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
“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已经来到,考公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备考。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厦门事业单位考试相关备考资料,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面试时事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育部近期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另加3门任选科目的考试成绩。对此,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现代教育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7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北京就有高中校开始尝鲜“走班制”了。而今,京城又有不少小学也开始探索“走班制”。
走班上课涵盖所有科目
北京市第二中学作为较早开始尝试走班制的学校之一,如今已实现走班上课常态化。在国家课程中,学校非高考科目全部实行“走班制”选课教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北京二中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也全部实现学生走班上课。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根据学校专门编制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实行走班上课,并于2012年延伸到初一年级。与北京二中的走班制略有不同,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囊括了所有科目,且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以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十一学校共有400多门课程、272个学生社团,学校4000多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不同的课程表。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三所中学宣布教改合作,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共同推行“走班制”教学模式。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将把北大附中“走班制”的成功模式引进该校。清华附中虽然目前也实行“走班制”,但仍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级,学校将西式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两种模式糅合。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多所小学探索走班上课
现代教育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市部分初中、小学目前也开始尝鲜“走班制”,力求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2013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学,目前招收初中生。在这所学校里,正积极开展“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大现代教育体制实验,而走班的依据则是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目标。
高中生、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自身实际情况也更为了解,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走班制”能否顺利实施呢?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北京已有多所小学开展了“走班制”实验。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康营分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开始试点走班。各班班主任到本年级其他班级巡回讲课,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申请走班。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是从本学期开始的,学生每周二下午都可以通过走班上课。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目前正在六年级全面尝试“走班制”教学,取消行政班限制,按照数学分层、语文分类的方式,将全年级70多名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据校长李振村介绍,六年级以年级部制管理为基础,实行“导师制”管理方式。6名学科教师分别担任约12名学生的学业导师,同时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与教学班学生管理责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走班了,我们不仅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推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得到了激发。对教师来说,走班制会对教育教学会带来什么影响?面对这一改革,老师往哪里“走”?专家认为,教师需提高个人魅力,提升课堂吸引力。
教学:
倒逼教师转变教学策略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走班制教学”走在全国前列。这种“走班制”根据学科形成授课教室。到什么样的教室听课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北京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在一次讲座上感叹道:“走班制变革对老师的冲击是最大的。”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过去的行政班,全班的学生等着老师来上课,老师讲得好坏与否,学生并不能选择。走班制则是学科老师等着学生来上课。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实行分层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师。王春易认为,走班制教学学生的选择权大了,老师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才愿意选择你的课程。”
相比较而言,普通教师在走班制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坦言,实行“走班制”教学确实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李振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而且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晓辉则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不同水平的学生处于一个班级之中,教学准备只能照顾中间的大多数,采取“以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都比较拔尖的学生,留给其他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走班制实施以后,这种情况会少一点,带给老师的是教学策略的改变。
管理:
由班主任转为学生导师
学生走班了,以往的班级概念或将不复存在。班级管理这一延续了数十年的管理方式也将对教师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北京十一学校,班主任已经被学生导师所全面取代。学校副校长于振丽认为,行政班被打破了,班主任也没法发挥他的作用。对此,学校原先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要转变身份,从管理走向引领,转为学生的导师、咨询师、教学顾问等,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而这对教师而言,挑战更大,要求也更高。
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的夏老师认为,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在北京市一所开展走班实验的小学里,教师们普遍感觉实行走班之初,班主任的压力会比较大。该校李老师认为,学生年纪比较小,走班又打乱了学生的上课地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要去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刚开始的时候,校园里乱糟糟的,很多学生找不到教室,也有一些学生所上的课并非所选的课,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协调。”
探索:
把目光从教学转向学生的发展
随着高考改革的日益临近,走班制改革将是未来高中改革的大趋势。在北京市实施走班制的学校中,教师们正积极转换身份,以更好地适应走班制。走班制也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王春易老师的生物教室里,摆放着各类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她的学生就置身在这样的生物实验环境中学习的。
