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学科“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地理学科“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刘明杰
在中学的基础教育中。高中地理是重要的学科之一,但是,高三的高考,高一的会考,又赋予地理一定的地位和重要性。如何应对高考,如何在高一会考中取得优良成绩,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义不容辞承担责任。在近一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任何一门学科都讲求“讲练结合”,对于地理学科、尤其是目前的地理学科,同样讲求“讲练结合”,现总结如下。
1. “讲练结合”贯穿于备课设计中
高一地理的第一册课本,牵涉很多理解性的知识,不讲不行,不讲透不行,学生不理解更不行,讲是主要的,但是,只讲不练也不行。讲完以后,学生当时理解了,下了地理课,学生就又忘了,需要有一种强化记忆,强化理解的方式来巩固课堂知识。如何训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事先设计好训练方法,训练思路,训练内容。只有在备课过程中,把训练的东西设计好,才能在课堂训练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 “讲练结合”贯穿于课堂设计中
首先,是授课的讲练结合。我在每节课导入课堂以后,就利用电教媒体,将训练题目投影于屏幕上,总题目就叫“自学导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几分钟以后,进行问答式讲授。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课题录像,课件,老师进行讲解。每节课最后5分钟到10分钟,都要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进行训练,利用多媒体,采用填空选择的形式,提问学生,考查学生掌握情况。使学生当堂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其次,是作业的讲练结合。鉴于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地理作业很多时候当堂完不成,课下需用部分时间来处理,而且靠学生自身能力,仍有个别题目处理不好,这就要求老师要么在课堂上、要么在自习课上,进行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最后达到完全掌握。辅导学生作业成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巩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完善和补充。
再次,是课堂小测的运用。这是一项我认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习态度也不一样,各种思想的影响加上学业上的众多负担,有些学生很少花心思在地理上,教学效果无法体现,长期下去则成问题。课堂小测则成为检验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巩固的很好手段。我让每人准备一个小测本,以周为单位,每周一次,利用课前几分钟,对前几节课的内容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让学生及时作答,不抄题,只写答案。形式迅速灵活,然后及时公布答案,同座位互改(红笔),收上作检查。做得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批评和鼓励。由于形成习惯,很多学生甚至喜欢上这种形式,尤其对差生或懒者,促进很大。
3. 读图技能训练
地图是向学生传递地理信息的媒介和载体,这也是地理的学科特色,地理测试考察中便有大量的读图分析题,而这些,却又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成为长期的薄弱环节,所以说,要想取得好成绩,掌握好地图的运用是关键。
读图能力的关键,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引导学生对照课文阅读地图.一般学生的读书训练优于读图训练,而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其读书能力也优于读图能力.故训练应从读书入手,由书到图.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先在地图上对课文描述的地理事物进行定位,•然后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如:位置,轮廓,地形,河湖,•城市等地理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分布观念.这就是通过读书辅助读图的过程.第二步,是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照地图默述课文,起初分题叙述,如位置,地形,资源等,逐渐发展到综合叙述自然区域和人文地理特征,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途径和措施等.而第三步则是引导学生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学会独立使用地图去认识事物,•培养良好的地图思维,增强读图分析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科成绩。
4. 复习期的讲与练
地理会考是高一年级会考科目之一,如何做好复习工作,对学生能否顺利通过会考至关重要。根据课时安排和会考复习需要,在会考前有近三周时间进行复习,如何利用好这宝贵的三周时间,使之能行之有效又不至于沉闷,讲与练便意义凸现出来。
首先,是课前训练,我根据考试纲要编写了一份以填空、选择为主要形式的复习提纲,内容详细,根据复习进程,事先发到手中,要求上当节课前完成,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复习。
其次,是课堂训练,一上课就小测,测当节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是互改、评、讲,其间对某些疑难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小测也可找出后进生和薄弱环节,以便及早解决问题。
5. 后进生辅导中的讲与练
后进生辅导,一般放在下午第三节及课外活动时间,每周一节,主要形式是前半节课是学生自习,后半节课是小测,成绩达标可离开,太差者,留下继续,总的原则是督促他们读书,因为这些所谓的“后进生”除个别外,普遍是因为懒,不重视或方法不当而造成。只要限定有时间给他们看书巩固,就会有提高。
地理教学模式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采用的“讲练结合”模式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第二篇:“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
“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在地理学
科教学中应用
我们学校是“农民工进城务工、打工子弟学校”,全校大约
80%的学生是农民工的子女,他们为了生计跟随父母,更换学校频繁,独立自主学习习惯性差;加之我校教师有“目标教学”的成功经验,为此我校开展了“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宗旨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转变教师的“传统式”教学观念。打破以往“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主线,改革成“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实现了从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注入式教学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的根本性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现对我校地理学科“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中的开展情况做一阶段性总结。一、培
