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3 02:36: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体会

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文章作肢解性解读。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大量课外阅读,都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我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谈体会。

1.改革教学方法

打破以往“灌输式”、“一味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由自己确定。如我在教学《林海》一课,指导学习“岭”“林”“花”三部分时,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一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因为是自己喜欢的内容,用的是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了自身发展的主体权,体现出了自主精神,为创造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培养了自学能力。在交流学习收获时,学生都发表了见解。有的学生喜欢岭,通过自学已经弄懂了“岭”的特点,然后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兴安岭的“岭”与秦岭的“岭”的不同;有的学生喜欢林,读了以后感受到浩瀚无边的“林”;有的学生喜欢那儿的“花”,每人都有新见解、新发现。运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真正尊重了学生,让学生乐意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2.抓“课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

“课题”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简要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教学中,往往老师第一个步骤总要揭示课题。如何揭题?要考虑通过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自己探求内容的兴趣。兴趣越浓,越能激发学习热忱,学习积极性越高,越能持久,越能主动学习。比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出示课题后,提问:“将”指谁?“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么样从“和”到“不和”又到“和”的?再让学生对照“课题”快速默读一遍课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老师一般要求学生汇报了解课文情况,回答对了表示肯定或表扬,如果回答得不很满意,那么老师不能批评,而是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保持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主张讨论法

叶圣陶先生主张让学生讨论。他说:“上课的活动,教学上的用语称为‘讨论’,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讨论能够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这里所说的“讨论”如果用后现代课程观观照,便是对话。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形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示。”对话是多重的,并且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观念、建议、结果和以往经验的得与失,这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4.1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目标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他们会根据情况提出自己想要达到的学习目的,这一做法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提问:“对于这篇课文,你想学会些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分析说出学习目标:“课题为什么是可爱的草塘?它有哪些可爱之处?作者一开始觉得这里没有意思,后来为什么爱上了这里呢?”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我给予肯定,同时告诉大家,这些问题正是本堂课想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不但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2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名优秀的学生,首先不是看他是否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看他能否提出自己想弄懂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把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4.3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学生只有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也就是说,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关键的。主要采取了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自学主要是指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带着自己想出的问题看书、思考,这样全体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小组讨论主要指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往往正确的答案就是在激烈的争论中诞生的。教师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激起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5.创设活动情境,展示心灵自由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与否是学习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只有通过一些特定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举办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采访活动。活动伊始,我介绍:“各位工人师傅们,大家好!我是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栏目的主持人。今天把各位请来,是想和大家聊一聊当年你们和詹天佑一起修筑京张铁路的有关情况……”课堂自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现场采访。“主持人”的热情友好、真诚谦和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他们争先恐后地与“主持人”交流,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种交流,不仅是师生在言语上的交流,更是双方在情感和心灵上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建议”的第一条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尽可能地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途径

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途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都会不自觉地走回教学的老套路:以老师为中心,在老师的管控下,学生跟着老师走,然后完成一系列设计好的教学步骤,达到了老师提出的“预期目标”,教学也就落下了帷幕。这种以教为本的思想,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千篇一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精疲力尽,无所适从,严重制约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主体性”即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润滑油与原动力。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兴趣,不断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给学生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与自信。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气氛。”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自主角色,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课堂疲乏,引导学生深入文章深层,主动探索。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就要关注他们的需要,爱护他们的好奇心,珍视他们的个性体验。因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启迪智慧,全面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例如教学《散步》一文时,在导入之初,老师营造浓厚的氛围:孝敬父母、尊老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人世间最美的情感――亲情。其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如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之后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散步》一课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问值千金,同学们兴趣大增,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二、关注全体,引发学生自主参与

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是新时期教育追求的新方向。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不能统一标准,而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我们要关心、理解、爱护、信任每一位学生,要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地开发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引导每一位学生自主参与,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因材施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差生”够得着,“优生”吃得饱。例如教学《丑小鸭》一课,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问: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这一发问,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学生求知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参与。之后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问题一: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回答。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这些问题,“差生”只要稍微努力,即可达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始终关注全体学生,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能够凸显,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三、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创设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大胆想象,一定会点燃学生的想象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有无限的想象作为诱惑,学生一定会主动参与,全程跟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交流情境,运用投影、音像等手段,图文并茂,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中得到激发,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还可以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展示其奇特的想象能力,为全面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皇帝回宫之后,大发雷霆,之后是如何对待他“诚实的老大臣”和那两个骗子的?这样的情境,留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任意驰骋,让全体学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了“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打破定论,散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多年来,教师有了太多的顺理成章,有了太多的标准答案,有了太多的金科玉律,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有了太多定论,学生只能被动上课,被动思考,被动练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把每一位学生发动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会丧失殆尽。孔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必须有一点怀疑精神,有了敢于怀疑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只有打破定势,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使他们的自主探究得到支持。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只有求同存异,才会有创新。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感受,积极评价每一位进步的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以学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尝试

