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时间:2019-05-13 02:1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第一篇:试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摘 要: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同时也是综合性极高的学科。但是,由于语文教学的这些特性,使语文教师难以把握教学模式。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是纪律性,专业性,创新性较低。本文就语文教学现状与创新改革进行剖析与反思。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方法创新

一提到语文,大多数学生既兴奋又头疼,兴奋的是语文课很自由,可以经常看课外书;头疼的是课堂模式死板,没有新意。其实语文这门学科本身是充满色彩与幻想的,但是因为其教学目标不好把握,因此语文变成了让学生哭笑不得的一门学科。往深处剖析,会发现这与语文教师反思不够的现状是有很大关联的。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教师反思的基础之上进行课堂创新,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课堂,让学生从此喜欢语文,喜欢探索语文的世界。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剖析

1.课堂无纪律性。初中阶段正是孩子叛逆期开始的阶段,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学生会表现出浮躁,不守纪律的现象,导致课堂纪律混乱,尤其是在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上。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如果采取批评的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在课下多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随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思想。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端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才能寻找有效教育学生的方法。

2.教学模式墨守成规。虽然语文是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学科之一,但是从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上看,显然课堂还是过于拘泥,没有创新意识。教师大多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对学生兴趣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对语文学科逐渐失去兴趣。在许多初中生教育课堂中,语文课俨然变为阅读课,学生宁愿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也不愿意听教师讲课,这说明教师的能力不足,课堂形式不够吸引学生。因此,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亟待实施。

3.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决定语文课堂有效进行的前提保障。但纵观现在初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并不是出身语文专业,大多是系主任、学校领导,亦或是学校其他代课老师,专业的语文教师数量非常少。这些非专业的老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之余带学生语文课,根本无法在语文教学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语文虽然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但是其中的审美境界是高于生活的,如果仅凭生活经验去教语文课,那么只会降低学生对语文课的理解层次,限制了学生对语文的想象。初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萌芽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

1.对教师的语文素养严格把关。语文素养涵盖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语言积累,语文能力,思想道德,思维品质,审美情趣,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与文化积淀。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才能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学校在选拔语文教师的时候,应对应聘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现在的初中大多数是寄宿制,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甚至超过在家里的时间,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做出一定的模范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教师的能力只有让学生心服口服,学生才能端正对待该学科的态度。教师的专业素养高度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高度,因此,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把语文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树立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

2.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比如课文分段,文章结构,作者的生活背景等枯燥的重视点,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很不利。在语文素养的众多领域中,我们只截取其中一部分进行重复式的教学,这显然是对语文教学理解的局限性造成的。对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要从教学内容重心入手,教师要从知识点教学的模式中挣脱出来,把语文教学的重心放在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如人教版朱自清的《背影》,对于父亲与儿子之间心里对话应多加探讨。学生先各自发表对于父亲的情感,然后与文中的情感做对比,逐渐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于父亲那份复杂深沉的爱。教师可以利用这篇课文教育学生尊重与敬爱父亲,理解父亲的艰辛,任性的时候要多想想父母的感受,体贴父母。教师通过文中每一个细节描写,每一份情感的流露,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对真理的探索,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

增加语文课堂互动与探讨频率

教师要适应这个变化,最主要的是解放思想,大局在胸,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与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逐步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话语系统和新的行为策略,抛开以往旧的教学模式,花力气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新的观念构建课堂。我们在重建课堂时,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想,才能满足新教材实施的需要。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教学计划,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用新的尺度来迫问我们的教学行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课堂面貌才会呈现新景象,否则我们还是逃不出穿新鞋走老路的循环。语文的美在于它的朦胧,在于它的深邃,在于它的包容。语文是一门需要进行不断探讨,总结的课程,是许多智慧结晶的融合。因此,语文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语文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结合学生初中时期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己,喜欢交朋友,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增加互动频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如在《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可以让学生先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或者描画出自己心中月亮的形象,并向大家展示。接着让学生分组探讨“月亮是如何运行的,比如人是靠双腿行走,小猫靠四只爪子行走,那么月亮是如何行走的呢?”这个问题。这时学生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对科学的认知。有些学生善于学科穿插学习,可以结合物理和地理知识探讨问题。也有些学生善于寓情于景,把月亮拟人化,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抒发自己对月亮足迹探索的乐趣。接下来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或者小组分配角色,集体发言。学生们在探讨与展示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擅长之处,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中不断趋于完善,走向成熟。

