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教学作业
问题1: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如何组织有效教学?
答:“有效教师”研究是从有效教学以及教学效能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它也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范畴。“有效教师”这个概念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至今对此的研究不是很多,而且存在着多种界定。总的来说,有效教师界定的标准主要是两个,一个是从社会的要求来界定的,还有一个就是从学生的自身发展来界定的。第一个标准是社会取向的,因此衡量一个教师是不是“有效教师”关键就在于他(她)在特定历史时期有没有达到社会群体所公认的要求;另一个标准是个体取向的,“有效教师”的标志是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更大的、更积极”的影响,更成功地帮助学生获取真知。
在“有效教学”理论中,注明了有效教学的教师五种关键行动。
1.清晰授课,是指教师向全班呈现内容时的清晰程度如何。有效教师能使要点易于被学生理解,能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他的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特殊习惯。
2.教学多样化,是指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提问题,教师可以提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果把它们同课时节奏与序列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出富有意义的多样化教学。
3.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时间用于教学。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越多,学生学习机会就越多。在课前课后,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在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增加学生学习时间。学生实际投入学习的时间,与教授某个知识点的时间不同。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学生理解任务,只是偶尔因粗心而犯错,那么学生成功率高,学生不完全理解任务,会犯一些实质性的错误,那么成功率中等;而如果学生根本不理解任务,更谈不上完成任务了,那么这是一堂低效无效的课。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习的积极态度,是有效教师最大的追求。组织和安排能产生中高水平成功率的教学,是有效教师的标志性特征。
如何组织有效教学?
如何组织有效教学,从本人那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一、深入钻研理解教材,掌握理解学习目标,备好教案。
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各年级的要求、范围、深度,然后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掌握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要做好备课工作,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教法,也要备学生的学法,在教学中,还要加以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都要做一一的考虑。
二、有效的课前准备。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有意识的营造好教学情景。预备铃一响,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其次,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认识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以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
三、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1、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也可采取一些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手段,创设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调动学生乐学情绪。比如在课堂可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来调动学生乐学情绪。
3、发挥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如身势、情感、等来表达方法,目光注视法、表情感染法、趣味激励法、停顿吸引法来吸引学生。
四、教会学生学习,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动形象地导入新课,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顺势抛出学习目标,让学生仔细阅读,找到与自己对应的目标。然后,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自己主动地去阅读教材、动手实践、分析论证
五、及时反馈,检查设定的学习目标。
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要及时检查学习效果。若没有实现目标,切忌讽刺打击,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鼓励其迎头赶上,还要善于从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如不畏难题、勇于钻研、书写工整等,让他们的闪光点照亮前进的路。同时老师要认真分析一下目标是否过高,并及时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总之,只要时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学生就会多一些成功的机会,就会看到希望,从而充满信心地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就会走向成功。
问题
2、有效教学的新方向是什么?怎样开发课程有效教学资源? 2.有效教学的新方向
有效教学的历史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显示出一些新的方向:“隐性学习”、“体验学习”、“研究性学习”。其中“体验学习”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广义的“体验学习”可以包涵“隐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发现学习”、“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有指导的自主学习”等等已经隐含了“体验学习”的基本理念。
其中“体验学习”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广义的“体验学习”可以包涵“隐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初中生物教材资源的开发
一、生物教材资源再开发的认识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进行情感与价值培养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参考和媒介。教师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研究者、开发者。因此对生物教材资源的二度开发有利于进一步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而且实施者不只限于教师,还包括学生,且主要是学生。
1、在教材资源开发过程中蕴涵着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开发教材的基点是:适应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创造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在对生物教材开发进行教学设计时着重设计启发、引导、指导学生“发现”——“认知”——“运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并认真加以实施。启动学生“发现”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切实指导学生的“运用”实践特别是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体现在对教材资源的的开发过程中。学生在对教材资源开发时必须经历“发现、认知和运用”的过程,这又是学生学得知识、习得能力的过程。学生学习、发现以及实践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可以在对教材资源开发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二、教材资源开发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开发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价值,可激发并维持学生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生物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学习〈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时,联系实际生活提问:收获的稻谷放在袋中,有经验的农民是怎么知道稻谷中的水分是否太多,是否还需要晒?
