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上,建构式 亮眼看世界
大班建构上册——主题三 亮眼看世界
第三只眼睛 目标:
1、能够在活动中发现不通透镜的特征及作用,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体会运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乐趣。准备:
1、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人手一面,彩色透明纸。
2、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睛若干。过程:
1、发现我们的“第三只眼睛”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三块奇妙的镜片和各种透明纸、图书等,请你们用镜片放在眼睛前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2)幼儿尝试探索。(3)讨论:三块镜片样子一样吗?透过三块奇妙的镜片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的不变;颜色不同的纸放在镜片前看到东西也变颜色。)
(4)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小?(边上厚中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会变大?(边上薄中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用哪种镜片看东西不变?(边上和中间厚薄都一样的镜片看东西不变)(5)什么时候需要用着三种不同的镜片?如:老人看书看报时会用放大的镜片。(6)这些有趣的镜片就像我们的第三只眼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看东西。
2、玩各种透镜。(1)刚才我们发现了三种镜片的秘密。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更奇妙的镜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哈哈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睛)大家都可以去试试看,等一会儿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2)幼儿自由玩各种镜片。
(3)创设问题情景“到草地上去观察蚂蚁;看远处的风景;检查手指甲里的”细菌“。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幼儿自由选择各种镜片分组进行观察。(4)交流各自观察和使用镜片的情况。
颠倒世界 目标:
1、理解故事,借助“颠倒“所产生的滑稽好笑的新奇感,自然地进行颠倒前后的比较对照。
2、能用语言、绘画大胆表现有趣新奇的“颠倒世界“。准备:
1、故事磁带。
2、绘画工具等。过程:
1、倾听故事。
(1)乌鸦亚伯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2)为什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
(3)看到这样一个颠倒的世界,亚伯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2、讨论
(1)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心理有什么想法吗?(引发幼儿讲讲心里的感受,图:有趣、滑稽、可笑、奇怪等)
(2)颠倒的世界里什么事情都颠倒过来了,你知道乌鸦亚伯还看到了那些颠倒过来的奇怪事儿吗?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讲一讲,也可以把你想到的画下来。
3、绘画:颠倒世界。
(1)幼儿将自己想象出的颠倒事情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你讲我猜。幼儿可相互猜测别人绘画的意思,再听听作者自己的介绍。
高老鼠和矮老鼠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观察的兴趣。
2、通过表演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力和控制力。准备:
1、老鼠头饰人手一个:高老鼠用蓝色,矮老鼠用红色。
2、故事角色:小鸟、小狗、大树、小花;屋顶、地板;雨点、水洼;大门、门槛以及彩虹,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将它们按高低不同有顺序地贴在活动室外墙。
3、自选音乐一段。过程:
1、欣赏故事
(1)倾听教师讲述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2)高老鼠和矮老鼠各自看见了什么?
(3)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4)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一起看到了彩虹?
(5)除了故事中提到的一些东西,高老鼠和矮老鼠还会看到些什么呢?(6)引导幼儿按照故事情节的线索有意识地变换角度观察。
2、扮演游戏:高老鼠和矮老鼠
(1)幼儿戴上头饰,其中蓝老鼠表示高老鼠,红老鼠表示矮老鼠,尝试:变变高个子和矮个子。
(2)自编表演动作。如高老鼠踮起脚尖,抬着头往上看;矮老鼠低下头,弯下腰往下看。
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故事情节,要求有顺序地朝着一个方向走,以免碰撞、拥挤。
第二篇:亮眼看世界主题教学反思
“看”是人的天性,只要用心去看,平常生活之中,处处有意义,事事显新奇。近日,曹幼大班年级组亲身体验了眼睛越看越“明亮”,越看惊喜的“亮眼看世界”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各种各样的看:《站在高处看一看》、《小洞洞里看世界》、《高老鼠和矮老鼠》。看看我的家,看看我生活的地方:《我看我家》、《小闹种》、《我居住的地方》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在高处看是一个摸样,在低处看又是一个摸样;从小洞洞看出来又是很新奇;从我家到社区,到周围的生活;从社区走到大街上看看,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这些都是围绕幼儿生活的地方来开展,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到:哦,只要仔细地看,我的身边、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事儿。从而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长大建设家乡、祖国的美好愿望。
主题活动虽然是短短的三周,但孩子们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绘画能力、表现力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非常必要的基础。
第三篇:童眼看世界教案
童眼看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眼睛这个造型,表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关注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对现实世界产生的感悟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这一节课,用眼睛的造型表现出内心世界感受。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通过小时候捉迷藏的游戏,知道被蒙住眼睛看不见的感受。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眼睛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把它比喻成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的话我们就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它。(不过度用眼,看绿色植物,眼保健操。)
三、讲授新课
我们通过眼睛看缤纷的世界,感受世界无限的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透出喜、怒、哀、乐。在你的眼中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1、下面我们很欣赏一下艺术家的作品,看一下他么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猜猜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 雕塑《童眼看世界》 海报《智慧之眼》 油画《错误的镜子》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2、请学生画眼睛
眼睛的组成(眼脸、眼珠、睫毛)
3、欣赏学生作品
我们一起看看你们的同龄人是怎么表达自己想法的呢? 想一想,说一说
眼脸、眼球、睫毛的变化?