初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尝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重视课堂生成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时,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圆,说:“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有时不需要太圆满的知识,圆满的教学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为学生天生好奇,他们的快乐是在探求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有一个个新发现,破解一个个新知识的奥秘。在他们能够“自力更生”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他们“艰苦奋斗”。留个缺口给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更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二、优化教学过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操作不当容易滑入老师“包讲包会”的窠臼,学生不用预习,反正老师会讲,学生不用探究,反正老师会教。一切依赖老师的教,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逐渐萎缩,学生的奇思妙想逐渐泯灭。《玉溪市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各学科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评教”的原则,建立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走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道路,逐渐体会到了学习的魅力和乐趣。

三、学生设计习题丰富学生学习任务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会变得高度有效。”让学生设计习题,学生设计习题前要细心揣摩,要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想到的问题或题型并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计习题,觉得自己的地位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感到很新奇,变传统的压抑为开放,变厌烦为乐意,投入的激情也必然会高涨,做起来也特别认真。我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报道:某校有一位英语老师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改变了班上从不做作业的3名男生,随之还把他们的作业粘贴到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进行表扬。

如:学了因式分解后,我的学生设计这样一组作业:

①请你从下列各式中,任意选择两式作差,并将得到的结果因式分解:

②请写出一个三项式,使它能先提公因式,再运用公式法来因式分解,你编的三项式是,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两个作业题概括了本节内容的重点,还能兼顾学生的成绩差异,第一题,成绩稍弱的学生选9a2与1的差或1与4b2的差分解因式,成绩稍好的选9a2与(x+y)2的差、(x+y)2与4b2的差或9a2与4b2的差分解因式。第二题成绩稍弱的学生提公因式是单独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而成绩稍好的是一个数字与字母合成的单项式。

四、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例如,我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1.2.2数轴》这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题:

一儿童节那天,小天使乐乐要到学校、书店、儿童医院给孩子们送健康与快乐。她的家与学校、书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家位于学校西边300米处,书店位于学校东边200米处,乐乐先到学校和书店,接着又向西走了700米来到儿童医院。你能帮乐乐找出家A、学校B、书店C、儿童医院D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吗?

学生的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有以“家”为原点画数轴,有以“书店”为原点画数轴,还有以“医院”为原点画数轴,不论哪种画数轴的方法,都可以找到家A,学校B,书店C,儿童医院D在数轴上对应的数,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五、撰写学习小结帮助学生自主建构

正是受课程改革中教师写教后反思的启示,我试着让学生在上完每一节课后,坚持撰写学习小结。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生及时复习,有利于对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回忆与记忆;㈡、目前开放性试题比重明显增加,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较高,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写的能力;㈢、通过这种渠道与学生交流思想,可以增进师生友情,培养学生情商,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小结每节课时的内容,有的把知识点以提纲式整理,有的整理出本节的重点题型和一题多解的方法,有的学生写出了疑点和困惑,还有的学生联系生活,展开了小研究,写出一个个小论文。

例如,上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0)+(+3)-(-5)-(+7),转化成(-20)+(+3)+(+5)+(-7),学生都能做,省略加号和括号是-20+3+5-7,学生能理解来龙去脉,但一时不能很好的接受。我在批?学生小结时,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认为写起来简单,但算起来费劲儿,为了保证不出错,我还是要带上括号和加号,但在一个周内,我一定能掌握简写这一种方法,并主动请您考查,可以吗?

学生能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并与老师进行思想交流,这样的教和学都很轻松。

再比如,我上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学生这样写道:学数学真好!

我为我爸解决难题!我家承包了一个很大的鱼塘,鱼类的繁殖很快,爸爸决定出售整个鱼塘。里面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千克?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爸爸,今天,我爸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给爸爸讲了:今天捞出100条鱼,称出重量和作上记号,任何放回鱼塘,过了几天,再用这样的方法重复试验,就能估计鱼塘鱼的数量和质量。爸爸就可以放心出售鱼塘啦!

