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课题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2:1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课题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课题开题报告》。

第一篇: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课题开题报告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课题开题报告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 这一小课题是针对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困惑,立足于作文课堂教学并尝试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以作文教学中的有效评价为抓手,探索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写,以改促文,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习作兴趣及习作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评价一直是耗时费力但成效不大的难题。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这样的:有的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分数或等级,学生或心存感动,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无论是评语、分数、等级,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有的教师因时间、精力等原因,对学生的习作只草草圈划一、二,给个成绩应付过去。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

其实,作文教学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①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让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实效高效,从而达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来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使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课题。这个课题旨在以探索构建多元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能在积极主动的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以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促使作文教学具有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追求的是“常模”,即个体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以“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习作情况,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情感态度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这种评价的结果,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部分成为成功者,另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成为失败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教育是失败者的教育,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往往成了淘汰学生的筛子,制造失败者的滑铁卢。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评价首先应是对小学作文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过程。”此后,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其次是为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小学的作文评价活动必然是一个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然后根据有关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以斯塔菲尔比姆为首的美国全国评价研究委员会认为:评价是一种确定、获取及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及结果的价值与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解决,如何符合绩效的要求,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最后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所谓共同建构就是通过对各类与评价有利害关系的人的需求、关注点和问题的应答,并通过对话和协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要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来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并触发学生的写作情绪,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多元的作文评改中使学生的习作更加完善,更加有自信,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飞扬。

三、课题实验的假设: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矫正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③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为形成学生之间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励、欣赏的习作氛围,达到以评促写,以改促文的实验目的。

在大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等的多向评价关系,甚至可以使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在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提升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了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写作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多元而有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学生的作文才能百花争艳,竟放异彩。

四、课题实验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自主性主要是指主题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及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从自主习作到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使其在不断的构建习作,自我评价,修改完善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激励自己,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作文的目的。2.

共享性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共享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而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必须要有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同时,从教学空间的发展看,作文教学的空间是在课堂、校内、校外或家庭等场所进行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影响着学生发展的个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不同风格,不同见解,不同体验及不同思考。这样,学生的作文创造能力才会在自由的表达中得到增强,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充满快乐、充满挑战的过程,从而使作文获得更多的审美元素,使作文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获得愉悦。

五、实验的实施设计:

针对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困惑,为了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确定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一研究专题,共同制定研究方案,来尝试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评价关系,并试图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目的。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是激励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手段。运用教师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用语凸显激励性:

形成性评价总体上要着眼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对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进步,都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历来作文满分不多,这未必合理,因为不能只强调分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忽略了它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好和差是比较而言的。这个比较不仅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更重要的是个体自身发展中的纵向比较。“在新的教育观念的驱动下,我们的评价用语不断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④学生的习作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2)评价导向体现针对性:

以往笼统、抽象的评价学生的作文,一方面学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评价内容含混,操作性不强,往往对学生的具体帮助不大。所以,我们提出“教师的评价必须具体和有针对性,教师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而不要过于笼统、抽象和含混不清。”⑤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几种评价范例:针对作文内容的评价,针对作文习惯的评价,针对作文方法的评价,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针对合作评改的评价等。(3)评价标准富有弹性:

同样完成一篇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持应付态度,另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认真努力,哪怕前者的质量高于后者,评价结果也可以后者好于前者。前者不妨有较多批评,后者不妨多一些表扬,后者的分数也可以高于前者。对习惯性失误,应及时做出否定的强化评价,评语措辞应警醒一些,评分也可以低一些,以达到引起注意、迅速纠正的目的。

(4)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由原来单一的分数变成星级、圈点,读后感,表格、图文、标志等多种方式,由原来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师评、家长评价、网络互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呈现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尝试将分数与评语相分离的评价方式,从而使作文教学的空间得以拓延,使学生在多元的评价方式中享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并提升作文的能力。

2、学生评价

(1)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改进之处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习作。(2)合作评价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小伙伴比自己的要求还严格,评改习作是非常认真的,视角也是非常独特的。我们尝试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欣赏,学会评改。

同时,教师作为合作评价的参与者,始终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评改,使学生能发现优点,学会赏识,指出不足,真正学会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评改,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

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多元互动”的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评自改,提倡互批互改,众人评改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大作文”环境,使全体学生在开放的作文过程中,学会关注并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视野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3、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也是我们尝试的评价方式。我们试图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调动家长评价自己孩子作文的兴趣,引导家长能够逐步地关注并开始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为我们的评改作文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试想,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上都有个人、伙伴、老师、家长等多人的评语,那将是一笔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呀!

