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沂市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三
——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
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
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
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
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
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
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
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d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
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三)教学实录
《表内乘法整理和复习》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复习乘法口诀表,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提高表内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根据乘法的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感受我国渊远的数学文化,激发自己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乘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空白的乘法口诀表、小笑脸、口算卡片、口算转盘等。
学前准备:学生将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在空白的表格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咱们又见面了!老师啊,首先考考你们的眼力。你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1:22岁。
师笑了:小了,不过老师很开心,真想回到22岁。
生2:30岁。
师:差不多了。
生3:不好猜!老师你给点提示吧。
师:那好,你今年几岁了?
生3:7岁了。
师:哦!这位同学7岁了,老师的年龄是他的4倍,你能算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3:你28岁了!
师:太准确了!你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生高兴地说:我7岁了,7的4倍就是4个7,7×4=28运用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
师:对,计算7×4运用乘法口诀四七二十八,能既快又准确地算出得数。我们已经学过1~9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表内乘法。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回忆、背诵乘法口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1~9的乘法口诀,你会背吗?我们一起背一遍,怎么样?
生:好。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师:大家真能干,一口气把1~9的乘法口诀全背下来了,而且非常熟练,瞧,小脸都涨红了,稍稍喘口气。
2.展示整理填写好的乘法口诀表
师:课前我们已经将1~9的乘法口诀整理记录到表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录的?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1展示整理的表格:我是横着整理的。
师:横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生3:我发现横着看,三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三,四的乘法口诀一句比一句多四……
生4:我是竖着整理的。
师:竖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5:我发现第一竖行就用一开头,第二竖行就用二开头……
师课件展示并总结:大家不仅整理得认真,而且能够仔细观察,寻找出口诀表中的特点:我们横着看,几的乘法口句就有几句;竖着看,第几列就用几开头。
……
(2)哪两句口诀的积相同?
师:大家看,数字12,哪句口诀的乘积是12?
生: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师板书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师:两句乘法口诀的积相同,想一想,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请小组同学讨论,组长写在记录卡上。
学生汇报,投影展示。
一四得四
一六得六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三三得九
三六十八
三八二十四
六六三十六
二九十八
四六二十四
四九三十六
(3)看口诀写算式
师:口诀三四十二、二六十二分别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生:三四十二可以计算4×3=12,3×4=12 生:二六十二可以计算6×2=12、2×6=12 教师板书出算式并总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师:看数字25,哪两个数的乘积是25?
生:5×5=25,口诀是:五五二十五,师:咦,这句口诀还可以写出其他的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两个因数相同都是5。
师:像“五五二十五”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的口诀,还有哪几句?请在你的口诀表中用铅笔圈一圈。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口诀。(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乘法口诀表中一共有几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一共45句。1+2+3+4+5+6+7+8+9=45 生2:我算得更快,1+9 2+8 3+7 4+6是四个十,40再加5,一共45句。
师:这种算法不错,既简便又快,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大家可要向他学习!2.数学故事 “你知道吗?”课件:小九九知识
3.(1)师:你认为哪几句口诀比较难记,或者容易混呢?请小组内交流。小组长记录下来,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下来。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举例,其他学生想办法解决。
生1:七九六十三很难记,7×9不知道七九多少怎么办?。
生2:我来帮助他,你可以从一九得九开始横着背九的乘法口诀,一直背到七九,就知道七九六十三了。
生3:那样太麻烦了,我有好办法。如果你知道六九五十四,再加一个九,54+9=63,就算出7×9=63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有这么好的办法!
师:大家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又发现了乘法口诀的这么多奥秘!但是我们仅仅了解、背诵乘法口诀还不够,关键还要学会应用。看下面的题。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摘星星。
六()四十八
()八五十六 四()三十六
九()八十一
()九七十二
()七四十二 2.运用口诀,口算练习(卡片出示)
(1)一人说得数,大家判断说口诀(2)同桌运用圆形口算转盘,做口算。
3.卡片上的数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比谁快)
27 18 9 24 42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 = 9
× =12 × =20
=()
=()=()
2.()里最大能填几?
