每个学习情--------------------------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且将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
通过对《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这门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体验到了职业成长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所培养的学生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相信通过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将更能适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
图1 学习情境设计图
2.4 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授课过程中可尝试采用行动导向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项目教学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汽车电器各总成检修项目的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该项目的教学目的、操作步骤、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注意事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明确每一步的原因,工艺要求和操作失误可能出
[4]现的问题等,从而得到故障诊断、排除、调试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比如:在发电机故障检修学习情境中,将学生根据实训场地和设备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发电机检修工艺制订工艺卡,通过讨论明确每一道工艺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然后通过分工合作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拆卸——清洗——检修——更换零件——总成装配——调试——装车。对操作中出现的故障进行讨论、判断和排除,完成发电机检修工作项目的训练。教师在一旁进行必要的辅导和安全方面的提示,以及必要的疑难故障的解答。
(2)案例教学法
这种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中,将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起动系统故障检修学习情境中,以桑塔纳2000轿车,起动机正常,但无法起动发动机为例。根据故障现象,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应如何抓住关键点,进行检修。每一个学生都参加讨论,他们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根据相同的故障症状,老师和学生有不同的检测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在课堂上交锋,充分展示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及对问题解决的不同思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设置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场景,缩短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3)四阶段教学法
四阶段教学法是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具体教学程序是:准备(设置问题情景,教师讲解)→教师示范(怎样做)→学生模仿→布置练习,学生练习,教师观察、检查、纠正、归纳总结。教师可从实例开始,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比如,在讲述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较难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电子点火系统的各个组成,再演示过程,让学生观察、描述现象,然后让学生试着演示,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升,演示之后,总结出电子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而引出本堂课的能力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本次课程的任务。可
[4]以利用幻灯片、动画演示点火过程,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2.5 教学实践
建设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为一体的专业教室是保证专业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这种一体化教室既不是简单的将理论课室和实操课室安排在同一个场所,也不是直接将企业的生产车间照搬至学校,而是尽可能模拟实际的汽车维修工作环境,并且考虑到学习与工作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一体化课室时,需要仿效企业配备整车维修工位必须配备仓库保管室、资料室等,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规程、工作安全与健康环保制度等管理性文件。同时,还应该配备适用于教学的总成台架、示教板等教辅设备和摄像头、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在工位布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方便性,并尽可能做到规范、标准。3.结语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建设“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能真正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参考文献:
[1] 袁媛,蔡凤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9(5)[2] 罗建政.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学方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上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30)
[3] 刘志勇.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电控系统检修》学习情境设计[J].职教与成教, 2010,(28)[4] 徐东.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9(3)--------------------------精品
文档-------
第二篇: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课程开发与实践
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职课程开发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指为完成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一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关键要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重构具有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课程体系。在此必须注意:讲究知识完整性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和注重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课程体系,两者之间无所谓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之别。
近年来,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偏差,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体系与企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偏离,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和体系构建的重点是要解决“供需”矛盾。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体系设计、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应遵循有别于学术型教育课程的理念、原则和策略,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对现有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造
对现有学科课程体系的“解构”不能单纯以学生和社会(企业)现实需求为依据,还要关注社会(企业)需求的变化与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不能一味强调校企合作的就业“零距离”,要关注学生认知现状、能力需求、教学规律,关注:
