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案例分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案例分析
某民营企业的老板通过学习有关激励理论,受到很大启发,并着手付诸实践。他赋予下属员工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并通过赞扬和常识来激励下属员工。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法强烈不满,认为他是在利用诡计来剥削员工。
请根据所学习的有关激励等理论,分析该老板做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1)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类需要是分层的,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级需满足以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要。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
(2)案例中该民营企业的老板可能忽视了员工的较低层次的需要,如生理和安全需要,而这些需要很可能正是员工的主导需要。由于没能够对症下药,才导致该民营企业老板激励做法的失败。
(3)要使得激励有效,应当了解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加以满足。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物质利益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把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第二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是财管八班的徐诗昀。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活中的用处”。
马斯洛需求理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初上课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个理论呢?然后在写这个演讲稿时我找到了答案。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从大的方向来说,同一类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多种需要。例如,对于一个经济支付能力较低的人来讲,衣服可能只属于生理需要,而对于一个社会阶层比较高的人来讲,衣服更多的则成为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企业只有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才能够达到利益最大化。
再贴近些说,我们学校,以后肯定有很多同学从事于服务业,每天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客人。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针对每位客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如果以后在酒店工作,碰到一位很有身份地位的客人,你给他推荐一些折扣房。也许你是出于好心,但是因为你没有根据他的需求来给他服务,所以他反而会因此感到不满意。将来我们毕业了,无论是面对你的客户还是上司,如果你能够对症下药,每次都准确的给予他们想要的东西,那他们是不是会很快的记住你呢?
接着就我们自身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时间不等人。我们都应该有追求的活着,而不是漫无目的、毫无目标的混迹。这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明确我们的目标。有句话说的好——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我们必须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最直接、最有效率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朝自己期望的方向走去。
所以不难看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多广泛。学习马斯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互相理解每个人的行为,把我们认为无法沟通的问题简单化;学习马斯洛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提前领悟自己的人生,进入自我实现的追求,过自由、快乐的日子。
以上就是我的演讲,谢谢大家。
第三篇: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内涵: 马斯洛是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1954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渐形成并逐渐得以满足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们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活力。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求的实质、需求的发展以及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一、付出爱心、关心学生细微,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妙”,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诚真意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教育之爱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满足、一种期望、一种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把内部的需要深化成行为的动机。
对学生的爱,应该从关心学生的细微入手。这些细微着重体现在学生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上,要使学生在吃、穿、住、行需要和人身财物安全等方面得到保障。比如,留意学生的饮食穿着;哪怕是节日里的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心头温暖甚至感恩戴德。尤其在教育过程中不能采取责骂和体罚。责骂和体罚更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从而留下心理障碍。
二、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学生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爱的需要只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寻求。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育人,班集体的育人功能首先是从班集体内在的对集体成员的心理影响功能开始。我们不应该把班级再看成是纯属教学基本单位,而是要树立班级是教育、教学、管理三位一体微社会体系的观念。班集体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全面发挥,促使集体成员的凝聚心理、驱动心理和同化心理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文化氛围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学习,才不至于厌弃学校和班级,从而留住学生的心。
三、因材施教、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
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好学生、坏学生,优等生、差等生的区别,只有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分别。承认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是热爱学生的最好体现,这才不会做出歧视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事情来。在尊重学生方面,首先要注意对后进生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切莫轻易地否定他们,损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应付出更多的热情来关心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差异,善于随时寻找捕捉后进生在学习上和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更为关键的是,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起到促进动力的作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在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时应注意评价标准要与时俱进,具有多元性;评价要真实可靠,具有客观性;评价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正误并加以调整,具有及时性;评价要讲求方式方法,把握好最佳时机,具有艺术性。
