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斯洛理论给我的一点启示
马斯洛理论给我的一点启示
沈阳市147中学
杨崇
2010年4月
摘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把需要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马斯洛理论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归属感,尊重,自尊,自我实现。批评教育的力度应该以不损害彼此间的信任为准,超过了这个基本限度,鞭策就等于鞭挞。
参考书目:《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正文:
马斯洛理论给我的一点启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需要层次论,把需要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而且,只有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高层次需求才能发挥激励作用。
我觉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才能让我们更有效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如今,大多数的家庭不必为吃饭穿衣而发愁,家庭大都条件比较优越,生存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也不必为安全问题担忧(最近的校园安全问题毕竟是极少数)。当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时,归属和爱的需要就产生了。这时的学生,渴望亲情、渴望友谊,渴望与他人建立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渴望隶属于某个团体并在团体中占有一席之地。他将尽一切努力去获得他的团体或家庭的接纳和认可。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情绪。家庭和学校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父母老师和同学是给予学生归属感的三个主体。简单来说,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做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宝贝,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兄弟,好姐妹都是梦寐以求的事。然而,由于一些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大多数的学生不能获得足够的关心和注意。例如,只要有比较就会有差异,和比人的孩子比起来,家长们总是能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出不足,因而经常鞭策孩子进步,而对于子女身上的一些优点则因为害怕孩子骄傲而较少提及。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无论有多优秀,总还存在比他更优秀的人。对于很多家长和老师来说对学生的要求多,恰当有效的鼓励少,鞭策孩子进步没有错,但是要在充分肯定孩子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批评教育的力度应该以不损害彼此间的信任为准,超过了这个基本限度,鞭策就等于鞭挞。青少年学生渴望得到归属感的愿望如此强烈而又不易察觉,他们对归属感的渴望往往超出了简单的对与错。
从这个角度来看,某些学生的行为就可以解释了。在学校中常有有一些被认为是不守纪律的“非主流”学生,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例如上课时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一些相关或者不相关的问题,比如突然闹情绪拒绝听讲,爱接话不打招呼随便出入课堂等等。很多老师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老师的处理是有学问的。比较极端的做法,为了维护老师的权威,也是为了保护更多守纪律的同学不受到个别人的干扰,老师的处理直接有力,简单决定,坚决制止,下不为例。这种处理方式不是不能使用,但不宜多用。时间长了,有些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可能觉得老师处理太果断,“是不是不愿意在我身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呢?”学生可能会这样想。学生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希望能得到相互关心和照顾,这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在很多家庭父亲母亲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教育义务,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不能获得应有的归属感,所以有些违反纪律的行为其实是想得到重视,只是方式不对而已。总是简单处理,就是治标不治本了,而且容易在学生心里留下新的芥蒂。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校长很朴实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做老师的要是实在地多为学生解决一些小事。小事情足以暖人心,正是针对学生缺乏归属感的结症下的一剂良药,也可能是唯一的一剂良药。回来以后我改变对待一些“停止学习”的学生的看法,把他们和其他学生平等看待,多对话,多表扬,给这些同学表达思想的机会,内容还包括一些看似跟学业不相干的话题,我发现这些学生对于自己的缺点不是没有认识到,大多缺少一个令他们信服的领路人,带他们步入生活的正轨。沟通的结果是在这些学困生的眼中我看到了更多的光芒。
尊重的需要处于更高的需求层次,包括自尊和对别人的尊敬,学生在校学习肯放弃一部分休闲娱乐的时间投入到辛苦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别人的尊敬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动力。懂得尊敬别人的人一定也是渴望获得别人尊敬的人。这使我想起魏书生的一段话,他说对于一名教师教书是第三位的,育人是第二位的,第一重要的是什么呢?首先要做好自己,正所谓身正为范。教师若要让学生学会尊敬别人以及获得别人的尊敬那么首先要做好我们自己,包括为人要正,以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学生是喜欢模仿和比较的,试想如果老师不能以身作则做好本职工作,就会给学生树立一个近距离的反面典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待工作不很热情的老师自然是缺乏对学生的热爱和尊敬,从老师口中说出的倡议自然不能得到有效的响应。如此我们如何教育学生去尊敬别人呢,缺乏尊敬别人的心理体验的人也很难获得别人的尊敬,时间长了,对于获得别人尊敬也就不抱太大希望了。这也就是大家口中的“不求上进”。这绝不是老师教育的初衷和愿望。所以,老师的所做作为学生都看在眼里,正所谓“教学无小事”。
