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收水”一节的教学设计
“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一节的教学设计
吴玉刚(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北京 102600)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中,人们开始更加重视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新课程的要求生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性发展。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分析得出生物科学原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激发和提高了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也能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为探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2 教学背景分析 2.1教学内容分析
“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是北京版生物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教材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学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改变过去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单一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设计并操作实验、调查和观察等活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2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了解有限,但他们思想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热情高,对实验很感兴趣。又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人交流和动手能力有待提高,合作意识淡薄。尤其课前基本上都不会预习,多数学生存在边看书边做的实验习惯,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2.3教学方式
1)采用实验探究,运用启发式法。2)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2.4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激发学习热情,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引领学生学习实验设计,探究生物现象的本质。2.5技术准备 1)学生阅读教材,熟悉教材。2)课前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 3)实验材料和工具 3 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1)说出植物细胞的结构,描述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
2)能够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解释施肥过多“烧苗”等实际问题。3.2能力目标
1)进一步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学习绘画模式图。
2)通过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课题研究,能运用科学方法模仿设计实验,明确生物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3.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生物科学,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在学习中,学生确立细胞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生活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原理 2)难点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实验操作。5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 教师行为
生活现象:卖菜的小贩经常向萎蔫的蔬菜上倒清水。演示实验:把切好的新鲜的黄瓜放入干净的盘中,并撒上食盐。并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引出思考 1.为什么萎蔫的蔬菜洒上清水就变得硬挺起来? 2.撒上食盐的黄瓜有水分产生,水分从何而来?
1.蔬菜的新鲜与萎蔫和植物细胞内水分的多少有关。水分多就变得新鲜,水分少就显得萎蔫。
学生行为
1.分析、讨论蔬菜的新鲜与萎蔫的原因。
2.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唯一区别:实验组撒入食盐。
设计意图
1.利用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唤醒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意愿。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分析水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水分的多少对细胞形态的影响。问题: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有什么关系?
2.向萎蔫的蔬菜洒上清水,植物细胞吸水;向黄瓜片上撒食盐,植物细胞失水。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做出假设 提示:
1.应就我们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2.假设可以是肯定句,也可以是否定句。
3.假设中,应将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溶液中。
假设: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失水。
1.利用已有的知识,作出较为科学的假设。
2.能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设计实验 探究交流 1.实验分组,准备材料用具。2.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
3.调试显微镜。低倍镜观察,找到细胞中紫色的液泡。观察其形态。
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其形态。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其形态,并绘图。
1.仔细观察,在滴入不同浓度溶液后,显微镜中图像的变化。
2.探究分析细胞变化的原因。比较一下细胞液、蔗糖溶液、清水的溶液浓度(单位体积内水分的多少)。
3.进一步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熟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学习绘画模式图。
1.学习生物实验设计的方法和设计原则,初步明确生物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2.培养交流、动手能力,加强小组合作意识,提高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分析现象 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并作适当的补充,以使实验更加准确便于分析。
当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细胞中的液泡体积越来越小,说明液泡中的水分减少(失水);当细胞处于清水环境中,细胞中的液泡体积越来越大,说明
1.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分析能力、讨论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强调合作意识。
提示比较: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水往低处流”,即由“水位”高处流向“水位”低处。
实际应用 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相关?