个体发展的特殊性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既有两者的相互认同,也有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这与个体心理、生理发展密切相关。虽然不同个体发展依赖于社会发展,但是不同个体都具有特殊性。
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个体在自身心理驱动下,通过符号化的方式,去理解和加工外来信息,逐步地形成和完善自我知识、技能结构,根据自我设定、自我评价,使个体发展在社会整体中发生同化或异化。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下,必然导致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的不一致。
个体发展的时限性和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一个延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任何个体只是这个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个体发展必须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将一个并列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力图使个体掌握所有的知识与技能,只是整个社会发展延续过程的一段时间内的相关内容。
个体发展的随机性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一个整体的必然设计,但是作为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在某一特定的时段、地点、人群和个体的心理驱使下,个体发展呈现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往往是不可驾驭的。
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个体成长发展的特殊性、局限性、时限性和随机性,才能真正做 到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年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服务。
对现有职业教育课程的“解构”不是简单的“砸烂”,而是“解剖”,是有序的过程,而非无序的混沌。
“解构”首先是对现有课程中“虬枝”的剔除。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在既定工作岗位基础上实施的培训,具有极强的针对向,而职业教育一般只能是针对“岗位群”实施的教育。细节性的教学往往不是学校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其次是对课程的“枝干”进行分析,分析不是为了简单的保留和剔出,而是通过分析,明确课程的改革的方向,对其中合理的部分加以适当的“整形”手术,形成“强干”再造。
“重构”的目的是使个体能够通过学习,“量其才、尽其能、劳其智、食其力、乐其心”,掌握知识、获得技能、使个体和社会得以和谐发展。“重构”的依据是基于实际生产实践环节的逻辑认识过程。“重构”使个体得以稳步发展,即认识思维、熟能生巧循环向上的发生、发展、创新过程。“重构”的评价是个体和社会的“双元”评价。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通过综合的和具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重构课程体系,达成共需双方“天人合一”。这些产生和应用于技术和服务于实践的能力,除需要科学技术知识外,还包括很多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和“主观”性质的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能力的传授。“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应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动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能从容面对新的社会需求。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开发思路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标准开发参与人员来自企业、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三方。以“工作过程导向”确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组织: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 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要体现上海经济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在课程设置中确立实践课程,达成学生对功能性实践活动的“体验”。实践过程包括具体产品的组装、调试、维修等等具体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生产制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择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在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互依赖的整体。在所有课程中都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专业标准与课程内容。
专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开发流程如下: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即典型工作任务集合)—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即能力描述的课程体系)—学习情景体系。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从而确定课程内容,将岗位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通过任务的形式将知识点贯穿起来,知识的总量不变,只是排序变化,学生通过多个任务的完成,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掌握了工作的技能。
以行动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将学习领域转换为学习情景,即将学习领域设计为多个学习情景(又称教学单元结构和单元课程),设计多项任务,并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有机结合。任务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每一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不变。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
在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互依赖的整体。教学活动的起始,不是以理论或者是实践为前提的,是以实践中包含的技能和理论中富有的知识和技能内涵为基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一个循环向上的过程。这样,学习活动才由低层次的模仿性学习过渡到高层次创新性学习,这个循环向上的发展过程,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在此,要十分注意的是:这 种循环只有从学习上升为创新,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真正得以体现。
活动设计采用“选取„„典型产品(案例),采用„„教学策略,通过„„实践手段,达成„„学习目标”的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所关注的焦点是知识的存在性状,以及知识与学习者个体精神世界的关系。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理想存在方式应是开放的、积极的,有着与学习、社会沟通的可能。只改变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位置是没有更多意义的,关键是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存在方式和价值问题。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评价
对课程设计的评价指的是设计者根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对整个课程进行反思,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找出不足指出,以便做出及时修改调整。设计者应该选择客观有效的信息搜集、分析数据的方法。作为评价的依据之一,设计者应该了解有关本课程以下几方面的信息:
学生的满意程度 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的可迁移性 教学的影响程度
课程评价问题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超出了评价本身。课程理念要能主动地生成于教育工作者的头脑,形成制度创新、方式方法革新,并给原有评价行为以激烈的冲击,才是新评价方式得以在学校实施的有效手段。
课程评价的关键是对课程价值的认识。