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尊,而由于受到家庭或社会的一些不好的影响某些学生的自尊来源于肤浅的认识,和一些盲目的自信。这样的自尊和自信有些不能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更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例如,某些学生很以自己的外貌为荣,有些同学以自己能说会道为傲,有些同学把父母显赫的地位当做资本,理所当然地接受某些同学的“众星捧月”。这与学生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关系。解决这类问题不妨从下述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那就是从自我实现的层面。
“自我实现”处于需要层次的最高级。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作为教师有义务渗透给学生,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是人生中非常有意义甚至是终极意义的事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注意不失时机地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生有了自我实现的愿望而不是一味的被动学习,知识才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结出硕果。正确的自我实现观有利于激发人的内在动因,有利于发挥自我的独特个性,有利于自我矛盾的调节,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道理有些深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做老师的可以少将一些大道理,而对于学生正确积极地行为多加鼓励和帮助,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怎样做是对的。例如,有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的调整课程的内容。我是一名物理教师,有许多物理知识都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很多有趣而又很实用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教材介绍得有限,考纲要求的并不高,比如电动机,汽油机等等。班里有些学生对这些在他们看来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很感兴趣,他们平时成绩并不好,准备放弃考高中投奔心仪的职业技术学校。他们挑选内容有选择的学习是一个好的开始,表明他们已经准备靠自己的双手开创自己的未来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我于是多搜集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并带领学生去实验室亲自操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管理也比以前更加得心应手。我可以逐步的提出一些学习上的更高的要求,比平时更易于接受。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从成长的需求出发,而不是单存用打造好的高标准模型来要求和规范学生。时代在变迁,教育需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不应该基于于旧的“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马斯洛的理论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
第二篇:马斯洛理论
结合近年来的救助数据、求助人员的受助需求,以及我们推出的一些拓展性救助措施 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去分析我们的救助工作 浅谈如何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调动青年干部工作积极性
【内容摘要】激励是对人们内心活动状态的一种激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之一,它具有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研究该理论在调动青年干部积极性上的运用,可以提高青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对提高各项管理水平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丰台地税局青年干部现状
近年来随着北京地税事业的发展,市局招聘了大量青年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单位中来。丰台地税局目前共有干部职工415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干部97名,占23.4%,青年干部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承担着很大的税收一线任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青年干部的所承受压力也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一是收入形势不断严峻,收入任务不断增加;二是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办税场所的硬件条件上,而且还体现在税务干部的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软环境上;三是青年干部在各单位基本都是骨干,特别是窗口一线的青年干部,除了日常接待纳税人以外还要负责一部分行政、文案或临时性工作,工作量普遍较大;四是随着近几年房价和CPI的不断上涨,以及公务员“阳光工资”后实际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的降低,生活成本显著提高。青年干部普遍参加工作不久,经济实力不强,同时又处于“成家立业”需要增加“投入”的阶段。因此,在住房、结婚、生子、育儿等各方面都面临着较高的消费成本和巨大的生活压力。
压力太大必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想充分调动青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首先就是要适当减轻他们在各方面的压力,及时对他们进行有效地心理疏导。同时就是