评价拓展 本课沿着“问题引导—缜密思考—实验设计观察—归纳整合”的思路构建课堂。教学活动以观察、讨论为主,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符合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同时不断收集信息,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始终处于“导”的位置。
液泡中的水分增加(吸水)。
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细胞液浓度>清水,细胞吸水。学生总结: 假设成立
2.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植物“烧苗”
煮熟的植物细胞还行吗? 1.生物学很有意思,我们身边有很多有趣的生,事件。2.通过讨论学习,有了更多的交流,增强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表达能力。
3.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看待问题要用发展的视角,要认识问题的本质。4.在课堂中,终处于动手、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理论联系实际
1.通过案例探究,使学生对探究过程有利进一步的认识。2.师生共同总结收获,互利互惠,互补长短。6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一方面合理使用学生现有经验和已有知识作为教学资源,创设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达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开发性的使用教材,是用简短的动词短语,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探究骨的生理特性;对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力求更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对学生进行严谨实、求高效作风的影响和教育。
本节课讨论、探究比较多,更多的是学生动脑、动口,因此时间不是很好把握。有些组讨论或探究的很热烈,就显得所给时间不是很充裕,而有些组讨论不起来,闲置时间过多;再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组讨论探究的非常透彻、发言积极踊跃、不止一两次举手想交流,而有的组或人则比较被动,非点到不愿发表自己的看法。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调整好合作组的人员,性格内、外向搭配并固定,由认真负责的人任合作组的组长,以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第二篇:《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课名:生物
年级:高一
教学课题:《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阐明其原理;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讨”理解渗透的原理及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分析与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思维方法。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分析与推理。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教学难点:分析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
证。由于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以及进一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萝卜条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好三个烧杯分别是清水、浓盐水和未作处理的萝卜条,比较其软硬程度,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盐水中萝卜条变软了,清水中萝卜条变硬了。
提出问题:为什么盐水中萝卜条变软了,而清水中萝卜条变硬了?
作出假设:盐水中萝卜条失水而变软,清水中萝卜条吸水而变硬。
2)用课件展示一个渗透实验并提出问题:
①实验中液面如何渗透?为什么?
②一个渗透装置要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引导学生对萝卜条细胞的吸水、失水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细胞的结构及细胞壁与原生质的伸缩性.2、新内容:
渗透装置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①作出假设:
萝卜条细胞既然能够吸水、失水也应该具备这两个条件。
结论: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叫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浓度差指的是液泡中的细胞液与细胞周围溶液之间
②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小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吸水)。
3、课堂巩固:
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小结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单位时间内有液泡向细胞外渗透的水分子数大于细胞外向液泡渗透的水分子数,液泡失水会导致细胞缩小。
②原生质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原生质收缩的比细胞壁快,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5、课后作业
①某植物细胞已经萎焉,如何判断其活性?
②如何判断种子的死活?
第三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湖北大悟书生学校 韩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能力目标: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难点: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学生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四)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串,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五)教学方法
选用探究法教学开展教学,能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讨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生病打针瓶上标的都是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为什么?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甚至胀破或失水,这是一种渗透作用。通过渗透装置演示渗透作用,总结原理和渗透作用的条件。渗透现象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请同学们思考:动物细胞能失水和吸水,那植物能失水和吸水吗?
观察现象:展示小实验。生活中常见现象,如在盛有黄瓜条的盘里加盐发现水增多了,再过一段时间黄瓜条变软了,集市卖菜的人洒水能保鲜蔬菜;萎蔫的黄瓜泡在清水里会变得硬挺等。
提出问题 学生针对这些常见的现象很容易会想到植物细胞能吸水和失水了,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应选择哪些材料进行实验呢?植物细胞失水或吸水结果预期怎么样?
展示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结构,请同学们思考:植物细胞的什么结构相当于半透膜?
