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在矛盾中进步

时间:2019-05-13 02:5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改革在矛盾中进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改革在矛盾中进步》。

第一篇:高考改革在矛盾中进步

矛盾中进步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录取已结束。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事件,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2017年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在这个时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轮高考改革实验结束:理想很丰满

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 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

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其四,扩大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

新高考不仅有“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事件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

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现实很骨感:不可忽视的功利倾向

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但是,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轮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

学生自由选科变味“套餐制”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是理论上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但是,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了。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使师生比达到1:8左右。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给了学生20种组合选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综合各种情况,有的学校就采取“套餐制”,结合学校师资情况,给学生设置几个科目组合套餐,供学生选择。不可否认,套餐制相对于以前也有进步,但距离实现学生充分的科目选择,还有很大的距离。

浙江省有4门科目考生可以考两次,高二就有两次选考机会,结果导致有部分高中在高一时,同时进行8门选考科目的学习。这样做的意图很明白,就是争取让学生高二完成3门选考考试,之后就只学语数外。

上海比浙江的情况好一点,因为上海每门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且高二只安排了生物和地理两门科目的选考,其他科目的选考则安排在高三下学期。但就是如此,包括上海有的著名高中,也明确告诉学生,必须在高二把这两门干掉,或者高二至少考掉一门,否则高三要3+3,很难和其他3+1的学生比拼。很多家长很苦恼,说学校告诉我们必须选两门,如果不选两门,今后你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不管的。

外语科目有两次考试,按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其中一次。但从实践情况看,上海参加秋季高考的学生,至少95%以上两次考试都参加,第一次100%都参加,第二次只有极个别没有参加(有一所高中,高三毕业生400名,只有4人没参加,而且这4人准备出国留学,要学习德语)。一方面是学生觉得多考一次,说不定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数,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告诉学生,第二次除非特殊原因,必须参加。

其次,学生和家长也以功利态度来对待。选学校只图虚名,选科目只求高分

新高考改革设计,没有打破一个基本框架,就是按照3+3的总分进行排序、录取。所以学生在选择科目的时候,首要关注的还是哪一个科目组合会得到高分,不管3+(6选3),还是3+(7选3),很多学生在选择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包括学科兴趣、未来的大学兴趣和专业兴趣)。

今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报的“乌龙”,有考646分的学生填报了作为独立学院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原因何在? 除了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把独立学院招生计划和母体学校招生计划混在一起,对独立学院的标识、提醒不够外,出现这种情况也与学生在高一选科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的升学规划,是有关系的。因为高一选科,就应该基本确定大学、专业目标,要了解学校,了解专业。在填志愿的时候,连同济大学和同济大学浙江学院都分不清楚,意味着他在高中选科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还是以能考出多高的分数来选科,而非结合自己的兴趣选科。

来自浙江省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高考共有29.13万考生,比去年减少1.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5.01万人,单独考试招生报名4.12万人。但是选考物理的学生只有8万多,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0%多一点。而2016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26.86万人,其中文科9.95万,理科16.91万,也就是说,选择理科综合的学生占63%。上述数据对比告诉我们,实行新高考之后,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减少一半。

为什么很多学生不愿意选物理?主要是觉得物理科目比较难,和高手比拼得到的等级不高,会影响高考分数。虽然有的高校的专业明确要求需要选考物理,但这些学生的考虑是宁愿考更高的分数,选好的大学,而不是选好的专业。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以功利的态度对待选科,选物理科目的学生减少,这会对基础教育中的自然科学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问题如果不处理好,会引起基础教育质量的下降。第三是社会功利对待新高考。

仍然关心分数,文理分科更明显、更提前

今年浙江高考成绩公布后,媒体马上关注的还是高考状元,这名状元物理化学生物三门是3A+,被媒体解读为3科满分,这是和改革背道而驰的,因为这三门是以考生的百分位计等级,目的是为了扭转每分必究,可是,却又被解读为分数了。因此,针对计等级的改革,学生和家长质疑,既然最终录取看分数,为何考试时计等级呢?

