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习课教学策略(定稿)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及解读
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超
一、复习课概述 1.关于复习课的理解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复习”一词的:“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复习重在一个“理” 字,即使所学的知识“纵成线”,“横成片”,达到融会贯通。
可见“复习”有巩固知识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的作用,也有通过再学习而获得新的知识或理念的意思。
综上所述,复习课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数学课型。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
2.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功能
(1)查漏补缺。复习课的教学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
(2)促迸知识的系统化。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规律把已学的知识迸行分类、梳理、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
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的种类
一般分为小节复习、单元复习、几个单元复习、其中复习、期末复习和学段总复习等几种。
4.复习课教学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练习内容。
(3)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4)发展性原则。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处延伸拓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5)基础性原则。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
5.复习课误区种种
(1)单纯地列举知识点。复习是一个回顾总结的过程,它必须再现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了知识点的再现与强化,而忽视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影响了能力的培养。
(2)上成了练习课。“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我们在教学中总是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事倍功半。时间久了,学生对复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3)给学生空间不多。上“复习”课时,老师往往表现得主观意识很强,过度发挥了主导作用,很少照顾到学生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 2
材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4)知识迁移不够。教师往往重知识系统本身,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实际上丧失了复习课“温故知新”的功能。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认为,复习要在美好的情境中,和谐的氛围里,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更易激发,创新的品质才能得到锻炼,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复习课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会贯通更熟练,综合能力大发展的目的。
二、复习课教学策略——“三五四”复习课教学策略 三维:双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贯:1.探究体验贯穿始终2.情感教育贯穿始终3.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4.习惯养成贯穿始终5.训练评价贯穿始终。
四环: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重点复习,强化提高—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主要目的: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本环节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
关于数学教学情景,一个有效的数学教学情景应该由两部分生动地结合在一起生成:一是数学因素,一是非数学的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前者使得我们的教学不脱离数学味,后者则可以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个鲜活的数学情景对于改变数学形象,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 3
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第二步: 导入复习
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主要目的: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关于认知结构: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数学认知结构,就是人头脑里所形成的数学知识结构.它是主体在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意志的参与下,使数学知识通过其认知过程组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具有个性色彩的整体结构。
简单地讲,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获得的数学知识结构,只不过是一种经过学生主观改造后的数学知识结构,它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内容包括数学知识和这些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与特征。
本环节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一般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
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
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第二步: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 5
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第三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主要目的: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此环节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第二步: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 6 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主要目的: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此环节分为两步进行: 第一步: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第二步: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三、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
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 7
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第二篇: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第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
第二、把握好教学关系,体现复习的在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②、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是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③、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因此,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第三,系统地整理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并在整理中,要使学生的概括得到培养、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