红细胞吸水会涨破,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吸水不会涨破。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伸缩性小。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次层膜之间的物质构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原生质层伸缩性大。
做出假设: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一种半透膜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
设计方案:将有颜色的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分别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和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材料 1.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2.用具刀片,尖头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3.试剂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实验操作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取一小块颜色较深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将这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滴中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水滴上。(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将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获得明亮的视野。把做好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直至获得清晰的影像。(3)观察质壁分离 取下临时装片,水平地放在桌上。用滴管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上述操作,使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用低倍镜观察蔗糖溶液中细胞的变化。
(4)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 取下临时装片,水平地放在桌上。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1~2滴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以吸去蔗糖溶液。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的洋葱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仍用低倍镜观察,看洋葱表皮细胞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自主实验,填写实验结果,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
教师介绍自身对照实验: 自身对照实验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就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布置课外作业: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每人制作一种凉菜或腌制一种蔬菜,并写出设计方案,如使用的调料及浓度、制作过程、时间长短与现象的关系、原理等,由家长品尝评价并反馈给老师。
第四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及分析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作者:孔秋云 浏阳三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阐明其原理
(2)技能性目标: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思维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难点: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由于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法的限制,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思考,以及进一步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我将其列为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三)学生分析:高中阶段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在实验技能方面还相当欠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思维还不成熟。(四)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串,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
(五)教学方法 层进设问法 讨论法 探究法
层进设问法:使学生容易开展科学探究,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选用探究法教学适宜开展教学,能充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讨论法:本节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故采用讨论学习法,发现性学习法。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创设情境: 首先讨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在盛有黄瓜条的盘里加盐发现水增多了,再过一段时间黄瓜条变软了,集市卖菜的人洒水能保鲜蔬菜;萎蔫的黄瓜泡在清水里会变得硬挺,课件展示: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等。
学生针对这些常见的现象很容易会想到植物细胞能吸水和失水了,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你观察的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
“植物细胞怎么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 设计目的: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
请同学们思考:“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动物细胞有何异同?”
点拨学生对比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开展红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条件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红细胞吸水会涨破,植物细胞吸水不会涨破。原因是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不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设计目的:刺激回忆,巩固旧知识,训练学生综合思维。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植物细胞吸水就不会涨破?
引导学生看书分析、讨论,由学生得出: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次层膜之间的物质构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种半透膜。原生质层伸缩性大,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伸缩性小。
请同学们思考: 1.如何验证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一种半透膜?解决该问题时,你作出什么样的假设?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会提出多个假设,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价值性、合理性。2.解决该问题时,你设计的实验名称是什么? 针对学生给出的多个名称,引导学生讨论作出最具合理性的名称是: 探究植物细胞如何吸水和失水 3.你实验的实预期是什么?(1)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说明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是一种半透膜。
(2)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能够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说明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不是一种半透膜。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材料呈现: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洋葱根尖、菠菜叶、水绵、干燥的红枫叶; 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0.5g/ml的蔗糖溶液;清水;0.9%NaCL溶液;酒精。显微镜。
1、应选择哪些材料进行实验呢?启发学生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讨论如下问题:
(1)材料选活细胞还是死细胞?(2)材料选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还是洋葱根尖?(3)材料选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还是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创设比较:如部分同学做活细胞、部分做死的表皮;部分同学做根尖分生区细胞、部分做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部分同学做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部分同学做白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在比较中得出本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是:(1)材料必须是完整的活细胞。(2)材料必须是成熟植物细胞,成熟植物细胞中才有较大的液泡。(3)材料选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液中带有色素,最好带红色或紫色的花青素。并分析白色的材料有何缺点。
2、用什么试剂可以达到细胞失水、吸水的效果 ?
学生分析得出:蔗糖溶液,清水
老师强调: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用哪种浓度蔗糖溶液最好? 引导学生回忆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通过设计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对照实验来探究确定0.3g/ml的蔗糖溶液最好。
3、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思考并得出: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4、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将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讨论得出: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设计目的: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究,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学生设计实验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交流,指导学生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6、组织学生分组实验,两个学生一组,分28个小组进行实验
强调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取材的厚薄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比较,再探究!)