高考改革中,文理不分科是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希望避免学生过早分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可是,为应对选考,选科基本上在高一就进行,“分科”反而提前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中考改革将推进4+X科目组合,在语文、数学、外语和体育之外,由学生在其他科目中根据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任选X门。如果中高考改革导致的功利选科的问题不解决,有可能从初一起,学生就开始选科、分科了。比如一个偏理科学生,就主要选理科科目,文科达到基本合格要求即可。

新高考:理想和现实差距为何如此大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改革被功利化对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高考改革方案本身存在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空间。总体看来,这一轮高考改革,重点是科目改革,而没有触及录取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考试科目调整了,增加了考试次数,但是,最终仍是按考生的科目总分排序、结合志愿进行录取。虽然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实行“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但在实践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作用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浙江省给考生的选考科目提供了4次考试机会(高二两次、高三两次),学生可从中选择两次。从考生选择权角度看,这样的改革似乎扩大了考生权利,但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这刺激部分学校、学生,在高二时,就把选考科目考掉,这无疑冲击了高中教学秩序,也把高考延续到整个高中三年,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就是为最后录取做准备。

另一方面,如果选考科目是按百分位计等级,是不适合考多次的,因为每一次参加考试的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比如甲乙两组跨栏比赛,A组有刘翔,B组没有刘翔,但AB组的第一名、第二名是等值的,那就会促使学校、学生对考试做功利的选择。

上海所有选考科目只考一次,而且最主要的一次是放在高考之前,因此,这没有整体影响到高中教学。而浙江的改革把高中教学打乱了,所有考生从高一开始就准备高考,拉开了战线,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在没有对高考录取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背景下,扩大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不但会让选择权的落实受限,也会诱发新的应试倾向。

二是改革配套措施没有跟上。至少几方面配套改革,是明显缺乏的。

(1)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新高考,解决学校的师资、场地等问题。新高考实行选课走班,对高中阶段的师资、场地条件有很更高的要求,如果师资不足,选课走班就难以走下去。在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上海,推进新高考改革之后,都存在师资、场地不足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推进新高考,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

可目前来看,其他省市还没有针对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在师资、课程建设上做出实质调整。比如有的高中,一个年级招3000多人,人数是上海一个年级的八九倍,这么庞大的规模,怎么走班?这些问题必须未雨绸缪。

教育部门需要根据3+3科目组合在高中推进遇到的问题,提高高中办学标准,包括师资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校舍建设标准。根据新高考的选课走班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中生师比要确定为1:10为宜,各地可以结合现实情况,明确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生师比,按照这一比例加强高中学校师资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全国高中的平均生师比为14.95,北京为9,上海为9.45,浙江为12.92。如果按生师比10计算,推进新高考要增加50%高中教师,这是巨大的挑战。上海和浙江在推进新高考改革时,都觉师资紧张,那有的生师比达17的省市,师资缺口将特别大。

(2)在不改革高考按总分录取模式的制度框架下,实行多次考试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多次考试,服务的仍只是一次集中录取(这与国外多次考试、多次录取不同)。因此,建议浙江和其他将开始改革试点的省份,将选考科目的考试设定为一次,且安排在高三时进行。

多次考试从实践看,只是看上去很美,实践效果并不理想,不但增加政府部门的组考成本,还增加学生的考试负担,拉长高考战线。今年浙江高考,有记者在现场问学生、家长,今年高考轻松不轻松,学生和家长都说很轻松。因为这样的高考已经参加过多次了,从高二就参加了。这是真正的轻松吗?!

