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3 02:2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第一篇: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 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其二,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性定量评价机制)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研究,更谈不上有效策略的研究,本末倒置,导致作文的过程变成了训练应试模式的过程;其三,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很难形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序列,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知从何提高,一直处于“游击”或应付的状态之中;学生“急于求成”;教师作文教学“有量无序”,“临时报佛脚”或放任自流,学生升学需要与作文实际需要产生矛盾。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广大语文教师有待进一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二)本课题解决的问题(1)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2)怎样有效组织,指导学生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水平(3)怎样批阅作文跟科学,更有效

(4)如何科学合理地实施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三)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1)关注农村高中学生语文作文兴趣,帮助教师认识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教学前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水平.(2)通过主要问题的解决,为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3)通过研究,拓宽农村高中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丰富新课程教学理论,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及农村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2.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改变农村高中生作文教学现状,完善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农村高中各学段语文作文教学及批阅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改变作文应试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四)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的全体学生及相关语文教师.2.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是农村高中师生对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的摸索与运用.3.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学生爱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4.“策略”在更一般的意义上指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在教育学中,这个词常与“方法”,“步骤”同义,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顺序排列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形成效果好,效率高,效益强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针对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进行的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遵循的原则 1,理论基础

(1)《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2)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法理论认为:作文教学“首先是教师的问题”,主张“教无定法,文无定法……”,我们的教师应“结合时代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寻求有效策略,使作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3)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展有效教学.(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基于这一理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老师关照下自己“生长”的过程,是不断“同化”和“顺应”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不可能替代学生“生长”.让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展示自我,不断丰富自我,更新自我,健康成长.(5)多元智力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智力各有倾向,兴趣各有不同,特点千差万别.可传统作文教学耗时,费力,低效;教育观念的“师本观”而非“生本观”,作文内容非生活化现象,作文训练方法的“形式主义”等弊端日趋明显.“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行为观正是现行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2,遵循的原则

(1)以校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以学校为主阵地,激发主体参与意识,使师生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走向主动自能作文,课题组成员间真诚合作,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2)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原则.陶行知说,学生的意义即“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生活是活生生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教学做合一,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课题组成员边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边进行课题实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生写作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每位语文教师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理论,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3)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开展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课外阅读和语文能力的关系,生活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三、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一)研究的目标

(1)培养农村学生写作兴趣,拓宽作文教学渠道.(2)探索农村高中作文指导的原则,方法及有效途径.(3)探索适合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4)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评价机制,促进作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二)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成因.2.调查研究农村高中生作文个性心理特征,并就此进行激发学生写做内驱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作文习惯的策略研究.3.通过农村高中语文作文完善,科学的训练体系及专题训练体系的研究的探索,使语文教师更好地依据学生发展规律与作文训练体系进行作文教学,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4.针对高中作文训练的一般规律,研究不同年级的作文教学策略,有的放矢,促进作文教学序列化,使作文教学更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原则.5.通过农村高中语文作文评价的策略研究,改变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或“教师精批细改,学生雾里看花”的局面,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参与评价,使作文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也使作文教学由重结果评价走向过程评价.(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研究初期,通过调查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学生作文存在问题等选择,确定课题;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了解农村高中生作文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心理表现等,分析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成因,制订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并向县教科所呈送申请书.2.文献研究法:拟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教学科学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3.行动研究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实践,反思,学习,改进中探索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农村高中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及高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5.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四、本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拟于2012年11月--2015年12月期间完成.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8月):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确定方案.采用座谈法,学习新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相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了解目前农村高中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方向,现有条件等,确定研究的具体方案,申报课题,申请立项.2.课题开题,审定方案.成立课题组,反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不断研讨教学实践,进一步审查课题方案;进行课题课题论证,修订,完善课题实验方案.3.落实任务,责任到人.反复召开课题研讨会议,明确研究任务,落实分工,责任到人.4.阶段资料汇总.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4年6月)实施阶段:共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交流思想,明确方向,协调研究.召开课题组扩大会议.聘请惠农区教研员,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各级骨干教师,召开全体语文教师会议,通报课题研究情况,听取他们的指导,积极采纳他们好的建议,争取更多一线教师的积极配合.2.调查访谈,形成报告.调查访谈农村高中生语文作文的个性心理,内容习作兴趣,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作文质量,语言积累运用情况,学习习惯,学生对作文的认识等;调查教师作文教学的个性心理;调查教师作文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调查学生已有语文学习策略及教师语文教学的一般策略,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作文教学现状,成因,形成调查报告,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和资料库.第二步: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借鉴先进作风,结合教学实际,研讨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写出作文教学整体训练体系,交流,研讨,确定出符合农村高中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整体训练体系.2.用上述方法确定出农村高中各学段语文作文专题训练体系.第三步:综合运用谈话法,问卷调查法,会谈及专家评估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主题思想,内容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阶段性报告.1.从兴趣入手,使学生愿学,乐学.2.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作文教学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以听说为突破口,让学生敢说,爱说,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方言与普通话的换码,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带动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还要在阅读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善于勤读书,勤思考,勤积累等良好阅读习惯.3.分层指导.(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来划线分层,分组.学法指导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所在层次采取适当的指导方法.习作要求分层:根据学生作文水平对每一次习作做不同要求.评价分层:采用多种形式对不同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讨实验经验,反思实验情况,相互借鉴成功经验.5.及时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撰写上述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总结或论文,阶段性报告等.第三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2月):总结阶段