事实上,老师的思维与学生的思维当然不在同一水平上,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上已有多年,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数学的各种方法已了然在胸,对于一些题目特别是重复了好几年的数学题只需看一下标题即可知道此题的解题思路。学生的学习小结必然引发教师更为深刻的教学反思,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发挥知识形成过程的价值,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设计、展示和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再发现”地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发展的乐趣。

第四篇: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摘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何在,阅读教学,体现,学生,主体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怎样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转变观念,创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所思、所想,尊重学生心理,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总以一种高高在上,令学生敬畏三分的“尊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把自己摆在学生平等的地位,以朋友谈心式的语气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的教师以各种方式来与学生沟通。如,一位教师在教《挑山工》一课时,以她自然而亲切的教态,对学生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他想方设法创设良好课堂氛围,使学生没有焦虑感,没有恐惧感。他在教学生读书时,不是单纯的让学生齐读,默读,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范读课文时,按一般的范读方法是听教师范读。可这位老师是问学生愿意听谁读。还有不少老师克服了以前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讲的方式,而是有意识地走到学生跟前和学生讲话。学生发言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学生可以站起来发言,也可以坐在位子上发言;可以按教师指名发言,也可以抢答;学生可以同意教师的说法,也可以不同意;学生还可以轻声和同桌交换意见······。他们这样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得到了发挥。

二、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摇篮”,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诱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首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兴趣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予以高度专注,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更加敏锐,想象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猴子下山》一课时,用纸板做了一只猴子。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个好朋友,这位老师一边讲一边用耍木偶的方法把小猴子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又如一位教师在讲《春雨》一课时,上课伊始,让学生唱《小雨》这首歌,由歌词导入:“小雨、小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电教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形、声、色的直感,增强艺术感染力。

有位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教学中,出示课题后,老师问:“看见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海底到底是怎样的?”老师说:“我们一起来领略海底的风光。”然后播放《海底世界》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时而瞪着眼睛露出惊异的目光、时而会心地笑笑,时而学着动物发出嗡嗡、叽叽、喳喳等各种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及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

不少教师上课很严肃,老是冷面孔。学生的发言稍有差错。教师便一票否决,老师在无意中挫伤了学生,是学生的心理受到了伤害,灵性受到了扼杀。有经验的老师懂得尊重学生,从不让学生难堪,他们知道怎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信、自尊,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赞赏和期望。如:在《挑山工》一课教学中,经常用“你的想法真棒”、“你真聪明”、“你会像挑山工一样永远向前”、“你能从书本上获取信息,这种学习是很好的方法”。

“志从趣生”。教学中抓准时机,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健康的发挥。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儿童好胜,老人好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初生牛犊不畏虎”正是这种好胜心里,作“不畏”的支柱。在世界单项性的球、棋赛史上,许多新手能击败名将的一个原因,就是新手的好胜心强。因此,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将是一个莫大的资源开发,如:再讲《落花生》一课中,课堂最后几分钟精心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崔永元,搞一个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学生想做像桃子、石榴那样的人分一组,想做像花生一样人分为一组。两组进行辩论竞赛。第一轮讲自己为什么愿意做那样的人。第二轮讲对方的不足。第三轮讲当代需要什么样的人。要以礼服人,以情动人。教师讲完要求,先分组讨论,后辩论,辩论时只见一个个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脸争得红红的,真是激烈非常,还有一个学生问教师想做什么样的人。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围着教师久久不愿离开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常用“词语接龙”竞赛、读书竞赛活动,利用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阅读教学,不仅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提供材料、创设情景的合作者,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身心得到主动、全面、健康地发展。

=== 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_语文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构成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阅读”教学变成真正的“悦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悦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一篇文章,只要反复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要靠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其中的道理是很明白的。要让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下文就阅读教育,谈几点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1、课堂阅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分析课文等等,把更多的知识“填鸭式”生搬硬套塞给学生,而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进行阅读感悟课文,一节课下来,学生甚至还以为上的是“生物课”、“历史课”等。记得有一次,我在听一位老师上《长江之歌》时就发现老师过多进行知识的补充,因此学生的阅读时间反而减少了,不足的阅读使学生对课文缺乏理解,缺乏理解使学生无法感悟文字,体会课文,当然整节课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了。

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还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自主地进行阅读。特别是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后的一个月,总有学生悄悄告诉我:“老师,我会读了!我快乐读了!”什么样的班主任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教学思维的语文老师也教育出什么样学语文的孩子。为此,我鼓励学生大胆阅读、竞赛阅读、互助阅读„„班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我的影响下不断提高,呈现出“我要读”的氛围,于是一个个孩子进步了,班级阅读进步了,孩子在班级中进步„„其实,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也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从而实现悦读,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外阅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世界