王春易发现,“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既然学生愿意,那就多进行实验吧。”王春易仔细钻研大学生物系的实验教材,将很多生物界的前沿实验、生活实验搬到课堂上来。楼道里弥漫着酒香,那是学生在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老师、学生一起分享的美味泡菜,也是“生物实验室出品”„„一年30多个分组实验的教学任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科学探究的需求。因此,王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王春易认为,“走班选课”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课堂的研究,对课程的开发。它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创造了学生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体现了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相互感应。
在走班制这个大趋势中,教师该如何应对呢?王春易建议,老师必须要思考,自己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把目光从原来的只关注学科教学,向关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转移。
专家声音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校要搭台打造魅力教师
走班制将更加凸显教师的风格和人格魅力,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认为,走班制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海燕认为,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完成教学基本任务,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无法选择教师。而走班制则不一样,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老师,这对教师来说,必须要变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更多地展现教学魅力,以此吸引学生。
实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对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对此,王海燕认为,任课教师要肩负起育人的任务,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要做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外,由于学生相对不固定,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包容也需要任课教师去引导,“要通过导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彼此的资源,引导学生跨越边界,在学习上形成合作的关系。”
走班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有相应的举措。王海燕建议,在出台走班制之前,学校要通过培训等形式,让教师理解走班制,只有取得教师的信任,走班制才能顺利开始实施。
王海燕建议,在实施走班制的同时,学校还要引导帮助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引导教师合作开展研究,互相借鉴。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出台个性的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
延伸阅读
分层走班成学校走班制首选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始了走班制的探索,分层走班成为走班制探索的首选。
浙江省
浙江实行走班制主要是指分层次教学,在9个高考科目的教学中,分为A和B两个层次,A类班级适合学习程度更好的,B类班级则适合基础程度相对差一些的。部分试点学校发现,走班制学生的平均分要比传统班级学生高10分。
上海市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推出后,该市一些学校做出快速反应。例如育才中学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分成A、B两类:A类就是合格考水平,重在夯实基础;B类是等级考水平,旨在发展志趣。学生要选择B类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完全部的A类课程。
青岛市
2017年前青岛市57所高中都将陆续推行全面的走班制。本学期开始,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在高一的数学、物理、化学;高二文科倾向的数学、地理、历史,理科倾向的数学、物理、化学,进行分层,每一学科在每一单元中分为三个层级。
本文摘自: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1312
第二篇: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师往哪儿“走”
2015长春市事业单位时政热点:“走班制”来临 老
师往哪儿“走”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2015年长春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人员公告、时间、政审条件、职位表等最新咨询和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http://www.xiexiebang.com/jilin/
育部近期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另加3门任选科目的考试成绩。对此,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现代教育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07年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行之后,北京就有高中校开始尝鲜“走班制”了。而今,京城又有不少小学也开始探索“走班制”。
走班上课涵盖所有科目
北京市第二中学作为较早开始尝试走班制的学校之一,如今已实现走班上课常态化。在国家课程中,学校非高考科目全部实行“走班制”选课教学。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北京二中自主开发的选修课程也全部实现学生走班上课。不同特长的学生都可根据学校专门编制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2011年,北京十一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实行走班上课,并于2012年延伸到初一年级。与北京二中的走班制略有不同,十一学校的走班制囊括了所有科目,且取消了原有的行政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类型,以及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十一学校共有400多门课程、272个学生社团,学校4000多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不同的课程表。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三所中学宣布教改合作,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共同推行“走班制”教学模式。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表示,将把北大附中“走班制”的成功模式引进该校。清华附中虽然目前也实行“走班制”,但仍保留了传统的行政班级,学校将西式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两种模式糅合。
多所小学探索走班上课
现代教育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市部分初中、小学目前也开始尝鲜“走班制”,力求给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
2013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学,目前招收初中生。在这所学校里,正积极开展“走班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大现代教育体制实验,而走班的依据则是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目标。
高中生、初中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自身实际情况也更为了解,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走班制”能否顺利实施呢?现代教育报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北京已有多所小学开展了“走班制”实验。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康营分校的四、五、六三个年级开始试点走班。各班班主任到本年级其他班级巡回讲课,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风格,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申请走班。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是从本学期开始的,学生每周二下午都可以通过走班上课。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目前正在六年级全面尝试“走班制”教学,取消行政班限制,按照数学分层、语文分类的方式,将全年级70多名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据校长李振村介绍,六年级以年级部制管理为基础,实行“导师制”管理方式。6名学科教师分别担任约12名学生的学业导师,同时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与教学班学生管理责任,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咨询、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