4、社会评价:

无可否认,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的现场感、真实性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往往受到人数、时间、空间、资料等条件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始逐步渗透于教学之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特别是教学评价等的实质性转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因此,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适当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的作文发表及作文评改,使师生学会聆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这样就会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然后形成学习、交流、争鸣的氛围。实现作文教学的多维化、多元化、立体化,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六、实验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七、实验的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上网学习。2.实验实施阶段: 3.实验总结阶段:

九.成果展示形式: 第一阶段:

1.课题组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结集)2.课题组理论参考文献集 第二阶段:

3.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集 4.课题阶段性总结和中期汇报 5.课题组优秀教学论文汇编 6.学生优秀作文集

7.音像资料(课堂实录、课题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的照片及优秀课件等)第三阶段:

8.课题组工作汇报(大事记)

9.课题实验调查分析表(附课题组成员、家长、学生调查表原始材料)

10.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证书(结集)11.课题组课题结题报告

十、预期结果:

以有效的评价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作文教学张显生命的活力。但是,须注意的是,有一定的模式但绝对不模式化,并且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在作文教学中推广应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附3:主要参考文献

①《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作者:周卫勇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8页——1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③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95页)

作者:卢慕稚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④《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165页)

作者:徐世贵

开明出版社

2003年11月 ⑤《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163页)

作者:徐世贵

开明出版社

2003年11月

第二篇:有效讲解小课题开题报告

有效讲解小课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理系09应数4班张隆回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讲解法”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着实有待我们研究和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很简单,所有教师不能忽视这样一些事实:学生不可能通过自主发现来重新建构所有的知识,讲授法对间接经验的获得来说,不失为好的方法之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时;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处;在易被学生忽视和混淆的概念中;在知识单元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时;在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时,教师都需要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讲解”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适度运用?怎样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有效的手段提高,达到“当讲则讲”的高效课堂教学?

1、在数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数学知识的特点进行适度的讲解。

2、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加强讲解技能训练,同时避免“矫枉过正”又回到纯以往的“注入式”教学。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新课程改革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本质的变化。由过去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静下心来反思,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华,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提出,使许多人认为讲授法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更有甚者是将讲授法与“注入式”教学画上了等号,随着新教材一轮的实验完毕,我们又不得面对这样这样一个现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基础知识却不扎实。

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倡导数学知识的有效讲解,不是让学生机械性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也不是被动性接受新知识。数学教学的有效讲解,是通过教师地讲解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或数学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我们期望通过讲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理解、整合和内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实验的步骤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有:⒈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做好前测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实验的准备。

2.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有: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⒉组织开展课题实验的交流研讨活动。3.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如:记录教学心得;收集数据、案例、影像资料,完成中期实验报告等)

3.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有:⒈实验教师至少要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或案例,一篇实验论文。2.做好后期整理、推广,完成课题实验总结。3.课题负责人在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小课题的结题报告。

课题实验的举措:

1.以数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研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讲解法进行高效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求知愿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挥集体的力量,以课题为问题,在课题组内研讨、交流并推广到全校数学教学中。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小课题的结题报告。

2、数学有效讲解的教育教学活动展示

3、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设计、课件。

4、小课题“档案袋

5、学生相关数学日记,调查问卷、测验试卷及统计分析(任选)

第三篇:有效小结课题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历史有效课堂小结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清远市清新县第三中学杨彩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理念、新尝试、新成果不断渗透着实际教育教学 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开始慢慢得到该变:有效的教学语言、每 节课外史料的有效运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的复习方法、有效课堂奖励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等,这一切的努力,我们无非是为了真正实现学生主动探究 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成果,但我们 会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对历史的困惑主 要是:

1、对历史发展的线索无法清晰掌握,导致记忆效率低。

2、对众多的类似历史时间、地点、事件难于科学记忆。

3、记忆方法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上较多,没有整合出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4、历史教师在改革中很少涉及“个人记忆方法”的引导,学生课堂上或课后的记忆基本靠沿袭个人学习经历以来的基础方法,无法突破,造成历史学习困难增大,最后出现学生对历史的感兴趣和主体性只是昙花一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延伸历史教师改革的视线:新课程改革不要集中在导入、学习过程等环节上,最后5—10分钟的小结这个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节课最后的5—10分钟学生学习心理疲累的时候鼓励、奖励学生的个人小结和创造记忆方法,将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主动细胞,延伸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

2、利于学生创造、整合学习经历以来的记忆方法:对于每一节课堂里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创造发明适合自己、利于自己的记忆方法,长期积累而成的方法将促使学生整合成个人的记忆方法大全,惠及其它学科,因此锻炼而成的创造能力贯穿一生。

3、见效快、收效大,利于巩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坚持:每一节课的有效小结、有效记忆都是在该节课的最后时间里完成和出现的,学生的成功感瞬间得到满足,可以推动学生加快进一步探索新的小结方法、记忆方法,从而源源不断的保持主体性学习的动力。

4、利于历史学科整体改革的推进:历史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互相衔接的,互相影响的,充满激情的小结是下一节课的源头。

三、课题的内涵界定

1、“课堂小结”的界定:

每一节课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学生对整节课的归纳、整理、反思的时间,往往会放任自流导致前面的良好效果无端流失,这是一节课的第二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里要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可以用文字、用图、用表格、用一两句成语。。。在小结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在小结中体现记忆,在记忆中完成小结。这5—10 1

分钟时间可以安排“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的模式进行。

2、“有效”的界定:

有效果:每一节课里出现的基本知识点或学习要求、教学目标能在小结里马上运用自己的特别的方法理解、记忆成功,每一单元的如此,每一时段的如此,每一模块如此,学生能顺利、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率:创造发明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等。

有效益:每一节课里学生都期待最后的5—10分钟,那么说明学生

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成功,这一节课就是有效益的课了,不是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物力的一节课了。

3、“有效课堂小结”的思考:

同一节课里,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表现、反应,不可能达到

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是不同步的,学生的发展是不同深度的,课堂的有效是建立在参差不齐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最终的有效教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参差不齐的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发展的机会,允许每一个个体发展的高度参差不齐。同时,我们的眼光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全体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人类的发展。

有效性不等于不计较成本去追求有效,即“用较少的师生精力和时

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有效性。

要彻底该变过去由老师华丽总结收场的做法,一开始避免不了要有

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要有对学生漫无边界的小结和创造记忆做界定,教师的主导性仍然存在。

在每一节课堂里,师生是互动的,学生的创造性小结和记忆方法发

明,理应推动教师的反思和发展:如何在下一节课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只有不断的如此推进,才会真正实现课堂的可持续有效,而不是刻舟求剑。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每节课的小结模式:

引导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整体认知进行自我重新整合,可以用各种各

样的方法整合成便于自己记忆的体系,可以用简短的文字、用图、用表格、用一两句成语、用一个比喻、用寓言故事、用个人类似经历、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时事热点。。。

2、每节课基本知识的记忆方法:

在小结过程中要突出基本知识点,特别是难于记忆的知识点,要创

造性地发明高效记忆的方法,方法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变成歌曲、可以想象为一副图画、可以谐音记忆、可以变成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可以整合成故事记忆、可以。。。只要便于自己记忆就成的所有一切方法。

3、有效小结的评价模式:

只要是学生整合的课堂小结和记忆方法,无论它是借鉴别人成果还是纯属个人创造发明,都要即时积极的奖励、鼓励。有效的教学评价也

是推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源泉。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最新的关于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理论和教改动态、记忆心理理论、有效评价理论,充分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构建和丰富“有效课堂小结”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具体的记忆方法。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知情况,特别是存在的主要困惑、提升的瓶颈之处;调查学生学习经历以来的个性化的成功的经验,特别是记忆的方法;调查学生对教学评价系统的评价,根据调查调整有效小结环节里的奖励、鼓励措施。

3、实验观察法:建立实验的样本,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样本的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总结结论再指导实践。

4、行动研究法:及时关注关于“有效课堂小结”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成果,及时关注实验中的变化,用理论和成功经验解决实验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具体操作。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一)课题构建阶段(2010年9—10月)

1、调查普通高中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整体认知情况和历史学习经历,重点突

出学习历史的困惑所在,分析课堂低效的具体表现,完成调查报告。

2、利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完成本课题研究方案。

3、成员具体分工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6月)

1、设立两大实验班,对学生“课堂小结”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和评价方法,完善实验班的分组教学。

2、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收集“有效小结”的经典案例和累积有效的记忆方法,不断完善奖励评价。

3、组织成员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分析、学习汇总、经验总结、成果总结。

4、汇编每一节“有效课堂小结”实录,形成校本教材、学生学本。

5、组织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比赛的主题班会。

6、组织学生参加“有效课堂小结”学习经验论文评选。

7、邀请专家指导研究的具体操作,完善研究的阶段性方案。

8、收集资料汇总,完成实验报告。

(三)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6—8月)

1、邀请专家莅临进行总结性指导,形成“有效课堂小结实录”之校本教材。

2、学生学习经验征文成果展、“记忆方法”比赛主题班会总结展示。

3、结题验收,在本年级、本校推广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撰写“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小结”相关的论文;收集“有效课

堂小结”实录,形成学生学本;汇集学生学习成功经验;“记忆方法大全”的校本教材。

2、实践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普通高中学校的农村学生生源,解决他们无趣学习的瓶颈,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

造发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校内历史教师、全校教师共同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第四篇:音乐课题开题报告及实施步骤

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创编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型节奏器音色丰富、简便易学又易于寻找代用品,是音乐课堂常用的教学工具,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唱、奏、演、听、创等音乐实践中,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小学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框架和方法。

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框架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教学中去。

1、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2、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

3、在歌曲中学会运用。

4、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

(四)、探索更多样更有效地教学模式和方法。

常规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去练,那么教学效果肯定是枯燥无效的,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以下两点方法。

1、可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

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衡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

2、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

奥尔夫在谈到他主张的音乐教育方式时曾说:“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探索节奏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创造能力,节奏感、音乐感受力,使之都有所提高。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它是一种智力的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通过节奏运动的这种教育手段,可以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一)、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

随着实验研究的深入,音乐和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生命本身就是节奏,它由连续不断的多重组合单位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作为由多种功能的综合和矛盾共存的个体,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节奏。这种节奏是谁体节奏和精神节奏的统一,是潜意识的自觉和有意识的意志被同样控制着进行交替。

(二)、通过节奏运动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

音乐与身体运动的结合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本能与天性。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和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但是,孤立的听觉训练不会使儿童热爱和理解音乐。只有从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节奏要素入手,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起儿童天生的音乐本能。

四、课题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1)理论方面:从“重构”的概念出发,深入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设计特性和原则,研究节奏教学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寻求其对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核心价值。例:初识节奏,可以让学生有节奏的喊名,如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主要运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李晓冬(xxx)、近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远处叫王刚,则用节奏(x-x-.);又如欧阳春(xxx)、欧阳雪茹(xxxx)王晓丽等,来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创造节奏的信心。

我们还可以采用节奏接龙游戏的方法,我唱前半句孩子们唱后半句。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学生不仅很好的掌握了节奏,还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享受。