养
方法
“学讲练
分层教学”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讲练
分层教学”虽然简单的几个字,其包含的却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既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过程。
“学讲练
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
我们可以把“学讲练
分层教学”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
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学即——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讲即——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练即——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一)“学“
“学”指的学生自学。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情况,了解学生已掌握哪些知识或与本课相关的知识,尚未知道哪些知识或想了解哪些知识,设置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揭示学习目标,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既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围饶思考题独立看书,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如在学习中国气候气温分布特征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出示自学方法(先看图例、在看图)、自学提纲,要求看地图册32页1月7月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时间是5分钟)
1、什么是等温线?
2、在图上用色笔描出0度等温线。0度等温线是曲线,还是直线,为什么?
3、1月我国最南端、最北的气温值是多少?南北差值是多少?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出你的理由?
4、7月我国最南端、最北的气温值是多少?南北差值是多少?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5、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在那里?为什么? 最后将以上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图上,这样学习的知识能够与地图结合起来,文图并茂,即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同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后,同桌或前后桌及全班围绕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教学内容。其次,教师对学生自学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关注两方面。即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自学态度,因为初中学生的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此时学生的思想最容易抛锚,尤其是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趁此机会进行聊天、玩等等活动,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方面是教师还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作细致的调查。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小声个别询问,一方面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自学速度快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指导;同时重点了解中下等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迅速对其梳理归类,分清主次,区别对待,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自学态度的检查与督查。从而为“讲”打下良好的伏笔。
(二)“讲”
“讲”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此环节不是教师漫无目的讲,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研讨。简单程序为: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对照自学思考题逐一当堂解答,充分暴露问题,教师则给予明确点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指名道姓解答问题。解题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发言面以每节1/2以上为宜,尽可能不要对一个学生提出过多的问题,也不要让全班学生齐声答题。教师提问尽可能做到:一方面要优生、中下生兼顾——难度一般的题目由中下生解答;难度较大的题目由优生解答,若有中下生举手尽量优先解答;有时为调动中下生学习积极性,读书自学阶段给其有益的个别提示,再指名解答,让其品尝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要各小组兼顾——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题比赛。
2.提问中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以简明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回答正确,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不再重复,最多稍作必要的拓宽、延伸、理解。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全面,教师多鼓励,少批评,明确指出其不足,再要求其他同学补充更正。对学生的某些难题,教师考虑变换一种问法,在关键处点拨启发,或者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循循善诱。
3.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这时教师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明确教的内容。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其次是讲的要求,不能就题论题只找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毛病。如在学习中国纬度位置是时,设计了几个问题
1、指图说出我国最北、最南的位置;
2、量算我国最北、最南的纬度度数;
3、由纬度位置你想到那些相关知识?并说出理由。(半球位置、温度带、低中高纬)。第一小题通过读图,学生很容易地找出答案,第二小题学生只会量不会算,教师及时引导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量两条纬线间的距离(纬距);第二步算两条纬线间的纬度差值(纬距);第三步计算得出结论。第三小题综合性比较强,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够说出来,循序渐进,设问几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来完成,1、与纬度关联的半球问题,是南北半球,还是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
2、五带划分的界线?