1.利用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法,探讨研究的阶段成果,明确不足,在弥补缺漏.2.全面总结,课题结题.五、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农村高中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报告;农村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策略调查报告;农村高中生作文现状及成因调查报告等.2.论文:针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五个方面撰写论文.3.经验总结:农村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六、本课题的保障措施: 1.加强课题管理,强化激励机制.本课题研究将聘请自治区教科所,教研室,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教研部,教科所及惠农区教研室的有关专家进行指导.以“分层次,抓重点,规范化,见成效”为工作思路,规范课题管理,并建立一整套课题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如《课题组成员职责》,《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机制》等,从而进一步规范管理,激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实验与研究.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成立以程祥清校长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中,马睿老师全面负责和管理课题研究工作.程祥清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都将团结协作,积极开展本课题研究工作.董艳、谢经艾老师生负责师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统计和分析工作及其他调查工作.每位实验教师都需按时完成阶段性总结报告和成果的编辑撰写工作;程国高老师负责资料的收集,彭涛老师整理.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强化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教与学的心理学》,《语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教学策略》等教科研书籍和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重要的文章,鼓励教师积极自学,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学习1~2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摘记有关内容,有价值的材料送课题组,作为文献资料,再由课题组推荐给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外出参观学习,业务培训,聘请专家指导.4.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5.落实研究经费,学校将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用于课题组成员的外出学习,考察,进修等.6.每学期规定实验教师至少每人上一节研究课,做到人人参与;每学期举办一次作文比赛;每班每学期至少有2篇习作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励;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或发表.九,研究经费预算

本课题研究经费来源于学校,由学校逐年划拨.本课题完成经费约需2000.00元.具体分配如下: 准备阶段需要经费400.00元,主要用于上网,查阅资料,集体研讨,填写申请表,申请,课题撰写打印,课题立项论证等费用.调研阶段需要经费300.00元,主要用于师生问卷调查印制,数据统计,教师调查报告撰写打印等费用.实施阶段需要经费约1000.00元,主要用于课题组成员征订相关资料,实施课题中的研讨,交流所需材料打印,论文集,案例集,课件集的编撰等.总结阶段需要经费约300.00元,主要用于课题总结,结题报告等打印,交流及结题论证等.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酒泉市肃州中学 史明博

摘要: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信息化”,信息技术已成为未来社会“必备技能”的提法也已被大众所接受,这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面对社会、学校、学生、家庭所承担的种种压力,信息技术学科不可能占用过多的资源和时间,努力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才是关键。而对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正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存在的。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又有别于其他学科。本文,作者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结合已有的课改经验和成果,就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任务驱动;分层教学

高中是学习的黄金时代,随之而来的高考更是决定学生的命运。对高中各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都尤为重视,而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信息技术教育更应该被加强和重视。为适应社会及个人的需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在学科教学的质与量两方面做出进一步的突破。课时多少固然重要,但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给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更充裕的资源和时间,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质与量,就只能从提高课堂效率方面下功夫,有效教学被引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便成为了必然。然而,在探索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诸多不利因素客观存在,有些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老问题,有些是新问题,该如何处理以求突破呢?有些是我们可以克服的,而有些我们只能想出对策绕过去。笔者将详细分析这些不利因素,并从教学策略方面对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实施加以论述。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要从两个方面分开定义,先是要定义有效。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然后,对教学进行定义,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使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二、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不利因素分析