()× 6<40 8×()<50 39 >()×7()×5<45 9×()<68 49 >()×8 3.租车。
课件出示两种车:
准乘8人 准乘4人
有32人去春游,所有人正好坐下,没有空位,你有几种租车方案?(1)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方案,组内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生一:4辆大车
生二:8辆小车
生三:1辆大车和6辆小车
生四:2辆大车和4辆小车
生五:3辆大车和2辆小车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1.看算式写得数
7×2=
6×4=
8×5=
9×8=
4×4=
5×7=
2.看图写算式。
一共有多少个
×
= 或
×
=
3×7= 6×9=
3×6=
9×4= ? 口诀 :
(2)
每支钢笔8元钱,6支钢笔一共多少钱?
算式:(元 我吃的萝卜是你的2倍。
我一天吃了5个萝卜。
(3)小白兔一天吃了几个萝卜?(个)的价钱是的3倍。
3.逛超市。
7元 9元 ?元
(1)
一辆
多少钱?
(2)
小华的钱正好买4个,你知道小华有多少钱吗?(3)
小华的钱最多可以买几枝
?你是怎样算的?
(4)
你还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评价完善
1.听课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师:我们来听课的同学每一个小组有4人,那么6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4×6=24(人)四六二十四
2.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生1: 我对乘法口诀更熟悉了!
生2:我又知道了乘法口诀的很多秘密!
生3:这节课过得真快!
……
3.教师评价总结。
师:今天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加深了对乘法口诀的认识,而且敢于质疑,大胆发言,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解决了好多问题。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笑脸,想送给同学们,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如果每人一个,这些笑脸够不够?为什么?
出示笑脸图:
生:3×9 三九二十七,我们一共24个人,每人一个,够了。师:这些笑脸就奖给大家,我们今后对乘法口诀还需要加强记忆,并学会灵活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课例二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周长的知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熟练计算。
2.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白纸、检测题题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以走?(生答)
师:老师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从家到学校上班有两条路可以走,路线图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老师家
学校
猜猜老师走哪条路近?走哪条路远?说说你的理由。
生1:走弯线近!生2:不对!一样近,因为红色的这条路线,虽然拐弯多一些,但如果把向右的这3条横线移动,就能合成一条线,同样,竖着的3条也能合成一条竖线,最后就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两条路一样近……。
师:你用学过的长方形的知识,出色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没白学数学。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测算长度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1)自主交流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自己整理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在小组内按下面要求进行充分交流吧。
(课件投示要求:①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②讲解清楚,语言简洁。③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学生组内自主交流,师巡视
(2)展示整理成果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整理成果?
(生展示讲解,师作适当评价)生1:我是用分类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就是把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把有关正方形的知识整理在一起的。我先整理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它是指围成长方形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以前学过的有关长方形的知识: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整理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也有4条边,并且4条边都相等,也有4个直角,它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2:我是用表格比对的方法进行整理的,先整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含义:围成它们各自4条边的长度总和,又整理了它们的一些特点:长方形有4条边、正方形也有4条边,它们都有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最后整理了它们各自的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
师:同学们的归纳整理能力真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整理的很具体、比较全面。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1)师:通过整理、交流,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了哪些全面的认识?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
(生答,师有条理地板书: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4条边都相等;(长+宽)×2,边长×4)
(2)引导小结:
师:它们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有:都有4条边、4个直角;周长的含义都是指它的4条边的长度总和。(板书:相同)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不同的地方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是:边长×4(板书:不同)
(3)师:你觉着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些知识你感到有困难?