(3)高中学校要根据新高考,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这是学生理性选择学科、选择考试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适应新高考选课走班的新学校管理方式的需要。

(4)谨慎推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改革。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录取,需要学生有非常明确的专业兴趣,对大学和专业都十分了解,同时大学各专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从当前情况下,这些条件并不成熟。

(5)高考改革必须坚持推进招考分离。只集中进行科目改革,将无法根本扭转应试倾向和功利选择。只要还实行集中录取制度,用单一标准来评价学生,高考改革不管怎么进行科目调整,改来改去,都可能原地打转。

在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中,上海的春季高考是真正具有招考分离意义的改革。考生先参加统一测试,再参加学校的面试,一名考生可以申请两所大学,拿到两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目前上海所有地方本科院校都参加这一考试、招生。但遗憾的是名额还有限,在2000名左右,如果上海本科院校50%以上的录取名额,甚至更高比例的名额都通过招考分离形式的春考录取,其他外地院校也逐渐参加,那么,招考分离的改革就可以扩大。

只有大学实行自主招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而不是把学生纳入一个分数标准体系排序、投档、录取,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学科,发展个性和兴趣。

下面补充说明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等级赋分制度的意义:

不考虑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被坑了后的愤怒和某些高中在读生觉得自己走运了的欣喜,单纯从心理统计和测量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等级赋分”这一制度。

对于按照成绩在该次考试中的所有考生中的相对排名赋予相应的成绩这一制度,其实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制度,我们熟知的四六级就是按照同样的思路来给出最终得分的。而高考曾有一段时间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打分的,只是大部分省市后来取消了这一制度而改回纯粹的卷面分直接相加。这种赋分方式其实就是统计学中的z分数(标准分数)的变式。标准分数的换算公式是这样的:z=(X-M)/SD,其中X表示原始分数(卷面分数),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如果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则由z分数可以直接得出某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例如:如果某次考试所有考生分数分布满足正态分布,某人原始分数是90分,所有考生平均分为60分,标准差为10分,则该生z=(90-60)/10=3。根据正态分布表可以知道该生成绩比99.86%的考生都高。

使用标准分数至少有若干优点是原始分数所不具备的:

1.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原始分数原则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由于标准分数采用了相同参照点——即以标准差为“单位”,以原始分数的平均数为零点——所以标准分数可以直接相加来表示某人在各门不同科目上成绩的总和。但原始分数不具备这一优点,因为不同科目的难易不同,总体分布也可能不同。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相对而言,数学的难度会大于生物,那么在总分一百分的情况下,A数学考了98分,生物考了95分,B数学考了96分,生物考了98分,谁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水平更高呢?如果单看总分,那B会以1分的优势超过A,但是数学的难度可能是A的98是全省第一,而B生物的98分可能全省排下来几百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A的数学98和B的生物98对于我们评判两人的能力具有相同的权重。如果按照标准分数进行转换,则A的总成绩可能好于B(在数学平均分50,标准差5,生物平均分80,标准差15的情况下就是如此)。2.标准分数可以直接反映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很难做到这点。如前所述,在满足正态性的前提下,标准分数可能直接算出来相对位置,所以z分数本质上是一个相对量数,用以衡量个体在总体中相对位置。而原始分数直接相加几乎永远做不到这点,除非是满分或零分之类的极端情况。另外,在原本的原始分数制度中,高考录取仍然是按照个体在整个省中的相对排名进行的,这也就是我们说高考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省排名的原因。试想,如果在一场满分750的高考中,我考了740,够高了吧?但如果其她人都是740+甚至750,那PKU,Tsinghua难道还有录取我的理由?如果以IQ为唯一评判标准,那么人才的选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在选分数最高的(即使IQ最高的人得分只有100),而不是选IQ高于140的。

3.标准分数受到运气成分和试卷难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单次考试中得分受到运气和试卷难度的影响比较大,但标准分数考量的不是原始的得分,而是相对位置,因而受到的影响比原始分数小一些。如果群体的异质性比较大,那么甚至有可能虽然运气不好涂错了答案但是最终的得分仍然不会变化。