3、低中高纬划分的界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综合、分析、归纳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作到了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思想。也起到了适时调节课堂的作用。再次是讲的方式先让已掌握的学生讲,如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要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要更正。这样,教师讲的时间就少了,一般不超过5分钟,但能通过补充、更正的方式达到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4..完成以上目标教学后,教师让学生合上课本,用简洁的语言引导系统小结,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要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讲清,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知识;既要肯定学生学习取得的成绩,又要点明存在的问题,同时更正错误,弥补缺陷,从而为“讲阶段”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练”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 1.要保证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习“交通运输业“第一课时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处在以下这些情况之中,你会选择何种运输方式呢?A:乌鲁木齐到北京去开会,第二天必须赶到B:从重庆到武汉,沿途想观赏三峡风光C:从拉萨到西宁,沿途要参观访问;D:暑假从上海到大连旅游,这样学习的知识能够与实际联系起来,即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如学习“交通运输业“第一课时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能帮我设计一个经济合理的旅游方案吗?(要求:到桂林去游玩,领略自然与人文风光;对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各种客运方式都要有所体验)
条件是:有7天休假时间;2000元人民币作路费。这样既可以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二、“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的具体方案,它一般包括一节课进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活动形式、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所谓“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依据该模式的基本主张和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观点。
该模式的教学设计程序如下:
1. 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储备情况;其次要了解学生对完成新学知识有没有困难;再次要了解学生对新学知识态度及兴趣;最后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法、策略和风格等。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打工子弟,虽然他们有美好的学习愿望,有升学的动机,但是毅力不够,兴趣也不持久;就学习习惯来说,大部分同学还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学时侧重对学生进行发展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并且着重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如课前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课后提出复习目标,每天检查,包括互查、抽查、全体检测,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慢慢会主动去做好预复习工作,也能主动去探究学习。教师还根据学生的意愿,在课堂内外安排一些有关与课本联系的生活知识进行活动,以活动进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沟通心灵的对话,凸显人文的关怀。
2.备任务
备任务也就是备教材,其中心环节就是确定任务的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我们完成的每一个任务都是围绕重、难点进行的,因此,我们在这一环节中必须要遵循两个依据:一是在全部学习任务中必须优先完成的任务,优先指对教学时间和精力投入,条件的创设都给予充分保证,因此任务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教学目标之外,而在教学目标之内。二是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尽可能满足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需要。
3.备目标
教师备课首先要备好目标,备好目标要做到四要。即:一要明确,二要具体,三要恰当,四要完整。具体的要求是:教学目标不能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式活动安排;教学具体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检验、可操作的句子陈述,包括行为、行为发生的条件和行为接受的标准;不要用抽象模糊的词语,如“理解”、“运用”、“培养”、“体会”等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具体目标来自于任务分析,依据备学生、备任务所得到的信息,具体目标不能游离于任务。如学习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的要求,确定为以下的目标: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依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给予学生充分自学。以上课时目标不难完成,而且学生学得较主动。
4. 备检测 备课备检测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途径。具体做法是:一是认知目标为主线,设计出课堂上能够进行令集体教学、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三结合的问题,以利于分层落实。二是以技能目标为核心,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有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问题。当堂检测要做到:
(1)注重即时训练。课上讲了什么,及时巩固训练;今天学了什么,当天训练强化,不至使学生产生遗忘,这是艾滨浩斯总结的一条认知规律。
(2)注重训练容量。课内大容量的训练,可以以训练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高度专注、高效的学习情形下展开教学过程的。(3)注重训练节奏。在训练中要注意调节训练的节奏和变换训练的形式。训练的形式,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有“开头练”的,也有“开小组会”的等等,这些都因学科、因教师、因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而有所不同。
(4)注重调动情绪。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训练中,感受到成功,满足自己表现的欲望,从而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快乐。
5. 备过程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即教学目标建立及评价目标的途径确定之后,就要对“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即设计:呈现—创设情景,训练—当堂矫正。注意的问题是:考虑课时,课时指在规定的时空内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单位容量,教师应有选择课时的权利;安排好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教学的组织形式;安排教学行为。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营造愉悦、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议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大胆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当然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为此,我进行了“学讲练
分层教学”模式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的阶段性总结,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借鉴。