生1: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要算出它的两条长和两条宽的长度总和。
生2: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用边长乘4,因为它的四条边的长度都一样。
生3:如果给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一条长的长度,怎样求出它的宽呢?……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师:同学们在交流中表现得非常棒,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
(①②小题不列式,直接口算)①
给
长
方
形栏。长
16米
300dm
28cm 宽
9米
200dm
12cm 护栏的长度
②帮妈妈给正方形的菜地围篱笆
水
装
护的池
边长
5m 900cm 43dm 篱笆的长度
③
要用这些铁丝制作一个正方形的铁框,它的边最大是多少分米?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师:同学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可真行!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师:老师这儿有一块长是50厘米,宽是30厘米的长方形棉布(师边说边用课件展示棉布及相关数据)
(2)师:算一算这块棉布的周长是多少?
指生板演计算过程
生板:(50+30)×2=160(厘米)
(3)师:老师想在这块布上裁出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布,作手帕,但不能浪费布料,应该怎么裁?
师:自己用老师给你准备的白纸代替这块布料,动手试试吧。(师巡视,指名展示裁法)。(4)师:裁下的这块正方形的布料,我们要在它四周镶上丝带,需要买多少丝带才够呢?
生:买多少丝带,也就是算裁下的这个正方形布料的周长是多少,列式是这样的:30×4=120cm(师随板)
(5)师:估一估,剩下的这块布料所用丝带与上一块比较,哪块用的丝带长呢?(课件展示这两块布料的边)
生:剩下的这块用的少,因为剩下的这块布,宽没有变还是30厘米,只是长变成了50-30=20厘米……
师:说的真棒,同学们算一算来验证一下吧。
(指名回答,随板:50—30=20cm(20+30)×2=100cm)
(6)师:这块棉布裁开前布的周长是多少?裁开后这两块布的周长总和又是多少?
(7)师:通过比对,你有了什么发现?(生发现后师追问:为什么裁开后布的周长总和会变大?)
生:裁开后,它们的周长会变大。因为如果沿着宽边裁开的话,它们会增加两条宽边,也就是增加了两条宽边的长度,所以它们的周长会变大。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一起来检测自己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
生:好
师: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题卡,开始吧。(师巡视生做题情况)
2.评价完善
生做完题后,师生互评
师: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中表现比较满意的地方?哪些地方还有待于加强?
附检测题:
(1)两个小朋友在草坪边玩耍,用步测得草坪的长是54米,宽是29米,假如他们围着草坪走一周,一个小朋友走多少米?走二周呢?
(2)同学们庆元旦,装饰教室,在彩纸上剪出一些小正方形纸片做窗花,每个剪出的小正方形纸片周长都是10厘米,剪出的这些小正方形纸片的边有多长?
(3)明明有一张长38厘米,宽比长短12厘米的照片,请你用木条帮他做一个相框,你至少需要买多少厘米的木条?