考虑到以上几点,采用标准分数或其变式作为选拔标准是最符合统计和测量的,或者可以说是最科学的。这大概也是国外考试多采取标准分的原因。但这也不是说用标准分就是万无一失的。标准分的优点建立在几个假设之上:

1.样本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这也是引发很多重点高中的学生不满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某次考试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参加得很少,而很多一般的高中生来“试运气”,那么该次考试的考生就不能代表全省考生的水平,这会导致区分度下降的问题。2.总体应满足正态分布。如果因为试卷难度问题或考生水平问题等原因,总体不满足正态分布,那么标准分数便不能直接反映考生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而浙江省又是按照百分比来赋予等级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最终的得分被强行正态化了,不能反映考生之间实际的差距。

如果就等级赋分这一制度在心理测量上的意义而言,浙江省的改革是非常有价值的,改正了总分这一原始而粗糙的计分方式,考虑了不同科目试卷难度不一等问题,采取了更为科学的计分方式。但是从实际实施的情况来看,似乎出了问题,在上述两个标准分数的前提假设并未满足的情况下就使用了标准分数,引发某些考生的不满,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说是不公平也并不是很过分。至于从政策,社会公平等角度评价该次改革,以及如何应对结果,不在本答案讨论范围内,不予置评。

从理想到现实,总是隔着一条长长的路,尤其是当这个理想牵连的人足够多的时候。

作为关注教育并参与教育的理性分子,我在意改革的初衷以及合理性,我想知道改革实施的影响。改革方案不够完美,是否就要回到原地?那社会永远不会进步。改革不够体察民情,是否就要一意孤行?那国家永远不会进步。当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当落实着眼于逐步完善,当我们放下抱怨和愤怒,共同去探索更好的路,教育方能进步。我们看到,关于走班排课,选专业等问题,有的公司已经在利用科技手段去解决,比如智能生成一人一课表,人工智能评测学科和兴趣进行招生专业介绍和推荐等。

希望大家在观望,迷茫,痛骂之后,能够辩证看待,聚焦问题,为改革的完善努力。说到底,很多社会变革对于弱者的意义大于强者,因为改变才有希望重新洗牌而变强。

第二篇:在学习中进步

在学习中进步,在努力中前行

七(2)(3)唐可欣 光阴似箭,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本学期我担任七(2)、(3)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对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学校倡导的新改变教育更是深植脑海,回顾即将过去的这一学期,我感受颇深。这一学期是我在学习中进步的一个学期,是我在努力中前行的一学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积极探索业务学习

我比较注重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经常在网上查阅或到阅览室借阅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杂志,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特别是学校提倡学习“洋思教学法”后,使我更加认识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将做到把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姿态面对这一次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领悟洋思教学法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我们应做到时时关心、教育、帮助后进生,千方百计确保教好每一位学生,坚持不分快慢班,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各个班,便于老师辅导,便于班级竞争;坚持排座位时,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优生同桌,便于“兵”教“兵”;教师的起点是后进生,重点也是后进生,课堂上回答问题、板演、做试验,都由后进生打“头阵”,对后进生的作业优先批阅。

(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学。但是,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课堂上,首先,用最简练的语言准确地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坚持,并交给学生一些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课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以方面通过巡视、个别询问,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进行梳理、归纳,为“后教”作好准备。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学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己执教一节公开课,尤其本学期,自己执教的公开课 , 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给我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科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本外出听课 2 节,在校内听课 16节。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学思结合,上下而求索

在自己的努力下,这学期自己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读书太少,尤其是一些教学理论性方面的书籍读的太少,教材挖掘不深入;备教不一致,有时候备课的时候是一个思路,但在上课的时候又想到了另外一个思路,影响了整堂课的连贯性;课堂上的教学艺术有所欠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教学反思不够,个人素养和能力还有待于提升„„

但我想,只要努力,只要用心,只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秀经验,只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只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备课探讨,我会不断进步、不断提升的。