(2)实践方面:力求积累和开发可应用于目前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但不能只让学生进行单一的模仿,模仿是创造的基础,但是长期的单一模仿只会产生扼杀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副作用,使学生产生盲从的惰性与依赖性。一开始,我在课堂上的创编活动中,最容易听到的是学生手足无措的声音“老师,应该怎么做呀?”“老师,我不会做„„”“老师,你教教我呀„„”有时候,这样的叫喊声甚至让创编活动无法进行,最后还是我在指挥学生操作。经过课后的反思与分析后我发现,低段小学生接触的事物还比较少,尤其是低段的孩子,有些书本上提到的乐器,或者小动物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甚至连见都没有见过,又如何让他们展开想象,或者去模仿动作或者声音呢?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是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寻找“原本性的音乐”。

有一次,我找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视频,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听,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听到叮叮咚咚的旋律,七嘴八舌的猜了好几种乐器,猜是钢琴啦、三角铁啦、碰钟啦等等,还有学生叫不出乐器名字,用手拼命比画了一番„„我都摇头说不是,孩子们急了,那是什么呀?我把视频打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街头艺人用双手在敲打一口倒扣的铁锅子,敲出了清脆好听的旋律。这口锅子一下子启发了孩子们的灵感,一个小男孩马上从课桌里摸出了自己的不锈钢饭盒,用勺子开心的敲了起来,其他孩子见状也纷纷摸出了不少的“乐器”,调羹、不锈钢饭碗、保温水壶、铅笔盒、旺仔牛奶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锅碗瓢盆交响乐。我给了每个发现“新乐器”的孩子鼓励与赞扬,并引导他们敲击节奏,鼓励他们想象声音像什么?孩子们的思维渐渐开阔起来。书本、桌子、笔、玻璃窗都渐渐成为他们创编各种音响(如刮风下雨)的“乐器”。

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里所说的“游戏”并不是单纯地玩,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在音乐课堂里所进行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是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成为音乐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游戏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小学二年级《可爱的动物》这一单元有一个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时值的音乐知识,教材上有三只袋鼠摘果子的图片,并提出问题,每只袋鼠的口袋里分别可以装几个果子?这个内容就可以设计成多种节奏游戏,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袋鼠用脚蹦跳来练习节奏,也可以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敲出苹果上的节奏来“摘”苹果,还可以让学生将摘到的苹果按规律排列起来组成节奏,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我在这里先将学生摘到的二分音符的苹果摆在第一行,四分音符摆在第二行,八分音符摆在第三行,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有对比地进行观察与练习后,学生立刻发现了一个二分音符敲1下的相同时间里,四分音符需要敲2下,八分音符则需要敲4下,从而了解一个二分音符 = 两个四分音符 = 四个八分音符,这三种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之后,我又让学生按这个时值关系来摆放苹果组成了一条简单的二拍子的伴奏节奏,让学生边演唱歌曲小袋鼠边用打击乐器做伴奏。学生个个“玩”得不亦乐乎。

游戏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方式之一,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必须带有一定的目的性,音乐性,知识性。让学生游戏中相互团结协作,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音乐。学生越是感觉到心情愉悦,越是不清楚教师的目标,却越能在行为表现中处处达到了教师的目标,这就是教师的成功之处了。也是我一直以来最欣慰的教学方法。

五、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2、调查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学情,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其中包括模仿节奏、敲打节奏、说读节奏、创编节奏。

5、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的。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当然,教育科研的方法不只是上述这些,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所以,我们采用了这些方法。

七、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2、完成课题方案,制订研究计划书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5年4月

1、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

2、搜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进行专家论证。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

1、继续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指导。

2、对低年级学生节奏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和统计。

3、整理调查内容,统计分析的结果。第四阶段:2015年6月

1、进行前期、中期、后期测评以及实施参与研究具体做法 ;

2、从课堂中发现缺乏节奏感的学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用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个体教育偿试,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用此方法进行大面积训练,达到最终目标。总结前三个阶段实验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提交研究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从中体验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使音乐课真正起到给孩子们以快乐,给孩子们色彩的艺术课。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优化小学音乐课堂—