新课程改革倡导高效课堂,效率为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积极响应高效课堂的要求。顺应形势,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被顺利引入,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是否真正实现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不但困扰着学生,更使得教师对此十分担心。究其原因,笔者分析,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环境影响

首先是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考仍是现阶段高中教育的主旋律,很多地方教育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次,是地方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学校受当地经济的制约,缺乏基本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技术课程变成“纸上谈兵”,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无从谈起。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限制 教师专业化水平低下,不能深入分析教材、教法、学情,从而无法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完全依托教材,照本宣科,使得信息技术学科原有的趣味性丧失殆尽,更有些教师完美的充当了“软件使用说明书”的角色,毫无教学技巧、策略可言,在教学过程中,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这些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很不相称。

(三)学生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导致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周边设备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熟练运用,而有的学生却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明显差距。

(四)教学设计不合理,课堂组织混乱

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最为显著的体现就是课堂组织混乱:放羊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屡见不鲜,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成问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只能说勉强完成教学目标,差异教学无处表现,也与高教学效率不沾边;畸形的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无法为开展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提供支持。

(五)学校杂务对信息技术教师本职工作的冲击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本就很小,但却普遍充当了学校的教辅核心和技术骨干的角色。作为技术骨干的信息技术教师,多因诸多繁杂事务缠身,冲淡了对本职教学工作的研究和准备,进而影响到信息技术教学。

三、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应积极响应新课程的相关要求,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多加考虑适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下将以“双主”模式教学设计流程为基准,着重从课前准备、教学策略设计、评价等环节入手,探讨多种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

(一)课前准备

此项工作的重点在于资源的准备及整合、课件制作、教材分析、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等环节。鉴于本篇主旨,着重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合作小组的划分原则、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等方面。

做好学习者特征分析至关重要,它影响合作小组的划分、任务设计及分层教学目标设计等环节。学习者特征分析应从学生知识准备状态、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可以考虑设计诊断性评价量表来实现,此项评价结果将为小组划分及分层教学目标设计提供依据。

合作小组的划分应着重考虑互补原则,异质分组,并尽量做到组间平衡,在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的同时,兼顾组间竞争,激发学习动力。合作小组一旦划定,在一段时期之内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随着学习进程、内容模块(word、excel、PPT、Photoshop、Flash等)、学生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变化,导致组间差异拉大,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并进行分组调整。各合作小组需指定组长,组长的职责在于小组任务的分配和组内评价。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分层教学设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接受新知的机会,但最低层级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得低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层次。所设计各层次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任务的设计,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可在各教学环节的形成性评价中得以体现。

(二)教学策略 “双主”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所适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分层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各个教学策略之间并非是单一的、独立的,它们密切相关、互依互存。

1、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小组应以4-6人为宜,划分原则及方法不再赘述。合作小组的组长可由教师指定或组内推举产生。组长应充分掌握组内各成员知识准备状态、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并在后续的小组合作实践中逐步锻炼提高,期间教师应给予充分的指导,帮助组长快速成长。

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各教学环节所设计的任务,由小组长负责将已分解的子任务依学生特点分解给组员,由组员独自完成个人任务,最后由组长收集,并与组员讨论整理出本组合作学习成果。在成果展示环节,由组长或组内指定成员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在教师点评或组间互评环节完成知识的纠错和升华。在任务实施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认真观察合作学习的动向,适时参与其中,解疑答难、技术支持或给予方向性指导。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别称“抛锚式”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既定情境下,设置任务(即抛锚的过程),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的整合运用,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新知的构建和技能的习得。主要环节包括情境创设、任务设定(抛锚)、问题解决过程(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结果及评价等。

任务驱动学习活动的关键就在于情景创设要贴合学生实际,问题设计要合理。关于情境创设,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经验和日常积累作基础,这里不再赘述,我们着重探讨任务设定。依据创设情境和教学内容,设计一至三个主要目标任务,并以此作为各教学环节的划分依据,然后再将各目标任务分解为多个符合分层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子任务。这是分层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便于各层次学生分层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有关于“最邻近发展区的”论述,任务驱动学习活动中的各层次目标任务的设定,应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的”的理论要求,即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到目标,而新知的构建和技能的习得恰恰就在这跳一跳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3、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原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本篇所述分层教学,是与小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等教学策略相结合的,主要包括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及评价分层,方便学生依据自身情况确定目标任务,在小组合作、组内互助、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技能、构建新知,这样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都能有所提高。

学生分层:在完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互补为原则,采用异质分组,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在小组合作完成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各层次学生依据自身特点确定子任务,在小组合作、组内互助、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