第三篇:在不断学习中进步

在不断学习中进步

----2011年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又是岁末年初时。在此将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一下盘点: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对新的一年工作进行规划。

一年来我的工作变化:

2011年1月至4月上旬,任秦皇岛公司采制样部班长。

2011年4月中旬至8月中旬,任秦皇岛公司采制样部调度。2011年8月中旬至今,任北京公司质量技术监督部现场监督主管。现将一年来的收获总结如下:一、二、三、四、任采制样调度期间,“1+1”的传帮带模式基本是成功的。实践证明“1+1”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班组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培养后备力量也有积极作用。调职现场监督以来,能够适应岗位需要,完成日常工作。

对日常监督记录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工作经验,发现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寻求解决办法。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借鉴他人好的方式方法,使自己成为一个培训学习型的现场监督人员。对现场发现的常见问题,现场讲解和示范;列举相似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加深印象。这样当场发现问题,当场解决,及时分析总结的效果往往优于事后分析总结。

始终将思想工作贯穿于现场监督的全过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和鼓励身边

五、的人,坚定每个人建设一流煤炭检验公司的信心,树立“公司兴我行”的信念和“主人翁”意识。

失误和不足: 作为一名老员工,我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由于入职以来绝大多数时间在采样一线工作。对其他部门的工作接触很少,这也是我目前工作的短板。尤其调职新的岗位以来,我深感自身理论知识与岗位的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今后应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的充实提高自己,适应公司和个人发展需要。

展望明年,又是一个大发展的好年头。新的一年里,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我将恪守工作职责,保证日常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充分发挥监督一线的窗口作用,向客户和世人展现华夏力鸿的良好形象。

现场监督:史海清

2011-12-17

第四篇:在学习中进步

在学习中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海量的信息冲击我们固有的思维,知识的更新日益频繁,在快捷的社会变化中,作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如何在竞争中形成持续的优势,要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我们时刻心存忧患意识,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完善自身不足,提升管理能力。一个企业存在这种进取的氛围,那么在面对任何企业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简而言之就是做学习型集体,在学习中进步。

现代企业如果固步自封,墨守成现不思进取往往只有陷于淘汰的局面,所以一个企业要发展,从始至终就要将学习的气氛贯穿在企业每一处细节中,让企业每一个人都要有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断进步的信念。

当然,创建学习型集体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应急之作,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泛泛之谈,更多是一个企业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真正要做到学习型集体,首先每一个集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客观存在的问题,制定本阶段的学习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予以细分为不同的主题。第二、确定学习的主题后,因地制宜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参观学习研讨会)进行学习吸收,同时借鉴其他企业先进的做法,有针对性与企业自身特性有机融合,制定可行的学习推行方案。第三、制定好相应执行方案后,就进入到关键的执行细节,在这个过程中执行就显的至关重要,团队的组成人员不彻不扣履行相应的职责和程序,而且要以标准化的手段进行强有力的推进。第四、检查评估在做学习性集体中,检查评估是一个总结改正的细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一方面有效强化学习的力度,同时,对于在前期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以便更好修正,使标准值趋于完善。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体系中,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抢占先机,我们必须树立学习性集体的思想,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全体员工借鉴他人长处弥补自身不足,努力创造出你追我赶争创优秀的学习模式,这样在学习中进步,我们的企业才能永立潮头,我们的人生才能得到升华。

第五篇:在学习中进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运营中心管家B团队的殷姗姗,很荣幸又一次站在这个舞台上和大家分享我的案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学习中进步》

