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
中学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
有效应用
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建设和应用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有力地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转眼间,自治区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已近一年,在区、市教研室的关注、支持下,我校教职工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在紧张忙碌中有序地进行,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回顾。
1、高度重视,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推进工作,如何有序推行,如何有效开展,领导重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自我校推进信息化工作以来,学校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行推进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校长负责制,组建推进工作核心团队,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保障各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充分发挥教研组长、骨干老师的作用,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已有信息化教育资源,创设应用环境,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
2、完善设施,优化信息化应用环境
教育信息化应用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校注重合理规划,努 力建设好信息化应用环境。一年来,在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学校信息化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为止,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每班配置一块电子白板,配置1套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实际广播班班通,音乐室配备了新款“智能型五线谱电教板”,实现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内可实现手机WIFI、教室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实验室等无线上网。自从我校班班安装上了“白板”,几乎每节课老师都在使用。目前,我校又把教师的办公室移到了多余的教室,每个教室办公室都有白板供教师平时练习。这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运用白板的水平和能力。
3、积极推进,促使信息化工作有效落实
为了促进教师们更好地应用信息化资源,我校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仅组织教师在区市级、校内进行培训,还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5月份组织孙永荣、姜进老师到四川、江苏学习,8月份组织马生录、陆永丰、陈默、潘淑芳、商勤等五位老师到山东进行观摩学习,10月份派刘全英老师到深圳进行观摩学习,今年元月份又派出季永利、薛锋两位教师去清华大学进行学习,在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我校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比,通过活动评比促进教师成长,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如我校在教务处的组织下,于9月初进行了“名师、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 示范课观摩;通过名师、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的成长;9月中旬进行了“新教师”公开课观摩,新老结合,带队前进; 11—12月份进行了个人自录课展评。这些活动的举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活动,教师们深刻地意识到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作用,我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中,徐静娴老师获英语学科一等奖,王海涛老师获语文学科一等奖。在区、地、市教学设计和优质课大赛中,乔月珍、赵国凤、王克平、刘全英等多位教师获一、二等奖。
4、重视培养 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自信息化推进工作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比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在活动中,同学们会自觉地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如在“走进金沙湾,关爱母校河”的活动中,同学们在用照像机、摄像机记录了活动的点滴后,学校政教处又借此进行了图片展示活动和征文比赛,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语文教师的组织下在网上搜集资料,发起倡议书,并制作相关的电子小报,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虽然这只是一次活动,但是这次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了许多的知识,并提升了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在吴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共有二十三名学生分别获奖,在全区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我校张浩楠、郭萌两名同学获区级三等奖,八名学生获吴忠市级奖励。在全区青少年科技书画大赛学生黄新宝和沈雨佳创作的《未来的绿色家园》、《未来的交通能源站》2幅作品分别荣获初中组绘画一等奖和三等奖,宋庆宁、蒋晓伟、张宏旭荣获初中组绘画优秀奖,黄建荣获初中组书法优秀奖。
5、改变方式 促进学生评价方法信息化
2009年建校以来,我们倡导班主任、教师利用数码照像机、录像机将学生入校起的生活、活动、学习等过程逐年记录下来,在家长会、毕业典礼等场合播放。让学生、家长观看不同时间段他们的成长经历,前后对照,分析点评。2012年我校首批新招学生毕业时,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3年来他们的变化,孩子们激动的流下了眼泪。10月19日至26日我校举行了首届“中美校园文化周”交流活动,活动期间外籍教师每天早晨在班级授课、中午在学生家用餐。中美两国师生都采集了大量的活动资料,他们通过数码相机、录像机、IPAD、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记录了课堂、活动等方面,活动结束后,我们将分类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了许多广告、杂志封面等电子相册,把视频资料利用非线编制成了片断,当孩子们在投影要上看到这些资料时,非常激动。
6、考核教师 促使信息化资源应用常态化
教研室给我们开辟的“试点推进”空间,不仅及时而且实用,是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好窗口,起初,教师都怕出差错,丢面子,不敢往上传资料,有的人不知道将作品放到什么栏目合适,有的人发不上去而发愁,有的人认为要发布的文章都必须与计算机相沾边„„经过多次培训和学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理:就是我们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教研网“试点推进”这个信息平台,用信息化这一方式将学校管理、教学、师生生活、成果展示等内容呈现出来。全面推进学校管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的思路开阔了,现如今在“自治区教研室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青铜峡市第六中学”页面琳琅满目、五彩纷呈。为了进一点加强对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应用,我校还对教师进行信息化资源应用的考核,每月教务处都会将考核结果公布以督促和鞭策教师开展工作。同时在各种教学技能竞赛活动中,把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资源整合、课件制作等情况作为竞赛的内容。通过项目推进,我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有效加强,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益更具实效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得到不断积累和有效运用,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制度管理不断完善,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后试点工作的想法
第一、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尽快培养出熟悉优质资源并积极应用这些教学资源的教师
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是保证信息化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得到有效应用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学校要将教师培训分为不同的层次,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资源教师”。其次,要尽快提高全体教师自身应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以有效促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环节。
第二、要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来源途径,为全校师生建立优质丰富的资源库
学校资源建设的途径,应坚持通过自主开发和积极引进相结合的策略建设。一是积极引进,购进成熟的课程资源、数字图书馆、影视资源、互动学习资源等优秀教育资源,并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二是自主开发,鼓励一线教师广泛参与资源建设。三是从网上下载,目前互连网上有大量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从有关网站下载后将实用的素材或课件充实到学校的资源库中使用。第三、要做好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让资源流淌延伸
学校要采用灵活有效的措施推动校际之间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学校要采取一些相应措施,要让资源不仅能“流”起来,而且能“流”顺畅。首先,要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利用他人资源,主动提交原创资源的意识与习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和习惯,学校可通过开展一些教研活动,逐步培养教师的资源流通意识,让教师逐渐形成资源流通的习惯。其次,学校要营建有利于交流的环境,调动学校之间进行交流的积极性。
