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论文[小编推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切的领悟到重点之所在,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进而获取相关的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初中生对于信息的搜集和选择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这也是我在教学中着重注意,着力完成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共享资源,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整理资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
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科学地采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走向信息技术的丰富与创新,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肩负起的历史重任。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现代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很广泛。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有机整合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作用及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弊端。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整合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网络平台提供强大的交互能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学生的信息素养大为增强,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语文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正在加强。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桂平市第六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比赛评委心得体会
桂平市蒙圩镇中心小学 杨礼平
为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我市向更高层次迈进,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动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教学新秀,促进教学研究,2011年5月18日至5月19日,桂平市第六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比赛(小学部分)在桂平市城区举行。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模式二的比赛评委,我总共听了23节课。回眸反思,我深深地地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我们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主攻方向。下面结合这次比赛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拓宽了视听渠道,提高了学生记忆水平
人类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视与听,同时来自于视觉的信息比其他方式获取的信息更加容易持久记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离不开视与听两个重要渠道.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改制、编码、转译等,将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小学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这次参赛的蒙圩镇流兰中心小学陈凯老师设计的《七颗钻石》,她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使水罐五次不同的变化非常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我们听课的人都觉得,视觉的触摸产生的效果绝对远胜于文字的表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并记住了神话故事的神奇力量。作为评委,我觉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充实了学生学习的想象思维,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研读中。一句话,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拓宽了学生视听渠道.提高了学生记忆水平。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
如何有效地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重点研究的方向。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以前,虽然我们也在一直研究,但总没有找到更有效的手段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现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重难点,使我们多年的研究有了质的突破。比如参赛选手江口镇盘江小学吴健梅老师在设计《山雨》这一文中,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这一重点呢.吴老师通过以用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欣赏了雨前、雨中、雨后图片,观赏了雨景视频,一步一步地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受调动并结合起来,达到了有效品味语言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及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在雨景、音乐声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较好的突破了重点内容的教学。整节课学生学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小学语文中的“虚幻”在资源整合中变成了“实景”。这样一来使这一重点随之化解,同时也让学生在“整合”中领悟了文章的内涵。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和个性化,使课堂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的加入,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具吸引性了。比如参赛选手新建小学韦燕凌老师在《蝙蝠和雷达》教学中,教学重点是“领会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难点是“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关系”。如果单靠学生读课文或老师抽象的讲解,我相信学生是难以充分理解的。韦老师这节课就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通过放视频,制作表格,让学生观察三次蝙蝠飞行的实验、揭示蝙蝠探路的秘密、探究雷达导航的原理,使学生在视、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冲击下,不知不觉“领会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过程”和“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和飞机利用雷达导航的关系”.这样的“整合”,进一步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童真个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切的领悟到重点之所在,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进而获取相关的知识。
再如麻垌镇中心小学陈伟芳老师设计的《乌鸦喝水》一课:随着《乌鸦喝水》的动画片播出,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使其形象鲜活,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观看,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感官的刺激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获取的知识长久的定格在头脑中。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使信息技术广泛介入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小学语文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通过我们这次说课比赛,我觉得在整合之中也应该注意到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是有机的“整合”,绝非简单拼装的“凑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需要先“整”而后“合”,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水乳交融、有机结合的整体.
二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要注重“实效整合”。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
三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目光应该放远,坚持“长效整合”.一节课老师的说课比赛是15分钟,上课是四十分钟,可是为了准备这堂课所做的努力却远远超出其规定的时间,当然所收到的实际效果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的时间。信息技术在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二者的整合也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下去,推广下去,这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
王艳娟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成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实践并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促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阔。它对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读,思,交流;写;语文素养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成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标准》也特殊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呢?本人的做法是: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读”
[1]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自能理解。这句话很有道理,那么怎样让学生乐于把书读熟呢?方法、策略有很多,我们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促使学生乐读、读会、会读,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读“得”其乐,读“得”其法。我们尝试在不同阶段恰当地借助信息技术,使它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预习阶段
激励学生在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电脑网络查阅与本课内容联系紧密的资料,扩大信息量,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举一例:张爱玲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多种方法查阅相关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找出海底还有哪些珍奇动物,它们是如何活动的?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语言文字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乐趣。
(二)阅读理解阶段
此阶段学生对文本完成由认读到理解再到感悟、欣赏、积累的过程,读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参与加速这一过程,并提高这一过程的质量。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运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将文中生字词放在设计的“生字词乐园”里,通过多种方式的认读,学生已熟记于心,为理解课文做好了准备。又如《丑小鸭》一课,为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将文本改编成诗歌的形式出示在屏幕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引导孩子们朗读、朗诵。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也是借助信息技术跨越时空的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沉醉在漓江那动人心弦、夺人魂魄的天然美景之中,从而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以及桂林群峰的奇、秀、险。另外,在理解文中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难句时,我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来为学生解说,而是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漂亮画卷,再配以一些优雅动听、令人赏心悦目的曲子,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展开想象,使学生仿佛亲临桂林,置身于漓江之上„„在享受美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课文的难点,从而达到了诱导学生入境悟情、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阶段
