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02:3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一篇: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目标是通过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欣赏课互动教学形式是音乐课采取的重要教学形式,在这一模式下开展教学,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在鉴赏课堂上寻找学生与英语的共鸣。通过对小学音乐鉴赏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小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欣赏过程首先是通过聆听,从旋律和节奏中感受、理解、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是一种综合的情感体验。音乐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小学阶段的音乐鉴赏能够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音乐鉴赏课的效果如何,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音乐是音乐家运用音乐技巧组合而成的作品,是音乐家表达内心情感的媒介,而学生通过音乐鉴赏是对音乐的静态吸收过程,采取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音乐鉴赏的效率,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吸收,同时还有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音乐欣赏课强调的是学生与音乐作品的直接接触,所以,互动教学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互动鉴赏的形式中主动、积极地去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在丰富生动的活动形式中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感动。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和辅助,能够让学生的欣赏效果更加优化,收获更加有效的音乐鉴赏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

1.突出学生的音乐欣赏主体地位

学生是音乐欣赏课的主体,这一点必须在欣赏课型互动教学模式中受到极高的重视,教师应该逐渐放开对欣赏课的控制,更加突出学生在欣赏课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欣赏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课的主体,应该将自己对于音乐鉴赏课的意见和看法主动反馈给教师,主导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主动探索新的音乐领域,从音乐欣赏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在欣赏《飞跃彩虹》这首歌曲时,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律动动作体验旋律的起伏,如(旋律向上大跳时,双手从腰前上举至头顶前方眼睛看手;旋律下行时双手左右分开由上而下至腰部两侧),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上听出歌曲不同的乐句乐段,对照教科书中提供的歌词,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借助鉴赏技巧,来更好地聆听感受歌曲,激励学生从小要心存梦想,并为之而努力。

2.创设生动的音乐欣赏情境

互动型的音乐欣赏课,必须有生动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和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音乐作品为基础,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音乐欣赏情境,让学生通过与教师互动,动脑、动耳、动手、动口,深刻地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态度,掌握音乐欣赏技巧,懂得欣赏音乐的美。

例如,在欣赏黄梅戏《咏柳》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猜一个谜语,猜的是一位树姐姐的名字,看看哪位小朋友最聪明!”谜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以小朋友特别感兴趣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鉴赏的兴趣。进而结合柳树的动画,让学生自由想象,用各种动作来表演柳树飞舞的姿态,为下一环节水袖的表演打下基础。音乐鉴赏应该与音乐互动形式相结合,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联合调动,建立对音乐作品的立体感知。

3.培养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

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做到不被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音乐作品,不断用新的理念诠释音乐作品。互动型课堂的优势就在于学生有足够的发言权,能够在自由、开放的音乐鉴赏环境中开拓思路,发表对音乐个性化的见解,形成自身对音乐欣赏的独特视角。