第四、实现校园信息化管理,以数字化的方式体现学校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第五、逐步将每周的阅览课,调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阅读,通过学生电子阅览,方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教师、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第二篇: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教育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当前全区乃至全国中小学阶段教育竟争的前沿和法宝,是高新技术直接转化为教育效能的具体表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新课程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全面理解、掌握知识的缺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再造,能够促进课程的动态生长。当然,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与实现,不是一个口号,一道命令就能落实的,也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的。对于一名校长而言,它往往就是一种教育创新的信念,一个指引学校工作向着高科技不断发展而努力的方向,一个率先将信息化理念渗透于常规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向未来不断发展自我教育潜能而不懈努力的人生追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面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特制定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近10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实践与探索,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有效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的素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也为全县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提供可行或可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情况
我校属初级中学,现有学生数3050人,班级数43个,在编教职员工数171人。
1、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情况
我校校园网络外网目前仅采用10M光纤专线接入,并依托中国现代教育资源网自建了校园网网站,拥有1个千兆级校园网络管理中心,5个千兆级分级控制单元,187个终端接入模块,2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电子备课室兼网络培训中心,4个多媒体投影教室和1个互动式白板教室。学校还在每个教研组办公室装配了一台计算机终端,方便教师备课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除了平时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用外,也是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的培训基地,还用作校园的“绿色网吧”,供学生课余时间上网查阅资料等。电子备课室共有电脑23台,平时用于教师查找、下载优秀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远程学习及培训的的重要基地。
2、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情况
目前学校拥有和使用的数字资源主要有:(1)学校教育网站。
(2)教师自制部分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论文、优质课录像等(3)学校购买了部分学科教学光盘资源。(4)中宁县教育局教育资源库。(5)中国现代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库
使用状况是:现有本校自有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对我校网站挂靠的中国现代教育资源网教学资源库上的资源利用率低,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水平情况
近5年来,我校持续开展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技能培训,经过多轮培训,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组织和实践能力,比如老师学会了应用实物展台、投影机、校园网络平台等教学媒体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了自制教学课件(如PPT)的能力等;全校教师都在自己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引导,学科整合难以产生持续和优质的实质性效果。在一线教师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能够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全校1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涉及学科主要以英语、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为多。
4、学生应用信息化资源情况
我校初
一、初二年级学生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初三年级每周两节信息技术课,绿色网吧的开放也受时间限制,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加之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中拥有电脑的学生较少,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弱。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内涵与种类缺乏全面的了解。有的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就是存在计算机里的资源。”而有的教师则认为课件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全部,也有教师认为只有网络上的资源才是信息化的资源,而很少关注光盘,素材类等其它资源,造成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实际上信息化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库、课件与网络课件、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网络课程资源、资源目录索引等。)
2、教师建设与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识比较淡薄。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对文字输入都有一定困难,他们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缺乏信心,更多地依赖于教材等书面材料资源。
3、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浅显化。教师缺乏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深度和广度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的教师缺乏尝试新技术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资源应用形式单一,仅限于用PPt来辅助其课堂讲授,将其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工具,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出现了“为了技术而技术”或“为了使用而使用”的现象,制约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深层次发展。
4、制度和机制保障跟不上。学校尚缺乏有效地常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在管理方面,目前我校对资源的管理大部分在电教室,由电教管理人员专人负责,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科学,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缺乏比较有力的措施,缺乏相应的政策激励;在应用方面,对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还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监督机制,致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学校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课题支持及经费支持。
5、校园网建设问题大,没有专业人才。本校3名信息技术教师,其中只有两名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在信息技术教学上很有经验,但是校园网站的建设问题多,没有强硬的技术支撑。
6、传统的教学观念下的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教学相矛盾。我校171名教师,老教师人数比较多,在传统教学观念下老教师认为现代信息化教学只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不会起到提高学生成绩的作用。顽固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转变老教师的教学观念成了首要的问题。
7、教师队伍建设不够,熟练使用现代信息化资源的人才较少。我校只有1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8、不能有效的把信息化教学资源转变为自己的教学资源。大部分教师使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都是从网上下载,而且不经过任何处理拿过来直接运用,缺乏自己的思想,不能有效教学。
9、信息化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不能有机整合。教师们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觉得信息化资源好用,也在经常用。但只是无意识的“用”,并不能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从而做不到有效教学。
10、信息化设备更新较快,跟不上时代步伐。在硬件设备上,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已经有了一定差距,有的学校在四年前已经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我校只有一块交互式电子白板,而且没有专业人才,电子白板一般都是当投影在用,这一项设备还是在摸索用的阶段.11、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运用信息化资源有效教学,并不是过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有很多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而过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三、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工作目标
1、完善校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制度,创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校园环境。
2、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加强网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
3、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
4、以课题为依托,科研引领,加强信息技术和各学科的整合,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学生。
四、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措施