(4)如图:一个长是40厘米,宽是20厘米的长方形纸,沿中间这条线剪开分成两个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总和会增加()厘米。
第二篇: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临沂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 “探究式” 四环节教学策略
新授课策略
(一)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学目标: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操作要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体现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给学生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学目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学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收获。
操作要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回顾学习收获。
练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
操作要领:围绕前面学习的内容(知识、方法)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也可以是典型的一道或者是一组习题;还可以通过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提出相关的问题。
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
操作要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应用性或提高性练习,学生
逐题练习,及时订正。
3.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双基”,找出存在的问题,订正错误,并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操作要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测试题。测试题可以是以测试纸的方式呈现,也可以课本上或基础训练(伴你成长)上的习题作为测试题。测试题尽可能一次性呈现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全班或小组检查的方式批阅,也可以由教师在课下集中批阅。对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个别问题要由学生自己订正。
4.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所练习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完善认识、感受收获;通过课外延伸作业,强化“双基”,培养有关的能力。
操作要领:
l 师生共同总结所练习的内容和收获。一是反思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及提示应注意的问题;二是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三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进行评价。
l 可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练习中出现的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课外作业可以是巩固“双基”为主的书面练习,可以是小制作、小调查等实践性作业,也可以是探究新问题的预习性作业。
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
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第三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学目标: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提高复习效率。操作要领:将现实生活与复习的数学知识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复习状态。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地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系统的再建构,进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进一步生成,并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要领: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再呈现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解决问题等有层次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二、策略解读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设置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引发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回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复习的内容,准确捕捉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将“非数学因素”(颜色、声音、形象、情节等)与数学因素有机结合,创设出鲜活的数学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地整理。
导入复习:这一步是学生由欣赏情境的非数学因素,转入关注情境的数学因素,从而进入复习的关键一步。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找准知识与生活的本质联系,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关注外部形象引到思考内在联系上,水到渠成地进入数学知识的复习。第二环节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列举、比较、分类、整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本步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进行知识的整理,并在整理中实施知识的再创造。
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由于每个课题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知识点,在整理时有些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很快就会再现,而有些知识可能被遗忘,因而进行知识点罗列时要引导学生利用回忆再现或看书等手段,全面地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准确地搞清楚每一知识点的具体意义,这是进行知识系统化整理的重要基础。当学生搜集出与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并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意义以后,首先重要是要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加以整理,实施再创造,而不是通过练习去巩固。也就是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学生反思学习成果、深化认识的重要环节,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和空间。整理时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各纵向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二是把各横向的知识点有效地分化开来,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所学的分散的知识“竖”成线、“横”成块,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其科学的知识网络,这些形成的“线”和 “块”就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归纳与概括”等,整理形式,一般采用“树枝图”、表格、图画等学生所喜爱的形式;整理的结果:力求简单、明确,使人一目了然。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在学生自主整理后,要给予他们充分交流展示整理成果的机会。交流时,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借助实物、图表和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成果和思维过程。形式有同桌间的展示、学习小组里的交流、面向全班同学的汇报等形式,主要目的是创生更多的学习资源,让那些不一样的认识、不一样的学习成果、不一样的学习方式、不一样的思维模式进行充分碰撞,在交流碰撞中起到相互矫正、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作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就完全可以用学生的“作品”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果学生的“作品”还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这一目标的需要时,教师应积极进行引导、质疑、激发、补充,不断完善,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各类知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知识系统。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系统后,教师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自主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内化吸收、自我矫正完善,实施第二次创造优化。