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精选]

时间:2019-05-13 02:1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精选]》。

第一篇: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精选]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衤”旁,“粱”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2)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3)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其它的诗节呢?

(1)课文每一小节分别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象?是怎样具体描述的?(2)试着说说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空白处。

2、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谈一谈。(相机板书:桂子飘香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1、体会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景。(1)指名朗读第1节。(2)说说从“抓、轻轻地、涂掉”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涂掉”指去除了夏日的暑气。)(3)指导朗读:你认为这节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

2、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1)指名朗读2、3小节;从“穿红袄、披紫袍、举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丰收的喜悦。

3、感受动物的欢乐。(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2)从“快乐的音符”、“衔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4、感受黄叶飘落的情景。

(1)指名朗读5、6小节;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飘飘洒洒,它好像还在说些什么?

(2)从“悄悄地珍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

1、小组交流: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3、品读诗句,感悟秋天的美。过渡:秋天是这样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美丽迷人的秋天吧!

4、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如果时间有限,课上只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段落。)

(三)读写结合,提升认识

1、请同学们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话,然后交流。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问题预设:

有哪些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和词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运用拓展(6分钟)

1、盘点收获。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老师补充习题: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补充习题。

摘抄描写秋景的文章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总结:《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 桂子飘香

秋天(带来了)果实成熟 秋色迷人 动物欢歌 惹人喜爱 黄叶飘落 教后反思:

5、火烧云

累计课时数(18—19)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作者观察认真、仔细,叙述中语言优美朴实,自然流畅,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课文想象丰富、有趣,引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6分钟)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生自由说一说)并及时表扬孩子们能在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出示火烧云图片)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些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画面,就是美丽、神奇的火烧云。(板书

5、火烧云)

3、《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在黑板上板书。恍惚 揉 模糊 红彤彤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1)读准字音

乘凉 红彤彤 跪着 脖子 模糊 小庙 揉眼睛(2)认清字形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跪”、“揉”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形;“糊”与“湖”,“脖”与“勃”引导学生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彤”字的左边是“丹”而不是“舟”。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理解词语

说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新认识了哪些词语,弄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 去)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颜色 形状)

三、熟读课文,深入感悟。(9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以上两个问题为本节课的探究重点。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多指名说。

2、霞光照耀下的地面景色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3、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先写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我们来探讨一下火烧云在怎样变化?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师相机板书:快、多)

2、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3、“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_一样的_____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4、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生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提示: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如: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柠檬黄„„)

5、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6、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评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快 多)

3、作者在描写形状变化时,描绘得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 它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多指名汇报。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 “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千变万化的火烧云还会像什么呢?你想展开想象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 变化”------“ 消失”的顺序说一说。(出示课件)

9、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请你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怎样呢?(留恋 惋惜)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指名读,评价,再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描绘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火烧云图片、2、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预设:

1、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

2、萧红还写有哪些精彩的文章? 推荐书目:萧红的《呼兰河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可引导:从写法上谈;从文本内容上谈;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如:观察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教师总结: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绮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幸福和多彩!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板书设计:

颜色(多)色彩斑斓 5 火烧云 令人叹为观止 形状(多)瞬息万变

第二篇:三疑三探教案

九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两首古诗,体会是人的思想感情。一.新课切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从不同方面体会了爱国情,既有游子思乡,又有热爱自己祖国语言,还有不辱使命的晏子,更有热切报效祖国的钱学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四首古诗,来感受我们国家古代诗人是怎样作诗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的。二.学习<<春望>> 1.杜甫: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篇现存有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2.《春望》的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春望》这首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3.音读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4.义读 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5.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春望》“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

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颈联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6.赏析名句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讨论: ①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泊秦淮》写作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笼:笼罩。犹:还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1)最后两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播放本首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三.说诗的故事 1.说诗人与诗

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2.叙诗中情景

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四.诗中情感

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五.课外延伸

1.选择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首,写下自己的感受。2.收集其他各个时期的爱国诗篇,加以背诵。六.板书设计 《春望》 《泊秦淮》 唐 杜甫 唐 杜牧

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宋 陆游 宋 文天祥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教学重点:

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分两部分:“品赏”以学生自读思考为主,降低鉴赏难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养成边读边思边记录的读书习惯。“活动”重在积累并延伸课本知识,在自由的,有组织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情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前准备: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自行组织阅读。2.以组为单位,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教学流程: 一. 检复导入

1. 抽查四首诗的背诵情况。

2. 概括四首诗的共同主题:深深的爱国情怀。二. 品诗中深情

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涵的是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思考:诗中何处最能体现这一深情?(提示:可以从重点的字词、有名的诗句入手)

1.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结合课前相关资料的阅读,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看法。2. 全班交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只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新意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 语文活动——爱国诗歌赛诗会

全班分成四组,以积分的形式展开比赛。赛前确定评委。1.读诗

每小组推选代表,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中的任一首。2.背诗

以抢答形式进行内容为同学课前收集的诗歌。主持人出诗题,先背出者得分。3.赏诗

在自己所收集的诗中,选择一首群策群力,作出评点。

4、习诗

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肯定更爱我们的祖国,请作诗一首,抒发你内心的爱国情怀。

5、表扬优胜,鼓励失败

四、课外延伸

各小组出一期“爱国诗歌”的手抄报,在班级中加以展示。

第三篇:三疑三探教案

我和乌丽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课文重点写什么?(“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感悟表达。

1、乌丽娜这样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感情?