教学目标分层:在完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具体在各子任务上得以体现。最低层次的教学目标设定应以大纲为基准。

任务分层:以分层教学目标为依据,“最邻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设置各目标任务的子任务,以供各层次学生选择性完成。

评价分层:评价分层主要针对形成性评价而言,后文详述。

(三)评价

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过程往往被老师们所忽略。这不但使老师无法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而且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学生本就存在个体差异,教师的评价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分层评价。

形成性评价,亦称之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并调整和改进教学。形成性评价可以针对教学环节独立设计,教师可参与到小组合作任务过程当中或小组讨论环节,来完成形成性评价,也可将形成性评价置于小组展示环节,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或小组,评价内容应包括本环节中的各项子任务的完成过程及方式(自主探究完成、他人帮助完成)、任务完成的质与量等内容。

总结性评价,亦称之为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体教学效果的判断,评价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学生方面,可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及成果展示环节作出评价,也可以采取填写评价量表的方式。教师方面,主要针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等环节进行评价。可采用设计评价量表的方式来实现。在总结性评价过程中,应对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并给出教学与学习的最终评价结论。教师应不吝言辞,对各组及学生个体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得失,给予合理到位的点评,以资鼓励。

四、小结

我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全体一线教师正为之努力,以期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而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也方兴未艾,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不利因素诸多,有些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无力解决的,但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却可以为之努力的,还需要各位同仁协力共担。以上是我的一点粗陋之见,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也请诸位同仁将先进经验多多共享,不吝赐教。参考文献:

[1]何克抗 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105-116;356-359 [2]何克抗 郑永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52-69;149-154;221-237 [3]江榕春.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4]石仲凯.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与评价方法初探[D].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7)[5]刘心达.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在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3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 顾 琴

有效课堂教学,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是当前课改探讨的一个重点课题。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端正教学理念,探究科学教学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讲授策略

运用讲授法教学,教学内容往往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难免形成死记硬背语文知识的习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新课程与传统的高中语文课程相比,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专题性的知识更加完备,语文课堂本身更具开放性,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和选择性,突出多样性。这些新特点使教师怀疑,讲授法是否退出语文舞台,目前甚至发展到谈“讲”色变。

但是讲授法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讲授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语文知识,同时在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传授的手段比较新颖有趣的基础上,学生的新知识和旧知识容易联系起来,进而形成牢固和完善的知识链。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由于新课程内容标准是以模块专题的方式宋组织教学的,这一方式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生疏的,是原有的初中语文课程基础难以支撑的。若完全离开了教师的讲授和点拨,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最终只能是一锅夹生饭。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要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得到培养;只让学生诵读感悟而没有教师的品词析句,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可以说,没有教师的讲,学生就如同在平地上兜圈子,因为没有经历跋涉,所以就没有智力加工的过程,就没有情感体验的高峰,就不能领略到知识世界的美妙风景。因此我们不能放弃讲授法,只能是改变与完善传统的讲授法。

首先,要做到三个转变,一个认识。一是由语文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二是由语文的“权威”和“独裁者”转变为语文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双边和谐互动,引领学生进入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三是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真正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认识到从内容的选择上来说讲授是必要的,“当讲则讲”,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必须通过讲授宋完成的就不必害怕讲,但不当讲时就不必讲。

其次,讲授引导应精到。新课程下的讲授具体要注意下面四个方面:

自读之前的启发讲:即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揭示阅读要点和重点,揭示阅读方法、经验与注意事项。只要教师启发式地、抛砖引玉式地开好头,学生自然会逐步进入设计的教学程序。

疑难问题的明确讲:要注意全面性、系统性与重点、难点的统一。当学生在课文理解上遇到疑难时,教师要鲜明地讲,从而为学生解难释疑,让学生正确理解、领悟课文内容。

合作学习中的提示讲: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能抓住重点、有效合作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明确学习目的和效果,并且准确、科学地设计好教学的路径,以使合作有效、深入。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是此意。

总结文本时的补充讲:在总结一节课、一篇课文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进行提炼与归纳,从而使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怎么“讲”

亦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更不是要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而是要继承语文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例如:在《项羽本纪》的教学中,我对项羽跌宕起伏的一生略讲,而让学生对项羽的性格特征进行辩证的评价,同时通过探究项羽的英雄形象,让学生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也就说明了教师课堂中的提问是十分有讲究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通过课堂设问启发学生展开探究讨论,从中展示并突出矛盾,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学生原有的水平,应该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恰当引导,将学生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得以不断进步。把握空间上的开放度、内容上的深刻性、对象上的层次化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首先,提问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过难与过易的提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提问要注意对象的层次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思考,均有收获。

