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共5篇]

时间:2019-05-13 02: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羊尾镇郭家中心小学 毛岸辉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复习课的任务和作用: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其作用是:

1、查漏补缺、夯实双基。

2、促使知识的系统化,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知新,对旧知拓展延伸。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

二、复习课的类型:

复习课的课型主要有:专题复习课、单元习题课、期末总复习课、概念强化复习课、方法归纳习题课、知识结构整理习题等。

三、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2、自主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

四、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复习,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师应该首先要依纲扣本,以“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有的放矢。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最后要关注本质。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应对教材有个总体思想,不能见“好”的题目随意拿来就做,“优”的题目拉来就练,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进行独立的、分散的复习,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和展开,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小学数学可以从知识结构来划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类知识在复习时都要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综合应用。

1、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2、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必须做到:

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

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

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 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即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3、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如在学生复习快乏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也尝到了创造思维带来的乐趣。

五、复习课的教学艺术:

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富于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可以是情境图,表格式、统计图等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 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一种课,也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能否上好复习课,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2、讲解为主,学生被动。

3、知识梳理耗时过多,讲多练少。

4、以学生记忆为主,深化拓展不足。

5、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等等。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教师疲惫不堪,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在复习过程中,要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要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中下生都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学生才是查漏补缺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查、自纠、自补。查和补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应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其次,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之间无论是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因此学困生能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知识梳理、问题研究等成了复习课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调动数学学困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补差工作放在课堂教学之前,变“亡羊补牢”为“防患于未然”。既课前将一部分学困生找来,找一些有关下堂复习课的话题,同他们聊聊、议议,乘机给他们补补差。这样课堂上他们就能和一般的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复习、探究,获得成功的机会将大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将得以体现。

同时在练习设计上既要确保达成基本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比如设计一些对比练习、题组练习、补充条件或补充问题等半开放题练习;同时还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在同一练习中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编了这样一道题,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1/5,第二周修了1/4,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困生练习容易的,让优生练习难的题,这样既不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也能使中优生得到更好的发挥。当然,分层练习的设计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而言,则是一个自我选择问题。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选择自己所能及又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4、复习课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所谓的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而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实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中,多数数学方法和思想往往是一致的,如假设方法和假设思想,转化方法和转化思想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可以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分类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隐含在知识中,体现在揭示、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它不可以像知识那样编为某一章、某一节,但却渗透于全部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所以,在复习中,教师要能总体把握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成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的训练上。教师让学生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把非零的自然数进行分类。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分析反思中总结,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第二篇: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特别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复习课的作用:

1、查漏补缺、夯实双基。

2、促使知识的系统化,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知新,对旧知拓展延伸。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的类型:

复习课的课型主要有:专题复习课、单元习题课、期末总复习课、概念强化复习课、方法归纳习题课、知识结构整理习题等。

三、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2、自主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

四、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首先落实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针对性原则、自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其次,小学数学可以从知识结构来划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类知识在复习时都要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综合应用。

五、复习课的教学艺术:

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但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2、讲解为主,学生被动。

3、知识梳理耗时过多,讲多练少。

4、以学生记忆为主,深化拓展不足。

5、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等等。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教师疲惫不堪,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4、复习课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小学数学中,可以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分类思想等。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需要我们在实际中摸索,根据本班实际,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分析反思中总结,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第三篇:关于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关于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名:

艳 联系方式:***

间:2012年5月2日

学 校:乌市第106小学

关于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几点教学策略

〔摘要〕整理与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传统的整理与复习课教学长期处于“知识回炉”、“冷饭热炒”的状态,不断的在重复与再现,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花了很大的力气确没有达到效果,事倍功半。那么,怎样将整理与复习与重复与再现不画上等号,如何让整理与复习课充满生气、切实提高学生能力成了广大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关键词〕

梳理

自主

发展

整理与复习课就是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一种课型。整理与复习课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整理,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数学知识理解,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过程。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任务,第一,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行,竖成线”,从而构建知识体系;第二,要针对复习的重点、难点安排相应的练习,并对学生学习缺陷进行弥补;第

三,要延伸、拓展知识,以求温故而知新;第四,要着眼发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人就对小学整理与复习课教学心得做如下几点阐述:

一、注重情境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

其实,无论是什么课,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调整好学生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怎样调整好学生的心理状态呢?复习内容和形式不宜原样重复照搬,我们应从另外一个角度以新的形式在新的构建体系中再现出来,并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引生入境,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的教学情景问题,这对具有“喜新厌旧”特性的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奇效。如果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进行复习,学生就会倍感枯燥乏味、产生自满和厌学心理。引人入胜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置身于喜闻乐见的动态情境中,学生更能全身心地融入到复习教学中去。因此,整理与复习课教学也应从关注学生的认知领域转变到生命领域,将学习目标由知识层次提升到生命层次,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复习在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动态的、生命的流动和交触的氛围中进行。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