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局党组在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中,更加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而其中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激励理论,充分调动青年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青年干部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则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贝富尔森和斯坦尼尔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职能,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激励中牵涉到的信息问题所决定的。单位管理中的激励,是通过对干部动机的心理激发,唤起他们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激起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地税事业中充分发挥智力、体力和才能的合作性和有效性等。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著作中,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划分了五个层次的需要:
1、生理的需求:包括食物、住房、医疗等需求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马斯洛认为,这些需求对于推动人们的工作等行为是最强大的激励。
2、安全的需求:包括生理、职业、环境的安全。
3、社交的需求:在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产生希望得到支持、归属以及情感上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个方面,自我尊重是人们自信、自立、自主的需要;受人尊重是一种受人崇敬、信赖、感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较之生理、安全、社交的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尽管是人们十分渴望得到满足的,但一般人很难得到。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把自身各种天赋一一发挥得淋漓尽致的需要。当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就能得到满足。当然,这也是最难得到满足的需要。由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由一种要把自我观念全部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其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三、需要层次理论在调动青年干部积极性上的运用
(一)以良好的后勤服务为保障,满足干部基本物质需求。
公务员“阳光工资”制度推行之后,不可能再以奖金作为物质奖励的手段。局党组从打造良好的后勤保障入手,满足干部基本的物质需求。一是成立了医疗室方便干部及时就医;二是改善了食堂就餐环境,丰富了菜肴种类,使干部吃得舒心,吃得放心;三是先后修建了图书室、书画室、健身房、篮球场等休闲健身场所,使干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够有地方放松心情,缓解工作压力。
(二)为干部日常工作创造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
舒适便捷的办公环境不仅能够使人放松心情,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2002年我局搬入新办公楼后,局党组不断为干部日常工作创造安全舒适的办公环境。一方面不断更新、添置优质的办公家具和先进的办公设备;另一方面聘请专业公司管理物业、保安、保洁,使办公设备的维修更加及时,办公环境更加整洁、安全,为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强“社交的需要”建设,培养其社会性。
社交需要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社交需要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首先,建立良好的人群关系,局领导与青年干部,上级与下级互相信任,互相关
心,互相尊重。上下左右沟通良好,做到批评中肯,表扬奖励公正。其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例如,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工会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每季度的体育比赛、参加迎新春团拜会等文娱活动;共青团组织青年团员开展拓展训练、捐赠助学、义务劳动、教育参观等内容丰富的团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年干部关系更融洽。
(四)重点培养“尊重的需要”,引发其自豪感。
马斯洛说:“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的地位,希望别人高度评价、希望自尊、自立或为他人所尊重。” 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种尊重的需要,对青年干部来说一是来自领导、同事对自己的尊重,另一个是单位对自己的尊重。因此局团委积极鼓励青年干部岗位成才,2008、2009年先后推荐的2名青年干部均被北京团市委评为北京市青年榜样——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既在青年干部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又切实提高了他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五)在“自我实现的需要”上激励,增强其使命感。
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就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完成与自己努力相称的一切事。包括个人潜力的发挥,不断自我发展以及创造性的需要。局党组制订了青年干部后备人才规划,大力加强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关心青年干部的成长;根据单位发展状况和青年职工个人特点,有计划、有重点、有组织、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干部继续教育工作,鼓励青年干部报考各类社会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为其报销相关学习及考试费用;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争做国家利益的忠诚卫士”专题教育活动,引导和教育青年干部廉洁奉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使青年干部明确税收工作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献身地税事业就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就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