“走班了,我们不仅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还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推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得到了激发。对教师来说,走班制会对教育教学会带来什么影响?面对这一改革,老师往哪里“走”?专家认为,教师需提高个人魅力,提升课堂吸引力。
教学:
倒逼教师转变教学策略
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走班制教学”走在全国前列。这种“走班制”根据学科形成授课教室。到什么样的教室听课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北京十一学校生物特级教师王春易在一次讲座上感叹道:“走班制变革对老师的冲击是最大的。”
过去的行政班,全班的学生等着老师来上课,老师讲得好坏与否,学生并不能选择。走班制则是学科老师等着学生来上课。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实行分层和分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师。王春易认为,走班制教学学生的选择权大了,老师的压力也更大了。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才愿意选择你的课程。”
相比较而言,普通教师在走班制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坦言,实行“走班制”教学确实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李振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科教学,而且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晓辉则认为,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不同水平的学生处于一个班级之中,教学准备只能照顾中间的大多数,采取“以中间带两头”的策略。在
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往往是一些各方面都比较拔尖的学生,留给其他学生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走班制实施以后,这种情况会少一点,带给老师的是教学策略的改变。
管理:
由班主任转为学生导师
学生走班了,以往的班级概念或将不复存在。班级管理这一延续了数十年的管理方式也将对教师的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北京十一学校,班主任已经被学生导师所全面取代。学校副校长于振丽认为,行政班被打破了,班主任也没法发挥他的作用。对此,学校原先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要转变身份,从管理走向引领,转为学生的导师、咨询师、教学顾问等,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而这对教师而言,挑战更大,要求也更高。
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的夏老师认为,走班制教学把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虽然大了,但由于原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同,学生学习习惯、态度不同,也就相应加大了相互间的影响。由于学生大多不在原行政班中上课,原行政班班主任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管理难度变相增大。
在北京市一所开展走班实验的小学里,教师们普遍感觉实行走班之初,班主任的压力会比较大。该校李老师认为,学生年纪比较小,走班又打乱了学生的上课地点,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要去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刚开始的时候,校园里乱糟糟的,很多学生找不到教室,也有一些学生所上的课并非所选的课,这就需要班主任去协调。”
探索:
把目光从教学转向学生的发展
随着高考改革的日益临近,走班制改革将是未来高中改革的大趋势。在北京市实施走班制的学校中,教师们正积极转换身份,以更好地适应走班制。走班制也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王春易老师的生物教室里,摆放着各类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她的学生就置身在这样的生物实验环境中学习的。
王春易发现,“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既然学生愿意,那就多进行实验吧。”王春易仔细钻研大学生物系的实验教材,将很多生物界的前沿实验、生活实验搬到课堂上来。楼道里弥漫着酒香,那是学生在进行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老师、学生一起分享的美味泡菜,也是“生物实验室出品”„„一年30多个分组实验的教学任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科学探究的需求。因此,王老师的课深受学生欢迎。
王春易认为,“走班选课”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课堂的研究,对课程的开发。它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创造了学生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体现了学生和教师在人格上的相互感应。
在走班制这个大趋势中,教师该如何应对呢?王春易建议,老师必须要思考,自己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把目光从原来的只关注学科教学,向关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上转移。
专家声音
学校要搭台打造魅力教师
走班制将更加凸显教师的风格和人格魅力,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认为,走班制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王海燕认为,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完成教学基本任务,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无法选择教师。而走班制则不一样,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老师,这对教师来说,必须要变完成任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更多地展现教学魅力,以此吸引学生。
实行走班制之后,学生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对教师的管理提出了更要的要求。对此,王海燕认为,任课教师要肩负起育人的任务,在完成教学的同时,要做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此外,由于学生相对不固定,因此学生之间的合作、包容也需要任课教师去引导,“要通过导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彼此的资源,引导学生跨越边界,在学习上形成合作的关系。”
走班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在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有相应的举措。王海燕建议,在出台走班制之前,学校要通过培训等形式,让教师理解走班制,只有取得教师的信任,走班制才能顺利开始实施。
王海燕建议,在实施走班制的同时,学校还要引导帮助教师,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引导教师合作开展研究,互相借鉴。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出台个性的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模式。
延伸阅读
分层走班成学校走班制首选
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已经开始了走班制的探索,分层走班成为走班制探索的首选。浙江省
浙江实行走班制主要是指分层次教学,在9个高考科目的教学中,分为A和B两个层次,A类班级适合学习程度更好的,B类班级则适合基础程度相对差一些的。部分试点学校发现,走班制学生的平均分要比传统班级学生高10分。
上海市
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推出后,该市一些学校做出快速反应。例如育才中学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6门学科分成A、B两类:A类就是合格考水平,重在夯实基础;B类是等级考水平,旨在发展志趣。学生要选择B类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完全部的A类课程。
青岛市
2017年前青岛市57所高中都将陆续推行全面的走班制。本学期开始,青岛市第十五中学在高一的数学、物理、化学;高二文科倾向的数学、地理、历史,理科倾向的数学、物理、化学,进行分层,每一学科在每一单元中分为三个层级。
第三篇:走班制已经来临作为教师的你准备好了吗(范文模版)
走班制已经来临,作为教师的你准备好了吗?