有些文本需要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阅读,以扩充知识的积累。此时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实现课后的阅读任务。
如《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第八册)这篇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它辉煌的过去,而对于它毁灭的过程作者只用了一个短小的自然段、三个简短的句子来介绍而已。当然,这样的写作安排自有作者的用意,但是,圆明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毁灭过程?它原来所收藏的奇珍异宝到底有多少?现在又流落在何处?通过教师点拔,学生提出了以上几个问题。对此,我并未做正面回答,而是乘机诱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告诉学生:因特网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如有疑问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答案了。这样一来,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围绕这篇课文提出了上百个问题,我让学生筛选出最具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搜索、归纳。结果,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从散落在英、法、美等国各大博物馆中的收藏谈到了圆明园的建筑历程、两次鸦片战争对圆明园的野蛮洗劫以及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甚至是从作家雨果当年至英法联军上尉巴特莱的一封讽刺信到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前夕面对圆明园废墟有感而发的一首七言诗等等。
借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孩子们仿佛打开了一部关于圆明园的百科全书,一一道来,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些,从课文里是根本找不到答案的。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不再仅限于书本,仅限于教参。让学生在学好文本的基础上自由安闲地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翱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又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桂林的资料,更多地了解桂林的自然景观。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情融合的教学环境中,从而诱导学生入境悟情,既激发学生学习爱好,2 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习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思”
[1]阅读教学,我们主张多读,我们更主张“熟读”与“精思”相结合。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他同时提出:“读书要做到三点,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关紧要。也就是说,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其实就是读书加理解、感悟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提升思考的质量,降低思考的难度,渠道不一,我们力图借助媒体参与达成此目标,并有了一些收获。
如教《雷雨》一课中“渐渐”这个表示事物逐步变化的词时,教师就出示雷雨中,雨越下越达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边看边理解,画面生动地呈现,使学生轻易地了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教《回声》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文字描写的层面上,没有感性认识,此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与声音的并存的回声现象,学生的理解一下子就形象起来。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记事文章。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总理的感人场面。当学到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悼念总理时,放一段录像:夜幕中,漫漫的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幼,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升,再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容易入情入境了。又如教学《语言的魅力》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盲人看不到春天美景的遗憾时,巧妙的创设了以下情景:教师一边演示课件(课件上是一幅幅春景图),一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这生命的萌动,灿烂的山花,呢喃的燕子,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大树苍天,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漆黑。(屏幕随之变黑)学生对这种意境的体会更加深 3 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交流”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它是课堂焕发活力的重要条件。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思维碰撞中不断收获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参与会使此过程更加开放、活跃。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教师将原著中的描写猎狗追赶丑小鸭的部分用多煤体出示出来,教师朗读后提出问题:你听后想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的气氛很热烈。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写”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找到由读到写的训练点,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使学生爱写,会写。如教学《丑小鸭》一课,设计“拓展延伸”的环节,老师说:“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开心地拍拍翅膀飞上蓝天,这时,地上的鸭子、公鸡、猎狗都仰望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孩子们,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吧!(出示:我想对鸭妈妈说---------我想对鸭哥哥、姐姐说--------我想对鸭子、公鸡、猎狗说----我想对农夫说—我想对丑小鸭说-----)请你将想说的话写出来吧!这一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再度与文本做深层对话,让心灵去感动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并将感动溢于笔尖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的建立,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阔。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的整体性变革,它对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20-25.4 [2] 张洪玲,陈晓波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1
作者简介:
王艳娟,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5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论文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程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性。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由此可以预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
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且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呢?
(一)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比如,以往的作文指导课,教师总是拟好题目,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详略,而后学生冥思苦想,挤牙膏似地写作文。能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创新呢?有位老师在一次说明小制作的作文练习中,利用多媒体介绍了有关的小制作介绍,有洋娃娃,驳壳枪,小航模,等等。学生们专心致志的观察着,仔细的听着。接下来二十几分钟,学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人人写就了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搭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实现心灵对话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它将以往教学中常常存在的“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配备声音,创设良好语音氛围,学生积极思维,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话教学”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育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情感,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三)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放飞奇思妙想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和互动,还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不仅要植根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课伊始就播放了一段春天美景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美好的春景,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整堂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投身于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探究中去,认真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让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吧!。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之我见
宝民小学杨胜南
现代信息技术使社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不仅改变着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及态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育也无可避免地面临着三大挑战: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时代的挑战使语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增添了新的任务,例如面对海量的信息,要学会搜索、筛选、吸取、传播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语文教育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培养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推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面对时代所赋予的新任务,我们就必须抢占信息技术这个制高点。这并不是要求我们像战士一样扛着枪去攻占敌人的阵地,而是强调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广泛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之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怎样让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呢?