新课程告诉我们,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资源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必须选用适当的教学资源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不能盲目地选取过多的资源只追求形式而偏离了教学实际。因而,我校将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契机,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中坚持“宁可用坏,也别放坏”以及“选择适合自己的”的理念,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的应用。
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1)培育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领导力。
首先通过培训使校领导(尤其是领导小组和中层领导)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我校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明确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有效地引导教师积极开发和应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展有效教学。
2)实现以“建”为核心向以“用”为本的转变。
将日常教学甚至于管理工作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使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环境的生态系统中去,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制度。①成立领导工作小组
成立以校长牵头,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管理到位。
领导小组: 组长:党静 副组长:赵金霞、组 员:魏玉霞、田生春、张向荣、黄立东、王宗智 工作小组: 组长:赵金霞
组员:万银华、万晓霞、尹霞、赵海军、李达、李建华、各年级级长、各学科组组长 ②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推进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师学生培训学习制度,常规媒体、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使用检查评比制度、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考核奖励制度和信息化课题资料管理制度等常规管理制度,比如针对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指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监督机制),使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有章可循。
2、改善资源应用的环境
1)逐步改善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等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分步添置更多的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及各种信息化教学软件等。
2)建立校本资源库。要通过多种培训形式,积极开发校本资源,积极收集整理各组各级优质教学资源补充到学科教学资源库中,并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科学分类。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建设,使数字资源的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使用效率。
3)做好教师信息化资源应用的支持和资源的科学管理工作。提供与教材配套的、更加贴近学校教学实际的光盘资源,组建信息化资源网站,链接更多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4)加强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学校信息技术设备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维护,保障有足够的电脑用于课堂教学。
5)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充分发挥绿色网吧的作用,努力提高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加强网站、服务器的安全防控,减少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保证学校网络畅通。
3、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学校将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1)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和激励措施,确保培训发挥实效。
2)实施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校本培训。继续引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努力发挥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通过互助培训、校本培训以及专家培训等多种途径的培训,强化教师教育信息应用意识,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应用水平,熟练掌握多种技能。
①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进程中,硬件、技术是基础,应用是目的,而教师是应用的载体和保障。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都是动态的,是由教师作为主导來实施的,所以首要任务是培养教师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首先我们将通过观摩一些带有先进性教学理念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示范课对他们进行从“理论”到“实践”、从“无形”到“有形”的启发,从思想上使教师摆脱那种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然后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自觉的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来。逐步实现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意识。
② 落实基本技能培训。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以及校园网络对教师进行常规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使他们能使用word、ppt、authorware等制作常规备课文档和教学课件。③实施层级培训。通过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信息化教学能手的宣传和奖励,形成推动全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积极氛围,使培训由信息技术教师到学科教师,由青年教师、骨干培训转向全员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同时,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发展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
④组织网络教研活动。规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和参与网络教研的必要次数,指导和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研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教师微博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⑤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新进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要求按照说课、做课、评课的程序将教案及相关课件上网,并将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供网络教研之用。(在教学展示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互动互助、彼此支持,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并评出优质课进行公开展示,推荐参加各种比赛。
⑥开展信息化教育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多媒体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比如:电子备课、课件制作、电子教案设计、关于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教学反思或论文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课件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累我校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课件比赛,同时推进我校的资源库的建设。
3)丰富培训内容,明确发展指标。
①丰富培训的内容。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技能、多媒体操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平台使用技能等的分层次培训,活化培训形式,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的教学安排,增加培训数量,考核培训效果;逐步构建全校教师互动的交流方式,汇总并帮助教师解决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②明确各年龄段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指标。为促进各年龄段教师的发展,设定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指标。35岁(含35岁)以下的教师,熟悉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同时,每年参与一个小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研讨课展示,上交3--5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信息技术技能展示或交流。36—45岁(含45岁)的教师,每年参与一个小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展示,上交2--3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信息技术技能展示或交流。45岁以上的教师,逐步熟悉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观摩教学研讨课,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应用展示或交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经验总结等。
4)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各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为基础,以学校各部门自身的特点为抓手,统筹规划学校教育科研,确定科研重点,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切实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5)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推进为契机,推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按学科需要,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理念,利用“101”网校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推行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活动,开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4、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
