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时间:2019-05-13 02: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第一篇: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邓远洋

2014年1月10日

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5、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第二篇: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做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验。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我逐渐探讨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它主要体现在师生、生生及生本之间的互动。

一、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在“新课标”的理验下,教师已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恢复平民色彩,与学生平等对话,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这样,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之中,让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尊严,享受着被人尊重的快乐,建立起自信和进一步对话的愿望。

比如口语交际课时,我让学生获得平等交际的权利,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在师生互动中转换角色,在群体互动中深入探究,大胆质疑,讲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口语交际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真实、有用、有意义。

二、小组内分工合作,质疑问难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互动的前提。教学设计中,须引导学生大胆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来

加快学生学习的效率,把学习过程看成是集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是生与生、师与生的交往和互动。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小组自由交流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丰富彼此的思考,提高彼此的水平,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享共进,彼此进一步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课堂是充满睿智的、灵动的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课始,我先预设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这件事情中你感受到什么?通过这种设问,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模仿着提问。每个小组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谈论,各小组先确定自己的话题。小组内明确分工,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头脑风暴,让思维在碰撞中跳跃

头脑风暴式教学是学生相互学习的一种高效交流方法,是构建和谐课堂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全班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特别容易激活思维,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每个小组内的想法综合在一起,不论观点如何,或补充、或反驳,不用举手,随意发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生生互动中,学生获得一种平等的交谈权利。教师适时指导,加入到学生讨论

之中,帮助确定讨论的主题中心,启发详略的安排,不断引导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乃至思想、情感的交流,是用互相讨论、互相切磋的方式进行的。生生互动,每个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宽容的,彼此间是相互信任的,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思维环境,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阐明自己机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从中获得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结果,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双手、嘴巴,拓展了学习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的培养。

四、创设情景,新媒体适当补充

创设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十分的重要。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情景,同时配上合适的乐曲,让学生在创设的视听情境中,渲染了读书的氛围,调动了学生阅读的情绪,学生读起来一定会非常投入、忘我,能读出课文表达的内涵,也能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课堂学习就会变得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情感迁移,学习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补充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并且这种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自由言说,可以让学生在分享中进一步丰

富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学生从课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中充分汲取精神的营养,进行自我教育,促进自身人格的成长。

在互动式的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因师生互动而调动起来的教学效果,体会到学生对老师信任而产生的感召力,体会到语文课教学的无比乐趣。

第三篇:浅谈新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浅谈新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语文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第四篇: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牧野 发表于 2006-7-12 10:20:00

一、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一)概念分析

模式,在科学论述中,它经常被用来泛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包括在教育研究中,“模式”是一个普通名词而不是一个科学术语,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得到严格的界定。一般采用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的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结合国内研究者的理论,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属于教学过程的范畴;而是认为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

(二)构成要素

任何教学模式(方法)都有其内在的结构;这种结构是由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规律地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应该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1、指导思想;指建立该模式的思想认识、现实意义,主要阐明建立该模式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2、理论基础:教学理论或思想乃是教学模式深层次内隐的灵魂和精髓,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方向性和独特性。

3、功能目标:这是指人们对教学活动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和“有多大的”效用所作的预先估计(杨小微《中小学教学模式》)。

4、实现条件:这是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达到一定功能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它包括的内容很多:有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的时空组合等。

5、活动程序:指教学活动的具体展开的逻辑步骤。

6、效果评价:包括评价方式和标准等。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评价某种模式所运用的教学目标程序;二是依据什么标准、运用何种方法来评价某种模式所取得的效果。因为不同模式完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条件和程序不同,所以一种教学模式一般都要规定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三)所谓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我国的课堂教学一直按“检查(预习)——导入(新课)——讲解(课文)——巩固(知识)”这样的流程和环节进行。这实际是按凯洛夫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

1、工具: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备课本、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

2、方式: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师中心论”,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安排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学生的发展则是受制于教师而被动地进行的。

3、特征:以知识传授和掌握为标志,即教师按自己的主观意志在规定的时间里把知识(主要是书本的)喂给学生。它基本是单向性的,即“教师——学生”。

4、局限:(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有的学生消化能力强、吸收快;有的消化能力弱,接受慢。

(2)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是万能的、唯一的;学生只是容器,能做的就是跟着教师团团转。打个比方:全班学生是地球,教师是地轴;只要地轴一动,球就不得不转。

5、评价:这是应试教育(或者说甄别、选拔教育)的必然结果,是追求答案标准化、唯一性的必然产物。这里有必要声明、澄清一点:我绝不认为应试教育一无是处(我本人就是它的结晶),在当前还没找到比应试教育更科学、更合理的评价标准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应试教育将继续存在。因为,应试教育符合当前国情;而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尚未打造出来。

二、我的“课堂教学”观

(一)背景描述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多次颁布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和决定;课程改革也先后进行了八次,而前七次和第八次则有质的区别,引用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的话说,前七次是“改革”,第八次是“革命”。这两者虽只一字之差,内涵却有天壤之别。《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诠释这两个概念的:“改革”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革命”则是根本性改革,是彻底推倒从头再来、重起炉灶。