总之,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表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也贯穿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语文学科的教育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教师要加强语文学科重视,从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层次,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与创新,改变对于语文教学的观念,增强对语文教学的敬业精神,树立对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内容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要义,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本文从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着手,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如何与创新紧密结合,并给出适当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方法 创新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及时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创新教育。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门主要科目,自然也要融入创新的要素,如何将创新和语文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是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究的。

一.初中?Z文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科目,其教学方法的好坏自然备受学生家长们的关注。现阶段,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很多老师还是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听和记,并没有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教学方法的陋习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果质量不高。老师应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建议

1.老师应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是课堂指挥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去体味、理解文章,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充分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对文章阅读充满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甚至是创作欲。在老师的不断指引下,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2]。

2.构建和谐宽松的创新环境。曾有专家指出,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自由、宽松、富有创新意味的平等和谐的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思维更加开阔,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如果生活在充满束缚和条条框框的环境中,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变得迟钝,创造力受限,甚至被残忍扼杀。有鉴于此,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出发,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丢掉“严师”的面具,转换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再有距离感,并对老师产生信任。老师还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上提出的想法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成果,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快乐[3]。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思考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同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说是一场思想大碰撞,学生相互沟通交流,互换思维,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水平。因此课堂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讨论,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从多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目的[4]。

另外,想象力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老师也要下足功夫,它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无数著名的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发明新物品进而取得瞩目的成就,无一不是建立在含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老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布置含“假想创造”主题的作文,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写作平台。另外,老师也要有意无意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启发他们观察事物时所要掌握的要点,根据观察对象的特性进行想象,合理地想象出和观察对象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挖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现在很多语文课文在内容上都会设置一些悬念,也就是所谓的“文章空白”,有可能在结尾,也有可能在文段中间,意图是要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学会自己思考,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应善于挖掘这些教材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中心主旨的领会[5]。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不断学习探究课堂教学新形式、新方法,贯彻创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技巧和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练习,打开学生的思维枷锁,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把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具备创新能力、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光新.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2]段红梅.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刍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3]苏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4]段文春.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1):43.[5]唐占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心得[J].大江周刊:论坛,2012(2):155.(作者单位: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朝阳中学)

第三篇: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创新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新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思维;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沟通等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应

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学习中要注意技巧与方法,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些素养需要学生在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等方面打好基础,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停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而且传统语文教学方式基本是为了迎接考试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想,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也会按照教师的引导来回答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有一定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在教学上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1

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做到平等、民主

第一,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惧怕心理,甚至不敢与教师主动说话,更别说提问题,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败。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要主动与学生交流,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与教师交往,做到平等、民主。第二,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要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发展,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新时代的发展使现代化信息也逐步应用到教学领域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1.2

营造语文创新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环境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可以尝试为学生营造语文创新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对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可以适当的营造一下氛围,把教室布置得更具有文学色彩,为学生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课棠之外也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让学生聚集到室外共同看书、高声朗诵,也可以设置一些游戏,让学生成语接龙或举办一场辩论比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娱乐中体会到文化的魅力。

1.3

根据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门课程,涉及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如果教学方法得当,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随着新教育改革的实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于当前课堂的教学。新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新思想,采取一些情境教学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不是通过教师一味的讲解,教师应注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课堂上多提问,根据实情激发学生创新,力求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学生的天堂。

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多数是教师在讲台上独自讲解,教师占据整个课堂时间,而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对于心中的疑问或想法也无法真实的表达出来,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是被动的,使学生形成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在语文内容的讲解上,教师基本是采用一套固定的模式进行语文教学,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好处,从而对学生写作、理解等能力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当前语文教学方式的重中之重。

2.1

调动学生的兴趣,开启创新的大门

学生对语文学习是否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并对语文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他在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无趣。所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是开展创新大门的基本途径。

2.2

注重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创新动力

语文教学过程的主目标是实现学生人格健全,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对学生人生观、生活态度以及人格修养等形成十分重要。这些品格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经常会有一些名人故事、好人好事以及一些科学创新成功人士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的讲解对学生是一种激励,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探索语文文化独特的魅力。

2.3

教师要为学生传授好知识,为创新打下基础

创新活动不是任何学生都能完成的,它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任何一项事物的发明都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与原理,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很多的发明都会应用到相关的知识体系,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是为学生的创新打下基础。此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简单的传授知识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的掌握,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意给学生充分消化和思考的时间,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形成创新思想。

教师应认真备课,力求创新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教师的备课环节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过去教师备课只能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来设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现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搜索,查找一些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课堂内容,然后根据教材设计教学方案。这种方案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情况、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能否接受等因素,这样有针对性的教案设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之问卷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之问卷调查

1、创新教学中,你的收获大吗?