好途径,这样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青年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自我发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增强其使命感。
四、需要层次理论运用中应注意的六个方面
1、必须了解青年干部的心理需求和人格类型。激励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满足人的正当的、合理的需要,因此在制订激励措施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以确实掌握青年干部的基本需要是什么?满足的程度如何?哪些需要的满足最能调动青年干部积极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起到较好的效果。
2、正确地分析青年干部的工作动机。青年干部的工作动机的强度,不仅取决于他从工作或劳动中获取什么,而且还取决于青年干部对单位的工作安排和外在报酬的心理需求的满足感。
3、满足青年干部的外在需求。所有的青年干部都希望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最一般的最普遍的满足就是工资、基本的福利待遇和奖金,这是外在的满足。工资不仅是生活的保障,而且也是社会地位、扮演角色、受人尊重以及个人成就与权力的象征,而良好的福利待遇也是稳定人心、凝聚人心的最有力武器。
4、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激励的效果与激励措施的科学合理有密切关系。激励措施科学合理,人们的心理接受度大,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大。激励措施不合理,人们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感,甚至挫伤一些人的积极性。激励措施合理的重要条件是要使青年干部心理上都能接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贯彻岗位责任制。要求青年干部各尽其力,各负其责,才能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每个人竭尽全力作好本职工作,单位的整体工作就做好了。
6、重视社会心理。一个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不仅与青年干部的思想觉悟、劳动态度、集体风格等因素有关,而且与整个社会舆论、社会风尚密切相关。因此,制订激励措施,不仅要立足单位本身,也要考虑社会心理的作用,尽可能利用良好的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心理的消极作用。
调动青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是青年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调动青年干部的积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运用理论按规律办事,使人才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具有合理性,才能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青年干部的需要,做到全员、全程、全面激励,才能使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开创一个新局面。
第三篇: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
内涵:人在满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点评:做到了对员工的尊重,你就得到了全部。
理论内容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
在马斯洛看来,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和欲望。人类不会安于底层的需求,较低层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往高处发展。满足生理需求之后就追求心理满足和社会认同,之后就想被爱,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承认。这是人类共同的特质。
理论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商业地产的业种规划并非为迎合商铺投资客的心理,而是为有效商圈的终端消费者量身订做,其过程通过经营商家(亦为租户、合作户和自营业主)来实现的。这样的业种规划方案才可能成为商业地产项目持续经营发展、物业增值的前提条件。正是这缘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研究商业地产的业种规划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多从事商业地产业种规划的工作者也在不知不觉中应用马斯洛理论。
生理需求:
对食物、水、空气、住房和穿着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得到食物。对于一个商业地产来讲,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业种比较多。主要有提供普通食品、日用品和服装等商品的大型超级市场、提供食品的食品超市、提供服装、鞋帽和床上用品等商品的百货公司、提供服装的服装店、提供房产信息的房产中介机构、房产超市等。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除了生理需求,人们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商业地产也可以为这些需求引入如提供安全舒适使用方便的家用电器连锁店、提供消防器材的专卖店、提供简单医疗康复的社区医疗保健中心、提供人身和财产保险的各类保险公司营业部门、提供货币安全结算的银行等。
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来了。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面两个需求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需求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商业地产可为这一层次的需求设计如下的业种:提供信息交流工具的手机大卖场、提供聚会用餐或交流的各式酒楼、咖啡西餐、特色酒吧、舞厅KTV、网吧、提供竞技交流的健身运动俱乐部、各类礼品店、电影院等。