1)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增强学生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
认真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文明健康上网的方法。
2)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以多样的信息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定期开放校园计算机房和“绿色网吧”,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定期举办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电脑绘画及动画制作等学习班,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挑选优秀学生作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种中小学生电脑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信息技术奥林匹克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
5、善于总结,不断反思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推进此项工作中要不断总结,注意收集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准切入点,最终解决问题,在反思中调整计划,改进措施,使之更实用,从而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并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促进教师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中宁二中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进一步进行理论渗透,理念更新。1)再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学习新修订课程标准; 3)再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理论
4)继续观摩一些带有先进性教学理念的、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示范课;
5)重新树立有效应用信息教学资源的理念。第二阶段:技术培训,技能提升。
1、分年龄段分层培训基本计算机技能;
2、培训多媒体操作技能;
技术培训
3、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
4、培训网络平台使用技能
5、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能
培训时间:周六或周天;分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寒暑假时间
1、信息技术教师
2、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 逐级、循环培训
3、中青年教师
4、全员培训
第三阶段:有效应用,逐步提高 1)基本计算技能评比活动; 2)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3)课堂教学实践 4)教学展示活动;
5)融入intel 理念,拓展应用;
6)网络教研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7)小课题研究;
8)总结分析,有效应用,提高能力。
第三篇: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中宁县第六中学
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实施方案
依据教育局教研室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工作实施的有关精神要求,实现“三通 两平台”建设;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教研等方面的深入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融合,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现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应用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核心,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迅速提升,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创设适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和学生实际的应用环境,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内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二、工作目标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未来两年我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加大资金、人员、物资等方面投入,构建一个人人可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逐步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目标,促使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管理电子化的要求,为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提高人才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2、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建设信息资源库,加强网络资源的推广和应用,实现校校互通、班班互通,逐步构建能够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
3、校园网工程建设
(1)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结构,发挥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为教育教学应用构建网络平台。
(2)完善学校校园网功能,探索和完善校内消息和文件传输系统,实现校园网内发布通知、传送文件,进一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4、进一步加强完善学校网站
学校网站对外作为展示学校的窗口,对内是教育教学的平台。(1)规范信息的采集、加工、录入、审核与发布程序。(2)丰富网站内容,创设教育教学互动平台,拓展网站功效。(3)建立学校资源库,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4)增设教科研论坛,开展网上教学研究交流研讨。
5、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素养
(1)教师主动参加学校(或上一级部门)提供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培训,达到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
(2)教师自觉运用所学的信息化技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信息技术应用课堂覆盖率达80以上。
(3)构建多元信息技术培训方案,培养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能力。
(4)教师进一步更新、完善、创新个人博客。
6、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7、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研究
(1)加大信息技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力度,发动全体教师研究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规范。
(2)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堂应用实践研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实施能力。
8、建立教师信息化技能的评价机制。
商讨并建立较合理的教师信息化技能的评价机制,确保教师自觉学习、应用信息化技能,让信息化设备更充分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9、加强网络管理,维护网络安全。加强校园网内计算机的应用监控,严禁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散播不实信息、谣言等。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育管理。
三、工作推进策略
1、营造氛围,提高认识,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提高学校领导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使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充分认识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对学校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意义,让教师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带来的巨大影响,增强工作的责任心、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观念,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教育方法,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提高我校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使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2、更新设备,规范信息管理,逐步扩大信息化应用的范围。
(1)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近两年内升级学校的网络带宽以50M光纤模式接入互联网,安装数字化校园软硬件系统,配置并升级相关硬件设备,完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不断丰富、更新学校网站,为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师教学信息化、学生学习信息化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初步形成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