课堂上其实只能给学生一个很小的阅读时间,真正广阔的阅读世界应该在课外,因此课外阅读更成为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一个重点。“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交流阅读书籍的阵地,“每日一诗”我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诗歌的海洋,“梦想在这里放飞”成为阅读收获展示的舞台,“故事大王”谁不想一展身手呢?“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让孩子和父母一起陶醉在阅读的天地„„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于是“书香班级”的美名不迳而走。

二、指导丰富的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而定,它要受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的环境等诸因素影响和制约。研究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有效阅读。

1、示范阅读,给学生感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秀丽自然景物的文章,《烟台的海》、《三亚落日》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阅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阅读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颜色、意境,感受美。如《三亚落日》中“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教师用绘形绘色的阅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真有诗意”啊!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阅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当然在感受美后学生阅读便潜移默化中一气呵成了。在教学中,通过阅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去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2、自由阅读,还学生自主美。

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将课堂空间变成学生可以自由活动的领初读课文时,最好采用自由阅读的形式,这时需要读完全文,扫除语言障碍,并做适当的圈点勾画,达到知其大略。有些教师急于讲解,往往忽略这一步,不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间,或时间不够充分,只是流于形式,这是不可取的。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让阅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3、感情阅读,让学生表达美。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重视阅读,充分发挥阅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阅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艺术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真善美因素,让学生与作者、文字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中产生共鸣。如我在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在学生整体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品文体会人物感情:司马迁在遭受酷刑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指导学生体会“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的痛苦和绝望;“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顽强编史的坚强毅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如果是你遭遇后你会怎么做?”这样更加深了学生理解司马迁的“忍辱负重”,让人物的情感理解得更透彻,通过阅读表达得更真切。

4、个性阅读,扬学生特色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对于后者的这种独特的思考教师不应扼杀,应该允许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性地研读课文。如在教学《秦兵马佣》时,在体会各类型兵马俑鲜明形象时,让学生对文中的类型理解,教师不必过多讲解,也不应该要求答案的统一,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读出来”。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也都有自己的思维,机械的阅读培养不出人才,只有百花其放,百家争鸣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在表达一些人物的语言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去揣测前置语,《望月》中背诗部分时,孩子可以是自信地背、得意地背、脱口而出背„„这样的情景不是反而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么?让文字的意境更无穷么?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因此,阅读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张扬个性、发挥特色。

5、拓展阅读,续学生延伸美

怎么把文章读深刻,阅读更全面也是阅读的关键。仅仅局限在文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可以是由课堂知识的延伸《二泉映月》去欣赏其他的名曲,《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去了解爱因斯坦等。

也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爱之链》使学生体会乔依形象的伟大,更对他的未来寄予了美好,因此学完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就按上了一个个精彩丰富的结尾。唯有博览群书,通过广泛的阅读才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相信阅读的花在语文教学中会越开越美丽,阅读也才能真正被学生“悦读”!在学生自主的“悦读”下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学好语文必须阅读,更要悦读!

第五篇: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性

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学生主体性

摘要:[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全面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通过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本论文主要针对探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找到解决的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堂主体性新基础教育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1.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就是通过建构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语文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每一个学生不是带着空白的脑子走进课堂的,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之上进行启发和迁移。

2.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和施加的思想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和应用才能内化,转化自己的东西。[2]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更新、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操作能力。

3.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创新思维,在学生的自由交流和对话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生成超越课前预设。而缺乏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课堂是呆板的,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没有生机。我在上《普罗米修斯》时,整堂课看似很顺畅,各个环节也都显得很完整,但上完课后发现,这样的课无法给学生和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没有思想的碰撞,没有精彩的课堂生成。究其原因,这堂课缺少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回答都在我的预设范围之内,没有出彩的地方,每个环节和课堂思路都是由老师“牵”下来的,学生成了配合课堂配合老师设计的配角,没有主动创新、探究创造的余地。

二、造成问题的原因

1.课堂教学内容过多,担心时间不够,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某老师在上四年级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时,从文成公公主进藏前,进藏途中,进藏后三个部分都进行

了具体分析,样样都讲,样样有不深入,整堂课就像是“一盘散沙”,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抓住教学重难点,备课抓的点太多,太详,面面俱到,反而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并深入重点,交流并参与课堂。

2.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结构认知的因素,上课发言不积极,教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导致学生课上缺少热情,失去参与课堂的兴趣。

3.教师观念没有更新,认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尽可能把更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传统的接受学习。而缺乏启发式教学,忽略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方案