2、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你在学习中,提出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问题吗?

(请在括号中填入答案序号)

1、您如何评价大学课程内容的针对性(相对于您的需求而言):()(A)很强;(B)比较强;(C)一般;(D)比较弱;(E)很弱

2、您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E)很不满意

3、您的任课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或其它参与式的教学方式的情况是:()

(A)充分;(B)比较充分;(C)一般;(D)较少;(E)从不

4、您希望您的导师给您提供?(多选)()(A)研究方向的引导;(B)具体研究方法的指导;(C)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D)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E)参与学术交流的机会;

5、导师对您进行指导时,更注重下面哪一方面?(多选)()(A)创新思维(B)研究方法(C)专业知识(D)科学精神(E)学术道德

6、您认为导师对您的指导作用:()

(A)很大;(B)较大;(C)一般;(D)较小;(E)没有作用

7、您如何评价您可利用的科研条件(如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A)很好(B)比较好(C)一般(D)比较差(E)很差

8、您觉得,大学生做课题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学习新知识;(B)完成毕业论文;(C)完成导师的任务;(D)提高科研实践能力;

9、您觉得大学教育质量与您入校前的预期相比?()(A)一致;(B)比预期好;(C)比预期差;

10、您觉得,目前大学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多选)()

(A)学习环境差;(B)导师队伍薄弱;(C)国家投入太少;(D)大学生数量太多(E)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计划不合理;(F)教学方法单一;(G)忽视个性培养;(H)其他(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11、您认为,要提高创新型人才教育的质量,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多选)

()(A)停止扩招,把创新能力列为各类院校招生的参考依据;,选拔高质量生源(B)改革教学理念,变机械灌输式教育为启发诱导式教育;(C)改变目前的学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D)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淘汰率,严格掌握培养目标(E)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F)建设教育创新工程,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G)(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12、您认为创新是大学生的责任吗?()

(A)是;(B)不是;(C)现在不是,将来会是的;

13、您觉得大学生要创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A)氛围;(B)资金;(C)信息;(D)知识;(E)技能;(F)指导

14、您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吗?()(A)是;(B)不是;(C)不全是;

15、您认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多选并排序)()

(A)独到的思维方式;(B)高科技素养;(C)团队精神;(D)探索精神;(E)勤奋;(F)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G)交流能力;(H)(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16、您认为激发人才创新激情最有效的手段是()(A)物质激励;(B)事业激励;(C)感情激励;(D)其它

17、您认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教学方面需要做的是:(多选)

()(A)突出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

(B)在教学中运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C)改革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开放实验室

(D)改革考试方法,鼓励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脱颖而出(E)(如上述选项未能表达您的看法,请填写)

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

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中微格教学的应用...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语文素养又在丰富的生活中得以进化发展成熟。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语文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理论保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他经常带着学生进入大自然,并亲切地称之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他写道:“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来到池塘边,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那朝霞般令人惊叹的美。于是,孩子们感觉到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苏霍姆林斯基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是进行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彰显个性,特色教学

突出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①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对课文第二段的处理,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抓住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详尽地讲解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诸如写了哪些景、抓住什么特征写、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写等等,旨在使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言表达中体会写景的方法,进而达到初步掌握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的目的。(剩余1726字)阅读整篇文章

3、一、关于诵读

4、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5、读如何体现出训练层次呢?一般来说,读有多次,一读,要读准字音;二读,要读准节奏;三读,要读出感情。“读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对课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层次的,这就要求在理解的过程中穿插朗读,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朗读的要求。

6、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也能反过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叙事部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又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可由一位学生领读总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然后全班学生读出具体写其“狂”的诗句,以此再次加强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7、二、关于理解诗意

8、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

9、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

10、我们的同行作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很多: 11、1、风景再造品诗境。

12、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多数诗歌可以拟拍成电视精品,拟制成网页,配上画面,辅以音乐。也可以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有两名学生是这样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对《关雎》的理解的:暖暖的音乐从录音机中流出,间或几声水鸟的和鸣,一切是如此温馨详和。一位少年迈着芭蕾舞步在音乐中舞蹈,他侧耳倾听水鸟的和鸣,眼里满是羡慕与深情。在远远的前方,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也在微风中踏着芭蕾舞步,她在劳动。音乐转向缠绵,少年变得略带忧伤,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终在远远的前方。音乐再转轻快,少年抱出了他的土琵琶,边弹边唱,少女露出阳光般的微笑,在惊喜中逐渐靠近,最后两人在微风中沿着溪边舞蹈。这时,音乐中适时地又传来几声水鸟的和鸣„„这就是风景再造,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歌,并且把握的是诗歌的精髓,再现的是诗歌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歌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13、2、抓住诗眼巧引导。