(2)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设置信息化管理机构,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形成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人,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培训、运用和研究,包括收集校内课件、教案、整合媒体课堂实录等资料,不断健全学校网站,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完善学校信息化相关规章制度及考核机制,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为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3)加强设备管理和网络维护。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机制,确保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网络的正常使用。牢固树立网络发展安全第一思想,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学校信息安全的管理,对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进行动态跟踪、病毒防止的智能化,确保网络信息资源不受攻击和破坏,进一步增强其安全性。完善学校网站应用平台,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增强网站的应用性功能,使之成为一个展示学校形象、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学习交流的应用平台。
(4)拓展信息化应用的范围。逐步拓宽办公、教学、服务、资料等信息技术应用的范围,初步实现日常办公无纸化、学校管理电子化、教研备课网络化,师生档案信息化。
3、共享共建,整合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信息化应用的内涵。
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共建与共享同存的原则,采取引进、购买、自制等多种途径购置和整合教学资源,逐步完善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建立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家教学理论讲座、本校优质学科课件等与课程改革相适的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校园网站的宣传媒介功能,宣传教育教学文件法规、教育宏观决策信息、教育组织活动信息,开辟教科研论坛、学科教学素材库、教学软件库、优秀教案、优秀课例、电子图书等栏目,为师生学习、教师备课和课改实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每学期每名教师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教案、课件或论文,并拍摄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存入学校网络资源库,力求形成“人人有资源,资源人人用”的良好局面。
4、培用结合,创新应用模式,大力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1)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将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纳入每学期教师学习培训内容,分期开展信息化设备使用、课件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设计、校园数字平台使用、常用网络工具等方面的培训,力争两年内使全体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能达到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完成教学课件,并能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整合各学科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工作、学习效益。建立教师网上进修学习机制,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站交流平台,建立教师博客(也可以在其他教育网站中建立),上传教学反思、课件,推动个人自主学习与教学互动。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逐步建立校内教师、教师和专家、教师和外校教师的互联互通,借助自动录播系统,开展远程实时视频教学教研,增强教研活力,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研实效。
(2)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充分借用网络搜集教学资源,博采众长,拓宽备课思路,丰富备课内容。课中结合学科特,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模式,以直观形象的课件、优质的共享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3)推进素质教育。将信息技术课纳入其它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起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课堂质量。优化信息化教学,加大信息化设备开放力度,培养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开展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4)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新进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优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要求按照说课、做课、评课的程序将教案及相关课件上网,并将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供网络教研之用。(在教学展示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互动互助、彼此支持,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评出优质课进行公开展示,推荐参加各种比赛。
开展信息化教育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多媒体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比如:电子备课、课件制作、电子教案设计、关于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教学反思或论文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课件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累我校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比赛,同时推进我校的资源库的建设。
(5)加强网络校本教研活动。以应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实践为方向,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应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为突破口,强化教师网络教研能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并制定具体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加强网络校本教研的力度,逐步建立教科研论坛平台,规范教师QQ群,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教学管理的高效化。规定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必要次数,指导和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利用学校教科研论坛平台组织教师开展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学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教师博客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6)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抓手,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定期开放校园微机室,促进学生发展,师生共同营造和谐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7)开展课题研究。以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为基础,以学校各部门自身的特点为抓手,统筹规划学校教育科研,确定科研重点,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切实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各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8)骨干带头,管理跟进。要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老师的作用,让其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网络使用等方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师进行辅导、示范、指导,建立起互帮互助的一对一共同体;学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部署好、指导好、管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1、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需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家校联系、社区互动等方面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层次,做好规划,确定目标,提供保障。
2、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推进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师学生培训学习制度,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使用检查评比制度等。
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求常态课信息化教育资源使用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各教研组每周至少要有一节多媒体公开课。同时,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先进教师的评比活动,对活动中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将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情况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对教师日常应用情况建立台账,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对有建树的教师给予奖励,并在评职晋级评优中给予一定的权重考虑,使之变成一种常态化的学校课堂教学与教研的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有章可循。形成人人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研究探讨的良好治学氛围。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主要负责人,教务处具体负责,各教研组长以及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组成的学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方案,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促进学校设备的规范管理和使用,保障各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具体负责本部门对项目推进各项工作的安排、指导、支持与协调。具体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 组
长: 高文成
副组长: 马俊祥
张向荣
王静才
张金 组
员:
黎明 王月霞 高 超 邵桂英 各教研组组长
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例会,实行阶段性总结、汇报、交流。及时交流进展情况,解决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推进工作的联系人:张金
(三)经费保障:落实学校信息化技术项目开展需求预算,确保信息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更新需要的经费。
中宁第六中学 二O一五年十月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总结
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自治区教研室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我校以电教科研为龙头,以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建设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试点学校”的作用,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水平,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推进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任务,建立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校长室负责制定和落实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工作方案,创造条件,组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协调各部门工作。教导处负责制定各类推进工作专题方案,收集资料,指导优质课例的设计和专题讲座,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研究与落实,参与资源库的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学校成立了业务指导组,由学校网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各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担任,一方面辅导一般教师收集、整理信息资源、素材、制作课件,另一方面督促指导一般教师适时运用好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库、课件与网络课件、课程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网络课程资源、资源目录索引等),让其真正发挥效能。为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推进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教学工作计划中,并且制定了网络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设备管理规章、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规章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奖励制度及评价细则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评价机制,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内需力研究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
二、合理规划,建好应用环境
我校注重合理规划,努力建设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应用环境。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争取到中央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举办的 “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资助,共收到捐赠电脑40台全部用于师生培训学习,学校建有宽带信息网络、校园广播音响网络、校园电话网络、校园安防网络、多媒体教学网络等信息化网络设施;设有专用教室多媒体6个,网络教室4个,并对网络教室进行了改造,铺设了防静电地板,配备了投影仪,音响设施等;建成教师电子备课室一个,配置了23台配置高、性能好的专用电脑;开设绿色网吧一个,配备了56台专用电脑,安装了学生机168台,为教师办公和专题研究创造了条件,为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搭建了平台,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设施。经过学校努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也逐步成为现实,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财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已经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网络、网络教研论坛、学校校本资源库、学校QQ群交流平台,学校文件传送平台的有效应用。
三、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1)规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和参与网络教研的必要次数,指导和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开展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研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教师Blog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2)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教学展示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新进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评选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要求按照说课、做课、评课的程序将教案及相关课件上网,并将展示课拍摄成课堂实录,放在网络平台上,供网络教研之用。(在教学展示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互动互助、彼此支持,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评出优质课进行公开展示,推荐参加各种比赛。
3)开展信息化教育专项教学技能评比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多媒体资源教学应用课堂教学比赛活动。根据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比如:电子备课、课件制作、电子教案设计、关于多媒体资源应用的教学反思或论文等),使教师的基本技能更加过硬,钻研、把握、设计教材的能力不断提高。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学课件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自制课件,积累我校的优秀课件,推荐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课件比赛。
4)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技能、多媒体操作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平台使用技能等的分层次培训,增加培训数量,考核培训效果;逐步构建全校互动的教师博客群,帮助教师解决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明确各年龄段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指标。为促进各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我们设定了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指标。35岁(含35岁)以下的教师,熟悉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同时,每年完成:参与一个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研讨课展示,上交3--5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信息技术技能展示或交流。36—45岁(含45岁)的教师,每年完成:参与一个小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展示,上交2--3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45岁以上的教师完成:逐步熟悉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观摩教学研讨课,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应用展示或交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经验总结等。
6)积极开展面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培训,基于校本,多元拓展,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教师是学校信息化工程实施的关键,本学年通过专业培训、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3种方式,有计划地实施分层培训,学校派出田宏友、尹霞、万晓霞等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网络管员培训;派出徐姗姗、白玉红、王伟娟等30多名教师参加各类学习,不断向兄弟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进行交流,组织研讨;学校通过全校性集中学习时间大力宣传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让老师们感受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对教学所带来的冲击,引导教师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学校及时组织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操作的培训6次,让每位教师都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了多媒体制作校本课程培训3次,全校85%的教师参加了培训。学校积极争取到暑期英特尔教育的培训项目在我校进行,又有田璐等6位青年教师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再由他们培训其他教师,现有135名教师取得了英特尔培训合格证。安排校领导参加各种远程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促进了校领导信息化技术的提升。本学期组织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技术的培训2次,观看相关技术运用的课堂实录,引导教师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为此,学校主动要求承办全县的各种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教学教研比赛活动10次,如“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英特尔未来技能培训”、“中小学生艺术作品的评比”、县科协的”科普知识展示活动”、县”中考信息技术测试活动”、”全县优秀主题班会评比活动”、”全县新分配教师岗前培训”等,借活动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实践,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各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现状为基础,以学校各部门自身的特点为抓手,统筹规划学校教育科研,确定科研重点,确立研究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切实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8)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推进为契机,推动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按学科需要,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理念,推行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活动,开展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五、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