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此,整理与复习课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及具有鲜明时代背景的情境。如:复习几何知识中的体积的计算时,创设了小金鱼搬家情境。为小金鱼准备了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玻璃缸,然后往金鱼缸内倒水,分别让学生归纳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接着通过对比归纳,概括为V=sh。又如:平面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一课导入时,用《闽东日报》上有关土地拍卖的广告,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参加土地拍卖事先要了解什么。然后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组合成大图形,进行复习整理。

2、创设游戏、竞赛情境,改换问题情境。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如在对“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通过一节“比一比谁的一天是时间安排最科学”活动课来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整理。通过把抽象的知识与富有创意的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活了学生思维,推进了认知结构的主动构建。

比如,在进行“数的整除”的复习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老师的电话号码是8位数,每一个数字的密码依次是:(1)最小的质数(2)2和3的最小公倍数;(3)最大的一位数;(4)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5)最小的合数加1;(6)10以内的最大质数;(7)

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8)能被2整除的最大一位数。你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吗?学生兴趣盎然,积极破译老师的电话号码。(26935768)。然后我又要求学生将家里的电话号码的密码写在纸上,让同学猜一猜。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相关的知识也一一激活,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联系,使之串联成线,连结成块,形成知识结构。

二、注重知识梳理,培养学生建构能力

知识的梳理在整理和复习中是核心与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主观的根据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果来构造“知识链”、“知识网”,并强加给学生,这样是不可行的,也与复习课的目标:“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整理和复习课中要让学生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就需要他们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才能获得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真正解放学生的双手、大脑和口,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感悟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从整体上系统的领悟和把握知识,逐渐丰富、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

例如,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时,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把一根两米长的木条锯成同样长的4段,每段是这根木条的()/(),每段长()÷()=()米=()/()米)让学生

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以联想这个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知识,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书写整理图标,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网络图;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和创造讲本单元的这只是进行了整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这里,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地讲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

当然,整理时要有针对性。应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处、上课的失误处、作业的问题处、思维的疑难处进行整理复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特别是对学生复习中的疑难点要进一步分析,抓其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温故知新的目的。

三、注重练习设计,关注个体差异

练习是复习课的重点,因此练习习题设计是复习整理课的灵魂,教师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一是练习有坡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习题应突出知识的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因此,习题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

1、加强知识整合,做到知识螺旋上升。

练习设计可以跨不同学段,在不同的学段中分层递进。通过几个学段复习主要让学生初步体验知识的连贯,知识的整体性,最后运用比例尺在具体的运用中,使知识螺旋上升。

2、选择习题弹性设计,做到培优补差。

在内容选取上应考虑学生差异性,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整理复习分数应用题时,就可以出示如下作业纸题目:小明集邮20枚。小华集邮30枚,?请你提出有关分数问题并解答,要求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并解答。如此简单的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跳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得到练习,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3、针对知识重点,讲究习题实效性。

例如在复习数的整除的复习课时,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出示12÷3=4这一简单算式;多让学生互相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谁能被谁整除,谁能整除谁„„„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

4、重视复习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统计教学中,老师请学生去统计本年级几个班的同学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的情况,并自己绘制统计图

表,提出建议。这样,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不仅巩固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真可谓“一举三得”。

四、做到及时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是对一堂复习课效果的检查与反馈,是对教学目标落实情况的验收。及时有效评价能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可采取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总之,好的整理复习课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结构合理,对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形成数学技能,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复习课容量大,因而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胸中有丘壑,善于抓住知识系统联系,使佛珠粒粒,一线成串。善于根据不同知识侧重点精心设计练习,更要重视教学媒体的应用才能使本模式在实施中取得好的效果。总之,数学复习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习惯和态度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再简单地讲整理和复习与重复与再现画上等号了,应将学生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提炼,使新旧知识完美地融为一体,给学生的发展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第四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

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第五篇: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三

——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d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

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三)教学实录

《表内乘法整理和复习》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复习乘法口诀表,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感受我国渊远的数学文化,激发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空白的乘法口诀表、小笑脸、口算卡片、口算转盘等。

学前准备:学生将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在空白的表格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咱们又见面了!老师啊,首先考考你们的眼力。你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1:22岁。

师笑了:小了,不过老师很开心,真想回到22岁。

生2:30岁。

师:差不多了。

生3:不好猜!老师你给点提示吧。

师:那好,你今年几岁了?

生3:7岁了。

师:哦!这位同学7岁了,老师的年龄是他的4倍,你能算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3:你28岁了!