第四,问题设计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向其它学科渗透,促进新知识的生成。

第五,问题设计要揭示矛盾,形成一种认识冲突,可引起学生思考并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提问上在下功夫。一个高质量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不断进现思想的火花,从而大大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用“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教学《祝福》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

这是一条多么生动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线索,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理解词句,梳理脉络,终于找到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①丽春之日,丈夫夭折——她是在春天没有丈夫的;②孟春之日,被迫再嫁——她是在新年才过时被婆婆抓走的;③暮春之日,痛失爱子——“春天快完了,村上倒反来了狼”;④迎春之日,一命归天——消逝在祝福的鞭炮声中。大家理解到,冷酷的社会没有给祥林嫂以温暖的春天;作者突出祥林嫂没有春天的悲剧,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象征意义,从而更加深刻地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于是,“没有春天的女人”这条“线”,“串”起了人物、情节、内容、形式、语言等等课文内容的“珠”,也“串”起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成功的问题设计可以不断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之中。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的策略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关键是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教师教的方式决定学生学的方式。因此教师怎样通过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呢? 一是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和学习方式的情境。关于教学情境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采用的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运用“神入”法,让学生“走进教材”,去体会、理解教材内容。因此在课堂上展现一定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到直观有趣,学习情趣倍增,能够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留给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如学习《祝福》时,将它和《藤野先生》、《孔乙已》、《药》等作品比较,探讨“看”和“被看”的实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各选一个专题分工合作,分头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了解“日记”“小传”“年谱”和“分析报告”的一般要求,让学生写作《“我”的日记》、《祥林嫂小传》、《祥林嫂年谱》、《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等文章,并讨论交流以怎样的方式解读祥林嫂才是最好。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技能,不仅激发了学尘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二是教师应通过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即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树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情境设计系列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贝尔曼不画这片叶子,琼珊结局如何?”这个没有现成答案的开放式的话题迅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小组里成员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发表各种不同的看法和各自的理由。

三是根据语文新课程教材的特点,高中语文以学习专题为基础构建了语文课程体系,体现了语文学科

古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相交融的综合性特点,因此教师应以专题为核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结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专题知识体系。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随时掌握“学情”动态,将学习指导任务实际作用于学生的学习愿望。树立“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用”的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学科的学习意义,让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协调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顾 琴

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方案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方案

田子成 昌乐外国语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占主角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很辛苦;学生没有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让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案。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和创新在于希望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思考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减少无效、低效的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得到充分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美。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八年级5---10班学生(二)实验时间: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

加强宣传制定研究方案、组织协调机制、成员分工、查阅资料。进行课题论证申报、填写申报表,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和人员,做好分工,并进行理论专题学习,了解国内外“中学物理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及最近的成果,研究课题研究方向策略。根据课题精神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0月)

在课题研究中进行建立起初步的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整理实验所需要的数据,撰写出相关的研究论文,及时对学生进行调查。并借按照有效教学的一般要素进一步研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模式,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学案例。加强对有效教学各个环节的研究,从细节入手,如何教学内容重组的有效性,怎样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研究,怎样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价等,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有效教学的做法和经验。适时召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研讨会,推动课题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与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前进行对比性调查分析;完成主体论文和结题报告;推广有效教学成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鉴定。

(四)实验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

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材有关有效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2.案例研究法。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个案,如不做作业、抄袭作业、作业错误严重等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收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四、保障措施

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们给予课题大力的支持。学校专门提供研究经费。课题研究人员战斗在教研、教学的第一线,年富力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勇于争取,敢于创新的精神,科研能力强而且热情高。在资料获得方面,学校拥有标准配备的功能室,为物理有效教学和科研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学校网络设施齐全,配备了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阅览室等,随时可上网查询和查阅资料;相信我们课题组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