课程的改革必然引发课堂教学方式(模式)的变革。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各种模式就如雨后春笋,让人应接不暇。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在我国报刊杂志上公布介绍的各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有近百种之多;冯克诚、西尔枭主编的《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收录的则达五、六百种。其中较有影响的也不下几十种,如黎世法的单元六课型、魏书生的六步法、上海育才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法。

纵观这些教学模式,如果按照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形式来分,大体有以下几种:(1)传递—接受式(2)自学—辅导式(3)引导—发现式(4)情境—陶冶式(5)示范—模仿式(6)寻思—点拨式(7)参与—活动式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还会有新的教学模式被总结、提炼和概括出来。

(二)课堂教学之我见

其实,在我看来,不论哪一种模式,本质是大同小异,即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进而关注生命的发展。我以为,讲究模式、按某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本身就值得商榷。“模式”是某种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它具有固定性和不变性。可是,我们的教材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你非得要说情景式就是好,传授式就不好、一无是处,未免太武断或绝对了些。事实上,我们在认识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往往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对叶圣陶老的“教无定法”顶礼膜拜,另一方面又要推出什么什么模式,象开中药铺似的: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可谓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这实在令人费解。

我个人认为,不要人为地分出什么方法、模式,然后按某种样式去上课,这样就会出现“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要因人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一节课中,可以或者说应该允许多种方法并存。难道你在某个知识、问题上采用了探究法,就不能在其他知识、问题上运用传授式吗?适合你的学生实际的方法,就是合理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效果”上,而不是在“花里胡哨”上,花拳绣腿是中看不中用的、无济于事的。课堂是以生命活动为本质的,以生命活动为本质就是要求师生“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具体而言: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最后,“要改变现有课堂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这里,蕴涵了生命有机体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以情感意志为动力即要求我们用“教书育人”的深切情感激发学生智慧的亮点,讲究“披文以入情”,以求得“师——生——情”三者之间情感上的多边共鸣。只有形成并掀起情感上的波澜(即使微波也无妨),学生的思维、行为才能理性化,情感涵养也就能得到陶冶,而一个充满情感、理性的人往往是一个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具有强烈责任感、正义感的大写的人。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充满个人体验:以自己的人生阅历诠释文本,以个性化的审美观评价文本,再以真我的语言传达结对方——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了叶澜教授所描述的课堂境界: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师生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

纵观历史,我发现国人普遍有一种“从众”心理,迷信专家、学者,喜欢人云亦云。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集市上如果有人都在买某样东西,其他的人就会趋之若骛,好奇心驱使他凑上去;随后受他人感染,也会不由自主地掏出钱买,嘴里可能会念念有词:反正没花多少钱,买回去试试。在课堂教学方面也有惊人相似之处:不考虑学生实际、不管自己的学生是否适用,“拿来”就用。如果某种模式、理念是哪个权威反复强调的,更是二话没说,惟恐因自己没有运用于实践而遭人批评。这实在是荒唐!我不禁要问:你肩上长个脑袋派何用处!

最后,我想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但丁的话作结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当前,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如火如荼,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同样需要我们去完善。

现在,我们到底应该对“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怎么认识,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高效课堂是要求学生学得快学得有效果,还是要求老师教学进度快教得有效果呢?我认为,学生学得快慢和学习效率的高低,老师教得快和教学效率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化。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学效率的高低,要看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快和教学效率高,往往会适得其反。

我认为高效课堂的“高效”应主要体现在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学生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解决问题自我查阅资料的能力、对学习的新内容的难易程度的判断力、对新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力、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针对性、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质疑能力以及独立解决复杂问题而表现出的思考分析和推理判断能力等。如果高效课堂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学案完成很多教学任务或让学生解决很多对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并没有多少实质作用的问题,那对于解决应试教育问题是毫无作用的。

对于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我认为教师应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如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能力,如何着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品质、有素质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的社会公民,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教师教学的具体模式倒是其次的。如果硬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守某种机械的教学程式而不顾实质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那是由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也必然会扼杀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注意问题难易的层次性及针对性,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设计好预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奖赏激励机制确实值得进一步推行,因为这样的机制确实让学生找到了自信的感觉,让他们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淡化形式的改变,又要重视实质内容的注入,因为教书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接受知识和做人成长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下载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堂教学模式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地方一中初中化学、物理、生物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273306) 创设情景—激情质疑—提出问题—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具体应用—反馈评价—课堂反思 操作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景象(★)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新景象 ——导学案教学 新课改已进行了数年,我们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潜力,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如主......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数学新授课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数学新授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而新课程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

    新课堂教学模式 正稿(五篇范文)

    忠县实验小学新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和原则。它符合现代教学论和哲学理论,符合“循序渐进,因材......

    新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新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2’)(课堂导入环节,原则:导入要简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二、指导自学感知历史(3’)步骤: 1、学......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县教育局在全县推行了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是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基地,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颇有感触! 1、135互动课堂模式,尝试 半年......

    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三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小官庄镇中心初中苏桂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任何一堂数学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留有不同程度的遗憾。而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

    新课堂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新课堂教学反思从我校提出“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号召,开展大规模的教学改革至今,已快一年。从最初的动员大会到讨论学习,再到现在的教改遍地开花,每一个阶段我们都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