第三环节 强化重点,拓展深化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既使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稳固定型,又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此环节分为两个层次: 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在学生知识系统已经初步形成的基础上,一方面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整理、交流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作进一步的强化分析,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可用有针对性的典型问题或典型例题进行呈现,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另一方面要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选择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强化练习,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认识,巩固所学,有效地增进系统的构建。练习时,可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练习内容。在练习内容上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在练习形式上要注意抓一题多变。同时在练习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针对性。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复习除了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与发展,将旧知识进行生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复习时还要注重对知识创新点的准确把握,围绕知识的创新点,去积极有效地组织练习,强化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所谓创新点,即是所复习的知识与生活的实质性联系,与其他相关知识的实质性联系以及先后知识的实质性联系。寻找这些联系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也是拓展深化的过程。在内容上,要结合复习的实际,在知识的“高度”、“宽度”上适当向外拓展延伸;在形式上要以综合性练习、探索性练习、开放性练习、解决问题练习进行呈现。拓展深化时,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托,不可任意提高标准,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
第四环节 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正确地评价别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此步分为两个层次: 自主检测
本层主要是通过一组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来进行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评价完善
在自主检测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既要系统归纳整个课题所学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还要针对学生情意领域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状态、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主要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学流程操作的时间上要灵活机动。本流程反映的是复习课最本质的规律,描述的是一个知识板块(小节、单元、几个单元、整册、整个学段)复习的整个过程。其操作时间可能会因为知识点的多少、内容的深浅、学生的掌握情况、整理展示的方式等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知识点单
一、学生程度高、内容较为简单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四个环节可能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而知识点多、内容较难、展示交流复杂的知识板块的复习,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完成。
第二,教学流程操作的环节上要灵活机动。整个的教学流程呈现出四环节八步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重难点的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等有意识的强化某些环节,也可以弱化或者是去掉某些环节;有些环节可以在课内完成,有些环节则可以以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有些课解疑析难占得分量重一些,有些课则要进行较多的练习;有些课重在整理,有些课重在交流和争辩等。
第三,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复习课的实质不仅是强化,更重要的是整理和拓展,只有抓住了这个特点,才能使旧知识焕发出新的活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罗列和练习的层面,那是机械的,也是毫无生机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启发或者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展示知识间的联系,也就是教会学生创造。教师还要重视挖掘知识与知识间、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向学生呈现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使“死”的知识鲜活起来,也才能收到应有的复习效果。
总之,复习课需要更高的教学艺术,更大的对教学资源的把握能力,需要教师付出更辛勤的劳动,那种传统的罗列知识点、机械训练甚至过度练习为主的复习方式必须加以改革。
第四篇:临沂市小学英语会话课教学策略
临沂市小学英语会话课教学模式
一、Preparation
复习、热身
二、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
三、Practice
巩固练习
四、Production
拓展应用
五、Progress
发展提高
会话课一般是由一段对话和一个任务型活动组成。其教学用途为:在生活中能用英语做事情,同别人自由交际。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会话技巧,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教学重心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文中均以PEP 四上 Unit3 PartB Let’s talk 为例)Step 1.Preparation复习、热身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听、唱英语歌曲、做做Let’s do、说说chant、free talk等方式进行复习和热身。目的是创设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旧带新,为新课学习做准备。因此选用的歌曲、Let’s do、chant等内容最好与新授内容有关。
例
一、Let's do.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说边跟着做课本P31 Let’s do :Listen to music.Do sports.Paint.Make friends.Play computer games.(通过听听做做活动,复习有关动作的短语,为后面介绍朋友的爱好作铺垫。)
例
二、让几个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包括长相、姓名、爱好等等)(在Part A和Part B Let’s Learn中学过了怎样向别人介绍朋友的长相、姓名和爱好,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Step 2.Presentation新知呈现
教师要明确对话的教学目标,把握好重、难点,针对重、难点句子创设真 实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景中去理解重、难点句子,这种真实的情景可以是实物、卡片、动作、表情、课件等等。在解决了重点句子,突破难点句子之后,要进行必要的机械操练,通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检查——学生自己练习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会读、会说新句型。然后逐步转入有意义的操练。教师可提供一些实物、卡片、图片、情景等,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真实情景下,运用新学到的句型进行交际。教师要设计语言活动链,在由易到难的一个接一个的任务活动中,分层解决各个新语言点。语言要简洁明了,尽量使用英语,必要时使用母语,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过程,使语言活动过程呈现逐步深入和上升的推进过程,体现出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发展过程。1.教授
Who’s she ? She likes…
例1.教师准备几个人物:Sarah、Amy、Wu Yifan、John的头饰,让学生看着头饰的反面猜猜他们是谁
T:(先拿着Wu Yifan的头饰)Look,who’s he ? Guess!
S1:He’s Wu Yifan.T:(出示Wu Yifan画画的卡片)You are right.What does he like ?
S2:He likes painting.T:(再拿出John的头饰)Who’s he ? Guess
S2:He’s John.T:(出示John进行体育锻炼的卡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S3:He’s strong.He likes sports.同样,用Sarah和Amy的卡片来引出并练习Who’s she ? She’ Sarah./Amy.She likes music…
教师再给出一些明星的照片,让学生用刚刚学过的这几个句型来谈论这些明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家人、亲友的照片来操练这些句型。
例
1、用课件展示一些明星在唱歌、在跳舞、在游泳…的照片,让学生 根据这些照片来操练这些句型。
1、教授 :带有or的句子
例
1、让一生到讲台前面,蒙上眼睛。教师随便点下面的一名学生,问蒙上眼睛的这名学生“Boy or girl ?”