五、实验预期结果

通过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引导初中物理老师正确处理“讲、学、练、评”的关系,“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三维目标的关系,“量、质、效”的关系.因为教学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所以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促进初中物理教师个体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并找到一些有效物理教学的共同原则,使之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初中物理一些教学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素质。达到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五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定稿]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使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向教师积极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获取探究的过程转变,努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特点,这样才符合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要求。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是教学环节简单,可以留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其基本操作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动机的激发和兴趣的培养,可以是长效积累的,也可以是即时触发的,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地使用这两种方法,并且要树立这样一种思想:今天的动机和兴趣水平是昨天学习的积累。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习的实用性;还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爱学作文,爱写作文。就课堂教学而言,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过去的愉悦体验或认知冲突,即时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写一种植物或泥塑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上课前,请学生将课桌排成“U”型,缺口的教桌上用黑布遮放着如下物品:1.月季、吊兰、仙人掌、芦荟、蟹爪兰„„2.学生自做的橡皮泥制品(小青蛙、小和尚、小茶壶、老牛„„)上课后,我说:“同学们,我们教桌的黑布下,遮盖着许多同学们喜爱的好东西,这堂课我想请同学们从中选取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写,要写清楚自己最喜欢的原因和由这件物品展开的联想,某件物品谁写得最好,谁就可以得到它。”学生顿时欢呼雀跃。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以“利”诱发学生进入创作的兴奋状态。从而表现了学生的主体意念,激起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个教学情景的创设,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觉得教师上的课有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了,而且由于教学情境和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激起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自我探索,尝试写作

学习可以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也可以由学生自由地学习。而后者除了可以学到规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东西,包括学习的方法、探索的精神、自信心等;即使就规定的知识、技能而言,其保持的长久性、内在的积极性,也远远高于前者。因此,在作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留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更多的学习时间,让他们去充分地探索、尝试、发现。

同为上例,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观察、自由联想。如教师揭开盖在教桌上的黑布,露出一盆盆植物,一个个神态各异的泥塑,让学生观察数分钟后,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然后请学生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的外形特点,如写花,可按干、枝、叶、花的顺序;也可按色、味、形状的顺序;写泥塑,可按由整体到部分或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的顺序,学生由看到思,再到论,同时教师指导了写法,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然后引导学生展开由表及里的联想,说说除了外形特点外自己喜欢某物品的原因,要求展开对比,突出事物。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现,知识的运用和探索、尝试过程。

(三)反思交流,及时应用

在学生个体的自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由于受到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生活经历、能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果,采取的学习策略由优劣之分。教师在此时要发挥指导作用,促进不同学生在不同基础上由一定的提高,并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底线。一方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不仅要说出外形特点,还要进行由表及里的联想。在反思中不断搜寻习得的语言,选择使用,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学生在介绍自己喜欢花的成长过程或泥塑的制作过程,如不明白,可相互讨论或查阅资料。集体进行课堂交流,让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写法、不同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评价、补充、修改。这样的过程使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培养,然后请学生展开想象,指名说出使自己喜爱的物品变得更美丽的方法,学生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最后请同学们谈自己渴望获得自己喜爱的物品时的心理。评析前面同学的说话练习,将说话精彩的同学评选出来。这样及时反馈、矫正、表扬、肯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评价、交流、选择、判断能力,利于学生构建更深层次的知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交流的内容有同学自己根据反思的结果而确定的。交流的方式是自由的,学生可以对别的同学的发言作出评价,也可以请求帮助。交流的经验是多向的,交流的成果及时固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同学的发言及时修改自己的文章。

作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并非十分困难,但是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实践。在作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着力的并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写作文,更重要的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在生活中会运用作文。因此,作文的教学要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在实践中学习作文。

例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达情意的能力。据中央教科所课题组调查分析,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命题,学生苦于“无米下锅”,这种做法使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近年来,为设法摆脱小学作文教学困境,改变传统的“课前指导——学生习作——改后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笔者试图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现列举一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策略之一:创设氛围 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如写雪的作文,就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裁进行创作。如《夸夸我们组》、《我的好伙伴》等的写作,又可打破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在班级里还可开设“悄悄话”信箱,以信箱为媒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沟通,融洽情感。

除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一方面,在平时我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道路,学习名人精神,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读了《凡卡》后写《凡卡的梦》,读了《小音乐家杨科》写《小音乐家杨科来到我们中间》。教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怎么样。

策略之二:拓宽渠道 丰富素材

小学生怕写作文以及作文中常常出现“假”、“空”、“抄”、“改”的现象,其最突出的原因就是觉得没东西好写。为此,我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开展活动摆素材。在课前选择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竞赛等。同时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如利用双休日和结合学校大队部组织的野外活动,带领学生走上田间地头,参观农业基地,访问农业大户,调查小溪水质,研究水产养殖,考察文物古迹,体验农田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真实生动而又丰富的写作素材。