毛主席曾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古语有云“学无止尽”、“活到老学到老”,这些都告诉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从古代到现代,正是由于人们的不断学习才创造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第一个钻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发现电的人,第一个发明火的人,无不都是不断学习,善于发现创新的好例子,总结古人经验,结合实习实践,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每天我们都在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从发现、认识到实际操作,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初来CHINA公社时,从一个普通的客房服务员做起,铺床、拖地、摸尘,在不断的学习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卫生质量与速度技能;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前台管家做起,学习办理入住、退房,征询客人意见等,我学会了怎样与客人沟通,发现客人的需求,在每天的班会与部门会议中,我学会了怎样处理顾客投诉,怎样把客人的利益放首位,怎样更好的去为客人服务,所以,学习伴随着我的成长,学习使我进步。礼仪培训让我更有气质,洗衣服务、叫醒服务等的培训让我在面客时更加自信,一些反面案例的学习也成为了我前进的指南针,对旅游客人我们应该做什么,对商务客人的预定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对这些技能的学习都让我更加的沉着更加睿智。

在工作中我喜有悲,为领导的一句赞扬我心潮澎湃,面对客人的投诉我冷静应对,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11月6日下午,两位客人到店,根据客人的预定姓名,我找到了客人的预订单,制作好房卡后,我带客人去房间,在两位客人的交谈中,我得知客人来自上海,是上海某家乐福的工作人员,对我们酒店的风格很是喜欢,以后有机会还会介绍朋友来住,出了电梯,客人看到我们的家具看到每个房门前的灯笼,客人感慨到我们酒店真是太有特色了,我感谢了客人对我们酒店的喜欢,并告诉客人我们有十种房型,喜欢的话我可以带客人去参观,打开3115房间后,客人对房间里面的装修也大为肯定,在办理完入住后,我询问客人从上海来青岛对这里的气温等是否适应,客人说上海和青岛气温差不多,我告诉客人青岛早晚风大,关照他们早晚多加衣服。看到客人自带了电脑,我询问客人是否有在床上上网的习惯,客人表示喜欢,于是我提出给客人加一个电脑桌,看到客人飘逸的秀发,我提出给客人加一个吹风机,客人不经意的一句“这些衣服还潮,我得赶紧拿出来晾凉”,我赶忙告诉客人我们可以免费为客人烘干衣物,客人回答等把身上的这个小毛衫洗了一起烘吧,想到客人出门在外,带洗衣粉肥皂等可能不方便,于是我询问客人是否需要洗衣粉或肥皂,客人回复说“需要一点洗衣粉,你想的真是太周到了”,我说这是我应该做到的,从前台找到了洗衣粉,又给客人多准备了几个衣架,我赶忙给客人送了去,并告诉她多放一会儿就有热水了,洗好之后给前台打电话,我们帮她烘干,客人对我的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经过了这件事,我意识到:如果不是平时学着怎样与客人沟通,怎样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业务技能,我何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家呢?所以,在以后业余的时间里,我们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技巧,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在学习的海洋中徜徉,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靠近自己的理想。

运营中心殷姗姗

2010.11.8

下载高考改革在矛盾中进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改革在矛盾中进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总结中进步

    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期中考试,题目是《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

    在学习中进步

    学习创 新管理进步 河北省平乡县油召中学田彦锋 今天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聆听每一位专家的讲话,做了详细的笔记,使我受益很......

    在总结中进步

    工作总结标题:在总结中进步 副标题:2013级计科班委工作总结 姓名:冯建云 日期:2014年7月1号 在总结中进步 ——2013级计科班委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瞬间已至大一第二学期的尾声......

    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时光飞逝,我在“村官”这个岗位上工作已有一年的时间了。这一年的时间里,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学到了......

    题目 在学习中进步[定稿]

    在学习中进步于进步中反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我担任班主任只有近两年的时间,与在座的各位班主任相比,根本谈不......

    在反思中进步演讲稿

    在反思中进步演讲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711班的庄雨欣,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在反思中进步”。期中考试又在同学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中悄然而去,却将各......

    北京市中高考改革政策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 2016年,英语将正式推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

    中高考改革细则(五篇范文)

    2014年起北京市高考、中考改革重大调整(市教委会议纪要) 高考改革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 2016年,英语将正式推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