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商业地产中,各类高档商品和服务项目均为这一层次的需求服务的,例如:提供美化生活的艺术摄影中心和美容美体中心、提供世界知名服饰品牌的百货公司和专卖店、提供高级服务的餐馆和会所、世界名车展示中心、世界名表精品专卖店、书店、婚庆商品和服务中心、各类珠宝店等。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欲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主要表现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追求。随着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四种需求的满足,人们开始寻找生活的乐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尽量地享受工作外的精神生活。类似这类项目有各类高级技能培训中心、高学历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艺术培训中心、水疗桑拿、足道、野外休闲俱乐部、等各类休闲娱乐项目。
商业地产可以选择的业种很多,有的业种可能满足二个层次的需求,在此都不一一列举。至于如何将这些业种规划到某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这要视项目所辐射商圈的市场调查分析结果而定,而不是简单地套用马斯洛理论,大家可以按照马斯洛理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展开规划思路。
理论价值
马斯洛理论告诉我们,生理需求只是人们的最基本需求。所以,在对待员工上,物质奖励只是最基本的奖励。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要求会不断提高,会更多地向求得社会认同和尊重这个方向努力。反映在企业管理理论上,就是从泰勒的科学管理之后,一个再也没有改变的主题,就是对人的尊重。在现在的企业组织中,已经没有比尊重个人更为普遍和明确的价值观了。它要求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应该进行一种人性的回归,实行以尊重员工为核心的人本管理。
理论人物 简介评价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人物生平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 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典型案例
1949年,37岁的大卫·帕卡德参加了一次美国商界领袖们的聚会。与会者就如何追逐公司利润侃侃而谈,但帕卡德不以为然,他在发言中说:“一家公司有比为股东挣钱更崇高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员工负责,应该承认他们的尊严。”帕卡德在造就硅谷精神方面的贡献,恐怕超过了任何CEO。就像希腊的民主遗产一样,他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至深至远。正是创始人帕卡德这种以人为本--至今这都是惠普之道的核心价值--的思想和精神,缔造出了今天惠普(HP)这个产业帝国。惠普中国公司总裁陈翼良对媒体说:“我不敢不尊重我的员工。”作为惠普在中国最高主管官员,对员工的态度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略见一斑。惠普的人性文化的第一条就是相信人、尊重人,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惠普的人性化的文化,很容易把一个企业凝聚起来,这样的一家好公司,往往使人情愿一辈子都为它做事。
IBM创始人老沃森一生中有一半时间在旅行,一天工作16小时,几乎每个晚上都参加他数不清的员工俱乐部举办的仪式和庆典。他乐于同员工交谈,当然不是以一个好奇的上司自居,更多的是以一位老朋友的身份出现--这是他那个时代人写下的记录。但实际上今天我们还可以听到关于沃森先生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已经成为这个卓越企业的文化组成部分。如“不关门”制度、俱乐部、简单化、布道、狂欢以及培训等等。
他的继任者小托马斯·沃森在《商业及其信念》一书中讲道:“IBM经营哲学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其三个简单的信条当中,我要从我认为最重要的那一条说起,那就是,我们对每个人都要尊重。尽管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理念,但IBM为了实现这条理念,确实耗费了大部分的管理时间。我们在此投入了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多的精力。实际上,这一信条在我父亲的脑子里就已经根深蒂固了。”沃森又说:“我们几乎每一种鼓励措施都是用来激发人们的热情的,我们早先强调人际关系并非受利他主义的影响,而是出于一条简单的信条--如果我们尊重员工,而且帮助他们自尊,这将会使公司的利润实现最大化。”
企业尊重工人的自尊虽不是出于利他的考虑,但这不影响管理上以人为本的基础。企业与员工本来就是一种互相满足的关系。一个赚钱,一个得到发展自己的机会、受到尊重,完全无可厚非。只可惜,国内的企业对这个理念的引进并不是太早,要学的还很多。
在众多的国内企业中,海尔算是推行人性化管理比较早和好的一个了。他们为自己的企业文化标示了这样的目标:一是给人以公平感,如果不是事实上的公平感,起码也是心理感受的公平感;二是给人以施展才能的机会,让人感到企业的天地广阔,员工能翻几个筋斗,就给他搭相应的台子;三是给人以成就感,哪怕员工有一点儿小改小革,也要给他们充分的荣誉。海尔提倡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案例结论
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利。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万科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这是万科总裁王石对自己公司的评价和企业文化的定位。万科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打造成中国房地产市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尊重人,并为人才创造了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平台。这可以说是万科成功的第一因素。
实现价值,就是实现生命力。人有生命力,才会快乐。商人以赚钱花钱为乐,企业家以创造更大价值为乐,商人一直待在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沉迷于生理需求;而企业家待在马斯洛需求的金字塔顶尖,实现人世间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商人与企业家的差别,就在价值观,以及价值观背后对于原始需求的提升。你愿意做哪种人呢?