什么是“走班制”
“走班制”,又称为走班教学,是在中小学开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教学是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是承认学生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坚信每位学生包括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区分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逐步提高成绩。
而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以统一的要求对学生实施统一的教学,造成的最常见的现象是“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既抑制了前者的个性发展,也加重了后者的负担。因此,如何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背景下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问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是现代学校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走班制”最先出现于美国。美国一些学校将课程分为一般课程、大学预备课程、职业课程与荣誉课程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这种课程分类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构建了一个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与这种走班制相适应,美国中小学所有的室内场所,不管是教室、办公室、体育馆还是食堂、图书馆,都在一个整体性的建筑里,这些建筑大都控制在一两层内,方便学生走班。
“走班制”有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教学内容的层次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一种是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一种是以兴趣为主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生在学校除了要学习必修课程,还有总量超过必修课程的国家选修课程和一定数量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方向和教师,安排自己的课堂学习。选课走班开始走进了我国的普通高中学校。近年来,除了选修课,一些高中学校也开始了在建立一个新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选修与必修课都开始进行走班制教学的探索。
我国一些高中推行的“走班制”,基本模式为: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但由学生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学生逐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必然趋势,“走班制”探索将会成为越来越多高中学校的选择。但总体上看,我国的“走班制”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走班制”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未来“走班制”如何进行,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实习生 邓茗幻整理《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14日第6版)
走班制的“利”和“弊”
利:“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实行“走班制”后,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兴趣特长,确定教活动。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
2.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充分赋予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几百名学生读同一本书,上同样的课,做同样的练习,忽略学生自身成长中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等缺陷,最大限度地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获得与自己最相适宜的发展环境。
3.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升。“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条件下,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水平,自我发展的需要,自身的兴趣、特长选班,能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减轻了思想压力,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从而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4.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弊:走班制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教师换了,有些学生会乘此逃课,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走班制”当前的突出问题有:
1.分班之前的宣传发动不到位,因此,必需在分层走班之前做好思想工作并适当“铺垫”,让他们确实感觉到分层后,自己犹鱼得水,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和发展。
2.“走班”学生的成绩评价如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那将会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发展,严重地违背教育规律。在管理和评价学生时,可以将学分制引入进来,打破学年与年级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提供空间。
3.走班制在给学生带来了选课的自由、充分的主动权的同时,也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而不稳定,可能出现选课的盲目性,造成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学校有必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专门的课程管理网络和数据库,新学期前在学校网站上发布下学期的课程设置、课程建议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此外,担任辅导员的教师要多注意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关注对学生的指导。
一位老教师认为,课改走班制最大的坏处就是砍掉了中国教育文化。“教”和“育”是不能切开的,但走课的方式把老师和学生都当成了加工器,学生和老师就是买卖知识的关系,没有“育”的关系。
走班制背景下,教师该怎么办?