师:太准确了!你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生高兴地说:我7岁了,7的4倍就是4个7,7×4=28运用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

师:对,计算7×4运用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能既快又准确地算出得数。我们已经学过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表内乘法。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回忆、背诵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9的乘法口诀,你会背吗?我们一起背一遍,怎么样?

生:好。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师:大家真能干,一口气把1~9的乘法口诀全背下来了,而且非常熟练,瞧,小脸都涨红了,稍稍喘口气。

2.展示整理填写好的乘法口诀表

师:课前我们已经将1~9的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到表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展示整理的表格:我是横着整理的。

师:横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生3:我发现横着看,三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三,四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四……

生4:我是竖着整理的。

师:竖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5:我发现第一竖行就用一开头,第二竖行就用二开头……

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大家不仅整理得认真,而且能够仔细观察,寻找出口诀表中的特点:我们横着看,几的乘法口句就有几句;竖着看,第几列就用几开头。

……

(2)哪两句口诀的积相同?

师:大家看,数字12,哪句口诀的乘积是12?

生: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师板书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师:两句乘法口诀的积相同,想一想,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请小组同学讨论,组长写在记录卡上。

学生汇报,投影展示。

一四得四

一六得六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三三得九

三六十八

三八二十四

六六三十六

二九十八

四六二十四

四九三十六

(3)看口诀写算式

师:口诀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分别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生:三四十二可以计算4×3=12,3×4=12 生:二六十二可以计算6×2=12、2×6=12 教师板书出算式并总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师:看数字25,哪两个数的乘积是25?

生:5×5=25,口诀是:五五二十五,师:咦,这句口诀还可以写出其他的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两个因数相同都是5。

师:像“五五二十五”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的口诀,还有哪几句?请在你的口诀表中用铅笔圈一圈。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乘法口诀表中一共有几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一共45句。1+2+3+4+5+6+7+8+9=45 生2:我算得更快,1+9 2+8 3+7 4+6是四个十,40再加5,一共45句。

师:这种算法不错,既简便又快,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大家可要向他学习!2.数学故事 “你知道吗?”课件:小九九知识

3.(1)师:你认为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或者容易混呢?请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下来,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下来。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举例,其他学生想办法解决。

生1:七九六十三很难记,7×9不知道七九多少怎么办?。

生2:我来帮助他,你可以从一九得九开始横着背九的乘法口诀,一直背到七九,就知道七九六十三了。

生3:那样太麻烦了,我有好办法。如果你知道六九五十四,再加一个九,54+9=63,就算出7×9=63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好的办法!

师:大家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又发现了乘法口诀的这么多奥秘!但是我们仅仅了解、背诵乘法口诀还不够,关键还要学会应用。看下面的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摘星星。

六()四十八

()八五十六 四()三十六

九()八十一

()九七十二

()七四十二 2.运用口诀,口算练习(卡片出示)

(1)一人说得数,大家判断说口诀(2)同桌运用圆形口算转盘,做口算。

3.卡片上的数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比谁快)

27 18 9 24 42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 = 9

× =12 × =20

=()

=()=()

2.()里最大能填几?

()× 6<40 8×()<50 39 >()×7()×5<45 9×()<68 49 >()×8 3.租车。

课件出示两种车:

准乘8人 准乘4人

有32人去春游,所有人正好坐下,没有空位,你有几种租车方案?(1)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方案,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生一:4辆大车

生二:8辆小车

生三:1辆大车和6辆小车

生四:2辆大车和4辆小车

生五:3辆大车和2辆小车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1.看算式写得数

7×2=

6×4=

8×5=

9×8=

4×4=

5×7=

2.看图写算式。

一共有多少个

×

= 或

×

3×7= 6×9=

3×6=

9×4= ? 口诀 :

(2)

每支钢笔8元钱,6支钢笔一共多少钱?

算式:(元 我吃的萝卜是你的2倍。

我一天吃了5个萝卜。

(3)小白兔一天吃了几个萝卜?(个)的价钱是的3倍。

3.逛超市。

7元 9元 ?元

(1)

一辆

多少钱?

(2)

小华的钱正好买4个,你知道小华有多少钱吗?(3)

小华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枝

?你是怎样算的?

(4)

你还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评价完善

1.听课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师:我们来听课的同学每一个小组有4人,那么6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4×6=24(人)四六二十四

2.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生1: 我对乘法口诀更熟悉了!

生2:我又知道了乘法口诀的很多秘密!

生3:这节课过得真快!

……

3.教师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加深了对乘法口诀的认识,而且敢于质疑,大胆发言,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解决了好多问题。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笑脸,想送给同学们,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如果每人一个,这些笑脸够不够?为什么?