2、引入先进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知识日新月异。例如:在学习“遗传”时,由于“基因”的概念比较抽象,故先布置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并要求上网查找有关基因的知识,在课堂上交流。于是学生对遗传的知识由抽象而变得直接、具体。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查阅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从当初震惊世界的克隆羊“多莉”到基因药物、转基因食品,以及“人类基因测序”草图的完成标志着生物科学又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时老师适时地提出:这么多科学家经历这么长时间的辛苦,完成“人类基因测序”有什么意义呢?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介绍它对人类的五大好处听了对这些前沿科技的介绍,大大激发了
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3、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强烈的责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将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材,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时,可结合国内外一些重大事件。从上海市苏州河的污染、治理到中石油吉林石化爆炸引起松花江严重水污染导致哈尔滨全市停水4天的严重事件,更体验到了我们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们这一代身上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只有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心社会、保护地球,才能为人类的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源,才能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
4、挖掘教材实验资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也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但大都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如何让学生更多地进行一些探究性实验,进而贯彻二期课改理念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教材中有很多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可以开发形成探究小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实验中体验、掌握知识。
1)、将验证性演示实验拓展为探索性学生实验 2)、将作业中的问题拓展为探究实验 3)、将教材中的叙述性知识拓展为探究实验 4)、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拓展为探究实验
三、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引导由学生自主完成的探究性学习,使学更加对“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过程。”有更深的认识,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生物学知识。
第二篇:有效教学作业(模版)
一、简述课程的涵义。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内涵 课程即教材
课程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重点放在向学生传递 课程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递是以教材为依据的。所以,课程内容被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上课所用的教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的体现。教材取向以知识体系为基点,认为课程内容就是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教材,其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课程即活动
这种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杜威认为“课程最大流弊是与儿童生活不相沟通,学科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课程即经验
在泰勒看来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课程现场,他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而不是课程,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二、阐述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理解。
国家对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其一、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其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其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又叫体验性目标。它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对我们进行课堂教学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三篇:有效教学作业
我听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方法》(技能),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做到有效讲解、有效指导、有效提问和有效调控。教师要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积极进行教师自我行为的转变。
一、做到有效讲解
教师的讲解能够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象,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浅入浅出是对教学内容而言的,富有感染力则是对教学表达而言的。有效讲授不仅要求教师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辞精当、条理清晰,更要求教师情真意切,平易流畅,真挚感人,生动有趣,富有激情和个性色彩,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所说的“我讲到主要的地方就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就情绪高亢;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低沉。但是,这种„高低轻重的变化'是有要求的,即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衡,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求变”。例如在诗歌《沁园春 长沙》的讲解中,富有感染力的诵读会让学生体会其诗的寥廓意境。
从教学方式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要注重思维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不仅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做到有效指导
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学习教材的第几页),明确方法(在自学时
要运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的学习,并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沁园春 长沙》时要求学生速读课文,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诗句和自己喜欢的句子(明确内容与方法),五分钟后(明确时间),请同学们回答: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包含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要求)
三、做到有效提问
要提问学生的疑惑处。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对知识的积极探求状态。要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这对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来说,有时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不容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思维处于转折时给予适当点拨。
四、做到有效调控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构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指导者,学习过程的研究者、参与者、合作者。做好课堂的有效调控。
第四篇:有效教学——先学后教作业
有效教学————先学后教典型的个案 作业
其实个人觉得根据学科不同,上面集中教学模式有不同的使用。如果让我选择,英语学科我选择东庐中学的教学案,这个讲学稿,分四个环节 课前预习导学,在英语中我们可以很好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玉溪内容,例如 单词预习,学生除了预习读音,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解决一些词语辨析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效果的。二课堂学习研讨,在预习设置中预习题目的设计也是很巧妙地,适合每个层次的学生。遇到疑问进行当堂研讨,当堂解疑。三 课内训练巩固,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置一些习题进行当堂反馈。达成共同的目标。四课后拓展延伸除了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规律,还要给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发挥更高的水平,满足了成绩好的那部分同学的学习欲望。当然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不错。我们的问题就是放不开,总是担心孩子不行,完不成这些自学任务,但是洋思中学执行的很好,也让我们有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勇气尝试。它的兵教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其实无论哪种教学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学会,会学,爱学,那就都是有效的教学。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第五篇:有效作业