(我对乌丽娜的思念之情。)

2、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交流发言。

四、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板书设计:

逛古城 我和乌丽娜 数小桥 热爱丽江古城

到纳西人家 友谊纯真诚挚

吃丽江粑粑

第四篇: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三篇是精读课文,一篇是阅读课文。走进课文,有如诗般美丽的秋天,微笑着向你走来,无私地为人们送来快乐的银杏树和充满童真童趣的海滩雕塑。《一粒小豌豆》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教育我们去体会生命的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语海拾贝”“开心一刻”“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 “自主阅读园地”,会引领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习惯,以及运用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释词的能力。文质兼美、富有情趣是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在“批读文”的引领下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文

7课时

2、积累运用

5课时

3、复习课

1课时

4、单元测试

2课时

5、试卷讲评

2课时 总计

17课时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

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衤”旁,“粱”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

(2)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3)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其它的诗节呢?(1)课文每一小节分别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象?是怎样具体描述的?(2)试着说说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空白处。

2、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谈一谈。(相机板书:桂子飘香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1、体会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景。(1)指名朗读第1节。

(2)说说从“抓、轻轻地、涂掉”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涂掉”指去除了夏日的暑气。)

(3)指导朗读:你认为这节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

2、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1)指名朗读2、3小节;从“穿红袄、披紫袍、举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丰收的喜悦。

3、感受动物的欢乐。

(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2)从“快乐的音符”、“衔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4、感受黄叶飘落的情景。

(1)指名朗读5、6小节;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飘飘洒洒,它好像还在说些什么?

(2)从“悄悄地珍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

1、小组交流: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3、品读诗句,感悟秋天的美。

过渡:秋天是这样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美丽迷人的秋天吧!

4、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如果时间有限,课上只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段落。)

(三)读写结合,提升认识

1、请同学们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话,然后交流。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问题预设:

有哪些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和词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运用拓展(6分钟)

1、盘点收获。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老师补充习题: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补充习题。摘抄描写秋景的文章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总结:《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

秋天(带来了)

桂子飘香

秋色迷人

果实成熟

惹人喜爱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教后反思:

2、三颗银杏树

累计课时数(3-4)

教材分析:

《三棵银杏树》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了解银杏树在不同季节的样子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审题质疑(5分钟)

1、(屏幕上打出一株茂盛的银杏树)孩子们,你们见过银杏树吗?看,这就是可爱的银杏树,能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2、教师简介简介银杏树和作者叶圣陶。(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

3、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

a、三棵银杏树长在什么地方?

b、银杏树的干、枝、花、果各有什么特点? c、作者为什么要写三棵银杏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一)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

偶然

停泊

袅袅

一缕缕

果仁

伸展

忽略

屈曲

赤裸裸

赤裸裸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3、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讨论思考题。(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三、了解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样子(10分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这四句是怎样连起来的?(2)这三棵树各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内容画出来。

3、同学解答。

(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大小和周围的环境。第二句说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第三四句具体讲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大致的样子。从后一句中可以知道三棵树的位置和样子。一棵临水,两棵在中央,中央两棵高矮相当,距离较近,枝叶搭在一起。)

4、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A、请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与下面这一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话,而后再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两棵在中央,它们高矮差不多,距离较近,叶连着叶,枝连着枝。B、朗读训练。

C、抒发作者什么情感?(作者把树比成亲密的朋友说明对树的喜爱。)

四、熟读课文,初步感悟(5分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温故导入:

回想上个课时,作者分别写了银杏树的什么?

(板书:位置、干、叶、花、果,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归纳梳理:

学好这一课,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 预设:

银杏树的干、叶、花、果分别有什么特点? 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教师巡视指点,掌握学情留足时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感悟银杏树的形体美。

师:作者按照冬、春、秋的季节变化,具体描绘银杏树干、枝、花、果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

1、交流描写银杏树干的句子:

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枝屈曲的很古怪,像画上的画。屈曲的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一动不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

师: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银杏树的干像一幅画?你从中体会

第五篇: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

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一)教学目标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二、设疑自探

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课本图912)

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3)学生实验

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4)学生实验

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5)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三、解疑合探 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人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举例,教师讲评)

四、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四)置疑再探 摩擦力的种类 1.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五、总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六、作业

新课程探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下载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采蘑菇教案 三疑三探[定稿]

    g 采蘑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灰兔和白兔采蘑菇的事。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灰兔、白兔去采蘑菇;第二段写灰兔嫌太小太少;第三段写白兔不论大小......

    中心校三疑三探范文大全

    提高认识强力推进 扎实做好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活动 中心校 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研室的亲切关怀下,镇中心校全体师生提高认识,快速行动,全力投入到西峡“三疑......

    三疑三探报告材料

    “三疑三探”报告会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叫吴富国,来自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初中。是学校的一名九年级物理教师。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报告,汇报的......

    初探“三疑三探”教学法

    初探“三疑三探”教学法 马辉 吕峰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学习西峡,推广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法要求,切实提高我校教师运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规范教学行......

    三疑三探学习

    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10年11月21日早上八点,在平川区会展示中心,听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创始人、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文普老师......

    三疑三探学习心得

    “三疑三探”学习心得体会 2014年10月12日,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三疑三探”示范引领课。·通过听课观摩、座谈交流、参加报告会等形式,对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一般操作流程......

    三疑三探体会

    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春末夏初,我们一行人在教育局的组织下,来到了河南省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中,我们倾听“三疑三探”、感受“三疑三探”、走......

    三疑三探心得体会

    5月7日、8日,我们一行20人在白河中心校的组织下,来到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期间我们感受“三疑三探”、走近“三疑三探”、倾听“三疑三探”,我们在学习中思考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