例如,在民谣欣赏部分,教学目的是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搜集少数民族歌曲,与学生分享,通过每个学生对歌曲的不同感受,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与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丽莎.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音乐课中动起来[J].学苑教育,2015(8).[2]苏?h.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第二篇: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型的互动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课型的互动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推进,音乐相关教育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就音乐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对培养初中生的情商、审美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欣赏优质音乐可以让听众在身心愉悦的同时,更积极的面对生活。本文从音乐欣赏课的积极意义出发,探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可以应用的互动教学策略。【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音乐欣赏;互动教学音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凝聚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古往今来有无数音乐大家,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篇章,洗涤着听众的灵魂,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也正是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五项主要指标中,音乐作为“德”、“美”的构成元素,赫然在列,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关乎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问题,需要充分重视。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1)提高初中生的情商和审美能力。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中,在较重的课业负担下,对固有的说教式教学通常会明显抵触,同时,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的管理甚至家长的教导也会有逆反情绪,音乐欣赏课可以使初中生在学习压力之余感受教育的另一面,教师应选择一些带有放松压力作用的乐章,使初中生普遍存在的焦躁情绪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慢慢得到缓解和释放,对音乐的理解则有助于改变初中生的一些思想观点,情商和审美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2)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品德和审美能力,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目前大部分初中生在学习中,都存在着课业压力较重的情况,这是因为学校对文化教育过度重视,相应的,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荐素质教育,加强音乐欣赏课相关教学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怎样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进行互动教学(1)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需求。教育以人为本,基于初中生思想较为逆反的现状,在音?沸郎涂沃兄厥友?生的感受、需求是非常必要的,部分初中生为求彰显个性,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合适的举动,这也是其内心烦躁的表现之一,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心情,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普遍状况,选择一些舒缓、释放压力的音乐,或者根据学生需求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休息和放松,从而增加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互动教学才有更好的开展基础。(2)使学生成为课程主体。说教式教学的特点之一是教师往往充当着教学主体,学生往往是被动的,音乐欣赏课作为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应该改变以往的错误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更多的进行自主性学习,而后将交流和讨论的结果和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加强课程的互动性。(3)对有天赋的学生进行培育。音乐天赋和其他天赋一样,往往在年少时就可以展现出来,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应细心的进行观察,发现有天赋的学生,通过课堂进行更多的教育培养,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可以通过任命天赋较好的学生作为课代表的方式,使该生成为教师的帮手,学生往往比教师更了解学生,这十分有利于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和开展。(4)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深入讨论。从审美能力的角度上看,初中生一般是弱于教师的,在音乐欣赏课上,大部分初中生也只能做到听和赏,对于音乐的具体内涵、音乐家的成长成就等了解往往不多,为求达到对学生真正的教育和培养,教师的引导极为重要。一般来说,不同的音乐往往带有不同的内涵,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也不尽相同,音乐家们的经历很多也是有教育意义的。比如勤工俭学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双耳失聪依然坚持创作的贝多芬,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相关讨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同时也使音乐欣赏课的互动性大为增加。(5)增加互动环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者,音乐欣赏课不同于文化教育课,其开放性和自由性是一大优势,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减少单调的讲解环节,多增加一些互动讨论、引导讨论环节,通过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式增加互动性。(6)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现代科技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包括PPT课件制作、多媒体相关技术和器具的使用等,这些新的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局限,视听技术、声像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课堂的内容和主题,将学生们不能亲历的音乐相关内容,精心设计制作成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直观的音乐教学可以更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进一步通过设置一些互动提问、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更深入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升互动效果和学习效果。音乐欣赏课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完成素质教育中德、智、体、美、劳全面方面的目标,音乐欣赏课必不可少,初中音乐欣赏课对于培养初中生审美能力、道德品格有积极的作用。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增强课堂互动性可以使音乐欣赏课迈向更高的台阶,从而更有力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参考文献:[1]李金霞.谈音乐欣赏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6,09:53+69.[2]刘晓亮.浅析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设计[J].艺术教育,2016,01:81-82.[3]王雅萍.要做音乐的通灵者――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感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52-154+160.

第三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双牌县五里牌镇中心小学 魏解云

【摘 要】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动起来、玩起来、想起来,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活动 策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没意思”、“听不懂”,课堂效率低。如何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走出低谷,永葆青春活力?本文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音乐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利用人的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

二、全员参与情景表演,表现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集体参与,全员表演。

三、结合教学内容画一画,展现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能从音乐作品中听出“弦外之音”,从美术作品中看到“画外之景”,而且可能产生跨门类的跳跃联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鉴于此,把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对调动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非常有效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能说则说,能舞则舞……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这样,枯燥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学生也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第四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摘 要:音乐欣赏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低,必须讲究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动起来、玩起来、想起来,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活动 策略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教学方法陈腐,模式单调,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没意思”、“听不懂”,课堂效率低。如何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走出低谷,永葆青春活力?本文就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感受音乐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利用人的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有律动,均有节奏。”

二、全员参与情景表演,表现音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集体参与,全员表演。

三、结合教学内容画一画,展现音乐

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能从音乐作品中听出“弦外之音”,从美术作品中看到“画外之景”,而且可能产生跨门类的跳跃联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鉴于此,把音乐欣赏和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对调动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都是非常有效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想起来,能说则说,能舞则舞……充分发挥学生专长,张扬学生个性,在欣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体验音乐乐趣、领略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课的小主人。这样,枯燥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学生也一定会坚定不移地爱上音乐欣赏课。

第五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人们敲锣打鼓,喜庆丰收的欢腾场面,第二遍,可放慢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欢快,喜庆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再如,欣赏《森吉德玛》时,轮到哪种乐器吹奏,就在屏幕上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学生视野。

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

只有以学生为审美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参与”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审美活动的主导。教师应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也就是要求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审美直觉力、音乐审美知觉力和音乐审美判断力等。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

(一)“听”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

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

(二)“唱”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基础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唱主题可以有两种形式:

一是听前唱主题。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给学生再放一遍录音,很多学生能说出:曲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再加尾声构成的,每一部分音乐基本上是每一段主题音乐的重复和稍加变化的重复,整首曲子的情绪都是欢快的,表现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是在听后唱主题。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如欣赏《赞歌要比星星多》,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讲解这首合唱的内容、风格、根据哪个民族的曲子进行改编以及这首歌的衬词部分。学生欣赏完后,对这首合唱的衬词“呀儿呀儿哟”已经很熟,此时再安排学生唱这首歌的主题便是点睛之笔。

(三)“想”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目的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首先应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在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第二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如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音乐进入平静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果有的想象为平静的江水、朦胧的月夜、幽静的田园、仙女的舞姿,也有的想象为秀丽的山川、深切的怀恋等等。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告诉学生所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作品的内容,待学生第二遍欣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目和提示对优美流畅的旋律进行更深的感受和体验,然后开展更深、更细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更趋完美;通过学生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等,而且能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完美的音乐形象,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还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

(四)“说”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深入

“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根据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6]因此,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听前教师对时代背景及曲作者已经作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唱几遍主题音乐。第一遍愉悦式聆听后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何感受,同学们都觉得情绪是热烈欢快的。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进行分析对比,说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老师进行点评,部分强烈的鼓点般的节奏,流畅而又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人们喜庆翻身解放的热烈场面和欢快的心情。第一部分,具有浓郁的陕北风味,跳跃、活泼、轻盈的节奏,描绘了翻身人们幸福甜美的心情。第二部分,采用山东吕剧音调,活泼、欢快、喜悦之情盎然成趣,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第三部分,借鉴了河北吹歌的发展手法,把音乐推向高潮,形成了更强烈的欢乐气氛,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尾声变化再现了引子的旋律,前后呼应。第三遍评价式聆听之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曲式为引子+A+B+C+尾声,整首乐曲情绪欢快热烈,带有很浓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尽情地抒发了翻身农民幸福、欢欣的思想感情已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说的参与,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听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

从字面的含义理解,情境必定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情是情绪、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就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从另一个角度也不难理解,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同是情境的创设者和被情景感染、陶醉、启迪与激励的情感主体,师生共同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涵的情感世界。[4]

(一)创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如:当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首先出示狮子这一标题,当学生一见“狮子”这二字时,脑海里立刻会出现在动物园里或电影、电视银幕上见过的那种威武的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听后让他们跟随着音乐的变化扮演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从感官的欣赏到感情的欣赏。当他们对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导他们掌握欣赏规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就如上面这段曲子“引子--结束,主旋律6333┃﹟4·323┃176712┃7---┃”

一出现,就仿佛见到狮子按节拍走出来,再从那大提琴,低音提琴浑厚的音色中,就象狮子既庞大又威武,从低音区的半音阶快速弹奏中,就听到狮子在吼叫。根据《动物狂欢节》中“狂欢”两字来想象狮子当时的动态和心情。那么,6333旋律一响,学生就仿佛看到狮子按强拍跳起舞来了;吼叫声就可转而想象成为狮子在唱歌,XXXX(十六分音符)这种节奏,就好似狮子在高兴的抖动头上的长毛。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在接触作品后,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分析作品,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学会自主欣赏,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一些简单的作品。[l]

(二)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学会竞争、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

1、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

在音乐欣赏课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

2、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促进个性社会化

在欣赏课中,可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从而体会合作的成功。

(三)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看图式标题的音乐欣赏《百鸟朝凤》、《野蜂飞舞》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如:欣赏完:《赛马》、《森吉德玛》等曲子后,由于有鲜明的对比段,可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不同情绪的乐段创造性伴奏谱。又如:欣赏完《快乐的罗嗦》、《采茶扑蝶》等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曲子时,可运用身体语言,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等等。

下载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欣赏课型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的运用

    浅析音乐欣赏课中教学策略的运用 正阳北舍中心小学 杨然 内容摘要: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个性的发挥起到了......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小编整理)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郝 梅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

    音乐欣赏课在中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欣赏课在中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作为一门艺术性学科,音乐欣赏课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内涵与自身修......

    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模式探析摘要:音乐欣赏课是初中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音乐欣赏课互动教学模式的应......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 摘要:新课标把感受与欣赏放入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的第一领域,足见感受与欣赏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宁安市实验小学音乐组 宁忠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法---听唱融合教学法的研究. 刘辉 2014.7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一线教师反映音乐欣赏课很难上,课时不够,学生又没兴趣。实际上教学本身存在着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