1)加强信息科技学科教学,增强学生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技能。认真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文明健康上网的方法。
2)开设信息技术兴趣活动,以多样的信息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定期开放校园计算机房和“绿色网吧”,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定期举办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挑选优秀学生作品一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各种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学生信息技术奥林匹克比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六、充分利用网络教室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包括教育手段现代化和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代表信息技术的网络教室是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主要体现。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和校园网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主要指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现代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现代化”是各级电教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工作难点。如果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能与学科教学“融合” 在一起,不能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就会成为学校的一个点缀。
本学年,我校大胆实践,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活动,带动各教研组共同来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授课,起步阶段主要是学习如何在网络教室环境下设计教学,到下学期通过实践逐步完善这样的教学模式。
七、积极推进,有序落实应用。
学校在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非常重视积累经验和教训,注重在主要环节上做好示范、指导和服务,有序有效落实应用,积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教师借助于已有技能,搜索网络资源,制作教学课件,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效能。学校定期统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并对表现突出者予以表扬奖励。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学科和人员覆盖率达80%,课时覆盖率达70%。学校适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在全校举行了“课件制作大赛”、“说课标、说教材、教法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优秀主题班会评比活动”、“青年教师读书报告会”等比赛活动,要求教师全部应用多媒体技术,很多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在今年10月下旬举行的“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校11人参赛,其中薛芳、田璐、房瑾等4人获一等奖,张海波5人获二等奖,李娟等2人获三等奖,无论是获奖人数还是等次都居全县第一。
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进行集体备课说课、网上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料等,通过教师QQ群、跟帖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了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了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在集体备课说课、点评教学案例方面,英语教研组已为其他学科组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与此同时,学校加强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在各种比赛活动开展过程中,学校将学科教学的课堂实录下来,各学科组适时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对优秀课件进行微格教学的研讨,交流研究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如理化生组针对“多媒体课中如何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生动手实验的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等,并鼓励教师根据研讨情况上展示课、研讨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结构的优化。同时,我校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科教学利用网络教室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打破了唯有信息技术课学生在网络教室上课的陈规,全校率先将“健康教育”、“廉政教育”、“生物”、“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推进微机室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学习,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以“网上查阅资料——互相交流讨论——总结概括——汇报展示——教师点评引导”的模式,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联想与想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校组织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信息开展学习活动,如开展“爱我校园”征文交流活动、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电子小抄报展评活动、学生书法展评活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培养一些特长生的技能,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大赛,10人获奖。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习资源,远离网吧、游戏,充分发挥绿色网吧的作用。
学校引导、鼓励教师实践网络教研应用,学校充分运用和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引导教师通过信息平台交流教学设计、教学感想、教学反思等教学问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互相交流帮助,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媒介作用。学校组织教师通过学校FTP资源库进行收集和交流,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教学资源库,将自己教研资料上传学校教研平台进行展示,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利用各种活动的开展,积极开发校本资源,积极收集整理各组各级优质教学资源补充到学科教学资源库中,并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科学分类,库内课件、备课、作业设计等各种资源已有17种文件夹。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建设,使数字资源的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使用效率。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网上教研活动,地理、历史、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已率先与全区甚至全国各地的名师进行交流研讨,探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取得良好效果,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进行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学校积极鼓励开展资源应用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数学组、理化生组等学科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筛选整理、结合实际教师编写、设计定稿的形式编写了趣味性强,易于拓展学生思维和知识面,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校本教材《五彩的物理》、《化学照亮生活》、《数学乐园》及《回族文化知识读本》等在全校师生中阅读学习,赢得了师生的赞誉。今年王绍荣等36名教师在各级各类的“电教论文”、“课件设计”等比赛中获奖,舒心、尹霞等8名教师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奖,学校也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容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学校一边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一边引导教师合理使用,提高了教师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八、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想法。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之路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永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教师信息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大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步伐,加快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使优质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推进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的工作。