营销方案
根据五个需求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
1、生理需求→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求→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
3、社交需求→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
4、尊重需求→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
5、自我实现→满足对产品有自己判断标准的市场,消费者拥有自己固定的品牌
第四篇:多元智能理论给我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它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更好引导学生的音乐智能、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趣激学呢?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因此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例如我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速度、强弱时,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展开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听着老师的琴声边哼边唱边踏步走,当声音减弱时渐渐低下身子走,当声音渐强时,身子慢慢抬起来走;当速度渐快时,加快脚步走,速度慢时缓步走;在游戏中,同学们亲身感受了并体会到了速度、强弱给音乐带来的丰富的表现力,不但理解了概念,快乐的接受了音乐知识,而且受到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而节奏是音乐的脉膊,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乐都离不开鲜明的节奏。如果教师能够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那么,学生就能把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要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教学中的节奏难点逐步解决,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扎下了稳定的基础。
1、在游戏中感知例如:让学生做走步,或跑步来巩固认识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不给名称),启发学生自编和模仿大象、熊、乌龟的动作和小兔、燕子、企鹅的动作。表演各种动物的走路特点,然后将这两种节奏同时敲击或弹奏。即:X XX X |X XX X |
XX|XX|
2、在游戏中模仿启发学生寻找大自然中的音响模拟出来,记忆一些基础节奏。如知了的叫声X.X(知了),马蹄奔跑XX X(哒哒哒),母鸡下蛋XX X(咯咯嗒),汽车喇叭声X X.(嘀嘀),鞭炮声XXXX(噼里啪啦),汽笛长鸣X –等。这样节奏训练就富有了情绪性,从而诱发了学习兴趣。
所谓的音乐智能就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以及音色,从而使孩子爱上音乐艺术并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比如唱歌、弹唱弹奏以及简单的填歌词等。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他们热爱音乐,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培养学生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的观念,建立音乐教学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在我国幼教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早已广泛流传。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已经熟知加德纳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认识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拓宽了认识智能的视野,帮助我们树立了新的智能观;它关注人类智能的多元本质,提出了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智能的观念和方法。有幸拜读了许多同行专家们的有关多元智能的理论,虽不得要领,但也体会颇深,以所写是多元智能理论给我的一点启示:
一、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传统的智能观认为:智能超越人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某种主流文化所重视的能力成为衡量所有人“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孩子是从农村转来的,只会爬墙上树,连一首歌都不会唱。”“他爸爸是个体户,成天的不管孩子,这小子光会玩玩具,1+1等于几都不知道。”„„教育的公平性往往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了,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他们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加德纳的智能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智能,作为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显示价值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人们对不同智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对智能的理解及其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就拿“身体运动智能”来说,因为文化教育的关系,在城市幼儿身上,主要表现为舞蹈、体育动作;而在农村幼儿身上,就可能表现为其他形式,如自然的奔跑、跳跃、爬树、上墙等。加德纳说:“人类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获得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在重视主流文化所强调的智能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幼儿的其他智能,视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为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价值。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来自农村的幼儿的爬墙、上树是运动智能的一种表现,;个体户的孩子只会玩玩具,是因为他的视觉空间智能发展得比较好。再也不要因为这些孩子不善于唱歌跳舞、不会计算便否认其运动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甚至认为他们不聪明。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去了解幼儿智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尊重、理解他们的智能的表现形式,敏锐地发现他们的智能潜力,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表现的舞台。
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幼儿的智能结构差异,认为幼儿的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每个孩子在智能上都有独特的表现:有的孩子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很差,但是身体运动能力非常强;有的阅读、计算让人伤透脑筋,但其操作能力令人惊讶,这种种表现正是智能多元的体现。加德纳强调,虽然人的智能被分成了八种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有其中的某几种,恰恰相反,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在个人智能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发展潜力,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建立在多元智能基础上的教育观,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智能特点的个别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幼儿园里不会存在所谓的“笨”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该视差异为正常,坚信那些连歌都不会唱、1+1等于几都不知道的民工、个体户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