1.课程设计应更具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构建一个全新的课程结构,是实施“走班制”的前提和关键。课程结构的构建要突出选择性、多样化原则,课程类型可包括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这种课程结构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灵活地调整所学各门功课的比重和速度,并向不同方向发展,大大打破了“学科中心”课程对学生的桎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2.教师应进一步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观念,平时多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因遗传、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而造成的知识经验、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好自身教学个性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结合点,选准任教课题并进行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弥补学生的知识缺陷、延伸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能力、深化学生的特长。
3.管理机制上应真正确保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第一,建立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化、网络化,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等,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和促进、激励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彻底摒弃传统的“见分不见人”、“以分为本”的管理模式。第二,改进班级管理工作,确保“走班制”的顺利实施。“走班制”客观上要求班级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要适应“走班制”的特点和内在要求。实行走班制后,由于每个学生分布于不同的教室上课,行政班的班主任很难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任课老师在短暂的一节课里也不利于熟悉学生,老师有“抓不住学生”的感觉。由于“走班制”属活动上课,老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又返回行政班,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学生颇有“跟不住”老师的感觉。学生的集体观念会日趋淡化,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也比较困难。因此,必须为教学班配备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采取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班干部“选聘”激励机制,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同时,选配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责任感、业务能力强和良好的思想素质的教师担任教学班辅导员,对教学班的学生进行课堂和课后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生在各教学班中的流动进行指导,并和行政班的班主任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这是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也是推进“走班制”的保障。
4.加强对学生选课和学生生活的指导。配备选课指导老师,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修习计划。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的选择的内容,让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并制定长远的学习发展计划。
5.积极避免“走班制”对学生生存状态可能造成的新问题。随着“走班制”的实施和推广,还可能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亟需我们随时研究和解决。因为这些新的问题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走入困境,恶化学生的生存状态。
获取更多精选内容,请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四篇: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时事热点: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导语】2014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告一段落,新的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已经开始,意向参加2015年厦门事业单位招考的同学们又要开始新一轮的事业单位备考复习。公职类考试首选机构中公教育厦门分校的小编我,在此整理了2015年时事政治热点,即可作为厦门事业单位考试时事热点资料,也可以用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面试热点。希望这些材料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本篇是2015年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热点: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元月的云南大地,阳光明媚,山川展绿,生机盎然。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在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代省长陈豪陪同下,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对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损失。地震发生后,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5个多月过去了,灾区群众生活过得怎么样?恢复重建工作进展得如何?灾区群众还有哪些要求和期盼?总书记十分关心和牵挂。19日一大早,习近平从北京乘坐飞机直接前往昭通,一下飞机,就转乘汽车一路颠簸前往鲁甸县。在震中的鲁甸县龙头山镇,习近平踏上废墟查看灾情。在受损严重变形的龙头山镇镇政府大门废墟前,习近平听取了当地干部关于灾区恢复重建的情况介绍。他强调,灾区恢复重建一定要搞好规划,生活恢复和生产恢复一起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开发一起抓,重建家园步伐要加快。要把住房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抗震水平,建设抗震民居,确保灾区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在甘家寨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习近平察看了临时党支部、警务室、消防室,接连走进5个帐篷看望群众,嘘寒问暖,详细了解群众生活保障情况。总书记走进邹体富老两口和孙子住的帐篷,吃饭、补助、收入等问得十分仔细。总书记摸了摸棉被,问“暖和不暖和”,邹体富老两口回答“暖和”。儿童活动室里,孩子们玩游戏、唱儿歌,脸上荡漾着笑容。习近平走到孩子们中间,牵着孩子们的手,驻足观看他们的蜡笔画,祝他们健康成长。住在这里的受灾群众听说总书记来了,纷纷跑出帐篷,簇拥到总书记身边,习近平热情同他们握手。他对大家表示,党中央始终关心着大家。天灾无情人有情。老天爷把大家的家园毁了,党和政府一定要帮助大家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我们13亿多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全国各族人民就是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大家一条心,有党和政府支持,有全国人民支援,再大的坎都能迈过去。大家要增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不怕灾害,不怕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新家园建设得更好!总书记的到来,给当地干部群众极大鼓舞。一位当地干部激动地说,明天是大寒,总书记大寒节气之前来看望灾区群众,大伙写了一首诗送给总书记:“大寒节令送大爱,龙头喜降丰年雪。千家万户彤彤日,十万乌蒙尽开颜”。昭通市位于乌蒙山区,全市11个区县中有10个属于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总书记对这里的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19日下午,在地震灾区板房学校,习近平听取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汇报。