出示笑脸图:

生:3×9 三九二十七,我们一共24个人,每人一个,够了。师:这些笑脸就奖给大家,我们今后对乘法口诀还需要加强记忆,并学会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例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周长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熟练计算。

2.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检测题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生答)

师:老师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从家到学校上班有两条路可以走,路线图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老师家

学校

猜猜老师走哪条路近?走哪条路远?说说你的理由。

生1:走弯线近!生2:不对!一样近,因为红色的这条路线,虽然拐弯多一些,但如果把向右的这3条横线移动,就能合成一条线,同样,竖着的3条也能合成一条竖线,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两条路一样近……。

师:你用学过的长方形的知识,出色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没白学数学。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测算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自主交流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自己整理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在小组内按下面要求进行充分交流吧。

(课件投示要求:①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②讲解清楚,语言简洁。③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学生组内自主交流,师巡视

(2)展示整理成果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生展示讲解,师作适当评价)生1:我是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就是把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把有关正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的。我先整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它是指围成长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以前学过的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整理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也有4条边,并且4条边都相等,也有4个直角,它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2:我是用表格比对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先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含义:围成它们各自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它们的一些特点: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也有4条边,它们都有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最后整理了它们各自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

师:同学们的归纳整理能力真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整理的很具体、比较全面。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师:通过整理、交流,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哪些全面的认识?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答,师有条理地板书: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4条边都相等;(长+宽)×2,边长×4)

(2)引导小结:

师:它们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有:都有4条边、4个直角;周长的含义都是指它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板书:相同)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地方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板书:不同)

(3)师:你觉着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些知识你感到有困难?

生1: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要算出它的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总和。

生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用边长乘4,因为它的四条边的长度都一样。

生3:如果给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一条长的长度,怎样求出它的宽呢?……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师: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得非常棒,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

(①②小题不列式,直接口算)①

形栏。长

16米

300dm

28cm 宽

9米

200dm

12cm 护栏的长度

②帮妈妈给正方形的菜地围篱笆

护的池

边长

5m 900cm 43dm 篱笆的长度

要用这些铁丝制作一个正方形的铁框,它的边最大是多少分米?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师:同学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可真行!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师:老师这儿有一块长是50厘米,宽是30厘米的长方形棉布(师边说边用课件展示棉布及相关数据)

(2)师:算一算这块棉布的周长是多少?

指生板演计算过程

生板:(50+30)×2=160(厘米)

(3)师:老师想在这块布上裁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布,作手帕,但不能浪费布料,应该怎么裁?

师:自己用老师给你准备的白纸代替这块布料,动手试试吧。(师巡视,指名展示裁法)。(4)师:裁下的这块正方形的布料,我们要在它四周镶上丝带,需要买多少丝带才够呢?

生:买多少丝带,也就是算裁下的这个正方形布料的周长是多少,列式是这样的:30×4=120cm(师随板)

(5)师:估一估,剩下的这块布料所用丝带与上一块比较,哪块用的丝带长呢?(课件展示这两块布料的边)

生:剩下的这块用的少,因为剩下的这块布,宽没有变还是30厘米,只是长变成了50-30=20厘米……

师:说的真棒,同学们算一算来验证一下吧。

(指名回答,随板:50—30=20cm(20+30)×2=100cm)

(6)师:这块棉布裁开前布的周长是多少?裁开后这两块布的周长总和又是多少?

(7)师:通过比对,你有了什么发现?(生发现后师追问:为什么裁开后布的周长总和会变大?)

生:裁开后,它们的周长会变大。因为如果沿着宽边裁开的话,它们会增加两条宽边,也就是增加了两条宽边的长度,所以它们的周长会变大。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一起来检测自己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

生:好

师: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题卡,开始吧。(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2.评价完善

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附检测题:

(1)两个小朋友在草坪边玩耍,用步测得草坪的长是54米,宽是29米,假如他们围着草坪走一周,一个小朋友走多少米?走二周呢?

(2)同学们庆元旦,装饰教室,在彩纸上剪出一些小正方形纸片做窗花,每个剪出的小正方形纸片周长都是10厘米,剪出的这些小正方形纸片的边有多长?

(3)明明有一张长38厘米,宽比长短12厘米的照片,请你用木条帮他做一个相框,你至少需要买多少厘米的木条?

(4)如图:一个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的长方形纸,沿中间这条线剪开分成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总和会增加()厘米。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与艺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要讲......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展开,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通过这......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目前小学数学的复习课大多上成练习课,因重复练习,而缺......

    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我们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许多教师都能在新授课中抓住教学的契机,采......

    复习课教学策略(定稿)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及解读 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超 一、复习课概述 1.关于复习课的理解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代汉......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一、 重视情境设计,注重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与复习。 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共五则)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策略 西丰县东方红小学 许建秀 112400 ***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注重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本人水平有限,现就我个人在平时工作中用到的教学策略简单说说。 我本学期任教的学科是五年级数学,其中有一个单元是关于圆的知识,在教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