基于我校现有的设备及总体情况,我校主要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授课”中有一些想法,并做了一些简单规划,力争在2013年末取得巨大的收获.1、目标
(1)探索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
(2)研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体系结构
(3)探索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2、内容
(1)培养适应建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学的教师队伍(2)建立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体系结构
(3)研究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教与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实践
3、实施过程
3.1方法
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了以行动研究为主,其他方法协助的研究方案。
1、文献法: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收集积累相关的文献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研究文献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我们还重点关注网络上和本课题相关的其他信息,以指导我们的研究。
2、观察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并进行进行测评,听取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评价和意见,及时调整研究方案。
3、行动法: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规律,并及时总结。
4、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由点及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网络中教与学的新状态,从中发现规律。
在研究中我们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整个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出成果。
3.2课题研究的步骤 到目前,我们的课题研究还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的研究目标是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网络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
我们对本校老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校本培训。通过培训,我校所有教师都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PPT课件,45岁以下教师至少会使用一种工具自己制作课件,青年教师都能熟练使用常见软件制作有一定质量的课件。我们还对教师进行网络资源使用的全员培训,充分利用我们校园网的功能,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我们讨论研究了网络环境中学生学习状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做了尝试和探索,观察了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了对策,推进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我校日常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我们边研究边积累,以课题组为核心,发动教师参与,制作了一些适合本校实际的课件,丰富我校教学资源。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我们利用电脑课、兴趣小组等时间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资源、使用电脑的能力。我们学生现在网络资源搜索使用、文字编辑、电脑绘画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总结
磨子小学教育信息化及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应用
情 况 汇 报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我校教育信息化及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现将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17年秋,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为371人。其中中心校357人(初中128人,小学229人),村小14人。中心校共9个班,初中3个班,小学6个班,专任教师总数40人。其中中心校39人,村小 1人。小学科教师(含兼职):音乐教师3人,体育教师3人,美术教师3人,计算机网络教师2人。计算机31台,电子白板9套。
二、认真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了教学信息化工作方案。同时还成立了业务指导小组,由学校网络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各教研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组成,一方面辅导教师计算机基础,一方面指导一线教师下载、整理数字资源、素材。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效应用纳入学校对教师的“六认真”考核。使教师有有内需力研究资源,建设资源,使用资源。
2、学校装备了4G宽带信息网络、校园广播音响网络、校园安防网络(监控)、多媒体教学网络、办公平台、微信QQQ群等信息平台;建好了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电子备课室2个;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9套。
三、努力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1、认真抓好教师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除了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规范性培训外,校本培训主要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技能、多媒体操作技能、网络平台使用技能等培训,增加培训数量,考核培训效果,帮助教师解决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学校规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上课和参与网络教研的必要次数,指导和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学会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开展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教研研讨活动。通过教师QQ群、电子答疑,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3、开展与“生态课堂”相融合的教育信息化展示活动,新进教师的“上岗课”、中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学校要求按照说课、做课、评课的程序将教案及相关课件上传网络平台,供网络教研之用。在教学展示活动中,通过教师的互动互助、彼此支持,在表达自我经验,分享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和提高,形成同行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氛围。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
4、明确各年龄段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指标。为促进各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我们设定了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发展指标。35岁(含35岁)以下的教师,熟悉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同时,每年完成:参与一个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研讨课展示,上交3--5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信息技术技能展示或交流。36—45岁(含45岁)的教师,每年完成:参与一个小课题研究,进行一次校级教学展示,上交2--3个课件及教学设计,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教学反思,进行一次校级。45岁以上的教师完成:逐步熟悉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观摩教学研讨课,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应用展示或交流,参加一个课题研究,上交一篇相关的论文或经验总结等。
5、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高。通过省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山村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长期研究和实践,提高了信息技术在学校各层面应用的有效性,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五、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
1、学校一直坚持上好信息技术课,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与意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文明健康上网的方法。
2、认真组织信息技术兴趣活动,以多样的信息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定期开放校园计算机网络教室,组织兴趣活动小组,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挑选优秀学生作品参加电脑制作大赛,提升学生的信息化水平。2016年12月,校园电视《磨子小学校歌》获得省级金奖,国家一等奖。
六、抓好村小教育信息化工作。
早在2013年10月,国家就给我们村小装备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设备,为了用好设备和资源,随即安排电脑专任教师村校老师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接着,利用双休日进行电脑操作、资源接收、资源利用、安全管理等方面专门培训;2013年12月学校特地选派张老师参加了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线培训。同时多次派村小老师参加区电教馆组织的数字资源应用的专门培训。工作了37年的张老师虽年近花甲,但热情颇高,倾力为之,为了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他虚心向下派的网络老师学习。从开机学起,有时琢磨练习到深夜。仅用了2周时间,就能下载、存储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后来就模仿学习资源里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资源里图片、视频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把资源里的 “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和“拓展资源”三个板块,与教师自己上课、学生自学和教师备课有机的结合起来,精心地组织教学活动,他的课堂立刻活了,教学变得轻松了,学生成绩也提高了,2014年暑假,张老师收到了省上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