课程的价值不仅反映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同时也反映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这不仅是简单的知识结构和框架的组成形式,更为学科教学所提供了科学内涵。
课程的价值应该体现在知识的科学性和学生个性、社会需求以及国家利益等方面。以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作为课程的价值取向。
课程的价值取向是社会还是学生,两者之间其实是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基本特征即是社会的人。脱离了社会,人只是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因此,课程的价值取向首先是社会的,其次是个体的。
“双元制”课程反映了课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协调。
[功能性评价] 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思想,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学校课程教学和企业实践培训的结合,注重企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这同样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课程是为企业的生存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的,所以学校课程制订的依据是企业的需要,课程在功能上要反映这种需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依据,课程必须是可操作的,所以课程在功能上还必须能够切实地为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便利。
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企业发展的主人是现在的学生,所以课程还必须具有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的功能。
[结构性评价] 课程结构是建立在课程功能基础上的,通过科学的课程结构,使学生通过最简捷的学习途径,掌握最完整的学科框架,获得最需要的实践知识,把握最合理的发展方向。
[有效性评价] “双元制”教育关注的是课程的有效性,而有效性必须以课程的功能、结构的正确、合理作为前提。
“双元制”课程的有效性表现在: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的跳跃性、可持续性;学生心理的协调性、学生和社会(企业)之间融合性;企业发展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同一性、学生为企业发展的贡献性、创导性等。
[发展性评价] 课程是发展的动态概念,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首先就表现在课程是否具有发展的空间,具有与社会、企业、学生同步发展的空间,并为这种发展创造条件。
课程评价应由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保证课程定位的正确性,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教育的方向和教学的质量。
企业对“双元制”课程的评价是导向,学生对“双元制”课程的评价是基本,教师对“双元制”课程的评价是保障。
“双元制”在教育活动中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企业的发展差异,教育的层次差异,决定了“双元制”教育思想贯彻的途径和效果。
第三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趣味教学
【摘 要】钳工是一门有悠久历史的学科,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性、经济性社会的到来,这就使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钳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本文分析了钳工目前教学与实际需求存在的差异,提出改进陈旧教学模式的方法,探讨了以趣味性的任务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钳工教学中应用,做到“寓教于做”。
【关键词】 钳工教学;工作过程;趣味性
钳工是技工学校曾经作为一门单独专业进行培养,也是大学工科院系金工实习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和机器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钳工给人们的印象是停滞不前,甚至要被淘汰的地步。实际上钳工不仅仅是作为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的基础,而且也是生活中一个适应和改变生活质量的基本技能,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手工制作的最好学科。我院是培养具有中、高级技能的技工院校,作为专业课的钳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应当与时俱进,变革创新。
一、改革前期情况分析
(一)生源情况
(1)入学前的文化程度和性别结构
从2010年开始,我院招收的学生90%是初中毕业,年龄一般是在15岁基本上是从初中学校一毕业直接到我院就读相关专业。我院机械系近三年招收的生源中95%是男生,电气系机电专业学生80%左右也是男生。85%是本地农村户籍的学生。
(2)学生心理状态
学生他们在家里是独生子占大多数。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从小就没有感受到多少生活压力,吃苦少、个性强,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替他人考虑的习惯。在学习上绝大多数被认为是中考的失败者,备受歧视,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硬着头皮选择了学技术,对技术的概念是一个笼统认识,真正了解所学的专业范畴几乎是空白的,对企业的要求和管理认识的少之又少,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有一种放弃学习的倾向,认为自己初中都学不好,技术更学不好。
(二)钳工教学情况
(1)教材使用。2013年之前钳工实训使用的教材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出版。这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如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量具的使用等等,以及对部件、机器进行装配、调试、维修及修理等知识。这些基本技能主要是单独地讲解再配一些技能练习,还是侧重于单项技能,如榔头的制作,角度样板的制作。理论知识多,较全面,这本教材是适合钳工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完整地学习,课题练习侧重于操作技能的反复练习,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无味。对于电气控制等非机械专业学习就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式。我院的钳工教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安排不同的学习时间。现在我院没有完全单纯的钳工专业,侧重于钳工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机械类),根据学制有三年制和四年制,相对应就要求参加中级和高级技能鉴定考试,他们每学习期安排6-8周,每周4天左右时间,每天6节课系统地学习,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般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安排5-6周的时间进行技能实习。不管是那种专业学习过程中主要以锯削、锉削技能练习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总体来说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体力消耗较大,比较枯燥,对耐心程度要求较高,对学生意志品质考验是一个考验,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坚持不住,偷懒、逃避,有的甚至直接放弃---不学了。
(三)钳工就业市场情况
通过企业调研和走访,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这种以锯削、锉削技能为主的制造零件方式在企业里并不受到重视,学生主要从事的是装配岗位,以及一些维修岗位,企业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证书,而是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技能等级证只是说明你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并不代表你实际的工作能力。
二、钳工课程改革
(一)教材设计理念与思路