四、加强教师自身人格和知识修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教师的自我修养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学识来感染学生,成为与时俱进、深受学生欢迎的知识传播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五、为学生成功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每个中职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最大程度上把自己长处展现在别人面前。虽然他们知道不能做得最好,但他们都希望做得更好,好在老师家长们面前博得一丝好评价,在同学们面前有一丁点“虚荣”资本。这种“自我实现”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学生如果在“自我实现”上受挫,他们会表现得十分沮丧和压抑、情绪低落、自信下降,学习和上进的动机减弱。作为教师,正好利用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更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我们可以在校内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给他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充分体验成功感觉、实现自我。
结 语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理论应该是“满足—需要—价值”。所以,只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营造出一片教育工作的蓝天碧海。
第四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氏需求层次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以及自己一些看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研究组织激励时应用得最广泛的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编辑] 1.生理需求对性、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得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
[编辑] 2.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编辑] 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交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编辑]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方法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编辑]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以致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占支配地位的人,会受到激励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重视这种需求的管理者会认识到,无论哪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为了使工作有意义,强调自我实现的管理者,会在设计工作时考虑运用适应复杂情况的策略,会给身怀绝技的人委派特别任务以施展才华,或者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制定执行计划时为员工群体留有余地。
第五篇: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了《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一)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学校的管理者及老师们应该明白,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满足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还会是学习吗?当满足了这类需求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学生为获取知识而想学习。
(二)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教师而言,安全需要包括基本工资、医疗保险及退休福利等等。老师学生在安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都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三)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教师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求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学生之间也需要友情等精神需要来补充单调的校园生活。
(四)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马斯洛指出:“期盼社会对自己的尊重,是个人天性的需要。”自尊是孩子极为珍贵的品质,使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在激励教师及学生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颁发荣誉奖章、奖状在学校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手段都可以提高教师及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五)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以致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点支配地位的人,会受到激励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重视这种需求的管理者会认识到,无论那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 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在这方面学生为了使学习更有意义,强调自我实现的教师,会在教学工作时考虑运用适应复杂情况的策略,会给“身怀绝技”的学生委派特别任务以施展才华,或者在布置作业时留有余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们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们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更进一步的说,任何一种特定需求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它在需求层次中的地位,以及它和所有其它更低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马斯洛的理论认为,激励的过程是动态的、逐步的、有因果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一套不断变化的“重要”的需求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这种等级关系并非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这样的中层需求尤其如此,其排列顺序因人而异。不过马斯洛也明确指出,人们总是优先满足生理需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则是最难以满足的。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阐明人们究竟会重视那些目标,也说明了那些类型的行为将影响各种需求的满足,但是对为什么会产生需求涉及得很少。这些理论也指出,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的出现,这些需求就能激励大多数人。
二、现阶段学校教学团体建设中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团队
我国古代在春秋战国时期才有了专职的教师,至汉代,官学中开始建立了教师的管理制度,汉代官学注重审慎择师,建立了选拔教师的“保举制”和“考任制”,朝廷为之拟定了教师的条件:德才兼备,师承有自,具有教学经验,身体健康,不与“叛逆”相沟通等,还需出具保举状,经考核方被录用。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科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把教学团队建设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教学团队建设也是突破我国高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既然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迫在眉睫下面简要分析现阶段高校教学团体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没有引起高校管理层和教师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教学和科研本来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高校生存和发展不可分割的“两翼”,但由于受高校近年来重科研、轻教学的政策的影响。再加上高校领导没有真正认识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问题的重要性,教学团体建设还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教师用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教学团体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教学改革的合作机制也远远没有形成。