留心生活挖素材。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常做一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本学期始业教育课上,我要求学生课间注意留心新学期学校里、班级里、同学中的新气象,新变化,待第一堂作文课时,我布置学生写写感受,结果学生写出了新的学期校园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避免了文章的言之无物,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捕捉美、记录美的能力。

敞开记忆追素材。一次,我指导学生写《记一次愉快的劳动》的作文,我想到班里有不少同学都参加过校园植树绿化劳动,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劳动体验,回忆阅读教学中的例文、课外材料,敞开记忆来提取素材,写出各类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文。通过让学生追忆脑中贮存的生活场景后,再指导学生来写文章,这样就较为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一个良好的写作状态,动气笔来娓娓道来,游刃有余。

多读多听借素材。我们在重视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积累和捕捉素材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吸收营养,拓宽知识层面,增强语言能力,丰富写作素材。我在班级里设置了“小小图书角”,学生的图书写上名字后放入橱柜可供全班传阅,共享资源宝库。另有“读书写报栏”,及时更换报刊文章、抄写学生习作、张贴生活图片、提供时事新闻,以开阔学生视野。同时,在班里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手抄小报展评、诗歌故事演讲、时事新闻播报、热点问题研讨、班级文刊编印等活动,及时了解与反馈学生在积累素材和表达语言方面的情况。

策略之三:加强训练 培养能力

小学作文训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传统的程序化、封闭式、单一性的作文训练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为此,我们应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变单纯“写”的训练为“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绝不是单纯“写”的能力,它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产品。我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文献,听听长辈的有关介绍,说说各自小区的变化或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特产等,学生全身心投入该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最后的作文突出了“特”字,写出了新意,教学效果明显。

变单纯的语言表达训练为观察、思维训练并重的同步训练。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选择作文材料,另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来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文能达意,富有文饰,作文显得有条理。例如,我在教学生写《我最喜欢的活动》时,就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学校组织过什么活动呢?你最喜欢哪一项?为什么?结果学生思维活跃,火花四射,他们觉得写作文不再是件“苦差事”,有东西好写,而且值得写,也知道怎样来写。

变训练量。在落实当前“减负”的大前提下,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加大小学生的习作训练量很有必要。当我发现不少学生喜欢养花种树、饲养一些小动物时,在作文训练中我就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以及和小动物友好相处的点滴体会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根据特定环境,我让学生及时写写随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加任何指导和约束,结果写出的“放胆文”别具一格,真实生动。目前,每周一练已成为学生喜爱的练笔形式,不少学生还养成了每天回家写日记的好习惯。

变教学手段。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于作文训练,既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例如用幻灯、投影设备投影图片、漫画,让学生观察,可写说明文字;组织学生观看法制宣传片,看电影《长征》,可写观后感、影评;一边放事先录制好的乐曲,一边看投影图片,可让学生即兴创作,想象成文。

策略之四:重视评改 提高水平

首先,在修改上要坚持自主性,即教师要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在修改过程中教给学生先增后删法、诵读法、请教法、搁置法等有效的自改方法,培养自改的习惯。在批改上要坚持激励性,要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为准则,以赏析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劳动成果,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对优等生要严格要求,好中求新,好中求异;对中下等生要放低要求,以鼓励为主。对学生中出现的佳作或进步较大学生的文章,要给予肯定与赞赏,可通过记分、加星、点评等方式予以表扬。

其次,教师要将“课后评改”更多的变为“当堂评改”,让学生在老师面对面的指导下接受评改,提高写作水平。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当堂采用圈划法、商量法、高分法,奖励法的评改措施,其收效甚佳。从师生参与评改的形式来看,有教师示范评改,有根据教师批语和符号自改,有学生之间的互改,还有师生集思广益的集体评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加上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模式陈旧,因此作文教学早已陷入困境,成为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但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摸索,发现:作文训练从字句开始是提升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我想谈一下自己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作文教学 听句 读句 说句 写句 用句 提高能力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还是沿用过去那一套模式化教学,即“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加上学生写作训练上存在的不足:学生对写作兴趣不大,写作材料贫乏单一,构思平庸无奇,语言苍白寡淡,行文缺少波澜等问题非常严重而且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基本功的训练。

语言(具体到句子)是思维的载体,表达不到位,再好的构思也难以实现。众所周知,作文技巧可以速成,而语言文字基本功却无法速成,唯一的途径是长期地、扎实地进行基本训练,舍此别无他法。

我的做法是有意识的把句的训练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听句、读句、说句、写句的能力和赏句、集句、用句的习惯。