初中英语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八里店二中 袁宗琼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教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学习风格不同、经验背景不同及情感态度不同带来的差异,教师要设计和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开放教学空间,拓展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加强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单靠课堂教学和相应的简单联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也不能达到熟练运用英语的目的。为了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我们要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差异,设计一些精彩的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英语作业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和预习下一次将要学习的内容,继续实践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英语个性化作业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从课标要求出发,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作业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而不是成为他们的学习负担。
我们吴兴区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已开展到了有效作业这一块,我们英语教研组在区和学校的统一引领下,积极地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英语作业设计和评价,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
一、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的确定
1、目标性原则
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编制作业任务,保证总目标的落实。
2、层次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作业1是针对基本目标设计的,作业2是针对发展性目标设计的,属于选做作业。把握作业的难易度,既要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做得了。
3、多样性原则
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题型、多用性,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题的编制一定要精选精编,合理控制作业量,讲究作业效度,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4、复现性原则
有机地将新旧语言材料结合起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语言材料,又加快学生学习新语言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
英语作业通常有练习型作业,最简单的类型,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已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准备型作业,如预习课文、学前讨论等,为随后的课程做好准备;扩展型作业,考查学生能否把熟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环境,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整合一些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们从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出发,注意不同形式作业的组合,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1、练习型作业
目前,教材的配套练习和其他教辅书本上的题目大多数综合性比较强,一刀切的作业效果加重了一些学习困难生的课业负担,同时过量的作业造成学生疲劳和脑皮层的抑制,导致学生学习技能的退化,并会因机械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设计的练习型作业(书面作业)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在书本或者听课笔记上就能找到相应的答案,提高作业的有效性。这类作业一般分为A类和B类,A类是全体学生必做的题目,B类是学生选做题目,这样,既能让基础稍差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又能保证基础较好的同学免受“饥饿”之苦。
2、准备型作业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先给出一些预习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凭藉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加以分析和推断,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留给学生一个问题,等于指给学生一条通向绝胜的幽径。
3、扩展型作业
扩展型作业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作业,它能够考查学生能否把熟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环境。
要正确完成作业,其先决条件是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和内容,一定的知识基础一方面是后续学习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是能力发展的载
体,课堂学习虽然也能够理解知识,但学生接受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的过程大多数还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的。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
三、个性化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作业提供的信息,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用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学生来说,这种信息反映了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如果能及时根据教师设计的作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便可以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策略。
因此,对于不同学生的书面作业,我们需要及时认真批改,批改方式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我们可以采取各种类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对于中差学生的作业,不论用何种方式批改,都要记录学生作业错误的数量和性质。一让学生自觉订正,二使教师自我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以便在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同时,在期中、期末复习时,通过错题整理和归纳,进行知识重现,提高复习效果。教师对作业应按质量打成绩,可写“A、B、C”等级,也可写评语,如“Much better!”, “Well done!”, “Excellent!”, “Not good enough!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等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把作业做好。对于优秀或进步较大的作业,教师应给予全班表扬,可以全班传阅,以资互相学习。
对书面作业中的错误,要求学生认真分析为什么错了,然后及时订正。为了让“订正”更具体效果,可以建立“作业错误登记簿”,要求学生把每次做错的习题登记在上面,把错误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在旁写出正确词句,并记录分析提示词。在平时、期中、期末考前,学生可以复习本子上的错误,强化正确的用法。如,词性转换题中visitor的词缀or,careful和carefully的不同用法等,这种“自我反馈”的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教师,作业后进行讲评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讲解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而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难点,切实搔到学生的“痒处”。对错误率较高的难题,要在课堂上深刻分析,做好“点拨”的两个环节:先“拨”──就题论题,释疑解难;再“点”──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四、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效果与意义:
1、保护学生实际的差异,尊重了学生个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个性化作业的实践,学生养成了独立作业,并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发挥,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的空间,激发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只
有自己摸索钻研过作业设计,才知道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去学、去做,这样既融合了师生关系,又形成了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个性化作业的精心设计和布置,拨动了学生乐学的心弦,而习题的难易程度掌握在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水平上,使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了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不仅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心理潜能。实践表明,这种英语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减负增效”是完全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