第三篇: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学科授课教学模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灵魂。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教师、学生、教学用具(包括教材、资料、教学设备等)、课时时间等,这些是课堂教学进行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具备相同的课堂教学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教学效果确有所一同?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包括教学设备的应用,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成,包括教学模式的科学等等。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新课改的要求及我校的办学目标,推行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应该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新授课时应以“四段式”教学模式为范本进行课堂教学,“四段式”教学模式即: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
一、理论依据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改的理念、建构主义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洋思中学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崔其升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养正高中孙永强的“三学”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激趣为前提、目标为主线、导学为核心、疹学为结果的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和谐高效、思维构建。
二、操作过程及原则
实施“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手段的现代、掌声的热烈,而在于还原课堂的实质,即:课堂是学习活动的发生地,是一个充满灵性、融满热情、生命再创造的场所,是一个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更应是一个师生间相互倾听、共享经验、积淀精神、播撒文化、生成智慧的舞台。而合理的进行操作、科学的把握原则是“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即:动机、目标、自学、训练。
(一)动机——激趣乐学(要学)是教师的目标和责任 从“公鸡吃米”故事得到的启示
【案件】一次,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一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吃。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吃。陶行知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食来。
陶先生以生动的事例启迪我们,教育者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学生做某件事,实在是行不通的。课改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其充分发展个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条件。而学生具备学习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点燃学生对于人生成功的梦想和积极学习的动机,它是学生“成人”的基石。
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需要。如考试成绩,奖励,考上好大学等。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使自己现在的行为具有未来的意义。二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形式的需要。教师可以加强与改善课堂导学的设计,以课堂的形式去吸引与调动参与课堂,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然后逐步实现“满足需要的手段变成新的需要”的目标,进而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三是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需要。如,巧妙地进行导课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期待(如《地质灾害的防御》)。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是最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一些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根本动力是对科学本身的浓厚兴趣。这样,把激发学生长远学习动机与短期学习动机,外在学习动机与内在学习动机巧妙地结合起来。
【案例】《地质灾害的防御》
观看《汶川地震》视频材料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统计材料
师:灾害是巨大的,那么做为国家或个人如何才能更大的降低灾害的损失?做为个人如何能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必将掌握必要的方法,有效的避险。(这样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学习、去感悟)
好的导课会激发学习动机,还有一些因素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如:教师的课堂评价;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个人才艺的展示;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法的选择;达标测试;教师的情感等等。另外,从教师上观上讲,树立“学生都是能学好的,能学会的”观念对激发学习动机尤其重要。
(二)目标——目标导学(学啥)学生学习的定向
导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它根植于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派生出的,更具明细化学习内容与知识要点。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不同点:一是对象不同,教学目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安排的依据,导学目标是学生系列学习活动的主线与宗旨;二是内容不同,教学目的包括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导学目标更多的是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要求,而其他的目的,则要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并达成;三是表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是方式、方法、途径、目的的有机统一,导学目标的表述简单明了、干净利落,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四是呈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只出现在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中,导学目标,更多是以不同方式具体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五是作用不同,教学目的是判断教师“教”的结果是否达到,导学目标是判断学生“学”的结果是否达成。导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层次的思维,是知识要点的梳理与概括的再加工,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与桥梁。
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说过:“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导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与灵魂。其运用要起到“四个”作用,避免“三种”倾向,一要起到组织引领作用,方便教师教,帮助学生学;二要起到概括提升作用,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促进知识的建构;三要起到反馈矫正的作用,有利于教情的反思与学情的剖析;四要起到发展提高作用,让各类学生从中受益,给学生注入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一要避免导学目标形同虚设,与教学活动脱节割裂的现象,二要避免导学目标千篇一律,切不中要害,抓不住重点,无病呻吟现象以及导学目标理想化、解脱教师,一剂良药治百病的现象。所以,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确立了明确的方向,从而达到学习的有的放矢。
导学目标的出示,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整体出示,即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次性地展现出来,这样知识脉络清晰,学习要求明确,达成目标系统完整,多用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二是分步出示法,即根据教学过程的推进,适时推出不同的导学目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形成系统完整的导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避免相互间的影响与干扰。多用于知识内容较多人文地理的学习。难度较大的新授课和复习课多采用分步出示法。