表皮撕取太薄,容易撕破液泡,色素外溢,只能观察到细胞壁,无法进行质壁分离实验;表皮撕取太厚,细胞层数重叠,不方便观察,并且分离试剂渗入到细胞中需要较长时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速度慢。只有表皮细胞撕得恰如其分,实验效果才能既好又快。因此在撕取表皮时可以多取几次,选择较好的一块进行观察。(2)“引流法”时不要移动装片。
用引流的方法,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或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三次。在引流的过程中移动了装片就会影响到对特定细胞的观察。(3)在观察时选择低倍镜即可。
观察时要善于移动装片,选择材料中只有一层细胞又带色素的部位进行观察。(4)观察的对象。
主要注意这几个方面: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位置
7、得出结论: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预期对比,得出正确结论。8、表达交流:组织学生组间交流,体验实验成败。将探究的问题、过程、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并解决个别质疑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内化。设计目的:通过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9、加强课后延伸、探究中逐步培养技能:课堂上的实验探究常会受到时空的限制。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加强课后延伸,培养创新能力。生物学实验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有着更大的作用。
布置课外作业: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2)每人制作一种凉菜或腌制一种蔬菜,并写出设计方案,如使用的调料及浓度、制作过程、时间长短与现象的关系、原理等,由家长品尝评价并反馈给老师。
设计目的:通过课外作业,训练学生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更深入探究的欲望。
第五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发展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探究活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与旧版教科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的验证不同,它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以及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条件等问题。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重在做好引导。所以通过对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利用探究活动,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实验是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对探究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教师讲解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基本了解探究实验的过程,从而培养探究实验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探究实验,能理解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能说出在什么情况下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2、能力目标:
①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②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③能独立完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大胆提问和假设,具有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②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注意事项。
2.难点:如何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情景导入,小组合作,PBL教学策略。
六.实验材料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小烧 杯、清水、0.3g/mL蔗糖溶液。
七.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实验
联系生活,思考原因,提出问题
在正式实验之前,做这样一个实验:两盘黄瓜,一盘只加入蔗糖,一盘什么都不加,等待观察实验现象。
【回顾制备细胞实验】
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得到细胞膜的吗?
教师PPT展示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实验现象图。
为何这样做?
【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下述图片出示了什么现象
①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稍等一会儿可见有水分。(失水)
②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失水)
③蔫了的青菜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会儿,菜叶变得硬挺起来(吸水)。
回答:把细胞放到清水里。
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物质流出,得到细胞膜。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回顾旧知识。
回忆、复习植物细胞结构
提出探究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④观察刚才演示的黄瓜的对比实验。
【回忆提问】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呢?
PPT复习植物细胞的结构。
总结:
①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占整个细胞很大比例,因此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考虑液泡中的细胞液。
②细胞壁的特点:全透性的,伸缩性较小。
③介绍原生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成为原生质层。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之后分组讨论,想提出什么问题。分组讨论这些问题的假设。
总结得出探究问题:植物细胞如何吸水与失水?
【分组进行讨论】
引导学设计实验:小组选择实验材料,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给出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白菜、菠菜,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小烧 杯、清水、0.3g/mL蔗糖溶液)
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简述他们的实验方案,板书记录实验方案要点。
同学A方案一:1.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制作2个装片,一个是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装片,一个是清水中的洋葱装片,显微镜下观察现象并对比。
【预想回答】
1有水分析出。
2.植物叶片干枯,水分丧失。
3.菜叶坚挺,水分充足。
4.水分析出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
1.植物细胞为什么吸水与失水?
2.析出的水是哪里来的?是从细胞内吗?
3.细胞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吸水与失水?
从生活实际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回忆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
评价实验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完善具体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现象
同学B方案二:1.用白菜叶片2.制作白菜叶片装片,观察现象3.滴入蔗糖溶液,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有什么变化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有什么变化。
图片展示,分析白菜叶片的特点,分析可行性。
图片展示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结构,理解其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图片展示菠菜叶细胞的结构,进一步思考菠菜用作实验材料的可行性。
完善实验步骤:1.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2.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有什么变化。
进行实验
每4人一组,两人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另外两人按照方案二进行实验,分别记录如下实验结果。
试剂
现象
中央液泡大小
原生质层位置
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
清水
小组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现象
教师在教室内指导实验。
分析结果:请小组代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预想方案】
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同学A方案一,同学B方案二,同学C和方案一一样,用菠菜作为材料。
方案一,……
方案二,……
综合分析实验方案。
动手进行实验
八、板书设计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结果。
九、教学评价
本节探究性实验教学属于指导型探究性实验教学是由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结果,老师知道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索精神、主动参与意识、勤于动手实践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们的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