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近些年来发生很大改变,随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也越来越自主。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我们的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探究、乐于实验、勤于思考,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诚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关注、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地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行为,抛弃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以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全面倡导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之际,探讨如何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为了有效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知识繁多,老师年龄与学生年龄落差太大,代沟太深所导致的课堂枯燥氛围,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新鲜有趣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这样即利于同学的物理思维的形成,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
一、营造适应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素质教育的中心思想,即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就要大胆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会探究,真正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营造能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书本中的物理知识,还应掌握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方式和方法,让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让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的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引领———探究———归纳———演练”。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概念的教学,都能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是贯彻新课改的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因此,它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一些逻辑的、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鼓励与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种种机会。
三、创设丰富、有效的物理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所谓良好的开端,笔者认为,就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起来的这样一种状态。教师可以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知识,或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直接提出新问题,把问题一下子抛到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产生学习的需要。问题的提出,要以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前提,使其充分感受到身边确实存在物理,引起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冲动。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物理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加以提取、分析,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第一,教学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取得成功,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兴趣。教学活动策划和教学行动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循序渐进。第二,教学活动要体现探究性。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要精心设置疑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高知识修养和教学艺术,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程的信心和兴趣。
四、积极营造网络环境,锻炼学生独自获得知识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应用,改革学生学习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网络有很多普通课堂没有的优势,他能让学生较快的、独立的、积极的获得自己想要获得感兴趣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我们教师要加以合理地引导,使之成为学生一种快捷的学习知识的途径。同时教师运用网络课堂教学也有优势,它能给学生立体的、动画的等不同视听觉效果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投入到学习中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五、平等交流。多一些鼓励和理解,少一些冷漠与批评。
古语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轻松而良好的氛围之内,老师与学生才能自在沟通交流,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少一些批评和比较,多一些鼓励和相应夸奖,更能促进学生探索下去的满足心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缺乏立体思维,很难辨清,其中占大多数的是女同学。而女同学天性就是有一种好强跟害羞,这样更不利于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实务模拟来进行更生动的说明,中间再穿插着介绍已学的理论知识,这样则可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六、尝试反思维模式教学,锻炼学生逆向思维。
在课堂教育改革当中,能否成功取得最佳的效果,最关键的部分不是学生而是老师的观念以及训练方法。这需要在新的标准之下,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不断巩固理论知识,加强反向思维模式,只有在老师首先达到这一目标之后,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和不足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对行为产生的效果进行自我审查和分析,然后不断地更正改进。如此一来,则可以很好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教师要立刻转变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帮助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创新教法。在教育教学经验中总结,不断发展教育上的创新精神,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将现代教育理念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培养各种探索精神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的思维开发以及全面性发展尤其重要。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品质兼优的人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能为祖国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终身荣誉。我会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摸爬探索,积极寻找更好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能快乐的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林海芹.对高中物理高效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的思考[j].中学教育参考.[2]杜舜卿.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课改论坛,2011,(3).
第二篇: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主攻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该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该课堂教学模式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景,提出课题
第一阶段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通过引导、讨论,教师向学生呈现待探究的学习课题,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2)科学猜想,实验验证
第二阶段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它要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具体包括: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②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校园网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资源库。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或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实验辅助系统进行实时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第三阶段是:①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②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必要时可通过网络的辅助进行网上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的辅助,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带入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合理。
(4)课题小结,测试反馈
第四阶段是:①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②学生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③教师对本课的学生小结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和评价,并让学生浏览网页“小结”;④本课小结后,引导学生进入网络智能习题库,完成自我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当即反馈给学生。
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
第三篇: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主攻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该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一 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该课堂教学模式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景,提出课题 第一阶段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如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研究图片等,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通过引导、讨论,教师向学生呈现待探究的学习课题,同时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仪器。
(2)科学猜想,实验验证