二、发现、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扬长补短
这是众多幼教专家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加德纳说“有关人类个体不同智力强项的文献和形形色色认知方式的发现,对于教育有极大的启示。首先,在童年的早期辨识个体的强项和弱项,以便因材施教方案时加以考虑,是很重要要的„„”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画画很好,有的擅长演说,有的记忆特好。本着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的原则,根据孩子的特长,因材施教。这样做虽然很好,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标,或者说不全面,因为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弱项。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强项更强,弱项更弱。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发展他并不擅长的那些智能,换句话说,就是要“扬长补短”,即以孩子的智能强项为依托,引导幼儿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弱项中去,强项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每个孩子都有他特有的兴趣、爱好、经历和潜能,对于孩子的长处,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来帮助他不断地发扬,对于不足呢,就要利用它的长处,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做,可以增强幼儿在其智能强项领域的技能;带给幼儿自尊和认同感;可以利用孩子的智能强项带动其他领域的学习。有这么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美国小孩泰迪性格非常内向,不爱交往,不爱说话,每天入园后的活动就是搭积木。虽然他的积木搭得非常好——无论是结构的对称性、线条的流畅性还是建筑的独创性,堪称一流。但是,他的老师认识到:这样下去,泰迪会失掉其他很多学习的机会,他的发展因此也可能会不均衡。于是,老师根据扬长补短的原则,利用它的长处,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来补充它并非特长的一些方面,慢慢的,泰迪不光成了班里的“小建筑师”,而且,绘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他再也不把自己局限在积木区,而是常常和伙伴到别的活动区去玩。
三、认知方式多样性,进行个别化学习
传统教育观的特点是:每一个幼儿都学习相同的知识,学习方式也基本相同,哪怕是算一道题、画一幅画、甚至是玩一个游戏的方式也常常是一样的。智能的多元性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孩子们认知方式的多样性。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要让所有的孩子去学习相同的内容?即使是学习同一个内容,是否要用同一个方法教授所有的孩子?多元智能观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特点,必须按照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学习内容来教育幼儿,没有理由把幼儿放在同一个标准上比较。幼儿发展需要的多重性,奠定了“个
别化学习”的理论基础。个别化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有不同认知特点的幼儿成功地获取相同的知识经验。比如说,在 “认识自己”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认知特点,为其提供幻灯、图片展示、放录像、语言描述、比较、绘画、音乐歌舞、观察模特等许多学习机会,让孩子们自由分组学习。这样,具有不同认知特点的幼儿就可以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无论孩子的特长是什么他都可以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与同伴同步前进。
总之一句话,多元智能理论给我的启示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设置了许多通往智慧大厦的大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入口。幼儿能否顺利地走进这座智慧大厦,关键在于开启大门的钥匙,教师就是手持这把金钥匙的人,即教师必须有多元的智能观,多元的认识、理解和研究孩子,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五篇:马斯洛需求理论对幼儿教学的启示
需求层次理论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启示
——以湖南省郴州市D幼儿园为例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诞生之日,就是学前教育产生之时。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如果能在学前教育中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也就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基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在当前的学前教育管理中,出现了令人堪忧的状况:幼儿教师职业怠倦感日趋严重,幼儿丧失了主体性,教育管理缺乏科学性。本文从教育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出发,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以湖南省郴州市D幼儿园为实例,采用资料搜集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前教育理进行探究,得出新的启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从学习动机出发探究学前教育管理,有利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以幼儿为主体设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学习动机中的一
大重要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第一层次: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第二层次: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第三层次: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
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第四层次: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第五层次: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二、需要层次理论视角的选择缘由
1、共同的价值导向——以人为本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认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同其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一样,主张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这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分强调了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却是值得肯定的。
学前教育是指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就是在进行学前教育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它的实施对象便是由0~6岁幼儿组成的班集体。从心理学来看,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管理也非常关键,而要实施科学的教育管理就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幼儿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当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