14、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掣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 “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 之‘别时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细品。”又如教学崔灏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联都写了一个‘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导学生体味首联所叹之“楼空”、颔联所写之“天空”、颈联所绘之“洲空”、尾联所愁之“家空”,触摸作者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以上抓诗眼的过程是教师有意为之。

15、抓诗眼还可以是教师有意逮之。诗眼涉及到理解一首诗的关键,学生在 “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给我们很多玄机,抓住它,就可能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一位学生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聊发少年狂'呢?”这问题提得好呵,它是学生抛给教师的一把钥匙,抓住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聊发少年狂,狂在哪里?为何要聊发少年狂?”从而明确,狂在上阕的出猎和下阕的杀敌报国。出猎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场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杀敌报国之狂,则由猎手之狂过渡到英雄之狂。总之,全诗无一词不狂,“狂”,显示了作者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16、有些诗歌没有很明显的诗眼,但大多名诗有名句,这名句就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亮点,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 “类诗眼”。人类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具有共性,若问学生最欣赏哪句诗,他们往往能答出名句来,于是师生共品名句,从而牵动对全诗的欣赏。当然有些时候,学生的喜好是不统一的,如对《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有些学生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些喜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不过这没关系,无论他喜欢哪一句,你都可以让他说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一句呢?它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7、3、旁征博引妙开拓。

18、就诗论诗,有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有所联系,有所开拓,如学习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时,学生问: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怎么理解?难道韩愈的侄孙很想韩愈死吗?韩愈还没死,为什么他要过来收‘吾骨'呢?”这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吟诵曾经学过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一贬二十三年,那么韩愈将要被贬多少年呢?不知道。还有没有命活着回来呢?也不知道。所以这里实际上是韩愈在向侄儿交代后事。由此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味韩愈对前途的迷茫心绪。

19、又如陶渊明《饮酒》中的 “飞鸟相与还”一句,若仅仅弄清其表面意思,那就太浅了,它有什么深层含义呢?学生往往无法体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抛给学生,引导他们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回归田园后的陶醉之情,这正是作者的“真意”,所以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旁征博引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的需要。20、旁征博引还是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融会贯通的需要,如谈到明代夏完淳《别云间》中的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时,可回顾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可向后看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体会从古到今先烈们的前赴后继以及他们反抗精神的一脉相承,同时,还可以将三个人作个比较,文天祥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固然令人钦佩,但他还只是想要在史册上留个好名声。而夏完淳说他死后还要看到河山的收复,这种爱国精神更加值得敬佩。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更是气贯长虹,他不是旁 “看”,而是死后还要亲自率领部队起义,可谓鞠躬尽瘁,死后不已。三个人,一样的爱国,不完全一样的境界,将三种境界摆出来,相信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会更深入,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21、以上主要是内容上的理解。艺术手法上的理解也同样如此。如学生对鲁迅《自题小像》中的 “寄意寒星荃不察”难以理解,他们问:“鲁迅为什么要‘寄意寒星'呢?”教师若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引导,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是诗人常用的借物抒情之法,另外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亦是如此。

22、三、关于 “授之以渔”

23、“授之以渔”在这里有两方面含义:24、1、授予学生品诗之法。

25、很多教师在这方面作出了很成功的探索,如江苏赵富良老师的方法就很值得借鉴,他总结出了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朗诵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咬文嚼字------感受诗歌语言美;比较映衬------感受诗歌新奇美。我校老师在教学中也总结出了四步读诗法:一读诗韵,主要指导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重读,读出诗歌韵律美;二感诗意,主要利用注解或工具书,疏通文意,质疑问难;三品诗境,总体把握作者创造的意境,以及在诗中表达的情怀;四仿诗言,对一些可模仿的诗句,可指导模仿,这一步可视具体情况确定用否。26、2、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27、品诗的目的不在于写作,但偶尔带领学生仿写却是有价值的。

28、关于这一点,大诗人李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他特别推崇崔灏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对此诗一直念念不忘,后来他游南京,仿此诗作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尽管后者比前者少了一丝空灵而多了一些斧凿痕迹,但亦不失为一首好诗,被世人公认为李诗七律之冠。