(一)聚焦重点 为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1.聚焦重点段,重点突出。提升自身处理和整合教材的能力,实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备课过程中,不求面面俱到,能抓住不同文章的特点和特色,进行精讲。如语言优美可以抓语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如二年级的《找春天》、五年级《桂花雨》等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如果结构和写作手法有特色,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结构的特色和技巧,也可适当模仿写作;如二年级上册的《黄山奇石》、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大兴安岭》、六年级上册的《索溪峪的“野”》等等,都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段,可把“总分结构” 阅读理解或习作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同样对于过渡段、过渡句很有特色的课文,可以把过渡段或过渡句的教学作为重点,围绕“过渡段或过渡句”的教学来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领会中心。如果文章思想内容深刻,也可通过自品自悟,在思想方面得以提升„„

2.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①时间上要有宽度。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感的勃发,需要时间的保证。所以课前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对课堂的重点知识有所思考和准备,那么在课堂上开展自主活动时,学生就能积极参与活动,展现自己。②活动上要有广度。可提倡全班内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体会到了公平和信任,他们学习也越来越主动了。③内容上要有深度,问题有梯度。教学内容要达到一定的深度,教师的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保证有深度,也能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具体建议:一是表达要清楚,指向要明确;二是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回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三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表达习惯的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只有提问少了、精了,教学才能集中,主题才能鲜明,课文也才会有“整体感”。通过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连贯地理解和把握,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学生一旦养成了连贯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好习惯,就基本具备了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改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在课堂教学中,改善师生关系,实行教学民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个人意识会比较强,自尊心也会很强。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尽量营造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允许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起课堂的火花。只有教师关心和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带着一种良好的心境,来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从而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持师生之间的和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

2.组织课堂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语文课堂上,其实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比如通过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可以朗读多样化,通过男女读、指生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提高学生的参交与度。还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读自悟,相互评价,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3]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上《全神贯注》一课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多种朗读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有分组读、比赛读,师生竞赛读。分组读,怎么读,都是在学生互帮的过程中完成。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整个读书过程都体现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如:开始指名读得不好的同学读,通过大家的带、助,让其读好(暗中带动了其余读得不好的)又如:小组长辅导小组读。又如:每次老师的示范读都是在学生困难之处。满足了不同层次朗读水平的同学。结合我的课堂——《普罗米修斯》,其实最缺少的就是个性化朗读。整堂课都是通过齐读来表现,使得课堂失去了活力。其实课文中也有很典型的对话,在火神和普罗米修斯对话这部分,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朗读来体现,请生表演读,深入其人物性格。另外,也可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鼓励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根据课堂信息反馈,进行恰当评价。教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很有激励作用,到位的、精辟的评价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不妨,在课堂上多谢鼓励,多谢包容,多些尊重。窦桂梅老师在每一堂课上都有非常精彩的课堂评价。[4]在执教《再见了,亲人》时,真实妙语连珠啊!“祝贺你,对你爱在细节。你用的成语无微不至来形容爱。眼神里已经透露这个爱了。”不但肯定了学生,还提示通过眼神表达情感。“向你祝贺。你善于读生活中的书,这也是一种学习。”“就像她这样讲,抓重点句子„„你看呢,这样语言就有色彩了,说服

力就够大了„„”,这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渗透,用这样精彩的评价语,不但激起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欲,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营造这种民主氛围,让学生真正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小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原有认知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学习先进的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及时适应课堂中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课堂氛围。[5]真正落实好新基础教育的“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4)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一堂真正的好课,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6]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爱听不爱听,听得懂听不懂,反正从头到尾讲下来,不顾实际地讲课,这种“填鸭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要注重学法,教师不但要把学生领入知识的殿堂,更要把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教导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诱导,学生边听边想,使教师的讲引起学生的联想、回忆、判断、推理,讲要讲得发人深思,引人入胜,学生觉得余音未绝。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

[2]“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1)

[3]于永正《全神贯注》课堂实录

[4]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5] 叶澜“新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发展基础 ” 《文汇报》2004年4月

[6]《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叶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出版)

[7]

[9]/trainingcentre/viewClassAnswer.html?answerId=229870&classId=746938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doc(推荐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根据对成熟经验的学习及各个人在教学工作中所得,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

    学生主体性地理教学论文

    一、正确认识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主体性地位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的过程中主动与学生进行沟......

    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体现职教特色

    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体现职教特色 摘 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快速、全面地适应一线工作需求,是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要求。我们应从......

    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市级论文一等奖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河南省息县一高蔡新 内容摘要 本文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一点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一点体会 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先要反复研读课文,摸清课文的思路、抓住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归纳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体会尊敬的各位来宾,家长、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在播种希望,孕育美好,充满幸福的五月里,孩子们的笑脸像鲜花般绽放,幸福伴随你们茁壮的成长。在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凸显的论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影响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打破以往课堂中教师的单一灌输,要有意识......