第四、分层递进,小组合作,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采取分层递进,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英语复习课教学策略初探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我们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许多教师都能在新授课中抓住教学的契机,采取各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手段,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然而,当谈及复习课,许多教师都会不由自主地与繁杂的知识点以及浩如烟海的题海挂上钩。其实,复习课并不等同于这些,我们要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让我们的小学英语复习课也能如沐春风,化繁为简,从题海转题型,变运输为运用。
二、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小学英语在复习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学生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从单词入手,紧紧围绕本单元所涉及的重点句型,尤其是四会的句子,最后到语篇中加以运用。在我们的《英语课程标准》当中,也涉及了英语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互相融合,构成一个目标整体。对待新课的教学如此,对待复习课也是如此。教师在制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围绕知识技能目标展开,同时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方法,进行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例如在设计PEP Book 7 Unit 1复习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制定:
1.通过交谈有关话题复习已经学过的介词短语以及动词:by plane,by ship,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by subway,stop,wait,traffic lights,traffic rules。
2.掌握四会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Sometimes I go by bike.—How can I get to Zhongshan Park? —You can goby the No.15 bus.3.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问答,并且凭借何种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能够简单描述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并陈述理由。4.能够辨认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并且了解不同国家交通规则的异同。
当然,在实际的复习课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必须要有侧重点。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则一笔带过,对那些重点和难点,要着重突出,以期在复习课中得到巩固和加强。再以PEP Book 7 Unit 1复习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采用Daily talk的形式来复习已经学过的介词短语以及相关句型,不再需要浓墨重彩。接着,教师就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运用这些词组和句型,进行基本的交流。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去各处旅游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切合实际的理想的交通工具。如果去外国旅游可以进行交通规则的复习,还可以设计根据活动目的,去本座城市的其他地点坐公交车购物的情境,在购物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路线知识。
三、整理知识,适当练习
许多教师认为,在小学阶段不要过早地给学生灌输英语语言的语法知识点,这样会降低他们学习语言的热情。其实不然,如果一味地给学生传授单词、句型,学生就只会混沌地学习英语,反而会让学生一知半解。因为在英语中,许多的句型和运用都是建立在英语语法的基础之上的。当然,给学生讲授语法知识点也并不是全盘托出,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授一些符合他们需求的知识点。新授课要进行单词和句型等的教学,所以,讲授语法知识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复习课的身上。
如PEP Book 6 Unit 5和Unit 6的复习课,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对现在进行时的归纳和总结。教师首先要跟学生讲清楚什么是现在进行时,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现在进行时,要让学生明白现在进行时的意义。其次,要归纳总结出现在进行时的最基本的用法,那就是“be动词+动词-ing”,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并不需要把现在进行时的所有用法教授给他们,可以择其重点。在这里,教师需要对这两个单元里出现的动词-ing的用法进行归类。1.直接加-ing:
fly→flying
walk→walking drink→drinking
jump→jumping sleep→sleeping
climb→climbing fight→fighting
pick→picking catch→catching
watch→watching count→counting
collect→collecting 2.去掉词尾的字母e,再加-ing:
take→taking
have→having write→writing 3.双写尾字母后,加-ing:
run→running
swim→swimming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的动词以及动词-ing作适当补充。最后,教师应对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进行比较和总结。学生以前接触的都是一般现在时,对他们而言,现在进行时是新事物,只有了解了它们之间的不同,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去使用这两种时态,才不会将它们相互混淆。
有时候在复习课上,还是有必要做一些适当的练习,以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再以刚才的动词-ing的变化方法为例,学生在了解了这些用法之后,教师最好能让学生熟记这些用法,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比如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去记忆这些动词-ing的用法,还可以放到语篇训练当中,通过阅读记忆单词,并在记忆单词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揣摩语篇的意思。
四、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因为复习课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内容上乏味可陈,没有新鲜感,因此,教师要创设出各种情境,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激活课堂。
(一)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爱说、爱唱、爱演、爱玩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说说演演、绕口令等活动,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学生在哈哈大笑中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有时学生还能跟着美妙悦耳的音乐边唱边做,真正做到了“全身动”。这样做既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疲劳感,又能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投入到新的教学活动中,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运用游戏和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习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梳理归类,便于学生记忆和融会贯通,提高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和进取意识的年龄特点,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游戏能使孩子们主动参与,延长他们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比如在复习单词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以下几 种游戏。