听句、读句是说句、写句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子,反复体味语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读句与读全文有所不同,读全文的目的在于整体感知文章,而读句则把任务落实到句的表达上。读句时可以让学生记一些词语,背诵几个句子,品味句子的谴词造句的妙处,语气感情的特点,为说句写句做储备,说句:上课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说长句、说语段、说感想、描述事物、复述课文。对于说话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提高要求,不能怕学生说错。此外,课堂提问时,也要抓住时机强化说句训练,应该明确说的要求:语句通顺,没有语病;表达准确,避免词不达意;不罗嗦。再则,叙述语言应具体,描写语言要生动,议论要精辟,要看内在逻辑。当然,这些要求并非一下子就可以达到,边想边说,教师在一旁提示、引导、指正、评价。在这个环节中指正和引导十分重要,指出错误、及时纠正并提供思维导向和语言范例,能使学生逐步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并且由于教师的重视,学生就会产生这方面的自觉意识,长期坚持下去,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听、读、说的能力最终落实到写作上。我的做法是每学一课必定要让学生仿写文中一个或几个句子。过程是:先确定仿写范句,再一起赏读,指出其特点。有的确定仿写点,教师做仿句示范,学生仿写。仿写的范围要宽,角度要多,仿优美的词句,仿表达方式,仿感情色彩,放语言风格,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仿写作手法,凡有可仿之处且难度适宜者,皆可仿写。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如学完《羚羊木雕》仿写其中揭示人物性格的对话,学习《春》仿借景抒情的手法,学《紫藤萝瀑布》仿化静为动,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仿人称的肖像描写,学《安塞腰鼓》仿排比的修辞……学生写完后交换检查,较好的当堂宣读,每日一句,每课一得,逐渐提高难度,仿写段落,在仿写中求创新。写句训练难度较低,生容易操作,因此兴趣高,效果好。涌现了不少佳句,令人刮目相看。

事实证明,这种把学课文和作文语言训练近距离、低难度相结合的写句训练,打消了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写作的惰性。对提高表达能力有明显效果。

作文要贴切、准确的表情达意,必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个资料库,其中包括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靠学生自己搜集、积累,效果难以保证。我把这个任务放在每节课前三分钟交给学生完成。每节课前安排两名学生各念一句摘抄的佳句,并三言两语谈谈好在何处,集体朗读后抄录在个人的摘抄本上。开始学生只推崇名言哲理,后来就扩展到修辞、用词、意义、感情、风格、文采等多方面,这表明了学生赏析、理解、感悟能力的提高。

用句: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自己说过的、听过的、写过的、搜集过的佳句,常常督促、提醒,促使学生养成习惯,变成自觉的行为,只要长期坚持,学生作文大白话、随意话的表达就有所改观,语病也大大减少,而且在作文技巧、构思方面也有可喜的进步。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句的表达训练,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扎实、灵活,时间有保证,效果好,学生兴趣浓厚。更重要的是这种训练不仅是对技巧的形式上的训练,更是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人生体验的过程,是扎实的情感熏陶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训练,扶着学生走“理解—表达—运用—创造”的良性循环的路,对提高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您不妨一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仍表现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近几年话题作文成为作文主导,从高考流向中考,从初三涌向初一,学生被迫放弃了对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感悟,失去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创新力;教师要求学生作文思想不仅正确,而且深刻,学生只好编故事、套情节,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也没有的高尚情操,导致作文文非真文,言非真言,人非真人;

反思作文教学现状,要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效益,实现学生作文回归生活,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是关键,实施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是保证。

一、重建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理念 理念一:作文主体回归学生

作文教学是以教师的作文指导为主,还是以学生的作文实践为主,是作文教学必须思考和应予回答的问题。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是以学生为本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我、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下载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高中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与识记的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与识记的策略 龙海二中 苏小叶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词汇为本。著名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曾精辟地指出:“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

    《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方案

    《提高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方案 遂川县泉江中学邝光富 一、研究背景: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画而不愿画,或者干脆趴在桌上不听,或者胡乱画而无章法。究其原因,......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钟爱军张习生 时下文言文教学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一、来自教师的问题。 教师的理念没有更新,教法单一......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并拥......

    有效教学设计策略(合集)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视课堂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过程的评价,倡导......

    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上传: 刘敖更新时间:2012-5-18 22:01:19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 摘自:《江阴市长寿中学》 【主要内容】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讲求......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有关. 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进入了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