《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创编方法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万物之始,先有节奏。奥尔夫更是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对于低年级学生,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创编活动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拓展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许多低年级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再不要说创编节奏,所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创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音乐教学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次我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探索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低年级节奏创编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重要性,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也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 我们音乐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都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节奏创编。我认为,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不仅要了解节奏的时值,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 也就是说要理解怎样的节奏代表怎样的速度、情绪、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运用“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活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欣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二)、针对低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低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三)、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方法。学习节奏不能脱离开实践,相反,还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要最终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知、去表现、去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展出以下四点学习方法,并将其作为实施运用到音乐课的节奏创编教学中去。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创编教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1、探索节奏创编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拓宽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4、通过节奏创编唤起儿童的音乐本能并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节奏与生活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生活形象创编并表现节奏

四、课题研究对象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 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六、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3月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

2、完成课题方案,制订研究计划书 第二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

2、搜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进行专家论证。第三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1、继续对学生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指导。

2、对低年级学生节奏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和统计。

3、整理调查内容,统计分析的结果。第四阶段:2015年5月

1、进行前期、中期、后期测评以及实施参与研究具体做法 ;

2、从课堂中发现缺乏节奏感的学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用确定的研究方法,进行个体教育偿试,深入研究,反复实践,找到最有效的方法,用此方法进行大面积训练,达到最终目标。总结前三个阶段实验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

3、结题,提交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培养小学低段节奏创编能力,让节奏与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为孩子营造广阔的音乐节奏空间,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孩子有了这些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音乐,从中体验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使音乐课真正起到给孩子们以快乐,给孩子们色彩的艺术课。

第五篇:新课程实施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实施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强调改变学生原来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自2005年秋我省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至今,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其中如何在新型的学习方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困惑之一。

“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转型教学规范的活动、关注学生成功的活动。它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效教学”的研究意味着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就是说,意味着冲破旧的教学法研究的束缚,立足于新的教学研究的视点展开。

(2)“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聚焦学生成长的评价。

(3)“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实现教师文化的创造,可以大大开拓“教师研究共同体”的实践空间。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始,课堂有效教学是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和主要目标之一。同时,在地理课程标准下课堂有效教学能否实现,也是对地理课程标准的检验,是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主要目的,也是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依据。在地理课程标准的新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与机制也要作相应的改革,改革的关键是将评估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上,即教师的教是否切实有效,学生的学是否富有实效。地理课堂有效教学,要求转变地理课堂的教导的模式和学习的模式,这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地理课程标准有深刻的理解,对地理教材作科学的处理,对课堂教学作合理的设计,对学生学习作正确的引导。

目前,有效教学在境内外开始实践和研究,在有效教学兴起阶段,构建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标准是当务之急,本课题就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将作一些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国外的研究情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

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文善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开始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学者们在考察有效教学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标准时,已经走出了单一的思维模式,突破了仅仅把着眼点放在教师品质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老圈子,而是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察有效教学。典型的研究为OECD(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即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OECD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数据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该组织的研究第一次将学科知识放进了考察有效教学之列,另外OECD的研究也已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列入评价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也是有效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2、国内的研究情况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近期有越来越热的趋势。主要的理论研究成果有:陕西师范大学的陈晓端教授主持研究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框架下有效教学的理念、特点和策略研究》,颇为深刻地阐述了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将有效教学的基本特点归结为开放性、个性适应性、反思性、解放性等四个方面;另有湖南大学姚利民教授所作的研究,将有效教学的特征归为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融合了师生关系、高效的利用时间、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等九个方面;云南师范大学孙亚玲博士研制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为有效教学的检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另有王曦教授、顾泠沅教授等从课堂教学有效行为与无效行为上的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余文森教授在自己的博客中开设了有效教学专题论坛,组织和引导广大一线教师参与教学有效性的讨论。我国广大的一线教师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积累了许多相关的经验。

3、存在的主要问题

比起国外的相关研究 ,我国的有效教学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第一 ,对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第二 ,引鉴国外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居多 ,而真正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对有效教学的要求的论文太少;第三,受传统教育的影响 ,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学生有效地接受书本知识 ,而对怎样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做得较少 ;第四,现行的课堂教