4、学生创作
世界在每个人眼中都是各式各样的,同学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5、教师辅导
第四篇:读《冷眼看世界》有感
读《冷眼看世界》有感
黑色的脸
一本《冷眼看世界》从中让我体会到作者,跳出这个世界来看这个世界。其实这本书自己真的没读懂,因为此书在看的过程中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先是看不懂,一点也看不懂,不能理解。等看过一少半的时候开始渐渐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接着又看不懂了,等到快结束的时候又似乎懂了一点。也许自己的智商真的不能与犹太人同日而语,所以不懂也是自然。但其中的一个章节《文学是精巧的奢侈品》给了我一些启示。
您何苦读这种昙花一现的东西?大多数现代书籍只不过是对今天的闪烁耀眼的反映。这点光芒很快就熄灭。您应该多读古书。古典文学,歌德。古的东西把它最内在的价值表露到了外面——持久性。时新东西都是短暂的,今天是美好的,明天就显得可笑。这就是文学的道路。
书代替不了世界。这是不可能的。在生活中,一切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的任务,这任务不可能完全由别的什么东西来完成。比如说,一个人不可能由别的替补人代化体验生活。认识世界也好,读书也好,都同此理。人们企图把生活关到书里,就像把鸣禽关进鸟笼一样,但这是做不到的。事情正好相反,人用书籍的抽象概念只不过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牢笼哲学家,只是带着各种不同鸟笼的、穿得光怪陆离的鹦鹉学舌者。
字必须加以精确的界定,否则,我们会跌进完全意想不到的深谷。我们爬不上削得光光的石阶,反而会陷在烂泥淖里。
正像您在这里看见的那样,我们到中国古老文献的译本里探求现实,而不去耐心地阅读自己的生活和责任的原文。对他们来说,前天似乎比今天更容易理解。而实际上,不论何时何地,真理都不可能像在自己生活的时刻那样易于被人接近和理解。只有在此时此
地,人们才能获得真理,或失去真理。遮掩真理的只是显现的东西,只是外表。我们必须冲破外表。然后一切就都清楚了。
这也许告诉了我应该怎样读书,读什么书。其实这也是我一直迷茫的问题。自从担任体育教师以来,我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刚开始读一些小说,后来读一些报刊杂志,因为学校有图书馆,所以也有了许多方便,每次走进图书馆,看到一列列的书架,闭上眼睛闻着书香,真的比吸烟的感觉都好。处在书架中间,那时的心才真的是纯净的、平静的。刚开始总找一些自己爱好的,想知道还未知的书来看,后来感觉不知看什么好的时候,便从书架的第一列开始按顺序看(这是不现实的,书是无限的,而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是有限的),但发现这是不现实的。而且有一些书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渐渐的从读过的书中也知道了,想读好书,还是应该专攻一类书。这种思想我也曾坚持过,比如读了《史记》和《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一些演义之类之后。发现生活中,尤其是自己的职业(小学教师),其实是应该博览群书的。不然同学生及家长交流时,会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想用的时候只是一个大概。这又让我矛盾了。但是再读一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还是应该专攻一类,因为真正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只是了解一点,而且这一点有时说不出时间,说不出地点,说不出人物。自己只是读过而已,连认真读都谈不上,更不必说理解了。
我们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如果自己都不自己是干什么,应该干什么,那么我又如何进行“传道”。如果自己的业务都不精,连基本的信息都不准确,那么我又如何进行“授业”。如果自己都没把书读懂,自己都不能理解,那么我又如何进行“解惑”。博览的最后结果是自己都混乱了。那还不如自己把一方面弄明白,至少自己可以在一定的领域可以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这也不枉为人师一回。无论是孔子、曾国藩、卡夫卡„„都在向我们传达,读书要选好读什么书怎样读。希望自己能有所选,有所读,有所悟。
第五篇:《童眼看世界》教案
《童眼看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 ②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重点:
①引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想象。难点:
创造性地运用点线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1.活动一:游戏与激趣。
①以听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或玩猜谜游戏的形式,引出话题,导入课题。
② 播放“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对身边事物的关注。
③设问:“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2.活动二:了解与运用
①看一看:观察同桌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从形状、颜色、特点、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②眼睛的结构
3.活动三:欣赏与启发 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范例导赏”的问题,去赏析课本提供的艺术家作品
②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想象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欣赏评述)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小作者想表达什么? ③比较各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启发工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激发造型表现的欲望。
4.活动四: 交流与创作
①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②老师眼中的世界,引导学生如何创作。作画步骤:1.画眼的外形 2.添加眼里的画面.画睫毛(夸张 变形)
③以“我眼中的小世界”或“小眼睛看大世界”为题展开想象,(可以结合在第一册学过的“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的世界、七彩的舞台、生机盎然的地球、一次动物园的历险、一个晚上的梦境、课间的欢笑、郊游的快乐、亲情和友情,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启发创作。④指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造型方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可以根据学校的艺术特色选择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如泥塑、剪纸、版画等)
5.活动五: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赏评问答游戏。(提供评价要点): ①构思独特,富有童趣; ②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③参与学习的情况; ④个性和创新。
2.教师进行点评和学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