例
2、做一个彩色大转盘,让一名学生站在讲台前,背向黑板,教师 转动转盘,其余学生问“Black or white? Red or green ?”
例
3、用课件展示一些动物或物品的图片,教师可指着这些图片问 “small or big ?thin or fat ?”
2、教授:What’s her name ? Her name is …
例1、1.继续让学生猜“Boy or girl ?”的游戏,教师有意点女同 学,然后问“Who’s she? What’s her name ? ”帮助学生回答“Her name is …”重复几个学生后,板书:What’s her name ? Her name is …让学生操练这两个句子。(注意让学生区分What’s her name?和What’s his name ?)
2、出示自己家人或朋友、名人的照片,让学生充分练习这两个 句子
3、学唱歌曲 Hello ,hello.What’s her name? What’s her name? Her name’s Amy.可以让学生分男、女声对唱。
4、游戏: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每一组上前面几个学生,下面一个学生说这几个学生中的一个学生的特点及爱好,让其他学生猜
例
2、可以用课件出示几个著名的歌星、影星的照片,引出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其它同上。Step 3.Practice
巩固练习
1、听音答题
根据对话内容,设计一个听力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听对话。在听前,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指令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自己应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听前指令和要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进行有意识的听觉记忆。学生听对话或短文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整体理解所听内容,然后再模仿跟读,在听前教师还应提一、二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捕捉相关信息,以次检验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合上课本,否则学生边听边看文字,听力训练的作用便会削弱。
2、听音正音
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读对话,这样可以纠正学生的发音。注意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合作共建
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读对话。在活动前教师必须有明确的指令和具体的要求,活动中教师不断巡视全班,随时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Step 4.Production拓展运用
1、表演展示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头饰、实物等,让学生在较真实的情境中来表演对话
2、教师根据本课新授内容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如:完成一个调查表、采访某人、做一本有趣的书等等。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刚刚学过的新句型去完成这些活动。
例一:给学生一些图片和一些描述图中人物的短文,让学生对号入座。
例二:找朋友:假如一名同学的好朋友丢了,让其他学生根据这名同学的描述在全班中寻找。Step 5.Progress 发展提高
1、总结评价
2、检测提高
3、布置作业
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诊断性练习。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层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所练。作业应设计一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作业。
例一: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外貌、爱好。
例二:做一些名片,上面贴上好朋友的照片,旁边有对好朋友的介绍。
设计任务型活动要注意: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尽量真实,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
3、既能体现教学内容,更能体现运用新知识做事情。
4、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他们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和活动来学习和运用语言,任务的设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形成一条阶梯状的任务链。
7、教师要当好指导者,把握好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形成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会话课教学策略
1、建立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和寓教于乐的学习气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和要说的愿望。
2、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交际性原则,实现教学过程交际化,尽量运用英语 教英语,加强交际性的操练。
3、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
4、设计的活动要贴近实际生活,亲切自然。
5、融对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
6、整体感知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说语言。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团队 精神。
7、利用评价策略,增强学习信心。
8、不要去分析句子的语法,注重语言学习的意义,而非仅仅学习语言本 身。
9、渗透思想、文化教育,寓教于趣。
对话课学习策略
1.准确而生动的语音语调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2.积累词汇,为口语交际提供语料储备。3.培养英语思维,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合作学习,有效覆盖口语训练面。5.课内外结合,拓展口语实践的空间
第五篇: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第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
第二、把握好教学关系,体现复习的在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②、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是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③、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因此,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第三,系统地整理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并在整理中,要使学生的概括得到培养、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
第四、分层递进,小组合作,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采取分层递进,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