29、当然,我们要求学生像李白一样仿写整一首诗是不现实的,但仿写某些句式却是可以办得到的。30、如曹操的《观沧海》,其中的四言写景句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类,每句均由一个名词加上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若引导学生用这个方法描绘月夜之景,则可以积累以下一系列短语:月光如泻、月华如水、月色迷离、月意朦胧、月洒清辉、月上柳梢、月风吹露、月照花林、月影婆娑、落月摇情、残月将落、斜月沉沉、秋月无边、晓月临窗、明月照松、皓月当空、星月交辉、众星捧月、弯月如钩、山月徘徊、凉月依依、孤月皎皎、淡月浓情„„另外如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诗句亦可作为仿写的材料。近年来的中考,仿写成了常见的题型,其例句往往诗意浓郁,这也表明了仿诗言练习的必要性。仿写,犹如飞机的滑翔,它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翱翔的前奏和必经过程,有用有效,何乐而不为?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也是创新的时机.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归纳出“问题法”,“体验法”“画图法”“迁延法”等几种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关键词】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初中语文课堂,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这一创新教育基本教学理念,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趣的学习情境,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弘扬,学生创新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引导学生观察,丰富想象力

“创新精神”的内涵包括人格因素、智能因素。人格因素包括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感情,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的性格,经受挫折和打击的承受能力等等,智能因素包括思维的开拓性、灵活性、独创性、流畅性和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渊博的科学知识等等,上述这些是我们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目的,努力的方向。在《万紫千红的花》的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创新思路,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作者在说明昆虫对花色的选择写道:“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这一例子符合生活实际吗?从蜜蜂采集活动看,仲春时节,长江以南尽染黄色,只要是晴好天气,蜜蜂就嗡嗡地忙碌于油菜花“黄海”之中,怎能说蜜蜂“不喜欢黄色”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从而运用感性材料来检证课文,获得超越作家认识的科学结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也是阅读教学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避免给学生“设框”,重于学习需要的“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还没有初步掌握时,就给学生阅读定下框框,以至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文章,出现了教师挖井让学生往下跳的现象。其实,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解开对他们思想的束缚,让他们自读自悟。如课堂上,学生自读课文后,只由教师的一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就可以引出学生许多精妙的发现。所以,教师应袒淡化“教”,根据学情来确定教的内容,而这个“教”更准确地说,应是指只重于在学生需要时的“导”:可以导思考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拓开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把自身的感受同阅读结合;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些“导”都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由自渎过渡到自悟。

曾有学者说过:“当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批判地审视我们与真理地关系、叩问我们现实存在地景况,并审慎地规划我们行动地方向时,教育便获得了启蒙的意义,并真正有助于具有完整人性的人的生成。”《范进中举》始终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这样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一定要学习领会和感悟,从而便于学生自己受到教育,摆正读书的心态,使学生的情操和思想受到熏陶。

三、精心设置质疑问题,培养创造力

所谓问题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不断地阅读课文,不断地寻找问题,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评论: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对大家有启发,哪些问题最新颖,哪些问题最富于挑战性,哪些同学发现的问题最多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部分问题和学生共同分析,研究,解决.因为“问题法”本身注重的是通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用“问题法”教学,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四、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成功与喜悦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创造性学习中取得成功可使学生保持积极进取和自信的态度,心理上的安慰和愉快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志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争强好胜、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多创设一些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中迸发创造的火花,对其努力与结果适时加以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感以至极度兴奋。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好动是初中生特有的天性。初中生的认识依赖于动作感知,在动作中思考,因而产生联想和想象。丰富的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是科学创造的雏形,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空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巧于动手,勤于动脑,科学地引导学生想象,以达到激活创新意识启迪思维之功效。

总之,语文教学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不断改进合乎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趣和活力,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以生为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与学更重于学,应让学生自渎自悟,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棵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创新,不断地进行课堂反思,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林光新;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潘敏;让活动课真正激活语文教学[N];学知报;2011年

3、苏兰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下载试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 要】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感情真挚动人,其词藻耐人琢磨,面对着如......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一)启发式,它是教学方法中最基本的。通过巧妙启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活......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几个方法(最终版)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几个方法 崇相西初中李红霞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语文教学怎样的变化和改革,都要在原有教学体系上来完善和添加,创新,创的不是形式,创的是让学生如何......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 摘 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执教人员放开旧有的教育模式,关注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培训和情感、意境的渗透,让学生对古诗词的......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范文合集

    标题: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学科:语文 单位:西和县汉源初中 姓名:王増禹 详细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初中 联系手机:*** 邮箱:416745498@qq.com 浅谈初中语文写......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精选合集)

    新课改环境下的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归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研究的主要就是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我觉得在语文......

    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谈 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尹晓菲胡艳辉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