幼教工作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在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教学管理的工作。一旦教学管理方式不恰当,教师就会有职业倦怠感,以至于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在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幼儿园老师不好当啊,对他们操不完的心,每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他们出了点什么事”、“孩子们太难管了,讲课的时候总要不断地停下来管他们”、“小孩子总是在课堂上乱插嘴,真是头疼死了”。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幼教职业的特殊性——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等、幼儿园管理方式、社会因素等。如果从学前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怠倦感的出现跟自身选择的教育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启示我们,学前
教育管理应该遵从幼儿的需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层次设计多阶段、多层次的教育管理模式。一旦满足了幼儿不同层次的需求,教师的管理工作自然会轻松很多。
3、师幼关系失衡,教师成为课堂管理的绝对主体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教师中心”模式、“学生中心”模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其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模式是目前所倡导的师幼关系模式。但根据笔者调查,以湖南省郴州市D幼儿园为例,在实际的幼儿园课堂环境中,师幼关系模式仍是“教师中心”模式,幼儿园教师是课堂管理的绝对主体,幼儿处于服从、被动的地位,师幼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严重的倾斜状态。
尽管幼儿的主体性程度还比较低,对环境和教育者的依赖性较强,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需求是学前教育管理中要关注的重点之一。只有从幼儿主体出发,更多地关注幼儿的需要、兴趣、观点和见解,才有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幼儿对话、沟通,倾听幼儿的话语并理解幼儿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更高一层次发展。事实上,在学前教育管理中,我们制定的管理体系就是要满足孩子们的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吃饭、穿衣等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当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令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便会一步步迎刃而解了。
三、需要层次理论对学前教育管理的启示
1、以人为本,树立新的管理观
儿童不仅仅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因此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完整的有机体。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应正视儿童在其年龄阶段固有的未成熟性、可塑性、开放性、独特性,发现儿童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上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满足儿童正常需求为原则的管理观。
笔者在对D幼儿园走访调查时发现,幼儿园的教师一直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全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向学生下达命令,学生必须服从。这样一来,儿童未得到重视,需求未得到满足,就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自然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
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受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任何个体的发展都不是与世隔绝的。科学的学前教育管理应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在充分考虑儿童需求的基础上,将其特性与社会的普遍规律想结合,制定出既具有普遍适用性又有阶段和个别特性的管理制度。
从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在对幼儿的管理上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食宿安排计划,充分满足孩子们生理上的需要,以确保幼儿身体上的健康。在给幼儿创造良好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同时,根据发展差异,实行因材施教管理。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培养其独立性和创造性是树立新的管理观必须遵循的原则。
2、全面兼顾需求,以无为到达有为
笔者通过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以及当面对话的方式对D幼儿园的
教学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得知:园内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很少进行及时更新,更不会全面考虑儿童的各种需求,而是将“一篮子”式的方法贯彻执行到底。幼教们常常抱怨,“这些孩子太难管了,嗓子都要嘶了,脑袋都要爆炸了,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儿童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断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全面的发展过程。我们现在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儿童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每个儿童在各个层次上的需要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性格特征、思维特点、认知能力和发展优势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内心表现和外在需求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只有全面兼顾儿童各层次的需求,以及不同儿童之间的差异性,才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儿童的自理。这样,教师便能“以无为实现有为”。
下面举一个教学实例作以说明:D幼儿园中班,班主任根据班上学生的特点,以及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制定了一个“今天我最主”的活动方案。给班上每一个学生设定一个角色,并规定他们的任务,然后在一天之内,班主任不参与班级管理,然儿童实现自理。结果,在那一天的课程中,学生“各司其职”,并且能充分配合任课教师的工作。从这里可以看出,全面兼顾儿童的需求,让儿童自己管理自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让教师在设计准备好的基础上,以无为的状态实现有为的结果。
3、密切家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经常的、牢固而深刻的。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在家长的关爱中认识世界,在家长的行为中 潜移默化。家长的脾气性格、文化修养、道德观念、个性特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善于模仿,模仿产生的效果好坏,取决于他所模仿的对象 是怎样,所以作为家长具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应把家长工作提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始终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面对不同类型的家庭,以及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需要幼儿园认真作好宣传、动员、指导等工作。
儿童低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得以满足的,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交流,共同合作,对儿童进行教育,是需求得以满足的前提条件。假若只是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而家长不予以配合的话,那么学校的教学效果则不会那么显著,甚至会出现前功尽弃的情况。因此,密切家园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是实施科学学前教育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