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以机械产品手工制作、装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产品制造的氛围与情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以钳工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工作过程情景化、情景内容任务化、能力培养本位化、项目考核成果化。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零件的基本专业技能;也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及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2)以典型机械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3)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设计教学过程(4)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5)以专兼教师密切合作构建教师团队(6)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7)以职业资格为标准强化技能训练(8)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内容设计
教材内容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脱离国家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但在编排上就需要跳出学科体系的篱笆,以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用到的基本操作做成典型的项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同时借助自编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变枯燥的知识堆积为生动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和运用。让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紧密相连。教材选用的典型项目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练习技能的积极性。
(1)“万能工匠”职业素养养成
这个任务打破了专业课程与素养课程、企业管理课程脱离开来的惯例。任务中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生动地表述了职业素养对企业利益带来直接影响,关系企业的生命。现场的“6s”管理知识学习更是进一步缩小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让课堂变成企业现场。(2)孔明锁的制作
孔明锁相传是三国时期孔明根据我国木制品卯榫结构发明的益智玩具。这个任务即传承了历史文化,感受古代技术,又启迪创造发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孔明锁也被中央台第十套“我爱发明”节目制作成片头画面。孔明锁由一根长四方体和另五根在同样大小的长四方体中间开了不同的槽组成。制作时可以六人一组,这六根长四方体加工时即体现了锯、锉等基本技能,又由于都是可以从易到难的加工制作,可以根据实际加工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加工快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大复杂的四方体,加工慢的同学可以加工难度小简单的四方体。对学生组装时这六根四方体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和方向,否则组装不起来,可以让学生养成必须按工艺要求执行的良好习惯。组装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工件加工质量对整个组装质量的影响,甚至出现由于工件尺寸和形位公差不合格而不能正确组装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3)七巧板拼图的制作
七巧板拼图是很多学生都玩过的玩具,对自己制作出来更有吸引力。这个任务除了锯、锉外,又增加了钻孔、排孔、攻丝、铰孔等操作技能,还有角度测量等知识。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项任务,通过组装后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技能的不足,感受产品质量的优劣,也可以认识到工件细节的处理对整个产品质量的影响。加工制作过程中排料时卸下的废料可以制作小的工件,培养学生节约成本的意识,这也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4)自卸车模型的制作
自卸车模型是使用薄板制作,主要针对汽车专业和电气控制专业,他们的接触和应用的薄板较多,如汽车外形和控制柜箱体。这一任务体现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
(5)综合镶配件
这一任务主要针对需要参加技能鉴定的专业适用。目前钳工的技能鉴定还是沿用制作镶配件的考核方式,这一任务主要包含了这些技能要求,满足学生的练习要求。
(三)教学设计思路
每一学习情境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以钳工实际加工流程为导向,教学过程以一个完整的零件制作过程来进行组织;学生领取任务书后,进行工艺分析、工艺路线制定、钳工工具的选取,检测方案的设计、量具的选用,到最终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每一过程都涵盖了零件的工艺制定、工量具的选用、工艺实施、质量检测等内容。在课程教学中,遵循人的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制作的零件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的基本操作开始,到制作包含多种操作的较复杂零件、配合件,最后进入简单机构的制作,使学生随着学习情境,技术复杂程度和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自主完成工作的程度也逐渐增加。
(1)突出任务驱动的教学功能
本课程教学以任务为中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先感知后认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训练学生有序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融入知识理论讲解,学生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既能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各种条件和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经验共享与交流,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每个成员都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模式的创新
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适应教学模式的需要,缩短与企业的差距,扎实有效地锻炼学生岗位职业能力,课程积极推行“三通三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2.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底盘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方法。
6.掌握正确使用、操作汽车底盘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的方法。7.掌握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方法。8.掌握汽车底盘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方法。
9.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底盘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方法。
(三)授课课时:144课时
(四)课程学分:8学分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工作任务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 课时
项 目 一
绪论
1、了解汽车的类型,理解总体构造、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2、知道汽车底盘的组成
3、学会工量具的使用方法
4、掌握常用修理方法
1、让学生调查常见车型的底盘构造,查找主要技术参数,形成调研报告。
2、分解车架,认知底盘构造
3、个人总结
项 目 二
离合器
1、了解离合器的功用、性能要求和类型;
2、掌握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掌握典型离合器的构造,主要零件的检修、离合器的装配与调整、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1、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构造
3、项目教学小组实训完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项 目 三
手动变速器
1、了解变速器的功用、类型;
2、掌握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原理;
3、掌握变速器变速传动机构的构造和各档传动路线,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构造和工作情况;
4、掌握变速器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变速器主要零件的检修,变速器的装配、调整、磨合与试验。
1、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构造