(三)自学——引导自学(会学)“导”是核心,“学”是主体 动机是指“为什么学”;目标是指“学什么”;自学是指“怎么学”。训练是指“学的怎样”。
自学,既是课堂导学的目标,也是课堂导学的策略。就是通过教师的“导”来实现学生的“学”,“导”与“学”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其关键体现在“导”上,具体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指导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控制,以及把握学习目标、内容,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则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则研究者、探究者,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利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主动探索的活动。其方法是:
1.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自学要求”,内容主要包括“自学方法”和“自学思考题”,要求学生:①首先围绕“自学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本和相关地图,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考虑到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必须在图上得到落实,实现图文转换。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后,同桌或前后围绕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
2.在学生紧张有序的自学时,教师除了要注意端正学生的自学态度外,还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作细致的调查。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小声个别询问,一方面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自学速度快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另一方面重点了解中下等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迅速对其梳理归类,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从而确保“精讲”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3.“精讲”是整个课堂的高潮,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对照自学思考题的当堂解答暴露的问题,教师则给予明确点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精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大胆争论。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让全班学生齐声答题,各小组兼顾,做到优、中、差生兼顾。适时评价和积极的引导。利用地理学科特有的“三板”进行点拨、诱导,而非直接告诉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规律性归纳,构建知识模式。
此外,自学行为发生的标准是“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疑惑与痛苦,享受顿悟与愉悦”,不是看教师讲没有,要重点看就是讲的是什么,教师只要没有把知识直接告诉,就不影响学生的自学。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学习氛围去感染、去引导学生自学,还要注意适时地点拨、指导与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自学。最终形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四)训练——训练疹学(学会)学习结果的检测
当堂训练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熟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1.训练前——复习巩固,调动知识储备。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题”把整个教学过程用心默记一遍,然后,同桌相互抽样测试,达到到所学知识及时、主动强化,以保证训练质量。
2.训练时——严格要求,获得准备的信息。教师出示“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只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检测题”一完成,就组织学生互阅,教师及时了解测试结果,从中找到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训练后——补充教学,调节和改进。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即补充教学:针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补充教学时要加以改进和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真正达到“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时,应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变一个老师成为多个老师。“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做,教师应根据“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灵活性的“导”。
三、“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及该注意的问题
(一)、一般步骤
1、激趣乐学:包括新课导入(1——2分钟)
2、目标导学: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提纲出示及解读(2——4分钟)
3、引导自学:包括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问题互解、教师点拨、归纳等(20——25分钟)
4、训练疹学:精选习题,检测重点(15——20分钟)
(二)、应注意的问题:
1. 必须保证学生的充分阅读和思考时间(自学时间),不搞形式。2. 学习目标必须依据课标。
3.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启发性、灵活性;难度适中;要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4. 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既要转变教师的观念,也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教师不再只注重于“教”,而更应注重于“导”;学生不再只注重于“听”,而更应注重于“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导学”是课堂教学的的灵魂,只有“导”才能达到学生的深度思维、知识的自主构建(动机)、知识的自我构建(自学)、知识的经验构建(训练),从而达“会学”、“学会”。总之,“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符合我校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如果能坚持执行并合理补充,一定会更加完善,在地理教学效果提高上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四篇:地理学科教学模式1
习水县第三中学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组织学习阶段
对教师加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的教育。使每一位教师要认识到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到有模式与无模式的利弊。
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模式。
1、要求教师完整理解:“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结构。
2、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模式的基本特征。这个模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目标明确,精讲善诱,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紧扣目标要求,重视学情反馈,教师通过优化导学,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品质培养;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操作要领。通过学习,使教师领会模式的每一步内涵,同时又组织部分教师针对模式写一份教案,进行说课,说过后进行评议,加快对模式的理解。