他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云南是拥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习近平对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十分关心。20日上午,他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1000多年历史。总书记步行穿过村中街巷。街巷道路整洁,溪水环流,绿树成荫,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习近平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在洱海边,习近平仔细察看生态保护湿地,听取洱海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离开洱海边,习近平来到村民李德昌家。小院宽敞明亮,红花朵朵,绿意盎然,体现了坊、阁、照壁相结合和青瓦白墙的白族传统建筑风格。习近平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谈生产、问生计,村民们争先恐后向总书记讲述农村的变化。习近平听后十分高兴。他强调,党和政府还会不断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支持农村建设发展,支持农民增收致富,大家的日子一定会更好。总书记离开时,村道两旁聚集了很多村民,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同围拢过来的村民握手,向远处的村民挥手致意。20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大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走进技术中心,了解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扩大出口等情况,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提高制造水平,扩大产品出口,优化市场服务,牢牢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昆明火车南站,考察“八出省、四出境”铁路通道重要枢纽建设情况。在工程项目部,他详细了解工程设计和施工进度,听取云南省发展滇中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和加强互联互通、建设面向西南开放大通道情况介绍,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支撑云南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20日傍晚,习近平在驻地亲切会见了独龙族群众代表。2014年元旦前夕,云南省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报告了多年期盼的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即将贯通的喜讯,习近平复信祝贺。一年过去了,总书记惦记着乡亲们。习近平同独龙族群众代表一起观看反映当地生产生活变迁的视频短片,同他们亲切交谈,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没有改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际地位。一定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动摇,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扎扎实实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来。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习近平强调,关于从严治党,党中央的态度很鲜明,就是要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在从严治党上进一步做起来、实起来。无论哪一层级、哪一领域的党组织,都应该严肃认真对待党赋予的职责,按要求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党组织要管理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管理,也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规矩。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根本在于严格管理标准、延伸管理链条、落实管理责任,使每个党员、干部都及时纳入组织管理,使党组织对每个党员、干部都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措施实。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管党责任,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管党机制。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王沪宁、栗战书、王正伟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活动。
第五篇:2018广东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红色旅游不可走偏
2018广东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红色旅游不可走偏
【热点概述】
俄罗斯旅游署中国游客制定了5条红色旅游路线,俄罗斯的“红色旅游”将成为中国红色旅游的一部分,并且将与中国红色旅游联通发展。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一个品牌。消息一出,在国内多省市接连推出红色旅游发展新举措,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时代精神。
习总书记也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自零四年以来,我国红色旅游人数累计超过50亿人次,年均增长超过百分之十,高于旅游业增长率。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广阔前景振奋人心。
但个别景点,疏于管理,盲目经营,使红色旅游走偏。近日媒体报道,有游客换上日军服装在地道战纪念地嬉笑拍照。红色旅游绝不仅仅是一个旅游产品,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时代变迁,红色旅游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含体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注重对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可以说,红色旅游地是中国人的精神高地,承载着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重大使命。
旅游实现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教育的目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制度。德国一些州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小学生参与反法西斯教育的修学旅游成为常态。
目前,我国的红色旅游已成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其实就是一种“红色”文化,发展好红色旅游是对我国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的展现。
【模拟命题】
请结合材料,针对当前红色旅游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红色旅游意义不仅仅在于旅游,出现如材料中的这种不好现象,应加以重视,并积极整顿。
红色旅游一直在我国发展如火如荼,年均增长更超平均旅游业,不仅大大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少,且如材料中所提,红色旅游不仅代表旅游产品更是一项文化工程,对于历史记忆的传承,社会价值观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当然,发展红色旅游也是对我国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然而,个别景点却也出现了旅游走偏,游客身穿日服拍照,在景区建设上单纯追求硬件设施“高大上”、旅游产品单一,景区讲解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等现象也不在少数,对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游客易产生价值观误导,与红色景区的发展背道而驰,让人痛心。
因此,积极合理规划引导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应根据当前红色景区现状进行调研,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规划细则,同时充分吸纳民众对于景区发展的建议。另一方面,也可借鉴外国经验,制度化对于国民的历史教育,提高每个民众尊重历史的意识。
其次,媒体等社会舆论应积极报道宣传引导大众正确的看待红色旅游,形成一种社会人人关注、人人感兴趣的氛围。
再次,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开发出历史文化精品,提高红色旅游体验度;同时加大对于红色景区内涵的培训,让景区讲解能够符合历史的同时不缺乏趣味。
最后,我们每一个人也理应具备一种情怀,去关注红色文化,进行红色旅游,并尽自己的力量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