一、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教学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学习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时,学生交流到下了一场很大的洪水,虽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这是一场大雨,然而朗读是不到位的,于是老师播放录像,直观洪水的凶猛与残酷,又再现了小村庄的凄凉画面,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之精妙,水到渠成。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这是一组有关于夏天的趣事及美好景物的课文,如何能让学生深入感受夏天的美好,去体味夏天的情趣,去感受夏天的欢乐呢?我根据课文不同的内容选择了各自配套的多
媒体素材,在教授古诗《小池》时,我选取了一段泉水叮咚的音乐渲染气
氛,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场景的描绘: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出泉水,池水非常清澈,倒映出浓密的树荫。这时候飞来了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停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配乐描绘,相信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夏荷图。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二、信息技术是服务教学而不是取代。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又需要使学生在积累过程之中受到思想、精神、人格、信念、审美等方面的渐染和熏陶。多媒体和网络给学生积累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要使这些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的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永远代替不了的;因为它终究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代替不了人的心灵交流和情感体验。所以看一节语文课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好不好,不是看这节课的课件多么具有动感、具有色彩,多么热闹,而是看它所用的声像等媒体是否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文本,是不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强烈的共鸣。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我觉得无论是什么课怎样的形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无法亲临其境的风景,丰富其记忆库中的感性材料。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秋天的思绪,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文字来表达;那么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但是,如果过多和随便使用多媒体,过分追求形象性,会取代学生的思考和相信。如果不论什么课都用多媒体,呈现设计花哨、与课文无关的大量图像;播放与课文脱节的声音动画,使课堂教学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加强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不是让多媒体取代传统阅读的文化功能,遏制学生的想象力,这种滥用多媒体的结果是放弃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这样的课就不是语文课,而可能是影视课或美术欣赏课了。
智能化的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是一项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新举措。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人——人”互动、“人——机”互动、“人——机——人”互动等多种形式使交流变得更为自由。然而由于一些方面的不足,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中常常自动放弃了师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主体的模糊或错位的结果,必然使学生成为缺乏情感、缺乏意志、缺乏创新能力的人,也使教师成为影视课或美术欣赏课的“放映员”了。
所以说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地位,绝不能僭越教育主体——人。
三、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但是,并不是用了网络和计算机就是整合。
1、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有多富有童趣,琅琅上口的文章,也有文质兼美的散文和富有韵味的文言文,对于小学生而言学好语文最简捷的方法无过于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古人经过长期实践得出的工具、手段与结果之间关系之重要哲理。就是说,人善于“假物”、“利器”。幻灯、录音、影视等多媒体的利用,就是人的手、眼、口、耳等器官的延长。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媒体,能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结构灵活自然、新颖诱人。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辅助语文教学,是为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在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对与课文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教师必须进行认真的挑选,尽量选取比较忠实于课文文本,而且效果比较好的资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相关视频音频要进行适当的剪辑。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
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科学地采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走向信息技术的丰富与创新,占领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肩负起的历史重任。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探微
张荣娟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学区 053100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即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如何根据教学需要恰到好处地使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呢?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它具有图、文、音、形、光、色综合一体运用的优点。能实现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发现式的学习。同时激活学生大脑的初级听觉皮层、听觉联合皮层、语言区、视觉联合皮层,达到“全息式听讲课”的状态,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像、动的集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或者再多上一张挂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丰富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无意识下主动、轻松地接受语文知识。
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观刺激,因此易于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大自然的“语言”有关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整理。有的学生找到了文章的范文朗读,有的找到了文中提到的“语言”的图片,等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动手操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让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三、信息技术将文字化静为动,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死”为“活”、变“静”为“动”,集声、色、画、乐为一体,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文教学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故事、人物,学生很难知道,这些都成了课文教学的难点。但是借助多媒体手段,就能轻易地将这些难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大量的感性材料跨越时空,对学生的感观进行综合刺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这为教师引导学生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保障。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具备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材料,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利用网络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学习,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瞬间传递给对方,也可瞬间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自主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学生通过网络信息传递结合自己搜集的结果,把收集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很快就理清文章脉络。学生通过合作也收获了课堂以外的友情,网络即传递了知识也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总之,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联系生
活,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我们将继续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并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