3、项目教学小组实训完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项 目 四
自动变速器
1、了解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及组成;
2、掌握自动变速器各部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检修。
1、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构造
3、项目教学小组实训完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项 目 五
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
1、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掌握万向节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布置形式与等角速传动;
3、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装配与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件的检修。
4、了解驱动桥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5、掌握主减速器、差速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半轴与桥壳的构造;
6、掌握驱动桥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件的检修,驱动桥的装配、调整、磨合与试验。
1、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构造
3、项目教学小组实训完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项 目 六
行驶系
1、了解汽车行驶系的功用、组成、类型及受力分析。
2、了解车架和车桥的功用、组成和类型,理解车架的构造与检修;
3、掌握转向桥与转向驱动桥的构造;
4、掌握车桥主要零件的检修、车桥的装配与调整、车桥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5、掌握车轮定位的概念、原理及其检查与调整。
6、了解车轮与轮胎的功用、类型及规格;
7、掌握车轮与轮胎的构造,车轮与轮胎的维护、装配、平衡与换位。
8、了解悬架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9、理解弹性元件、减振器、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0、掌握悬架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的检修、悬架的装配与调整。
1、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构造
3、项目教学小组实训完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项目七
转向系
1、了解转向系的功用、类型、组成及系统的工作过程;
2、掌握机械式转向系和动力式转向系主要总成的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转向系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的检修、转向系的装配与调整。
1、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构造
3、项目教学小组实训完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项目八
制动系
1、了解制动系的功用、组成和分类,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的类型;
2、掌握各种类型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的构造、工作原理;
3、掌握制动系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主要零部件的检修、制动系的装配与调整。
1、多媒体教学展示工作原理
2、实物直观教学构造
3、项目教学小组实训完成实训报告
4、个人总结
项 目 九
其他技术
1、了解汽车底盘的拆装工艺,理解汽车底盘进厂检验和修竣验收的技术条件。掌握装配和调整方法和步骤
2、了解编制汽车底盘维修工艺的步骤和原则,理解编写维修工艺卡片的方法和格式。
1、制定工作计划,编制汽车底盘维修工艺的步骤,教师指导执行,2、个人总结
机动
总课时
144
(六)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习成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提高其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时间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2)采用探究式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避免出现“灌输式”的教学现象。
(3)实物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采用模块式教学,以提高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评价方法
(1)理论考核: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着“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安排本学科的理论考试。具体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判断、选择、填空、简答等,均为闭卷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2)实践技能考核
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中级汽车维修工的考核标准,对应知、应会进行相关考核。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由考评员负责监考,包括动手操作和口头回答两种考核形式。(3)最终成绩的评定
按照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考核,凡两项均及格者,则予以通过;凡其中任何一项不及格者,均不能予以通过。
凡不及格者,采用重修的方式,令其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
3、教学条件
在汽车底盘实训室和整车实训室,基本具备各类型汽车底盘总成件;具备常用汽车底盘维修工具、量具、设备。可以进行发动机各总成、部件拆装、检修技能训练和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技能训练。
4、课程资源的开发
(1)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挂图、幻灯片、录象带、视听光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标准的开发和应用。按照完成工作任务的需求,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训练,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的学习向工作学习转变。
(4)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学习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室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5、教材编写建议(1)以“活动设计”(或称“工作项目”)为主线来设计教材; 1)每个项目都关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重视知识的应用。
2)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有完整的任务目标,即每个项目都必须完成相应的观察、分析思考或拆装。
(2)材中对于要完成的项目,尽量安排分步操作图,使学生能一目了然,有条件的要采用多媒体仿真软件。
(3)材应做到语言简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第五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初探.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覃国庆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21期
[摘要]文章根据当前旅游行业需求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工作区域,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对旅游英语教学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和实践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旅游英语工作过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覃国庆(1965-),女,广西来宾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课程论。(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2-0100-03
一、旅游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对从业英语导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