学观是基于教材的课堂教学观,并由此形成了全国都一样的基本的教学模式,即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机器,老师是机器的操作者,师生共同追求的只是学习的“成绩”,或者说分数,在这样的教学观下,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效”,就采用延长教学和学生学习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提高学生成绩,证明教学效果。同资本原始积累追求绝对剩余价值一样,这种一味追求分数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化理论: “有效教学”研究就是要构建多元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有

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多元化的策略体系,包括: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的策略,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和应用教学技术的策略。

2、心理发展理论: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包括学习心理)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3、群体动力理论:该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他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是处

于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它能够产生一种“内部能源”,当 所有人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展开活动时,相互依靠别人提供动力(互勉、互助、互爱),实现群体效益的最大化。

4、教育实验理论:

5、M.希尔伯曼的有效教学量化理论: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界定:

主要有描述式和流程式两种。描述式定义,即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咨询、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流程式界定是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从背景、过程、产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2、国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维度。基础性:包括① 能否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 是否注重个体差异;③ 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 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发展性:包括① 能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 ② 能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 ③ 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 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本课题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兼有上述两种观点。

五、研究的内容

1.实施有效教学的障碍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认清目前实施有效教学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哪些,并对此进行归纳

分类。

2.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通过文献的检索和有关教学理论的学习,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课题组已初步构建了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如下表所示。通过实践研究,对构建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进行验证,进行一步优化和完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探索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建立有效教学的教学机制,测量有效教学效益,建立综合、开放、长效的有效教学评价机制。

3、有效教学的实验试点及推广

通过有效教学的实验试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正不足,并将成功之处加以推广。

六、研究方法

1、查阅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前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情况,以及已有的研

究成果,存在的问题等。

2、行动研究法: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3、观察法:直接和间接观察、定量和定性观察

七、研究步骤

1、立项阶段(2008.9)

(1)开展课堂教学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查找资料,寻找理论支撑。

(2)制定课题方案,邀请市教研室专家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3)申报课题。

2、理论构建阶段(2008.10----2008.12)

通过对多元化理论、学生心理发展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的学习、研究,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3、实施阶段(2009.2----2010.5)

(1)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的教学班中实施行动研究。

(2)课题组成员开展校、市级研究课。在研究中调整、反思、实践。

(3)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典型案例。组织交流,上升为经验、理论,形成具

有指导意义的书面材料。

4、结题阶段(2010.9——2010.10)

(1)将研究过程材料、研究成果整理。

(2)撰写结题报告。在一定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

八、预期 研究成果及形式

1、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报告

2、论文集

3、结题报告

九、组织分工

主持人:唐赟(负责课题方案设计、申报、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等。)

组员:周芳芳、杨兴、王吉华、罗长财、刘静、白华、吕红芳(负责在教学中实施研究,并撰写研究案例、阶段性报告、研究经验总结等)

十、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方法全集》刘涛川

2、《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方法 有效教学的策略、艺术与技巧》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

3、《有效教学草纲》吕渭源著

4、《有效教学的理念》钟启泉

下载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课题开题报告(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课题开题报告(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中学“课题有效提问”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课堂的有效提问”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蓬莱市实验中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课堂的有效提问”课题,经蓬莱市教育规划办公室审核,于2013年月日被批准实施。经领导批准,......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开题报告范文

    时间:XX年9月5日立项号XXxkt-xxyw418课题名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负责人刘娜所在单位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评价语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教学评价语言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背景:1、教师课堂评价语分析:自身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过于单调,只是“你真棒!”“你真聪明!......

    2014届开题报告中课题计划进度

    2014届毕业论文课题计划进度 2013.9.19~2013.10.7:论文选题 2013.10.8~2013.10.18:撰写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 2013.10.19~2013.10.22:修改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并提交开题报告与文献综......

    2018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2018历史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今年来,在课堂中应用目标导学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都把运用导学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来进行研究。理论研究者主要从......

    写作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阿克苏市第四中学语文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 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的开题报告1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一、标题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

    音乐课中有效教学实施[五篇]

    音乐课中有效教学实施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小学音乐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必修课。因此,本学期我以新的教学理念———“有效教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