5、备课组加强备课研究。要想上好模式课,首先要备好模式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先集体备课,目的是加深对模式的理解,再分工备,就比较顺手了。但是规定每一位教师必须用模式备课,学校把每月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作为学校考核内容之一。
全面实施阶段:
一、导入新课:
导入应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地理故事,生活情景、谜语、古诗、小活动、视频等激趣因素,来激活课堂,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为下一步的学生活动做好情绪准备。
二、独立探究,激疑引思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地理教材大量的文字、图表、照片等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信息。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探究,一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二是阅读后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发现问题,能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三是注意读记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四是阅读时注意地理学科中图文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有机的图文转换,和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做法:用支点设计来引导阅读,学生根据提纲的要求,来思考问题,启发思维。
三、合作探究,激发参与。
根据学生自学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先在小组交流广泛收集知识信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辩论。讨论和辩论与讲授相比其优点在于:它一方面把课外信息广泛地引入课堂,增加了知识的容量;另一方面它使得教与学有机统一。这种讨论尤其是辩论,是一种口才、知识、能力的较量和知识的交流。既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集体合作意识。
做法:组长带领,有问题同学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解决不了的,等会大组交流;开放性的问题,小组先辩论交流,等会儿大组交流讨论
四、归纳整理。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串点成网,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对全课的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把握。
做法: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画知识结构网,其他同学自己整理,最后共同优化。
五、巩固训练。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重视课堂的检测反馈练习,提高训练的质量。练习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重视双基的基础上,侧重对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突出变式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地理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体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在此,可应用“读图分析”练习题题来整体测评。总而言之,我们在地理课的改革实践中,提出优化的、全方位的、立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充分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它始终把教学对象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将努力在地理课教学上研究探索。
总结深化阶段
1.总结经验,加强交流。①学校及时总结学习推广习水三中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②通过组织“学教结合,主体探究”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创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及管理模式。2.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在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就“学教结合,主体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把实验引向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习水县第三中学地理教研组
2011年9月22日
第五篇:“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学心得体会
“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学心得体会
这学期我们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掀起“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虽然还是在学习、探索、尝试阶段,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家都觉得“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一、“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认识。
“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要把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 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去教好学。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有的放矢,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先学”,就是我们上课时先把自学指导,它包括学习内容、重点、难点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带着思考去看书,去学习,去活动。在活动中围绕本节课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开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中主动获取,这也是新的课标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做到的。
“后教”,就是老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找规律、寻方法,以达到理解领会,以便应用。
“讲练结合”中“讲”包含学生讲和老师讲。学生是主体,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教师依据本课的目标和先学后教掌握知识设计一些精当的练习,当堂训练,按时完成,及时讲解。通过训练去强化,通过运用去巩固和提高,这样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学生的能力。
“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和探索、帮助学生在克服困难上下工夫,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但也不能忽略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特别是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要讲清讲透,有重点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迅速将缺补上。
二、“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实践与体验。
“先学”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先学”的过程,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迅速把问题分析、概括,为“后教”作好准备。因此,教师备课时要认真细致,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在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学习、读书,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不仅学生愿学,而且会学,逐步积累学习方法。
“后教”,教学生不会的地方,指导如何运用(授之以渔),因此要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讲清道理,讲明方法,小结规律,让学生举一反三,学生掌握的是活的知识。
“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使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到位,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变“苦学”为“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