第二阶段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它要求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学习探究,得出结论。具体包括: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收集的信息作出比较合理的猜想、假设和设计探究方案;②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校园网网络服务器上的网络资源库。学生带着问题或实验方案通过网络的必要帮助独立进入教师设置的学习环境进行探究;或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实验辅助系统进行实时实验探究,收集实验数据。
(3)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第三阶段是:①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处理,得出结论;②对得出的结论作出科学解释。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必要时可通过网络的辅助进行网上合作学习。学生通过网络的辅助,将各自的猜想、假设、实验方案或得出的结论带入网络讨论区进行交流,比较各小组的探究过程和思维结论,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自己的思维过程更趋合理。(4)课题小结,测试反馈
第四阶段是:①学生对各自的探究过程进行小结,陈述各自的探究结论或实验现象与结论,并对各自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②学生对他人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进行反思、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③教师对本课的学生小结进行适当的补充、总结和评价,并让学生浏览网页“小结”;④本课小结后,引导学生进入网络智能习题库,完成自我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当即反馈给学生。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
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撰文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无限的精神财富。不思改革的课堂必然水波不兴,死水一潭;不思创造的教学必然机械刻板,浅薄乏味。永葆课堂教学创造性与有效性的精髓在于对课堂教学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与思考”。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我们远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改经验,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对课堂教学先后提出了“三精一清”(学生精练、教师精讲、堂堂清)教学理念,以及“三个三分之一”(学生自学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讲解不多于三分之一,学生训练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学要求。对各种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断地学习、选择、判断,兼收并蓄,逐渐摸索出“自学、研讨、点拨、反思”四步教学范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主动,教学质量稳步增长。
一、“四步范式教学”的含义
教师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确定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以教材为蓝本,开发供学生前置学习的《自学导引》学案,在班级建立稳定的且能够互帮互助的弹性合作学习小组,培育起操作简便有效的学习过程评价机制,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作业课、复习课等灵活选择应用“学生自学——分组合作研讨、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应用反思”四步教学模式。以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也赋予给学生的生本课堂,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二、“四步教学范式”流程路线图
三、课堂基本结构 上课伊始,教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物理学的属性和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通过某种方式引入课题。第一步:自学。(约15分钟)
1、细读教材,基础梳理。
(1)教师让学生四个明确:明确阅读内容;明确阅读时间;明确阅读方法;明确梳理要求。(2)教材和教辅或学科“自学导引”资料的配合使用。
2、问题导引,温故知新。
(1)教师满堂问,学生集体答毫无价值。
(2)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紧扣教材设计核心思考问题。
(3)设问要充分考虑学生新旧知识体系的衔接,合理设置思维的梯度。(4)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呈现思考问题。(5)以问题导引学生思考,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定时训练,知能跟进。
(1)训练题要重基础,重能力。教师必须把握课标对课时内容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学生定时训练不能拔高要求,设置难路虎。重心在于熟悉基础内容。(2)布置适量的探究活动思考题或5—6个选择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定时独立完成,完不成的做好标记。
(3)教师巡视检查到位,初步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第二步:研讨。(约8分钟)
1、同桌检查,互批互改。
(1)在建构弹性合作小组时,充分考虑同桌组合的学习能力,能互帮互学,相互影响,让优生带动弱生。
(2)讨论或批改基础梳理的填空题或定时训练的选择题或探究活动中的问题。(3)若涉及验证性实验,小组内共同完成。
(4)鼓励同桌大胆交流,即使批改错了也没关系。
(5)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中组长或大组长组织讨论解决。
2、组间交流,扫清障碍。
(1)中组长与小组长迅速交流答案,并在中组内交流,解决部分小组认识中的共同错误。(2)中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认知矛盾提交大组长,大组展开交流讨论,再解决部分中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3)大组长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即将问题提交老师。
(4)各组长要同步做好记载。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好各组的学习评价。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
(1)通过组间交流,完成基础梳理和定时作业。要求学生作业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书写,小组、中组和大组批改时用红色笔书写。
(2)各组长将正确答案标示在老师指定的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或发言辩论。(3)教师摸清各大组长在组织交流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讨论中新生成的问题。第三步:点拨。(约12分钟)
1、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1)通过组间交流、批改,正确的或不能确定的答案及问题已经比较清晰。
(2)教师不要忙于给出正确答案,鼓励学生发言表明对正误的再认识或看法,摸清学生思维方向和思维障碍,引导学生自解疑难。(3)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中好的思维方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2、教师精讲,解析疑难。(1)学生已懂的不讲。
(2)超出学生认知能力,即使讲学生也难懂的不讲。(3)发现极个别学生的问题,不集体讲,进行个别辅导。
(4)采取最优的方法,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抓住关键,抓大放小,精讲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让部分学生产生顿悟。教师的讲授必须把对方法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是把结果呈现给学生,讲得透,点得活。第四步:反思。(约10分钟)
1、当堂作业,现场批阅。
(1)适量、分层布置教材中的作业或教辅(学案)上的作业,因人作业。(2)学生独立完成,不组织组间流动交流,同桌间个别问题可轻声讨论。(3)对先完成的,教师可先当面批改,以激励学生快速完成作业。(4)教师深入学生中检查、答疑、解惑,同时了解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2、及时整理,强化记忆。
(1)教师用1分钟时间归纳总结本节的内容,规律,公式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记住并在后面的巩固学习中进一步掌握。
(2)学生反省所学内容与方法,寻找需要进一步质疑之处,同时将所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基础联结成网。
(3)学生整理笔记,及时记忆或消化理解。
四、精心设计《学案》,灵活应用模式 有效的课堂源于有效的积极的教学设计。我们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具体作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学习内容按照教师创设的情景进行自主学习;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索学习,对疑难问题积极思考,不断尝试物理研究中的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老师帮助。在合作研讨过程中,鼓励小组内成员间、大组集体间,将学习结果交流展示,大胆质疑,相互补充,相互竞赛,直至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的点拨讲解要根据学情适时介入,当好导演,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积极引导好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学生已学懂的坚决不讲,无论怎样也学不懂的坚决不讲,确保课堂实现精讲、精炼、精评、堂堂清的教学佳境。
第五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我们经常看到或亲自体验到这样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许多观摩课、公开课、集体备课、汇报课把一堂课上得不伦不类,说它是第一课时吧,我们又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但从课的起点看呢──学生当时对文本是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说它是第二课时吧,可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又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但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从教师的小结也让人感觉到无疑这是第二课时。这样的课,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群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在“啪”的一声枪响后,本来应该围绕环形跑道跑,结果大家都离开跑道,四散奔跑。这种观摩课、研讨课或者优质课,它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它会给我们一线老师许多误导与困惑:一种是,第一课时能这样上!另一种是,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识字、学词?作业?拓展?
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语文教师缺乏明确的课时观所致。我们说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例如第一教时,从我们的家常课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它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当然这些固有目标与板块(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有效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习字词,交流感知;切入重点,设置悬念)会因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如对低段而言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对中段而言,以理解为主,适当进行品评;对高段而言,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向欣赏、品味课文语言,学会表达过渡。我这里对每课时固有板块与目标的明确,是为了提醒老师们,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教学规律办事。
需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古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作为语文教师,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魄,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