2、学校教学团体中教师的个体自主性教学泛滥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实行的是完完全全的个体自主性教学,课堂成为“教师的独立王国”,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他们的“领地”,但是随着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课程,使得任何一门课程都变得异常复杂,所以教师的劳动更应该具有群体合作性的特点。
3、针对高校教学团体的奖励制度的不完善
由于对高校教学团体建设的重视不够,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在奖励机制方面的制度的不完善,或者很少涉及教学团体方面的奖。一直以来,高校都把奖励的重点放在科研团体上面,毋庸质疑,在一定时期内有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随着高校教学团体对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重要性提升,对教学团体的奖励机制就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教育的本质是孕育社会的文明。其常态表现为:把孕育文明的种子撒进社会结构的土壤里,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之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使文明蔚为大观。教育是引导社会快与慢的原动力;教育是衡量社会高与低的总标尺;教育是净化社会雅与俗的除尘器
(二)学生
幼儿和小学阶段,人的需要大多集中在生理需要,同时伴随着安全需要和爱与归属的需要;初
一、初二学生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安全需要和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审美需要也有一定的体现:初
三、高一学生更注重尊重需要,需要理解;高
二、高三学生则更注重求知和理解需要。而整个中学阶段,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我表现欲望,即有自我实现需要。
中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3岁一19岁,这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学生与平常人一样受到饥渴、饮食等一些基本需要的制约;他们喜欢一种可以预见的、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假如碰上新的、有威胁的、或可怕的刺激就会做出恐怖与不安的反应;他们热爱父母、家庭,渴望父爱、母爱,到了一定年龄还会喜欢周围的异性同学或者年青的异性老师;他们也有了自尊自爱,有了面子观念;最后他们还想一展特长,一飞冲天呢!随着生理和心理发展,中学生们对外界的需要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各个阶段的需要重心发生着转移。
1、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与高考的指挥棒下,许多学校仍注重升学率,因此,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地把心思放在培优与促中等生方面,对“差生”的关爱相对较少,导致相当部分的“差生”产生自卑心理,思想不平衡,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与班集体、老师作对。在家里,由于父母的要求过高,“代沟”的存在以及父母工作的繁忙导致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理解,从而慢慢产生厌烦家长的情绪。由于心理补偿机制起作用,他们往往把注意力投向社会,寻求朋友或者陌生人的理解或接纳,有些甚至成为“早恋”或者“网恋”队伍中的一员。
2、受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在学校,有些老师瞧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动辄以冷语相讥,缺乏对“差生”的耐心教育。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多次教育之后丧失信心,终于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与学校或老师对立,对学习产生厌恶甚至抵抗情绪。
3、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有些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家长包揽了几乎一切的事务,大至求学生涯乃至人生历程的规划,小至平时的个人穿衣,久而久之,学生缺乏自我实现的欲望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些学生在低年级时成绩较差,智力表现平平,家长与老师即刻为其贴上标签——“差生”,把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踩在脚下,在遭受老师、同学的冷眼之下,他们往往会自暴自弃,而为了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他们往往会产生报复的念头,故意捣乱课堂,破坏公物班规,或者转向网络游戏,在虚拟的空间里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发泄胸中的烦闷与不满,从中寻找成功感。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师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顾及和满足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
(一)就生理层次的需要而言,教师必须顾及学生的饮食和睡眠的需要。
上课时间过久易导致疲劳、困累或饥饿等问题以致影响教学成效。就安全需要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的物理环境方面的安全,还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产生的恐惧、过度焦虑和急躁不安的心理。社会性需要方面,教师必须注意到教学的社会心理环境。学生之间的友谊、忠诚、关心、接纳和隶属感都是属于社会性的需要,教师要为满足学生这类需要,引导建立一个和谐、团结、温暖、亲密的班级集体。在自尊的需要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学生的荣誉、成就、信心、自由、独立自主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自尊的需要。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每个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不同,如有的学生爱寻求挑战,有的学生追求学业上的成就,有的学生则寻求尽一己之力去服务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以个别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此外,孩子的天性就是争强好胜,是孩子就会犯错误,在对待错误的问题上,列宁说的好,青年人翻了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他。作为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既要理解宽容,更要尊重信任,尊重为先,信任为贵。信任使孩子成长的天空更蓝。【4】
(二)针对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他们高层次的学习动机。
一般地说,动机源于需要。需要的层次越高,个性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就越高。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倾向,教师引导学生追求的往往是分数。这样做,学生需要的层次是低的,即可能是躲避教师和家长指责的安全需要,可能是追求教师进行一次全班表扬的尊重需要,甚至可能是要求家长物质奖励的生理需要。而要使学生产生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就必须激发他们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如交往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取得成就的需要。
一个班集体,一旦用“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统帅起来,一旦成员们都在言行中尽可能多地用尊重别人的方式获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这个集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每个生活在集体中的人都会感到幸福、自豪,从而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五、结束语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较为深入的研究了人类的需要,也给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研究客体提供了许多启示。这个理论在教育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实践证明,一个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的。对后进生的研究也表明,他们一旦解除了受歧视、孤独、焦虑的情绪,以尊重和爱和情感去感召他们,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是可以逐步激发起他们上进的学习动机。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把中学生的各种需要割裂开来考虑,不能把中学各个阶段和中学生的某些需要静止的联系在一起或强加联系,然后再死板的套用需要出现和满足的“等级理论”,而是要考虑到中学生需要的多层次、多方位,综合思考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