活动一 Last letter即第一个单词的末字母是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这个活动可以使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游戏规则:学生A任意说出一个单词如girl,学生B可以接lemon,学生C可以接任何一个以n开始的单词,但是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单词。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在进行活动,要么想下一个单词可以接什么,要么考虑别人说的是否重复,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活动二 Word association即教师给出一个单词,让学生说出与这个单词有关的内容,如教师给出fruit,学生会说出apple,orange,banana,pear,peach等许多与水果相关的单词。
活动三 把所学的单词分类,如让学生找出所学过的能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动词。例如cry(哭),run(跑),jump(跳),dance(跳舞),sing(唱歌)等词,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做出这个单词对应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很清楚地记住这个单词,并且印象会非常深刻。
活动四 教师给出一个单词,让学生画出相关的简笔画,让全班的学生猜这个单词是什么,如河流、山川、拖鞋、袜子、苹果、小鸟等等。这个活动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但是课堂气氛非常好。
活动五 教师从每一个小组中选一位学生到黑板前,教师说出一个字母,让学生写出以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写出的单词越多越好,组里的其他同学可接替他写出更多的单词,写出单词最多的组获胜。
(三)团结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我们现在的课堂多以大班为主,学生的学习程度也良莠不齐。针对这一情况,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亲力亲为,则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这时候,可以采用小组团结合作的方法,让一部分好的学生去带领那些中等的和一部分的差生。而且让几个年龄相仿的学生小组围坐,感觉平等、亲切,心理上更为宽松、自由,这样便于学生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能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激励感,对减轻中下游学生的心理负担尤其重要。转入复习阶段,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又不尽相同,教师有时难以控制复习进度,小组学习乃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
例如在复习Let's read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以一组幽默的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可以要求学生在弄懂图与句子的意思的前提下,把几幅图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求用上图中的句子,而且在故事中能用英语表达的尽量用英语表达。可以让四个或者六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的讨论,然后让小组成员逐个讲述故事的内容,接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指点,并组成一篇通顺的故事,最后让学生再次复述故事的内容。
教师让每组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他们不知不觉把个人间的竞争变成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互相启发和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束语
正如“课程改革永远没有终点”,复习课的探究也是一个常研常新的话题。让我们秉着对复习课不断实践和努力完善的理念,切实提高复习课的地位和效率。我们相信,只要教师重视复习,大胆尝试,勇于挑战,那么,我们的复习课一定会像新授课那样大放异
第四篇: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展开,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下面我就自己所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如:复习面涉及哪些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与其前面知识和后继知识有哪些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步步到位,使学生在复习中不至于盲目无从.教师不单要做到复习时心中有数,还应该把心中所想写成书面文字,即备出教案,拟好复习计划.所拟计划中应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课时数、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详细的复习资料等.这样,使复习变得具体、有序、易于操作.二、把握好教学关系,体现复习的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2.讲与练的关系
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是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3.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因此,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交流中得到提高.三、系统地整理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并在整理中,要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培养,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四、分层递进,小组合作,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采取分层递进,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①学习要求上的分层.让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要求学会做一些基础题目.让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综合练习.让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② 练习设计上的分层.“一律看齐”的练习抹杀了差异性,而且见效不大.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上有不同的分层.为中差生补充一些基本题,为尖子生补充综合性强的题目.另外,设计一些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效果也不错.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条件或问题,它的深度、广度也不同.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强信心,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③ 信息反馈上的分层.信息反馈一定要中肯.对于中差层次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即使有错,也要少批语,应和颜悦色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给予辅导、指正,帮助他们树立起复习的信心.对于尖子生,尽量做到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绝不要使他们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应提出更高的要求.④小组合作.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学习小组,把复习任务、复习要求交到小组的手里,可以进行组内、组际之间的竞赛.另外,可以发挥尖子生的长处,为中差生辅导而促进双方发展.教师也可以自由地进行个别辅导或比较深入的辅导.五、精心设计练习,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
设计的练习难度要适中.太难,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做而生烦;太浅,容易产生松懈怠慢心理,也不利于个性品质的培养.设计的练习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要突出一个“精”字.当然,设计的练习应具有多种功能,有一定的概括性,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变式、对比练习,区分异同点突出本质属性;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练习,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从心理上说,“智力水平必须在智力活动中提高”,设计一些综合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发散练习,培养求异思维.当然,练习的设计除了上述的练习形式外还可以设计基本练习、趣味练习、智力游戏、竞赛题、开放题、实践作业等.但不管怎样设计,都要紧扣复习内容,要充分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为提高复习效率服务.
第五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
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